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微生物生理学PPT课件: 0 绪论

微生物生理学PPT课件: 0 绪论

发现 发现细菌 肉汁中长出微生物 用密封加热实验否定自然发生 牛痘接种术 霉菌分类系统化 酒精发酵由酵母菌引起 微生物引起发酵和腐败 细菌引起马铃薯褐变 在患炭疽病的家畜中发现炭疽细菌 禾谷类锈病由寄生真菌所为 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 澄清自然发生的争论 中温灭菌法 外科中的消毒原理 阿米巴痢疾病原体 开始细菌分类记载 在锥虫病患者体内分离出锥虫 证实空气中存在细菌
(6)“Microbiology”, Lansing M. Prescott ,Donald Klein, John Harley,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Journals)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菌物学报”、“
Pasteur's discoveries were so groundbreaking that in 1888 an international fund was created to fund the Louis Pasteur Institute.
Pasteur worked with the institute until his death.
(4)《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基础》第5版/影印版,Kathleen Park Talaro,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Pasteur, is best known as the father of pasteurization. That‘s the method of heating liquids until germs (病菌) can no longer live in them.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大纲

微⽣物⽣理学复习⼤纲第三章微⽣物营养与物质运输1、微⽣物六⼤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长因⼦、⽆机盐2、微⽣物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膜泡运输3、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的异同单纯扩散: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即基于分⼦的热运动⽽进⾏的物质运输过程。

当外界的营养物质的浓度⾼于细胞内该物质的浓度时,通过扩散作⽤使物质进⼊细胞内促进扩散:是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与被动运输不同的是,这种形式需要⼀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参与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主动运输过程不仅像促进扩散⼀样需要载体蛋⽩,⽽且还需要能量。

基团转移:许多原核⽣物还可以通过基团转移来吸收营养物质。

在这⼀过程中营养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时发⽣化学变化。

这种运输⽅式也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分⼦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通过载体实现,⼤分⼦和颗粒物质的运输则主要通过膜泡运输。

第五章⾃养微⽣物的⽣物氧化1、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环式光和磷酸化与⾮环式的异同:环式光合磷酸化:是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种原始产能机制,可在厌氧条件下进⾏,产物只有ATP,⽆NADP(H),也不产⽣分⼦氧,是⾮放氧型光合作⽤。

环式光和磷酸化:⾼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不同,它们可以裂解⽔,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能⼒。

它们含有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这两个系统偶联,进⾏⾮环式光合磷酸化。

特点是不仅产⽣ATP,⽽且还产⽣NADP(H)和释放氧⽓,是放氧型光合作⽤第四章、异氧微⽣物的⽣物氧化(⼀)EMP 途径因葡萄糖是以1,6-⼆磷酸果糖(FDP)开始降解的,故⼜称双磷酸⼰糖途径(HDP ),这条途径包括⼗个独⽴⼜彼此连续的反应。

其总反应是:C6H12O6+2(ADP+Pi+NAD+)→2CHCOCOOH+2(A TP+NADH+H+)葡萄糖经EMP途径⽣成两分⼦丙酮酸,同时产⽣两个A TP,整个反应受ADP、Pi和NAD +含量的控制。

微生物生理学讲课教案

微生物生理学讲课教案
物质的微生物 • 光胞能有无机机物营的养营型 养类:以型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
• 光能有机营养型:以日光为能源,以外源有机物为碳 源和供氢体合成细胞内物质的营养类型
• 化能无机营养型: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 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 化能有机营养型: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 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H] 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NH4+、NO2-、H2S、H2 和 Fe2+ 等)来实现的。
化能自养细菌的能量代谢主要有三个特点:
①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由脱氢酶 或氧化还原酶 催化的无机底物脱氢或脱电子后,直 接进入呼吸链传递。这与异养微生物葡萄糖氧化要经 过EMP和TCA等途径的复杂代谢过程不同。
为避免混乱,一般认为依据营养型分类以最 简单的营养条件为根据,即光能营养型先于化能 营养型,自养型先于异养型。
1.1.2 Main Topics of Microbial Physiology
Fig. 1-4 Capsul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Fig. 1-5 Microbial appendages (P6) (a) Flagella of Samonella typhimurium
微生物生理学
1.1.1 Main Contents
Chapter 1 Regulation of Pro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Chapter 2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apter 3 General Pathways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hapter 4 Energy Production and Metabolite Transport Chapter 5 Metabolism of Substrates other than Glucose Chapter 6 Fermentation Pathway Chapter 7 Photosynthesis and Inorganic Metabolism Chapter 8 Lipids and Sterols Chapter 9 Nitrogen Metabolism Chapter 10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Chapter 11 Secondary Metabolism of Microbes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理解微生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掌握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的生长曲线测量方法;3.学习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以细菌和真菌为主的一类微小生物,具有较小的体积和短的倍增时间,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生长实验。

微生物生理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特性,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本实验主要通过测量微生物生长曲线来研究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长曲线一般具有四个阶段:潜伏期(lag phase)、指数增长期(exponential growth phase)、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和死亡期(death phase)。

潜伏期为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指数增长期为微生物以指数形式增加的阶段;稳定期为微生物生长速率接近于零的阶段;死亡期为微生物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的阶段。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1准备培养基:如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1.2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1.3准备实验用具:如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1.4清洗实验台和器皿,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1.5预热培养箱至适当的温度。

2.实验操作:2.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2.2选择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接种到试管中;2.3在不同时间点,取出一定体积的培养液,通过显微镜或光密度计等方法测量微生物数量;2.4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制微生物生长曲线;2.5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微生物生长规律、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包括微生物生长曲线、对应的时间和微生物数量。

五、实验讨论1.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和规律;2.探究不同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浓度等;3.讨论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戴实验手套和口罩,确保个人安全;2.避免将培养液溅入眼睛或皮肤,如有溅入,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保持实验平台和器皿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4.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微生物学》授课大纲学时数: 72讲课:72学制:四年制本科适合专业:生物科学有关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以取代的重要作用的学科,故本课程分为理论解说和实践授课两大部分(实验部分还有授课大纲)。

理论课授课主要解说微生物发展的历史、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和代谢特点、遗传规律、生态、传染与免疫和系统分类等内容。

(二)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主要面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讲课,是专业必修课。

经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化、生长生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判断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互有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认识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好多课程关系亲近,应在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进步行学习,并为今后专业课,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确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一、本学期的授课安排二、微生物和你三、微生物学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五、 20 世纪的微生物学六、 21 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授课基本要求:学习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必定第一认识什么是微生物、主要种类、特点、发展情况、研究意义等等。

本章要修业生在联系本质的情况下掌握微生物的见解、特点,并提起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微生物的见解、类群及特点。

(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别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三、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别五、选择培养分别六、微生物的珍藏技术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细菌和古菌二、真菌三、藻类四、原生动物授课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别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探讨生物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 相互协调的机理。
研究对象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水平的各 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循环、呼吸 、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4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临 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换气
通过肺泡膜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交换。
通气/血流比值
反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匹配程度,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20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交换
2024/3/23
氧气运输
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气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二氧化碳运输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 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体液 平衡状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2024/3/23
30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等方式来浓缩尿液,以保留水 分。
3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交流:水通道蛋白、离子通 道等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
2024/3/23
细胞间通讯方式
直接接触、旁分泌、自分泌等
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联型受体途径、核受体途径等
信号传导调节与细胞效应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代码: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总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对象: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包括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三、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1、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的内容是以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第五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分为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等三篇,共35章,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实验考核2学时。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本大纲是我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晶,在大纲编写之际,我们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各位教授(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大纲正文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

掌握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3章ab 微生物生理学

第3章ab 微生物生理学


自我组装是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果,只有在分子表面的结构互相弥补时, 两个大分子才能紧密连接和相互结合 , 并 在合适条件下能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自行 装配成更高一级的结构,以执行细胞的各 种功能。
一、T4噬菌体的组装
噬菌体T4的结构 1. 头部的组装 2.尾部的组装 3.完整T4 phaeg组装 4. 顺序与定时.
1.组装过程:
(1) 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图3.16
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UDP-NAM-五肽(“Park”核苷酸)
图3.17
(2) 在膜中,由转移酶催化,将UDP-NAG 与 undPP - NAM - PentaAA 结合,形成肽 聚糖的重复单位,放出UDP。
革兰氏阳性菌在膜中形成肽桥,是在 ATP 和 tRNA 参 与 下 , 先 生 成 氨 基 酰 - tRNA,然后一个一个通过肽键连结起来。
种大分子参与穿越过程
图3.12
6
• 四、信号序列识别颗粒(SRP)
存在于细胞质内,哺乳动物的SRP包含 一个7sRNA和6条多肽链,这6条肽链形成3 个异聚体。
五、SRP的受体(SRPR)
SRPR由两个亚基组成,作用:一是介导 正在合成肽链的核糖体与膜结合,二是同 时结束SRP的循环,再生游离的SRP。
(3) 在细胞膜外的周质空间合成 周质空间
图3.19
G细 菌
图3.20
G+ 细 菌
4
3
UDP-NAG
UDP-NAM
2 1 图3.21
二、外膜的组装
(Assembly of outer membrane)
1.LPS 的组装 LPS 亚单位是在细胞膜内合成,是两个 平行的过程。 (1) 在und-P上形成多糖侧链,聚合酶作用。 ( 2 ) 在脂 A 上组装上核心寡糖,膜上的糖核 苷酸转移酶催化。

最新微生物生理学讲义

最新微生物生理学讲义

微生物生理学讲义绪论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研究对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

研究范围: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培养技术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生化技术生物物理技术生物合成技术3. 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1.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2.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3.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4.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一章微生物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1.试叙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核拟核真核核膜— +核仁— +染色体数 1 》1染色体组成DNADNA+组蛋白细胞分裂二分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器间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组成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核糖体70S80S基因重组接合转化转导有性准性过程2.试叙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鞭毛发源于细胞膜内侧的基粒上细胞壁为鞭毛的运动提供了支撑点。

G+和G-菌中,鞭毛结构有区别。

鞭毛:运动、具有抗原性•细菌的三种运动方式:细菌鞭毛的自由运动粘细菌的滑行运动螺旋体的伸缩运动3.试叙菌毛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菌毛是由菌毛蛋白组成的,菌毛至少十根以上,一般周生。

功能:粘附,与致病性有关4.试叙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G+ 比G- 细胞壁结构简单,G+细胞壁只有厚厚的一层肽聚糖物质,而G-除有一层薄薄的肽聚糖物质外,在外层还有一层脂质物质合并一起构成细胞壁。

G+G-功能: 1、机械保护作用,抗渗透压,保持菌体形态;2、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3、与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5.试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Cell membrane (细胞膜)功能:1、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和介质,有选择性;2、能量交换的场所,与呼吸、光合作用3、有关的酶类、电子传递链位于膜上;4、传递信息;5、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微生物生理学全套精美课件80

微生物生理学全套精美课件80

7
目录
19世纪 中后期
巴斯德 、柯赫 、维 诺格拉德斯基和贝格林克 等先驱者们的卓越工作, 为微生物生理学奠定了坚 实的科学基础。
路易斯•巴斯德 (1822-1895)
8
目录
巴斯德 打破了微生物自然发生 说。 免疫学和微生物发酵的研 究等万面都有伟大的贡献,并 揭露出在自然界存在有能在无 氧条件下进行生活的微生物 , 他对酒“病”和蚕病的研究 , 挽救了当时法国的酿酒业和蚕 丝业。他发明的巴斯德灭菌法, 一直沿用至今。
12
目录
微生物生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是德国布赫纳( Buchner )发现 了酵母菌的无细胞制剂可将蔗糖转化 成酒精。
从此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并诞生了生 物化学。此后,这两个学科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自1900- 1960 之间,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都是首先利用微生物作为 研究对象而被阐明,然后在高等生物中得到证实。
性细胞结构过程; 2) 研究微生物形态发生与分化的分子机理; 3) 研究微生物的趋向性(趋化性、趋光性、趋磁
性等)与运动的本质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本质 联系等。
20
目录
微生物的生产已构成了一项庞大的发酵工业。 为了有效地进行微生物的生产,需要掌握微生物 生理学的知识和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是生命科 学兴起的时代,今后微生物生理学必将有更广泛 而深入的发展,有待于善于思考和勤于工作的研 究者们去开发。
21
目录
总结
第1章 绪 论
1 . 1 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范围 1 . 2 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 1 . 3 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内容
22
第 2 章 微生物的细胞 化学和结构
目录
微生物界是一大群微小的生物,其中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类 病毒和病毒,以及具有细胞结构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 物。类病毒和病毒结构简单,不能营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 主的细胞内才能繁殖。

《微生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实验与自然条件下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程之一。

微生物分布极广泛,其生理活动、新陈代谢独特。

本课程内容较广泛,与普通生理学以及动植物生理学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程系统阐述微生物自身普遍、特殊的生理活动方式与规律,介绍微生物细胞的精细结构、新陈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分解及其调节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影响其生长繁殖的种种因素。

微生物生理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各种微生物发酵生产均离不开微生物生理学知识,工业生产也促进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的前体物、中间产物以及终产物,得到有益于人类的生物制品。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实验与自然条件下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程之一。

微生物生理学课程主要是系统阐述微生物自身普遍的以及特殊的生理活动方式与规律,介绍微生物细胞的精细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分解及其调节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影响其生长繁殖的种种因素。

微生物的发育与分化是近些年发展很快的内容之一,本课程将详细地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生理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各种微生物发酵生产均离不开微生物生理学知识,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也促进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的前体物、中间产物以及终产物,得到有益于人类与环境的生物制品。

因此,本课程将结合生产实际,较多的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和生产技术。

使学生能详细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理活动特点与规律,掌握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运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将结合生产实际,较多的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和生产技术。

使学生能详细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理活动特点与规律,掌握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运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是生理学课程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人体生理、理解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掌握生理实验方法。

本文将以引言、五个大点和总结的形式,详细阐述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

正文:一、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代谢、分裂和增殖、信号传导3.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组织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二、人体的运输系统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及其调节3.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循环4. 营养与代谢:消化系统、代谢与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 排泄与水盐平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体液与电解质平衡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官2. 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调节机制、感觉和运动的调节3.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体及其激素、激素的合成和调节4.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反应机制、炎症和免疫疾病5. 生物节律和睡眠: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的调节机制四、人体的感觉与运动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平衡、嗅觉、味觉和触觉2. 神经系统与运动:运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的控制和调节3. 运动的能量供应和调节:肌肉收缩、运动代谢、运动补偿机制4. 运动与协调:运动学习、运动记忆、运动技能的发展5. 运动与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运动康复的原则五、人体的发育与遗传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2.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器官形成3. 遗传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突变和突变潜能4. 生殖与生长:生殖周期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生殖健康和生育技术5. 人体发育与衰老:生育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和再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运输系统、人体的调节与协调、人体的感觉与运动以及人体的发育与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各种代谢活动规律和代谢调节,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分化的规律,了解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目前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基本规律及其本质,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一些基本技术与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技术与方法
习题要点: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微生物生理学常用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常用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微生物生理学常用方法。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壁
第二节原生质膜
第三节基因组
第四节微生物细胞表面附属物
第五节核糖体
第六节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节特殊内含体与贮存物质颗粒
习题要点:各类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基因组的不同,以及鞭毛等表面附属物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各类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基因组及鞭毛的组成和功能。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各类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基因组,以及鞭毛等表面附属物的组成
理解这些细胞结构的特性和功能,并根据这些特性,
掌握一些限制或利用微生物的简单方法。

第二章微生物营养
第一节营养物质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
1.简单扩散
2.协同扩散
3.主动运输
4.基团转运
习题要点:四种运输方式的代表(注意原核与真核的异同)
第三节大分子营养物质的运输
1.蛋白质定向转运
2.蛋白质的分泌
习题要点:蛋白质的转运及分泌方式。

本章重点、难点:营养物质的运输,蛋白质的转运及分泌。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多种运输方式,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理解微生物特有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掌握微生物中一些重要的运输途径。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的概念
1.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2.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习题要点: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发酵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习题要点:微生物的特殊发酵途径,无氧呼吸及意义。

第三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基质水平磷酸化
2.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3.光合磷酸化
习题要点: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与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异同
第四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二氧化碳的固定
2.脂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3.生物固氮
习题要点:共生固氮的调控,固氮酶的作用机制,防氧保护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各种发酵途径,无氧呼吸,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生物固氮。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各种代谢方式及途径,
理解微生物不同代谢途径生成的原因,
掌握微生物特有的代谢途径。

第四章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第一节次级代谢的概念及其它
第二节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节次生代谢的一些产物及生理作用
习题要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一些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次生代谢及次生代谢产物,
理解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的合成途径
掌握重要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理功能及机制。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第一节代谢调节的方式
第二节酶活性的调节
习题要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酶活性调节方式
第二节酶合成调节
1.酶合成机理操纵子学说及几种重要的操纵子
2.微生物中重要的调节方式
习题要点:操纵子,几种重要的操纵子
第三节初级代谢的调节
习题要点:能荷调节及巴斯德效应。

第四节次级代谢的调节
习题要点:次级代谢调节方式及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代谢调节的方式和机制,操纵子学说,巴斯德效应。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的方式,
理解调节机制,
掌握几个重要的操纵子原理以及巴斯德效应原理。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
第一节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
1.细菌个体的生长
2.细菌群体的生长
习题要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及各阶段在生长及调节中的意义
第二节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第三节微生物的培养
第四节微生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习题要点: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理解分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及机制,
掌握一些调控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第七章微生物分化与发育
第一节营养体分化
第二节细菌芽孢的形成
第三节多细胞结构与分化
习题要点:微生物分化的特点,规律及机制,芽孢的分化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分化的机制,尤其是芽孢的分化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微生物分化的特点,规律,
掌握微生物分化的机制。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平时会以抽查方式提问或测验,记入平时成绩。

期末根据必修课及选修课分别采取闭卷及开卷考试,满分为一百分,除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及知识外,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微生物生理学》,沈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3971-8参考书:
《微生物生理学》,李颖,关国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标准书号:ISBN:978-7-030-37062-4
《微生物生理学》,Moat等著(第四版,中文版),李颖等译,李季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ISBN:978-7-040-18145-6
《微生物生理学》,杨生玉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标准书号:ISBN 978-7-122-00019-4。

《微生物生理学》,李季伦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标准书号:ISBN 7-81002-549-X/Q。

大纲修订人:徐冬青
大纲审定人:赵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