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
![【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65d3f3a6c30c2258019e68.png)
【关键字】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文言文实词一、教学目标:.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教学课时:3课时第1、2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与敲击有关;【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67f3c0f111f18582d05ad3.png)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者亦当矜怜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ee75cc650e52ea54189884.png)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理解词语和句式:(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内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
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56488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e.png)
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具体的考查题型有下列五种:一是直接对文中的实词进行解释,要求选择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是主要的考查题型;二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实词的意义,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四是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五是指定某实词,要求考生自己进行解释。
文言实词考查的趋势是:1.实词是读懂文段的基础,但从2015年开始,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分析综合、断句及翻译各题型中隐性考查。
2.所考实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从2018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大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
3.一词多义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历年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走进高考【P】例(2018·某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X、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edc3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b.png)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2. 分析常见的文言虚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通过阅读短文,巩固所学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示范,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阅读练习:学生阅读给定的文言文短文,运用所学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分析。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分享、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短文:教师准备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短文,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等,进行课堂讲解和示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程度。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场景,运用所学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d8853c84868762cbaed553.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瞻前顾后·合理推求———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见目标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事先印发“2005、2008、2010年浙江高考古文真题”,布置学生事先做好,尤其强调的是在做第一道实词含义理解的选择题时,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才得出正确答案的。
一、课前热身(学生齐读填空)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老师:读得很流畅,相信2012年的高考古文名句填空“2分”应该没问题,同学们有这个自信吗?——当然,文言文在高考试题中,不只名句填空题中出现它的身影,哪里还出现古文题目?——文言文阅读理解多少分?——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作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二、解读考纲一)《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二)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eebff1a5e9856a571260ad.png)
【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
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微案一 文言实词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微案一 文言实词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35190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微案一文言实词微点突破一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必备实词具体可参见附册《考点知识必背清单》“文言实词”部分。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知识储备词的意义定义示例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手足”的本义是手和脚,比喻义是“兄弟”。
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是指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文字而表示的意义。
“而”本义为胡须,借用为连词;“来”本义为小麦,借用为来去的“来”的意义。
必背清单一文言实词“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疼爱、爱护 (《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羡慕,欣赏 (《爱莲说》)“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梦游天姥吟留别》)(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哪里(《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论语》)“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 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 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7949df89be23482fb5da4c61.png)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学案目标 1.理解文言实词的几种现象,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2.掌握如何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方法。
3.课外应做好120个常用实词的积累。
一、(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二、(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三语文高考安徽卷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高考安徽卷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29386fe518964bcf847ce8.png)
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文言文实词“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一、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此条款要注意两点:1、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2、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
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至少为120个。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了解近几年高考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几乎每年必考。
2、题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②、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
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实词复习的内容1、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
单音节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是词。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容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85e401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5.png)
词义
解释
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 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 引申 联。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连 义 锁式和辐射式两种。引申的一 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 别到一般。
连锁式:本义和引申 义环环相扣,延伸开 去,各引申义与本义 之间的联系有密有 疏。
示例
第1讲 文言知识 知识1 文言实词
词义
解释
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 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 引申 联。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连 义 锁式和辐射式两种。引申的一 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 别到一般。
义。
字,意思是“侍候”。
第1讲 文言知识 知识1 文言实词
方法
解释
示例
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周)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
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 语境 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
友,罄而后已”中的“赒”字不常见,要结合语境推 分析 句外语境)来推断词语
断其含义,前文说周尧卿以礼厚待他人,虽然俸禄微 法 的含义。
后结合语境选择最合适的含义。
思相同,是“放任”的意思。
第1讲 文言知识 知识1 文言实词
方法
解释
示例
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中的“彰”字,可联系成语 组词 ②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 “欲盖弥彰”来理解,成语中的 推断 言词义,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文言词语 “彰”意为“明显、清楚”,由此 法 的含义。 可推断出句中的“彰”为“清楚”
第1讲 文言知识 知识1 文言实词
方法
解释
示例
如“追亡逐北”中,“逐”对应 文言文中的排比、对偶(包括成分对偶 “追”,“北”对应“亡”, 句式 和句子对偶)比较多,在这类句子中, “亡”的意思是“逃亡”,即“败 推断 相同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 逃”,“北”也应有“逃亡、失 法 近或相反,据此,可以由已知词语的词 败”之意,结合语境并联系词语 性、词义推出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败北”可推知“北”即“败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299b3db52acfc788ebc92e.png)
【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年月日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使童子烛.之用蜡烛照.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刻毒.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漆成红色漆成黑色.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三、类型例说:(一)、联想推断.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执政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⑥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连……都,竟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以前⑧进之布指算,不爽.(年高考江苏卷)差错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年高考江苏卷)宰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杀⑩道济趋.下阶(年高考江苏卷)快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快走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快走.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考点一文言实词学案人教版.doc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考点一文言实词学案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ba6bd37e21af45b207a8bd.png)
第一讲文言基础细落实考点一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考试大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还明确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实词意义与用法的能力。
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类型解说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巧借本义联系解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
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如“从弟”。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bd485a26fff705cd170a2f.png)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借用多媒体,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一:知识准备一、考点阐释:《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如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
实词不仅总量大,而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二、解题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和着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答(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c5c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2.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把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精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采纳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尤其注意同学自主练习,在练习中找答案,加深印象。
【课时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考点阐释】《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假如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力量成正比。
要能顺当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需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学问,猎取理解和辨别实词词义的力量。
实词不仅总量大,而f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解题方法】在本环节中,先由同学做练习,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然后同学分组争论这一组习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最终由老师明确。
(一) 语境分析法(依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练习:1、士类益以此多之(赞扬)【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由于这样而欣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赞扬”是正确的。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人.4、河内凶(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5、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6、恨(圆满)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7、君子疾(厌恶,憎恨)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明确: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纳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行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013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c.png)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学生将能够辨别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能够正确运用实词进行句子的构建。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知识,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
教学重点:1. 理解实词的概念及其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2. 辨别文言文中的实词。
3. 运用实词进行句子构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材、文言文课文、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实词的理解。
例如:“实词是指在句子中有具体意义的词语,那么在文言文中,你们能举出一些实词的例子吗?”教师可请学生举例并解释其意义。
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黑板或白板,给学生讲解文言文中实词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解释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3:辨识实词(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句子,让学生辨识其中的实词,并在黑板或白板上标注出来。
教师可以解释每个实词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Step 4:实词运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实词知识进行句子构建。
学生可以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和修改。
Step 5:翻译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实词知识进行翻译。
学生可以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和修改。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和运用实词。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实词知识。
作业可以包括练习题、翻译题等。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一些文言文句子,并辨识其中的实词。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实词进行句子构建,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活动单
教学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一:知识准备
一、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如
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
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
实词不仅总量大,而
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
要大得多。
二、解题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
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
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
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和着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答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
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再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
“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
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
副词充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