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谱写了铜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合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89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0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2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9亿元,增长14.9%。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2元(以常住人口计算),净增388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按人民币汇率(2015年末)折合3806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

与“十一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189.68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11.26亿元,增长9.1%;牧业产值85.94亿元,增长4%;渔业产值12.86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74亿元,增长2.9%。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012公顷,同比下降0.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5959公顷,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95708公顷,增长3.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9809公顷,增长9%;果园面积 27061.7公顷,增长7.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34.9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48.65万吨,增长0.3%;油料产量14.72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2.62万吨,增长13.4%;水果产量23.54万吨,增长11.1%。

2015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5. 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9. 1%。

三次产业比重为10.7:59.2:30.1,二、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增加值192.3亿元,增长9.3%,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9321元(折合4693美元),比上年增加1629元。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67.2%、27.8%,分别拉动GDP增长0.4、6.1、2.5个百分点。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2万公顷,同比增长0.4%;蔬菜种植面积1.9万公顷,同比增长7.2%;油料种植面积1.8万公顷,同比下降10.9%;棉花种植面积1.8万公顷,同比下降4.2%。

全年粮食总产量55.5万吨,比上年增长7.2%;蔬菜48.2万吨,同比增长9.0%;全年生猪存栏13.9万头,比上年增长0.3%;全年生猪出栏25.2万头,同比增长2. 4%。

肉类总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2.1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1.6%。

油料产量5.5万吨,同比下降3.7%;水产品产量6.2万吨,增长1.6%。

201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吨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

全县共有联合收获机1311台,大中型拖拉机173 5台,小型拖拉机16200台,播种机852台,排灌动力机械71682台,农用运输车2499辆。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6年3月30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4.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52.9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93.3亿元,增长10.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8%。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7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5%。

民营经济实缴税金444.2亿元,比上年下降8.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7.1%。

民营出口总值实现6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类下降0.1%,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购进价格下降6.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3%。

粮食总产量504.8万吨,比上年增长0.4%。

蔬菜播种面积1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总产量1330万吨,增长1.1%。

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5万公顷,增长1.3%;产量603万吨,增长2.2%。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

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

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44792.37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1.6%和9.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86.49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2.95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1.02万户,其中新登记5.69万户;个体工商户55.11万户,其中新登记7.22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8.30万户,其中新登记5.56万户。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定稿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定稿

铜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仁市统计局(2016年3月21日)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谱写了铜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合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89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0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2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9亿元,增长14.9%。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2元(以常住人口计算),净增388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按人民币汇率(2015年末)折合3806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

与“十一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6.9%,其中:农业产值189.68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11.26亿元,增长9.1%;牧业产值85.94亿元,增长4%;渔业产值12.86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74亿元,增长2.9%。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012公顷,同比下降0.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5959公顷,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95708公顷,增长3.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9809公顷,增长9%;果园面积 27061.7公顷,增长7.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34.9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48.65万吨,增长0.3%;油料产量14.72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2.62万吨,增长13.4%;水果产量23.54万吨,增长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全面迈入新常态的重要一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一号工程”推进为着力点,以集聚创新动能为支撑点,以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全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国第十个进入“万亿”方阵的城市,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10.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分别增长1.8%、5.6%和14.6%。

人均生产总值112268元,增长9.1%。

按国家公布的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25美元。

2010年-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5∶47.3∶49.2升级为2015年的2.9∶38.9∶58.2。

全市GDP三次产业比重(%)(二)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51.72亿元,占全市的59.2%;实现财政收入912.5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0.8%。

年末,全市私营企业33.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3%;个体工商户38.61万户,增长11.8%。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58.74万人、79.45万人,增长16.1%和10.3%。

(三)信息经济。

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市级“菜篮子”基地42个,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62个。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一)工业生产。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97.92亿元,增长5.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903.30亿元,增长5.4%。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6年5月23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之年。

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主基调,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01.2亿元(见图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23.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04.5亿元,增长9.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4273元,增长6.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5:43.7:52.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税收收入800.1亿元,增长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8.4亿元,增长9.6%。

—1——2—图1 2011-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7.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7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00.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居住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下降2.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2.8%。

图2 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积极应对各类挑战,保持平稳发展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的奋斗目标,全力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011.81亿元,同比增长10.0 %(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5.87亿元,同比下降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25.93亿元,同比增长11.7%。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5%和91.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400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全年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新产品产值52.41亿元,同比下降18.1%。

完成销售产值138.4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交货值39.74亿元,同比下降5.8%。

完成工业增加值31.09亿元,同比增长4.0%(可比价),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其中企业利润14.57亿元、税金7.43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132.22亿元,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0.62亿元,增长46.9%。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7.68亿元,增长62.0%;第三产业投资275.14亿元,增长10.1%。

二、三产业投资比例为1:99。

分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93亿元,下降3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24.47亿元,增长5.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22亿元,增长83.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3.17亿元,下降64.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9.1亿元,比上年增12.9%。

其中,住宅投资69.9亿元,增长34.1%。

2015开封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开封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开封市坚持“好中求快”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年末全市总人口516.69万人,常住人口454.26万人。

出生人口5.75万人,出生率11.16‰;死亡人口3.09万人,死亡率6.00‰;自然变动净增人口 2.66万人,自然增长率 5.16‰。

城镇化率达到44.23%。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60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0亿元,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7.8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61.79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1.0:41.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9%。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

工业品价格上涨0.2%。

表1:2015年开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类别 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9#城市 102.1农村 102.0#食品 101.8#粮食 101.2肉禽及其制品 102.0蛋 86.1菜 108.8 烟酒 102.0衣着 102.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5.6交通和通信 99.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5.0居住 100.0 全年财政总收入1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28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75.20亿元,增长8.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9.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39亿元,增长18.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9.5%。

二、农 业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2.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品质崇州”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七大行动”,齐心协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综合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095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3787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9917万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7247万元,增长13.2%。

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3.9:48.6:37.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6.4%、37.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045元,增长12.3%。

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52322万元,增长13.1%,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2%。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43284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516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0586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7538人。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4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625人。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22625万元,增长4.8%。

其中:农业总产值180721万元,增长5.8%;林业总产值6963万元,增长1.5%;牧业总产值119562万元,增长2.7%;渔业总产值6541万元,增长22.0%;农业服务业总产值8838万元,增长4.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23370亩,粮食总产量273389吨,油料种植面积172709亩,总产量25420吨。

蔬菜种植面积112333亩,产量296187吨。

肉牛出栏20147头、肉羊出栏19123只,牛奶产量达到6968吨。

全市生猪出栏86.7万头、生猪存栏50.4万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78569吨,其中:猪肉产量60936吨。

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2015开封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开封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开封市坚持“好中求快”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市总人口516.69万人,常住人口454.26万人。

出生人口5.75万人,出生率11.16‰;死亡人口3.09万人,死亡率6.00‰;自然变动净增人口2.66万人,自然增长率 5.16‰。

城镇化率达到44.23%。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60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0亿元,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7.8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61.79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1.0:41.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9%。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

工业品价格上涨0.2%。

表1:2015年开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年财政总收入1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28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75.20亿元,增长8.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9.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39亿元,增长18.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9.5%。

二、农业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2.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3.96千公顷,增长0.1%;玉米播种面积120.36千公顷,增长3.6%;棉花播种面积12.53千公顷,下降25.0%;油料种植面积90.05千公顷,下降4.6%;蔬菜种植面积139.36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总产量237.83万吨,比上年增长5.2%。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深化医改规划,为“十三五”健康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528个,比上年增加2096个。

其中:医院275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07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927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7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4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102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069个,民营医院14518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12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236个),二级医院7494个,一级医院8757个,未定级医院9213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 张床位以下医院16542个,100-199张医院4073个,200-499张医院3912个,500-799张医院156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49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1个,乡镇卫生院36817个,诊所和医务室195290个,村卫生室640536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7503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7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9个、县(区、县级市)级2803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505个,另有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二)床位数。

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1.5万张,其中:医院533.1万张(占7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1.4万张(占20.2%)。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6年5月23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之年。

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主基调,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01.2亿元(见图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23.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04.5亿元,增长9.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4273元,增长6.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5:43.7:52.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税收收入800.1亿元,增长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8.4亿元,增长9.6%。

—1——2—图1 2011-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7.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7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00.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居住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下降2.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2.8%。

图2 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

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

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44792.37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1.6%和9.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86.49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2.95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1.02万户,其中新登记5.69万户;个体工商户55.11万户,其中新登记7.22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8.30万户,其中新登记5.56万户。

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年末全省金融长 26.9%。其中,住户存款7394.86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 额的比重为38.0%;非金融企业存款6795.74亿元,所占比重为35.0%; 广义政府存款4614.66亿元,所占比重为23.7%。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051.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1.7%。其中,住户贷款4429.17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的比重为29.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620.93亿元,所占比重为 70.6%。
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
• 全年财政总收入2294.25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150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 1125.96亿元,增长9.7%。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教育 支出770.62亿元,增长2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57亿元,增长 13.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7.50亿元,增长17.9%;农林水支 出534.61亿元,增长19.5%。。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6.6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按常 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为24579.64元和7386.87元,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9.0%和10.7%。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14.20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常 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44.93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57.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财产险收入 133.95亿元,增长19.1%;人身险收入123.85亿元,增长23.1%。保险赔付 支出1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6.64亿元, 增长19.1%;人身险赔付支出40.33亿元,增长1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日期:2016-07-07 11:36:00 【字号:小中大】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形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24.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564.9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 200.72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为16.7:38.2:45.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 0034元,增长6.6%;按2015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28美元,增长5.1%。

2011-2015年生产总值(GDP)及增速2011-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速2011-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1-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指数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化情况2011-2015年粮食产量及增速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9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 07家,增长9.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0.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305.47亿元,增长6.1%;重工业2194.63亿元,增长4.9%。

按石油非石油工业划分,石油工业增加值876.56亿元,增长0.8%;非石油工业1623.54亿元,增长9.0%。

按经济类型划分,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1683.58亿元,增长4.0%;非公有制经济816.52亿元,增长8.9%。

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工业增加值1333.65亿元,增长1.0%;地方企业1166.45亿元,增长11.8%。

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479.40亿元,增长4.8%;中型企业396.09亿元,增长2.8%;小型企业597.28亿元,增长8.1%;微型企业27.33亿元,增长3.7%。

园区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63.38亿元,增长4.1%。

建成工业园区94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71家。

2011-2015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5年按领域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占比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289.39亿元,增长13.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8.6%;民间投资4358.89亿元,增长7.2%,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0.6%;基础设施投资4396.72亿元,增长25.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1.0%。

房地产开发投资998.88亿元,下降1.6%,其中,住宅投资603.66亿元,下降2.1%。

房屋施工面积11465.44万平方米,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1608.58万平方米,下降22.9%。

商品房销售面积1825. 18万平方米,增长0.5%;销售额849.18亿元,增长1.0%。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按经营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3.80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2.16亿元,增长7.6%。

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329.84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2276.12亿元,增长6.4%。

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79.88亿元,增长1.4%;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26. 08亿元,增长11.3%。

按商品类别划分,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 0%,烟酒类增长5.7%,饮料类增长3.2%,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2.6%,汽车类增长1.4%,金银珠宝类下降2.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9.4%。

全年疆内企业通过网购实现零售额4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新疆本地消费者通过网购实现零售额319.50亿元,增长26.7%,占同期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

六、对外经济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96.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9%。

其中,出口175.06亿美元,下降25.4%;进口21.72亿美元,下降48.2%。

2011-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速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进出口28.93亿美元,下降47.6%;集体企业1.01亿美元,下降5 0.6%;外商投资企业2.51亿美元,增长18.5%;私营企业164.17亿美元,下降24.5%。

新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0个,增长2.0%;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57亿美元,增长6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3亿美元,增长8.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完成货运量77639.99万吨,比上年下降1.8%。

其中,铁路货运量6233.70万吨,下降17.2%;公路货运量64505万吨,下降0.4%;民航货运量0.68万吨,下降8.0%。

全年完成客运量35824.23万人,比上年下降5.6%。

其中,铁路客运量2751.20万人,增长18.6%;公路客运量32310万人,下降7.3%;民航客运量763.03万人,增长4.5%。

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585.63公里,增长20.6%;民航通航里程20.93万公里,下降1.5%;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7.83万公里,增长1.0%,其中,高速公路4316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98.26万辆(包括三轮车和低速货车),增长7.5%。

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34.52万辆,增长12.4%。

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129.97万辆,增长12.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9.2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25亿元,增长1 0.0%;电信业务总量379.80亿元,增长15.4%。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23.60万户,下降2.2%。

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2.8部。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67.20万户,下降0.5%,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213.70万户,增长36.2%。

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89.9部。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2.60万户,增长5.5%。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097万人次,增长23.1%。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168.36万人次,增长12.1%;国内旅游5929万人次,增长23.5%。

实现旅游总消费1022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消费985亿元,入境旅游消费6.08亿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441亿元,比上年下降0.7%。

地方财政收入1666亿元,下降2.6%。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1亿元,增长3.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169亿元,增长10.4%。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5亿元,增长14.7%。

全年民生财政支出2812亿元,增长21.7%,占公共预算财政支出73.9%。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1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316.79亿元,增长15.2%;住户存款余额6791.62亿元,增长7.3%。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其中,短期贷款4063.04亿元,增长5.5%;中长期贷款7557.13亿元,增长10.9%。

个人消费贷款1559.46亿元,增长14.3%。

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43家,其中,H股上市公司4家。

A股总股本526.76亿股,增长44.0%;股票市价总值6141.01亿元,增长36.0%;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26.11亿元,增长99.0%;证券交易额32635.27亿元,增长1.8倍;期货交易额19213.78亿元,增长1.1倍。

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3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人寿险169.43亿元,增长20.0%;财产险142.96亿元,增长8.6%;健康险41.86亿元,增长29.5%;意外伤害险13.18亿元,增长7.7%。

全年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136.85亿元,增长12.9%。

其中,财产险赔款76.90亿元,增长0. 4%;健康险赔付15.46亿元,增长18.7%;意外伤害险赔付3.79亿元,增长1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0.65万人,增长6.3%;在校研究生1.80万人,增长4.6%;毕业研究生0.55万人,增长11.3%。

本专科招生9.02万人,增长5.8%;在校生30.47万人,增长4.9%;毕业生6.97万人,增长3.2%。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2所;全年招生8.95万人,增长4.1%;在校生22.17万人,增长1.0%;毕业生6.52万人,下降7.9%。

普通高中357所;全年招生18.77万人,增长7.9%;在校生49.79万人,增长7.6%;毕业生13.9 1万人,下降1.6%。

初中1069所;全年招生29.93万人,下降2.1%;在校生90.74万人,下降0.4%;毕业生29.75万人,下降0.8%。

小学3501所;全年招生39.77万人,增长7.9%;在校生204.89万人,增长5.5%;毕业生30.04万人,下降2.8%。

特殊教育学校28所;全年招生0.14万人,增长5.8%;在校生0.65万人,增长9.2%;毕业生706人,下降11.4%。

幼儿园4247所;全年招生38.98万人,增长4.4%;在园幼儿81.03万人,增长7.7%;毕业幼儿3 3.90万人,增长3.8%。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5%;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升学率99.62%;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8.7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91.11%。

全年安排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171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87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55项,科技兴新项目66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1项,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8项。

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20项。

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2个。

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7个,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7个,转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