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三模作文“人生的纱线”写作指导及参考例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南京三模作文“人生的纱线”

写作指导及参考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请以“人生的纱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评分细则

一、审题导入语由两句话构成,一句是观点,一句是解释。莎士比亚这句话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讲善行与恶行是人生中同有的、难于避免的,二是讲恶行(过失)和善行都有其积极意义和人生价值。题目“人生的纱线”,是一个比喻性说法,实际是以布匹赖以编织而成的“纱线”来比喻构成人生的诸多矛盾对立面,如善恶、美丑、真伪、成败等。

二、判分

判分原则: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诸方面全面衡量,实事求是,科学量分。

几点说明:

(1)关于切题题目中心词为“纱线”,但不可就“纱线”谈“纱线”,要把它放在人生的背景下思考,谈出“纱线”的比喻象征意义。布匹是由多经多纬构成的,“人生的纱线”也应该包含多种元素,不可孤立单写一个方面。脱离导语,任意泛化引申纱线的内涵,视为不切题。

(2)关于立意命题有引导学生对人生作辩证思考的意图。导语中仅涉及善与恶,但考生也可以由此对人生中的美与丑、真与伪、成与败等方面作辩证思考,以求对人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例如,谈人生的善与恶,善行固然可以感召我们活得有意义、有尊严、有希望,而恶行(过失)也可以警示督责我们学会反思、改过,并由此不断使得人生完善和深刻。再如,善与恶相辅相成,互相衬托,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图景。说恶行难以避免,并非为人生中恶德恶行寻找开脱,而要警醒自己抑恶扬善,并以对善的不懈追求不断去战胜恶,使人生的纱线变得纯美。

(3)关于二类卷:符合“二基本”要求。记叙文能具体写善与恶斗争、交锋的过程、场面、人物,感情较真实;议论文能围绕善恶的辩证关系,思考善恶一体的原因、善恶转化的对策及惩恶扬善的价值追求,进行理性思考和审视评判,立意基本正确,论据比较充实,结构完粘。语言通顺。可判二类卷。在45~50之间赋分。

(4)关于三类卷:记叙文只写出某段具体生活经历或某段生活场景,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或结构残缺,语言表达凌乱,语病较多。议论文虽有观点,但内容空泛,堆砌论据,观点和材料分离,硬凑字数,语病较多。视为四类卷,在40~36之间赋分。

(5)关于四类卷:抛开导语另立话题,自说自话,偏离题意;或者立意飘忽不定,文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不清。视为五类卷,在28-之下赋分。

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高分作文

人生的纱线

人,活不出一种至极的状态,只因各色纱线的杂糅、交错、牵扯、促织下,我们只能延展成一匹布,而不是独立成一条线。这个过程中,我们请教一种平衡。

哲人们真用一套相对哲学来点明绝对状态的硬伤,的确,至善至恶、至贤至愚、至怒至恕的境界非人力所能达到,也并非达到了就是好事,就是在一种达不成至人的迫切和顺遂中,人方能是人,方能有一种纰漏百出却处处独到的复杂美,方能有一种臻于至极的向往和努力。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何容待到我们得意忘形,我们已丢失了一种有人陪伴的安乐。或许毁誉参半时,我们恼于他人的指责,进而力求一种完美的赞扬,而恰于我辈怒于不一致的评定时,我们更有奋斗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超越圣贤达到至贤时,孤独也是一种悲歌。以一种君威一种超人之能凌驾于万民之上,是一种令人仰慕的天子之明,也是一种独善其身的福祉。看万众俗乐,自己也只能和着高贵与疏离生活。

善恶智愚如是,怒恕亦如是。

当有人问及鲁迅会否饶恕那些打击自己的人时,“一个都不饶恕”字子铿锵,是一个爱国爱民,愤俗愤媚之人的硬朗典范。而鲁迅所写文章中,在暗讽明刺的语势中又有着一种人性的关怀和恕。他,中国文学巨擘,在他的大怒大恕中,给中国人成就的是一座精神丰碑。不行皮里阳秋之法,不做相貌君子之行,怒得真切,恕得真切,是这种极致状态间徘徊有序中,什么是伟人什么是庸人的判定也当明确。

人们的的确确无法成为至人,但在这类矛盾的相互冲突,相互包容中,才有一种和谐,一种精神上的丰满和进步。

当人们普遍成了一种步调,同一派圣明,同一派性情,那么也许这世上就没了分明的界限,只因在一种腔调下人只能活成一个极端的角色。而这一方天地中个个极端的好,极端的差,极端的恶,是人该活成的风范吗?

人,需要一种自身品行的相互牵制!不是为了成为至贤,不是为了变成至霸,就是一种人性的正常思维和举止下,我们也应当将目标设定得正统些,规矩些。

在一种有憾中,人生的纱线穿梭无虞将个人织成一种平凡,一种相对的异同,有鞭挞,有庇护,修正中形成一个平衡。可能,在纺织中,个人品行有了偏执的一端,那就该庆幸,我们没被织成一种条理,一种色彩。

至人无己的境界我们真的有必要追求吗?那是极渴望孤独与高贵笼于一身的唯权者的畸形梦想。他正被织成一种纱线首肯的最得意的悲剧。

人生的纱线

钱钟书先生认为《伊索寓言》现代儿童读不得。“它把原来单纯的小孩教得愈加幼稚了。”

不由地钦佩先生之明。《伊索寓言》教育孩子善恶均有果报,是非的分别公平清楚,世界永远处于纯粹的绝对善恶之中。长辈也总希望用真善美的庇护来使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然而,妄图以此掩盖社会的真实性,一味灌输真善美,忽略假恶丑,缺少对过失的鞭挞,其实是极其片面的。正如默存所言:“到底给小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

由此可见,善与恶相互交织,妄图用绝对的善掩盖恶行,注定是痴人说梦。

先生之语至今仍掷地有声,只是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理论却与之大相径庭。为了回归人文,为了宣扬真善美的价值观,鲁迅、闻一多、曹禺被纷纷请下神坛,戴望舒、朱自清、徐志摩陆续上场。

不可否认,善行的庇护使我们走向光亮。然而,若因此而一叶障目,忽视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羁绊,掩盖了历史的过失,这注定行而不远。

正如巴金在晚年呕心沥血写下了《随想录》,放弃了对善行的回首,还是冷静下来,用冷峻深邃的笔调反思了曾经那个狂热的年代。或是用平实抒情的笔法完成了《小狗包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