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88560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f.png)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介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改善生活质量,中国专家们整理了这份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专家共识。
目的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核心内容
1.认识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分类和分级
2.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类药物
•长期控制药物和急性发作药物
–非药物治疗
•吸入治疗方法
•减少过敏原接触
•避免诱发因素
3.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日常生活调整
–应对急性发作
–饮食和运动指导
4.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加重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
专家建议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专家建议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就医处理急性发作。
结语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广大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了一份科学可行的管理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能够认真遵循专家的建议,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支气管哮喘带来的挑战。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2f6b9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5.png)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具有可变性气流受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抗炎治疗和实施有效的管理,疾病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
重度哮喘由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表现为临床控制水平差,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同时也动用了额外的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重度哮喘的诊治和管理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疾病预后以及降低医疗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哮喘联盟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参考国际上相关指南和共识文件以及近年发表的有关重度哮喘的重要文献,在2010年发表的《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和2017年《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再次修订。
希望能在重度哮喘的定义、诊断、评估以及管理等方面更新认识,特别是结合近些年有关2型炎症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个体化的生物治疗方案,以推动哮喘精准化治疗的开展。
一、定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重度哮喘的定义尚不统一。
曾有许多与重度哮喘有关的术语,如severe asthma、refractory asthma、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poorly controlled asthma、drug-resistant asthma、severe treatment-resistant asthma、severe and difficult-to-treat asthma、corticosteroid-insensitivity asthma、corticosteroid-dependent and/or resistant asthma、brittle asthma、irreversible asthma,相应的,国内文献则使用重症哮喘、重度哮喘、难治性哮喘、难控制哮喘、未控制哮喘、药物抵抗哮喘、重度治疗抵抗哮喘、重症难治性哮喘、激素不敏感哮喘、激素依赖和(或)抵抗哮喘、脆性哮喘、不可逆哮喘等名称。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6c87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1.png)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引言
围手术期的哮喘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召集了一组专家,就围手术期哮
喘患者的管理达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内容
1. 哮喘评估: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哮喘评估,包括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
2. 术前准备: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哮喘控制。
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注意哮喘患者的呼吸
状况,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并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4. 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应进行连续的氧饱和度及呼吸参数监测,及时发现哮喘恶化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术后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哮喘
发作或其他并发症。
6. 出院规划: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包括合理使用药物、观察症状变化等,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结论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手
术风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共识为医生提供了一些指导,以优化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注:本共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3bf1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a.png)
FeNO检测可作为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预测哮喘控制水平和评估治 疗效果。
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运动等有关。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 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 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风险评估与预防
风险评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考虑 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预防措施
为降低支气管哮喘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如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定期 接种流感疫苗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环境和气候变化对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 均有重要影响。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对 疾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患 者的健康。
THANKS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合 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 同感和依从性。
定期随访评估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答疑问 ,调整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对医生的 信任感。
患者家属参与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了解其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并发症类型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免疫力下 降,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如支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972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7.png)
涉及呼吸内科、儿科、变态反应科等相关医学领 域。
02 轻度支气管哮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轻度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 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 气流受限为特征。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轻度支气 管哮喘可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和 轻度急性发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其中,过敏体 质和家族遗传史是重要原因。
非药物治疗措施
脱离过敏原
对于明确过敏原的哮喘患者, 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
少哮喘发作。
长期氧疗
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哮喘 患者,可考虑长期氧疗,以改 善生活质量。
肺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锻炼、呼吸训练、心 理支持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运 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哮 喘患者,可考虑支气管热成形
诊断与治疗现状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 、规范的诊治,导致病情恶化。
专家共识需求
为提高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现象,专家 共识的制定至关重要。
共识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断与治疗流程
01
通过制定共识,明确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
方案,规范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提高 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VS
社会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06 预后评估与随访策略
预后评估指标及方法
01
哮喘控制测试( ACT)
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患者哮喘症状 控制情况,得分越高表示控制越 好。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e56f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4.png)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的不断加剧,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据全球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其中以中国、欧洲和北美地区居多。
在中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制定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加强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义及分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可引起频繁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和胸闷等症状。
按照哮喘的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间歇性轻度哮喘、轻度持续性哮喘、中度持续性哮喘和重度持续性哮喘四种类型。
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确定哮喘诊断必须是基于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和胸闷等;支气管高反应性实验、血液和尿液检查、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是诊断哮喘的有用手段,但不是诊断哮喘的必要条件。
2.在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气候变化等诱因后反复发作喘息、气急和胸闷的基础上,家族病史和过敏体质等因素也是哮喘的重要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1.控制哮喘症状和减轻病人对生活的影响。
2.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3.减少紧急救治的次数和住院的需要。
4.减低哮喘症状和治疗时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疗策略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急性期哮喘的首要药物,能够快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主要有沙丁胺醇雾化剂和特布他林干粉吸入剂等。
2.反应性嗜酸性白细胞抑制剂:对于持续性哮喘患者,对反应性嗜酸性白细胞进行治疗,可改善支气管炎性状况,缩短哮喘恢复期。
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吸入性皮质激素。
3.稳态控制药物:稳态控制药物是维持稳态治疗的基本药物,对哮喘的发作和进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主要有吸入性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物等。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轻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建议:1.对于间歇性轻度哮喘,建议使用需要时接近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剂、特布他林干粉吸入剂等。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b3efc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1.png)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病情,哮喘患者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积极掌握和应对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哮喘患者常用的自我管理技巧。
1. 定期监测呼吸功能呼吸功能监测可以帮助哮喘患者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并及时发现和预防哮喘发作。
常见的方法包括峰流速计和呼气峰值流量仪等。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呼吸功能测试,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是否稳定或发生变化。
2. 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哮喘的发作常常受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患者应该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环境污染物,如花粉、灰尘、空气污染等。
此外,冷空气、烟草烟雾、宠物毛发等也可能引发哮喘发作,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刺激。
3.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注意按时按量使用。
常见的哮喘药物包括舒利迭、布地奈德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哮喘症状,降低疾病的风险。
同时,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更换药物。
4. 规律运动适当的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哮喘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改善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在进行运动前,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5. 积极管理压力压力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
哮喘患者应学会积极管理压力,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等方式。
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控制哮喘症状。
6. 寻求医生的帮助虽然自我管理技巧可以帮助哮喘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但患者仍应定期就诊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总结在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定期监测呼吸功能、避免哮喘诱发因素、药物管理、规律运动、积极管理压力以及寻求医生的帮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自我管理计划,并与医生密切合作。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7eca07a5e9856a56126067.png)
了解哮喘药物治疗常识
缓解类药物 (也称急救药物): ➢吸入性速效 β2-受体激动剂 (SABA) ➢口服性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
控制类药物: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 • 白三烯调节剂(LTRA) • 口服糖皮质激素 • 缓释茶碱 • 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
GINA2017强调自我管理
➢ 有效的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 ➢ 自我管理具体措施:自我检测症状和/或肺功能、填写哮喘
书面行动计划、定期复诊, 书面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 ➢ 行动计划主要基于患者症状或呼气峰流速值的检测结果。 ➢ 建议所有哮喘患者均应填写哮喘行动计划,以便患者和医生早期 发现哮喘恶化的迹象;行动计划应包含何时及如何使用缓释和控制 药物、口服激素及在症状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哮喘迅速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加拿大指南
7.6% GINA
45%
ACT评分大 于等于20分
我国哮喘控制现状
2008年针对全国10城市 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 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
2017年针对全国30省市 城区门诊哮喘患者的调查
总体控制率 28.7%
总体控制率 28.5%
1. Su N,et a1.J Asthma,2013,50(8):861_870. 2. 林江涛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40(7): 494-497.
调查时间
2006
2004-2005
地
区
亚洲12个国家 和地区
(含中国大陆)
欧亚北美 11国
样本量
4,805
3,415
TRAC 2004 加拿大 893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7eca07a5e9856a56126067.png)
• 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可以控 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 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
• 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可导 致反复急性发作、急诊、住院 ,甚至死亡;或并发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预后较差。
了解哮喘发作诱因并避免接触
健康教育
➢ 不同哮喘患 者诱因可有 明显差异。
哮喘的特征、发作特点及预后
哮喘通常有以下特性 :
• 发作性 -遇诱发因素呈发作 性加重
• 时间节律性 -常在夜间及凌 晨发作或加重
• 季节性 -常在秋冬季节发作 或加重
• 可逆性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 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 主要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和 波动的发作性喘息、气促 、胸闷和咳嗽等。
哮喘的预后: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一、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二、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的健康教育 三、哮喘自我管理工具 四、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及初步处理 五、我国哮喘患者自我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全球哮喘控制现状
调查名称
AIRIAP2
INSPIRE
比值比 (95% CI)
医疗保健就诊
5.68 (4.91, 6.58)
计划外就诊
5.83 (4.92, 6.90)
急诊就诊 看专科医生
住院
1
3
13
5
7
57
3.50 (2.63, 4.66) 1.87 (1.39, 2.53)
2.18 (1.06, 4.52)
研究调查了10428例况。
调查时间
2006
2004-2005
地
区
亚洲12个国家 和地区
重症哮喘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重症哮喘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adc7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8.png)
5.5 生物靶向药物
A
B
C
D
此技术能够减少气道平滑肌的数量、降低ASM收缩力、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药物的使用。
支气管热成形术后未发现长期的并发症,可以明显降低哮喘的急诊率和住院率。
患者选择是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成功的前提,并影响着手术的近期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围手术期管理也是保证支气管热成形术安全的重要方面,术前评估肺功能以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性。
重症哮喘:指哮喘患者虽经吸入糖皮质激素( >=1000ug/d)和应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内即进入危重状态,临床上常常难以处理,也称为难治性急性重症哮喘.
重症哮喘的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的异常,气道的阻力明显升高。重症哮喘的组织学特点是气道壁水肿、粘液腺肥大、粘稠的分泌物广泛地阻塞大小气道。也引起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的失调。在重症哮喘患者常见中度低氧血症,但此种低氧血症易被高流量的氧疗所纠正。
5.6 支气管热成形术
I型是指在尽管应用大剂量激素但仍存在较大的呼气峰流速变异率。
01
02
03
3.3 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
1.多见于成年吸烟男性,或有职业接触
2.可发展成为固定或持续的气流受限
3.此类患者对激素的作用一般
3.4 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
1
2
3
肥胖是哮喘的危险因素,其影响哮喘气道炎症及控制水平
该型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更加明显,更容易合并湿疹、胃食管反流病
明确哮喘诊断
明确是否属于重症哮喘
明确共存疾病和危险因素
区分哮喘的表型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f018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7.png)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过敏反应、气道炎症和气道 高反应性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剧烈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均可诱发轻度支气管哮喘发 作。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轻度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患者症状 较轻,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等 抗炎药物,减轻气道炎症,降低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舒张剂
使用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LABA)等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支 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联合用药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采用ICS 与LABA联合用药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非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哮喘知识教育,提 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04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
治疗目标的症状 得到迅速缓解,包括喘息 、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预防发作
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哮喘 发作,如避免接触过敏原 、减少呼吸道感染等。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使 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 受哮喘影响,提高生活质 量。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轻度支气管哮喘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提高轻度支气管哮 喘的诊断率
轻度支气管哮喘症状不典型,易 被忽视,因此提高诊断率对于患 者健康至关重要。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4fb54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c.png)
02
轻度支气管哮喘定义与诊断
轻度支气管哮喘定义
01
轻度支气管哮喘是指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 为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症状相对较轻。
02
患者通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但强度较
弱,多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迅速缓解。
轻度支气管哮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如不及时诊治,
03
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通过呼吸锻炼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呼吸肌功能和心肺耐力,改 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与支持
提供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 高治疗依从性。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培训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普及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病 因、症状、治疗等方面的信息,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药物使用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吸入装 置的使用技巧、药物剂量调整等,确 保治疗效果。
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治疗依从性
患者是否遵医嘱按时用药、避免接触 过敏原等,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合并症情况
如患者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胃食管 反流等合并症,可能影响哮喘控制效
果。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 吸入二手烟、定期运动等,有助于改
善哮喘预后。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以及社 会支持不足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哮
鉴别诊断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多见于中老年,有慢性咳嗽史,喘息 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患者多有长期 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 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但 COPD患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支 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吸入支气管扩张 剂后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上气道梗阻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820c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b.png)
03
轻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 动水平,减少未来发作的风险。
治疗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 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注重患 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
药物治疗
控制性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亦称抗炎药,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调节剂(LTRA)、长效β2受 体激动剂(LABA)、茶碱缓释药物、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等。
目的和背景
1 2
3
提高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率
通过解读共识,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轻度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和体征,减少漏诊和误诊。
规范轻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共识提供了针对轻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建议,有助于医生制 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解读共识,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医生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共同提高轻度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水平。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结合
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应用,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 以及健康教育、呼吸锻炼等非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轻度支气管哮喘 的发病机制
进一步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的 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药 物。
治疗策略
治疗儿童与青少年的轻度支气管哮喘,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 动剂(LABA)。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使用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等药物。对于控 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升级治疗方案。
老年人
01 02 03
发病率与特点
老年人是支气管哮喘的另一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患者的哮喘症状多不典型,常伴有 喘息、胸闷等症状,且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2024年版)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7b51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4.png)
专家共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
(2024年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年版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观点和策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诊断标准
1. 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查,确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评估病史、家族史、过敏源和哮喘触发因素,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管理儿童支气管哮喘。
治疗目标
1. 控制症状: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2. 防止急性发作: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3. 改善肺功能:提高肺功能,减少气流受限。
治疗策略
1. 教育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哮喘病情、药物使用、生活方式
改变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2.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
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控制触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暴露在引起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上,如过敏原、气候变化和感染等。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哮喘控制药物和
急救药物。
5. 随访和评估: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预防措施
1.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二手烟暴露等。
2. 预防感染: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与感染
者密切接触等。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根据这些共识,提供适当的诊断和治疗,以改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管理效果。
2023哮喘中国专家共识
![2023哮喘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9add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e.png)
2023哮喘中国专家共识本文档旨在汇总中国专家对于哮喘治疗的共识,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权威参考。
以下为该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过敏、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 按照哮喘的控制程度和病情稳定性,将哮喘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2. 哮喘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肺功能检测和其他评估指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哮喘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3. 哮喘的治疗原则- 早期干预,减少炎症反应和气道损伤。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哮喘控制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物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4. 哮喘的药物治疗- 快速缓解药物: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缓解,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 控制性药物:长期使用,用于减少哮喘发作,如吸入性类固醇。
- 生物治疗:适用于一些严重哮喘患者,如非常年轻的儿童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5. 哮喘的支气管扩张剂应用- 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哮喘的重要药物之一,包括长效和短效两种类型。
- 适应症包括急性哮喘发作和稳态治疗。
- 选择合适的支气管扩张剂应基于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
6. 哮喘的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辅助性治疗方法,通过呼吸训练、胸部按摩等手段改善气道通畅和肺功能。
- 物理治疗应与药物治疗结合使用,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7. 哮喘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哮喘基本知识的传授、生活方式调整建议等。
- 患者应定期接受健康教育,以提高对哮喘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8. 哮喘的预防和控制- 与哮喘相关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如室内污染物、过敏原等。
- 定期随访患者,评估哮喘的控制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为参考资料,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哮喘的自我管理技巧
![哮喘的自我管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c7c5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3.png)
哮喘的自我管理技巧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来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和缓解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哮喘患者可以采取的自我管理技巧,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1. 环境控制哮喘患者需要尽量避免接触引发症状的过敏原或诱发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防止灰尘、霉菌和宠物毛发等过敏源的存在。
避免去人员拥挤的场所,尤其是烟雾、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
2. 注意饮食饮食对哮喘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应该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物添加剂、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发作。
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3. 规律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肺活量和心肺功能,对哮喘患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要避免过量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呼吸困难和气喘。
4. 用药管理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他们应该正确使用吸入器,掌握正确的吸入姿势和时间,确保药物能够达到呼吸道并发挥作用。
定期复查病情,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5. 加强自我监测哮喘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身病情,掌握自己的哮喘控制程度。
他们可以通过记录每天的呼吸状况、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医生沟通。
此外,定期做肺功能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
6. 应对突发发作哮喘患者需要学会应对突发的哮喘发作。
在发作时,他们应该立即采取正确的自我救护措施,如保持镇定、正确用药、采用呼吸慢而深的方式换气等。
同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7. 心理调适哮喘患者需要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长期患病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加重症状。
他们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总结:哮喘患者通过环境控制、规律运动、用药管理、加强自我监测、应对突发发作和心理调适等自我管理技巧,可以有助于有效控制哮喘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和缓解症状。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a29066a58da0116d17494c.png)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长期以来,哮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多发的疾病。
一项在美国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哮喘发病率并不低于年轻人,并且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的数量必然增长。
尽管老年人哮喘具有与年轻哮喘患者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开始退化,免疫功能和生理机能下降,多合并其他疾病,老年人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青壮年,哮喘管理更为复杂。
一、定义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主要特征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老年人哮喘特指65岁及以上的哮喘患者,与美国胸科学会等国外学会定义是一致的。
二、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由于老年人哮喘诊断不足,确诊后往往未能接受最佳治疗方案,呼吸道症状及合并症较多而管理不足,同时由于严重频繁的急性加重风险,导致频繁住院或急诊就诊,均显著增加了老年人哮喘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
三、年龄对肺结构、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一)肺结构和功能老化随年龄增长,肺泡扩大、肺泡管扩张,肺泡间隔均匀增厚。
肺泡增大会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回缩力。
由于外周气道周围支撑结构减少,气道易于塌陷。
老年人呼吸肌力量相对减弱。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逐年下降,但FVC 下降一般发生较晚,年下降幅度也相对较低,因此FEV1/FVC比值多数人会下降。
(二)免疫功能与气道炎症的老龄化改变四、临床表现特点和临床表型(一)临床表现特点老年人哮喘患者常有喘息、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咳嗽及喘息频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
与其他年龄段哮喘患者相比,老年人哮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 合并症多:老年人哮喘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等,也容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02562d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7.png)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重度哮喘由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表现为临床控制水平差,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同时也动用了额外的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为此,《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与2024.05.28发表,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重度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特别是对2型炎症生物制剂的治疗推荐,为重度哮喘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重度哮喘患者常需要给予高剂量ICS或ICS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
(1)ICS:一般而言,哮喘患者ICS剂量越大,抗炎作用越强,但需注意过高的ICS剂量不能额外获益,甚至带来ICS相关不良反应。
根据2023版GINA,常用高剂量ICS的定义如表5。
对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吸入高剂量激素可减少OCS维持剂量。
ICS规范使用可显著改善轻至中度哮喘患者2型炎症,但重度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可能表现为对高剂量ICS 相对耐受。
高剂量ICS使用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口腔念珠菌感染,尤其是吸入技术掌握不佳的患者。
ICS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肾上腺抑制和儿童生长延迟等不良反应。
(2)OCS:对于已经使用高剂量ICS+LABA维持治疗,症状仍未控制的重度哮喘患者可以加用OCS治疗,一般选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等),采取小剂量、短疗程方案,不推荐长期使用,长期低剂量OCS仅在无其他替代方案时作为最后的选择。
对于确需长期OCS患者,应确定最低维持剂量,泼尼松的最低维持剂量建议≤10mg/d,也有少数患者可能需要用到15mg/d的维持剂量。
有学者建议采用2型生物标志物指导OCS的临床应用。
基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FeNO的生物标志物管理,尽管OCS用量未见减少,但年急诊就诊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