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
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报告
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报告一、引言噪音污染作为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施工现场,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施工现场噪音污染的情况,以及针对该问题所采取的减噪措施。
二、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情况分析在对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测量了不同施工阶段的噪音水平。
结果显示,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区域,噪音水平普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此外,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施工现场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工作和休息产生了明显的干扰,引起了很多抱怨和不满。
三、噪音污染的危害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出现听力受损、头痛、失眠等问题。
此外,噪音还会对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四、减少施工现场噪音污染的措施为了减少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选用低噪音设备:我们选择使用配备消音装置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搅拌机等,以减少设备本身产生的噪音。
2. 封闭施工区域:我们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了围挡和隔音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施工区域,以阻隔噪音向周围环境扩散。
3.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我们尽量避免在居民的休息时间或敏感时段施工,如夜间和清晨。
4. 员工培训和管理:我们对施工人员进行噪音污染防控的培训,加强对施工现场噪音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噪音污染控制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我们采取的减噪措施的效果,我们重新进行了噪音测量。
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施工现场周围的噪音水平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并且已经符合了相关噪音标准。
此外,我们也从周围居民的反馈中得知,对施工噪音的投诉明显减少。
六、结论噪音污染是施工现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管理,可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在本报告中,我们总结了施工现场噪音污染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减噪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
室内噪声控制评估报告
室内噪声控制评估报告1. 引言室内噪声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居住、工作和学习等室内环境中,噪声污染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和困扰。
因此,对于室内噪声进行控制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室内环境的噪声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改善噪声环境。
2. 噪声评估为了全面评估室内噪声,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和测试:2.1 噪声源调查我们首先对室内的噪声源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的噪声源包括空调、电视、电脑、家电等。
这些噪声源的噪声频率和频谱特征各不相同。
2.2 噪声测试为了准确评估室内噪声水平,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噪声测试。
通过专业的噪声仪器,我们测得不同位置的噪声水平,得出了室内噪声的频率和强度分布情况。
2.3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对比,我们得出结论: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引起人的心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问题。
因此,室内噪声的控制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3. 噪声控制措施建议基于噪声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
3.1 声学材料的使用在室内装修和设计中,使用吸声材料来降低噪声传播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手段。
吸声材料可以减少噪声的反射和扩散,从而达到降低噪声水平的目的。
建议在该室内环境中增加吸声板、吸音砖等材料,有效减少声波的传播。
3.2 噪声控制设备的使用对于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我们建议选择低噪声、高效能的设备。
在购买电视机、电脑、空调和其他家电时,选择具备噪声控制功能的产品,并购买尽量静音的型号。
3.3 噪声隔离设计对于高噪声位置,如邻近充电站或繁忙街区的窗户,我们建议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双层玻璃窗或使用防噪材料进行隔离。
同时,在家具布置时,应避免将床头等易受噪声影响的区域靠近窗户或高噪声区域。
3.4 噪声监测与管理为了持续改善室内噪声环境,我们建议监测和管理噪声水平。
可以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定期检测噪声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问题。
各类场所的噪声排放限值参考标准
各类场所的噪声排放限值参考标准一、娱乐场所1.KTV2.酒吧、迪厅、慢摇吧3.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4.网吧、游戏厅、动漫城5.酒店此类场所噪声排放限值参考标准如下:《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1 边界噪声排放限值4.1.1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1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4.1.2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无法进行噪声测量或检测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其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影响度的情况下,噪声测量应在可能受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窗外1m处进行。
4.1.3 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 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表1 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
4.2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4.2.1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位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情况下,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表2 和表3 规定的限值。
表2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单位:dB(A)表3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倍频带声压级)单位:dB4.2.2 对于在噪声测量期间发生非稳态噪声(如电梯噪声等)的情况,最大声级超过限制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声环境质量标准》5.环境噪声限值5.1各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表1规定的环境噪声等效级限值表1 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建筑噪声影响评估报告
建筑噪声影响评估报告1.引言建筑噪声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它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特定建筑项目的噪声影响进行评估,以提供相关部门决策和改善建议。
2.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段,为多层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建设工期预计为XXXX年。
建筑中包含商铺、办公区和停车场等功能区域。
我们将重点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的噪声影响:施工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和交通噪声。
3.数据收集与分析3.1 施工噪声我们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进行了测量和收集。
通过采集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噪声数据,我们得出了施工噪声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比对和评估。
3.2 机械设备噪声我们调查了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并测量了它们产生的噪声水平。
利用专业设备对各个设备的噪声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结合国家标准,评估了机械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程度。
3.3 交通噪声我们测量了周边交通流量以及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噪声。
通过考察交通噪声的频率和强度,我们分析了建筑所在地的交通噪声对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估。
4.噪声影响评估4.1 噪声来源与传播路径在本报告中,我们详细列举了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以及交通噪声的具体来源和传播路径,并分析了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潜在影响。
4.2 具体指标的评估我们针对施工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和交通噪声,使用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估。
通过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得出了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评估结果。
5.影响分析与建议5.1 环境影响基于噪声评估结果,我们认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以及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确保噪声减至最低,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噪声控制。
此外,应当考虑采取措施减少交通噪声,如增设隔音墙、优化道路设计等。
5.2 居民健康建筑噪声对居民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建议在建筑周边设置隔音窗,减少噪声进入室内,同时提醒居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长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噪声污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噪声污染的测量方法,掌握噪声治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噪声污染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噪声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的干扰。
噪声污染的测量主要采用声级计,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噪声的单位为分贝(dB)。
噪声治理主要包括降低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端三个方面的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声级计2. 噪声发生器3. 隔音材料4. 防噪耳塞5. 实验场地: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声级计校准;(2)熟悉实验场地,了解噪声源分布;(3)准备好隔音材料、防噪耳塞等。
2. 噪声污染测量(1)在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等地点,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2)使用声级计对各个测量点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数据;(3)分析测量结果,确定噪声污染程度。
3. 噪声治理措施验证(1)在居民区,采用隔音材料对居民楼外墙进行隔音处理;(2)在工业区,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噪声排放;(3)在交通要道,设置噪声屏障,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在实验场地,使用防噪耳塞对受试者进行防护;(5)再次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数据;(6)对比治理前后的噪声污染程度,验证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污染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的噪声污染程度分别为:(1)居民区:白天平均噪声值为6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50dB;(2)工业区:白天平均噪声值为7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65dB;(3)交通要道:白天平均噪声值为8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75dB。
2. 噪声治理措施验证结果(1)居民区:采用隔音材料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5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45dB;(2)工业区: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6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60dB;(3)交通要道:设置噪声屏障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7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70dB;(4)使用防噪耳塞后,受试者噪声暴露量降低。
噪音分析报告
噪音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特定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
噪音是指任何不希望的声音,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噪音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然后对特定场景进行噪音测量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和措施来降低噪音水平。
噪音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噪音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不规则声音或声音混合,可能引起人们的厌恶和疼痛感。
噪音的强度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影响噪音水平的因素包括:1.来源:噪音可以来自交通,机械设备,建筑工地,音乐等多种来源。
2.距离:噪音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3.时间:白天和夜晚的噪音水平可以不同,且噪音水平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敏感性:个人对噪音的敏感程度因人而异。
噪音测试方法与结果分析在本次噪音分析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居民区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了测量。
以下是我们的测试结果:时间段噪音水平 (分贝)早晨(7-9点)68白天(9-17点)72晚上(17-22点)66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测试的居民区中,噪音水平在不同时间段是变化的。
白天的噪音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交通和建筑工地等因素的影响。
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1.耳朵问题:长期暴露于高噪音水平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和耳鸣。
2.心理问题:噪音会引起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3.身体问题:噪音过大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以及消化系统问题。
4.社交问题:高噪音环境可能干扰人们的社交交往,降低生活质量。
噪音控制措施与建议为了减少噪音对人们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噪音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建议:1.隔音措施:在建筑物中使用隔音材料,如隔音窗户和隔音墙,以减少外部噪音的传入。
2.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行驶时的噪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善交通管理、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等。
工作场所接触噪音限制标准
工作场所接触噪音限制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作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驻的地方之一,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时间,所以工作场所的环境质量对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工作场所中,噪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工厂、建筑工地、办公室等环境中,噪音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工作场所需要制定合理的噪音限制标准。
需要明确的是,噪音是指不受欢迎的声音,其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根据相关研究,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健康问题。
工作场所对于噪音的限制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并与员工的健康直接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噪音限制的标准,例如:在一般的办公室环境中,白天的噪音水平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不应超过45分贝;在工厂车间等产生较大噪音的环境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确保员工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不超过规定的安全值。
对于建筑工地等高噪音环境,也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作业,并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和佩戴耳塞等防护装备。
每个国家对于工作场所噪音的限制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具体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工作场所管理者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进行检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在一些欧盟国家,工作场所必须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并在超出规定标准时制定改善计划,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在实际工作场所中,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噪音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取隔音材料、隔音设备,安装吸音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供员工耳塞等防护装备等。
员工也应根据工作环境的噪音情况,自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工作场所的噪音对于员工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噪音限制标准,确保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工作场所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共同努力,合作配合,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方案确认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方案确认报告
1. 简介
本报告确认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目的是保障建筑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及人员的噪音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便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2. 目标和标准
本方案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并确保噪音水平不超过相关法规和规定所规定的标准限制。
3. 方案内容
3.1 噪音源识别与评估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主要噪音源及其产生的噪音水平。
3.2 噪音控制措施
针对主要噪音源,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噪音控制:
- 使用噪音防护罩或围挡将噪音源进行封闭;
- 优化设备和机械的设计,减少噪音产生;
- 选择低噪音设备和材料;
- 限制噪音源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 加装吸音材料以减少反射噪音。
3.3 施工期间的噪音监测与记录
在施工期间,进行噪音的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施工现场的噪
音水平符合法规和规定的限制。
4. 质量保证和控制
为确保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将进行以下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
- 定期对噪音控制设备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噪音检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5. 安全和环保风险评估
安全和环保风险评估是确保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
应对施工现场可能产生的安全和环保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
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6. 结论
本报告确认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合理应用噪音控制措施和进行质量保证和控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噪音水平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的限制,从而保障周边环境和人员的权益。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实用版
YF-ED-J9608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三十多年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工作场所噪声暴露限值的标准。
对于过去制定的这些标准,国际上很少做些协调工作。
欧共体在制定噪声限值标准方面采取了一些协调措施,一些成员国已经采用了统一标准。
在欧洲,一些非欧盟国家和许多科研机构有一个总协议,即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999:1990“声学——职业噪声暴露测量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评价”的标准是有效的,在制定限值指南时,各行政区域都应该采用。
该标准内容涉及,“最大可忍受或最大允许噪声暴露限值的选择……要求考虑到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而不要顺从国际标准。
由于个别国家对这些因素理解不同,因此还要考虑国际标准范围以外的一些因素。
”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很少有人会对应该设定工作场所噪声限值提出质疑,但实施中所涉及的商业和财政支出经常被作为不遵守限值的原因而被提到。
管理上的困难、有效的费用和统一执行法规对可能希望减少噪声值的这些人来说还是一个阻碍因素。
因为为制定噪声暴露限值提供技术基础已变为至关重要。
然而法规评论阐述了立法者要考虑适合各国国情的因素,指出了每个国家对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模糊的地方。
场界噪声限值
场界噪声限值
场界噪声限值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场界(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内,规定的一定时间段内允许的噪声水平上限。
根据不同场界的特点,相应的噪声限值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区的噪声限值比工业区要低,因为居民区需要更加安静的环境,而工业区则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噪声。
噪声限值的制定旨在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宁。
具体而言,噪声限值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时间限制:规定在一定时间段内,噪声水平不得超过一定数值。
例如,在居民区内,夜间通常规定为22:00-7:00,噪声限
值为45分贝左右,白天则可以稍微高一些。
2. 噪声类型:不同类型的噪声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上也有所不同。
例如,低频噪声(如机器轰鸣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在噪声限值中也会有相应的规定。
3. 场界属性:不同场界的噪声限值一般也会不同。
例如,商业区的噪声限值相对较高,因为商业区需要更多的交通和人流量,而工业区里则需要更严格的噪声管制。
总之,噪声限值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社会安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避免自己成为造成噪声污染的一份子。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确认报告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确认报告
1.概述
本报告目的在确认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提供相应评估和建议。
详细内容如下:
2.噪声控制措施确认
经对建筑工地的噪声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后,结果如下:措施一:安装了噪音屏障,有效降低了周围区域的噪声水平。
措施二:采用了低噪音设备和机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产生。
措施三:工地内对噪音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措施四: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噪声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3.评估结果
根据对噪声控制措施进行的评估,以下是评估结果:
噪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较好,有效减少了工地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工地内噪声水平处于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
活造成重大影响。
工地工作人员对噪声控制措施的认识和执行情况良好,提高了
整体的噪声管理水平。
4.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和对噪声控制措施的观察,以下是相关建议:
继续定期监测工地噪声水平,确保噪声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性。
加强施工人员的噪声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噪声管理的意识和
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噪音屏障和噪音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
有效性。
5.结论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的确认报告得出以下结论: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周围环境的噪声水平。
工地内噪音管理的整体水平良好,能满足相关环境噪声控制要求。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工地的
噪声控制措施。
以上是《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措施确认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参考使用。
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工作汇报
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工作汇报一、引言噪声污染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与控制噪声污染,本报告旨在汇报相关工作进展,介绍监测控制方法与成果。
二、监测工作1. 监测目标与范围本次噪声污染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各种环境噪声源对周边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影响情况。
范围涵盖了城市居住区、工业区、交通干道等噪声密集区域。
2. 监测方法与设备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噪声仪、频谱分析仪和环境噪声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测量噪声水平、频谱特征等参数,为噪声源的识别和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3. 监测过程与结果在实施监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定期对监测点进行布置和维护。
通过对不同监测点的连续监测,获得了大量的实时噪声数据,进而分析出噪声污染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源头。
三、控制工作1. 控制目标与策略基于监测结果,我们制定了针对各个噪声源的控制目标和策略。
例如,对于交通噪声,采取了限制车辆噪声排放、提高道路隔声措施等手段;对于工业噪声,强化源头控制、优化生产工艺等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控制效果评估我们对各项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通过与之前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效果。
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噪声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经验总结通过本次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不良影响,也发现了相关控制工作的巨大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提高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五、结论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通过本次工作的开展,我们对噪声污染的来源和分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有效采取了控制措施。
然而,噪声污染治理仍然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各方的共同参与,以创造宜居的环境。
六、致谢在本次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工作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噪声的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关于噪声的管理规定范文噪声是指引起人类感知的声音的不良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噪声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探讨噪声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噪声管理规定,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噪声管理。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加等健康问题。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噪声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国纷纷制定了噪声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例如,美国环保局(EPA)制定了针对各种场所的噪声限制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居住区的白天噪声限制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
此外,美国还设立了噪声控制办公室,负责监测和管理噪声污染。
在欧洲,欧盟通过《环境噪声指令》来管理噪声污染。
根据这一指令,各成员国需要制定噪声限制标准,并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
另外,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类似的噪声管理规定。
噪声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设立噪声监测和管理机构,对噪声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需要建立适当的噪声标准和限制,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最后,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噪声管理,加强对噪声污染的认识,以及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为了改善噪声管理,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噪声监测和管理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监测能力。
其次,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噪声限制标准和措施,实现跨部门的合力管理。
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噪声污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政府应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措施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例如改进工艺设备,加强建筑隔音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噪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地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噪音控制标准是多少
噪音控制标准是多少噪音是指在环境中引起不适或者有害的声音。
噪音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对噪音的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不同的环境中,针对噪音的控制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噪音控制标准是多少。
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标准》,工业生产环境中的噪音控制标准分为日常噪声和工作场所噪声两个部分。
对于日常噪声,白天的允许噪声级为55分贝,夜间的允许噪声级为50分贝;对于工作场所噪声,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时长,规定了不同的允许噪声级。
例如,对于连续作业8小时的工作场所,允许噪声级为85分贝。
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保护工人的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其次,我们来看在居住环境中,噪音控制标准是多少。
根据《城市居住区环境噪声标准》,居住区环境中的噪音控制标准也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部分。
白天的允许噪声级一般为55分贝,夜间的允许噪声级一般为50分贝。
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保护居民的休息和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除了工业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噪音控制标准在交通运输、商业娱乐等领域也有相应的规定。
在交通运输领域,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和不同的道路环境,规定了相应的噪音控制标准,旨在保障交通安全和居民的休息。
在商业娱乐领域,对于酒店、餐饮、娱乐场所等,也有相应的噪音控制标准,以保障公共秩序和居民的休息。
总的来说,噪音控制标准的设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噪音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噪音控制标准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场合有着不同的规定。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噪音污染,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噪音控制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工作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三十多年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工作场所噪声暴露限值的标准。
对于过去制定的这些标准,国际上很少做些协调工作。
欧共体在制定噪声限值标准方面采取了一些协调措施,一些成员国已经采用了统一标准。
在欧洲,一些非欧盟国家和许多科研机构有一个总协议,即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999:1990“声学——职业噪声暴露测量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评价”的标准是有效的,在制定限值指南时,各行政区域都应该采用。
该标准内容涉及,“最大可忍受或最大允许噪声暴露限值的选择……要求考虑到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而不要顺从国际标准。
由于个别国家对这些因素理解不同,因此还要考虑国际标准范围以外的一些因素。
”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很少有人会对应该设定工作场所噪声限值提出质疑,但实施中所涉及的商业和财政支出经常被作为不遵守限值的原因而被提到。
管理上的困难、对于那些希望降低噪音水平的人来说,有效的成本和统一执行法规也是一个障碍。
因为为制定噪声暴露限值提供技术基础已变为至关重要。
然而法规评论阐述了立法者要考虑适合各国国情的因素,指出了每个国家对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模糊的地方。
每个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的因素完全相同,但在制定噪声限值和听力损失赔偿标准却是不同的(见表一)。
表一:一些国家制定的噪声暴露限值的一些特点见表大多数国家噪声暴露标准订为85dB(8小时工作日A计权平均声值),只有荷兰订为80dB,而美国时间加权平均值为90dB(A计权)。
每减半暴露时间的声级(通常也被称做交换率)允许增加值为3dB,而巴西、以色列和美国允许增加5dB。
不同国家对制订噪声暴露最大声级有不同的标准,一般都订为115dB(A计权,快)—140dB(线性,峰值)。
许多国家要求,当噪声暴露值超过一定限值时,要执行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
执行这些控制措施采取的形式有几种,其中包括对新机器噪声性能、听力测试计划、调整工作计划,以减少噪音暴露时间或对护耳器使用的某些特定要求。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现场噪声限值的报告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现场噪声限值的报告
无
【期刊名称】《世界安全卫生信息》
【年(卷),期】1998(000)005
【总页数】9页(P16-24)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4.4
【相关文献】
1.蒸压釜排汽噪声控制浅析蒸压釜排汽噪声控制浅析蒸压釜排汽噪声控制浅析 [J], 邝键
2.家用空调器室外机组的噪声控制——压缩机噪声控制 [J], 刘蕴青
3."软件制造一切"与"人工智能+"对振动噪声的应用——纪念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暨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成立三十周年 [J], 应怀樵;沈松;李旭杰;应明;刘进明;葛宝珊
4.浅析新风系统在室内噪声控制中的运用r——以某户型室内设计中的噪声控制方案为例 [J], 徐跃铭
5.浅析新风系统在室内噪声控制中的运用——以某户型室内设计中的噪声控制方案为例 [J], 徐跃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作场所接触噪音限制标准
工作场所接触噪音限制标准
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
了一些关于工作场所噪音限制的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一般来说,
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应该控制在每日允许暴露时间内的特定分贝范
围内。
例如,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的标准,工
人在每天允许的八小时内不应暴露于超过85分贝的噪音中。
而在欧洲,根据欧盟的相关指令,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应该控制在每日允
许暴露时间内的特定分贝范围内,同时还应该提供个人防护设备以
保护员工免受噪音的影响。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来
制定相应的工作场所噪音限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能会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环境和不同工种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会受
到噪音的危害。
除了控制噪音水平外,工作场所也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噪
音对员工的影响,比如通过技术手段改善设备的噪音水平,优化工
作流程减少噪音产生,提供员工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总之,工作场所接触噪音限制标准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它涉及到国际标准、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旨在控制工作场所中噪音的水平,以确保员工不会受到噪音对听力和健康的不利影响。
建筑工地噪音影响确认报告
建筑工地噪音影响确认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确认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根据测量数据和专业判断,对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进行确认与评估。
2. 调查方法在本次噪音影响确认报告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2.1 实地调查我们对建筑工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记录了工地所在位置、工地的规模和施工活动等信息。
同时,我们通过噪音测量仪器对工地周边环境的噪音水平进行了监测。
2.2 资料收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建筑工地噪音管理规定、周边居民的投诉记录以及工地方所提交的噪音控制措施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噪音影响确认与评估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和专业判断,我们对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确认与评估,主要结论如下:3.1 噪音水平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建筑工地产生的噪音超过了周边环境的环境噪声标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3.2 噪音影响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睡眠障碍、注意力分散以及心理压力等。
4. 建议措施为减轻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4.1 噪音控制建筑工地应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如增加隔音设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等,以降低工地噪音水平。
4.2 信息公开工地方应及时向周边居民公开工地噪音控制措施和施工计划,提高居民对工地噪音影响的认知和理解。
4.3 监测与管理建筑工地应建立健全的噪音监测和管理机制,定期对工地噪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结论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减轻这种影响,建议采取噪音控制、信息公开和监测与管理等措施。
希望有关方面能够重视并积极落实这些建议,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以上为建筑工地噪音影响确认报告的主要内容,请查收。
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工作场所噪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工作场所噪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测量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方法。
1.1 测量仪器3MUSA脉冲积分声级计(2200)测量仪器。
具有A计权,“S(慢)”档。
测量85dB以下的噪声应使用2档,且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校准所用仪器是声级校准器的要求。
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再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
1.2 测量条件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3m/s 以下时进行。
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
测量工况: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同时注明当时的工况。
1.3 测点位置1.3.1 测点布设根据标准GBZ/T 189.8-2007 附录A要求选择对象。
1.3.2测点位置其他规定1 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1.50m,坐姿1.10m。
2 传声器的指向为声源的方向。
3 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置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要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间距>0.5m。
4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5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间段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6 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
7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工作场所风速超过 3m/s 时,传声器应戴风罩。
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1.4 测量时段工作时间8小时测试,如果不满8小时,8小时等效声级。
1.5 测量结果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等效声级LAeq 。
2 测定步骤准备好仪器。
将声级标准器(114dB)配合在传声器上,开启标准器电源,声级计计权设置A 声压级,读数应为114dB,校准完成后取下校准器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993-31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关于作业场所噪声限值的报告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三十多年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工作场所噪声暴露限值的标准。
对于过去制定的这些标准,国际上很少做些协调工作。
欧共体在制定噪声限值标准方面采取了一些协调措施,一些成员国已经采用了统一标准。
在欧洲,一些非欧盟国家和许多科研机构有一个总协议,即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999:1990“声学——职业噪声暴露测量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评价”的标准是有效的,在制定限值指南时,各行政区域都应该采用。
该标准内容涉及,“最大可忍受或最大允许噪声暴露限值的选择……要求考虑到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而不要顺从国际标准。
由于个别国家对这些因素理解不同,因此还要考虑国际标准范围以外的一些因素。
”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很少有人会对应该设定工作场所噪声限值提出质疑,但实施中所涉及的商业和财政支出经常被作为不遵守限值的原因而被提到。
管理上的困难、有效的费用和统一执行法规对可能希望减少噪声值的这些人来说还是一个阻碍因素。
因为为制定噪声暴露限值提供技术基础已变为至关重要。
然而法规评论阐述了立法者要考虑适合各国国情的因素,指出了每个国家对职业道德、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模糊的地方。
每个国家在制定标准考虑的因素有完全相同的地方,但在制定噪声限值和听力损失赔偿标准却是不同的(见表一)。
表一:部分国家制定噪声暴露限值的一些特点见表大多数国家噪声暴露标准订为85dB(8小时工作日A计权平均声值),只有荷兰订为80dB,而美国时间加权平均值为90dB(A计权)。
每减半暴露时间的声级(通常也被称做交换率)允许增加值为3dB,而巴西、以色列和美国允许增加5dB。
不同国家对制订噪声暴露最大声级有不同的标准,一般都订为115dB(A 计权,快)—140dB(线性,峰值)。
许多国家要求,当噪声暴露值超过一定限值时,要执行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
执行这些控制措施采取的形式有几种,其中包括对新机器噪声性能、听力测试计划、调整减少噪声暴露时间的工作计划或使用护耳器的一些特定要求。
各国家支付因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补助金的的办法是不同的(见表二)。
表二:一些国家支付听力损失补助金的标准见表有些国家是一次性发给补助金,而有些国家发给补助金是根据工资而定。
在许多行政区域,习惯的做法是伤残损失多少就补助多少,但也有些情况例外,如果完全丧失听力,才发给伤残补助金。
科学依据与本报告有很大关系的两篇文章是:Edgar A.G.Shaw所著的“职业噪声暴露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科学问题、专业性讲座及可行性建议”和Alice H.Suter所著的“交换率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关系”。
Suter的文章被国际噪声/新闻再版,对很多人来讲这本书更容易得到。
有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科学知识体系很庞大,这是世界上许多研究者经过至少40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多少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以很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以致于不能用一套很简单的规则解释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
这些因素包括:声音本身的性质(其声级和频谱性质),及其是否稳定或起伏、脉冲、持续、或间歇。
在后一种情况中,有两点因素在衡量它们对降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有多大帮助程度时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安静期间持续的长短以及它与噪声相比更静多少。
标准的目标是降低由于经常性暴露于强噪声而引起的听力损失,比如成年累月的每天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噪声引起的听阈改变(NIPTS)。
虽然标准的目标是防止NIPTS,但是听力损失的形式最不适用于直接和控制的科学普查,因为存在着对受试对象造成永久伤害的危险。
最有相关性的替代方法是进行NIPTS的流行性病学的研究,但是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进行设计和评估,因为随着人们近年来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护耳器,管理措施以及使用较安静的机器,使得抽样范围变小,而且暴露于噪声的抽样对象也随时间而变化。
前几年,当还没有广泛的采用预防性措施时所进行的研究可能有足够大范围的抽样群,但是,对受试对象所暴露于声级的测量可能是用缺乏现代测量仪器所拥有的脉冲及动态范围能力的仪器所进行的。
对于这些原因,许多调查采用了第二种办法,例如,临时听阈改变(TTS2)或接近听阈改变(ATS)。
无论使用TTS2还是使用ATS,都要在这些临时影响和永久听力损失之间作为假定它们有一种密切关系。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这种假定都被完全认可,而证据表明,在个体之间,这种关系完全不同。
Suter得出的结论是预测噪声暴露长期有害影响不应该相信临时听阈改变。
另一种假定避免临时和永久听阈改变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法是使用动物受试对象。
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关内耳头发细胞的操作及其噪声引起的永久听阈改变的宝贵资料,但是还有一些主要的假定是,诸如动物的耳朵与人的耳朵对所有类型的噪声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些测定是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的,与人们真正暴露于噪声的情况是相似的。
而后许多关于人们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噪声方面的科学知识及他们可能遭受永久听阈改变作为不被完全认可的各种假定情况。
通过对NIPTS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和TTS控制研究获得的一些证据来清楚理解涉及关系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困难的。
ISO1999:1990标准是在对流行病学研究获得的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继而确定了噪声暴露与NIPTS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适合于人群,而不适合个体。
科学工作和立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当这些噪声在强度、持续时间和时间方式上不同时,产生相同数量NIPTS的两种或多种噪声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就是经济所说的“交换率”。
它是用分贝数来表示,每减半暴露时间的声级可由此来增加。
Suter的文章提到,(1)在实验室进行的人和动物的研究通常支持3dB的交换率,而不是5dB;(2)许多实地研究得出的数据通常也支持3dB,即等效能量规则;(3)从有间歇性噪声暴露特点的野外职业,如林业和采矿山,所得到的实际资料表明若与连续噪声暴露相比,遭受到的听力损失要比预想中的小。
(4)间歇性的有利效果并不能支持采用5dB的交换率,尽管它可以允许某些职业采取一个上调以适应最大可允许暴露限值(8小时等效声暴露)。
Shaw对很多相同的科学及流行病学研究作了分析,并得出和Suter相似的结论。
用他的话说:“结论是(1)对于稳态、间歇及不规则性的噪声,我们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去采用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或者用ISO/R1999—1984的术语来说就是在适宜的时间间隔内的‘A计权声压平方的时间累计’,作为目前测量噪声暴露的最好方式;(2)目前还没有科学上可以接受的手段使这种近似的测量更加精确;(3)目前也还没有科学上可以接受的替代性噪声暴露量度。
换句话说,3dB的交换率应该被接受,而5dB的交换率肯定要被拒绝。
”每个人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敏感度当然是不同的。
这样即使所有已知的与噪声的不规则特性。
这样即使所有书籍的与噪声的不规则特性(如其频谱特性声级及随时间变化的方式)相连的难点都被很正确的计算在内,也没有一个噪声暴露的描述者可以确切的预测一个人会得NIPTS的可能性。
这样可能会引起某种混淆,并应在立法中明确指出的,在制定法规的过程中以及在解释科学研究时应该被很好的理解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在面对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危险(或者对任何人都不会造成超过某一程度的听力损失)的声级,或者对平均的或中值的个体来说可能导致零或可以忽略的听力损失(或某一特定程度的听力损失)的中度声级。
很显然可以保护所有人的暴露声级水平要比可保护平均人群的声级水平要低。
另一个会引起混淆的因素来自于一些术语的使用,如招致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危险百分比。
这表示在刨除仅由于年龄而引起的超过某一特定听力损失界限值的百分人数以外,因噪声暴露而引起的超过该界限的过度危险。
某一特定噪声暴露的实际危险百分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了噪声暴露级和持续时间以外的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用于定义和测试听力损失的测听频率;听力界限,如超过该值就被定义为已发生听力损失;非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界限,用于评估年龄的影响,特别是这些人群遭受职业性甚至非职业性噪声暴露的程度附件A和附件B。
最初,在美国采用的测听频率是500,1000和2000Hz,界限值为25dB。
后来,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OISH)开始采用1000,2000及3000Hz的频率,界限值仍为25dB;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采用的测定频率为1000,2000和4000Hz。
标准ISO1999:1990把在六个测听频率,即500、1000、2000、3000、4000和4000Hz的听力界限值列表表示,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哪一种频率组合或加权组合在评估听力障碍时被优先采用,也没有明确说明一定要超过哪一个界限才算发生了听力障碍。
很清楚选择使用哪一种的权力被授予了使用者。
若选择高频或低界限会使危险看起来要高一些,相反选用低频或高界限就会使危险看起来要低一些。
一个人的听力状况是职业性噪声暴露、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暴露、年龄过程和疾病过程——分别是职业性NIPTS、老年性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报告主要与职业性噪声暴露与非职业性噪声暴露造成测试到的听力损失分开是很难的。
非职业噪声暴露发生于所有人群,由这些因素如运输、交通通讯、机械或动力工具及许多其他因素所造成而且可能在所有社会中都会随时间所增加。
在大多数机械化社会中,可用于可靠的研究任何非职业性暴露(不管是决定仅只由年老所造成的耳聋或者是确定职业性NIPTS的影响)的研究对象都很可能会太少,甚至可能为零。
瑞典制定的建议是如果所有的人想避免遭受NIPTS危险的话,工作场所噪声暴露级不应超过75dB(A计权8小时等效声级)。
如果在更安静的环境工作16个小时,这就等于24小时的噪声暴露值为70dB。
引述参考文献6第203页的话: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确定等效声级75dBA,遭受听力损伤的危险可被忽略不计的噪声级(Com/92/560委员会指令中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