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一必修一对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的运算性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手势)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对数的运算性质》选自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的概念,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学习换底公式和对数函数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必修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掌握了对数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的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进一步理解对数的概念和意义。

2、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以应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和逻辑推理素养四、说教学重难点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为对数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尤其是公式的逆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以学定教,我会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份前置作业(预习单),分为两部分:1.是旧知连接,出一些本课知识紧密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很好的摸清学生基础。

2.是新知速递,是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完成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基础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了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分几个部分进行环节一:复习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提问学生,“同学们,对数的概念是什么?”“对数式与指数式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

写教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过程目标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篇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喜欢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四个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四为主”的教学思想。

2.学法指导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对数运算性质》说课稿完美版

《对数运算性质》说课稿完美版

《对数运算性质》说课稿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运算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六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A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七节。

主要内容是对数运算的三个性质。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对数其它的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打下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对数运算的三个性质,而难点则在于运算性质的推导。

因为它需要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这也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对数运算的三个性质,理解其推导过程,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情感目标:创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启,思,演,练,结”五字教学法通过探究命题)(log log log n m n m a a a +=+是否正确,让学生积极思考。

接着带着这个疑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的例题精讲,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做些老师精选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结,包括两部分:1.教师的在课堂上的即时小结与点拨。

2.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总结与巩固。

四 学法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课前预习。

2.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3.课后即时复习与巩固。

其次,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 教学过程首先复习对数的概念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有加法的运算性质,乘法有乘法的运算性质,而对数,作为一种运算,当然也有它的运算性质了。

那么它的运算性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最简单的入手,两个对数的和等于什么?根据同学们的直观判断和旧知识的错误迁移,有些同学会很草率地得出:两个对数的和就是和的对数。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2.2.1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大家好,我是。

,我今天的讲课内容是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第一是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是学生的学情分析,第三是教学方法的策略,第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五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讲的就是认识对数和对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性质。

本节课的学习蕴含着转化化规的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性质,是本节课学习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的基础,而下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对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恰好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生学情分析接下来我将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进行学生的学情分析。

首先是认知,该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的性质,具备了学习对数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还缺乏类比迁移的能力;而在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研究,但是还有部分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的。

三、教学方法的策略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本阶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接着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转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运算法则及其推导和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和证明;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地讲授,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与对数运算,本节课选自人教A 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对数与对数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运算后的又一重要运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及指数函数,而对数是由指数转化过来的,所以前面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复合函数意义,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了有些现实问题仅用指数无法解决,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但在新知应用上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要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②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③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在探索对数基本性质及大小关系的过程中,通过转化、归纳、类比等,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4)让学生理解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推导对数的性质及对数与指数的互化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以上分析,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我设置了“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讲解新课——例题巩固——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的几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1) 回顾指数运算422=,3225=,262=x,x=? (2)设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年平均增长率为8%,问经过多少年公民生产总值是2010年地两倍?a a x2%)81(=+→x=?和学生一起分析上面两个式子,我们得到他们都是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的运算,同学们看的出来怎么求吗?二、新课讲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新的知识对数与对数运算先给出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a>0且1≠a )的b 次幂等于N ,即N a b =那么数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其中a 叫对数的底数,N 叫真数.b N a N a b =⇔=log ,利用所学新内容写出上面两个式子的答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必修1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1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对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三.教案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更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四.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例(3分钟)1.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5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分析:(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模型,易得⎝⎛⎭⎫125=132,(2)可设取x次,则有⎝⎛⎭⎫12x=0.125,抽象出:⎝⎛⎭⎫12x=0.125⇒x=?2.2002年我国GDP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DP是2002年的2倍?分析:设经过x年,则有(1+8%)x=2,抽象出:(1+8%)x=2⇒x=?让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这两个例子都出现指数是未知数思考如何表示对对数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生活及科研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引入对数是必要的.一、对数的概念(3分钟)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三、对数七.教学反思本教案先由引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对数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一系列的课堂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对数的认识;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对数的掌握.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对数的定义,同时,定义的讲解注重理解,强调对数是一种求指数的运算,指对数的互化,注意读法、写法等。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
授课题目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拟课时
第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 (2)
(3) (4)
例2分析: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再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出x.
四、总结提升
1、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
五、问题过关
1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
(1) (2) (3) (4)
2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2) ;(3) ;
备选例题
例1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
幂底数← →对数底数
指数← →对数
幂←N→真数
说明:对数式 可看作一记号,表示底为 ( >0,且 ≠1),幂为N的指数工表示方程 ( >0,且 ≠1)的解.也可以看作一种运算,即已知底为 ( >0,且 ≠1)幂为N,求幂指数的运算.因此,对数式 又可看幂运算的逆运算.
2.对数的性质:
提问:①因为 >0, ≠1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4)让学生理解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
难点:对数性质的推到的理解

对数与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函数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的第一课时---对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下面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这几方面加以阐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数与对数运算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对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的互化以及对数的性质等内容,其中蕴含着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的数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能为后面对数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2.经历探索对数基本性质的过程;3.感悟和体会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类比、分析、归纳;2.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3.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然而,高一学生的理解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也比较怕概念的学习。

为此,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推导。

教学策略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紧紧抓住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这一实质,重视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练习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及本质。

教学程序知识引入:1.如果我国GDP 平均每年增长8%,则经过多少年我国的GDP 是现在的两倍?解:设经过x 年国民生产总值是现在的两倍,令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为a.依题意得:即: 如何计算式子中的x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 =32 2). =16 3).2 =7 X=5 X= -2 X=讲授新课: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N ( a > 0 , 且a ≠ 1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注意:限制条件是a > 0 , 且a ≠ 1a x =log N 记作: +=x a(18%)2a+=x (18%)21).练习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2).思考(对数与指数的区别与联系)2.指数和对数的相互转化3.两个重要的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例题分析: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例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例3.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讲授新课:4.对数的性质(1)试求下列各式的值:结论:零和负数没有对数(2)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4)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开展探究活动,最终效果如何还需经过课堂教学来检验。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运算》,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课标要求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对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指数的运用与巩固,对数的运算性质更是对指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同时,对数的学习为对数函数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的主要内容复习对数的定义,回顾对数与指数的联系与转化,进而猜测对数的运算性质与指数的运算性质的相关性;列举指数的运算性质,并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例题巩固,尝试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介绍换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本节的重、难点重点:对数运算的运算性质的推导及运用。

难点:对数运算的运算性质的推导及运用。

换底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习惯上还不够严谨,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疑问,主动思考,逐步解决问题。

学生已经掌握了指数的相关知识,本节更注重已有知识的运用,从而获得新知,补充已有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推导,巩固指数的运算性质,熟练指数与对数的转化,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对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猜想并证明三个运算性质,尝试运用性质求解例题,体验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指数、对数的联系入手,善于寻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合理猜想、大胆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由指数的运算性质出发,运用对数的定义,得出对数的一个运算性质,注重如何引导;其余由学生独立思考并类比上述过程得出,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重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的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中材料的作用,并联系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景创设,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让学生经历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对数有关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探究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推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3、温故知新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例8: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1%,设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总数为y,则y与x的关系是什么?提出两个问题:(1)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求出经过任意一个念头x的人口总数。

(2) 如果问经过多少年后我国人口可达到18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指数的有关知识,又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同学们可以发现,通过以往的知识,我们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运算
说课教师:丁慧芳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的运算》。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①教材内容的分析②教学方法分析,③学情分析,④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对数运算是学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基础。

对数的运算是对数的延续,并且对数与指数间可以互化,于是对数的运算是借助于指数的一系列运算性质进行证明的。

运算性质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对数运算性质以及能够说明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性质进行对数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证明、应用对数运算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的运算法则及其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数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二、教学方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教师启发式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了指数函数和对数的有关知识。

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用指数运算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发现归纳能力尚有待加强。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练习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态与价值观通过“合情推理”、“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思想运用,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特殊—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2.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公式多、思维量大的特点,采取实例归纳,诱思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四)教学过程例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45lg 8lg 344932lg21+-; (2)22)2(lg 20lg 5lg 8lg 325lg +⋅++. 【解析】(1)方法一:原式=2122325)57lg(2lg 34)7lg 2(lg 21⨯+--=5lg 217lg 2lg 27lg 2lg 25++--=5lg 212lg 21+=21)5lg 2(lg 21=+.方法二:原式=57lg 4lg 724lg+-=475724lg⨯⨯=21)52lg(=⨯. (2)原式=2lg5 + 2lg2 + lg5 (2lg2 + lg5) + (lg2)2 =2lg10 + (lg5 + lg2)2 = 2 + (lg10)2 = 2 + 1 = 3.【小结】易犯lg52 = (lg5)2的错误.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式中真数的积、商、方根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对数的和、差、积、商,然后化简求值;另一种方法是将式中的对数的和、差、积、商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真数的积、商、幂、方根,然后化简求值. 计算对数的值时常用到lg2 + lg5 = lg10 = 1. 例2:(1)已知lg2 = 0.3010,lg3 = 0.4771,求lg 45; (2)设log a x = m ,log a y = n ,用m 、n 表示][log 344yxa a ⋅;(3)已知lg x = 2lg a + 3lg b – 5lg c ,求x .【分析】由已知式与未知式底数相同,实现由已知到未知,只须将未知的真数用已知的真数的乘、除、幂表示,借助对数运算法则即可解答.【解析】(1)1190lg 45lg 222== 1[lg 9lg10lg 2]2=+- 1[2lg 31lg 2]2=+- =-+=2lg 21213lg 0.4771+0.5 – 0.1505 = 0.8266(2)log a 1113412log log log a a a a x y =+-.1213141log 121log 3141m n y x a a -+=-+=(3)由已知得:532532lglglglglgc bacbax=-+=,∴532 c bax=.【小结】①比较已知和未知式的真数,并将未知式中的真数用已知式的真数的乘、除、乘方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并且应注意对数运算法则也是可逆的;②第(3)小题利用下列结论:同底的对数相等,则真数相等. 即log a N = log a M⇒N = M.。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与对数运算。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理念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因此我设计这一节课所依据的基本理念有1、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论:该理论的本质特征为四个方面: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自主性。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活动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合作性作用。

3、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A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主要内容是对数的概念,其中包含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简单的对数式的求值问题。

在前一节学习了2.1指数函数为本节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打下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学会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能够解决简单的对数式的求值问题,难点则在于对数的概念理解。

新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理解对数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⑴学习内容本节课由上一节课的一道例题的变式引出了学习对数的必要。

然后通过定义揭示了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得到了对数的简单性质,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学习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及如何求简单的对数。

⑵学习内容解析“对数”是高一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的内容,共分三个课时完成。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初中的学习里没有接触过。

考虑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存在的疑惑,因此要在对数概念的形成上重点探究,和学生共同经历由指数式提出对数概念的过程。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

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与目标分析⑴学习目标1.体验和探究由指数式提出对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

2.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互逆关系,养成类比、分析、转化的思维习惯。

⑵目标解析⑴由于对数的概念不易直接给出,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而且,对数的定义是建立对数与指数联系的桥梁,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的基础,因此根据新课标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

⑵对于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在学习了对数的定义后不再那么理解,因此对于该层次的学习不要求过高,据此确定第二个学习目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共28页文档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共28页文档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Thank you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x
N 那么数 x 叫
N 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x log a ,其中 a 叫对数的底数,N 叫真数.
操作:1、讲解为什么 a>0 且 a 1 ,N>0 2 、教师讲解定义时要让学生明确对数的读法,记法,还要特别强调对数
log a N 的书写格式,特别是底数 a,真数 N 的大小比例,位置,避免因书写不规范
a 0.a 1 a 0.a 1 a 0.a 1 , log a a 1 a 0.a 1
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由对数的定义直接得出负数和零没有对数。由对数与指 数的互化得到 log a 1 0
设计意图:这 3 个重要结论一定要掌握,为以后的解题以及研究对数函数的 性质作准备。 (三)例题讲解 内容:例 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 5 625 (2) 2
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 18 亿,20 亿,30 亿……”,该如何决解?
操作:从学生所熟悉的数学运算出发,采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各个 式子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后两个式子的共同点: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然后 提出: 他们是什么运算呢?其中的 x和y 的值是多少呢?怎么表示呢?以此进入今 天的新课——对数与对数运算以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这个环节注重师生互动,体现了对话教学的理念. 设计意图:1.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能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提 高学习兴趣。从大家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有“数学不是 孤立的,她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的意识,这符合弗 莱登塔尔的数学现实。2.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内容 1: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 a(a>0 且 a 1 )的 x 次幂等于 N,即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 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指数运算,在§2.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对指数相关知识已很清晰;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反函数意义,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教学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

能力目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加强,体验转化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问题转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教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以及 “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法。

学法:主要是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上节课学习了函数式:f(x)=3+2*3x -9x ,这是什
么函数?(指数与二次函数的复合)
问题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怎样?上节课用换元
方法求得了不等式3+2*3x -9x >0的中间解:0<
3x <3+23,该如何进行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引入新的知识:对数。

首先回顾这么几个方程:
2x =4=22,则x=2 2x =16=24,则x=4 问题3:2x =3的x 值呢? 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法来判定范围,如图所示;也可能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定,即2<2x =3<4=22,从而有1<x <2。

(二)对数定义及基本性质
1.定义:若a x =N ,则称x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

记作:x=log a N
值 底 真数
2.从定义出发,结合指数函数图像,分析底、真数、值的要求 ①底a :0<a 且a ≠1 ②真数N :N >0 即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log a 1=0 ④值:可以是全体实数
42
-2-4
-6
-852x 1
3.从定义出发归纳对数恒等式及指对数互换:
①2x =4=22
222x log 4log 22===
②2x =2 2x log 21==
③一般地:log n a a n =
可以看出,指对数互化只要按定义要求写即可,如果可写成对数恒等式形式就可化简。

(三)特殊对数
1.常用对数log 10a 记为:lg a 2.自然对数l g e o a 记为:ln a
(四)从比较大小归纳单调性(相当于对数的单调性)
问题4:log 23与log 25的大小?
根据指对数互化:不妨设s= log 23, t= log 25
则:2s =3<2t =5, 根据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s <t ,即log 23<log 25
学生小组讨论由特殊到一般地大小规律。

一般地:①当a >1时,且m >n >0,log log a a m n >
②当0<a <1时,且m >n >0,log log a a m n <
(五)指数互化巩固性例练
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①54=625 ②2-6=1/64 ③416log 21-= ④ln10=2.303 ⑤lg0.001=lg10-3=-3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
①64log x =3
2 ②x log 86= ③-x lne =2 ④lg100=x (六)回归引入问题
问题5:不等式3+2*3x -9x >0的中间解:0<3x <3+23,如何求出x 的范围?
分两边求解:右边即3x <3+23=32
333log +=)323(log 33+ 即x <)323(log 3+ 左边:从指数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3x 恒成立,即 -∞<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323(log 3+} 进一步揭示对数函数单调性。

(七)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对数含义、指对数互化、两种特殊对数、对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

(八)作业布置:分层,基础题,提高题。

42-2-4-6-852x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