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2014.8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18e556e2bd960591c67775.png)
公共域名解析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YD/T 2079-2010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媒体域(MMD)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YD/T 2095-2010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安全技术要求
YD/T 2140-2010
域名服务系统安全框架技术要求
YD/T 2666-2013
双栈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安全服务
YD/T 1621-2007
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评估准则
YD/T 1726-2007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呈现(Presence)业务安全技术要求
YD/T 1727-2007
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广播多播业务(BCMCS)安全技术要求
YD/T 1898-2009
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Ev2)测试方法
YD/T 2094.1-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1部分:绑定
YD/T 2094.2-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2部分:断言和协议
YD/T 2094.3-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3部分:模式定义
YD/T 2094.4-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4部分:认证上下文
YD/T 2094.5-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5部分:一致性要求
YD/T 2094.6-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6部分:应用配置
YD/T 2094.7-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7部分:元数据
YD/T 2300-2011
可扩展的访问控制标记语言
YD/T 2586-2013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b7ca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e.png)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信息,通信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网络安全实践,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包括对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的要求。
网络设备是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要求网络设备厂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遵循一系列安全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确保设备固件和软件的安全性、防止设备被非法篡改、加密数据传输、保护设备免受恶意软件感染等。
其次,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对通信协议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通信协议是实现网络间通信的核心技术,安全性的问题关系到网络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要求在通信协议中加入安全性措施,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以保护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同时,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还涉及对网络运维和管理的要求。
网络运维和管理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要求网络运维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此外,网络安全标准还要求建立健全的网络监控和安全审计机制,确保网络安全事件的追踪和处置。
最后,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还提供了一些安全性评估和认证的方法和流程。
通过安全性评估和认证,网络用户和运营商可以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进行客观评估。
这些评估和认证方法可帮助通信行业建立起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并对网络设备和服务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总之,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规范和要求,提高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加强网络运维和管理的能力,以及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认证,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的安全。
同样,也为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安全标准
![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c951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2.png)
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安全标准导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信行业的通信网络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网络安全威胁。
为了确保电信网络的稳定、安全和可靠运行,制定和遵循相关的通信网络安全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安全标准的意义、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概述通信网络安全标准是为了规范电信行业中的通信网络建设、运营和维护,保障用户通信和信息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这些标准涵盖了通信网络的硬件设备安全、软件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等方面。
二、通信网络硬件设备安全标准1. 设备认证和合规性要求:规定通信网络硬件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认证和合规性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配置、部署、监控、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以确保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3. 物理安全要求:包括设备的安装环境、交换机房的防护措施、设备接入控制等,以预防物理攻击和非授权访问。
三、通信软件系统安全标准1. 软件安全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控性等原则,规定软件系统设计必须兼顾这些方面的要求。
2. 软件开发和测试规范:要求制定统一的软件开发和测试规范,包括代码审查、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等,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3.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配置、访问控制、漏洞修补等要求,以降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攻击风险。
四、通信数据安全标准1. 数据传输加密:规定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必须采用加密技术,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窃取或篡改。
2. 认证和授权机制:要求设立完善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
3. 数据备份和恢复:包括数据备份策略、备份存储介质和备份恢复测试等要求,以保证数据不受意外损坏的影响。
五、通信网络运行安全标准1. 安全策略和管理:规定通信网络运行必须建立和遵循相应的安全策略和管理体系,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584961185901020207409cc0.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法规类别】行业标准管理【发文字号】工信安字[2012]113号【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日期】2012.11.27【实施日期】2012.11.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工信安字[2012]113号)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集团公司、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为加强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管理工作,现将《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的制定(含修订,以下同)程序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信厅科[2009]87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工信厅科[2011]137号)等,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规定了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领域行业标准(以下简称“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出版、复审、修改等标准制定的主要程序及要求。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化工、石化、黑色冶金、有色金属、黄金、建材、稀土、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包装、航天、兵工民品、核工业、电子、通信等19个行业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四条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范围包括:基础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
下列事项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一)安全管理有关术语、符号、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和要求;(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含组织要求、制度要求);(三)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检测、检验、销毁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四)安全生产规程和岗位安全管理要求;(五)应急救援规则、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六)安全教育培训规则、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七)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与审查技术规范;(八)安全检查的通则、导则等技术规范;(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技术要求。
电子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电子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9486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d.png)
电子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通信行业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信息传递和通信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人们的信息资产和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为此,电子通信行业需要建立和遵守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标准,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就电子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标准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网络安全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网络系统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损害和破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子通信行业应当制定以下基本要求的网络安全标准:1. 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传输的信息不会被窃取、篡改或者泄露,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个人数据。
2. 身份认证与授权: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得访问网络的权限。
3. 访问控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限制非法访问、滥用和身份冒用行为。
4. 安全漏洞管理: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员工和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面对网络威胁和风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为了规范和管理电子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工作,确保网络安全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素:1. 领导责任:在企业高层建立网络安全的领导责任和意识,明确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2. 安全策略和规划:制定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安全策略和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3. 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和评估网络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4. 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
5.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和实施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处置和恢复网络安全事件,减少损失。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f6706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e.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1.19•【文号】工信部网安〔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工信部网安〔2024〕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现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月19日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运行的基础核心。
为适应新时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形势,进一步指导企业提升工控安全防护水平,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安全根基,制定本指南。
使用、运营工业控制系统的企业适用本指南,防护对象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以及被网络攻击后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运行的其他设备和系统。
一、安全管理(一)资产管理1.全面梳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典型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软件、数据等资产,明确资产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并根据资产状态变化及时更新。
定期开展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配置、权限分配、日志审计、病毒查杀、数据备份、设备运行状态等情况。
2.根据承载业务的重要性、规模,以及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建立重要工业控制系统清单并定期更新,实施重点保护。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关键工业主机、网络设备、控制设备等,应实施冗余备份。
(二)配置管理3.强化账户及口令管理,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弱口令,定期更新口令。
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合理设置账户权限,禁用不必要的系统默认账户和管理员账户,及时清理过期账户。
电信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电信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2fc9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1.png)
电信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通信行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电信通信行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标准。
本文将探讨电信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包含的各项规范、规程和标准。
I. 安全管理标准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电信通信行业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该体系需要涵盖网络安全策略、组织结构、安全培训、安全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标准涉及到电信通信行业的网络安全,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
通过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标准,能够有效地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保障网络安全的稳定性。
3. 安全事件响应标准在网络攻击和安全漏洞出现时,及时的安全事件响应能够减少损失和恢复服务。
因此,电信通信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事件响应标准,明确安全事件的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的责任和要求。
II. 网络设备和系统标准1. 网络设备配置标准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应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些标准应明确网络设备的配置要求、安全补丁的管理、固件升级等方面的要求。
2. 安全认证和加密标准为了确保传输的数据能够得到保护,电信通信行业应采用一套统一的安全认证和加密标准。
例如,采用HTTPS协议进行网站安全认证,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保护通信数据等。
3. 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标准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行为,电信通信行业需要制定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的标准。
这些标准应涵盖网络流量监控、异常行为检测、攻击事件分析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网络的安全可控性。
III. 用户权益保护标准1. 个人信息保护标准电信通信行业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标准,明确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原则。
同时,还需确保个人信息得到合法、安全的保存和处理,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be94f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9.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3.19•【文号】工信厅信管函〔2024〕88号•【施行日期】2024.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管函〔2024〕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相关互联网企业,相关通信工程参建单位:为做好2024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把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的任务、措施、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信息通信网络底座。
——坚持安全发展。
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工作,完善安全治理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坚持预防为主。
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理念,着力消除由于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重大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坚持技管结合。
强化科技保障,构建事前风险预警、事中研判处置、事后溯源管理的技术手段体系,增强网络运行智能感知、快速响应、自治自愈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加强安全理论学习。
工信部: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工信部: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c17628dbe23482fb5da4ca3.png)
工信部: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作者:
来源:《计算机世界》2020年第14期
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在其官网公布了已编制完成的《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建设指南》),将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我国目前在网络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有效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基本满足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護需要,推进标准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中的应用,研制网络数据安全行业标准20项以上。
到2023年,健全完善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有力促进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提升,研制网络数据安全行业标准50项以上。
SA8000:2014版
![SA8000:2014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e7ac1b7cd184254a353503.png)
组织应确保无雇佣费或工人承担全部或部分雇佣成本。
员工有权利在标准工作时间完成后离开工作场所。假如员工按合理的期限提前通知公司,员工可以自由终止其就业。
任何组织或向组织提供劳工的实体都不可以从事或支持贩卖人口。
组织应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潜在的工作中或由于工作有关的健康安全事故和职业 伤害或疾病;只要是可行的,基于普遍的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任何具体危险,应最小化或消除工作场所里所有危害的原 因。
组织应尊重员工获得生活工资权利,并保证在一个标准工作周内(不包括加班时间)的工资总能达到法定或行业最低工 资标准或集体谈判协议(适用时)的要求,而且工资应满足员工基本需要,以及提供一些可随意支配的收入。 组织保证不因惩戒目的扣减工资,除非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这种出于惩戒扣减工资是国家法律允许的,b.存在一个有效力的自由协商的集体谈判协议允许这种做法(通过集体协 商的协议,在当地劳动局备案,才被认可) 组织应确保在每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向员工清楚详细地定期以书面形式列明工资、待遇构成;组织应当依法以员工方便的 方式支付所有的工资和福利,任何情况下不得拖欠或用限制形式如抵用卷,优惠卷或本票; 所有加班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倍率或集体谈判制定的倍率支付加班费,如果在某些国家没有在法律或集体协议中规定加班 费率,则加班费率以组织规定的倍率或等同于普遍接受的行业标准来确定,选择其中较高的; 组织不应采用纯劳务性质的合同,连续的短期合同,和/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或其他手段来避免履行劳动和社会保障中 适用法规规定组织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政策,程序和记录 (组织)高级管理层应当以适当的语言制定书面的政策声明,并通知所有人员,本公司已选择符合SA8000 本政策申明应包括组织符合SA8000标准的所有要求,该申明承诺组织也应遵守国家法律,其他适用法律和公司签署的其 他要求; 应当以适当和可理解的方式在工作场所和组织提供的住宅和物业突出地和明显地把这个政策声明和SA8000标准展示出 来,而不管是组织自有的还是租借或合同服务提供者的住宅或财产; 组织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便实施SA8000标准; 组织应当以适当语言使这些政策和程序能被有效地沟通和供人员取阅;这些沟通也应清楚地与顾客,供应商,分包商及 下级供应商分享;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以证明与SA8000一致性和实施了SA8000标准,包括管理系统要求中包含的这个要素。应保留相 关记录并书面或口头总结给SA8000职工代表(们); 组织应定期组织管理评审,评审其政策,运行执行本标准的程序和其结果表现,以便持续改进; 根据要求,组织应以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对相关利益方公开其政策申明; 社会绩效团队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解读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1846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5.png)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解读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就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并从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来探讨如何保障工业企业的网络安全。
I.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工业企业网络安全的标准与法规。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项重要的标准与法规。
II.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是指为了规范工业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和操作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标准:1. ISO 27001ISO 27001是一种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的国际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
该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织确保其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IEC 62443IEC 62443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针对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安全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了一系列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用于保护工业自动化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3. NIST SP 800-82NIST SP 800-82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的一份网络安全指南,特别关注了工控系统的网络安全。
该指南包含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帮助组织提高工业网络的安全性。
III.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法规除了标准之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加强对工业企业网络安全的监管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法规:1. 美国《财务业务信息共享法案》(FERC Order No. 791)FERC Order No. 791是由美国联邦能源委员会(FERC)颁布的一项法规,要求电力供应商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计划,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2. 中国《网络安全法》中国的《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涵盖了网络基础设施保护、网络运营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方面。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98f2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7.png)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目的是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保护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并防止恶意攻击和入侵。
1.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1.1 安全策略:明确通信网络的安全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2 安全组织: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和权限,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
1.3 安全教育和培训:对通信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 通信网络设备安全2.1 认证和授权:所有连入通信网络的设备都必须进行认证和授权,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2 强化设备安全:加强设备的密码管理,禁用默认密码,定期更改密码,防止设备被未授权的人访问。
2.3 安全补丁和更新:定期检查并及时安装设备厂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和更新,及时修复漏洞,增强设备的安全性。
3. 通信网络数据安全3.1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和篡改。
3.2 访问控制:建立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用户对通信网络中数据和信息的访问权限,仅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相关数据和信息。
3.3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4. 通信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4.1 安全事件监测:建立并运行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和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
4.2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和流程,及时处理安全事件,限制其对通信网络的影响。
4.3 安全审计和漏洞分析: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分析,检查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漏洞情况,及时修复漏洞,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通过遵守以上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可以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保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2014.8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2014.8](https://img.taocdn.com/s3/m/449de23910661ed9ad51f3c6.png)
双栈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安全服务
YD/T 1621-2007
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评估准则
YD/T 1726-2007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呈现(Presence)业务安全技术要求
YD/T 1727-2007
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广播多播业务(BCMCS)安全技术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6日】 【来源:通信保障局】 【字号:大中小】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标准类别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安全体系
YD/T 849-1996
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YD/T 1163-2001
IP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框架
YD/T 1478-2006
YD/T 2665-2013
通信存储介质(SSD)加密安全测试方法
YD/T 2667-2013
基于web方式的以太网接入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YD/T 2668-2013
电信网络异常流量检测与控制技术要求
电信管理网安全技术要求
YD/T 1486-2006
承载电信级业务的IP专用网络安全框架
YD/T 1613-2007
公众IP网络安全要求——安全框架
YD/T 1666-2007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
YD/T 1414-2007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P多媒体子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YD/T 1614-2007
公众IP网络安全要求——基于数字证书的访问控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八批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的通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八批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的通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cb74d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d.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八批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
的通信防雷产品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4.01.18
•【文号】工信部科[2014]26号
•【施行日期】2014.01.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通信业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八批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
防雷产品的通告
(工信部科[2014]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保证通信网络及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依据我部《关于实行通信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知》(信部科[2007]255号),我们组织对相关通信防雷产品进行了标准符合性认定。
现将第八批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见附件)予以公布。
标准符合性认定有效期为2014年1月18日至2017年1月18日。
特此通告。
附件: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目录(第八批)
2014年1月18日
附件:
通过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目录(第八批)。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ebf5d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b.png)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是为了保护工业控制系统(ICS)和工业自动化系统(IAS)免受网络攻击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安全要求:工业网络设备应具备防护措施,例如安全开关、加密芯片等,以保护物理层的安全性。
2. 软件安全要求:工业网络系统应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网络安全防护:工业网络系统应采取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权限控制要求:工业网络系统应设立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系统。
5. 数据安全要求:工业网络系统应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6. 监控和审计要求:工业网络系统应具备监控和审计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并记录异常事件和操作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7. 应急响应要求:工业网络系统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快速应对安全事件,恢复系统功能,并进行事后的安全分析和改进。
8. 培训和意识要求:工业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提升工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生产运营。
同时,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推广和应用,还有利于加强国家工业网络安全的整体防护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b6b37d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4.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4.08.28•【文号】工信部保[2014]368号•【施行日期】2014.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保〔2014〕368号2014年8月2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各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有关单位:近年来,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要求,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但也要看到,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境内外网络攻击活动日趋频繁,网络攻击的手法更加复杂隐蔽,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新形势下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重发展、轻安全思想普遍存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和手段不足,关键软硬件安全可控程度低等。
为有效应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切实加强和改进网络安全工作,进一步提高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关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有关精神,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坚持安全与发展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坚持法律法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全局,以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增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建设网络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9765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4.png)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工业网络安全标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工业网络安全、维护正常生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从目标、要求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介绍工业网络安全标准。
目标: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工业互联网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保护工业互联网资源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具体目标包括保护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拒绝服务攻击和数据泄露。
要求:工业网络安全标准要求落实安全策略、实施保护措施和加强监控。
首先,要明确安全策略,为工业互联网系统制定安全管理和运维规范,明确安全目标和责任。
其次,要实施保护措施,包括网络边界防护、漏洞修复、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
同时,要开展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日志审计。
最后,要加强监控,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防止损失扩大。
实施措施: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
首先,要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工业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其次,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评估、安全事件响应等流程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能。
最后,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
总之,工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要求和采取实施措施,可以提升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能,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不断加强标准内容的更新和完善,针对新型的网络安全威胁,及时调整和优化标准要求,提高工业网络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工业网络安全能够与时俱进。
征求意见 工信部拟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管理
![征求意见 工信部拟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6f87ef1a37f111f1855b5c.png)
龙源期刊网
征求意见工信部拟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作者:
来源:《计算机世界》2009年第32期
本报综合消息 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全面加强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域名服务提供者(以下统称“通信网络运行单位”)管理和运行的公用通信网和互联网(以下统称“通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保障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该意见征集稿对我国网络安全监测、备份、风险评估、救援等拟定了具体要求,并自发布
日起至9月4日,公开征集意见,以提高我国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
按照意见征集稿所称,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是指为防止通信网络阻塞、中断、瘫痪或被非法控制等以及通信网络中传输、存储、处理的数据信息丢失、泄露或被非法篡改等而开展的相关工作。
意见征集稿提出,通信网络运行单位规划、设计、新建、改建通信网络工程项目,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满足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要求的通信网络安全保障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
时进行验收和投入运行。
已经投入运行的通信网络安全保障设施没有满足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要求的,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进行改建。
对于“未按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或者存在重大网络安全隐患的”,该意见征集稿规定,由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拒不改正的,由电信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链接:《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详
见:/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2509831.html;
意见反馈请寄往:北京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电子邮
箱:wangxiaofei@。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实施“宽带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实施“宽带](https://img.taocdn.com/s3/m/70afb559a98271fe910ef9d3.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的意见【法规类别】互联网【发文字号】工信部联通[2014]190号【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发布日期】2014.04.30【实施日期】2014.04.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的意见(工信部联通[2014]1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交通运输厅(委、局)、农业厅(局、委)、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为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现就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打造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为总体目标,以“坚持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引导、促进部省联动、加强示范引领”为核心思路,充分激发各地各企业积极性,优化宽带发展环境,完善宽带网络覆盖,深化宽带应用普及,提升用户上网体验,持续增强宽带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的基础作用。
二、主要原则(一)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坚持企业在宽带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提升城市地区宽带发展水平;坚持发挥政府在优化宽带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宽带发展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缩小城乡和区域宽带发展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评估方法
YD/T 2252-2011
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能力评估方法
YD/T 2669-2013
电信网和互联网第三方安全服务资质评估准则
协议安全
YD/T 1466-2006
IP安全协议(IPSec)技术要求
YD/T 1467-2006
IP安全协议(IPSec)测试方法
增值业务网——智能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42-2008
接入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43-2008
接入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44-2009
传送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45-2009
传送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46-2013
IP承载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47-2013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4部分:认证上下文
YD/T 2094.5-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5部分:一致性要求
YD/T 2094.6-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6部分:应用配置
YD/T 2094.7-2010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第7部分:元数据
YD/T 2300-2011
可扩展的访问控制标记语言
YD/T 2586-2013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6日】 【来源:通信保障局】 【字号:大中小】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标准类别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安全体系
YD/T 849-1996
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YD/T 1163-2001
IP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框架
YD/T 1478-2006
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接入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
YD/T 2440-2012
通信虚拟磁带库(VTL)安全技术要求
YD/T 2494-2013
通信虚拟磁带库(VTL)安全测试方法
YD/T 2592-2013
身份管理(IdM)术语
YD/T 2390-2011
通信存储介质(SSD)加密安全技术要求
YD/T 2384-2011
Web应用防火墙技术要求
YD/T 2385-2011
统一威胁管理(UTM)系统技术要求
YD/T 2558-2013
基于祖冲之算法的LTE终端和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 2559-2013
基于祖冲之算法的LTE终端和网络设备安全测试方法
YD/T 2681-2013
双栈防火墙设备测试方法
YD/T 1614-2007
公众IP网络安全要求——基于数字证书的访问控制
YD/T 1615-2007
公众IP网络安全要求——基于远端接入用户验证服务协议(RADIUS)的访问控制
YD/T 1701-2007
H.323网络安全技术要求
YD/T 1897-2009
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Ev2)技术要求
域名服务系统安全扩展(DNSSec)协议和实现要求
移动互联网安全
YD/T 1699-2007
移动终端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YD/T 2407-2013
智能终端信息安全 移动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YD/T 2408-2013
智能终端信息安全 移动终端安全能力测试方法
YD/T 2439-2012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描述格式
YD/T 2240-2011
增值业务网——即时消息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241-2011
WAP网关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YD/T 求
YD/T 2244-2011
电信网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245-2011
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DSL接入服用器(DSLAM)设备
YD/T 2050-2009
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ON)设备
YD/T 2255-2011
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SOC)与被监控设备接口技术要求
YD/T 2256-2011
对支持SIP协议设备的安全性技术要求
YD/T 2376.1-2011
IP承载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48-2008
信令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49-2008
信令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50-2008
同步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51-2008
同步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52-2008
支撑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53-2008
支撑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数据通信网络与开放系统互联安全架构 端到端通信系统
YD/T 2387-201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YD/T 2591-2013
统一IMS媒体面安全技术要求
安全防护
YD/T 1728-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
YD/T 1729-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YD/T 1730-2008
移动通信网—应用服务端到端通信—密钥管理
YD/T 2039-2009
移动通信网—应用服务端到端通信—认证机制
YD/T 2251-2011
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平台安全信息获取接口要求
YD/T 2382-2011
联网软件安全行为规范
YD/T 2383-2011
互联网主机恶意程序描述格式
YD/T 2388-2011
YD/T 1736-2009
互联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37-2009
互联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38-2008
增值业务网——消息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39-2008
增值业务网——消息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40-2008
增值业务网——智能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41-2008
YD/T 2246-2011
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584-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5-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589-2013
内容分发网(CDN)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90-2013
内容分发网(CDN)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设备安全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YD/T 1731-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灾难备份及恢复实施指南
YD/T 1732-2008
固定通信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33-2008
固定通信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734-2009
移动通信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35-2009
移动通信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1415-2008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安全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YD/T 1800-2008
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YD/T 1801-2008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P多媒体子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1857-2009
YD/T 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052-2009
域名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YD/T 2053-2009
域名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092-2010
网上营业厅安全防护要求
YD/T 2093-2010
网上营业厅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239-2011
增值业务网——即时消息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YD/T 1754-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YD/T 1755-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YD/T 1756-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YD/T 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YD/T 1758-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7-2013
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8-2013
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674-2013
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设计导则
其他
YD/T 1625-2007
电信智能卡安全技术要求
YD/T 1826-2008
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小组建设指南
YD/T 2038-2009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P多媒体子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YD/T 1858-2009
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认证架构(第二阶段)
YD/T 1909-2009
运营商提供的虚拟专用网安全技术要求
YD/T 2036-2009
基于终端安全评估的移动网络接入安全技术要求
YD/T 2249-2011
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系统安全框架
YD/T 2250-2011
无线应用协议(WAP)系统安全框架
YD/T 2253-2011
软交换网络通信安全
YD/T 2258-2011
移动通信网安全术语集
YD/T 2261-2011
IPTV业务安全体系架构
YD/T 2386-2011
YD/T 2042-2009
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