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在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即国民收入)是如何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
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并指导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关注的是在短期内,国民收入如何在经济体中达到均衡的状态。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在短期内,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没有累计储蓄或借款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这个均衡状态下,经济体内的所有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经济产出与国民收入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与经济产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经济产出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生产出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国民收入是由经济产出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在短期中,国民收入主要由需求驱动。
根据“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经济体中的总需求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水平。
总需求是由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以及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构成的。
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关键观点有:1.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是一个经济体中最重要的需求因素。
消费者支出受到个人收入水平、利率、就业状况和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支出的增加将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
2.政府支出:政府支出也是一个经济体中重要的需求因素。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物品和服务以及通过各种形式提供给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3.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是一个经济体中的关键需求因素。
投资支出包括企业对生产资本的购买、房地产投资以及存货的增减等。
投资支出的增加将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4.净出口:出口和进口对国民收入也有影响。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出口超过进口,那么净出口将对国民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可以使用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也被称为“凯恩斯模型”)。
第二章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南开大学,高咏乐)
NI
MULT
1 1 MPC
国民收入乘数等于储蓄曲线斜率的倒数
三、通货膨胀缺口和失业缺口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已知充分就业时潜在的国民收 入为 1590;那么,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应该 增加多少? NI = 90 MULT = 5
NI 90 AE 18 MULT 5
这里的 18 (注意不是90)为失业缺口。
W’ W w = W/P
实际工资
Q1
Q2 Q
Q3 Q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D
F L
Q=f(L)
生产函数
BACK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变动 这里我们把 AD 和 AS 结合在一起,讨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问题。其原理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决定价格相似, 但这里我们更重视的是收入。 以下各图所表示分别是两条曲线变动时对均衡国民收入可 能发生的不同影响。
购买成本
投资成本
+ 等额存款的利息
(机会成本)
1. 预期收益的现值 我们用 PV表示现值,用 R 表示未来收益,r 表示利率(贴现率) 则有:
或者
PV (1 r ) R R PV (1 r )
例如,当利率为10%时,一年后收入的1100元,只相当于现 在的1000元。因为
1100 1000( PV ) 1 0.1
SP Pt ac
DP > SP , 投资会增加
DP < SP,投资会减少 DP = SP,投资不变
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DP SP
R 下降会导致DP曲线向外移动
DP1
DP2
SP
I*
I**
I
3. 市场利率与总投资的关系 注意,这时的投资供给价格曲线不再是水平的曲 线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为什么? DP SP DP2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十七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发表以前的宏观经济理论。
强调经济的自动
调整机制,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经济。
2,萨伊定律:
(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每个生产者的产出都创造了对其它商品的需求,
(2)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发行量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
(3)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价格都是具有伸缩性的,即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供需均衡,因此不存在经济危
机,即大量失业与商品大量过剩的情况,
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总供给价格(AS):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所能够弥补全部成本与经济利润的最低市场价值
总需求价格(AD):假设技术,制度,资本都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生产的产出所能得到的预期价值,
总供给函数:AS=F(N)
总需求函数:AD=f(N)
总供给说明厂商提供产品要求的最低价值
总需求说明厂商提供产品的预期收入,
凯恩斯引入了预期的概念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大于收益,厂商减产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时候,则有成本小于收益,厂商增产,则有:实际产出(Y)=总供给(AS)=总需求(AD)
图像表示
2,假设两部门经济,
Y=AD=C+I
G:政府购买
三部门:Y=AD=C+I+G。
1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2、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3、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收入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 。( 。(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 消费、储蓄和投资
C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f(Y) =
45
。
0
Y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C MPC= ⊿Y = dC 或= dY
从几何上, 从几何上,边际消费倾向表示为消费曲线上 任一点的斜率。 任一点的斜率。 1> MPC >0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 消费、储蓄和投资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消费倾向 --消费总量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消费总量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函数 (Saving Function)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
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
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
企业没有出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企业不想持有
的存货。
If y>AD,IU>0,y↓
If y<AD,IU<0,y↑
In Conclusion
• 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 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
货投资为0.
• 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
节来实现的.
2、总需求变动时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
IU=实际产出(收入)- 支出
变动的AE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二部门)
包含两个层次:
1、AE如何变动的?
2、变动的AE如何决定NI?
一、总支出AE是如何变动的?
(凯恩斯消费理论和非凯恩斯消费理论)
AE=C+I+G+NX
我们首先分析消费如何决定。
一、消费和储蓄(Consumption and
(总支出)
总需求
E
收=支
供=求
AE=c(y)+i
c=c(y)
y*
总供给(总收入)y
3、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I=S):
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
S、i
s=-α+(1-β)y
E
经典: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二、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1、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总需求不
足不会出现,宏观经济能够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产量 和国民收入总是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2、国家不干预
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主张是:由于市场机 制的自发调节能够使宏观经济均衡于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对 于宏观经济应采取自由竟争、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只要 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保护好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与安全就可以了。 3、货币中性论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有以下假设条件: 1、存在限制资源,因而国民收入随总需求扩大而增加 2、企业的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3、企业投资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自主投资,不受利率和 产量变动的影响
4
第一节 概述
一、宏观经济均衡
均衡是指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情形下,状态不 随时间变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被广泛运用。在经济学中,均衡 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 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 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 状态。
Y0
0
N0
N
16
五、劳动市场和充分就业
2、劳动市场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劳动需
求都决定于实际工资水平,是实际工资水平的函数,其中,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和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随实际工资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劳动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可分别表示 为:
2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案 例 如何刺激中国的居民消费
第三章 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16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偏好 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与制度 风俗习惯 2、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 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消 费者的绝对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 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用c 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s G D E F
O
B C A
y
11
2、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 向两个指标。 ⑴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 增量的比率 s MPS y
4)其它。
17
(五)、简单评价 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点就是这一假说是以心 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 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使它的一些结论 与事实不相符合。 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 兹对于1869-1933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 消费资料的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消费函数之迷”。
三章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旳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厂商
消费支出
投
储
金融市场
资
蓄
家庭
收入
(图-6)
代表货币流向
(二)两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
AD =AS
C+I=C+S
I=S,注入=漏出,均衡
I<S,注入<漏出,收缩
I>S,注入>漏出,扩张
金额。
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
入中旳比率。 APC=C/y
当消费和收入呈线性关系时, C=a+b·y
式中a为自发消费,是个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旳
消费,它在这里是一种常数,不随收入旳变化
而变化。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b·y表
示由收入引致旳消费。
(二) (家庭)储蓄函数
2,一次性临时性收入变化引起旳消费出 变动很小,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甚至接近 于零,但来自持久性收入变动旳其边际消费 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 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旳,则消费并不会 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持久性税收变动,政策 才会有明显旳效果。
第二节 投资函数 (教材P95)
消费支出
厂商
投
储
资 金融市场 蓄
收入
政府
家庭
(图-12)
国外部门
代表货币流向
(二)四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G'+X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T+M AD =AS C'+I'+G'+X =C'+S+T+M I'+G'+X=S+T+M,注入=漏出,均衡 I'+G'+X<S+T+M,注入<漏出,收缩 I'+G'+X>S+T+M,注入>漏出,扩张 ( C'=对本国产出旳消费需求,I'=对本国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1.从总供给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的供给=各种要素的收 入=消费+储蓄+税收 2.从总需求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各种需求+(进口-出口) =消 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进口-出口)
五、总需求及其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 会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 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 总需求的构成非常复杂,这些构成要素的变化,就会引起总需 求的变化,也就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具体说,将这些因素 划分为注入量和漏出量两类。
(二)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永远 等于收入。 (2)平均消费倾向(A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互为 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C)互 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1 。 (三)投资函数 1.总投资与净投资 2.投资流量与资本存量 3.投资函数
七、乘数-加速原理
(一)乘数原理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 量之间的比率 (二)加速原理 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反过来,国民收入对引 致投资又具有加速作用。加速作用是指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 条件下,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必然会增加消费支出,从而提高 社会有效需求。为了满足新增的有效需求,需要进行新的投资, 从而引起资本存量增加,并且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 的一个正倍数,这就是加速数原理,简称加速原理。国民收入 增加所引起的资本存量的增加(即净投资)的倍数,叫做加速数 (Accelerator)。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5
10.1 均衡产出的引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来源于哪里?其变动受制于哪 些因素?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入讨论的问题。9.2节中我 们提出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样一个核算等式, 这个等式实际上是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向的 分析思路。从右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受 制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4个因素,因此, 与社会由购买力决定的总意愿相一致的总产出——国民 收入取决于总需求;从左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来看, 产出受制于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4个因素, 一定时期的总产出要归属于诸生产要素所有者。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 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 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了解 IS-LM 模型。
1
知识能力 凯恩斯是按3个假设条件、均衡产出原则分析国民 收入决定的。在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 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然 后再延伸到三部门、四部门时的情况;二是论及一些经 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他变量 (I)为既定。以后再逐步延伸到多个变量。以此为思路, 形成本章的章节安排:1耀3节先提出国民收入决定、简 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假设条件,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 产出条件,4耀8节则分析3种情况下的简单国民收入的 决定,9耀13节讲了IS-LM 模型。 工作任务能运用本章知识分析国民收入决定论。
2
案例导入
蜜蜂的寓言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 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 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 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 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 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 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下,都过着挥霍、奢侈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他们的老蜂王去 世了,换了一个新蜂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按能量的传递方式, 还可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 型传感器两大类。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的输出能量由外部供给, 但受被测输入量的控制, 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等。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的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如压电式传感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y 的输入量增量△ x 的比值, 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对于线性传感器, 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 即S 为常数; 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用S = dy/dx 表示。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2.1 -3 所示。
3)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 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 行程和反向(输入量减小) 行程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1 收入-支出模型 9.2 IS-LM模型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小结
9.1 收入-支出模型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此 看出,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的。凯恩斯认 为,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从 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国民收入变动,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假 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 输出量对输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二、两部门IS曲线的图形推导(I=S法)
S S2 S1
450 r
S
S(Y)
I r
Y1
Y2 Y
r1
r2
I(r)
I1 I2
I
A
B
IS
Y1
YY
2
•图A:由r推出I;图B:由I得出S;图C:由S得出Y;图D:对r与Y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IS曲线的平移(以增加自发投资量为例)
S S2 S1
450 r
r1 r2
I1
S
S(Y)
I r
I0
I(r) I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I2
Y1
Y2 Y
1/(1-b)• I0
A
B
Y1
Y2 IS Y
IS曲线的移动
➢ 斜率变动,影响IS的倾斜度;若截距变动,则导致IS曲线本 身发生位移。
i= I(r)
由于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投资函数又可以写成:
i = e –d r
其中, e为自发投资, 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投资需求曲线 r
o
i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二、资本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
注意:IS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 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 变动关系时,投资和储蓄保持相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 了满足。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第十三章难点
主要知识结构
仅包含产品市场的凯恩斯交叉模型
1
1
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1
1
凯恩斯交叉模型
The General Theoryin the short runthe desire to spend during recessions and depressionsinadequate spendingThe Keynesian cross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5/19/2023
39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5/19/2023
39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5/19/2023
39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5/19/2023
39
乘数理论
5/19/2023
39
乘数效应:△y>△i
5/19/2023
39
19
5/19/2023
19
5/19/2023
19
5/19/2023
19
5/19/2023
25
5/19/2023
25
5/19/2023
25
5/19/2023
25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5/19/2023
25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5/19/2023
25
5/19/2023
25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 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 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储 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 的函数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介绍
经济周期分析
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变化
2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3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阶段的经济特征和政策应对
4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周期的未来走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国际经济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以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挑战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谢谢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模型假设过于简化:现实经济环境复杂,模型难以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数据质量与准确性: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可能影响理论的准确性
政策实施效果:政策实施效果可能与理论预测不符,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
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理论与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宏观经济政策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关系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影响国民收入
投资:企业投资于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行为,影响国民收入
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差额,影响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与就业
01
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关系: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
03
国民收入与就业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收入和就业
02
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平衡:国民收入与就业需要保持平衡,避免失业和通货膨胀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经济学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E2
Y
Y2 Y Y1’ Y1 由于投资的增加,IS移动到IS1;由于货币 市场的影响,Y只能增加到Y1’而不是Y1。
LM曲线的移动
r IS r1 r2
LM LM1
Y1 Y2
Y
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LM曲线右移;收入
增加,利率降低。反之亦然。
IS-LM模型
——相关计算
已知:I=S; I=e-dr ;S=-a+(1-b)Y L=M; L= kY-hr;M=M1+M2
= a+ b(Y-T0) + I0 +G0 +X0-M0 Y=(a+I0 -bT0 +G0 +X0-M0) /(1-b)
修正的(扩大的)凯恩斯模型
——IS-LM模型概述
从两部门到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均局限于产品市场,属于简单的凯恩斯 模型。矛盾: —I=I(r,MEC);r=r(MS,MD);MD=M(Y,r) IS-LM曲线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 来,同时确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希克斯(1937)、汉森(1953)先后完 善并发展了凯恩斯模型,并提出了IS-LM 模型。
凯恩斯革命
以低于充分就业的理论替代充分就业理 论——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以国家干预主义替代经济自由主义——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机制不会使经 济自动实现均衡,因此需要国家干预 以宏观经济分析替代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 济理论的一场革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简介
凯恩斯(Keynes,John M. )18331946 出生于英国剑桥 先是在伊顿学院学习,后进入剑桥大学 学习数学,毕业后留校一年 为了准备文官考试,师从马歇尔和庇古 研读经济学 1905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AD
100
收入 = 100 A
IU<0
45°
IU>0
AD
AD = 100
100
国民收入 y
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
5、储蓄等于投资 由于AD=c+i,而AS=y=c+s,根据均衡产出
或收入的条件AD=y=AS,可得c+i=c+s,等式 两边消去c,则得:i=s。
因为 AS=y=c+s, AD=c+i, 如果 i=s, 则必有 AD=AS 可见,经济社会只要做到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供给 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萨伊定律就一定会成立。
四、储蓄、投资和利率
1、储蓄函数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储蓄作为居民收入中未被消
费的部分,主要受市场利息率的影响和决定,且和投资 呈同方向变动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得到储蓄函数。储 蓄函数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s 4
3
2
s=-a+(1-β)y
1
0
6 8 10 12 14 y
-1
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 入。c+s=y
★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在宏观经济学中,均衡指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宏观经济 变量在相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 静止的状态。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1、潜在的国民收入(potential NI):指利用社会上所有资 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最值。(即实现了充分 就业的国民收入)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 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 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广义上的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用来描述消费与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 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增 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将逐渐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 收入的增加,消费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即
GDP=NDP=NI=Y
若生产与消费均 衡:生产=消费
从GDP的计算得出国民收入公式
假设:一国内所有收入都用以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
从总支出的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 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消费用途C+储蓄用途S
GDP=总支出=总需求(AD)= C + I GDP=总收入=总供给(AS)= C + S 都=国民收入Y 国民收入均衡时,存在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
收入 1 2 3 4 5 6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1170
MPS
APS -0.01
MPC
APC 1.01
0.11 0.15 0.25 0.36 0.41
同理, 有Δy = Δc + Δs; 两边同除Δy,则 Δy/Δy = Δc/Δy +Δs/Δy 即: MPC + MPS = 1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第01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
其
他
乘
数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家庭收入
生产要素市场
私人储蓄
家庭
税收
私人储蓄(借贷)
政府
公共产品与服务
政府购买
消费
税收
货币市场
借贷
借贷
生产要素支付
借贷
税收
公共产品与服务
产品与服务市场
企业收入
封闭条件下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企业
两部门经济: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
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四部门经济:对外部门
投
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投
资
资
和
的
利
q
理
率
论
主要内容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
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政
四部门经济:对外部门
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府
需
求
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主要内容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
1
kg= =
△ 1−β
➢ 税收乘数
△ −β
kt = =
△ 1−β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β
ktr=
1−β
➢ 平衡预算乘数
ΔY ΔY 1
1 kb
ΔG ΔT 1
本章评析
实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e=y,也可以用i=s表示,因为计划
➢ 预期
• 如果消费者遵循恒久收入假说,并且有理性预期,那么只有未预期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18
1
短期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对应教材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关键知识点
– 凯恩斯交叉模型(the Keynesian Cross Model, KCM) –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凯恩斯交叉模型的进一步应用
•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乘数 •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 均衡条件 Ya=Ep 实际产出或收入=计划支出
– a = actual,p = planned – 注:有些教材上也会有意愿的(desired)一词,等价 于计划的。 – 均衡条件意味着,如果Ya>Ep ,或者Ya<Ep ,经济就处 于非均衡状态
2013-7-18 9
均衡条件:45°线
2013-7-18
Source:http://www.cao.go.jp/index-e.html(内阁府)
2013-7-18 25
Ju l
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Jan-07~Aug-12)
加拿大
• http://www.conferenceboard.ca/topics/eco nomics/Consumer_confidence.aspx
Jan-1r-08
Apr-09
Apr-10
Apr-11
Jan-12
2013-7-18
Source: 1. Eurostat (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 European Commission-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Apr-12
Oct-07
Oct-08
Oct-09
Oct-10
Oct-11
Jul-12
法国消费者信心指数(Jan-07~Aug-12)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Jul-07
Jul-08
Jul-09
Jul-10
Jul-11
Jan-07
Jan-08
Jan-09
凯恩斯交叉模型
• In The General Theory, Keynes proposed that an economy’s total income was, in the short run, determined largely by the desire to spend by households, firms, and the government. • The more people want to spend, the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firms can sell. The more firms can sell, the more output they will choose to produce and the more workers they will choose to hire. • Thus, the problem during recessions and depressions, according to Keynes, was inadequate spending. The Keynesian cross is an attempt to model this insight. • 课外阅读: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第一章, 尤其是第9-18页。
• 17、18章
• 新古典增长模型, 讨论资本积累、技 术进步的作用及其 决定因素 • 20章
宏观经济政策 •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5、16章) • 经济增长、物价平稳、 充分就业、内外均衡
2013-7-18 3
国民收入决定?
•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怎么计算 •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 从而有
Ip=Sp • 请参考教材p382~382,务必理解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与国 民收入恒等式之间的差别
2013-7-18 1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 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 有支出 •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 间的依存关系
2013-7-18
34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 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 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 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2013-7-18
21
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Jan-07~Aug-12)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Jul-07
Jul-08
Jul-09
Jul-10
Jul-11
Jan-07
Jan-08
Jan-09
Jan-10
Jan-11
Apr-07
Apr-08
Apr-09
2013-7-18 13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消费函数
–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c=c(y) –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MPC=dc/dy –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APC=c/y – 短期消费函数:c= a +b y , 0< b <1
Apr-12
Oct-07
Oct-08
Oct-09
Oct-10
Oct-11
Jul-12
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Jan-07~Aug-1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Jul-07
Jul-08
Jul-09
Jul-10
Jul-11
Jan-07
Jan-08
Jan-09
Jan-10
2013-7-18 14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上式中的a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 自发性消费,其含义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 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 的影响。
– 关于引起自发性消费变动的因素及变动的影响,阅读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中文地4版第55-57页的“消 费者信心与1990-1991年的衰退”。
Apr-10
Apr-11
Jan-12
Source: 1. Eurostat (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 European Commission-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2013-7-18 22
2013-7-18
26
2013-7-18
27
2013-7-18
28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线性消费曲线
2013-7-18
29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APC和MPC之间的关系
2013-7-18
30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 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依存关系。
2013-7-18 6
理论回顾
• 供求定理
P
S
D
Q
2013-7-18
7
凯恩斯交叉模型
• 假设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家庭、企业 – 企业计划投资是自主的(autonomous,即外生的, exogenous),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 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 相应的供给量,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凯恩斯定律)
• 难点
– 准确理解国民收入恒等式与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之间的 区别
• 讨论
– 为什么消费者信心是重要的?
2013-7-18 2
主要知识结构
短期 中期 长期
• 仅包含产品市场 的凯恩斯交叉模型
• 包含产品市场和 金融市场的IS-LM 模型 • 13、14章
• 包含劳动力市场、 产品市场和金融市 场的AD-AS模型
• 上式中的b y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诱致性消费, 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 分。
2013-7-18 15
2013-7-18
16
2013-7-18
/pdf_free/press/PressPDF_4588_1347198121.pdf
Apr-12
24
Oct-07
Oct-08
Oct-09
Oct-10
Oct-11
Jul-12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0
20 07 .Ja n Ap r Ju l O 2 0 ct 08 .Ja n Ap r Ju l O 2 0 ct 09 .Ja n Ap r Ju l O 2 0 ct 10 .Ja n Ap r Ju l O 2 0 ct 11 .Ja n Ap r Ju l O 2 0 ct 12 .Ja n Ap r
– C=C(Y[+], P, Exp, r, W, ……)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 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 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 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 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 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 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 定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