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认识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认识正确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及其特点“利益”的词义是“好处”。
维护利益意味着谋求对自己的好处,因此,利益也可以理解为需求。
以“好处”或“需求”作为内涵的利益观,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观念。
人类产生之后,就有了生活需求,要吃、要穿、要住,于是就产生了利益问题。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是在和平、和谐的环境下,对内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外赢得尊严,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是主观要求和客观需要的统一。
任何国家都存在三种基本的需求:第一,确保国家生存,包括维护领土完整和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第二,促进人民的经济福利与幸福;第三,保持社会制度和政府体系的自决和自主。
这些要素在国家利益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家都必须加以维护,否则就会失去其合法性。
此外,国家利益中还存在重要、次要以及不重要的要素。
实际上,凡涉及国家的需求,不论大小,都可以说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从时效上看,国家利益可分为当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潜在利益。
从横向上看,国家利益在宏观上涉及国内与国际,涉及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土、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从纵向上看,国家维护安全的行为,关系到全球层面、地区层面,也关系到国家内部的不同层面。
国家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显著的本质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阶级性。
国家利益在本质上反映了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决策者作为一个国家在形式上的“代表”,把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视为国家利益,并体现在对内对外政策之中。
二是民族性。
国家利益要充分反映全民族的意志和需求,体现本民族独特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并得到国内民族的理解和认同后,才能确立。
三是多样性。
在现实中,国家利益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国家多个社会领域和多种社会主体的多种利益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3.3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 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 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 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独特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但同时人又具有社会 属性。他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 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 的统一关系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 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 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 反射给别人。”
——徐本禹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 一关系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 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耿 林
(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葛泉矿 河北邢台 0 40 50 0)
正 确 的 认 识 和 处 理 国 家 、集 体 提 高 人 民的 生 活 水 平 。这 就 需 要 处 集 体 才 能 富 裕 ,人 民 生 活 才 能 有 所 与 个 人 利 益 的辩 证 关 系 ,是 党 代 会 理 好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种 种 关 系 , 尤 其 改 善 。 是 处 理 好 国家 、 集 体 和 个 人 之 间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承 认 社 会 利 益 和 《 决议》 多次重申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 是 加 强 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利益 更为 重要 。 关 键 。 改 革 开 放 使 人 们 的利 益 关 系
一
国 有 的 生 产 资源 和 资 金 、教 育和 文 益 关 系 的 基 础 上 ,设 想 出未 来 公 有 要 的物 质 和文 化生 活 的需求 。否则 ,
化 娱 乐设 施 以及 国 防 的 巩 固、 社 会 制 社 会 的 种 种 状 况 ,那 就 是 既 强 调 他 们 就 很 难 继续 适 应 繁 重 而 复杂 的 的 安 定 、 国 家 的 荣 誉 和 尊 严 等 无 形 集 体 是 个 人 自由 发 展 的 前 提 , 又 认 劳 动 , 就 会 挫 伤 劳 动 积 极 性 ,影 响 的 利益 。 为 个 人 的 自 由发 展 又 是 集 体 发 展 的 工 作 的成 效 性 和 创 造 性 ,进 而 损 害
所 有 制关 系 决 定 了集 体 利 益 不 同 的 利 益 本 质 上 是 一 致 的; 二 者 互 为 前 自身生存 的需要 更在于它是人类社 性 质 。在 社 会 主 义 国家 , 集 体 利 益 提 而 存 在 ,互 相 促 进 而 共 同 发 展 。 会 发展 的推动 力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活动的基本关系,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和制约。
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存,个人与社会不可脱离,并通过社会交往而使生命延续,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也是不可能的,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给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总起来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个人也就没有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人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没有社会也同样没有个人。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活动的基本关系,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和制约。
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存,个人与社会不可脱离,并通过社会交往而使生命延续,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也是不可能的,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给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个人和社会概念的相互规定性,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现实的相互依赖性。
其中,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7页)马克思这一包含着丰富思想的论断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脱离了社会,任何个人都不能生存和发展。
换句话说,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对社会的内在的需要。
个体对社会的依赖性,首先是指人作为一种最社会化的动物,其个体在需要的层面上有着对他人和社会的依赖性。
个体需要生活于某种人群共同体中,与人共处和交往,受人尊敬、被人信任,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将个人对社会的这种需要理解为人的纯粹本能性的东西,因为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特别是高级动物也有合群的需要,甚至能够组成有着某种内部分工的“社会”。
我们讲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主要是指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一定的社会条件的依赖性或需要。
这种社会条件,归根到底是作为生产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手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佳答案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
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
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统编版2024)
新七上导学案第22课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懂得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3.懂得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和人类福祉相结合。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正确认识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社会是由组成的,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2.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出发。
个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
3.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的需要,植根于的事业。
4.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相统一。
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学习感悟1.分小组讨论:我们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分小组讨论:我们在确立人生目标时,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吗?3. 分小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自我检测】1.【2023·湖南长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从小热爱唱歌,嗓音出众,在他全力备战艺考时,看到了国家发布的飞行员招生简章,毅然决定报考飞行员,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启示我们进行职业选择时要()A. 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B. 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C.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D. 立足国家社会的需要2.【2023·湖北武汉】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这启示我们,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应该①志存高远,将人生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统一②勇担责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③立足个人追求,只干惊天动地的大事④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努力实现人生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天津】天津“鲁班工坊”开设了“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专业。
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丰富多彩的职业()①有助于我们实现青春的梦想②让我们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③意味着我们频繁地变换工作④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3•四川眉山】漫画《跳绳》提醒我们,职业生涯规划要注意()A. 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B. 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C. 把握自己的能力特长D. 确定具体可行的计划5.临近毕业,小平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势,听从爸爸安排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旅游专业。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人生态度,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学会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最后引领学生认真审视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将“小我”融入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命运的“大我”之中,从而成就幸福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探问人生目标》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方式方法。
本课内容由“探问人生目标”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两框体内容组成。
本节课为第二框,主要阐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方面要理解个人与社的关系,知道应该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通求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要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眼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很多初中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缺乏深度的思考,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清楚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还有些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但把目标定得太空洞、太宽泛,结果往往半途而废,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因此,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面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莫定了基础。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应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政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理解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而认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责任。
健全人格: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四章 正确认识人本理论 处理个人社会关系
新人工作室课件之四处理个人社会关系正确认识人本理论所谓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决定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内在根据。
人的本质就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并同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
自然科学的大量材料证明,人是由高度发达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迄今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人并不是什么上帝创造的,更不是只会说话的工具。
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人性和人的本质,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结合实际剖析“人性自私论”。
(2)正确理解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概念,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内涵,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反对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
第四章思想道德修养早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朴素的。
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中国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和西方关于理性问题的探讨。
〈一〉前人对人性和人本质问题的探讨认为人性就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东西,即人类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中国古人对人性问题的争论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告子无善无恶董仲舒性三品说杨雄善恶混杂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好利恶害,与生俱来认为人性即为本能,无所谓善亦无所谓恶认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认为人性既有善质亦有恶质东汉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本性》中对这几种人性学说进行过分析和评价。
他说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都是“未为得实”、“亦有所缘”。
告子的人性无善无恶说和杨雄的善恶混杂说,则是“徒谓中人,不指极善极恶也”。
也就是说,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这几种人性学说,或把人性看作是天生就有的自然属性;或天生就有的内在秉性;或得自外在天理之性;或人所具有的感性欲望和理性,其都是片面的、肤浅的、不科学的。
最多不过可以把它理解为前人对人所作出的一种道德评价,他们没能真正得出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结论。
西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认为理性的原则构成了人的真正本质,人要随遇而安,摒弃物质享受;柏拉图则认为人分为理性的、意志的、情感的三等,具有理性的哲学家管理国家,富于意志力量的军人保卫国家,只具有感情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服务于国家;亚里士多德又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极力贬低人,认为人没有独立的本性,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就是人的本质,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体会“神意”或“天意”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人的本质问题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人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解释人的本质和人性〈一〉前人对人性和人本质问题的探讨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学者们又纷纷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阐释出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人本理论。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对个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以下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视个人的价值:理解个人的价值和独立性是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个人拥有自己的思想、感受、目标和价值观,而这些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是与社会互动的基础。
体验与认同社会的集体价值:虽然个人有独立的价值,但也要意识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参与社会活动、加入社会集体、关心社会问题等,可以培养对社会集体价值的认同感,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互相促进和契合。
积极参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互动需要积极投入和参与。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以及参与民主决策等都是表达个人声音、实现社会影响的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对社会的认识。
理解社会所提供的机遇和责任:社会为个人提供了机遇和资源,同时也赋予个人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要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是一种双向关系,除了享受社会资源,个人也应该承担起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会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既要关注个人的需求和利益,也要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要学会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通过协商和权衡,实现双方的共赢。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关键是要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关爱他人、贡献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宝妈担心孩子穿清凉衣服的问题社会道德标准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最近,一名教师因为身上有纹身而被家长联名辞退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二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材分析本节课紧承上一节课的内容,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我们怎么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材重点从“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但大部分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只有少数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得过且过。
加之受自己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目标往往比较现实,大都着眼眼前,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道德修养培养爱社会、爱国、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
健全人格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性,并学会在实践中平衡二者。
教学建议1.结合第一框的内容,进一步探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2.利用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树立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人生目标。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P86“生活观察”: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乙:我想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丙:我希望和朋友一起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
丁:我希望自己能为国争光。
思考问题: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
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1)
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中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理智面对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稳定与发展相互依存, 相互促
功的基础性条件。
(3)负责任需要付出代价。 这些代价既可能是付出的时间、 精力和金钱, 也可能是放弃与责 任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利益,还可能是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批评和处罚。 不负责任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道德的谴责,受到法律的 惩罚;损害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等等。因此,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4)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和国家 负责。
进。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 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觉不能
有丝毫动摇。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干不能,发展只能是一 种良好的愿望。吸有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能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保证 社会的蓬勃发展。
(2)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对他人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享有的每一件物品,得到的每 一种帮助,无不是他人的智慧、劳动和爱心有付出。当我们明白自己生活的一切条件不是凭 空产生的、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理所 当然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 脉搏, 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 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 这不仅是我们未来的任务, 而是现在不应该开始的行动。 (3)从众是指个体的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 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现象的很好说明。
2024秋新统编版道法七年级上册课件 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探究与分享
我的父亲是警察, 我很佩服他。我长大了, 也要当警察。
我在给同学讲题时,很 有成就感。长大后,我想成 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我是校报的小记者。我喜欢 与人沟通,擅长写文章,长 大了我想当一名记者。
上述同学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人生目标
影响树立人生目标的因素
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
课后作业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未来想要实现的目标,讨论我们应该树立怎 样的人生目标。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
D 的依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该歌词表明( )
A.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包容的 B.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无关 C.个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 D.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课堂检测
2.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 树立人生目标首先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领域。因为( B )
A.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树立人生目标的前提 B.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C.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人生目标 D.志在高远,方能登高望远
(1)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 实际出发。我们要综合评估,全 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 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探究与分享 王希季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把 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事业。 (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 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 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年)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理解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相结合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政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健全人格: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培养乐观、坚韧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4.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紧密相连,从而增强责任感。
6.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培养勇于担当、积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2.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并结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难点:3. 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4. 使学生理解人生目标与人类福祉相统一的内涵,并在实践中践行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愿景。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想成为医生、老师、科学家等。
这反映了学生对未来的初步思考和期望。
1. 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没有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另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多年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目标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我们的行动,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
(二)讲授新课1. 目标的重要性(1)展示一些名人名言,如“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提问学生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目标可以给人力量,帮助人走向成功等。
2024新人教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公开课4.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01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道德素养: 培养爱国、爱社会、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
3.法制观念: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4.健全人格: 通过分享故事,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5.责任意识: 通过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教学重难点】培养爱国、爱社会、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
【教学过程】02激趣导入★观看视频《周总理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小组合作讨论:周总理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03精心探讨生活观察: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
探究与分享:1.材料一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材料二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小组合作讨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作用?材料一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材料二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2.★观看视频《毛主席大声喊出人民万岁》,小组合作讨论:这段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精读细研:一、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要怎样看待自己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范文以供大家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第一,团结在党的周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
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我们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并且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树立主权意识,而且要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
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第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
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四,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2课时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 [2023·眉山中考]漫画《跳绳》提醒我们,树立人生目标要 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C ) A. 兴趣爱好 B. 国家需要 C. 能力特长 D. 家庭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4. [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
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
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
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对新时代负责
任的中学生,应该( B )
A. 珍惜时间,感受美好
B. 志存高远,勇担责任
C. 勤奋刻苦,模仿他人
D. 自尊互敬,律己宽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吴京泰立志投身于国家芯片事业。“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 脱离时代而存在……希望能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吴京 泰在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所说的这些话获得广大网 友点赞。他的话值得点赞的原因是( D ) A. 他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B. 他弘扬了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C. 他树立人生目标时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爱好 D. 他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的需要
人教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2课时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目 录
CONTENTS
01 自主学习
02
1星题 基础巩固
03
2星题 进阶提升
自主学习
1.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个人的 发展 离不开社会。
2. 影响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个人因素: 个人的 兴趣爱好 、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
点拨:题干强调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告诉我们正确 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 提,D理解正确。题干未体现人类的福祉,A不符合题 意;B说明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符合确立人生目标的 角度,排除;C体现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与 题干无关。故选D。
06-3、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3.3.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重点在于理解和把握四个关系。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独特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但同时人又具有社会属性。
他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任何个人的个体性都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性”的烙印。
一个人只有把个体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并不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或多或少的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到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案例分析)——吴奇修湖南娄底1983年文科高考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要,回到家乡最贫困的石河村,当起了村官,带领村民致富。
经过努力,村里办起了工厂,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现为国家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利益即与个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利益。
社会利益就是与社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利益。
(案例分析)——盐城遭遇龙卷风后社会各界的关怀6月23日,江苏盐城遭遇龙卷风袭击后,中国政府、慈善机构纷纷启动灾害应急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灾。
消防官兵、救援战士为抢救灾民昼夜连续作战,累了睡马路、废墟;广大爱心人士更是排起长队为伤者献血,店主纷纷免费为灾区人民送盒饭;刚出生6天就失去母亲的小欣宜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牵挂。
当灾难发生时,我们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
我们的幸运正是来自社会无数爱心人士的奉献,他们把社会利益远远置于了个人利益之上。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满足,也才能获得社会的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关于人的学说、社会的学说,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个,讨论学时:2个,课外学时:4个引言: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
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义务,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一节个人与社会一、关于人的学说人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延伸的: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而后者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论是东方的思想家,还是西方的思想家均未能弄清人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们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而已。
二、关于社会的学说(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1、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2、社会有机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结成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往,形成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与社会性,二者既矛盾,又统一。
人的个体性是特殊的、具体的、独立的,使个人与人类区分开来,个人与他人区分开来,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在于人的社会性。
首先,任何个体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次,只有在社会里,个体的发展才有可能;再次,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
1、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表现为: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规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人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参加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以及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社会离不开个人,脱离个人的社会,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个人不等于社会,社会也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过程,是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前提条件。
社会化是人们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个性的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深化角色意识,使角色行为自觉化;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处理好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具有明确的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
“从我做起”是个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实践逻辑。
案例: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普通的护士在在“非典”病区工作,当“非典”突然袭来时,想到生命要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偷偷地留下遗书:万一自己有了意外,请亲友们帮忙把孩子带大。
原来,当她还怀着孩子的时候,丈夫就不幸因病逝世。
7年来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
思考题:通常看来,这位护士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但当“天职”需要她时,她没有因亲己而退却,这平凡的选择中体现了这位护士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1、集体主义的提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语)斯大林最早使用集体主义一词。
2、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美。
3、集体主义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从而保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和共同增长。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注意为原则。
”二、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1、集体主义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2、集体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实现共同增长。
3、集体要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4、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是随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完美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道德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集体、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干涉和限制;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强调维护个人的财产私有制。
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个人主义思潮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推进了个性的解放,也推进了历史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失去了积极作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其终极目的是要引导人们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
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时代价值1、坚持集体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3、集体主义精神是现代青少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大致可以分为古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
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都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社会意识形态,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又有着共同的、基本的内容。
案例讨论: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在2001年4月3日,审议通过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公然否定战争罪行,并宣布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新历史教科书”。
“新历史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内容全部从教科书中删除。
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这些发足了中国财的百余日本财团助纣为虐,赞助了右翼势力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日本极右势力的气焰之所以十分嚣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日本政界要人充当了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急先锋。
1994年5月,当时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
永野的余音未了,时任环境厅长官的樱井新又跳了出来,说什么“那场战争使亚洲各国独立了,教育普及了”。
2000年2月23日,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
令人不解的是,这一逆行竟得到日本大阪府及大阪市政府的批准,并允许将集会地址堂而皇之地选在了倡导“祈念和平不忘战争”的“大阪国际和平中心”。
臭名昭著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胡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发动的是“从白人殖民统治下拯救亚洲各国”的战争……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制造与宣传种族歧视论和“中国威胁论”。
2001年7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表示鉴于中国有可能用核武器攻击日本,日本对中国实施经济开发援助是一件“愚蠢”的事。
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全面复活(1)近年来日本政府高官络绎不绝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经过所谓的“深思熟虑”之后,参拜了东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在东京靖国神社,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7人,他们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窃取同盟国各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松井石根;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另外,还有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东乡茂德。
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正是这些灵位的存在以及日本政府要人的挑衅正义的行为,引发了一次次令世人瞩目的“靖国神社问题”。
(2)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对日本使用军事力量的限制。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久放弃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纷争之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小泉认为日本的现行宪法,是二战后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他对宪法中规定日本不得拥有正式军队的条文耿耿于怀,公开宣称必须修宪,以使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正式军队。
说到底,是为了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
小泉上台后就提议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不但主张自卫队有权拥有军队,还要求加强军力和军事的运用能力,矛头直指和平宪法第九条之“不战”条款,企图挣脱限制其军国主义复活的“紧箍咒”。
(3)扩充军备,军事能力超过美国并不遥远。
2001年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并发表了题为“21世纪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自卫队”的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虽然日本防卫厅声称,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着重于分析战后的局势和日本对21世纪前半段的军事展望,是对亚洲目前军事形势的“客观”展望。
这份报告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舆论的广泛关注。
更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日本发表这份年度报告巧妙地隐瞒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却有意夸大其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其目的显然是为在小泉上台后提出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铺路。
因此,曾经遭受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应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