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双塔连体结构动力量化分析

合集下载

组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钢格室的参数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

组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钢格室的参数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 针对组合 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钢 格室进 行 了参数设 计及力 学性 能分析 。通 过 A N S Y S建立某 大桥钢 混
结合段 的有 限元模型 , 主要讨论 了钢承压板 的厚度 、 钢格室 的长度 、 剪力钉和 P B L键 的间距等设计参数对 钢格 室性 能 的影 响。计 算分析得 出钢承压板最佳 理论厚度为 4 0~8 0 m r f l , 钢格室最佳理论长度为 2 n l , 剪力钉和 P B L键 最佳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o f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o f
s t a y e d c a bl e b r i d g e wi t h t h e c o m po s i t e b e a m
理 论 间距 为 1 5 0 mm。
关键词 : 钢混结合段 ; 钢格室 ; 剪力钉 ; P B L键 ; 参数设计
中图分类号 : U 4 8 8 . 2 7 ; U 4 4 8 . 2 1 6 文献标志码 : A
Pa r a me t e r d e s i g n a n d me c ha n i c 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a l y s i s o f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o f s t a y e d c a b l e b r i d g e wi t h t he c o mp o s i t e be a m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t . An d h o w t o t he d e s i g n p a r a me — t e r s wa s di s c u s s e d, s u c h a s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s t e e l l o a d - b e a r i n g b o a r d, t 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a n d t h e s p a c e l e n g t h b e t we e n e v e r y t wo s h e a r s t u ds o r PBL a f f e c t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i n t h e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An d i t i s c o n c l ud e t h a t t h e be s t t h e o r e t i c t h i c k ne s s o f t he s t e e l l o a d— b e a r i n g b o a r d wa s 4 0 —8 0 mm , t h e b e s t t h e o r e t i c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tme r n t wa s 2 m, t he b e s t t h e o r e t i c s p a c e l e n g t h b e t we e n e v e y r t wo s h e a r s t ud s o r PBL wa s 1 5 0 mm. Ke y Wo r d s: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s t e e l c o mp a tme r n t ; s h e a r s t u d; PBL; p a r a me t e r d e s i g n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第2期钱稼茹等: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134.3.2动力放大系数.由分析结果可知,无论DCR取何值,各柱列沿竖向动力放大系数基本不变。

部分DCR对应的各柱列动力放大系数如图l,0一图12所示,图中横轴1、A分别代表轴线①、④,其余类推。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1)当DCR≤o.5时,各柱列动力放大系数基本不变。

当柱Cl失效时,除了含失效构件的柱列A1及与其相邻的柱列A2、B1外,角柱柱列A4、Dl、D4动力放大效应也较显著;当柱C2失效时,含失效构件的柱列A2动力放大系数最大,与其相邻的柱列Al、A3及B2动力放大系数其次,其余柱列动力放大系数接近于1,即动力放大效应不显著;当柱C3失效时,含失效构件的柱列B2动力放大系数最大,与其相邻的柱列A2、B1、B3及C2动力放大系数其次,其余柱列放大系数接近于1,即动力放大效应不显著。

图10柱C1失效时各柱列动力放大系数ofcolumnlinesduetofailureofcolumnCIFig.10Dynamicamplificationfactors图11柱C2失效时各柱列动力放大系数cdumnlinesduetofailureofcolumnC2Fig.11Dynamicamplificationfactorsof图12柱C3失效时各柱列动力放大系数linesduetofailureofcolumnC3Fig.12Dynamicamplificationfactorsofcolumn(2)当DCR>o.5时,部分柱列动力放大系数发生改变。

当柱C1失效时,柱列A1动力放大系数随DCR作者:钱稼茹,胡晓斌, QIAN Jiaru, HU Xiaobin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刊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年,卷(期):2008,28(2)被引用次数:10次参考文献(15条)1.胡晓斌;钱稼茹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与设计方法综述 2006(z1)2.Dusenberry D O Review of existing guidelines and provisions related to progressive collapse 20023.Patrick X W Zou1;唐嘉敏;季静关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倒塌的分析和教训[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03)4.陆新征;江见鲸世界贸易中心飞机撞击后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期刊论文]-土木工程学报 2001(06)5.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new federal office buildings and major modernization projects 20036.Department of Defense Unified Facilities Criteria:Design of buildings to resist progressive collapse 20067.Japanese Society of Steel Construction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Guidelines for collapse control design,Ⅰdesign 20058.Japanese Society of Steel Construction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Guidelines for collapse control design,Ⅱresearch 20059.于山;苏幼坡;马东辉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05)10.邱彦程;刘西拉结构倒塌分析的后制作开发[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02)11.张雷明;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分析的前沿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03)12.Nanci B;Shalva M SDOF model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200513.胡晓斌;钱稼茹单层平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puters and Structures,Inc SAP2000 analysis reference manual 200415.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胡晓斌.钱稼茹.HU Xiao-bin.QIAN Jia-ru单层平面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期刊论文]-工程力学2008,25(6)2.陈俊岭.马人乐.何敏娟.CHEN Junling.MA Renle.HE Minjuan偶然事件下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1)3.马人乐.黄鑫.陈俊岭.MA Ren-le.HUANG Xin.CHEN Jun-ling钢框架梁柱节点在结构连续倒塌中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4.胡晓斌.钱稼茹.HU Xiaobin.QIAN Jiaru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改变路径法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4)5.王晶.高磊.蒋玉明.石磊.李青狮.WANG Jing.GAO Lei.JIANG Yu-ming.SHI Lei.LI Qing-shi关于国外抗连续性6.谢甫哲.舒赣平.凤俊敏.Xie Fuzhe.Shu Ganping.Feng Junmin 基于抽柱法的钢框架连续倒塌分析[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1)7.霍静思.胡聪伶.Huo Jingsi.Hu Congling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研究[期刊论文]-灾害学2010,25(z1)8.胡晓斌.钱稼茹.HU Xiaobin.QIAN Jiaru多层平面钢框架连续倒塌仿真分析[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8,30(4)9.张云鹏.剧锦三.蒋秀根.Zhang Yunpeng.Ju Jinsan.Jiang Xiugen 考虑初始静力荷载效应的框架结构部分底层柱失效时的瞬时动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4)10.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5)引证文献(10条)1.高峰.杨大彬.靳卫恒K6型单层网壳极限承载力对杆件失效的灵敏度分析[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8)2.于航.查晓雄钢管混凝土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建筑 2011(6)3.张秀华.段忠东.张春巍近地空中爆炸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冲击响应[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4)4.黄晨空间钢框架连续倒塌有限元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13(6)5.霍文星.袁波.王峰.姜岚设置粘滞阻尼器的钢框架防连续性倒塌分析[期刊论文]-世界地震工程 2012(4)6.胡晓斌.钱稼茹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改变路径法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4)7.王磊.陈以一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数值分析[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 2009(4)8.郭兰慧.高山.张素梅.刘龙飞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关键柱破坏后动力响应分析[期刊论文]-建筑钢结构进展2011(6)9.刘宏创.董石麟内外组合张弦网壳结构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断索分析[期刊论文]-空间结构 2012(3)10.霍静思.胡聪伶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研究[期刊论文]-灾害学2010(z1)引用本文格式:钱稼茹.胡晓斌.QIAN Jiaru.HU Xiaobin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期刊论文]-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2)。

静力和动力推覆讲稿

静力和动力推覆讲稿

c)查看薄弱构件,最大位移时刻GSNAP和ABAQUS梁 柱损伤情况发现连梁首先出现铰符合设计概念。
GSNAP
ABAQUS
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要点总结:3条波、3参数、3结果
1)3条波:3条符合要求的地震波; 2)3参数:峰值加速度、有效持续时间和第一二周期; 3)3结果:最大层间位移角、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
顶点位移(mm)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0
Abaqus
Sap2000
1
2
3
时间(s)
GSNAP
4
5
6.实际工程的计算 30层框剪结构,结构总高度为99.1米,采
用ELCENTRO波。计算时间4小时,接着查看2 个正确性,3个结果。
三维计算模型
平面图
1)顶层平均时程响应曲线的波型没有发散,波形 合理
391665
中震验算时层间位移角控制:1/400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推覆方向
0度
90度
顶点位移(mm) 102.8
83.6
最大层间位移角 1/396
1/470
基底剪力(kN) 24693 27136
1)抗规3.4.3: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 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具体规定如下一条) 2)抗规3.6.2 :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 大地震破坏的建筑结构,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比控制指标小 10%,如下上刚度比控制为70%,明显薄弱层为60%以下, 下上受剪承载力控制为80%,明显薄弱层为70%以下) 3)抗规5.5.2: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 验算。 4)高规3.11.3:第3、4、5 性能水准的结构应进行弹塑 性分析。 5)高规11.1.5:混合结构(钢、型钢、钢管混凝土和墙 组成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 合本规程有关规定。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塔;混合结构;连廊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 high-rise towers of mixed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studied, the twin towers LianLang to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twin towers; Mixed structure; LianLang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大底盘高层多塔楼结构成为一种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复杂高层结构[1]。

魏清等[2]对高层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苏捷[3]基于静力弹塑性Pushover 方法分析了高层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

郭涛等[4]对非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宁波,总建筑面积81354m2,其中地上58176 m2。

地下2层,地上3层裙房,高15.6米,裙房上设有两栋高层连体建筑,1号楼23层,高99.6m;2号楼17层,高74.4m;两个塔楼在66.0m~70.2m(第16、17层)楼面通过连廊相连,连廊跨度27m。

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能力试验研究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能力试验研究摘要: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作为一种新型连接形式,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为了研究其剪力键的承载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组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PBL剪力键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性能。

1. 引言钢混组合结构是一种结合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新型结构形式,具有结构强度高、刚度大、施工方便等特点。

而PBL剪力键则是钢混组合结构中的一种连接形式,通过将一定数量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梁、柱中,来形成一种剪力传递机制。

目前,对于PBL剪力键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其承载能力,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四组不同参数的PBL剪力键进行了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其中,首先设计和制作了四根尺寸相同的混凝土截面梁,分别为试验梁1、试验梁2、试验梁3和试验梁4。

四根混凝土梁的长度均为2000mm,高度为300mm,宽度为150mm。

其次,根据设计要求,采用PBL剪力键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在试验梁的两侧,形成组合结构。

最后,对四根试验梁进行加载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3. 试验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PBL剪力键连接的钢混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其中,试验梁1首先达到破坏荷载,其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梁底部出现较明显的剪切破坏裂缝。

试验梁2承载能力稍低于试验梁1,但仍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试验梁3和试验梁4的承载能力较低,可能与剪力键连接方式不合理有关。

进一步分析试验数据,发现试验梁1和试验梁2的剪力键连接处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迹象。

而试验梁3和试验梁4的剪力键连接处出现了剪切破坏。

这表明,剪力键的连接方式对于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4.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工程实践;(2)剪力键的连接方式对于承载能力具有显著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高层混合结构的性能水准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高层混合结构的性能水准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 高层混合结构的性能水准
卜一 吕西林 周颖 黄志华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高 层混合结构的性能水准
摘要 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是一种基于弹塑性时程分
析结果的参数分析方法,能够给出任一性能水准下的结构 性能,反映结构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强震下变化的动 态特性、结构的极限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采用IDA方法 对9个不同结构特性的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 构展开分析,提出了高层混合结构的四个性能水准,并给出 了相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范围,以作为基于性能设计抗震 设计的控制指标。
1.引言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是结合了钢结构 施工快和混凝土结构刚度大、成本低的优点,具有良 好的耗能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结 构形式,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但是,国内外对此类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充分,也 缺乏相应的震害资料。 目的:本文通过9个不同特性的高层混合结构计算
模型,输入多条地震动记录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运用IDA 方法分析评估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不同性能水 准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范围。
2. IDA方法
IDA方法是将地震动的加速度分别乘以一系列比例系数 ( scale factor , SF) , 使之成为一组不同强度的地震动, 结构在这组 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通过绘制结构 性能参数( damage measure , DM )与地震动强度(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 , IM )的曲线 , 来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破 坏的全过程。
图 7 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DM-IM曲线 Fig 7 DM-IM curves of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records

两栋单体之间设置架空连廊的设计

两栋单体之间设置架空连廊的设计

两栋单体之间设置架空连廊的设计作者:马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探讨了连体超高层建筑刚性连接与柔性连接两种结构方案。

基于计算结果和现有阻尼器技术, 指出柔性方案减震效果主要在于释放连体和塔楼之间水平约束, 并指出柔性方案设计目前未解决好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动力弹塑性分析。

综合比较各方案优缺点后, 选择了刚性连接方案。

关键词:架空连廊柔性方案刚性连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珠三角, 地面层数39 层, 高148m, 由平面为切角三角型的对称双塔构成, 东、西塔功能分别为酒店和写字楼, 在第36~ 屋面层通过空中连廊连接( 图1) 。

连廊底部高度130m, 跨度42m, 总高度16.8m。

地震安全性评价表明, 设防烈度为6 度, 常遇地震地面加速度为0.0752g, Ⅱ类场地。

100 年基本风压为0.65kN/m2 , 地面粗糙度C类。

二、研究现状和工程经验简介理论分析表明, 不对称连体建筑振型很复杂, 连体之间的内力与塔楼的刚度、连体高度、连体与塔楼的连接方式有较大关系。

连体与塔楼部分交界位置用阻尼器连接可以在双塔连线方向( 纵向) 减小连体内力。

国内连体高层建筑的工程实践逐渐增加, 部分工程还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验证。

例如: 8 度区北京的UHN 双塔对称连体住宅用了刚性连接, 由于连体是桁架形式, 将两塔的核心筒连接, 较好地协调了双塔的地震力分配和变形, 振动台试验表明罕遇地震下结构保持裂而不坏。

7 度区上海的交银大厦是不对称双塔连体, 试验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下顶部钢结构连廊处出现拉坏。

7 度区广州信合广场是强不对称连体双塔结构, 进行了刚性和柔性连接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 柔性连接可以减小连体内力, 最后本工程实施的是刚性连接方案。

抗震规范对强连接提出的设计建议是尽量对称和保障连体以及下部楼层的强度。

瓯江北口大桥北引桥钢-混组合梁施工及控制关键技术

瓯江北口大桥北引桥钢-混组合梁施工及控制关键技术

乃至国际上都较为少见,图1瓯江北口大桥北引桥钢-混组合梁总体布置图由于本项目所处地形、地貌复杂,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差,对于大吨位运输、大吨位起重吊装、临时结构支撑都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且墩身高度高、梁段重量大。

综合考虑经济与技术指标,所有钢梁节段均采用顶推法安装,上层桥面板采用架桥机安装、下层桥面板采用滑移法安装[3]。

顶推起点设置提梁站和拼装平台,用于钢梁节段和混凝土桥面板的提升以及钢梁的拼装。

钢梁小节段通过提升顶推方案具体实施如下所示:①导梁安装采用两台履带吊直接抬吊就位,然后安装横向联系。

首节梁段(3m)由提升站提升就位后与导梁进行现场焊接,焊缝检测合格后进行试顶3m。

②继续拼装后续两个梁段(共10m长)并现场焊接,3.1钢梁制造线形计算本项目钢梁制造线形由桥梁预拱度与设计线形组合而成,桥梁预拱度计算是制造线形计算核心,桥梁预拱度由恒载下结构挠度与1/2活载挠度之和的反向确定[5]。

顶推施工不改变主梁的无应力线形,顶推到位后的状图2顶推千斤顶效果图图3下层桥面板滑移安装示意图. All Rights Reserved.,其余临时墩与永久墩间距3m,共设置12个临时墩。

3.2.2有限元模型说明N37-N25左幅顶推模型采用Midas civil2015建立,钢梁及导梁采用梁单元模拟,临时墩位置顶推点采用只受压节点弹簧模拟。

1m设置一个节点,顶推工况设置1m个工况。

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3.2.3计算结果顶推过程中,N37-N25左幅各临时墩最大反力如图7所示。

第1、2及12#临时墩最大支反力较小(支点反力均为横向2个支点反力之和),其余临时墩最大支反力比较接近。

临时墩最大反力为5660kN,为第4#临时墩。

顶推过程中,导梁及钢梁应力包络如图8所示,钢梁影响采用滑移法安装。

由于部分梁段钢梁底板变宽且位于平曲线上,步履式千斤顶在顶推过程中需动态调整横桥向置。

顶推过程中导梁上墩前下挠最大,最大248.7mm,临时墩最大支点反力为5660kN,钢梁最大拉应69MPa,最大压应力41MPa,导梁最大拉应力66.3MPa 最大压应力73.4MPa,各结构受力性能满足要求。

某连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报告-使用midas-building

某连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报告-使用midas-building

某连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报告-使用midas-building简介本文介绍了某连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过程和结果,使用了midas-building 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建模和材料参数设置建模使用了midas-building软件中的三维建模功能,将某连体结构建模成一个由矩形截面构成的矩形柱廊。

考虑到该结构受到的荷载是地震荷载,因此将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过程设置为动力弹塑性分析。

在材料参数设置时,我们假设该结构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选用了midas-building软件中的标准材料参数。

其中钢筋的材料参数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包括轴向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初始弹性模量等。

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数据,我们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设置。

荷载设置该结构受到了地震荷载的作用,我们使用了midas-building软件中的地震荷载模拟功能进行荷载设置。

模拟时,我们设置了合理的地震加速度和保护系数,并合理选择了地震波。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前,我们对结构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对节点和单元进行编号、分组、约束设置等。

然后,使用midas-building软件中的时程分析功能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初始结构反应谱。

2.利用初始反应谱进行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振动响应,并将响应进行波形、频谱等多种形式的分析。

3.根据分析输出的数据,进行弹塑性塑性计算,得到结构受力情况,包括节点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

结果分析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我们得到了该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应力、位移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我们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最大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最大位移为X,最大极限断面承载力为Y,最大弯矩为Z。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对结构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和改进措施。

本文介绍了某连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过程和结果,采用了midas-building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下肋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的动力特性分析

下肋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的动力特性分析
第 3 3卷 第 6 期
2 0 1 6年 1 2月
贵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I .3 3 No.6 De c.2 01 6
文章 编 号
1 0 0 0 - 5 2 6 9 ( 2 0 1 6 ) 0 6 — 0 0 7 卜0 6
DOI : 1 0 . 1 5 9 5 8 / j . c n k i . g d x b z r b . 2 0 1 6 . 0 6 . 1 7
下肋 U型 钢 一 混 凝 土 组 合 空 腹 夹 层 板 的 动 力 特 性 分 析
比的提 高而增 大 , 结构 高跨 比可采 用 1 / 2 5 ~1 / 2 0 ; 过 大 的 肋 刚度 将使 结构 基 频 降低 , 因此 肋 截 面
高度 可按 网格 尺 寸的 1 / 1 4 —1 / 8采 用 ; 增 大 下肋 u型铜 的厚度 对提 高结构基 频是 有利 的 ; 过 小的
摘 要 : 为 了解 下肋 为混凝 土外 包 U 型钢 的 组合 空腹 夹层 板 的动 力特 性 , 将 下肋 u 型钢 按 轴 向
刚度 等 效为 混凝 土 , 采 用 8节 点 弹性 块 体 单 元应 用子 空 间迭 代 法 求 解 自振 方程 计 算 了 5 O个 算
例 。结果表 明 : 组合 空腹 夹层 板 的 频 率 具 有 密 集分 布 特 点 , 振 型 与 相 同支 承 条件 的 实心 平板 类 似; 支承 梁刚度 增 大有利 于提 高结 构基 频 , 但 梁截 面高度 不 宜大 于跨 度 的 1 / 1 4 ; 基 频 随楼 盖 高跨

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3.增加劲性骨架的刚度,使之充分起到了高空倾斜状况下的可依靠作 用。改善劲性骨架的构造设计和安装方式,采用对整体分块吊装, 提高了工效,减少了高空作业工作量。
4.下塔柱施工采取精轧螺纹钢预拉方式有效控制了下横梁施工在其根 部内侧所产生的过大拉应力。
5.下横梁施工采用一次浇筑,首次多后决少的浇筑方式,并在浇筑过 程采取阶段预应力施工的措施,克服了可能的混凝土开裂以及在下 上宽的不利空间中无法有效布撑等难题。
第六联
第七联
150+150m 预应力混凝土梁
左幅:44+49+51+40.771m预应力混凝土梁 右幅:44+52+48+40.771m预应力混凝土梁
双塔连体四索面分幅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1、工程概括
双塔连体四索面分幅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2、主要的设计标准和参数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2)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城-A级。 (3)设计车道数: 根据总体设计,跨越南仓编组站主桥断面与地坪段断面一致,采用双向 8车道(3个小车道和一个大车道,其中外侧车道宽3.75m,内侧车道宽 均为3.5m),外侧设置多功能车道,单向宽度采用18.75m。
国内外斜拉桥施工现状及简要说明
斜拉桥在6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上海和四川两地于1975年建成了两座试 验性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即主跨分别为54米的新五桥和75.8米的云阳汤溪 河桥。 进入90年代,我国的斜拉桥建设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以上海南浦大桥的建 成(1991年)为起点,一大批跨度超过400米的斜拉桥正在建造、设计或规 划之中。其中,上海杨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后的又一座602米记录跨度的结 合梁斜拉桥。中国的斜拉桥建设,无论在规模上和发展速度上都将取得令世 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上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其设计 理念和施工水平都得到了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大大促 进了中国的斜拉桥建设。根据塔的数量可分为单塔、双塔、和多塔;索塔形 式有A形、倒Y形、H形、钻石形、独柱式、双柱式等,材料有钢、混凝土等; 主梁可分为混凝土梁、钢箱梁、钢管混凝土梁、结合梁、混合梁等;斜拉索 布置分为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斜拉索的索型有扇型和放射型等。 中铁六局施工的天津南仓立交BT工程采用双塔连体四索面分幅斜拉桥的设计 方案开国内先河,目前国内正在施工的有宁波甬江特大桥也采用了该类型结 构。中铁六局在施工中采用了塔梁同步施工技术,经过天津市科学信息研究 所的检索查新结论为;国内未见双塔连体四索面分幅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 其结构及施工具有新颖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钢-混凝土混合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钢-混凝土混合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 抗震性能 风洞数值模拟 钢网壳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薄弱层 耦合振动 纤维模型 空冷凝汽器 气象塔 模型试验 框排架结构 有限元分析 日照温差 挡风墙 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 弹塑性时程分析 大容量火电厂 地震响应 动力性状 体型系数 主厂房 src-s竖向混合结构 push-over ansys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2 高层建筑 1 风机扰力 1 静力推覆分析 1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 1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1 质量参与系数 1 谐响应分析 1 能力谱 1 空冷凝汽器 1 混合结构 1 模态频率 1 模态分析 1 有限元计算模型 1 日照温差 1 振动台试验 1 振动 1 抗震性能评估 1 年温差 1 多维地震输入 1 反应谱分析 1 动力相似理论 1 动力特性 1 动力响应 1 内力分布 1
推荐指数 4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力学特性分析思考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力学特性分析思考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力学特性分析思考
李毅
【期刊名称】《智能城市应用》
【年(卷),期】2024(7)3
【摘要】连续刚构桥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一种特殊结构型式,即是一种桥墩主墩与上部结构主梁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连续刚构桥多用于山区环境中,充分利用其跨径大、桥墩高的优点,完成对河谷、峡沟的跨越。

其中,连续刚构桥的
桥墩高度较大、桥墩柔性较强,且河谷、峡沟处风力往往较大,对连续刚构桥梁的动
力影响较为突出。

因此,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研究分析,是连续刚构桥研究中的一个重
难点。

本论文为了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国内某大桥为工程
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2023建立主桥三维模型,从桥梁自震频率、地震反应谱、车桥耦合动力、桥墩高度、动力特性优化等方面分析该桥梁的动力特性。

结果表明:○1主桥的自振频率与墩梁刚度比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变化速率呈先大后小的趋势;○2主桥的1阶纵向频率受主墩高度变化影响也很大,变化幅度大于50%。

本论文研究结论可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分析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李毅
【作者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22
【相关文献】
1.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
2.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空间动力特性分析
3.高墩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荷载试验及动力分析研究
4.铁路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空间动力特性分析
5.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AQUS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中的应用

ABAQUS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中的应用

(2)
前者表示内部位移和载荷的关系,后者表示外在位移函数的内部位移。矩阵 B 表述内部位 移和外在位移的关系。研究中主要关心结构振动模态相应的内部自由度。 设定外在位移为零,以及内部位移的运动为简单谐运动,即
i = ∅eiωt Xi
i −1 = K ii Fi 设Xi
−1 e , Xi = K ii ie X e = BXe
内部位移可以通过相应自由度的特征模态表示。设子结构中 n 为 p 个外在自由度的激活自 由度,缩减系统的位移可以表示为外在自由度和广义自由度 y,即
i Xi = � ∅k yk = Φy k=1
(7)式中的特征矢量矩阵有维数 s(n-p)缩减系统的位移可以表示为外在自由度和新的广义 自由度 y 之间的公式 X=� Xe I �=� Xi B X 0 Xe � � � = H � e� y y Φ (8)
从上述的一系列公式,可以说明 ABAQUS 子结构缩减暨 GUYAN 缩减算法的基本过程,即用 一些缩减的节点和单元来准确的描述整体结构。这些节点和单元分别称为超节点(Super Node) 和超单元(Super Element) 。如果希望得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节点分布,目前的 ABAQUS 版只能手 工添加自己关心的节点。
ABAQUS 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中的应用
王永冠,卜继玲,李心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摘要:通过三体耦合物理摆为例, 介绍了 ABAQUS 在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简单 介绍了 ABAQUS 的 GUYAN 单元缩减算法,强调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字:ABAQUS;多体动力学;GUYAN;刚柔耦合
质量体有限元模型结构有限元模型文件结构有限元模型文件有限元子结构分析输出结果cadinpsuperelementodb定义超单元读入子结构文件进行特征值计算abaqus结构处理fembs处理simpack柔体文件选择marker选择特征模态选择频响模态结构阻尼特性的定义等多体软件前处理线弹簧质量体1质量体2质量体3刚体质质量体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共计19088个实体单元共计114528个自由度

ABAQUS有限元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

ABAQUS有限元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

ABAQUS有限元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随着工程建设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ABAQUS有限元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领域,特别是结构力学方面的研究中。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出现内力分布的变化。

本文将以ABAQUS有限元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主题,对此进行探讨。

1. 梁的几何形状和区间长度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几何形状和区间长度是影响内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几何形状的变化,梁的受力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内力分布的因素包括梁的截面形状、宽度、高度等方面,以及不同区间长度的差异等。

2. 材料性质材料性质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梁内力分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钢筋混凝土的强度、韧性等基本性质都会对内力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ABAQUS有限元分析中,材料性质的设定是十分重要的,包括混凝土、钢筋的材料性质等方面。

3. 荷载类型和荷载大小荷载类型和荷载大小都对内力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荷载会产生不同的力学响应,从而影响内力的分布情况。

同时,荷载大小的不同也会影响内力分布的程度和形态。

4. 支座形式支座形式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支座形式会对梁的刚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对内力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ABAQUS有限元分析中,支座形式的设定需要考虑支座的类型、位置、刚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梁的几何形状和区间长度、材料性质、荷载类型和荷载大小、支座形式等方面。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工具,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和计算,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改进,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更好地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据类型和分析方法。

1. 梁的截面面积和惯性矩梁的截面面积和惯性矩是直接影响内力分布的因素之一。

210878139_多塔复杂连接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210878139_多塔复杂连接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价值工程0引言多塔连体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在结构中,存在一些不规则情况,比如楼板不连续、刚度突变,分布不均等,很容易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因此为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必须要进行多塔楼复杂连接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分析,结合实际超限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设计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1工程概况现有某建筑工程项目,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4862m 2,总建筑面积139785m 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9763m 2,地下建筑面积40022m 2,共有两层地下室。

在该工程项目中,共设计有两座办公楼,其中1座位于西南方向,属于办公主楼,层数为26层,总建筑高度为91.5m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简结构,可以简称“A 塔”[1]。

另一座是办公楼位于西侧,建筑层数为19层,总建筑高度为66.5m ,建筑结构形式与“A 塔”相同,该塔楼可以简称“B 塔”。

同时在东北方向上,还设计有办公裙房。

在5至7层与17至19层属于“A 塔”与“B 塔”的连接层,采用了钢连廊连接,其中连廊与A 、B 塔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裙楼与塔楼均有着较高的抗震设防标准,具体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建筑项目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值周期为0.35s 。

建筑项目的安全等级为II 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本风压为50年一遇,具体风压数值为0.40kN/m 2。

2多塔复杂连接超限判定在本工程项目中,针对多塔复杂连接超限判定,需要参考多种规范,比较典型的有“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2]。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建筑抗震方面的审查规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参考最新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提出的要求。

在上述规范标准的指导下,需要分析其中的不规则情况。

比如在本工程项目中,“A 塔”存在两处不规则情况,一是扭转不规则情况,二是局部跃层柱情况。

尽管不在超限结构范畴内,但由于与“B 塔”相连,因此仍属于“复杂连接”。

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与分析

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与分析

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与分析
杜维凤;宋勇;蒋兴笠;王明睿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开发》
【年(卷),期】2022(49)24
【摘要】以某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尺寸突变、局部不规则的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钢结构建筑为例,针对超限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超限分析和论证,并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

结构设计采用ETABS、YJK、SAUSAGE等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反应谱分析、中震下楼板应力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采用的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良好,通过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结构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预设的性能目标要求。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杜维凤;宋勇;蒋兴笠;王明睿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
【相关文献】
1.深圳某大底盘多塔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2.北京某大底盘多塔超限结构抗震分析及研究
3.上海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
4.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转换结构设计
5.某大底盘多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塔连体结构的刚度比分析及地震剪力分配

多塔连体结构的刚度比分析及地震剪力分配

01刚度比分析
刚度沿高度不均匀时,如带有转换层、加强层、连体、多塔、错层、夹层等,需提供刚度比沿高度分布图及比较。

高位转换层刚度比,按《高规》附录E计算。

错层按楼板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的按标高复核刚度比。

连体在各分塔顶标高处各自的总侧向刚度(分开为单塔,各自在连体底标高处施加单位水平力计算)及其总合。

02连体结构的刚度比
连体结构要对结果、尤其是连接部位的底部和顶部的剪力和弯矩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合适。

我们目前大部分采用的软件,采用质心刚心的计算方法,一个楼层两个位移一个转角,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近似程性。

比如对于连体结构,两个塔及上部采用糖葫芦串,中间连接体部分人为的界定了刚性伸臂的连接方式,同时在多层连接的时候,剪力分配是按照楼层的剪力分配,而没有考虑下边每个连接体线刚度的不同,所以地震内力分配会有错误,要考虑线刚度的不同对地震内力的分配。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关于广厦通用计算GSSAP参数的合理选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关于广厦通用计算GSSAP参数的合理选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关于广厦通用计算GSSAP参数的合理选取1广厦建筑结构通用分析与设计软件GSSAP1.1适用范围广厦建筑结构通用分析与设计软件GSSAP简称广厦通用计算GSSAP,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开发,是一个力学计算部分采用通用有限元架构,同时与结构设计规范紧密结合的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

GSSAP是广厦建筑结构CAD系统的计算核心,与广厦建筑结构CAD其它系列软件一道,可完成从三维建模、通用有限元分析、基础设计,到施工图生成的一体化结构设计。

GSSAP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等设计规范的要求,是当前主流的建筑结构专业通用计算软件。

适用于各种结构形式,包括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多高层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混凝土-砖混合结构、空间钢构架、网架、网壳、无梁楼盖、加固结构、厂房、体育馆、多塔、错层、连体、转换层、厚板转换、斜撑、坡屋面、弹性楼板和局部刚性楼板等结构。

PKPM 广厦通用计楼板砖生成基础自动 在GSSAP 基础上扩展的广厦建筑结构弹塑性静力和动力分析软件GSNAP ,接力GSSAP 完成弹塑性静力推覆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确定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和薄弱层情况。

1.2 正确的应用过程采用GSSAP 的结构设计流程:结构计算模型可以来源于广厦录入系统,也可以来源于PKPM 的数据模型,经GSSAP 空间分析和楼板砖混计算,完成施工图和基础设计,最后进行自动概预算完成整个过程。

GSSAP 可应用于两个设计过程:总体设计和构件设计。

总体设计中输出的结构整体计算结果包括:结构计算参数、结构位移、特征周期和地震作用、结构水平力效应验算和内外力平衡验算。

构件设计中输出的墙、柱、梁和板计算结果包括:构件超筋超限警告、墙、柱、梁和板的内力及配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混双塔连体结构动力量化分析
摘要:该文对钢混双塔连体结构做了动力量化分析,通过量化分析确定出该结构的薄弱部位,而对这些薄弱部位采取加固措施至关重要,具有重要安全意义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钢混双塔连体结构量化分析结构加固
我国多塔钢——混凝土混合连体结构体系是其中之一。

对其进行动力分析,找出该结构的薄弱部位并为设计提供量化依据,使其安全非常重要。

1 动力量化分析
1.1 工程概况
结构特点:本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连梁采用抗震支座与两侧相连。

两塔楼顶部采用钢结构相连。

1.2 本结构ANSYS模型的建立
本结构中梁、柱的连接及型钢与混凝土梁、柱的连接按刚性连接处理。

2 钢混双塔连体结构的模态分析
2.1 本结构反谱分析结果
以结构反谱分析的节点位移、节点总扭转。

从中可看出该结构变形主要以X轴向的平动为主,同时伴随Y向扭转,从顶层等值曲线可以看到该双塔结构最大位移出现在顶层。

本建筑结构扭动较明显,如果加速度继续加大,该结构会出现薄弱环节,需采取加固措施。

2.2 钢混双塔连体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地震波对该结构产生的位移:水平侧移最大值在该结构顶部,局部出现了破坏。

在天然波Ⅰ作用下,本结构A塔楼及B塔楼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大于1/800但小于1/400,该结构处于微损坏的状态。

在地震作用下,A塔楼与B塔楼的位移变化方向不同,基本为三种情况:1)向一个方向倒;2)相互远离或靠近;3)绕各自的质心扭转。

通过量化分析:得到本结构的薄弱环节为:1~3层的底层框架、顶层连体钢架,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底层框架发生失稳的变形,而顶层连体钢架由于受力过大,扭转变形特别明显。

通过地震时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该结构底层框架、顶层连体钢架部位发生位移、转角及受力的突变。

在天然波Ⅰ(汶川地震波)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400,但大于1/800。

揭示了本结构底层框架、顶层连体结构部位发生了轻
微损坏。

4 结语
本文量化分析了钢-混双塔连体结构,薄弱部位为底层的框架结构、顶层的连体钢架结构,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这一成果为我国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量化依据,具有重要安全意义和经济价值。

为一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围.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袁勇,雷青芳.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12(3):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