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演讲稿
演讲稿题目:
演讲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2月26日
填写说明
1.演讲稿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演讲稿以1000字左右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各指导教师规定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提交纸制和电子版)。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演讲稿正文格式:
题目(3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居中)
院系专业班级:演讲人
正文内容(10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
演讲稿正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唐科举制度漫谈科举制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发展而来,萌芽于南北朝后期,初创于隋,形成与唐,完善于宋,鼎盛于明清,历经一千三百余年,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尤为深远。科指科目,举止选拔,科举即分科取士,国家按照不同的人才需求,设立不同的科目,考核不同的内容,选拔各类人才。
一、科举考试科目
唐代科举主要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是每年按时举行的考试,制举是皇上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
常举的科目较多,根据考试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几十个科目,其中较为主要的有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等六科。
秀才多为选拔顶尖人才所开设,但要求过高,应试者少之又少,唐高宗永徽二年被弃,该科开设时间短暂,录取人数不多,影响不大。明经主考儒家经义,如礼记,周易,周礼等,明法主考法律法令等,选拔法律人才,明书则主考文字训诂和书法,明算多考察数学知识,主考九章算术和周鞞算经等,而进士科则是这些科目中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进士考核分三场,为杂文,贴经,和侧问,其内容灵活,难度较大,不是一般人可以考上的,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但进士及第者在官场声誉好,升迁快,前途光明,唐人曹邺曾作诗有,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旦公道开,平步在青云,明确指出了这些人在官场的光明前景。
制举和常举有所不同,他是皇上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目的选拔国家急需的人才,其科目和时间都不确定,并且其考生来源也尤为广泛,考生一旦及第,可以立即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待遇,
唐初还首创武举,其主要由兵部主持,目的是选拔军事人才,其内容主要有七项,分别为射长跺,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翘关,这些举子在聚集京师后,参加由兵部主持的考试,但最后必须经铨选后方可被受与官职。
二、科举考试过程
唐科举考试分为两级,初试亦称发解试,由州县主持,属于选拔性,复试是国家一级考试,由尚书省主持,亦称为省试,只有初试合格者才能参加省试,省试通常在二月举行,因为是春天举行的考试,所以也称为闹春,其前期多在尚书省,后移至礼部贡院,说到考试,就不得不说到考试作弊问题,为遏制考试作弊,特有唐律疏议以防止考生作弊,但其并不完善,不能很好的防止考生作弊,唐代最著名的枪手是著名词人温庭筠,他才思敏捷,成文极快,常常双手来回叉上八次便能成文,时人称之为温八叉,同时他在考场上另一个有名的外号是就数人,意思是在他自己答卷是还可以同时帮助好几个人,
唐进士一般在二月放榜,这是当时长安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多有诗记为,礼帏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二十八人初上碟,百千万里尽传名,
进士及第只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要想正式为官还要经过史部铨选,史部铨选内容分四一为身,二为言,三为书,四为判,四项通过则可受职,但一般在八九品之间虽然官职不高,但毕竟踏入仕途了
三、科举考试影响
科举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其作用是选拔人才,而非培养人才,但由于科举唐代的学校教育很是发达,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六所学校,和两所贵族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机构,和科举制度相辅相成,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大量新鲜血液,,随着科举的发展,其公卿高门也多愿意与进士联姻,并记有公卿家率以其日拣
选东床,同时科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读书风气,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因为科举是学习与做官之间的桥梁,自科举以来,无数士子文人十年寒窗苦度,凭借一纸考卷,换得锦绣前程,光耀门楣,这是中国古代无数贫寒子弟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四、对于科举的看法
科举制度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他打破了贵族世袭和门阀的现象,改善了用人制度,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是巨大的进步,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封建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有利于天下士人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科举制度确实为唐王朝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科举考试产生的进士、举人中,有很多有识之士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房玄龄,姚崇张九龄等,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