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合集下载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现状之下,党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军事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有力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主要方向放到东边山西和北边绥远等省去。

抗日战争前后会议

抗日战争前后会议

瓦窑堡会议中国国情-中国网 时间: 2012-08-30 发表评论>>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而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实际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本。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公开发表。

这个宣言是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的。

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1月下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

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下称《战略问题》),学术界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当把这部经典著作放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进行分析时,笔者认为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细致研究。

一、毛泽东写作《战略问题》的缘由及动机关于《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的题解这样说:“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为着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当时曾在建立在陕北的红军大学作过讲演。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按照这种说法,毛泽东专门为总结经验而写作该文,只不过在红军大学作过讲演。

实际情况与题解有一定出入。

1941年2月13日,在为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所写“著者识”中,毛泽东告诉读者:“这本小书是一九三六年秋季作为当时红军大学的教本而写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1页。

)1964年6月24日,在会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时,毛泽东这样介绍:“一九三六年,红军大学要我去讲革命战略问题。

好,我就看参考书,考虑怎样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讲义。

我看了国民党的军事材料,看了日本、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军事著作,其中包括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也看了一点苏联编的军事资料和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等,主要是总结中国十年内战的经验。

写的讲义题目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还没有写完,还有关于战略进攻、政治工作、党的工作等问题,因为西安事变发生,没有工夫再写。

主要部分写好了,我就不讲了。

有书,你们看就是了。

红军大学的同志帮了我的忙,他们不叫我教书,我就不会去写。

当教员也有好处,可以整理思想。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41页。

)这告诉我们:正是因为要给红军大学讲课、“当教员”,毛泽东才写作了《战略问题》。

那么,“题解”为什么有不同说法?可能因为《毛泽东选集》是政治理论文献,并非历史资料,“题解”只是提供一个阅读的角度。

党的历次会议考点巧记法【建国前】

党的历次会议考点巧记法【建国前】

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党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奠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了开创中国革命新时期的良
好基础
(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
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 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
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 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
古田会 议
1929 福建 省上 杭县 古田 村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 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 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重 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 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 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 作。 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 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 以 教 条 主 义 为 特 征 的 王 明
“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 “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开始长
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 达四年的统治。
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缺点:没有防“左”
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中央临 时政治 局扩大 会议
1927. 11
作出两项新的决定: 一是提出“一切政权归工农兵士贫民代表会议” (苏维埃)的口号,成为暴动的主要口号。 二是决定“没收一切土地,由农民代表自己支配 给贫农耕种”。
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 倾盲动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1、陕北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

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2、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财政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这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纲领所阐明的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3、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

会议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全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号召全体党员加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研究抗日战争的现状和趋势。

运动战——红军作战原则

运动战——红军作战原则

运动战——红军作战原则工农红军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毛泽东在原来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红军作战原则。

毛泽东在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的作战指导时指出:"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

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

红军的作战原则,概括地说主要是:对付敌人的"围剿",一般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首先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在军事上准备退却的同时,动员和组织根据地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准备参加和支援反"围剿"作战;在强敌"围剿"开始时,红军主力应向根据地内退却,保存军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同时以一部主力在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配合下,不断地袭扰、迟滞和削弱敌人,以保障红军主力的隐蔽集中,适时转入反攻;在实行反攻时,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贯彻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在战役战斗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速战速决;在打破敌人"围剿"以后,红军应乘胜开展进攻作战,拔除根据地内敌人的据点和消灭根据地附近的分散孤立之敌,发展自己的力量,缩小敌人的力量,并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

这些作战原则,是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敌人的积极防御的作战原则。

在总结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经验教训后,针对红军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毛泽东指出,敌人是全国的统治者,我们只有一点小部队,因此人民武装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付敌人的"围剿",防御敌人的进攻。

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100题1

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100题1

1.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3.五四运动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4. 中国共产党成立日:1921年7月1日。

5.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6.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

7.党的纲领是: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它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

8.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9.1927年党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在武汉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五大。

10.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1.1929年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决议案,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会议:古田会议。

12.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

14.红军长征的时间:1934年10月起至1936年10月止。

15.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

16.《八一宣言》全称: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7.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提出的著名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8.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二.九运动。

19.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一二·一运动。

20.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出征首战告捷的战役:平型关大捷。

21.1940年八路军华北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对日进攻战役:百团大战。

22. “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标志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24.毛泽东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社会各阶层时,曾指出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农民阶级。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网上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网上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

三一文库()/学校用文/试题资料〔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网上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网上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51、红三十四师师长______,在湘江血战后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A、陈树湘B、黄道52、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_____举行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

会后,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

A、通道B、黎平53、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_____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这个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A、猴场B、遵义54、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遭到严重损失。

寻淮洲牺牲,方志敏被俘。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_________、《狱中纪实》等,抒发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A、《可爱的中国》、《清贫》B、《多余的话》、《清贫》55、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天险______,占领了遵义。

A、乌江B、湘江56、参加遵义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6人、候补委员4人,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7人,以及中央秘书长_______。

A、刘少奇B、邓小平57、遵义会议指定起草决议,委托常委____审查后发到支部讨论。

A、博古B、张闻天58、遵义会议决议在______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正式通过。

A、云南省扎西B、贵州省黎平59、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___,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A、遵义会议B、扎西会议60、遵义会议以后,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________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

红军东征再思考

红军东征再思考

红军东征再思考——政治视角下东征的统战、地方工作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不仅是军事斗争,也是政治斗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深入,又是它最极端的表现形式。

所以,笔者对于东征的再思考从政治方面切入,以史料阐述它的政治意义。

东征的过程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过程东征中最重要的政治,就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提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瓦窑堡会议。

1935年1 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国内外矛盾急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华北的严重形势下,决定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何去何从,怎样应对时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解决党的政治路线与军事战略方针的会议。

该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其基本特点,分析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陕北苏区内外的局势,做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

会议还指出,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必须扩大红军,必须巩固和扩大苏区,必须在日本占领区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发挥红军抗日先锋队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红军以及党领导的游击队要敢于担当抗日重任等等。

会议完满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1936年军事部署的具体步骤是把红一方面军和苏区的发展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

可见,以毛泽东、张闻天为核心的中共高层是把红军东征放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任务之内进行筹划的。

为加强领导,政治局决定随军进入山西开展工作。

东征过程中政治局和军委始终把统战工作作为重大政治问题予以考量和对待,三管齐下,分别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蒋介石、阎锡山开展统战工作。

联络和谈判——对张学良、杨虎城两部。

东征前夕的1936年1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等红军将领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对东北军将士书》,表示愿同任何的抗日武装队伍联合抗日,并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明确提出红军“愿意首先与东北军来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的抗日先锋”。

中国共产党章程100题

中国共产党章程100题

中国共产党章程100题1.“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5.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7.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8.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9.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1.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1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3.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4.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5.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6.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会议上提出。

17.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3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3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 一、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战略地位 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特点,及时将军事战略方针从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

早在193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主力红军的战略方针,主力红军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在日本占领区则要"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并且第一次提出"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 这是我军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开始,从而为坚持敌后抗战和发展人民抗战力量指明了正确方向。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把整个战略方针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毛泽东说:执行这条方针,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但是,我们的重点还是山地,因为红军依靠山地创造根据地进行斗争,依托比较好。

执行这个方针就是说,我们在统一战线中执行相当的独立自主。

什么叫游击战争?就是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什么叫山地?就是创造根据地。

这就科学地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内涵,从战略高度指明了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又进一步把我军的战略方针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从而在提法上更加全面和完善了。

从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这个转变,是在特殊情况之下即敌友我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首先,从敌人方面看,当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极其凶残的民族敌人。

日本侵华战争的野蛮性、残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帝国主义军事强国,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准备,其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又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熏陶,有较强的组织力和攻击力。

抗战前期国共双方战略战术对比以及成败原因

抗战前期国共双方战略战术对比以及成败原因

抗战前期国共双方战略战术对比以及成败原因作者:江津中学2013高08班魏春夏(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罗倩(组长) 黄焱陈广川魏春夏成洁徐健钧指导老师:杨健)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作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共产党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从战略战术上来看,双方的方法却有天壤之别。

说到国军,作为抗战的主力来说。

国军虽有几百万人马,但除了人数上的优势外,无论从装备上还是军事素质上,都不如日本侵略军。

所以,根据中国地大势弱的现实,采取的是层层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办法,拖住敌军,迟滞对手,以赢得时机,再谋战胜对手。

应该说,这个战略是对的,而且国军在战争中也基本实现了这个目的。

“七七”事变爆发后1个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有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等参加的国防会议,经研究、讨论,最后决议“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

至此,持久战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的战略总方针。

在1937年8月20日颁发的《国军作战指导计划》的“方略”中规定“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基本主旨”。

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要决策者们对持久战的认识,大多仍侧重于战术运用方面。

8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向军队发表的演讲中就说:“观察倭寇此次的企图,在倾其全国可能对华的兵力,运用飞机大炮战车的威赫,要求速战速决,先解决冀察,压服我国……我们的应敌战术是什么?第一,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持久消耗战”;第二到第五战术是“守住一个地方或一个据点,无论敌人如何猛烈轰炸、冲锋射击,我们只是镇静防护”,“要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充分利用民力与地物……坚守阵地,乘虚出击”,“讲求防避敌机大炮战车毒气等的战术和方法”。

[1]9月1日,蒋介石在出席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时说:“现在我们要争取最后的胜利,必须设法使战胜必需具备的要件——即全国军民的战斗准备和战时必需的物质条件,逐渐充实调整起来,尽可能的迅速准备妥当,则一年的战争,一定可以维持下去。

东征意义

东征意义

1936年春,中国共产党为了奔赴抗日前线抗敌御侮,同时创造有利于中央红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军东征。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东征红军在吕梁乃至山西大地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组织动员群众,播洒革命种子,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其时陕北虽是陕甘苏区红军的根据地,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面临的敌我态势以及红军经过长征本身的状况,使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军的发展受到限制,因而苏区的发展方向和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就成为党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的部署和战略方针,“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具体步骤即把红军的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省去。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根据新的形势确定党的方针路线和作出渡河东征英明决策的重要会议。

1936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在陕北延长县召开了军事会议,进一步研究了东征的行动路线和战略方针,部署了兵力,正式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总政委,叶剑英任总参谋长,杨尚昆任总政治部主任,先锋军总部下辖左右两路大军。

2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签发了《东征宣言》。

2月18日,东征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到陕北延川,举行了东征誓师大会,随即开赴黄河沿岸,准备进行东征抗日。

2月20日,毛泽东和彭德怀正式下达了渡河命令。

是日晚8时,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北起绥德沟口,南至清涧河口100里长的黄河岸线同时渡河,突破阎军防线,进入山西,开始了伟大的东征抗日。

3月31日夜,由刘志丹、宋任穷率领的红二十八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兴县罗峪口渡口登岸进入山西,参加了东征。

洛川会议人物及内容

洛川会议人物及内容

洛川会议人物及内容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报告,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将是艰苦的持久战,提出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采取的政治路线和基本方针。

张闻天作了政治形势的补充报告。

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后的新形势,指出,国共两党的争论已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

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南泥湾记叙•1942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在三年的时间里,达到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物资经费全部达到自给,上交公粮1万石,做到了丰衣足食。

•1943年9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徐特立、林伯渠、李鼎铭等视察了南泥湾。

从枣园坐汽车先到桃宝峪,然后改为骑马,边走边看庄稼。

王震、王恩茂从旅部金盆湾骑马赶来迎接毛泽东一行。

毛泽东到田间、营房、伙房看了部队生产、训练、生活情况,向干部战士热情问好。

王震向毛主席一行汇报了:“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

”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

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自力更生。

”接着说:“国民党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我们越胖了,困的同志连柳拐病(一种地方病)都消灭了。

”毛泽东在阳湾村住了七天,先后视察了马坊、金盆湾、九龙泉。

还视察了桃宝峪炮校。

直罗镇烈士•1、黄甦:1908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今佛山市),直罗镇战役前任红四团政委,是六大后选出的中央委员,省港大罢工纠察队队长,参加过广州起义和左右江起义,直罗镇战役时任红一军团四团代政委,军委已调他任陕南73师政委,他坚决要求打完仗在上任,在直罗镇战役中冲锋陷阵,不幸中弹牺牲;•2、孙起峰:聂荣臻的警卫员,在阻击敌人中中弹牺牲,当时还身背一只图囊,已存军事博物馆;•3、12小烈士:红十五军团先锋队12名小战士(均15、16岁)首先冲入直罗镇东门,被东北军抓住,全部杀害;•4、李?:给红军送信,被东北军抓住杀害;•5、边德荣:富县独立营游击队队长,1936年在北道德村与敌人作战中牺牲;•6、乔风鸣:红29军257团团长,1936年在北道德村与敌人作战中牺牲,人们称他是“英勇善战的乔团长”、“百战百胜的乔团长”延安枣园事件•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概况:(1)时间:1921.7.23-8.1;(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3)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国际的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4)中心任务: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建立: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李分管组织和宣传。

2、中共成立的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经过了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终于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共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共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一部分。

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1)规律: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特点:第一,中共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

(此观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概况时间:1922.7.16-23 地点:上海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2)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3)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

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的结晶。

二大的不足,对中国革命两阶段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因而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革命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来领导,对民主革命成功后提出两种可能。

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

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

三一文库()/学校用文/试题资料〔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沈阳发动了一起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战争。

请问,这起事变的名称叫什么?答:“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全部沦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3.哪支部队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答:东北抗日义勇军。

4.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次什么运动,很快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答:“一二九”运动。

5.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成立了什么抗日军事组织并进行抗日军事斗争?答: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6.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什么总任务?答: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7.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向南京政府及其海陆空军队发出了一份什么通电?答:《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8.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成立的什么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答: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9.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立的新策略是什么?答:确立的新策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请问,这次震惊中外的事变叫什么?答:西安事变。

11.1937年5月到6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什么重要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政治上、组织上做了重要准备?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为苏区代表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的现状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的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做抗日军的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的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的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的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的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的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

(五)第一方面军以外之红军(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对于南京卖国贼军队之削弱与牵制,有极大的战略上的作用,其行动应适当地指导之。

(六)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

其指导原则应如下:1.一切游击队以民族战争的面目出现(日本占领区、自治区及其附近省份称中华抗日义勇军。

其他地区──华中、华南,称中华抗日游击队,在这些地方──华中、华南游击队壮大起来时,称中华抗日人民革命军)。

土地革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与策略之下执行。

2.在一切省份发展游击战争,而着重于主要的省份(河北,山西,热〔4〕察绥,东三省,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陕甘)。

在大江南北原有苏区变为游击区域的地方,使之从恢复形势迅速地提高到发展形势。

3.地方党对于游击战争,在白区是唯一的指导者,在苏区是主要指导者。

4.大量地吸引卷入反日浪潮中的白军士兵与青年学生到游击战争中去。

5.游击队应有根据地,但反对保守主义(这容易给游击队以损害)。

6.游击队同当地革命民众密切地结合起来。

7.提高游击战术。

8.使游击队变为正规的革命军。

9.游击队是苏区的创造者。

10.使游击战争增加计划性。

(七)使白军士兵革命运动在民族战争旗帜之下,同抗日红军抗日游击队结合起来,注意如下的指导原则:1.没有士兵的援助(中国的,还有日本的),民族战争的彻底胜利是不可能的。

2.士兵的援助是可能的(亡国奴境遇,饥寒交迫,不得休息)。

3.把运动放到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去,从关门主义解放出来,公开运动同秘密工作相结合。

(八)把蒙回两族(首先蒙古)反日反中国统治者的斗争提到武装斗争的程度,并把他们的斗争同我们的斗争直接结合起来。

(九)执行“抗日联军”的策略,把敌人营垒中间的矛盾与破裂组织到民族战线上去,把我们营垒同“第三营垒”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民族营垒。

(十)把苏联红军同中国红军在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上结合起来,首先是技术条件的结合。

乙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一)战略防御时:1.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

2.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一般的)。

后发制人,即诱敌深入,不是所谓“机会主义的单纯防御路线”(宁都会议〔5〕及其后),而是内线作战的正确原则。

(二)战略进攻时:1.反对机会主义的估计不足,为扩大战果而奋斗(当由战略防御中的反攻转到战略的进攻时,以及在整个战略进攻的过程中,均应为扩大战略上的战果而奋斗),为夺取先机而奋斗。

2.反对冒险主义:(1)适可而止,保证已得的胜利(已得胜利是可能丧失的)。

(2)把阵地转到新的方向去,使处在两个大战斗间的红军得着暂时的休息,使苏区得着扩大,并把扩大苏区的任务同创造战场迎接新的战斗的任务联系起来。

把两个以上的苏区打成一片和消灭苏区中间及其附近的白色据点(打土围子),不是所谓“机会主义的动摇”(一九三二年党报〔6〕),而是执行了正确的方针。

(3)发展形势中的推进政策,波浪式的发展,有阵地有后方的发展(即是所谓“巩固地发展苏区”,所谓“同时扩大,同时深入”),反对冒进政策(敌我对比许可时是例外)。

(4)打城市及敌人巩固了的阵地是有条件的,过去反“上山主义”反“东北路线”〔7〕是错了的(一九三二年)。

(三)一般原则(不论防御时或进攻时):1.反对只“打”不“走”的拚命主义,又要打,又要走,自然走是为了打的。

战争方式的游击性,即没有固定战线,这是由于技术条件落后而决定的中国红军作战的特点,也正是过去军事指导的长处。

在这里反“游击主义”是错了的。

第五次反“围剿”中企图建立固定战线是失败了。

拿这一战线的暂时失利(地方被占)换得别一战线的胜利,这一战线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地方是可以恢复的)。

2.争取这种可能,迅速改变红军的技术条件,使没有固定战线的状态改变为一般有固定战线的状态,运动战还是运动战,但大大减少了游击性。

没有这个现代的条件,要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不可能的,对于改变技术条件的消极是不对的。

3.运动战是基本原则,反对“不让寸土”的保守主义的阵地战,主力红军大踏步进退是不可避免的需要的。

4.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消灭战;反对分兵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反对战略上的“全线出击”,反对击溃战(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

5.战略的持久战,战役的速决战,反对战役持久战,反对“拚消耗”。

6.要有充分的休息训练,反对无益的急,学习必要的慢。

7.要有充分的战斗准备。

8.依情况决定指挥方法,统一决心下的分割指挥是容许的、需要的。

9.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10.军事委员会在军事范围内有完全的权力。

丙拿主要的三个步骤,达到打通苏联与巩固发展现有苏区的任务第一步在陕西:二月五日前完成下列任务:1.扩大五千新兵。

2.给北面进攻着的敌人一个打击。

3.夺取甘泉宜川两城。

4.赤化宜川洛川两县。

5.组织第二十八军(北面)第二十九军(南面)。

6.着手组织骑兵旅。

7.扩大游击队到原有数的二分之一。

8.完成渡河准备。

9.完成政治准备(部队中的,对山西方面的,对陕甘宁的,对苏区的)。

10.赤少队的扩大整理。

11.三百个地方干部准备到山西去。

12.着手绥远方面的布置。

13.红校〔8〕第一期出校,第二期入校。

14.为准备三百个排长,在三月后使用,方面军开办教导营。

15.治疗突击(办药),争取二分之一伤病员在一月底出院。

16.着手组织蒙古游击队。

17.其他组织上的准备(党的,政权的,军事的)。

第二步在山西:准备以六个月(二月──七月)完成下述任务,依情况延长或缩短之:1.击破阎锡山〔9〕的主力,消灭其一部。

2.开辟山西西部(靠黄河一带)五县以上地区,使之成为初期的苏区。

3.扩大红军二万人,山西一万三千人、陕西七千人。

4.创立占领区域内的游击队到一千人。

5.调动敌军,恢复神木、府谷、佳县、吴堡、清涧、米脂、绥德等县敌占地区之全部或一部,陕北游击队大部或一部过山西去。

6.着手对内蒙民族的宣传工作,取得部分的切实成绩。

7.扩大蒙古游击队最少二百人。

8.加紧对绥远的布置。

9.完成骑兵旅。

10.组织上指导上加强河北游击战争。

11.创立晋直〔10〕察绥交界地区及晋豫交界地区的游击战争。

12.指挥上加强陕甘游击战争。

13.二十八、二十九两军各完成二千人。

14.陕北陕甘两苏区游击队扩大至一月时的一倍。

15.完成与苏联的通信联络。

16.红校出产五百个连长,三百个指导员,五十个营长,三百五十个游击战争的干部,以两期计算(每期六百共一千二百)。

17.完成与二、六军团的通信联络。

18.着手抗日联军的组织。

19.完成出绥远的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准备。

20.保证黄河船渡,必要时回陕西一行。

第三步在绥远:1.由山西向绥远转进之时机,依日本帝国主义对绥远之行动如何而定。

2.向绥远转进之估计,有困难的(日本可能的阻挠,阎锡山的骑兵,内蒙民族与我们间政治上联系的薄弱),但是可能的(三种困难,都是相对的)。

3.即使暂时不容许背靠外蒙,或靠近了暂时不能解决问题时,下文的问题,因地区宽大,人口众多,反日潮流高涨,有许多文章可做。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

军事战略方面,会议确定以打通抗日路线为中心任务,以山西和绥远为红军行动和发展苏区的主要方向。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二十三日通过。

〔2〕这里指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控制的地区。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汉奸殷汝耕在河北省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不久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冀东二十二个县。

〔3〕绥,指绥远,旧省名,辖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一九五四年撤销。

察,指察哈尔,旧省名,原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九四九年改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山西省北部地区,一九五二年撤销。

〔4〕热,指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一九五五年撤销。

〔5〕宁都会议,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一九三二年十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错误地批评了毛泽东等提出的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党和群众力量较强的赣东北发展的正确主张,否定了毛泽东主张的“诱敌深入”等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而要求红军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

会后,调毛泽东做政府工作,接着又撤销了他的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

〔6〕党报,这里指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