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案(1)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⒈认读生字“径”“飘”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⑴为什么称为“寒山”?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古诗配图、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和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2)教师对古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欣赏与表达:(1)让学生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2)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古诗,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示古诗的意境。
4.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齐读两首古诗,逐渐提高朗读速度和音量。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诗中的易错字,帮助学生正确背诵。
(3)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两首古诗,下周进行检查。
2. 完成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下周交回。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诗主题和意境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古诗配图和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咏鹅》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咏鹅》。
三、学习《静夜思》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四、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鹅》和《静夜思》。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首古诗。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时,通过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如编故事、画图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
1《江南春》古诗两首教案+反思+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案《古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谈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水鸳鸯。
生:《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师:这么多的古诗,真是春意浓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诗名)一首是杜牧写的《江南春》;一首是程灏写的《春日偶成》。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多媒体出示古诗)同学们轻声读几遍。
二、解读古诗大意,结合想象,学习古诗。
生:自由轻声读这两首诗。
(反复读上几遍后)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自读,老师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诗了,能不能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个个跃跃欲试)师:请夏宇晨读这两首古诗。
师:读得抑扬顿挫,有诗意。
陈坚你来读。
师:让我闻到了春的香气息。
贲薛蓉你再来读。
师:流畅,富有韵味。
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那么这两首古诗,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描绘出了春天怎样的一幅画面?下面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重点选择一首诗,结合诗的译文进行讨论,然后汇总本小组的建议进行交流。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_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下甸庙小学甘莉静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指导写字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复习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感悟、理解古诗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板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板书教案《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
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
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和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一、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题)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一、初读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课题: 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2. 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古诗,是否能够背诵一首古诗。
2. 学习古诗:(15分钟)选择一首古诗,例如《登鹳雀楼》或《望岳》等,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解读诗中的字义和意境。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3. 感受古诗:(15分钟)让学生闭目静心,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比较各自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5. 诗歌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短诗。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诗歌创作成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强调学生要用心感受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学习和背诵所学的古诗,在课堂上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诵读和理解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感受古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古人的感情和思想。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乞巧》与《嫦娥》这两首经典古诗。
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大诗人林杰和宋代诗人苏轼之手,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乞巧》:诗中描绘了七夕佳节,女子们纷纷向织女星祈求巧手和美满婚姻的情景。
2. 《嫦娥》:通过描绘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重点:熟读、背诵两首古诗,把握诗意,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乞巧》和《嫦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c. 逐句解析古诗,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d.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乞巧》:a. 作者:林杰b. 意象:织女星、银河、鹊桥、巧手c.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2. 《嫦娥》:a. 作者:苏轼b. 意象:明月、嫦娥、广寒宫、桂花c.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乞巧》和《嫦娥》。
b. 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答案:a. 学生需自行完成背诵。
b. 示例:在《乞巧》中,作者通过描绘织女星、银河等意象,表达了女子们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在《嫦娥》中,作者通过描绘嫦娥、广寒宫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乐、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 课文:学生用的课本和练习册。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播放古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3)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音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理解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讲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分别为《秋浦歌》和《歌》。
《秋浦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歌》则以山水为背景,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秋浦歌》和《歌》的诗歌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
2. 领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韵律、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入《秋浦歌》的学习。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秋浦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秋浦歌》为例,讲解古诗的韵律、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歌》的韵律、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歌》2. 诗人及背景介绍3. 诗句解析4. 古诗韵律、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秋浦歌》和《歌》的异同点,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韵律、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秋天或山水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过程中的难点理解。
2. 古诗韵律、表现手法的教授与练习。
3. 课后作业设计及反思拓展。
一、诗句解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如描绘景象的“秋浦”、“山水”等,以及表达情感的“向往”、“赞颂”等。
2.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例如,《秋浦歌》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通过描绘白鹭在秋天的水中嬉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五、教学反思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成功地创设了与古诗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概括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内涵。
3.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源自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技巧。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4.定期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古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已知的与古诗相关的知识,为new chapter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古诗两首》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古诗两首》0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所选的两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难点(1)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能够将古诗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所展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内容。
(3)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次强调朗读的要点。
(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的大意。
(2)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和诗句,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教师参与其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让学生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言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5、想象画面(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睁开眼睛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
2.生字词卡片。
3.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静夜思》,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学习《春晓》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春晓》,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春晓》,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春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老师提问学生关于《静夜思》和《春晓》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二)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静夜思》和《春晓》的意境。
2.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进行创作,描绘出诗句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抄写《静夜思》和《春晓》。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背诵两首古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1)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悯农》。
本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悯农》。
2. 学会生字词:悯、农、田、畴、汗、滴、土、中。
3.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悯农》。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辛勤付出,引入课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5.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写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6. 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
7. 随堂练习:根据诗句意思,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农民:辛勤劳作诗人:深切同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悯农》。
(2)用生字词造句。
(3)翻译诗句。
2. 答案:(1)学生自行完成。
(2)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农民的古诗,如《乡村四月》、《渔家傲》等,了解古代诗人对农民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示范、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加强学生对诗句的语音记忆,帮助背诵。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两首主备学校:镇江韦岗小学审核:实验片区五语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情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作业 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的情景。
3.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名句。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资料链接】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字嗣宗,号靖逸。
曾在朝居官,后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他的诗,都是描写山林景物和酬赠朋友之作。
名作《游园不值》,久为人们传诵。
其他如《田家三秋》、《夜书所见》等都写得词淡意远,饶有情致。
杨万里,宋代诗人。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学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我来和你对”(请写出下面诗句的另一句)不知细对谁裁出,。
野火烧不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横看成岭侧成峰,。
好雨知时节,。
迟日江山丽,。
__________ ,水村山郭酒旗风。
,明月何时照我还。
2.《游园不值》是(朝代)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情趣。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值:________________ 柴扉:________________径:________________ 急走:________________ 处:________ 寻: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1.寻觅春迹,导入古诗窗外雨潺潺,这是我们入冬以来的一场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到自己积累的古诗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⑵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⒉介绍作者“叶绍翁”,预习反馈。
⒊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好《游园不值》。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同桌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
(3)、有节奏地再读这首诗。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检查反馈:指名读(学生评价)全班齐读。
过渡: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4.合作探究:(一)自由说一说《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步骤】:(1)诵读全诗。
(2)根据预习时所理解的字词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小组讨论,说说《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意思。
“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
“苍苔”(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
)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
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
“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合作探究:(二)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词中能够看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学习步骤】:(1)有感情诵读全诗。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找出表达作者喜爱春天之情的词语。
(1)品读“怜”“怜”是什么意思?(出示选择义项:可怜;怜爱,怜惜)“怜”的是什么?(木屐鞋)木屐鞋有硬度,大概不要太多的怜惜。
再读读(范读:应怜屐齿印苍苔)怜的应该是什么?(“苍苔”)不起眼的苍苔,一入了诗人的诗眼,就带上了浪漫的诗情。
同学们,诗人“怜爱”的,仅仅是苍苔吗?(是苍苔,更是园子内人迹罕至的宁静)(2)品读“小扣”还有哪一处也倾注着诗人深深的怜爱?(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样的柴门给你怎样的感觉?(简朴自然。
)“扣”的意思是——(敲)换成“敲”好不好?(敲太重)讨论,指名答。
“扣”体现了诗人对柴门的感情,“小扣”呢?(轻轻地扣),真是“小心——翼翼”。
“小扣”是指轻轻地敲打。
(做“小扣”的动作)诗人被挡在了“柴扉”之外,“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讨论,交流:没有。
诗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很“怜”柴扉,“怜”苍苔,更“怜”这园子的宁静。
)一个“扣”字,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扣出了对园子的——喜爱。
(3)品读:“出”你们看,你们看,“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一下,这支红杏是怎样出来的?(探出,伸出,挤出,挤出,静中有动。
)不管是哪一种“出墙”,流露出来的是对春天急迫期待的情感,怪不得有诗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它们闹嚷嚷的,如果你们静心聆听,就会听到这“一枝红杏”在向大家将春天的消息播报呢,让我们来问一问红杏:红杏,你冲出墙头,想要向大家传递什么信息?(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4)品读“满”红杏真的会说话吗?(不会。
)那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想象出来的。
)想象是读诗的好方法。
其实,园子还是这座园子,柴门还是“久不开”,我们压根儿都没有踏进园子。
我们有的,只是对美丽春天的想象。
这一刹那的惊喜,没有预约的欢欣,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心灵的发现。
至此,我们还有必要非进园子不可吗?游园不值,但不值中却是有值的。
诗人去游园,虽然没有遇到园主人,但“遇到”了什么?其实冲出墙头的岂止是“一枝红杏”!俗话说“水满则溢”,想想这满园的春色,还有谁也挤破了脑袋往外钻?(说话训练:我仿佛看到园子里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富含哲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不能禁锢的,它们总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
这样的诗句还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这样,苍苔,染绿我们的眼睛;红杏,沁着我们的心脾。
“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体会苍苔、柴扉、红杏以及春色满园带给我们的愉悦。
(师生齐读这首诗)5、配乐齐诵全诗三、当堂训练1、默写古诗。
游园不值,。
,。
2、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小扣: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游园不值》从这首诗中受到哲理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诗句对对碰。
(将相应的诗句连线)竹外桃花三两枝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东风面春江水暖鸭先知草长莺飞二月天春光懒困倚(yǐ)微风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师塔前江水东拂堤杨柳醉春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3.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背诵《游园不值》,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 《宿新市徐公店》是(朝代)诗人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和的生动场面。
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的赞美和对之情。
二、课堂助学1、导入,解题。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古诗。
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2、预习反馈。
3、合作探究:(一)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学习步骤】:(1)诵读全诗。
(2)根据预习时所理解的字词意思,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找出诗中有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1)理解一、二句。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树头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2)理解三、四句。
走:跑。
急走:快跑。
处:地方寻:寻找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指名读全诗,齐读(3)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心里也是说不尽的喜悦呀!2.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合作探究:(二)两位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他们眼中的春天,那么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叶绍翁写一枝红杏来写满园的春色;杨万里写儿童在玩耍来春天的景色。
)【学习步骤】:(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两首诗。
(2)小组交流,说一说两位诗人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春天。
(3)找出两首诗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当堂训练1、默写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
2、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诗意:。
3、《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和点明此时是暮春季节;和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四、巩固练习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题目为《捕蝶》。
板书:诗宿新市徐公店情喜爱篱落、一径、枝头(静)画追入儿童黄蝶菜花(动)意色:黄(绿)(黄)【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