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历史试题(教改班)

合集下载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一、二单元)测试卷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一、二单元)测试卷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一、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60分)()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2.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B.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D.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3.梭伦的诗歌“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某某”体现了其改革的特点是①公平原则②中庸原则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某某原则A ③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5.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题④海外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7.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贸中赚取了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埃斯庇罗斯,雅典人,靠种地为生,下列哪些行为是他在公元前7世纪有可能发生的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向贵族借贷,无力归还,沦为奴隶③入选长老会议④参加暴动,反抗贵族的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梭伦改革在国家机构某某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①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②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④颁布“解负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某某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某某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12.梭伦发展农工商业的改革①扩大了平民就业机会②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③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④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14.梭伦改革后雅典城邦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之间的矛盾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C、奴隶与贵族的矛盾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15.下列对梭伦改革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A、彻底消除了氏族血缘关系的影响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取决于他的出身C、既有利于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D、使雅典政权由贵族转移到平民手中()16.古代雅典教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某某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B、国家有发展教育的足够物质力量C、公民接受教育的意识很强烈D、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教育事业()1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19.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2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21.《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历史)卷及答案[word]

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历史)卷及答案[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以下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说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浅薄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达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说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①②③④图5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地理试题(教改班)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地理试题(教改班)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教改班第十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

读下图,完成第23-24题。

2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24.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下图为华北某地两熟(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月降雨量和蒸发量变化曲线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M点蒸发量极高的原因是A.气温异常偏高 B.上月降水异常偏多C.大量引水灌溉 D.南水北调地表水量增加26.关于该地区农业用水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全年均需引水灌溉 B.夏玉米灌溉需求量最大C.全年均无需引水灌溉 D.冬小麦灌溉需求量最大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27-29题。

27.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天山 C.南岭 D.祁连山28.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C.2000米至2500米 D.3500米以上29.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如今的江汉平原一般被认为是历史上的云梦泽,古云梦泽的范围广阔,主体发育在河谷的凹地和低洼地区,水陆相间,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大小湖泊与沼泽,江湖不分,洪水时一大片,枯水时几条线。

云梦泽从形成、发展,到消亡,全过程历时约7000年左右。

由于云梦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它的消亡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据此完成30-31题。

30.促使云梦泽消亡最直接的原因是A.大量的泥沙淤积 B.人们的围湖造田C.上游径流量减少 D.地表水大量下渗31.云梦泽的消失促使该区域在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中A.气候逐渐变暖 B.人居环境趋于恶化C.不宜植物生存 D.江汉平原不断扩大下图为 2012年11月20日亚洲部分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图,据图回答32-33题。

安徽省淮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淮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淮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右图所示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春秋战国 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不停地变化,两千年前是①,一千年前是②,五百年前是③。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瓷器 B.②是丝绸 C.③是茶叶 D.以上都不正确3、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4、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5、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A.泉州 B.上海 C.扬州 D.大都6、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品种传播到世界各地,饮食结构随之变化。

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

两则材料都直接体现了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7、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东方人被丑化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8、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l500~l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2、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C.领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4、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5、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6、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

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25=50分)1.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

”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2.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 .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3.两位出身贵胄的文人回忆了各自的时代和家族出路。

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的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乙文人对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的时代,理论上讲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

请问甲乙两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A.元朝明朝B.元朝清朝C.魏晋宋朝D.汉朝唐朝4.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6.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表17.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8.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寿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训练卷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央官制和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下列措施既能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又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是A、秦始皇虚设太尉,直辖兵权B、康熙帝以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同掌中枢C、隋文帝设立三省,同为宰辅D、宋太祖实施更戍法,疏远将兵关系13、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隧问其国籍。

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15、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时局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B、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C、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16、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性错误有:①桌子上放着青花瓷瓶②墙上挂着一把青铜剑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实验班段五摸底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实验班段五摸底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实验班段五摸底诊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相权不断膨胀2.《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C.礼治是核心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3.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4.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5.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6.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7.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安在线曾报道,某某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某某的“开山鼻祖”。

据《某某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某某建省始于周朝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D、某某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2、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

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

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X围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3、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5、西汉一个学者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某某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实验班选拔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实验班选拔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2016高一上学期实验班选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姓氏”原为贵族专有,战国之后普通民众也有了姓氏。

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贵族地位的下降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主要是宗法制的崩溃。

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12.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

仁宗言:‘卿言故善。

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宋仁宗认识到君主专制的过度强化易产生决策失误,不易更改,行政事务交给宰相处理,检察官可以直言其失,容易更改。

这体现了其政治理性化色彩,故选B。

A、C两项说法错误;隋唐科举制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宋代政治13.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0月)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殷墟发现的一块甲骨残板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的记事卜辞残文曰:“辛未卜争(争是管占卜的人的名字)贞:妇好其比让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深入巴方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

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2、秦简《法律问答》中有规定:“‘臣邦人(少数民族)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反者,勿许’。

可(何)谓‘复’?欲去秦属是谓复”;又规定:“擅杀、刑、髡其后子,谳(审判定罪)之”。

由此可知,当时( )A.秦王朝重视维护民族地区统治B.地方官吏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C.基层管理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西南地区强化了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3、《齐民要术》总结了种植谷类的经验:“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这是因为“春气冷,生迟,不曳挞则根虚,虽生辄死。

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珞”。

这表明当时( )A.气象学获得显著进步B.农业生产注重因时制宜C.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D.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4、明朝道教学者张宇初在其道教思想中盛倡三教归一,以心性为三教共同之源,在其《度人经通义》中曰:“元始道之元神也,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

据此可知,张宇初认为( )A.道儒佛思想具有内在的相通性B.明朝教化手段呈现多样性特征C.明朝大多数思想家有疑古之风D.儒家信仰在明代得以重新建立5、清初的总督、巡抚除京官头衔外,其印信也临时使用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

另外他们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的“幕宾”协助处理,“幕宾”薪酬也由长官私人支付,不纳入国家开支。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政治试题(教改班)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政治试题(教改班)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教改班第十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3年2月20日,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价调控措施”的“国五条”出台,然而,各地的楼市交易却突然火爆,房价不跌反涨,专家称这主要是由于购房者的心理预期所致。

下图与此相符的是(E点为调控前的均衡价格,E′点为调控措施出台后的均衡价格)2.10多年来,通过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我国已有5000多家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平稳有序退出市场,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国有企业总资产占比低于10%,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B.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尊重价值规律的必然选择C.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减弱了国有经济对重要稀奇资源的控制力D.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减少了国有资产总值,影响其控制力的发挥3.2013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举措中体现这一政策的是①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②加大了国债的发行③实施结构性减税④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把权力装进笼子里,需要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下列属于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外部国家机关监督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审计部门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 D.监察部门的监督5.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

这一做法①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②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③妨碍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但可以有效控制网络谣言传播④扩大了政府的职能,以确保网络健康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6.2013年3月,“两会”在京召开,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对关系到民生的诸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历史摸底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历史摸底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1.近代某某人民为民族独立富强进行过不懈探索和斗争。

下列某某近代历史人物中对推动思想近代化作出最突出贡献的是2.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3.科举制自隋朝实行至清末(1905年)废除,历经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B.北宋时期大规模科举取士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重要体现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D.清末废科举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一致拥护4.近代美国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但也各有特色。

下列有关近代美国和法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统都是国家元首B.总统都可以解散国会C.总统都必须对国会负责D.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出5.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共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共放弃了在抗战中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C.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共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D.中共这一政策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6.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X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中国已成为其重要成员国7.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含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者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三、四单元)测试卷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三、四单元)测试卷

寿县一中历史选修1(三、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60分)1.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2.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3.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①宗主督护制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从内容上看,均田制的特点之一是A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当一定的徭役和兵役B所有农民必须向政府交纳租税,承当徭役、兵役C限制地主占有土地总量,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D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5.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6.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授田的实质是加强农民开荒纳税7.北魏均田制的根本收益者是A.农民B.鲜卑贵族C.国家D.汉族地主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某某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9.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0.北魏孝文帝迁都某某的积极意义有①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②保障了改革的深化③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④促进了胡汉民族的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成书于5世纪的《某某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某某为荒土……昨至某某,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县一中高三文科教改班第十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12.台湾学者许仲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在君主专制下,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因素包括①防范宰相揽权②加强统治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13.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A.人文主义盛行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神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4.“他做出了把佛教和道教的成分与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解释……他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

”“他”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15.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

接受批评”。

从广告词中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④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6.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1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形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性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18. 195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

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

其意图是A.建立起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活力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权19.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0.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21.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国民生产总值)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对右36. 不同文明的发展、交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材料一西方工业文明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走向世界的。

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文明强势而来,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并开始了对西方文明由被动到主动吸收的过程。

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是经历曲折。

19世纪九十年代,郑观应认为“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自有议院,则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苟欲安内攘外,……其必自设议院始矣。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12分)(2)指出上述材料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相同认识形成的原因。

(8分)(3)在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37. 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

)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

……(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

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

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

(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

(8分)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

(8分)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历史参考答案】36.(1)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观念在亚洲传播,推动亚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

(4分)经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了亚洲,改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4分)思想: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观念的传播,成为先进人士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分)(2)异:郑观应主张议院限制君权滥用;清政府认为议院受君主制约(2分)同: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分)形成原因: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发展潮流的需要(4分)(3)①实行计划经济(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2分)②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技术(2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分)37.(1)理由:都蕴含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

(2分)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面临着教会神权的控制;(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主要面临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

(2分)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个性解放;(2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

(2分)(2)归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每点2分,共8分)方法:阶级分析法。

(2分)(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2分)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2分)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2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2分)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2分,注意: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