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_赵颐淇
中非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非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作者:赵功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贸易关系发展迅速,进一步加强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
但是,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非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入手,进而分析了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促進中非贸易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存在问题;建议一、中非贸易的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非贸易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2年7月非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问的团结合作从政治领域向全方位拓展,并将社会、经济发展提上首要日程。
这些新变化,为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中非贸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略小于亚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海岸外与大陆相关的岛屿也很多。
非洲分为东非、南非、西非、北非和中非五个地区。
以下为2010年,中国与5个地区的贸易数据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南非地区是中非贸易的主要地区,具有很大的贸易份额。
而在2011年中,中国对非洲的出口伙伴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对非洲的十大出口国依次是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利比里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贝宁、加纳、安哥拉和肯尼亚。
而对比2010年上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各国所占中国出口份额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伙伴国都保持基本稳定,份额变动不大。
二、中非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非贸易主要存在中非贸易区域不平衡、中非贸易摩擦严重、中非贸易总量偏小、非洲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等几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因素:(一)缺乏良好的市场秩序在近年来中非贸易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引发贸易摩擦等一系列新问题。
自WTO成立到2005年底,我国共遭受来自非洲国家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共计48起,同期案件总数的6.2%,远高于中非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中非经贸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
然而,中非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就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中非经贸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0%。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人员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与此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派遣了大量医疗队,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目前,中非贸易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出口为主,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非洲大多数国家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对非洲的资源需求较大。
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容易陷入资源型经济的困境,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 不够可持续的投资模式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种投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一些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一些项目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一些非洲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3. 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快速发展也对当地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导致非洲本地产业难以与之抗衡。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仍然采用低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无法带动非洲本地产业的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中非经贸关系,应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贸易多元化中非应加强贸易多元化,推动非洲国家从资源型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非经贸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中非两国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非经贸关系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同时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合作。
然而,中非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贸易不平衡、投资环境不透明、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等。
因此,研究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于深入了解中非合作的本质和未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包括贸易、投资、援助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和评价;(2)中非经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贸易失衡、债务风险等;(3)探讨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间、企业间等各种合作方式和措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深入探讨中非合作本质和未来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撑;(2)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提供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思路和方法;(3)促进中非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包括贸易、投资、援助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和评价;2. 中非经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贸易失衡、债务风险等;3. 探讨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间、企业间等各种合作方式和措施。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中、非两国政府、企业和学者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2.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中、非两国企业家和学者对中非经贸关系的看法;3. 进行实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和问题;4. 提出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1)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包括贸易、投资、援助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和评价;(2)中非经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贸易失衡、债务风险等;(3)探讨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间、企业间等各种合作方式和措施。
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二、 中非商品贸易中存在 的问题
( ) 乏抵抗 系统风险的能力. 一 缺 中非
( ) 二 中国对非洲贸易地理 方向分析 .
作 .本文分析 中非进 出口贸易现状, 针对 2 1 中国在 非洲前 十名的贸易伙伴分 贸易合作机制尚不成 熟, 0 0年 非洲对 于欧美经
额进一步扩大 , 非洲在 中国商品贸易总额 非 洲 的 贸 易 额 约 是
首次突破 10 0亿美元 ,比 20 ,0 0 0年增长 与 东 部 非 洲 的 4 2 . 4 近 1 倍 ,在 中国对外贸 易总额 中占比增 倍 ,贸 易极 差 达 到 0 图1 中非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 万美元)
击 ;09年 在 国际金 融危机 刚 刚开始 消 险 , 响到中非全 方 20 影 退的背景下, 全球贸易额 同比下降 。2 0 位 多 角 度 合 作 关 系 09 年 的最 小值说 明中非贸易还 存在着 一些 的展开 。( 1 表 )
西非
中非 东非 其他 总计
3679 162
别是南非 (,7 , 1 2 5 0 30万美元) 、安哥拉 济依 赖性仍较 强,故 当全球 性危机 出现 中非贸易容 易受到冲击 , 例如 2 0 0 9年 (4 ,9 1万美 元) 苏丹 (6 ,7 2 8 14 、 82 60万美 时, 元 ) 尼 日利 亚 (7 ,4 、 7 68 7万 美元 ) 埃 及 双边贸易额 同比下降了 6%之多。 、 o (9 ,9 6 5 8 0万美元) 利 比亚 (5 ,9 、 6 76 2万美
元 , 19 是 9 7年 的 1 7倍 , 中 国对外 商 年 中非 进 出 口贸 易 . 8 在 53 9 品贸易总额 中 占比提高 08 以来 , 随着双方经济特 贸易差距 仍 旧显 著,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贸易合作,为两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一、机遇1. 增强贸易便利化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签署的一系列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贸易限制和关税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
这将促进双方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
2. 不断扩大市场规模非洲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陆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民生的契机。
同时,中国的市场也对非洲国家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目标。
3. 技术转让与合作中国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技术转让的机遇。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在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分享这些经验与技术,促进了非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1. 资源依赖和不平衡贸易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依赖大量的资源输出,而中国则成为了这些资源的主要需求方。
这导致了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平衡的贸易状况,使得非洲国家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增加了经济风险。
2. 工人权益和员工福利保障虽然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创造了就业机会,但也面临着员工权益和福利保障的问题。
在一些项目中,存在不合理的劳动条件、低工资待遇以及不完善的劳动标准。
这对于员工的权益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3. 文化冲突和社会影响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模式,这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影响的问题。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可能忽视了当地社区的需求和环境保护问题。
三、应对策略1. 多样化贸易和投资渠道非洲国家应积极寻找其他贸易和投资伙伴,多样化贸易和投资渠道,减少对资源输出和单一市场的依赖。
这有助于降低经济风险并推动本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非洲外贸市场挑战与机遇
非洲外贸市场挑战与机遇近年来,非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在外贸过程中,我却遇到了诸多挑战。
是物流运输方面的困难。
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不畅,导致货物运输成本高企,时效性较差。
这使得我们在外贸过程中,需要付出更高的物流成本,影响了利润空间。
非洲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许多非洲国家对外资企业设立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批程序繁琐,耗时较长。
这使得我们在进入非洲市场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非洲市场的信用风险也让我深感压力。
在一些非洲国家,支付违约现象较为普遍,这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确保资金安全。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在非洲外贸市场,我也找到了许多宝贵的机遇。
非洲市场潜力巨大,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非洲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这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非洲市场的多元化也为我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非洲,我们可以同时开展多种业务,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这有利于我们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市场风险。
然而,要想在非洲外贸市场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加强对非洲市场的调研,了解当地消费习惯、政策法规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要优化物流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我们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物流渠道,提高运输效率。
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银行的合作,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信用风险。
在非洲外贸市场中,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取得成功。
物流运输困难、市场准入门槛高、信用风险大,这些挑战让我深感压力。
然而,正是在这些挑战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
我加强了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优化了物流运输体系,降低了信用风险。
这些经验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对非洲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政策环境的优化、市场的多元化,这些都是我面临的机遇。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非洲开展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如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社会风险等。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非洲大陆政局不稳定,各国政策制定和调整频繁,政治风险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的主要问题。
政变、战争、动荡等政治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企业投资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对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及时了解当地的政策和事件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与当地政府建立紧密关系,了解政策变化和风险情况,寻求政府支持和保障。
二、商业风险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对手风险、品牌风险等。
非洲国家的市场环境和商业习惯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对中国企业来说,市场开拓和市场维护都面临一定的风险。
对手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合作伙伴的信用和实力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成败。
对策: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合作伙伴的信誉和实力,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社会风险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劳工纠纷、社会抗议、当地居民反对等。
在非洲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复杂,社会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在当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如工人罢工、居民抗议等。
对策:重视社会责任,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项目,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和居民的诉求,解决矛盾和纠纷,维护和谐的企业社会关系。
四、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非洲国家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发程度不一,而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非洲国家也存在差异,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容易发生。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政策建议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逐渐增长,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
在这一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解决。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供应安全性问题。
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不稳定,国际油价的变动也会对供应造成影响。
中国应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建立更为稳定的贸易关系,确保原油供应的可靠性。
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运输能力不足,给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带来了一定困难。
中国可以加大对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对运输能力的提升,以提高原油进口的效率和便利度。
非洲国家的能源开发和利益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进口非洲原油,带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应考虑非洲国家自身的能源需求和发展利益。
中国可以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促进能源开发项目的共同建设和合作,提高非洲国家的能源自给能力,同时也在贸易中获得更加合理与公平的利益分配。
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重视。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涉及到大量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可以在非洲国家的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与非洲国家共同推进可持续能源开发。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中国政府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建立更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和贸易关系。
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力度,提高其能源开发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合作。
推动环保技术在非洲原油开发中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促进非洲国家可持续能源开发。
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能源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
通过共同建设能源项目,提高非洲国家的能源自给能力,并在贸易中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发展对中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也对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讨论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采和制造业等领域。
这些投资为非洲带来了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技术转移等好处,同时也推动了中非贸易的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元。
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政治风险是中国在非洲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非洲大陆上的政治不稳定、腐败问题和社会动荡等因素,往往会对中国企业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风险也是中国在非洲投资需要面对的问题。
非洲国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和竞争风险。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也面临着环境和社会风险。
非洲地区的环保标准较低,中国企业需要遵守当地环境法规,以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也需要关注当地社会的文化和习俗问题,以避免引发社会纷争和不满情绪。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加强政治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当地政治动向和法规变化,并及时调整战略和运营方式。
降低市场风险。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建立营销网络等方式,提高对非洲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际企业合作,分散市场风险。
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应当积极遵守当地的环境法规,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应当重视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关系。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在应对这些风险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提高自身在非洲的投资回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摘要】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近年来不断增加,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不稳定、法律环境不清晰、安全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建议加强政府监管与规范,并提升企业风险意识。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尽管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多方合作,风险是可以可控的。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对策、政府监管、企业风险意识、可控、多方合作、共同应对1. 引言1.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介绍:随着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确保投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涉及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等多个领域。
这种投资方式不仅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
风险分析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政治风险,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定、法律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对投资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是经济风险,市场波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投资回报受损。
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策建议为了有效规避和应对上述风险,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府监管与规范,建立健全的投资审批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投资活动合法合规。
其次是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意识提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
结论: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是可控的,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就能够确保投资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中非贸易状况与进展建议【论文】
中非贸易状况与进展建议中非贸易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喀麦隆、刚果(布)、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刚果(金)、赞比亚这23个国家,其中阿尔及利亚和南非的贸易额总和占中非贸易总额的40%,所占比例非常之大。
由此可见,中非贸易发展区域的不平衡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国家也都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
近几年来,随着中非贸易的不断扩大,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越来越严重。
中国拥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这会大大削减像纺织品、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销售价格。
非洲作为欠发达地区,其主要生产和出口的商品亦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中国这些价格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会对非洲的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威胁到非洲这些企业的生存,因而非洲各国不得不实施一些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加之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常年保持顺差,这会进一步恶化两地区的贸易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不断。
此外,西方国家从中作梗,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称为“新殖民主义”,无形中加剧我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虽然说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2010年更是达到了1270亿美元。
中国也已经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是,中非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仅为4.3%(以2010年为例),这远远低于对亚洲的52.7%,对欧洲的19.3%,对北美洲的14.2%,甚至比对拉丁美洲6.0%的比重还低。
部分原因与中国与非洲贸易往来比较晚有关。
一是双方的了解不够深入;二是西方国家已经抢在我国之前与非洲各国建立了长久的贸易往来关系,在短期内我国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
非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与压迫,各国独立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从而导致非洲各国生产力落后,产业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
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2019-09-16近些年来,随着⾮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也不断加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度重视与关注。
但由于全球⾦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下⾏压⼒不断增⼤,也导致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临更多的困难。
由此,进⼀步探索增强中⾮货物贸易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快落实主席提出的“开启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已成为我们必须⾯对的重⼤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的现状(⼀)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总额呈扩⼤趋势,近年略有下降近年来,我国与⾮洲各国间的贸易合作往来⽇渐频繁,双边进出⼝贸易不断扩⼤。
如D1所⽰,2006-2016年,我国与⾮洲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由554.6亿美元上升⾄149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
虽然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贸易往来合作略有下降,但总体看来,双边进出⼝贸易总额仍呈扩⼤趋势。
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压⼒与国际对⾮竞争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中⾮贸易合作略有下降。
在中⾮双边的贸易往来合作中,货物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占⽐超过80%,可见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总额也在不断增⼤。
以义乌⼩商品贸易为例,随着中⾮贸易往来合作的加强,双边的义乌⼩商品贸易总额不断扩⼤,近年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机电、鞋帽、服装和玩具等,遍及南⾮、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50多个⾮洲国家。
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上半年,义乌⼩商品出⼝⾮洲的货物总额达33.5亿美元,同⽐增长0.26%;从⾮洲进⼝货物0.34亿美元,同⽐增长35.15%。
(⼆)中⾮货物贸易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近年来,我国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合作⽇渐加强,且贸易与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
据《国际货币基⾦贸易⽅向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对⾮洲货物贸易出⼝主要集中于五个国家,即南⾮、尼⽇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纳,五国贸易额在我国对⾮洲货物贸易总出⼝额中的占⽐约为60%。
中非贸易的问题和对策
1 、从双方政府角度提 出的方式。一是要重视调整 中非贸易结 构, 促进其得到均衡发展。中国政府应该优化对非洲的出 口产品结 构, 增加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的出口数量 , 而不是单一的出口一 些工业制成品。另外 , 中国还应该在非洲发展第三产业, 比如医疗事 业 、服务行业 、教育行业 以及旅游业等。鼓励 中国的金融机构和 银行建立分支机构 。这样才能使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结构更加 平衡。 二是 要 与非 洲各 国 家建 立 友好 的 关系 , 加 强对 非洲 的 援助 。 比 如可以向非洲输送粮食以及药品等 , 另外 , 还可以向非洲各国提供一 些技术支持 , 帮助非洲各 国建设铁路等公共设施 。这样不仅可 以将 中非关系拉近 , 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中非贸易发展。 三是要规范对外贸易市场秩序 , 加强对 中国贸易企业的管理力 度, 处罚那些违规操作的企业 , 提高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 , 树立中国的 品牌 形 象 。 目前 中国一 些 企业 在进 行 贸 易过 程 中存在 很 多 问题 , 这 些 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形象 , 影响中国与非洲 各国的对外贸易。所以, 中国政府必须要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管理, 对不合格 的企业要进行管理和整治。 2 、从企业角度提出的方式。一是要对非洲进行全面了解, 探寻 非洲市场稀缺产品, 寻找适 当的贸易机会。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 贸 易过程 中, 要认真分析非洲各国的法律规范、文化习惯、宗教信仰 以及社 会需 求等 因素 , 在 贸易 过程 中要 尊重各 国的习惯 和 风俗 , 尽 量 满足其市场需求。在贸易之前 , 各个企业应该事先进行市场调查 , 聘 用当地管理人员管理地方分公司, 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 二是要建立全新的贸易模式。中国在对非洲 的贸易过程 中存 在方式不灵活现象 , 仍然以简单的进出口为主, 因此企业在对 非洲进 行贸易时可以不断扩展新的贸易模式, 可以加大对 ̄ i l @I 的投资 , 到非 洲去建立分公司, 利用非洲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地 的就业 问题 , 还可 以降低成本, 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问题与对策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虽然相隔万里,但中非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非洲各国独立后,中非交流更加密切。
该时期中国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多是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层面的合作极少,合作方式也主要是中国对非洲单方面的援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突飞猛进,中非之间的合作已更多地涉及到经济领域。
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成功举行,拉开了中非全面经济合作的序幕。
中非关系稳步发展,合作不断深化,其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大。
一、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非经贸交往主要体现为中非贸易、中国对非的直接投资、中国对非援助以及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一)中非双边贸易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深入发展。
据统计,中非贸易额1950年为0.1214亿美元,1990年为1.6645亿美元;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1999年中非贸易总额为64.84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5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01亿美元,2006年达到554.64亿美元,2007年为733.11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8.42亿美元。
2000到2007年间,中非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2008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5.7%。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并且已经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这些风险。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政治风险。
非洲是一个政治环境复杂的地区,存在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治交流和合作,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并与相关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第二,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是经济风险。
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体系脆弱,存在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问题。
为应对这个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中国政府也可以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改善经济环境,降低经济风险。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社会和环境风险。
非洲一些国家存在土地权益纠纷、社会不稳定等问题,而中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中国企业应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进行社会责任投资,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遵守环保法规。
第四,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还可能面临一些商业风险。
非洲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投资者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当地企业的资源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也可以提供一些贸易优惠政策,扶持中非经贸合作。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虽然面临着一些风险,但是通过采取一些对策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政治风险可以通过加强政治交流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应对,经济风险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和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来降低。
社会和环境风险可以通过尊重当地文化、进行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保护来解决,商业风险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和利用政府的贸易优惠政策来应对。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合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种合作既是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也是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的现状,包括贸易额、贸易结构、经济领域合作等方面,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贸易额与贸易结构自200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与非洲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000亿美元,是20年来的20倍增长。
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结构中,针对自然资源的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中国在矿产资源的需求较大,因此中国对非洲的资源贸易一直很活跃。
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出口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制成品。
这种贸易结构表明,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二、经济领域合作除了贸易合作外,中国还在非洲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援助项目,促进了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公路、港口等,这些项目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中国还在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向非洲提供了技术援助和人力资源培训。
这些合作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发展前景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的前景广阔。
首先,非洲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满足非洲国家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其次,非洲国家正在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产能合作等方式,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中国与非洲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这为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然而,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对中非贸易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经济合作正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不仅在规模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中非合作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非洲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资源采购地和海外市场之一。
中国在非洲投资众多,涉及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等多个领域。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更加深入,涵盖范围更广。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正在参与非洲各国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非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得到了提升,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据统计,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非洲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额。
中国还积极扩大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还加大了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推动中非友好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非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问题。
非洲大部分国家仍然处于落后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匮乏,教育水平低下,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成为制约中非合作的障碍。
其次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对中非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非合作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环保、劳工权益等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
一些债务问题也成为了中非合作的隐患,一些非洲国家因为无法偿还中国的债务而陷入财政困境,这给中非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中非合作面临一些挑战,但是中非合作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意识到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通过改革和创新,促进双方合作关系朝着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当前,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其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保障中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进口并提高关税,这给中国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出口业务的稳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协商和谈判。
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时,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同时,也需要加深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协定的签署。
这样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业务的稳定性。
其次,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在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中国的出口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技术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这篇文章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制造业转型和人才引进。
首先,制造业的转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冲击,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才有可能保持中国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
其次,人才引进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为了适应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中国需要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帮助中国出口企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问题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首先,需要加强环境监管。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前景与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合作日益深入,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然而,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前景与挑战展开论述。
一、合作前景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首先,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达到20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其次,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互补性非常明显,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而非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在消费需求。
这为双方深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者,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国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为中非贸易合作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支持。
因此,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挑战分析然而,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
首先,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这给中非贸易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由于非洲国家间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状况不稳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同时,在双边贸易中,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可能对中非贸易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中非贸易合作还需要面对公平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中国与非洲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双方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中国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并加强双边贸易的互联互通。
其次,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非洲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可以通过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项目和引进投资等方式,促进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非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公平贸易。
中方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中非贸易合作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四、展望未来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在未来有望继续拓展和深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互利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政策建议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政策建议1. 引言1.1 中国对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对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稳定的能源供应有着强烈需求,而非洲的原油资源正是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与非洲国家开展原油进口贸易,中国能够确保自身对能源的稳定供应,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也有助于促进中非经济合作与双边关系发展。
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有助于增加非洲国家的出口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中国在非洲开展进口贸易也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与文化互动,为双方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对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源安全和经济合作方面,同时也对中非双边关系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随着双方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共同发展空间。
1.2 进口贸易发展现状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大国,对非洲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原油供应来源之一。
进口贸易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已成为非洲多个国家的最大原油进口国。
合作模式不断完善,中国在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中,不仅仅是原油贸易,还包括技术转让、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贸易结构逐渐优化,中国对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通过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和合作模式,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进口贸易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贸易方式单一、贸易风险增加、贸易基础设施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更好发展。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6月号下(总第443期)[提要]近年来,中非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带动了中非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
本文分析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非;进出口贸易;对策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1日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
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
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
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图1、图2)尽管中非商品贸易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但是发展并不平稳。
1997~2010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最高值为2000年的63.28%,最低为2009年的-15.06%,波动达78.34%。
1998年、2001年、2009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出现三个极小值:-2.48%、1.91%、-15.06%,其中1998年是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则是受到欧洲经济机构调整、“9·11事件”冲击及美国经济复苏延迟的影响,全球贸易水平降低,中非商品贸易也受到冲击;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开始消退的背景下,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
2009年的最小值说明中非贸易还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其抗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二)中国对非洲贸易地理方向分析。
2010年中国在非洲前十名的贸易伙伴分别是南非(2,570,310万美元)、安哥拉(248,1941万美元)、苏丹(862,670万美元)、尼日利亚(776,847万美元)、埃及(695,890万美元)、利比亚(657,692万美元)、阿尔及利亚(517,732万美元)、利比里亚(441,937万美元)、刚果(布)(347,609万美元)、摩洛哥(293,750万美元),以上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当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的75.93%。
区域贸易差距仍旧显著,2010年中国和南部非洲的贸易额约是与东部非洲的4.42倍,贸易极差达到198.91亿美元,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极不平衡性。
西非和北非是我国对非洲出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10年中国对两地出口额共计398.5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66.47%。
中国对非洲的货物进出口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中国有重点地同非洲展开合作,然而也增加了贸易风险,影响到中非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关系的展开。
(表1)二、中非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
中非贸易合作机制尚不成熟,非洲对于欧美经济依赖性仍较强,故当全球性危机出现时,中非贸易容易受到冲击,例如2009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60%之多。
(二)贸易不平衡。
1997年至今,中国对非洲净出口整体上逐渐缩小,贸易平衡性向好发展,但最近4年又出现大幅震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文/赵颐淇(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14000000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进出口总额年份图1中非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0.70.60.50.40.30.20.10-0.1-0.2◆年增长率图2中非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区域北非南非西非中非东非其他总计总额313971425703103166729324645858118920212704602出口总额1753271107998622320084237735061672005995405进口总额1386443149032493472128226857502226709196表12010年中国与非洲各区域贸易额(单位:万美元)市场/贸易70荡。
中非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进出口产品结构造成的,中国进口商品大多是矿产品和农产品,而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制品和纺织服装,进出口商品价格差额巨大。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非洲产品供应能力了解过少,导致中国从非洲进口非农非矿产品种类较少,金额较小。
三、对中非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一)因地制宜,促进合作多元化。
鼓励中国企业和非洲企业展开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加强双方经济联系,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参股、参与金融活动、建立跨国企业联盟。
中石油投资苏丹、中非发展基金投资埃塞俄比亚汉盛玻璃厂和马拉维棉花种植项目,均充分利用了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企业应继续发展能源矿产领域投资,加大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
(二)多种方式促进中非交流。
促进中非商品信息交流是打开双方市场的首要措施,信息交流的形式包括展销会、互联网展示、借助大型国际活动进行宣传等。
例如,广交会入口专门设置非洲展区,提供免费的展台、运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网上广交会推出的“产品速递”服务则方便那些不便跨越重洋的中非商家。
(三)集中优势,提高投资竞争力。
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
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通信、电子机械等部门不仅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加工制造能力,很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非常适合非洲的市场需求。
未来,中国企业借助国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尤其是集群式对外投资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优势产业对非洲转移,充分利用非洲劳动力和市场优势,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1.[2]张晓峰,刘洪武.中非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1980-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1.[3]韩燕.中国投资推动非洲经济复苏.I EC,NO.5,2010.[提要]本文以莱芜市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案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诱因、潜在利润或预期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和路径依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3月29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成为必然,我国自从1986年开始对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涌现出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试点,例如山东省莱芜市2007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正在进行着制度的变革,所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其变革进程更具有现实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基本假设为:制度可以视为公共产品,它由组织或个人提供,其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
但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变迁,推动主体是某个人或组织,为从新制度中获取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自发倡导组织的变迁形式,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另一种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以命令和法律的强制形式引入的制度变迁,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动因分析从制度需求方面看,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这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我国目前处于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这一过程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土地资源供给价值逐年降低。
另外,农村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各种风险,集体的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
据统计,莱芜市总体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15%。
同时,一对夫妇上养4个老人、下养1个孩子的“4-2-1家庭”逐步增多,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日益迫切。
从制度供给方面看,农民的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试点工作。
对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莱芜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进行过一些探索,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民政部门推行“个人储蓄”式农村养老保险;近几年来,部分区、镇、村自发探索实行“补助养老”;还有商业保险机构推行商业养老保险。
这些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以山东莱芜市为例□文/刘士全(德州学院山东·德州)公共/财税71《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6月号下(总第4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