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托物寄情》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晦和象征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

过程与方法: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搜索作品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进行欣赏的良好习惯,创作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个人情感。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讲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堂课我们讲的是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是什么?“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2、设问: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的几幅图片:梅,傲雪傲霜、不惧寒冰、自强不息。

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他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的自强不息。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说课稿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说课稿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说课稿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托物寄情》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主要内容是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言”志与“抒”情,通过对传统绘画作品的赏析,理解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对于中国画托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全面。

所以在教学中我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知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并且能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评价等,认识美术作品与生活以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感悟美术作品所渗透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五、说教法、学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46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46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托物寄情》--中国古代花鸟画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主讲:程世忠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并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1、导入:1、中国画追求最高境界人物画———神韵山水画———意境花鸟画———托物寄情2、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3、花鸟画归类: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创作意义: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5、中国古代花鸟画创作技法及特点;1.工笔花鸟画-------熟宣纸-------细腻.生动2.写意花鸟画-------生宣纸-------粗犷.豪放3、兼工带写花鸟画---因行而意---细腻粗犷兼备6、中国古代花鸟画按色彩分类:1、设色花鸟画2、水墨花鸟画3、泼墨花鸟画4、白描花鸟画5、没骨花鸟画7、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1.写生2.缘物寄情托物言志8、古代花鸟画的独特艺术语言凡能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体现人们追求的意象和物象,大多被摄入民间美术作品中。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教案(1)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教案(1)
析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激励评价法。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视觉形象。同时要认识到学生虽然对看到的东西充满好奇感,喜欢探究问,有独特的见解,表达欲望较强烈,但由于美术素养方面的底子较薄,不能很好地去感知和思考生活中的视觉情感元素,教师要注意引导。
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菊(傲霜)清雅洁身
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君子”等一些植物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但也有些植物只有在某些艺术家的笔下才具有特殊的情感。
欣赏徐渭《墨葡萄图》朗读诗句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真是英雄失落托足无门,因此人们说这幅画画的不是水墨也不是葡萄,而是画家半生怨愤的老泪纵横。
教师讲解总结:历代画马的名家有很多,他们笔下的马虽形态迥异,但基本上描绘的都是宫廷,贵族家里驯养的宝马,从马脖上的缰绳可以看出这些马都摆脱不了被人驱使的命运,但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 自由奔跑的。
4欣赏徐悲鸿其它几幅不同时期的作品。
5同样是动物的人格化,我们来欣赏朱耷笔下的动物,又传达出怎样的情感放映ppt
二、教学课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杜甫的两句诗,它是说因感慨时事看见花也会落泪,因痛恨离别看见鸟时也会使自己惊心。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运用象征手法的现象特别多,把无生命的事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把动植物与人物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手法。 这些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其实在绘画中也常常被运用。 在民间和画界,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借客观事物以求象征的意象。本课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引出课题:画中的马是有人格化的,具有象征意义,这也是本节所要学习的——托物寄情。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58陈君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58陈君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

本课中从植物,动物,静物,人物等多幅作品介绍了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书中例举了较多的图例,附上了文字说明,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从课本中得到教学重点的解答,但是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书中提及并不多,需要课堂教学引导的深入剖析。

本课内容较多,图片选取上,对教材有删减和增加,使欣赏重点突出。

对其他作品只简要了解,让学生通过自学等形式去完成。

学情分析:高二(3)班的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课堂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组织较好。

学生会在课前预先做好小组的分配,做好相关内容的准备功课,能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内的讨论,并积极回答。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喻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2、能力目标: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3、情感目标: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经历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家如何借助其他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会体会作品之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了解教材所涉及的美术家的生平,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代表作品。

根据本课教学设计,制作课堂教学用的PPT美术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运用网络搜索课本相关的画家及作品,预习本课内容。

讨论时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葫芦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这个作品对于很多人是动漫的启蒙之作。

但是这个貌似很简单的动漫作品,背后可能也隐藏着深刻的寓意,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葫芦娃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正义一方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战胜了邪恶的一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葫芦娃”的故事在暗示中国曾经的抗日战争。

高一美术《托物寄情》B2微课程设计方案

高一美术《托物寄情》B2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对象
高一年学生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喻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其他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让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分析梵高的作品
再以梵高经典作品《向日葵》进行比较分析
结束语:世界上绝不能只有科学,绝不能只创造物质,绝不能只生活在机械、冷静、麻木中,还必须有艺术,艺术家用其血肉谱写精神篇章,饱含着深情在弘扬人文。
教学方法
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作为开头,精彩的画面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产生对习作的抵触情绪。本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高一美术鉴赏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此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是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画面上的形象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一物品,而是要表达某种观念,而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美术家的自我相关的。通过微课视频介绍画家的生平,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是息息息相关的。
【讲授】托物寄情
(一)境界1:寄情
出示:宋·佚名《出水芙蓉图》
出示境界1:寄情。
(二)境界2:言志。
对比分析讨论王冕的梅花作品。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画家要画成“墨梅”?提问:读了这首诗大家思考一下,画家王冕是在画梅花吗?画家在表达什么?
出示境界2:言志。
(三)境界3:身与物化。
对比同样是画梅的作品,引出另一位画家八大山人。
《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微课程设计方案

高中美术 第三课《托物寄情—高中美术 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说课稿

高中美术 第三课《托物寄情—高中美术 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说课稿

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案及课件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并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1、导入:幻灯片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2、新授:(1)植物的人格化:幻灯片2: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初步阐述托物寄情的含义。

幻灯片3:出示《出水芙蓉图》感受荷花的脱俗气质。

幻灯片4:继续提问,意在引出四君子。

幻灯片5:出示《墨梅图》。

幻灯片6:结合画面题诗及王冕的生平遭遇深入阐述托物寄情的含义。

总结:遗民美术作品中的悲凉心境:遗民在思想上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往往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在外族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借酒、艺等来排遣愁绪。

在美术作品中,他们往往表现一些能体现高尚人格的题材,比如四君子之类,同时也是他们隐逸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意境体验他们的那种悲凉的心境。

高中美术说课稿托物寄情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美术说课稿托物寄情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美术说课稿:《托物寄情》优秀说课稿模板范例好学教育:高中美术说课稿:《托物寄情》优秀说课稿模板范例一、说教材1、教学基本思路A、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借助课本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吨义,然后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炼。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叐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能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

通过相兲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组: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

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叧留清气满乾坤。

”徐渭题《墨葡萄图》的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乢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的题诗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叧要领会了诗的内容,画中形象的吨义不难理解。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

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作二清顺治事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

第事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二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叐。

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

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

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好学教育: 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3课《托物寄情》教案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3课《托物寄情》教案
五、活动建议
完成“活动建议”,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
三、静物的人格化
《艺术家的卧室》油画 梵高(荷兰)
梵高则借成双的枕头、椅子、和画像来抒发他对好友高更多急切盼望之情。
四、美术家有时候还会创造出一些人物形象来展现个人的情感。
《到前线去》木刻1932 胡一川 (现代)
画家将自己昂扬的的斗志寄寓其中,创造了激动人心的形象,远不是那些消极的精神状态寄寓花鸟中的古代画家可以相比的。在胡一川创造的新形象中,我们似乎能听到画家的心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前线去,为保卫祖国而战。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元。
蒙古人根本上轻视汉人,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多次有人请他做官都被拒绝。
画面上除了梅花还有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不要人夸好颜色”,看中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问:是不是每个画家都可以这样画?
答:不是,在王冕的笔下,似乎每一朵梅花都是颇有气节的,似乎这也是对异族统治不满而独钟于梅花的王冕的心志。
出示《墨兰图》中国画 郑思肖(元)
郑思肖(1241~1318)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硕(清末)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3课《托物寄情》课件[22张PPT]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3课《托物寄情》课件[22张PPT]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元)
画面上除了梅花还有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元)
题 只不个吾 画 留要个家 诗 清人花洗 气夸开砚 满好淡池 乾颜墨头 坤色痕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看中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是不是每个画家都可以这样画?
一、 植 物 的 人 格 化
《墨兰图》中国画 郑思肖(宋末元初)
级 兴 趣 活 动 小组。 2.以 班 级 为 单 位开 展阅读 、英语 、跳绳 、踢毽 、乒乓 球、羽 毛球等 ,结合学 校的特
色建设


问题: 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问题: 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梅 傲雪,不畏寒冬。 兰 幽谷自香(比喻人品“清高”) 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 菊 傲霜
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总结: 艺术家通过对物像的人格化,寄托
自己的情感,表达更深层次的自我。 梅兰竹菊在宋代就已经成为“情感
的符号”。
一、植物的人格化 二、动物的人格化 三、静物的人格化
一 、 植 物 的 人 格 化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元末明初)
历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元。 史 蒙古人根本上轻视汉人,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 背 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蒙古官员的贪污腐 景 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
三 、 具 体 活 动安排 (一 )课 外 活 动 领导 小组 组 长 :刘 校 长 副组长 :刘主 任
组 员 :各 位 老 师。 (二 )活 动 时 间
每 周 一 、 二 、三、 四、五 下午第 三节课 (三 )活 动 内 容
根 据 我 校 特 色建设 情况,结 合我校 师资力 量和教 学资源 ,拟开设 两个层 面的活 动: 1.以 体 育 (篮 球 、乒 乓球、 跳绳、 田径、 跳远、 跳高)、 美术、 舞蹈、科技等组成校

托物寄情课件

托物寄情课件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到前线去(木刻 1932年) (现代) 胡一川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怒吼吧,中国(木刻 1935年) 现代 李桦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 集体讨论 ❖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都是人物画,情感披露的比较直接
❖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个字(饮 食动作) 吃面条
啃骨头
四字成语(肢体动 作)
捶胸顿足
抓耳挠腮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任仁发(1254—1327),字子
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
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初
著名水利家,擅画人物,尤
长画马。此图画肥瘦不同的
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

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 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 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
树 风
荆棘杂草丛生。一棵枝干

粗壮的参天大树,虽树叶
图 (
尽脱,却显得气势非凡。在
中 国
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

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
纸 本
流露出艺术家作为遗民的
) (
内心痛苦和抑郁,表达了
明 现)
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
藏项 于圣
❖ 本幅画家题诗:风号大树中天立
其在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尤为明显。同 学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朝代,文人从音乐、美术 方面有诸多的作品出现,艺术形式上表达人格的 高尚和对当时的社会的厌倦和忧愁。他们的作品 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我们看到上面的作品基本 都体现了,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片段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片段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托物寄情》片段教学教案
课 题
《托物寄情》——徐渭艺术作品欣赏15分钟片断教学
授课人:李曙光
知识或技能目标(含重点、难点)
重点:徐渭作品的特点。难点:徐渭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型:
要素组合
体验方式
发展目标(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艺术家的高贵品格,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作品评述画家为什么这样画?
展示作品题诗,介绍画家背景
▲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呢?他到底想表现什么?
▲你还知道有哪些与之相类似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语: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有着非常苦难的经历,但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幸,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艺术的创造中;他们不畏权贵,淡薄名利,正是这些努力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成就了他们不朽的艺术,几百年过去了,当我们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时,我们不仅为艺术家们非凡的创造力所折服,我们更多的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同学们让我们通过美术鉴赏走进大师的作品,用这些经典的艺术感化我们的心灵,是艺术使我们在坎坷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环节
时间
操作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
明确任务
分析作品
评述作品
总结升华
1分钟
4分钟
2分
6分

2分钟
一、导入:
艺术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寄托了自己的精神情感,表达深层次的自我。但有的艺术家在表达自我的时候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伟大的艺术家徐渭的作品。
二、作品分析
徐渭的葡萄图
▲徐渭画的是什么?
板书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写关键词,小组抽学号回答
小组合作
学生相互点评

【课件】托物寄情+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托物寄情+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要求:手法不限5-10分钟后展示
表现方向:自己熟悉感兴趣的物象, 如动植物,自然风景,社会民生,学习生活 等等。
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 的情绪、情感投入作品中达到了新的升华,我们要 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 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 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 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 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充实。
笔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大写意
化繁为简
他不在意世间万物的 外在样貌,只画本质, 更不在意表现表面技 巧,只画精神,八大 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
了中国艺术的山顶
八大山人曾被称为东方梵高,比梵高早200年,却又异曲同工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能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
画面上的三幅马哪幅最适合表 现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民族
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段
徐 悲 鸿 作 品
胡一川 到前线去 1932 黑白木刻画
这两件创作于20世纪 30年代的作品表达了艺术 家强烈的民族情感!源自李桦 怒吼吧,中国 1935
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却 更加形象的去呼唤同胞们的觉醒与抗争 。
小试牛刀
• 用简单的艺术语言表达你对身边事物的看 法或者个人的情感,并简要说明是如何借 助画中形象表达你的情感?
托鱼 寄情
国仇家恨、白眼视人
惜 墨墨 如点 金不 、多 用泪 笔点 精多 炼
讨论:我们通过欣赏八大也认识到美术作品风格和艺术家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经历
独特个性 和人格
造型 颜色 构图 题材
物象
个性化的 美术作品
学情检测、迁移应用----梵 高 《 向 日 葵 》

湘美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说课稿一、引言《托物寄情》是一幅湘美版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

本篇说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幅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二、作品概述《托物寄情》是湘美版美术作品中的一幅佳作,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力求通过笔墨、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物象之外的情感和情趣。

作品描绘了自然界中的花卉和鸟兽等生物,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独特韵味与气质。

三、审美特点1.线条的流动感:作品运用流畅而有变化的线条,使画面节奏感明显。

线条既展示了花卉、鸟兽的形态特征,又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氛围,给观者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2.色彩的运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鲜明色彩,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营造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同时,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也使得作品充满了活力和亮丽感。

3.构图的布局:作品的构图特点突出了主题的表达。

通过将花卉、鸟兽置于画面的中心或重要位置,并运用对角线等构图技巧,使得画面更具有张力和动感。

4.符号的运用:作品中的花卉与鸟兽并非单纯的写实,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它们通过象征性的形态和色彩,传达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

四、文化内涵1.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作品通过将花卉与鸟兽融入自然环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这种观念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代表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中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2.心灵的寄托:作品通过花卉和鸟兽的形象表现,传达了画家对生命与美的追求及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画家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媒介,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境界融入其中,达到以物寄情的境界。

3.精神的愉悦: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细腻的线条,创造出一种欣赏的乐趣和精神的愉悦。

这种愉悦不仅来自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更是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美的享受。

五、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托物寄情》这幅湘美版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课件设计
白眼向人
《安晚帖》因所题“安晚”二 字故名,以拟人化的鱼鸟、空灵 流动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 独忧愤感情的笔墨,表现出简略 见胜、独出新奇、含蓄蕴藉、收 中能放的风格。另署款“八大山 人”均连缀写成“笑之”字样。 可见作者晚年孤傲不群但安然闲 淡的精神状态。
四、精讲点拨——动物的人格化
奔马图 徐悲鸿
六、有效训练
2、对下列作品所寄托的情感填充完整。
作品
表现方式
所寄托的情感
墨梅图
植物的人格化 寓意自己重情趣,淡名利的清高意志
墨葡萄图
植物的人格化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安晚帖
动物的人格化 表现出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艺术家的卧室 静物的人格化 抒发对朋友的期盼之情
怒吼吧中国 直白的人物形象 直白表现,希望引起社会共鸣
只不个吾 留要个家 清人花洗 气夸开砚 满好淡池 乾颜墨头 坤色痕树 。,。,
问题一:梅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高洁、坚强、傲雪
问题二:作者用梅花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暗喻自己,重情趣,淡名利
三、合作探究
四君子:梅兰竹菊
问题:为什么称它们四君子?
傲雪
高洁
虚心、劲节
傲霜
四、精讲点拨——植物的人格化
徐渭《墨葡萄图》
郑思肖《墨兰图》
四、精讲点拨——植物的人格化
徐渭(1521—1593), 汉族,字文长,号天池山 人。中国明代文学家、书 画家、军事家。参加过嘉 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 争,八次乡试未中,一生
美术鉴赏
一、导入
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会通过画面的内容来阐释自己的主 观意识。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一、导入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寄物托情》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寄物托情》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
的?
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
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
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
课例研究综 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

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
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
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
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
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个部分。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
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
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
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
多姿多彩。
(3)景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 15:出?画中的物品跟画
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集体讨论、对比分析:
幻灯片 16、17:出示《到前线去》《怒吼吧,中
国》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择与设计 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隐晦地表达思 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 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1、导入: 幻灯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2、新授: (1)植物的人格化:幻灯片 2:出示《墨梅图》。 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 梅”?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

《托物寄情》教案

《托物寄情》教案

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使用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课题名称:托物寄情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杜小云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本节是它的第一堂,涉及的作品大都是中国画。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从较为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之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并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视觉形象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青少年较熟知的“花语”入手问题:母亲节、教师节、情人节等节日该送什么花?各代表什么?总结:“花语”代表了人的心声,表达出了送花人的感情,从而引出美术家表达感情的方式———托物寄情二、新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

如“四君子”题材在美术绘画中被大量运用,成了一种通用图式。

提问:谁知道是哪“四君子”?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学生答:教师总结:“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但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雪)兰(高洁)比喻“人品清高”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菊(傲霜)我们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应了解它们的象征含义,学会去感受作者深深的君子情怀。

四君子题材虽说成为了一种通用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画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幅作品来看看他的特殊之处:出示《墨兰图》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答:再问:为何无根无土?郑思肖这样画的特殊意义是什么呢?请学生自己从画面形式、题跋诗等方面观察并稍作思考。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材版本: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模块:美术鉴赏课题: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及艺术家个人经历造就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植物人格化”(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墨兰图》、徐渭的《墨葡萄图》)、“动物人格化”(任仁发的《二马图》、龚开的《骏骨图》,八大山人的《安晚贴》,徐悲鸿的《奔马》)“静物人格化”(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格斯顿的《画家的桌子》),以及人物直白表现(库淑兰的《剪花娘子》、胡一川的《到前线去》、李桦的《怒吼吧、中国》)。

由于本节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较多,教学中不容易做到全面、深刻,因此,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展开教学。

二、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懂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

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三、教学意图:由于中国的书画文化源远流长,本课教学切入点也将立足于书画艺术本身,努力做到内容简练、要点明确,使学生初步理解托物寄情的内涵,并引导学生感受托物寄情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家表达自我的不同方式:植物、动物、静物人格化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

2、学会诗、书、画、意多元化鉴赏作品,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重点难点:1、隐喻手法的运用。

2、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的关系。

六、课时:1课时七、教具准备:教具:视频、多媒体课件、书画图片;学具:作业纸、笔、水粉颜料。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会通过画面的内容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意识,那么这些能代表艺术家主观意识的画面内容来自哪里呢?通常他们使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题——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第三课_托物寄情_ppt课件

第三课_托物寄情_ppt课件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小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 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 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菊 傲霜 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 格,清高的气质。 东晋 陶渊明 《饮酒》“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 陆游 《晚菊》 :菊 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竹 虚心 顽强 “宁折不弯”的 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 郑燮《竹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
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项圣谟的《大树 风号图》作于清 顺治二年 (1645),明朝 刚刚灭亡,作为 “遗民”的项圣 谟在画面上表达 的是一种凄凉无 奈的情绪。
左右此何水, 名之曰曲阿。 更求渊注处, 料得晚霞多。
安晚帖 (纸本 清)八大山人 典出《世说新语·言语》
大树风号图 (中国画 纸本 1500)(明 ) 项圣谟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欣赏墨梅图和墨兰图
作者简介
《墨梅图》作者王冕出身农家,白 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 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归 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借咏梅、画梅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墨兰图》作于1306年,郑思肖 晚年代表作。郑思肖是宋元交接 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 恋南宋王朝的意思。题诗极其鲜 明地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憎恨之 情。
狂放洒脱 愤世嫉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 (纸本 明)徐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 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 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 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 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 完成65页活动建议
元 任 人 发 《 二 马 图 》
骏骨图· 南宋· 龚开
。• “半身落魄已成翁,
• 独立书斋啸晚风, • 笔底明珠无处卖, • 闲抛闲掷野藤中”
•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 结合题画诗,说说你知道 画家要表达的的言外之意 吗? • 有谁知道徐渭?能说说他 的故事吗?
• 用一首“十字歌”来描述其遭遇悲惨:一生坎坷,二兄 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 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请思考:你从徐渭的事迹中得到什么 启示?
• 请同学们欣赏《大树风号图》和《安 晚帖》并回答: • 它们各自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 “风号大树中天立, 日落西山四海孤;短 策且随时旦暮,不堪 回首望菰蒲。”项圣谟(明)Fra bibliotek大树风号图
用 简 单 的 词 汇 形 容 画 家 的 心 境
狂 放 洒 脱 愤 世 嫉 俗
• 徐渭开创了大写意画法,不但丰富了写意 画的泼墨画法,并且大量的运用了破墨法, 在墨色上也是对比夸张,章法起伏跌宕。 并把芭蕉石榴甚至水族螃蟹等题材引入画 面。意境鲜活而奔放。在艺术史上是开宗 立派的一代宗师。
• 但是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最终“弃 仕从画”而创造了一座中华艺术史上的奇 峰,开大写意之先河,影响后世深远:郑 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徐渭的追随 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近代艺 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 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 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向来俯首问羲皇 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 满天浮动古馨香
.画家经历:郑思肖(1241~
1318)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 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 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 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 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

因为“土为蕃人夺”,他 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有时 画兰还题“纯是君子,决无小 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 烈的政治寓意,把花鸟画的托
托物寄情
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 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咏梅、画梅来表 达自己的心志。 画家经历:王冕(1287~1359)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
长明灯下读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 创作的历史背景: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 元。 • 蒙古人根本轻视汉人,所以列为第三等和 第四等国民。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 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 • 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
托物 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实习教师 熊卓丽
•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 梅:傲雪 • 兰:朴素、高洁清香高雅的性情、崇高的 志向与骨气 • 竹:坦诚无私,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 通外直,宁折不屈,以虚心文雅的特征、 高风亮节 • 菊:傲霜,冷清自如,清雅高洁,花形优 美,色彩绚丽 • 可见他们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宋 《 出 水 芙 蓉 图 》
• null • 原文标题:宋朝工笔画欣赏(图) - 教育档 客 • 原文网址: /article/1058445.html
• 徐 渭 《 墨 葡 萄 》
• 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
小结
•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只是在作品不显眼的角 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 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 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 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 了萌芽。 • 而徐渭对中国写意画贡献最大:中国画在宋代以前的主要 表现形式是以工细笔法描绘物象,大多以勾线后平涂颜色 为主。宋代的苏轼开创文人画以后,提出:论画以形似 见于儿童邻的理论。于是院体画与文人画齐头并进的发展 起来。在苏轼的倡导下文人多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聊写胸 中逸气耳”。但是从题材到笔法基本追求还是冲和平淡的 意境。 然而,至明代的徐渭,一变古法。
《艺术家的卧室》
景物的人格化:
通过物象表达画家的个性和内 心情感。
紧张、焦虑
顽强、孤僻
——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 表达情感教直接。
通过特色形象,展现画家的个人情感,以获得 影响和共鸣。
作品的特点: 一、画面上的形象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不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 动别人。
怀 念 故 国 痛 苦 抑 郁
左右此何水, 名之曰曲阿。 更求渊注处, 料得晚霞多。
典出《世说新语· 言语》 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 弟弟) 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 是何水?” 答曰:“曲阿湖。” 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 而不流。” (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 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 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 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 “曲阿”。 联系画面来看,似乎是表达 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