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用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含解析必修3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填出图中所示结构名称3.比较树突和轴突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二、反射与反射弧三、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写出图乙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2.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限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运动性言语区(S区)Sport→S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听觉性言语区(H区)Hear→H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视觉性言语区(V区)Visual→V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书写性言语区(W区) Write→W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实力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态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基础微点全练]1.推断正误(1)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整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2024·江苏卷,T20D)(×)(2)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24·全国卷Ⅱ,T5B)(3)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024·海南卷,T19B)(4)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2024·海南卷,T19C)(5)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Ⅱ,T3D)(√)(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T4C)(×)(7)反射弧是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卷,T11A)(8)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9)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整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2.下列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组成部分的是( )①感受器②轴突③神经中枢④效应器⑤树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⑤解析:选D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①感受器、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题号反射和反射弧1、2、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4、5、6、7、8、9神经系统分级调节10、11、12、14综合与实验探究13、151.(2012·广东六校联考)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多选)( )。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命题立意解析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二者均有完整的反射弧;现象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与的肌细胞数相同。
答案BC2.(2011·东北四市统考)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C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
答案 A3.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
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命题意图考查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及相关概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 A.①②③ C.③④⑤B.②③④ D.①④⑤2.(2021・安阳模拟)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C.①②B.①③ D.②⑤3.下面为突触结构模式图。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4.(2021・淮安模拟)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5.(2021・广州一模)右面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2++6.(2021・昆明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7.右面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B2.(2011·潍坊调研)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即使是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
答案:A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反射及反射弧2,8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与传递1,3,4,5(中),6,9(中)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7一、选择题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解析:由图可知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①传递至③。
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甲图由于③在神经中枢外有神经节,所以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⑥为突触,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兴奋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所以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
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C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解析:刺激C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 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4.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B2.(2011·潍坊调研)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即使是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
答案:A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考试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③ 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意义。
答案:C2.下列有尖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C3.(2010盐城模拟)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5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5若再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
————[谨记方法]——————————————————————————————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谨记方法]——————————————————————————————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题点(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
3.(2016·抚顺模拟)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
动实验,右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
(6)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7)
(8)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
突
(√)
(9)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
(10)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二、考查题点全练透
题点(一) 反射及其类型
1.(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
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
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
(11)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1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
0 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2.突触中兴奋传递如下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贮存于 突触小泡 中。 (2)图示中有 3 个神经元, 2 个突触。 (3)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b、c、d、e , 但 a 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 单向传递 ,在神经 纤维上 双向传导 。
【三维设计】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文档讲义:必修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感性认知][理性归纳](1)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据图回答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4)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1)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频考点·讲练悟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命题点1 1.(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选C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
命题点2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 .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 .从a 到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2) 组织液
(3) 轴突 — 胞体 ④-a
轴突 — 树突
(4)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②-b ③-d
[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一、 1.(1)× (3)× (4)√ (2)× (5)√ (3)√ (6)× (4)√ (5)× 2.(1)× (2)×
二、(1)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 (2)
学科特色要发掘 [需全面解读的 1 个高考热门图示] 强化训练 1. 选 C 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 钠离子通道打开, 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 “ 外正内负 ” 变为 “ 外负内 正”,所以 a 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 同的,均为“外正内负”。 2. 选C a~b 段和 b~c 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去极化、 反极化 过程, 此时 Na+内流, 顺浓度梯度进行, 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c~ d 段和 d~e 段表示复极化过程,此时 K+外流,该过程也不消 耗能量。
+
2.选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 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 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 到两电极的 时间相等,电表指针不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A 错误、D 错误。刺激 b 点,电表①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 的影响),B 错误。b、c 两点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 b 点传递 到 c 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 正确。
例 2: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这种电 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示意图中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就会 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 点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 外正,在兴奋状态下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具 有单向性, 所以 N 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逆向传递使神经元 b 兴奋。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 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 道防线,其抵御病菌侵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非特异性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特异性)受体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练习(含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训练2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电极与细胞膜外侧相连,则开始时两极间的电位差为零;施加一有效刺激后,电位曲线会先后形成两个相反的波峰,所以答案选D。
答案:D2.2014·盐城二调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突触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上一神经元经突触传递到下一神经元,A、B正确,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D正确。
答案:C3.2014·青岛一模如图表示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曲线,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解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果Na+通道被部分阻断,则Na+内流会受到影响,最终出现图中处理后的电位变化(比正常的动作电位低)。
答案:A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5.如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的刺激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个图中测量仪器中接头所放的位置。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夯实双基+拓展提升)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部分神经元间的联系如图所示。
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A.刺激甲,只有Ⅰ、Ⅱ收缩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C.刺激甲,Ⅰ~Ⅳ都不收缩D.刺激乙,Ⅰ~Ⅳ都收缩2.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侧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运动、针刺无感觉 D.能运动、针刺无感觉3.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
下列表示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④⑤5.(201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卷)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兴奋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且单向传递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D.此反射弧是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6.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
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效应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
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
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或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突触上的传递) 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电流计指针发生0 次偏转。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能。
若能,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 点指针偏转。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图中c为肌肉,②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图中有4个神经元,肌肉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B.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在a上双向传导C.刺激b引起肌肉收缩也属于反射D.②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解析] 图中有3个神经元,肌肉c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A项错误;由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的传导,只能从感受器到效应器,因此兴奋在a上单向传导,B项错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发生的肌肉收缩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②类似于突触,因此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项正确。
故选D。
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C.神经递质可以使神经元兴奋、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肾上腺素可作为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解析] 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能与其他神经元构成突触,因此也可能合成神经递质,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因此,神经递质能使神经元兴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C正确;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A。
3.(2020·天津高考模拟)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
【志鸿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快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解析: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出现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④对应的是传出神经,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可以产生反应;②表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
答案:C2.醉酒者语无伦次、走路不稳,是由于酒精麻醉了( )A.脑干、小脑B.大脑皮层、脑干C.大脑皮层、小脑D.脑干、下丘脑解析:醉酒者语无伦次是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作用,走路不稳是酒精麻醉了小脑。
答案:C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解析: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电荷为外负内正。
答案:D4.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解析:现象Ⅰ、现象Ⅱ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这说明参与现象Ⅰ和现象Ⅱ的反射弧都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反射活动,所以A错。
现象Ⅰ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级反射,现象Ⅱ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现象Ⅰ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意义。
答案:C2.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C3.(2010·盐城模拟)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若再刺激D 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B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 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B5.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答案:D6.(2010·南京质检)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答案:B7.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 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答案:C8.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解析: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所以A、D错误。
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B错误。
答案:C9.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的受损有关,而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神经中枢无关。
答案:B10.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答案:C11.(2010·扬州质检)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解析:在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细胞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信息传递,图中兴奋的传递即属于此作用;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属于胞吐(外排)。
答案:ACD12.(2009·龙岩质检)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仍可发生B.排尿中枢受损,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解析: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或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则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答案:AB二、非选择题13.(2010·常州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用“+”和“-”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①A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刺激图中的_______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__。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__次和________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
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
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______________。
解析:下丘脑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依神经节所在位置确定B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兴奋从B到A单向传导。
刺激X点,兴奋不能传到Y点,没有电位变化,电流表指针偏转0次;刺激Y点,由于电流计连接位点与Y点不等距,两次出现电位差,指针偏转2次。
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应再设一组实验,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状腺激素-(2)①效应器X、Y 化学信号②0 2 ③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14.如图1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表示图1中________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