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制度》龚祥瑞
英国行政权力配置与启示
英国行政权力配置与启示【摘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采取三权分立的方式,由议会,法院以及内阁分掌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则采取地方自治的方式,其地方自治理论对于中国目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加强地方自主权及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建立中国式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国政治民主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内阁制; 地方自治; 治理理论一、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政体确立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这一政体采取分权的形式,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即实行三权分立。
国王是名义上英国乃至英联邦的第一国民,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形式上拥有一切大权,是议会成员、政府首脑、法院首领、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宪法规定国王有多项大权,但实际上,国王乃是”有职无权”的虚君,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而真正的国家权力,则由君主立宪政体下的立法行政及司法部门掌控。
自国王以下,则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及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其行政权力具有相对复杂性。
一方面行政权力受英王的影响,另一方面行政权力同时与立法、司法权相互影响和制约,因而,英国行政权力的配置不仅要考虑政府部门内部设置,同时要考虑其横向与立法,司法及君主的关系。
二、英国行政权力的横向配置(一)英国行政机关的构成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在英国主要由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各部及地方政府共同组成。
其中又以中央政府中的内阁最为重要,可以说,内阁是英国政府的头脑,也是整个行政机构的核心。
1. 中央政府。
英国的中央政府主要由内阁,首相,大臣和枢密院四部分组成。
内阁(Cabinet)。
英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是政府,内阁则是政府的领导核心。
一切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全由内阁制定和执行;军队、警宪、法院、鉴于亦由内阁直接掌控。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3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 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分析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 基本技能; 2、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 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利用课堂与课后时间善 于独立思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按时完成教师 布置的任务。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37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
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 中断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38
古 代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39
理论研究
现 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著有:《行海要
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 《行政法摘要》等。 20世纪30年代开始,1935年张金鉴出版 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一书, 1936年,江康黎出版了《行政学原理》, 在当时都被列为大学丛书。 龚祥瑞、楼邦彦合著的《欧美官吏制度》 等,也有相当的影响。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36
四、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行政管理学研究既有“硬 件”部分(如行政组织、行政机构), 又有“软件”部分(如行政决策、行政沟通);既要研究“静态” 方面(如行政制度、行政法规),又要研究 “动态”方面(如行 政执行、行政行为)。 1、行政管理是一门科学。 2、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 3、行政管理是一个过程。 4、行政管理过程的保障。除外部条件外,主要的保障 条件有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道德、财务行政、后 勤和办公室管理等。 5、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 6、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
中国法学十大派别-推荐下载
中国法学十大派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有史以来中国法学最繁荣发达的时期。
近年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法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学做了许多回顾和总结。
些回顾和总结总体说来是比较全面的,但对“法学家的派别问题”还缺少必要的讨论。
为了更全面地把握过去,面向未来,本文从气质和风格上对法学家进行了流派划分,有所褒扬,也有所批评,更有所企盼。
由于资料和水平等等的限制,本文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真诚希望被评论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一)红派v)g^ 所谓红派法学家,就是学术上走红,学术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政治上得到宽容,三十来岁就能当上博导的一批法学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赵秉志、陈兴良,北京大学的武树臣,武汉大学的黄进,等等。
司法考试,法律咨询(@vm/Y^[A 北京的主要法学杂志,《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等,几乎成了红派法学家们的私人刊物,来稿必发。
他们都是特别能写作的人,加之有足够的阵地,因此,他们便成了“制造论文的机器”。
文章多而不滥,篇篇皆有创见。
一般以专业性的学术问题为主,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至少不率先涉及重大原则问题的探讨。
故既能在学术上走红,又能获得政治上的宽容。
司法考试,法律咨询2~Wqj:b3x }1b [ 王利明的代表作有《国家所有权研究》,《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研究》,等等。
赵秉志的代表作有《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妨害司法活动罪研究》,等等。
陈兴良的代表作有《共同犯罪论》,《正当防卫论》,《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刑法哲学》,等等。
武树臣的代表作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论》,等等。
黄进的代表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区际冲突法研究》,等等。
(二)黄派所谓黄派法学家,就是能将法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极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力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的法学家。
他们善于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法学原理进行现实批判,关注民生,力主改革。
香港大学中文系推荐书目
一、西方理论法学和历史法学(共30种,精读3种,通读3种)1.柏拉图著:《法律篇》2.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3.梅因著:《古代法》4.格罗索著:《罗马法史》5.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6.达维德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7.梅利曼著:《大陆法系》8.霍姆斯著:《普通法》√9.卢埃林著:《普通法传统》10.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11.哈特著:《法律的概念》12.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13.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14.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15.韦伯著:《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16.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17.诺纳特等著:《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18.麦考密克著:《制度法论》19.萨维尼著:《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20.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21.德沃金著:《认真地对待权利》22.德沃金著:《法律帝国》23.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24.卡多佐著:《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25.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26.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27.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28.波斯纳著:《超越法律》29.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30.考特、尤伦著:《法和经济学》二、中国理论法学和历史法学(共30种,精读3种,通读3种)31.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32.张晋藩著:《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33.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34.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35.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36.范忠信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37.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38.孔庆明著:《中国民法史》39.艾永明著:《清朝文官制度》40.邱远猷著:《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41.许章润著:《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42.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43.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44.倪正茂著:《法哲学经纬》45.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46.郭道晖著:《法的时代精神》47.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48.程燎原、王人博著:《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49.谢晖著:《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50.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51.朱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52.朱苏力著:《道路通向城市》53.朱苏力著:《也许正在发生》54.高鸿均、贺卫方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55.何勤华著:《中国法学史》56.何勤华著:《西方法学史》57.张乃根著:《西方法哲学史纲》58.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59.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60.沈宗灵著:《比较法研究》四、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共15种,精读2种,通读2种)61.孙中山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62.龚祥瑞主编:《比较宪法与行政法》√63.甘雯著:《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研究》64.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65.宋功德著:《行政法哲学》66.关保英著:《行政法的价值定位》67.周佑勇著:《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68.袁曙宏著:《行政法律关系研究》69.应松年主编:《行政程序法研究》70.龚祥瑞主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71.刘善春著:《行政诉讼价值论》72.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73.潘抱存著:《中国国际法理论新探索》74.高健军著:《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75.孔庆江著:《法律视角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刑法学30种(共30种,精读2种,通读2种)76.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77.加罗法洛著:《犯罪学》78.菲利著:《犯罪社会学》79.哈特著:《惩罚与责任》80.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理论》8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82.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83.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84.刘树德著:《宪政维度的刑法思考》85.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86.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87.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88.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89.刘艳红著:《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90.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91.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92.翟中东著:《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的见解》9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94.胡云腾著:《死刑通论》√95.孙力著:《罚金刑研究》96.于志刚著:《刑罚消灭制度研究》97.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98.赵秉志著:《侵犯财产罪研究》99.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100.卢勤忠著:《中国金融刑法国际化研究》101.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著:《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102.王卫权著:《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10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概论》104.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105.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六、刑事诉讼法(共15种,精读2种,通读2种)106.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107.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108.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109.卞建林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110.熊秋红著:《刑事辩护论》111.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112.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11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114.龙宗智著:《理论反对实践》115.龙宗智著:《刑事庭审制度研究》116.左卫民著:《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117.左卫民著:《刑事程序问题研究》118.黄风著:《中国引渡制度研究》119.贾宇著:《国际刑法学》120.金鉴著:《监狱学总论》√七、民商法学30种(共30种,精读2种,通读2种)121.我妻荣著:《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122.科宾著:《科宾论合同》123567.史尚宽著:《民法总论》、《物权法论》、《债法总论》、《债法各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124.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25.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126.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127.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以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分析为中心》☆128.李锡鹤著:《民法哲学》129.梁慧星著:《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130.王利明著:《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131.赵旭东著:《法人制度论》132.王卫国著:《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133.尹田著:《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134.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135.陈华彬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136.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137.张新宝著:《名誉权的法律保护》138.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39.张新宝著:《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140.龚赛红著:《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141.郭明瑞、房绍坤著:《继承法研究》14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143.吴汉东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144.范健、王建文著:《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145.张守文著:《税法原理》146.王文杰著:《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法律分析》147.梅慎实著:《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148.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149.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150.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八、民事诉讼法学(共15种,精读3种,通读2种)151.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152.棚濑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153.柴发邦主编:《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154.田平安著:《程序正义初论》155.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156.张卫平著:《诉讼正义:程式与构造》157.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158.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159.江伟著:《民事诉权研究》160.李浩著:《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研究》☆161.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162.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163.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164.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165.张艳蕊著:《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post=1]九、法学随笔(共15种,精读3种,通读4种)166.梁治平等著:《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167.贺卫方著:《法边余墨》168.朱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169.刘星著:《古律寻义》√170.刘星著:《西窗法雨》171.徐国栋著:《西口闲笔》√172.冯象著:《木腿正义》173.郝铁川著:《法治随想录》174.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175.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176.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177.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178.宋功德著:《法学的坦白》☆179.张卫平著:《知向谁边》√180.吕忠梅著:《法眼观庭:穿行于教授和法官之间》√十、法律教育、司法制度和审判案例(共20种,精读5种,通读5种)181.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182.梁治平等:《我的大学》☆183.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184.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185.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186.范瑜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87.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188.信春鹰、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189.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和制度》☆190.朱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191.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192.左卫民、周长军著:《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193.张慜、蒋惠岭著:《法院独立审判问题研究》194.李玉成主编:《司法廉洁教育读本》√195.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分类汇编本)√196.沈国明主编:《上海十年经典名案》197.徐昕主编:《影像中的司法》198.宋冰编:《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199.邓冰、苏益群著:《大法官的智慧》√200.丹宁著:《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的界碑》、《法律的未来》、《法律的训诫》、《家庭故事》、《最后的篇章》。
法学-中国十大法学家流派
蓝派法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南京大学的张中秋,苏州大学的周永坤,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梁治平,等等。
张中秋的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等等。梁治平的代表作有《新波斯人信札》,《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等等。
(六)彩派
彩派法学家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多种色彩的法学家。
郭道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工作后改行学法律,曾长期担任《中国法学》总编。改革开放以来,他“不断有新观点问世”(1),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是“以法治代替法制”。对此,他是得着机会就讲,不厌其烦,不怕风险,诲人不倦,诲国不倦。不仅自己讲,还组织同仁在《中国法学》上一起讲。终于,在郭道晖和其他一些法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张被中共《十五大报告》所吸收。
(九)雾派(变色派)
所谓变色派,就是无一定色彩,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法学家流派。该派就象水蒸汽一样,一会儿灰色,一会儿白色,一会儿黑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发红光,一会儿五彩缤纷,什么时髦他们就变成什么。他们和彩派的区别是,彩派在任何时候都是五彩缤纷的,雾派只在极少的时候才是多彩的。雾派除了在不同的时候制造不同的声势以外,对法学研究和改革事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理论贡献。
北京大学的龚祥瑞早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比较宪法和行政法》一书中,就认真地论述过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但由于他没有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现实批判,所以就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灰派与黄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
文官制度季刊
‧文官制度季刊‧第一期民98年1月 頁77-96公務倫理思維及其實踐行動的再思考—從人性假定出發*許立一**《摘要》公共行政人員的行動必然受到個人價值和信仰的影響,而合於公平正義的價值體系正是公務倫理應被填充的內容,此即本文所欲論述之內涵。
本文首先闡述公共行政主流論述─管理主義對於行政人員的人性假定,進而剖析其導引之公共行政人員倫理思維和實踐行動的限制。
其次根據前述反思,重塑公共行政人員的人性假定。
最後,依據重塑的人性假定,勾勒公共行政人員所應採取的宏觀倫理思維及其實踐行動。
[關鍵詞]:公共行政人員、公務倫理、人性假定、主動的—社會的自我投稿日期:97年11月30日;接受刊登日期:98年1月7日。
*作者感謝二位審查人不吝斧正本文,並惠賜此一主題後續研究寶貴的多元思考方向。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文官制度季刊‧第一期民98年1月壹、前言主流的公共行政論述為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所謂公共行政當中的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意指一種信念:相信對於公共行政的理解僅需採取管理的途徑為之,公共行政的改革唯賴管理技術的精進,並將公共行政的內涵等同於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
質言之,公共行政之管理主義意味著,公共行政所面臨的困境,乃是肇因於公共組織與政策之管理不善所致,因此解決之道在於管理思維的轉換和技術的精進之上。
進而,在管理主義的觀念之下,公共行政的重心乃是如何以理性的規劃和效率的控制為手段,強化公共組織與政策之管理的內涵與效果,以解決實務上的困境。
並且,管理主義的支持者相信,公、私部門在達成目標的手段上,並無二致,所以公共行政所運用的知識和工具,可以完全師法企業(businesslike)。
管理主義對於公共行政實務的貢獻有目共睹,但仍有其限制。
從價值的角度論,管理主義使公共行政陷於效率的追求,公共行政人員是追求組織效率的工具,因此對於公共行政人員的人性假定(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不是隱含了命定論(determinism)就是採取了原子論(atomism)的立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原著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993.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2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855.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 19876.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19867.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648.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310.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2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6112.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 198213.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 199014.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 199515.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6二、教材类1.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2.吴大英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23.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 19954.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5.张定河等西方政治制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6.曹沛霖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8.刘玉萼等西方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9.杨祖功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10.高金海等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11.赵玉霞等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 199812.李德志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三、基础类1.米歇尔博得资本主义史1500-1980 东方出版社 19862.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 19893.余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4.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5.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6.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刘家和廖学盛世界古代文明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9.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1945-1986 人民出版社 198910.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1.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四、综合类1.曹沛霖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2.曹沛霖制度纵横谈人民出版社 20053.杨百揆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研究春秋出版社 19884.顾俊礼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5.罗豪才吴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6.赵向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纵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7.李晨芬谭融外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8.杨柏华明轩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9.张晔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比较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910.田为民张桂琳外国政治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1.许崇德国家元首人民出版社 198212.周世逑行政管理人民出版社 198213.龚祥瑞文官制度人民出版社 198214.郭成伟外国政体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15.李敬德当代世界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6.王惠岩比较政治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17.宋玉波民主政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18.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华夏出版社 200119.童之伟国家结构形式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20.胡康大英国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21.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22.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199923.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 199924.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25.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26.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227.董秀丽美国政治制度剖析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28.刘国杰当代美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29.华祎袆美国民主制漫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30.孙大雄宪政体制下的第三种分权: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31.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200532.洪波法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33.吕耀坤德国政治制度时事出版社 199734.赵振英俄国政治制度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五、专项类1.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2.宋慧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3.世界古代史学会编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时事出版社 19854.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人民出版社 19895.陈可风罗马共和宪政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6.杨共乐选译罗马共和国时期商务印书馆 19977.李雅书选译罗马帝国时期商务印书馆 19858.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 19859.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10.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1.胡康大英国政府与政治台湾扬智出版公司 199812.刘建飞等英国议会华夏出版社13.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4.蒋劲松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5.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6.罗威尔英国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17.刘建飞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518.王振华英联邦兴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9.王晓民主编议会制度及立法理论与实践纵横华夏出版社 200220.林修坡等外国政治制度与监察制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21.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2.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3.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4.吴志成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德国和瑞士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5.王祖茂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北欧诸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6.张东升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荷兰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7.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28.史彤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9.谭健主编外国政府管理体制评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30.余潇枫比较行政体制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31.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32.袁辉主编现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山东人民社 200033.李敬德连俊沛主编当代世界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34.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5.甘超英德国议会华夏出版社 200236.高健生等各国公务员制度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37.黄达强等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38.傅西路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39.王建国国外公务员制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40.徐振寰王晓初主编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41.马国权美国公务员制度和道德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542.罗豪才资本主义关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3.龚祥瑞等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044.林榕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45.郭成伟主编外国司法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46.胡康大欧盟主要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47.陈其人美国两党制剖析商务印书馆 198748.姜士林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制度群众出版社 198649.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50.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151.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比较改革出版社 199652.王邦佐李惠康西方政党制度生态分析学林出版社 199753.俞遂主编外国政党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54.周凯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六、译注类1.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 19862.弗兰茨奥本海论国家商务印书馆 19943.威尔逊国会政体商务印书馆 19864.[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朱曾汶林铮译商务印书馆 19935.[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 19876.[英]詹姆斯·布莱斯现代民主政体(上下)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7.佐藤功比较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 19848.约翰•高兰英国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69.[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 1995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198811.[美]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2.[英]维尔美国政治王合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113.[美]诺曼·杰·奥恩斯坦、雪利·埃尔德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和政策制定潘同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114.[德]莱蒙德·谢德曼德国政治概况学林出版社 199915.[瑞典]本特·维斯兰德尔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程洁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6.[日]美浓部达吉议会制度论邹敬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17.[英]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9718.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 198119.[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 199620.赫德·韦利编意大利简史商务印书馆 1975七、工具书1.辛济之各国政府机构手册商务印书馆 19752.杨逢春中外政治制度大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43.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4.戴维·米勒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八、相关论文1.关于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考察/董建萍/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22.雅典公民制度刍议/姜颖/武陵学刊1999/53.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李桂英,蔡连增/宁波大学学报 2004/34.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刘艺工,张卫良/兰州大学学报2001/55.试论古希腊的民主制/毛巍蓉/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6.古希腊民主政治成因探析/赵世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47.雅典的改革与政治民主化进程/潘桂仙/柳州师专学报2003/48.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因素探析/宋慧娟/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39.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及其精神意蕴/李鹏/长白学刊2000/210.雅典城邦的公民意识/孙海霞/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1.雅典城邦法治论/靳艳/兰州大学学报2001/212.论古代雅典城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原则/鲁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413.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述论/汪圣云/历史教学2002/514.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王敦书,于可/世界历史/1982/515.从王政到共和——兼论罗马城市国家的形成/施治生/世界历史/1987/416.论罗马征服和统治意大利的政策/宫秀华/史学集刊/2001/117.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成因与特点/陶飞亚,鲁娜/山东大学学报/1994/218.西欧各国政治制度的危机/张世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11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吕耀坤/德国研究1995/420.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历史根源/徐广春/地方政府管理1998/121.英美政治制度同异比较/张星炜/天府新论2000/322.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王树春/东北亚论坛2002/123.从德国看欧洲政党政治制度的危机与改革前景/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224.美国政治制度的顽疾——政治献金/屠丽美/党政论坛2002/425.西方国体政体初探/樊体宁/国际关系学报1993/326.“三权分立”政治分析/李青,索若/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127.论西方国家资本形式与政治形式的关系/施雪华/武汉大学学报2001/628.西方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集中模式的及启示/杨小云,邢翠微/政治学研究1999/229.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及联邦中央权力集中的特点/李德志/吉林大学学报1994/430.全球化时代的联邦制/罗纳德·瓦茨著,黄纪苏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1.走向规范性的联邦制理论/丹尼尔·威恩斯托克著,李存山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2.联邦体制的适应能力与变革/里查德·西半恩著,刘北成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3.试论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赵德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434.美国政府“三权分立”体制透析/郭大方/北方论从2000/435.三权分立的两种模式——英美政权形式比较/郭红霞/高等函授学报1995/636.略论“三权分立”中司法权与立法及行政权之关系/王旗/中央政法管理学院学报1995/537.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谭卫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8.意大利新选举制度及其影响/罗红波/欧洲1994/539.美国选举制度/梁宇/乡镇论坛1994/940.美国德国法国议会选举制度的若干特点/卓越/人大研究1994/541.西方现代选举制度原则与功能论析/郭艳梅,黄永俊/东北师大学报1998/442.德国的选举制度/刘建萍/乡镇论坛1999/1043.美国选举制度评析/刘建飞/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1044.从美国大选看西方选举制度/苏南/时事2000/245.从2000年大选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袁征/前线2001/146.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马敏/德国研究2002/147.法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杨士林,穆春玲/政法论从2002/348.多党议会内阁制的危机与演变/胡伟/政治学研究1997/349.浅议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何强,王清/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8/450.西方议会民主政治悖论/唐君黎/理论前沿1998/1051.议会的两种职能:为选民办事与担当国家论坛——论美英法德瑞以六国议会制度/蒋劲松/人大研究2000/952.美英法德瑞以六国议会与政党的关系/蒋劲松/人大研究2002/653.西方国家议会的地位/蒋劲松/人大研究2002/854.试析英国文官制度的连续稳定性/王晓焰/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55.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剖析/姚景芳/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1999/556.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周金昭/中国公务员1999/557.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从政党“分赃制”到“功绩制”/张淑华/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558.英国贵族与文官制度/邹冠秀/龙岩师专学报2000/259.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洪忠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360.当代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潮流/徐晓丹/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261.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何青/江西社会科学2000/262.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石庆环/世界历史2001/663.传承与变革之间——当代英国文官制度发展路径前瞻/李治国/历史教学问题2001/564.20世纪美国文官制度的历史回顾/石庆环/美国研究2001/265.西方文官制度“政治中立”原则浅析/符晓薇/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66.浅议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王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767.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张延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68.美国政党的变化/(美)K•劳森著蜀君译/国外社会科学1993/869.后工业社会的政党制度危机/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4/170.政党政治与西方社会/施雪华/学术月刊1994/471.西方政党制度的确立及前因后果/杨卫平/新疆大学学报1996/272.论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金太军/政治学研究1997/373.绿党对西方政治制度影响/汪洋,王义桅,彭文兵/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474.战后意大利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金太军/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675.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赵龙庚/新视野1999/276.试论转轨时期俄罗斯的政党制度/王立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577.现代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论纲/刘开寿/探索2001/178.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政党制度改革/李兴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279.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刘金东/求实2001/680.西方政党体制理论:一种比较观点/郇庆治/山东大学学报2001/981.从德国看政党政治的危机与改革前景/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282.从安然破产案看美国政党制度之弊端/李启先/前进论坛2002/683.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取向与启示/张立荣/求实2001/1084.英国行政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孙迎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585.美国司法制度的一大弊端——抗辩交易/张永泉/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286.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人权的践踏/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487.论英美司法制度的异同/康公约/前沿2001/10。
学优则仕—文官制度·儒家思想与文官得考课
学优则仕—文官制度·儒家思想与文官得考课学优则仕—文官制度·儒家思想与文官得考课与君本位的思想相联系,儒家提倡人治,主张为政得人,因而儒家对作为国家官员的人的素质特别重视。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主张“学而优则仕”,而“学”的内容又是以道德修养为主。
这就是说,儒家要求入仕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也是儒家对人才要求的一贯原则。
既然如此,已经入仕的儒生在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贯彻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奉公蔑私、贵理贱欲的价值观原则。
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就与伦理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儒家的伦理原则不仅是治国平天下的原则,而且是国家立法的根据,其中对文官的考课与奖惩,也基本是以此为准的。
道德置于考核首位既然儒家学说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那么封建统治者必然会把道德标准置于文官考核标准的首位。
儒家的道德标准居于首位的人才观,乃是文官考核标准的指导思想,与这一思想密切相关的则是所谓“义”“利”之辨。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早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明确把追求“利”的行为看作道义、美德的对立物,开启了重义轻利的儒家价值观的先河。
不过孔子并不完全排斥物质利益与功利,而主张在重义的前提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在“义”“利”关系上,孟子与孔子一脉相承,他主张“先义而后利”,甚至不惜“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因此他坚决反对“后义而先利”的行为(《孟子·梁惠王上》)。
由于强秦的速亡被视为急功近利、不讲仁义的结果,所以汉儒在继承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论述。
关于这一点我们已在前边有所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董仲舒关于正义、明道、不计功利的观念在历史上的影响更大,以致历代统治者与儒家后学一再提倡。
宋代理学家高度重视“义利之辨”,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法学书籍推荐
选取标准兼顾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个人阅读体验为主,尽量选入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获奖作品和外国法学文库、当代中国法学文库、中青年法学文库、法律科学文库、司法文丛等丛书入选作品。
25本打☆的为精读书,25本打√的为通读书,其余50本为选读书。
一、西方理论法学和历史法学(共30种,精读3种,通读3种)1.柏拉图著:《法律篇》2.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3.梅因著:《古代法》4.格罗索著:《罗马法史》5.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6.达维德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7.梅利曼著:《大陆法系》8.霍姆斯著:《普通法》√9.卢埃林著:《普通法传统》10.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11.哈特著:《法律的概念》12.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13.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14.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15.韦伯著:《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16.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17.诺纳特等著:《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18.麦考密克著:《制度法论》19.萨维尼著:《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20.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21.德沃金著:《认真地对待权利》22.德沃金著:《法律帝国》23.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24.卡多佐著:《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25.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26.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27.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28.波斯纳著:《超越法律》29.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30.考特、尤伦著:《法和经济学》二、中国理论法学和历史法学(共30种,精读3种,通读3种)31.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32.张晋藩著:《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33.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34.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35.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36.范忠信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37.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38.孔庆明著:《中国民法史》39.艾永明著:《清朝文官制度》40.邱远猷著:《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41.许章润著:《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42.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43.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44.倪正茂著:《法哲学经纬》45.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46.郭道晖著:《法的时代精神》47.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48.程燎原、王人博著:《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49.谢晖著:《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50.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51.朱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52.朱苏力著:《道路通向城市》53.朱苏力著:《也许正在发生》54.高鸿均、贺卫方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55.何勤华著:《中国法学史》56.何勤华著:《西方法学史》57.张乃根著:《西方法哲学史纲》58.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59.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60.沈宗灵著:《比较法研究》三、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共15种,精读2种,通读2种)61.孙中山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62.龚祥瑞主编:《比较宪法与行政法》√63.甘雯著:《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研究》64.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65.宋功德著:《行政法哲学》66.关保英著:《行政法的价值定位》67.周佑勇著:《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68.袁曙宏著:《行政法律关系研究》69.应松年主编:《行政程序法研究》70.龚祥瑞主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71.刘善春著:《行政诉讼价值论》72.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73.潘抱存著:《中国国际法理论新探索》74.高健军著:《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75.孔庆江著:《法律视角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刑法学30种(共30种,精读2种,通读2种)76.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77.加罗法洛著:《犯罪学》78.菲利著:《犯罪社会学》79.哈特著:《惩罚与责任》80.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理论》8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82.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83.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84.刘树德著:《宪政维度的刑法思考》85.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86.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87.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88.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89.刘艳红著:《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90.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91.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92.翟中东著:《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的见解》9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94.胡云腾著:《死刑通论》√95.孙力著:《罚金刑研究》96.于志刚著:《刑罚消灭制度研究》97.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98.赵秉志著:《侵犯财产罪研究》99.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100.卢勤忠著:《中国金融刑法国际化研究》101.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著:《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102.王卫权著:《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10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概论》104.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105.储槐植著:《美国刑法》五、刑事诉讼法(共15种,精读2种,通读2种)106.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107.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108.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109.卞建林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110.熊秋红著:《刑事辩护论》111.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112.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11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114.龙宗智著:《理论反对实践》115.龙宗智著:《刑事庭审制度研究》116.左卫民著:《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117.左卫民著:《刑事程序问题研究》118.黄风著:《中国引渡制度研究》119.贾宇著:《国际刑法学》120.金鉴著:《监狱学总论》√六、民商法学30种(共30种,精读2种,通读2种)121.我妻荣著:《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122.科宾著:《科宾论合同》123567.史尚宽著:《民法总论》、《物权法论》、《债法总论》、《债法各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124.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25.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126.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127.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以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分析为中心》☆128.李锡鹤著:《民法哲学》129.梁慧星著:《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130.王利明著:《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131.赵旭东著:《法人制度论》132.王卫国著:《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133.尹田著:《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134.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135.陈华彬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136.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137.张新宝著:《名誉权的法律保护》138.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39.张新宝著:《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140.龚赛红著:《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141.郭明瑞、房绍坤著:《继承法研究》14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143.吴汉东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144.范健、王建文著:《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145.张守文著:《税法原理》146.王文杰著:《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法律分析》147.梅慎实著:《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148.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149.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150.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七、民事诉讼法学(共15种,精读3种,通读2种)151.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152.棚濑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153.柴发邦主编:《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154.田平安著:《程序正义初论》155.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156.张卫平著:《诉讼正义:程式与构造》157.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158.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159.江伟著:《民事诉权研究》160.李浩著:《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研究》☆161.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162.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163.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164.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165.张艳蕊著:《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八、法学随笔(共15种,精读3种,通读4种)166.梁治平等著:《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167.贺卫方著:《法边余墨》168.朱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169.刘星著:《古律寻义》√170.刘星著:《西窗法雨》171.徐国栋著:《西口闲笔》√172.冯象著:《木腿正义》173.郝铁川著:《法治随想录》174.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175.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176.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177.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178.宋功德著:《法学的坦白》☆179.张卫平著:《知向谁边》√180.吕忠梅著:《法眼观庭:穿行于教授和法官之间》√九、法律教育、司法制度和审判案例(共20种,精读5种,通读5种)181.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182.梁治平等:《我的大学》☆183.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184.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185.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186.范瑜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87.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188.信春鹰、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189.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和制度》☆190.朱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191.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192.左卫民、周长军著:《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193.张慜、蒋惠岭著:《法院独立审判问题研究》194.李玉成主编:《司法廉洁教育读本》√195.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分类汇编本)√196.沈国明主编:《上海十年经典名案》197.徐昕主编:《影像中的司法》198.宋冰编:《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199.邓冰、苏益群著:《大法官的智慧》√200.丹宁著:《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的界碑》、《法律的未来》、《法律的训诫》、《家庭故事》、《最后的篇章》25本打☆的为精读书,25本打√的为通读书,其余50本为选读书。
第九章 文官制度
2. 西方国家文官的作用
( 1 ) 扩大了选材范围。 ( 2 ) 对职位进行分类 ,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九章公务员: 政府机器的操作者
文官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文官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官制度的改革趋势 中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一 、文官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1 、文官及文官制度的概念 文官 , 英文叫“Civil Servant ”, 由于各
国情况不同 ,文官的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文官制度 ,对文官的考试 、录用 、考核 、培
■ 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受德国官吏制度的影响较深。 ■ 有关文官关系的法律 , 主要以天皇的任命大权为基础 ,
以敕令的形式出现; ■ 文官具有封建属臣的身份 , 完全隶属于总揽统治权的天
皇。 ■ 文官之间等级森严 ,“上层无寒门 , 下层无贵族 ”的身
份制色彩派厚。
二 、近代西方国家建立文官制度的 原因
■ 一是实行“功绩制 ”。 ■ 二是设有专管机构 , 实行统一管理。
■ 三是进行职位分类 , 实行文官职位制 。 ■ 四是规定“政治中立 ”, 实行文官职务
常任制。 ■ 五是实行法制 ,依法管理。
四 、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 西方国家文官的地位
( 1)相对独立的地位 。文官同政府的关系,是 一种法律基础上的关系 ,其在政府中的地位受 到法律的保护; 文官只对国家负责 ,不对议会 和选民负责。
■ 中等范围型
在美国指联邦和州的政府行政机关中的 公职人员。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范围仅指在美国 联邦政府行政机构中执行公务的人员;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二历史优质探究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 ,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 各级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 解 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
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
①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
的愿望日益强烈;②启蒙思想
的 科 举 制 度 。 —— 艾 伦 · 坎
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
贝尔(时任美国人事总署署长)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依据。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文官定义: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 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扩展:
你认为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选官制度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利弊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①赐官制
①工业革命 根本原因
②个人赡徇制 ③政党分肥制。
1
历史 渊源
2
经济 因素
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 的政治权力。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4
外部
在我们西方所有政 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启蒙思想的影响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 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 度改革法案《美国文官法》 (史称《彭德尔顿法》), 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1947年,日本通过《国 家公务员法》,文官实 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实行功绩制等。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 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 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
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作者:李日幸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6期[摘要] 文官制度一词,英文为Civil Service,在中国学界最早出现于陈乐桥先生的《英美文官制度》一书。
这也是中国学界较早的翻译。
英国的文官制度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在英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拟对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 文官制度;制度沿革;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82-02中国学界比较早的研究英国文官制度的专著是陈乐桥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英美文官制度》。
陈乐桥先生的著作主要是介绍英美文官制度的基本情况,在介绍英国文官制度的时候,用了不少篇幅来介绍英国文官制度的沿革,重点介绍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几次改革。
包括:1688—1855年与英国早期的文官制度情况;由1853年东印度公司考选人员改革缘起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到1855年的麦考来改革,又有1868年帕麦斯顿改革到1870年;接下来介绍了从1870年开始到1930年的几个文官考试委员会。
在介绍完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之后,陈乐桥先生介绍了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主要是英国文官制度的运行。
陈乐桥先生的著作主要是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通识性的介绍,是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研究的开始。
民国时期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主要就是陈乐桥先生的这部著作,现在开始介绍1949年之后的大陆学界的研究。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最先的研究是程西筠的《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主要详细论述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情况,英国文官制度如何逐渐成为近代国家的一项制度。
内容上,程西筠主要重点介绍英国文官制度1853—1868年的改革,从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开始到帕麦斯顿改革的结束。
程西筠在这篇文章中参考了国外学者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例如,寇因的《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史,1780—1939》(E.W.Cohen, The Growth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埃顿的《英国文官制度》(D.B.Eaton,Civil Service in Great Britain)等,还参考英文的材料,如道格拉斯主编的《英国历史文件》(D.C.Douglas,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等。
文官制度
区别
• 西方的事务官通过竞争性考试进入公务员 队伍,实行职务常任,非因法定事由不被 解职,他们对首长负责,要求“政治中 立”,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与政党共进 退,只能依据法律和政令执行任务。不得 夹杂偏见,也不得对决策的成败负政治பைடு நூலகம் 任。 • 西方国家强调文官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 系统,不受政党干预,与党派脱钩,党派 不得直接管理文官。
西方文官制度的功效
• 扩大了选材范围,广泛搜罗优秀人才, 改善国家人 事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 对职位进行分类,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实行文官终身制, 稳定了政局。(西方文官制度确 立后, 按照法律的规定,“ 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 ,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 文官职业制度” 。这一制度 既可缓和党派之间的矛盾, 又可保证国家政局的稳 定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又让那些文官 产生一种“ 职业安全感” , 解决了“ 政党分肥” 引起的周期性政治大动荡。) • 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 增加了公务员的灵活性。
(西方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即文官)
• 所谓文官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里, 国家 以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 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文 官的录用、考核、调动、晋升、奖惩、培 训、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一整套管理办 法。
• 这一制度既不同于封建专制时代的“ 恩赐 官职制” , 又不同于资产阶级两党政治形成 时期的“ 政党分肥制” , 其主要特点是通 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一 经录用, 就长期任职, 无过失不能解雇, 他们 不与内阁共进退, 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
•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明 确的政治要求,是党的组织和干部制度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并且接受党的领 导和人民的监督。 •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 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文官制度
• 早期的行政,担任公差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 早期的行政, 在恩赐制下,公务员的录用、 段。在恩赐制下,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和晋 升,主要决定于庇护人的个人判断或者私人 关系,而不是公务员的个人工作才干和绩效。 关系,而不是公务员的个人工作才干和绩效。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公务人员的公共精神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 遭受亵渎,很难树立工作使命感和职业荣誉。 遭受亵渎,很难树立工作使命感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 第一,专业化原则,公务员是公共产品生产 第一,专业化原则, 及供给部门中的专门职业, 及供给部门中的专门职业,需要接受专门的 职业培训,拥有处理公共事务的专业技能。 职业培训,拥有处理公共事务的专业技能。 • 第二,考试录用原则,任何职别、职位的公 第二,考试录用原则,任何职别、 务员一律经由公务员考试, 务员一律经由公务员考试,按照择优录用的 原则进入公务员系统。 原则进入公务员系统。
• 第三,中立化原则,公务员在履行职权的过 第三,中立化原则, 程中保持中立性和匿名性,对不同政治性倾 程中保持中立性和匿名性, 向的政府提供相同标准的服务。 向的政府提供相同标准的服务。 • 第四,常任制原则,公务员的职业地位受法 第四,常任制原则, 律保障,不与选举的官员共进退。 律保障,不与选举的官员共进退。
• 所谓“文官”,是同“武官”、“政务官”相对 所谓“文官” 是同“武官” 政务官” 应的一个概念。严格意义上的文官, 应的一个概念。严格意义上的文官,就是通过公 开资格考试进入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public 开资格考试进入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public servant)。在西方国家, servant)。在西方国家,公务员主要是指国家行 政系统中非经政治过程产生的常任职业官僚 bureaucrats),他们的工作报酬和福利 (career bureaucrats),他们的工作报酬和福利 待遇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 待遇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文官制度》龚祥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此书可以就中国公务员改革做一定的参考
文官的涵义:
“文官”是一个法律名词。
行政机关的文职官员不同于司法部门的法官,文官也可成为“事务官”。
法国:担任某项常设职务,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其附属驻外机关中或公立公益机构中拥有职称官等的人员。
美国:其关系由民法合同调整,而不由行政法规调整。
文官仅指在内政和外交各行政部门中的工作人员
西方国家的文官实际上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高级文官,另一部分是中层工作人员和低级职工。
高级文官是“官”方集团,属于统治阶级,中下层文官是“员”方集团,属于被统治阶级。
前者是决策尖子,后者是执行大军。
“政策贩子”
“职位分类、工作考评、退休抚恤等都由各部分分别管理”
“在各级文官之间应有轮换、转调、流动的渠道。
”“选用人才的权力全属于考试机关,它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牵制”
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
事务官是执行人员、事务人员,从事的是政府中的行政管理和法令实施的工作;政务官是决策者因此他们担任某项职务要以其正见获得代议机关或执政党派的支持为条件。
优点和缺点:这种制度适应了政府工作专业化的要求,保证了国家管理的连续性,有利于保持证据的稳定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但是它也具有自成一系,脱离政治,固步自封,形成独立王国等弊病。
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
文官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管理能力、办事效率等等就成了实施政治责任制的关键,文官系统构成了政治机器的效能部分。
高级文官是有实权的。
常任文官具备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资料、情报和数据,又有可供他们支配的人力资源。
因此部长大臣不得不依赖这个“超级智囊团”,权力的重心势必要转移到这批高级文官手里。
高级文官与政务官的差别只在于进入政府的途径不同:政务官靠竞选和政党背景,事务官考靠竞争考试。
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英国向来重视通才,牛津、剑桥也一直已培养通才著称。
但是政府职能的裱花引起了官员结构的变化,专才也日趋重要。
建立行政机关的组织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的分工。
2、层次分明的组织系统3、有限的控制幅度4、命令单一5、不强调个人因素6、按工作成绩实行奖惩7、在权力集中和权力分散之间保持平衡8、进一步明确行政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区别“走后门”是非正式组织活动方式的一种。
直接的沟通模式,是用非正规的办法纠正或者改变正式规定中的缺陷——主观性和片面性。
英国文官:
现代意义上的文官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由于财政危机而发起了节约运动、取消了一些虚职,文官改革开始于财政部。
将行政事务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例行工作,前一类是只行政管理和政策性职务,后者是例行工作,学历要求不高。
应允许大臣到任时随带自己任命的高级政治人员,目的是消弱通才对大臣的影响,增强大臣在决策方面的实力。
仲裁委员会,解决服务条件和工资问题。
教育制度是文官制度的基础,政府只能从学校里吸收人才。
事务官是最低层级的文官,考试由各部门自理
书记官采用十分钟回答十道题目的方式考察
文官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美国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修改而来)
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在任用官员的制度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个人人品,政党分赃(创始人杰弗逊),竞争择优。
在杰克逊看来“政党分赃制”度的好处在于它能事下层人士进入政界,可以防止行政专横,避免少数人包办。
弊病:每次选举之后都随之发生一次人事大地震,“五日京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选举前的一种钱权交易。
美国的文官制度的职位责任制以精密著称于世。
奖金和福利:能对政府工作提出有用的建议、完成任务卓越、成绩优异的政府雇员,可以得到高达一万美元的奖金。
福利历来比私人企业多得多。
退休金的来源:一般是由雇员和其单位将数额大致相同的钱作为退休基金进行投资,一起本利支付退休金。
文官的退出机制:(论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可加上各国的,绩效考核,僵化,能否辞退)目的:改变一些“行为模式”(绩效或者贪腐)“现在提出你可能被开除,这就能起到敲警钟的作用,创造出人人兢兢业业的竞争气氛,使行政效率提高。
”目前中国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尚不完善,退出通道也不畅通,“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人员流动性差,制度不灵活。
进——管——出(有待加强和执行)
文官调动不易,使国家工作遭受相当的损失。
减少文件、提高下属的工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也是考虑的方面,中国绩效改革里没有中国公务员对保证政策稳定性有何作用?他们不也是文官么?
公务员与文官的区别?文官在政治上有完全的独立性,而中国公务员必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处分的作用?
处分是实行人事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美国1978年文官改革法草案将举证责任转移到了受处分的工作人员身上,即当某个单位提出要实行处分时不必提出证据,而由将受处分的人员提出自己不存在被指控的那些问题的证据。
这种不利“被告”的规定显然是通过现代法制原理相违背的。
最后博弈的结果是,规定摸个单位在处分一个工作人员时应当提出“具体的证据”。
具体的证据是指这些证据“在一个或任何有理性的人看来,是充分的。
”把大量的“充分理由”改成“具体的证据”,把“大多数有理性的人”改为“一个”,要求降低了,这就减少了被处分的人申诉成功的可能,而处分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大了。
人事管理总署中有一项职能很有意思:政策评价部:负责对现行政策的执行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未来的政策设计进行评价。
法国的公务员制度
起源于拿破仑时代,用军队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和要求文职人员,具有严密性的特点。
大量增加的公务员要求组织工会,正式由于工会的建立才导致了人事行政法规的产生,使公务员的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
法国文官在政治上比较自由。
法国法律规定,在工作时间内公务员不能参加政治活动,在工作时间以外,则享有完全的政治自由,如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党派活动,参加竞选或帮助他人竞选等等。
法国的文化传统式越自由越好,越普遍越好。
1971年7月11日法令对在职公务员的培训提出了修改。
所有的在职培训都是在国家公
职管理总局的监督下进行的,主要分为三类:由行政部门主动要求得进修培训;有行政部门同意的进修培训;公务员自己提出并且自选项目的培训(自主性更强)。
巴黎综合工艺大学直接受国防部领导,国立行政学院受总理直接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