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案参考资料
项羽本纪学案5课时
![项羽本纪学案5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682881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f.png)
《项羽本纪》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句用法。
2、在字里行间对人物进行辩证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3、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资料链接】1、项羽其人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中国史上最强武将。
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关于《项羽本纪》①《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②《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971d0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6.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史记的写作特点;(3)通过模仿、创新,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成与败的哲理;(3)学会珍惜现在,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2. 史记的写作特点及艺术魅力;3.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史记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3.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项羽本纪》原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史记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史记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9. 课后作业:10.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羽本纪》中的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羽的一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项羽本纪学案
![项羽本纪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1c8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c.png)
《项羽本纪》学案一、学习目标1. 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二、重点难点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知识链接《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 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 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 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 情节起伏, 场面壮阔, 脉络清楚, 疏密相间, 语言生动,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 早已家喻户晓, 历代传诵。
四、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斩将, 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二)通假字①直夜溃围南出②辟易数里③骑皆伏曰④乃持项王头视鲁⑤每吴中有大繇役(三)词类活用毋妄言, 族矣。
()梁以此奇籍()项王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无不膝.行而前()亦足王.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豪杰蜂.起( )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 (四)古今异义词以故事..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得已。
愿为诸君快.战于是地方..天下..欲以力征经营..千里然羽非有尺寸(五)重点实虚词:又不肯竟.学。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是.知其能时不利兮骓不逝左右皆披靡九战, 绝其甬道楚兵冠.诸侯诸侯皆属焉.汉军乃觉.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之曰期.山东为三处无以..渡项王亦被.十余创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鲁父兄乃.降自矜.功伐.何兴之暴.也岂不谬.哉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六)特殊句式: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62e5fd844769eae109eda6.png)
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一).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二).doc《项羽本纪》导学案(三).doc项羽本纪》(一)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 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2.了解相关史料,二、教学内容:1.字音: 王翦()栋阳()薪()狱掾()扛()鼎釜甑()乌马隹O自度O瞋()目翳O重瞳O子苗裔()乘魏()惮()自矜()功伐三、文本研读:1)研习1-2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继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O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薪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己。
《项羽本纪》(二)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 诵读3 -6节,归纳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项羽在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研习3-6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1d2896a58da0116c17497b.png)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项羽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简介(一)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艺术性。
(3)相当完整性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4、传记的学习目标: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
(三)《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4690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电子书籍、学术文章、讨论论坛等。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在线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教案的重点在于对《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事件解读和文学特色进行分析,以及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难点在于对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事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项羽形象象征意义的把握。
《项羽本纪》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背景介绍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
简介《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课文梗概
简要介绍项羽的一生及其与刘邦的楚汉争霸。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第二章:人物分析
2.1 项羽形象分析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刚愎自用等。
讨论两位人物在个性、才能、成就等方面的差异。
5.2 项羽形象的文化意义
分析项羽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项羽形象的影响和价值。
第六章:课堂互动
6.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6.2 角色扮演
第四章:文学特色分析
4.1 语言艺术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
4.2 叙事手法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
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手法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作用。
第五章:拓展思考
5.1 项羽与刘邦的历史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与刘邦在历史上的评价及其影响。
《项羽本纪》学案(整理实用)-学生版
![《项羽本纪》学案(整理实用)-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cc54fa9e314332396893cc.png)
《项羽本纪》【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知识链接】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文学性。
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4、传记的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第一课时少怀壮志(一)预习及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王翦.﹙﹚扛.﹙﹚鼎惮﹙﹚栎.阳﹙﹚蕲﹙﹚狱掾.﹙﹚乌骓.﹙﹚自度.﹙﹚瞋.﹙﹚目翳.﹙﹚重瞳.﹙﹚子苗裔.﹙﹚自矜.﹙﹚功伐2、诵读第一部分,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学书.学万人敌.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才气..过人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④谕以所为起大事。
﹙﹚4、试简洁概括选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探讨与提高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用意?2、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三)总结、归纳、反思(四)课后作业:翻译下列句子。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翻译: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ca9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a.png)
《项羽本纪》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本纪》教案《项羽本纪》教案(通用2篇)《项羽本纪》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306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3.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能够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项羽本纪》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学习项羽英勇善战、刚直不屈的精神品质;(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3)项羽的精神品质及其历史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2)项羽形象的多重解读;(3)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项羽本纪》,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交流项羽形象的多重解读。
4. 文本分析:对比《项羽本纪》与其他史记作品的异同,探讨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精神品质及其历史影响。
四、作业布置1. 熟读《项羽本纪》,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思考《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项羽本纪》中的重要章节,深入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分析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3f66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项羽形象的艺术价值;(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气度豪迈的优点;(2)认识项羽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的缺点;(3)理解成败得失乃历史规律,学会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3)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项羽形象的艺术价值;(2)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比较项羽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分析其形象的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认识项羽的优点和缺点;(2)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 选取一位历史人物,与项羽进行比较,分析其形象的艺术价值;3. 写一篇短文,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项羽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原因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及人生观的树立。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8081f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9.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文学手法。
3. 品味语言风格,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成就。
2.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 探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垓下之战等。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项羽之歌、鸿门宴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作品及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3.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及文学地位。
2.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3. 探讨历史事件,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感受语言风格。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3. 探讨历史事件:20分钟4. 鉴赏精彩片段:20分钟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环节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困惑。
2.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5.1 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96255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8.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让学生掌握《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第二章: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1 作者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包括其生平、著作及文学成就。
2.2 时代背景分析《项羽本纪》所处的汉代文学环境,以及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2.3 文学地位探讨《项羽本纪》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1 基本情节梳理《项羽本纪》的故事脉络,概括其主要事件。
3.2 人物形象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3 主题思想探讨《项羽本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英雄主义、成败得失等。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实词理解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4.2 虚词辨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
4.3 句子结构剖析文言文句式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
4.4 词句翻译练习翻译《项羽本纪》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2 拓展阅读推荐与《项羽本纪》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项羽本纪》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4 课后作业第六章:人物分析与比较6.1 人物性格分析详细分析《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项羽的英勇、固执、悲剧性命运等。
6.2 人物关系梳理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项羽与刘邦、虞姬与项羽等。
6.3 人物比较将《项羽本纪》中的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比较,如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等。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93687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a.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能够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项羽本纪》的内容;(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复杂人物关系;(2)欣赏《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文学特色;(3)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创新性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地位和意义;(2)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项羽本纪》中的优美语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创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作品,共同讨论、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修辞等方面,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项羽本纪》学案
![《项羽本纪》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1ab0d02020740be1e9b15.png)
《项羽本纪》教学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1.《史记》的艺术特色2.项羽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布置课前预习:标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
(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
一、引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史记》二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1、从课文节选的几个部分和编者所加的几个标题看,太史公的《项羽本纪》是怎样给项王作传的?三、解读文本,认识人物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小组讨论。
(一)少怀壮志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
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二)叱咤风云英勇非凡,霸气十足。
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垓下悲歌性情中人,豪气冲天。
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总结第二课时一、根据早读印象,复述各部分,要求:1.大方自然,不怯场2.表述清晰流畅3.不单纯是翻译,用自己的语言4.绘声绘色,不是平铺直叙二、评价人物1、你如何看待项羽?2、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3、提前安排学生观看《西楚霸王》)你认为影片在情节设置上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员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神,够不够到位?三作业设计:1.根据以下片段,分析项羽及刘邦的性格:(1)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惧观,籍曰:“彼可去而代之也。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刘邦:(2)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4383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百三十篇。
1.2.2 文章背景: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1.2.3 文学地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描绘了项羽的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2.1 篇章结构引言: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和起义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项羽在灭秦、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结尾: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一生的悲剧。
2.2 内容梳理2.2.1 引言: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灭楚后,项羽立志报仇。
2.2.2 第一部分: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破釜沉舟、新安之战等。
2.2.3 第二部分:楚汉争霸,项羽击败刘邦,封其为汉王。
2.2.4 第三部分: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
2.2.5 第四部分:楚汉争霸的决战,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乌江自刎。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项羽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政治短视。
3.2 分析方法通过原文语句分析、人物事迹评价、作者评价等方法,全面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项羽的主要事迹、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4.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练习5.1 教学活动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讨论交流:学生围绕项羽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5) 影视欣赏:观看《项羽本纪》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练习1) 翻译课文:学生独立翻译课文,锻炼文言文翻译能力。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580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d.png)
《项羽本纪》教案第一篇:《项羽本纪》教案[教学目标] 1.分析项羽性格中的弱点;2.了解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分析项羽性格弱点,引出“性格决定命运”的结论。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项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应当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今天我们就从项羽的性格入手,分析其性格中的弱点,来寻找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二、研习课文 1.霸王别姬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
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
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2.东城快战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131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英雄人物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与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3. 项羽英雄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本纪》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2. 对《项羽本纪》进行深入解读和鉴赏;3. 理解项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英雄形象,总结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项羽本纪》,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 讲解:讲解《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英雄形象,总结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步骤:(1)第1课时:(1)导入:《史记》与司马迁;(2)自主学习:阅读《项羽本纪》,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讲解: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合作探讨:分析项羽英雄形象,讨论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
项羽本纪 学案
![项羽本纪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8aab0e03d8ce2f0066230a.png)
《项羽本纪》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项羽其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研究文本1—3节,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文题背景1、解题《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本纪”本是为帝王而设的,司马迁把项羽归到帝王中,可见对项羽的重视。
全文以秦末农民起义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项羽精彩的一生。
课文是节选,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项羽少时、巨鹿之战、垓下被围自刎、太史公论战。
2、背景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国,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三、研究文本第一、二自然段。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与籍避仇于吴中。
5、翻译:①项籍者,下相人也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6、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思考:(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四、阅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翻译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思考: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3、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五、复习巩固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破釜甑()2、解释下列黑体字词(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3、填空。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5a31e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4.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
(2)学会对比分析,将《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事迹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欣赏《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项羽事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3)对《项羽本纪》文学特色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赏析《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2)组织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结合《项羽本纪》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项羽形象的不同之处。
3. 深入研究《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节选)学案201402班别姓名学号【少怀壮志】(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句式:)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句式:),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句式:)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句式:),故姓项氏。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翻译:(2)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②学书不成,去译文:③项梁怒之译文:④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译文:⑤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3)秦始皇帝游会(kuài)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dàn)籍矣。
⑥彼可取而代也译文:⑦毋妄言,族矣!译文:⑧梁以此奇籍。
译文:(4)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句式:)。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句式:)。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句式:)。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jiàng)()。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于是,就)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shùn)()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shòu)。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句式:),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pí)将,徇(xùn,巡行占领)下县。
⑨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⑩桓楚亡人译文:【叱咤风云】(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pī)转漕。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嗔(chēn)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使人间(jiàn)()问之,乃项王也。
汉王大惊。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jiàn通“涧”)而语。
汉王数(列举项王罪状)之,项王怒,欲一战。
汉王不听。
项王伏弩(nú)射中汉王。
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①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译文:②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译文:(2)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jū)往击之。
淮阴侯与战(句式:),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
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xūyí)人武涉往说淮侯。
淮阴侯弗听。
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
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
”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3)外黄不下()。
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活埋)之。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
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东至睢(suī)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4)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sì)水。
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
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大司马咎者,故蕲(qí)狱掾(yuàn),长史欣亦故栎(yuè)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句式:),是以()项王信任之。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③两人尝有德于项梁译文:【垓(gāi)下悲歌】(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xī)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①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②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huī)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3)项王渡淮,骑能属(zhǔ)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ǔ),田父绐(dài,欺骗)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④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译文:(5)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6)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mǐ),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7)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yǐ,停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wàng)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àng)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⑦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⑧吾知公长者。
译文:(8)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回头)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wěn)而死。
⑨若非吾故人乎? 译文:⑩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少怀壮志】答案: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句式:判断句)其季父项梁(句式:判断句)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句式:判断句)封于项(句式:被动句/状语后置句)书(认字写字)竟(完)奇(认为……不一般)陈涉等起大泽中(句式:状语后置句)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句式:判断句)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句式:被动句)将(jiàng)(率领)亡(逃亡)莫(没有人)乃(于是,就)眴(shùn)(以目示意谕以所为起大事(句式:状语后置句。
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告诉(他们))举(发动)翻译:①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②学习文字(认字写字),没有学成,就舍弃不学了③项梁对此感到愤怒。
怒,意动用法,对--感到愤怒④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⑤粗略地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完成学业。
⑥那个人的地位我可取而代之⑦不要胡说,要灭族的!族:灭族,名作动⑧项梁因此认为项籍非同一般。
奇:以……为奇,认为……不一般,形容词意动。
⑨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⑩桓楚(是个)逃亡的人【叱咤风云】答案苦(以……为苦,形容词意动)徒(只,仅仅)以(因为)苦(使……受苦,形容词使动)谢(推辞)间(jiàn)(暗中)举(攻下,占领)淮阴侯与战(句式:省略句)东(名作动,向东进军)东(名作动,向东进发)下(攻下)悉(全部)诣(往……去)下(屈尊,降低身份,归顺)然(以……为然,认为……是对的,意动用法)两人尝有德于项梁(句式:状语后置句)是以(因此)引(率领)译文:①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②不要使天下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
③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垓(gāi)下悲歌】答案壁(名作动,修筑壁垒)走(逃走) 乃(才)属(zhǔ跟从)东(向东进发)乃(只)卒(最终)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愿(希望)西(向西进发,名作动)独(难道)尝(曾经)面(背向)①这里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②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③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
④今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了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⑤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渡乌江呢!⑥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⑦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⑧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⑨“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⑩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我给你(一点)恩惠!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 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