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人教版)PPT_图文.ppt汇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

第七站:大渡河、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 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 了前进的道路。
泸定铁索桥
第八站:爬雪山
红雪军 战山士 翻忠越 雪魂山
第九站:过草地
第十站:胜利会师的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 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 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 师。
党中央被迫放弃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决定进 行战略转移。我们从
瑞金出发,一路上敌 人围追堵截,我们拼 死冲杀,但有更多的 同志倒下了。
我们不知道路在 何方?我们要走向哪 里?红军可能面临着 生死存亡。我们会摆 脱敌人吗?
过程篇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过雪山、 过草地
飞夺 强渡 泸定桥 大渡河
红军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毛泽东同志 指挥的四渡赤水 之战,使红军摆 脱了几十万敌军 的围追堵截,是 红军作战史上的 光辉范例。
第六站: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 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20万 3万 周恩来 30万 3万 朱德 50万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
月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利
第五次军事围剿
图为国民党军队修筑碉堡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图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红 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3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36张PPT)

遵义 会议
第二【转】 1935年——红军的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我们是会议记录员——
• 时间: 1935.1 • 地点: 贵州遵义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 意义: 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2002年,38岁的 英国学者李爱德英国 朋友马普安,沿着红 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 走完全程。他们曾感 慨,一路上的痛苦, 只要我活着,就不想 再体验。但2005年11 月,李爱德又再次出 发,沿着长征路前行。
2006央视主持人崔 永元策划了大型纪实 性活动——《我的长 征》。5000多人踊跃 报名,为此徒步上京、 辞职离职的年轻人不 少;一路上,跟着团 队行走的志愿者不少。
甘肃会宁会师楼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 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 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 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 征。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 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 成为各部队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西征 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 于没收征发。 • 对贫苦农民,红军花钱买粮,不许无 偿索取。阿坝地区藏、羌、回、汉各族人 民为供给前后在此过往的10万红军的粮食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

新授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 折 点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讨论
长征后期,在毛泽东的领导 下,红军进行了哪些重大的 军事行动?
新授
一、长征开始
材料一: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 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临近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 剿”,企图逐渐消耗红军兵力,缩小根据地,最后寻求红 军主力决战,消灭红军。 材料二: 当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制定 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 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反“围剿”开 始时,国民党军占领黎川。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先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收复黎川,御敌于根据 地之外,令红军北上迎敌,进攻黎川以北硝石、资溪桥等 白区敌之坚固阵地,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
练习
3.红军长征中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 (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经过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结果
陕北会师 会宁会师
总结 长征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 08年 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虽然来得可怕, 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它们都被我们
给一一克服了.遇到困难,只要团结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PPT课件

紧密团, 坚 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定 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
斗的精革 命 神。”

. -------江泽民
25
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怎 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 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的精神。
5
.
6
遵义会议:1935.1.
内容: 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
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 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 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 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和周恩来 指挥。
z.x.x.k
.
7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
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
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毛泽东
.
24
“族 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 长征精根 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
中华民本 利 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 革命的益 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
利的精看 得 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 艰难险高 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
是坚持于 一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切 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
渡过 湘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20
800006000
.
2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军’,不是战役,它不 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 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 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35张PPT)

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35张PPT)

第7 环节
课堂测试及讲评
《金榜学案》P34中的课时 训练1-10题!
参考答案:1—5 BDDCA CCC 参6考—答8案 1——9DACCCDCDB
第8 环节
谈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 方!
谢谢合作!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2021/8/242021/8/242021/8/2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42021/8/24August 2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新人教版
第13课 红军不怕 远征难
长征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四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长征的开始
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利
2020/12/11
一、长征的开始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开始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江西瑞金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
2、初期受挫
冲破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
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 强渡乌江
到达遵义(1935年1月)
三、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小 结】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 初期的路线:湘江 乌江 遵义

时间:1935年1月
军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解决…取消…肯定…。确定…确立…。


意义: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

八年级历史上册13.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3.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ppt课件(人教版)

遵义会议旧址
2、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
内容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对中央工作重新分工。
意义
一个结束 一个确立 三个挽救 一次转折
雪山
金 沙江
赤 水
会宁
草地
吴起镇
泸定桥
大渡河
遵义
3、长征后期的重大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
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概情况吗?
“红军”:当然可以。1933年10月,我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犯了 “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损失惨重,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了会议,重新确立了毛 主席的正确领导,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一路胜利进军,最 终在1936年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西康
福建 江西 湖南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 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 粮食给养。
爬雪山
过草地
飞夺泸定桥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
红军刺刀如林。1935年9月, 红军部队在陕北第一次会师
小明的老师发明了一台“时光倒流机”,让小明回到长征胜利后的陕北。在街道上,小明与一个 自称参加过长征的中央红军交谈,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参加过长征。请找出“红军”谈 话中的错误。
(第四次)
博古 李德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共1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共12张PPT)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 基本概况;
二、理解遵义会议及长征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三、学习红军长征中体现出来的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请同学们用6分钟左右看本课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把 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划下来: 1.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原因分别是什么? 2.红军长征初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通过哪次会议解决困
难的?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红军长征胜利的两次会师的时间及地点? 4.红军长征胜利经历了哪些艰难的历程(重要战役及经过的 地方)?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因 经 过 开始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 遵义会议 1935年
转折点
生死攸关
结 果
胜利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
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国民党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红军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第一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10万 20万 30万
第三次反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40万
100万
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的胜利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一、二、三) ⑵ 准备第13课默写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动脑筋: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 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抢渡大渡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共5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共56张ppt)
四渡赤水 瑞金 强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巧渡金沙江
渡湘江
8.6万人

0.6万人
吴起镇 会 宁
(1935.10) (1936.10)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红四方面 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红二方面 军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1936年10月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红 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 陷进泥沼。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 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 都有战士倒下。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 地。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突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长征之“难”指什么?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 历史意义? 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定会后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人教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能力训练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于1935年10月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前的中国
从1931年起,日本侵占 我国东三省,又欲进犯华
北。
南京国民政府
中央革命根据地首都瑞 金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军队人数
1930年 至 1933年
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强渡乌江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
1935年1月遵义会 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 初期的路线: 湘江
乌江
遵义
想一想:到了遵义后,当时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935年)
(1949年)
的失败、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1935年1月遵义会 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1935年1月遵义会 议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
初期路线:
湘江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18页)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18页)
(背一背,看谁最先记住)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当堂检测 请看图片,猜长征中相关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有错就改
一位自称参加过长征的“中央红军”给小明讲他们长征 的故事,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参加过长 征。请找出这位“中央红军”谈话中的错误。
云 南

州 广 西 广 东
福 建
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1、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 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 内容 正确主张。 3、对中央工作重新 分工。 一个确立(正确领导)
意义 三个挽救(党红军革命)
遵义会议旧址
一次转折(党历史上)
分组探究:
一、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二、“长征精神”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概情况吗? “中央红军”说:当然可以。1933年10月,我们从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犯了“右” 倾投降主义错误损失惨重,四渡赤水之后,在遵 义召开了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一路胜利进军,最终在1936年10月在陕西会宁会 师,长征胜利结束。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长征中经过了哪些省份?
陕 甘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 西 肃 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 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 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 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 西 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 四 川 康 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 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江 湖 南 西

八年级历史上册13.红军不怕远征难(修正)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3.红军不怕远征难(修正)ppt课件(人教版)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感受提升
• 1.在这次伟大的漫长“远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走过了哪些“ 水千山”?穿过了多少个省 份?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在哪里(可以是 括性的总结,可以是具体的实例)?在这样的“艰难险阻 下,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
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
A
A、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B、渡过乌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_
C
A、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B、渡过乌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
④红四方面军_____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目标
1、说出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归纳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说出发 那里的重要事件。 4.感受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 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湘江
B.湘西
C.遵义
D.泸定桥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