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历史发展PPT

合集下载

世界宪法发展历史

世界宪法发展历史

大宪章:具体规定


第1条:教会自由 第2条:自由人的自由 第12、14条:国民同意税赋 第39条:监禁必须经过法律 第40条:不得出卖、剥夺或延误正义 第52条:财产或自由的剥夺必须经过法律正当 程序 第61条:国王不得违宪

1689年《权利法案》共有13个条款,它规定,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 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 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 利;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 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不得另设宗 教法院或特别法院;不得索求过多的保释金, 不得强课过分的罚款,不应滥施残酷的刑罚; 应定期召开议会等等。
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8)

中国治乱周期的重演:

从专制走向自由,从秩序走向混乱; 形成新秩序,代价是回归独裁专制。

1924年国民党改组,借鉴苏联模式,开始中国最早的 “党治”,为人治创造政治条件。

国民政府由党产生,体现党的意志,实施党的权力;国民党 指挥、监督国民政府掌管政务。 先有党的决议或命令,然后照搬到政府法令;训政期间“党 外无党、党外无政”,实行严格的一党专制。 党治机构,相当于中央政治局; 党和政府的“连锁机关”,党控制政府的工具。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仓促颁布“天坛宪草”,摧毁国会,解散 国民党并取消议员资格,国袁合作完全破 裂。 《民国约法》:

采取总统制,地位至高无上,不受约束;1914 年修正取消连任限制,任期10年,总统推荐继 任,等于世袭。

Goodnow教授认为中国不适合民主,应改 为君主立宪;“征求意见”,国民大会投 票全部赞同。

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4、1689年的《权利法案》
①限制王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 得废止法律,不得征收赋税,不得在和平时期招募 和维持常备军。 ②保障人权。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的选举必 须自由,议员在国会内的演讲、辩论,不受法院或 国会外的追问或弹劾,国会必须按时召开,法院审 判案件不得动用酷刑,不得科过多的罚金,定罪之 前不得科罚金或没收财产,陪审团人员必须选举等 等。 --确立重要宪法原则: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 原则
本节内容的要求
掌握:
1.近代宪法:英美法三国宪法产生的特点 2.现代宪法:魏玛宪法和苏俄宪法的意义
了解:
近代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宪法判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1、1215年《英国大宪章》
温莎堡
1215年当英王约翰被25个贵族代表胁迫在一份契约上签字时,王权 首次在人类历史上承认也不得超越法律。《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 条款,第一条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 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 产。其后数百年中,国王们为推翻这个承诺与臣民斗争了三四十次。
2、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
1628年3月,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召开议会。 在会议上,查理一世为获取35万英镑款项的批准, 接受了议员们提出的《权利请愿书》。 《权利请愿书》全文共有8条,列数了国王滥用权 力的行为;重申了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 强调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重 申了《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内容, 规定非经同级贵族的依法审判,任何人不得被逮捕、 监禁、流放和剥夺财产及受到其他损害;规定海陆 军队不得驻扎居民住宅,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 自由人等等。
1918年制定 ,1919年8月11日生效。 全文共181条,分两编。第一编为联邦的组 织及其职责,第二编为德国人民的基本权 利及基本义务 。 第二编表现出这部宪法的特色。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者。
平等性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超越宪 法和法律的特权。
制约性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犯他 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同时,公
民在履行义务时也应受到相应的保护和尊重。
04 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CHAPTER
国家机构体系概述
国家机构定义
监督程序
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 包括启动监督程序、进行 调查核实、作出监督决定 等步骤。
案例分析:成功保障宪法实施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进行执法检 查,发现市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 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保障了公民 的合法财产权。
某市监察机关对一名涉嫌贪污受贿的 公职人员进行调查,查清了其违法事 实并依法予以处理,维护了宪法的权 威和尊严。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参与国 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勇于监督国家机关
积极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
正司法。
展望未来,共同推进依法治国
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机制,保障 宪法的有效实施。
02 宪法历史与发展
CHAPTER
世界各国宪法起源与演进
01
02
03
04
英国宪法
起源于中世纪的“大宪章”, 经过长期演变,形成包含众多
宪法性法律的宪法体系。
美国宪法
1787年制定,是世界上第一 部成文宪法,具法
以《人权宣言》为基础,历经 多次修订,强调公民权利与自
由。
各类国家机构职权范围

宪法学第 二 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 二 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3
( 二 ) 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 , 宪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 从而影响着宪法的未来发展 。 1. 宪法更重视人权保障 , 扩大公民权利 主权在民是宪法的原则 , 保障人权 、 维护公 民权利是宪法的 任务 。 2. 三权失衡 , 行政权力急剧扩张 在近代宪法模式中 , 行政权从未处于权力的 核心 。 3. 重视宪法实施保障 宪法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 居根本地位 , 是国家 、 社会生活行为的基本准则 。
9
( 三 )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宪法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 、 大资 产阶级专政的 国 民党政府 ,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有三次立宪运动 。 1. 《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 1931 年 5 月 12 日 , 国民党操纵的 “ 国民会议 ” 通过了 《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 简称 “ 训政时期约法 ”), 共 8 章 89 条 , 于同 年 6 月 1 日 正式施行 。 它是国民党 政府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
4
4. 宪法与国际法的结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 人们深感地球 “ 变小了 ”。 国 际政治 、 经济 、 文化已经强 烈地渗入每个国家内部 , 国际间交往和合作已是 历史的潮流 ; 同时 , 有关人权保护 、 司法制度 等方面也需要国际间合作 。 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 主题的今天 , 部分国家的国内 法出现了与国际法 结合的趋势 。
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在 19 世纪 ,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 纷纷制定宪法以 维护其新建政权 , 而同时期的旧 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没有产生资 产 阶级的 土壤 , 仍为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自 1840 年以后 , 由 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 中 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

四、新中国宪法的
产生与发展
(一)、人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 法性文件
是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抛出了《中华民国约法》,其


根本目的乃是为了摆脱《临时约法》的束缚,以无限 扩大总统权力并削减议会的牵制 1923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直系军 阀曹琨掌握政权以后,通过以每票五千元大洋收买 “猪仔议员”而通过的,这是旧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正 式宪法 1913年10月31日《中华民国约法》(草案),简称“天 坛宪草” 1931年6月颁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47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从现象上考察,英、美、法
等国近代意义的宪法都直接 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 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 产物。
英国
一般认为,英国宪法的起 源可以远溯至十三世纪 的“大宪章” (Magna Charta)。
1689年国会宣布国王退位,并通过了“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议
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思想和
契约学说被巧妙地引伸扩展,架构出了西方宪 法理论的根基。在这种自然法传统之下,国家 始终不是至高无上的超然之物,世俗政府不仅 要遵守自然法的规则,还要受到基于社会共识 而产生的、体现自然法清神的全民契约——宪 法的约束和控制;任何政府和法律都必须符合 并维护自然法所包含的、人类的一整套权利和 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共7章56条,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
产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干 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确认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一系列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制度,赋予了人民较 为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确立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阶级局限性,它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帝国主义、立宪派和旧军阀 的妥协。由于没有政权保障,袁世凯上台以后,《临 时约法》很快便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历史课件】1787年美国宪法

【历史课件】1787年美国宪法

⑶三权分立原则
为了防止绝对的权力1787 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 作了怎样的规定?
富兰克林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 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 天知道了。
大家判断下,这个好人指谁? 富兰克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恶
行政:总统 国家权 力分配 立法:国会 司法:最高法院 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段自嘲:的 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 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 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 向你们讲话。” 为什么总统布什说他是站在笼子里讲话 ? 美国这种对总统权力限制的制度怎么形 成的?
三权分立原则的理论来源?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影响
行政:总统
国家权 力分配 立法:国会 司法:最高法院 三权分立
你能动手画出总统、国会、最 高法院三者间的制约与平衡的示 意图吗?
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央权力争端的?
总统内阁 行 政
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总统任命 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参众两院 立 法
国 会
参 议 院
总统
诉法院
区法院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 中国早期的改良派王韬、郑观应等明确提出了 “伸民权”、“争民主”、“立宪法”、“开 议院”的政治主张,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 宪政运动的序幕。其中,郑观应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郑观应 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要求清朝政府制定 宪法、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治。 •
• (四)法国宪法 • 1789年7月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8月, 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 1791年在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的基础上,制宪会议制定了法国第一部宪法。 • 在内容上 在内容上,它以《人权宣言》为序言,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政体,宣告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和贵族爵 位、称号,赋予公民迁徙、集会、请愿和宗教信 仰自由,民主气息更为浓厚; • 在形式上 在形式上,它采用了美国式宪法的统一完整的法 典形式,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 制宪、行宪过程最为曲折,共产生16部宪法。
• 中国道德传统:有限的宪政因素,“礼”作为自 然法和一般法之间的“基本法”。 • 传统道德和政治制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列强入侵后面临制度和观念变革。 • 迟到的觉醒:一直以为是技术问题,经历了漫长 的阶段才真正认识到制度问题。 • 中国面临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 • 救亡是目的,启蒙是手段;宪政为国家富强服务, 带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
•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梁提出学习 日本,建立君主立宪主张。 • 1904年,日俄战争,进一步看到君主立宪 的优越性。派5大臣考察日、英、美等9国。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颁布《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 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 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颁布 定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规定臣民义务, 定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规定臣民义务,限 制权利。本身不为宪法, 制权利。本身不为宪法,目的是以根本法 的形式使君权至上合法化。 的形式使君权至上合法化。是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宪法重大信条十 1911年 武昌起义后, 九条》 仿英国君主宪章, 九条》,仿英国君主宪章,规定皇帝总揽 统治大权,扩大国会权力。 统治大权,扩大国会权力。

2、宪法的历史发展

2、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现行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 (一)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二)1982年宪法的四次修正
1.1988 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修正案有两条。 2.1993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修正案有九条。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修正案有六条。 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修正案有十三条。
二、宪法的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发展 1.发展的两个阶段 (1)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为数较少的民主共和制宪法和数 量众多的君主立宪制宪法(英国型和法国波旁型) (2)19世纪中叶到一次大战结束:绝大多数的美国式共和制宪 法和英国式虚君制宪法;还有少数钦定宪法 2.主要国别的发展 (1)英国宪法的发展:责任内阁制、议会至上、政党政治 (2)美国宪法的发展:权利法案和众多涉及权利保障的修正案 (3)法国宪法的发展: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博弈 3.主要特点:(1)确立了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是主流;(2) 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自由主义风行;(3)限制 国家权力;(4)普遍是成文宪法;(5)西方文化占主流。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清季立宪 (一)《钦定宪法大纲》 (二)《十九信条》 客观评价:既有进步,亦有反动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
三、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一)《天坛宪草》:限制袁世凯权力,结果胎死腹中 (二)《中华民国约法》:确认封建军阀专制,导致帝制复辟 (三)《中华民国宪法》:曹锟“贿选宪法” (四)《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段祺瑞政府的昙花一现

宪法的历史发展PPT课件

宪法的历史发展PPT课件

政权部分
第二十八条 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 动,接受外国使节;” 第二十九条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十 六)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修改为“(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十条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 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 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三十一条 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 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 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是《义勇军进行曲》。”
政权部分
第二十五条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 代表组成。”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 的代表组成。” 第二十六条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职权第二十项“(二十)决定全国或 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 市进入紧急状态”。
1979年修改(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1978年宪法
1980年修改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1988年修改(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1982年宪法
1993年修改(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1999年修改(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修改(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04年修正案主要内容
人权部分
第二十条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 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 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 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 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 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 华侨等635位代表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序言+7章 共60条) 第一章:国家性质和任务、人民基本权利义务 第二章:政权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 第三至七章:规定了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外交、民族等基本政策。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793宪法:
第一共和国宪法 新《人权宣言》
+正文
第三十九条立法议会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并且是常设 的。 (立法议会直接选举产生,并选举出执行会议) 第六十五条执行会议负责指导并监督全部行政事务。 它只有在执行法律和立法议会的法令时才能有所行动。 (立法机关产生和领导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从属于立法 机关的中央集权制。体现了卢梭权力不可分的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制
(4)确认国际法是联邦德国国内法律的组成部分 ,承认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优于国内法。 第25条 国际法、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国际法的一 般规则构成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它们优先于各 项法律并对联邦领土内的居民直接产生权力和 义务。
(5)增设联邦宪法法院,赋予其解释、保证和监督宪法实施三权。 判决取消屠宰禁令 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在屠宰牲畜时,不应使动物遭受不必要的 痛苦,因此要用麻醉药品使动物麻醉后才能宰杀,或者用高压电 击法使牲畜瞬间死亡。这一规定,事实上不允许穆斯林采用传统 的屠宰方法。 德国宪法法院2004年1月判决,取消屠宰禁令,允许在德国生活的 穆斯林按照传统方式屠宰牲畜。判决书说,穆斯林的清真屠宰法 没有违背宪法规定的动物保护条款,因此维持2002年对德国穆斯 林屠宰法的法庭判决,这是对穆斯林公民信仰自由的保护政策。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宪法性文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四部正式宪法
(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
带有宪法和纲领双重性质。
历史背景: 1949年9月,革命即将获得胜利,迫切需要制 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但当时在陆 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全国人大召 开还不成熟。 作用: 在建国初期,对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 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 民经济方面起指导作用。
在经济制度一章中学习。
讨论:
1、为什么从1908年清政府炮制《钦定宪法大纲》 至1947年,有如此之多的“草案”、“约法”、 “宪法”? 2、为什么建国初期不直接制定宪法;而仅仅制定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3、如何评价我国1975年和1978年宪法? 4、我国1982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赋予总统专制独裁的权力。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中国第一部 正式宪法,人称“贿选宪法”或“曹锟宪 法”。 1925年,段琪瑞政府起草“宪法草案”,由 于国民代表会议召集不起来,未通过。 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把 “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反民主制度合法 化。 1936年,“五五宪章”——障人耳目,不付 诸实行,依旧“训政”
三、资产阶级宪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产生和发展的原因:革命的成功及商品 经济的发展。 2、过程是曲折的。 3、帝国主义时期两种趋势。 二战前:法西斯化的趋势。
二战后:民主化的趋势。
4、建立宪法保障制度 ——重视宪法的实施
第二节: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1918年7月,《苏俄宪法》问世。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宪法。

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一、1982年宪法:1、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82宪法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结构体系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四章,计138条。

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2、82宪法的特点1)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认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经济体制,倡导经济体制改革3)重视政治制度建设和国家机构的合理设置,弘扬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

、4)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82宪法的四次修改(通过31条宪法修正案)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两条修正案,第一条:增加规定允许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采取的措施作了规定。

第二条:修改第10条第4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3条到第11条修正案。

序言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存在和发展;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改为国有企业;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原来规定的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国家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扶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协调发展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2条到17条的修正案。

宪法课件第2章

宪法课件第2章

12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 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 宪法原则》。《宪法原则》共5部分,25条。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把在根据地已经实行的政 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制度、经济文化政策等, 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 基本模式。它是抗战胜利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产物, 树起了与国民党对立的宪政旗帜,为新民主主义宪 政在全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6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四、1978年宪法
1978年2月2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叶 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3月5日,通过了宪法草案,1978年宪法从此诞生, 这次修宪,时间较短,比较仓促。 “七八宪法”与“五四宪法”的格式相同,但只有 60条。 由于“七八宪法”存在的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于 1979年、1980年对“七八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 条文的修改。第一次修改是1979年7月1日,由第 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决议的形式通过,第二 次修改是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 次会议以决议的形式通过,决定删除公民基本权利 关于“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条款。
(一)近代资本主义宪法发展时期 (二)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
四、宪法的发展趋势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近现代的革 命史、政治史、文明史,是特定历史政治、经济、文 化和法律自身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 向前发展,宪法也不断地向前发展,纵观整个宪法产 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宪法发展有一些总的走向 和趋势。
1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军队、取消满族特殊待遇、鼓励新闻自由等; 3、1904年日俄战争 4、立宪运动分为两派: (1)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2)改良派——君主立宪制
(二)《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清廷批准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分两 大
部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与义务。 (三)《十九信条》 实权君主制——虚权君主制
第三讲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革命导师毛泽东指出: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 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 革命时期,宪法就是 他们在那个时候搞起来的。
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曾说:一部宪法 既不是靠个人机敏也不是靠个人的聪明来完成的,人的 机敏和聪明只是宪法的助产士,——宪法是由全能的历 史完成的。
另外,1918年《苏俄宪法》颁布,标志着第一部社会主义 宪法诞生。它与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 现代宪法的产生。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 总结……从近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今天,宪法的历史充满了人类在各个历史 阶段中为摆脱生活上的痛苦而显示出来的 聪明才智。我们学习宪法就是为了学到这 些聪明才智,为了避免失败而未雨绸缪。”
——(日本)杉原泰雄著:《宪法的历史》
三、中国宪法的产生及历史
刘少奇:一百多年以来,中国革命同反革 命的激烈的斗争没有停止过。这种激烈的斗 争反映在国家制度的问题上,就表现为三种 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 。
第一阶段 清末预备立宪
(一)立宪思想的形成
1、洋务运动与“救亡图存”思想 2、1895年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改革教育体制、精简官僚机构、集中财政制度、建立现代化
3、法国宪法的产生。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制定成文宪法典 的国家。1789年法国《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人权宣 言》)颁布,它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宣布了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提出了“主权在民”、“权 力分立”的主张,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 法定”、“无罪推定”等资产阶级法制原则,对法国乃至 整个世界民主宪政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791年法国 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种 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 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致世界各地。

宪法历史发展

宪法历史发展

2004年 指导思想:1、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政治:1、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 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 的代表。 2、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 3、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4、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 国使节。 5、“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6、“国歌”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经济: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 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 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的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与 补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人民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是中国历 史上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 实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 件。;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指 导边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 要宪法性文件。 1946年4月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解放战争时 期重要宪政建设纲领,对建国以后的宪法立法和政权建 设有重要历史影响。
内容上对75年宪法做了大的修改,工作中心也转到 经济建设上。但仍存在着缺陷。1979、1980两次进行 局部修改。
(五)1982年宪法 即现行宪法。为适应社会发展,1988、1993、1999、 2004四次对其进行了局部修改。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颁布
(六)宪法修正案 1988年 经济:1、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第二章 宪法历史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
一、宪法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立宪的前提是平等、民主,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才成为可能。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在和封建主义斗争的过程 中,形成了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制度。宪法只能出现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 下。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一系列民主思想成为 制宪的理论基础。 4.法律文化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多元化使 得诸法分离、法学教育的发展、立法技术的提高,这 为宪法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准备。

第02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02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3.规定了一些左的城乡 经济政策。 4.减少了公民的权利和 自由。
评 价
1. 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反映了文化
大革命中德作的路线的严重干扰。他把文化大 革命中德许多错误理论和做法加以法律化、制 度化,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并为 “四人帮”篡夺权力提供了法律根据。 2. 条文较少,内容简单,规范疏漏,文字上也有 许多不确切、不协调之处,是一部很不完善而 且有着严重缺点和错误的宪法。 3. 它保留了1954年宪法的某些原则,因而从形式 上看它仍是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只存在了三 年,既无法实施,也没有实施。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宪法”一词的起源
在西方,“宪法”一词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意 为按一定规则组织、确立及结构、命令之意。 古罗马帝国时代,“宪法”一词被用来表示皇帝 的各种建制和他所发布的诏令、谕旨等,借以区 别由市民会议和元老院通过的法律文件。 中国古代,“宪”或“宪法”,主要是指最高社 会规范或国家根本制度准则。 表示一个社会或国家中对于社会秩序具有根本性 的价值观念或规范体系。

治义肯 时、定 代封人 的建民 结主革 束义命 和、的 人官胜 民僚利 共资成 和本果 国主, 的义宣 建在告 立中帝 。国国 统主
共 同 纲 领 的 基 本 内 容

二、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通过。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 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 首都共4章106条。
(四)《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6月颁布 共分8章89条。主要内容是:
1.国民党掌握国家的统治权; 2.国民党掌握行政权和其它国家权力; 3.实际确认将介石的个人独裁统治; 4.规定了有限的公民权利 从本质上说是一部反民主的、由国民 党一党专政的宪法性文件。

宪法7

宪法7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日本1946宪法区别于明治宪法的不同之处? A.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B.实行三权分立与责任内阁制 C.规定放弃战争原则,仅保留自卫权 D.扩大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B.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 C.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法国的《人权宣言》 D.英国宪法是由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构成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 1、宪法的概念及特征 2、宪法的分类 3、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一、宪法的制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又称制宪或立宪,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 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 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制定VS宪法修改 宪法制定VS法律制定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2、制宪程序 (1)设立制宪机关 (2)提出宪法草案 (3)通过宪法草案 制宪机关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一般要求超过全体代表四分之三或三 分之二方为通过。 (四)公布 宪法草案通过后,由有权机关予以公布。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三、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的含义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 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 、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1、制宪权虽作为创造 宪法、决定国家权力的 “始原的”力量,客观 上存在着一定的界限; 2、制宪权的主体是国 民;国民可委托特别代 表行使制宪权; 3、修宪权是“制度化 了的制宪权”,是“制 宪权”的卫兵。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条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职权第二十项“(二十)决定全国或 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 市进入紧急状态”。
政权部分
第二十八条 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 动,接受外国使节;”
1949年《共同纲领》(政协一届会议)
1954年宪法 (一届人大一次议)
1975年宪法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1979年修改(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1978年宪法 1980年修改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1988年修改(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1982年宪法
1993年修改(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十九条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包括全体社会 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 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 爱国统一战线”。
人权部分
第二十条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 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 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 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 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十四条 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 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款相应 地改为第四款。
政权部分
第二十五条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 代表组成。”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 的代表组成。”
第二十一条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 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 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人权部分
第二十二条 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 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 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 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 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 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 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二、近代中国宪法史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清末“立宪”
伪宪 北洋政府立宪
1911年《十九信条》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宪
时期约法》
1946年《中华民国宪
法》
资宪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宪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第二十九条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十 六)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修改为“(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十条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 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 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1999年修改(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修改(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04年修正案主要内容
序言部分
第十八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三、新中国宪法历程
1949年《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54年宪法
全 1975年宪法 1979年修改
面 1978年宪法 1980年修改


1988年修改 2条修正案 分
改 1982年宪法 1993年修改 9条修正案 修
1999年修改 6条修正案 改 2004年修改 14条修正案
第三十一条 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 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 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是《义勇军进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