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适应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与适应的概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素坤

何谓压力

压力-在生物中指的是人为应付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的反应。——“压力理论之父”汉斯·席尔耶

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人际冲突、遭遇恶劣环境等。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被称为应激源。

例如:患者突然患病住院进行治疗,无论是医院的新环境还是疾病本身对病人都构成压力,使其感到精神紧张。

一提起压力,似乎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现代人面临如此众多的挑战,因而感到精神紧张是十分自然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希望快乐和轻松,好像没有人愿意被压力所控制,没有人感受到压力的好处,常常把精神紧张视为一种痛苦,总是否定或逃避精神紧张。其实,精神紧张并不都是坏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压力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适度的压力对我们是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唤起我们的注意,提高我们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没有一定的紧张度,学习和工作就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适度的精神紧张,情绪的适度唤起,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它能增强调适技巧,有助于我们克服危机。也就是说,适度的压力确实能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诚然,持续长期的高水平的压力是有害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等这些“社会一文化因素”,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变化,而情绪变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的。就是说,社会因素将以其刺激的特殊性和强度,影响我们的心理,而心理的反应性和易感性,又会通过人们对所面临的刺激情景的认知、评价及个体的应对能力不同,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当我们遭遇到超过个人承受能力的压力时,又适逢自己准备不足,或适应不良时,会使得身心健康受损、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退步,适应力渐降、免疫系统减弱。

压力反应通常表现为:心理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各种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过度的压力会使人出现口干、腹泻、呕吐、头痛、口吃等。

心理反应

适度的反应表现为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情绪的适度唤起,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过度的心理反应如过分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会使人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表现出消极被动,无所适从。

行为适应性反应

直接的行为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的行为反应是指为了减少或暂时消除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如借酒、烟、麻醉品等使自己暂时缓解紧张状态。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一个人对于生活中内在、外在的各项改变,能采取正面的接受态度,并且在事件结束后,个人的生活可以恢复或改进原来的状况。

期目标所表现的各种行为上;表现在个体保持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状态所做出的各种反应之中;表现在个体为生活需要,改变态度,改变观念等一切内在的过程里。

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随季节温度变化而增减衣物。天气

寒冷时,人们通过增加衣物,进食高热量食物以适应环境。若适应成功,身心平衡得以维持或恢复。若适应有误,就会导致疾病,并需要进一步去适应疾病,其机制为:压力→个体→适应过程①成功→身心平衡②失败→患病2 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

与适应有关的四个概念:压力、焦虑、应对、防御机制。

压力(stress)

是所有适应过程的共同起源。当需求造成适应资源的负担或超出其能力之上时,谓之压力。

尽管某种环境会对我们产生压力,但是,每个人所感受到的压力的强度和她们对各种压力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把某种充满压力的环境当作一种挑战、威胁或伤害。挑战是促进成长的潜在力量,而威胁则是造成伤害的潜在因素。伤害则会使一个人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焦虑(anxiety)

任何一个具有威胁的情境都可能产生焦虑。焦虑是指一个模糊的、广泛的、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感受。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预感到威胁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体验着孤独和无助感的期待情绪,是由紧张、自责、焦急、担心、忧虑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和挫折后广泛出现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焦虑的程度有轻度、中度、严重、恐慌不等。“轻度”焦虑时往往能使人感觉灵敏、注意增强,这反映出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压力时,同样是有心理适应倾向的,通过适宜的心理调节是能够控制情绪反应的,这样的心理准备是有益无害的。而“中度”以上的焦虑会干扰人的认识过程,是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引起焦虑来源-压力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达到心理适应。

应对(coping)

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研究认为,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应激水平或增加应激水平,而同一应对方式在某一事件中可减轻应激反应,在另一事件中也可能反而增加应激反应。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应对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论架构,研制出了检测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通过测试,了解一个人惯用的应对策略和实际应对水平,对了解自我,把握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都有具有指导意义。

Lazarus和Folkman认为,可把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归为两大类: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应对和以调节情绪为主要目的的应对。这两种应对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当个体处于可控,可变化的情景时,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应对方式较为适合,也被应用的较多;而当个体处于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时,以调整情绪为主要目的的应对方式则是较好的选择,也是一般人常做的选择。换句话说,应对的效果并不决定于应对方式本身,而是取决于应对方式和压力事件的正确匹配。

Sheier等以“应对方式”量表为工具的研究发现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应对,还包括对问题重新进行积极的解释,以及寻求社会支持的方法。另一类包括脱离现实,将注意力集中在情绪上和发泄情绪的方法。理论和研究都表明前一类方式是较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采取这类应对方式的人在压力事件发生后较少在身心健康上受到消极影响;而第二类应对方式则是较为无效的方式,使用这类方式应对压力的人在压力事件后往往有较高的压力感,抑郁感等不良的心理症状。

简而言之,应对是人对伤害、威胁等压力(应激源)进行控制的一种努力,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就应对方式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区分为两大类:积极应对包括理性行动、积极的思考、替代反应和抑制,较多地运用幽默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包括敌意反应、逃避现实的想法、自责、服镇静剂、隐退、幻想、忍受和优柔寡断。

防卫机制

个体遭受挫折,感到压力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解脱压力对自己带来的心理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这是自我意识的防卫作用。称为自我防卫。心理的自我防卫有积极的(例如,升华、增强努力、改变策略再作尝试、补偿等)、消极的(例如,攻击、固执行为、倒退、逆反、厌世情绪等)、与妥协的(例如,自我安慰-合理化、自我整饰、责任推诿等)三种形式。心理防御是个人为了保护自己以对抗不愉快感觉的一种心理运作方式,使用防卫机制并不能改变客观的外在环境,只是改变个人对环境的想法,给个体多一些时间,缓和低落的情绪,减轻焦虑,直到个人有能力采取较为实际的解决问题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