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流
海洋环流获奖课件

❖ 另外,在研究局部海区旳环流时,往往还需考虑与 其毗连旳海水旳侧向边界条件。
❖ 海水旳真实运动规律十分复杂,实际工作中,人们 往往采用多种近似或假定,对多种条件加以简化。
§5.3 地转流
❖ 一、地转方程及其解
❖ 二、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之间旳 关系
二、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 之间旳关系
❖ 实际海洋中旳地转流流速,一般是上层不小于下 层,不难从式(5—29)中看出,设v2=0,即β2=0, 则
❖ 因为ρ2>ρ1,故上式永远为负值,即 tgβ1与 tgγ符号相反,阐明等压面与等密面相对x轴倾斜 方向相反。反之,当上层流速不不小于下层流速 时,则等压面与等密面旳倾斜方向相同。但这在 海洋中比较少见。
二、受力分析
❖ 以上仅讨论了一种很特殊情况下海水所受切应力合 力旳形式。若同步考虑海水在各方向旳速度梯度, 则单位质量海水所受应力合力旳三个分量体现式可 分别写为
二、受力分析
❖ 5、引潮力及其他 ❖ 引潮力是日、月等天体对地球旳引力以及它们之间
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旳其他旳力共同合成旳一种力。 它能引起海面旳升降与海水在水平方向上旳周期性 流动。 ❖ 另外,引起海水运动旳力还能够来自火山暴发和地 震等。
二、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 之间旳关系
❖ 上述关系可用下述法则综合:当上层流速不小于下 层流速时,我们顺流而立,则在北半球密度小旳海 水在右侧,密度大旳海水在左侧,等压面自左向右 上倾斜。在南半球则相反。
❖ 实际工作中经常能够根据等温面(线)或等盐面(线) 旳倾斜方向定性地推知地转流旳方向。
三、地转流旳动力计算措施
比,赤道为0,越往极地越大。
二、受力分析
第五章海洋环流介绍

• 5.2.3 边界条件 • 研究海洋环流时,通常考虑以下几种边界, 一种是海岸与海底的固体边界,一种是与 大气之间的流体边界,它们构成与海水之 间的不连续面,因此,在运用运动方程和 连续方程讨论海水的运动时,在边界上应 附以边界条件。
• 例如在海岸与海底,由于它们的限制,海 水垂直于边界的运动速度必然为零,至多 只能存在与边界相切的速度。实际上,由 于海水与海底的摩擦作用,离边界越近的 海水运动速度应该越小,在边界上的运动 速度理论上也应当为零。这些规定边界上 海水运动速度所遵循的条件称为运动学边 界条件。在大气和海洋交界面(海面)处 的运动学边界条件为
5.4风海流
• 定义:风海流是指海面在稳 定风场长时间作用下,当垂 直湍流引起的水平摩擦力与 水平科氏力平衡时,所形成 的海水稳定流动。
• 5.4.1 . 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 • 南森(F.Nansen)于1902年观测到北冰洋中 浮冰随海水运动的方向与风吹方向不一致, 他认为这是由于地转效应引起的。后来由 埃克曼(Ekman,1905)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 提出了漂流理论,奠定了风生海流的理论 基础。
• 因为海水密度的分布与变化直接受 温、盐的支配,而密度的分布又决 定了海洋压力场的结构。实际海洋 中的等压面往往是倾斜的,即等压 面与等势面并不一致,这就在水平 方向上产生了一种引起海水流动的 力,从而导致了海流的形成。另外 海面上的增密效应又可直接地引起 海水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
• 为了讨论方便起见,也可根据海水 受力情况及其成因等,从不同角度 对海流分类和命名。例如,由风引 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漂流,由温 盐变化引起的称为热盐环流;从受 力情况分又有地转流、惯性流等称 谓;考虑发生的区域不同又有洋流、 陆架流、赤道流、东西边界流等。
海洋环流

第五讲海洋环流一、概述1.1海流: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海水的流动。
(洋流)1.2海洋环流:大洋环流,海区的环流1.3海流的成因①内部压力场: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增减水②海水连续性:补偿流1.4海流的分类和命名⒈4.1 依受力及成因分:风海流、倾斜流;热盐环流1.4.3 依区域特征分:陆架流、赤道流、西边界流,与风有区别研究意义:国防、航运、渔业、气候1.5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其时间变化。
可用漂流瓶、中性浮子、浮标、示踪剂等追踪流迹。
,描述流场。
二、描述海流运动的有关方程简介2.1 运动方程①重力:单位质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量值相等。
g与地理纬度φ,水深z 有关。
在海面z=0,赤道与极地,Δg = 0.052m/s2在φ=45°处,海面与深万米处,Δg=0.031m/s2 一般取 g = 9.80m/s2,视为常量。
②重力位势:⑴ 海平面:静态海洋,海面处处与重力垂直。
⑵ 水平面: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
可以有多个。
⑶ 重力位势:从一个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单位质量物到某一高度所做的功,即⑷等势面:位势相等的面。
静态海面(海平面)也是一个等势面;不同深度的水平面,各是一个等势面。
⑸ 位势差的量度——位势米、位势高度、位势深度A.位势米(gpm):不同等势面之间的位势差dΦ(gpm)=gdz/9.8∣Φ1-Φ2∣/(gpm)= ∣z1-z2∣/(m), 位势差可用深度差表示。
B.位势高度:由下等势面向上计算的位势差。
C.位势深度:由上等势面向下计算的位势差。
D.注意:严格说:因g =9.8,故∣Φ1-Φ2∣≠∣z1-z2∣;但实用时,φ为同处, z1与z2差别不会超万米,故近似相等。
⑹ 动力米、动力高度、动力深度是传统动力海洋学中的术语。
按SI应废止,应相应改为位势米、位势高度、位势深度。
① 等压面:海洋中压力处处相等的面,如海面、海压为0② 流体静力学方程:在海面以下 -z 深度处的压力为写成微分形式即海洋静止海水无运动时1)当海水密度为常数时,压力 P 仅与水深有关(g 视为常数)2)当海水密度仅是深度的函数时,压力 P 也仅与深度有关上述1)、2)表明:海洋中等压面必然是水平的面,此即“正压场”③压强梯度力:正压与斜压当海水密度不为常数,特别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时,或者由于外部的原因,使等压面相对于等势面发生倾斜时,等压面与等势面斜交,这种压力场称为斜压场。
第五章海洋环流

第五章:海洋环流1、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海流一般是三维的,习惯上常把海流的水平运动分量狭义的称为海流,其铅直分量单独命名为上升流、下降流。
2、海洋环流:一般是指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接的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或流旋。
一、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一)成因:海流的产生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因:1、受海面上的风力驱动,形成风海流,也叫漂流;2、海水的温、盐变化,引起密度分布变化,形成热盐环流,也叫密度流。
(二)海流的分类:1、成因不同:风海流、热盐环流2、受力情况不同:地转流、惯性流3、发生的区域不同:洋流、陆地流、赤道流、东西边界流等(三)海流的表示方法1、拉格朗日方法2、欧拉方法(常用)海流流速单位:m/s流向(指海水流去的方向)以地理方位角表示:北0°;东90°;南180°;西270°。
流向与风向的定义恰恰相反,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二、海流运动方程海水的各种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其运动规律同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一样,遵循牛顿运动规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作用在海水上的力有多种,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1、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2、有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地转偏向力(科氏力)、摩擦力等。
(一)重力在海洋学中,把重力加速度是为常量,取为9.80 米每平方米。
对于静态的海洋,重力处处与海面垂直,此时海面称为海平面。
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也称为水平面。
从一个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单位质量物体到某以高度所作的功叫做重力位势。
连接位势相等的面称为等势面。
静态海洋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位势差。
(二)压强梯度力压强梯度力:单位质量海水所受静压力的合力。
他与等压面垂直,且指向压力减小的方向。
(公式)在静态海洋中,当海水密度为常熟或者只是深度的函数时,海洋中的压力的变化也只是深度的函数,此时海洋中的等压面必然是水平的,即与等势面平行,这种压力场称为正压场。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涉及大洋水体的水平和垂直流动。
这些流动不仅调节着海洋内部的热量分布,还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理解海洋环流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海洋环流?海洋环流可以定义为海洋中水体的连续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表层环流主要受到风、地球自转及地形的影响,而深层环流则受到水温和盐度差异的驱动,其特点是较慢且较难观测。
1.1 表层环流表层环流通常发生在海洋的最顶部,受风力和地球自转(科里奥利效应)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贸易风会推动海水向西方流动,从而形成赤道暖流。
这样的热流进一步影响其他区域的气候。
1.2 深层环流深层环流(又称热盐环流)主要受到水的密度差异驱动,即温度和盐度造成的密度变化。
这种密度差异导致冷水下沉,暖水上升,从而形成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循环体系。
二、海洋环流如何影响气候?海洋环流不仅在热量转移上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对降水模式、风带分布以及气候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2.1 热量输送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储存库,表层海水通过环流将热量转移到不同地区。
例如,墨西哥湾暖流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运输到北大西洋,使得西欧地区气候相对温暖。
这种循环对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
2.2 降水模式环流对降水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热量分布不均所产生的蒸发和降水现象。
沿热带地区,大量蒸发使海洋水汽增加,随后随着空气运动,上升冷却形成降水。
这种过程在赤道上更加明显,因而赤道附近常年多雨,而一些大陆内陆地区则干旱少雨。
2.3 风带分布海洋环流还与大气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全球风带分布。
根据反映热量分布的热输送指数,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冷却作用增强,隆起气团推动大范围冷空气,而低纬度地区则持续接受太阳辐射,并形成上升运动,这导致了特定风带如信风、西风等形成,进而影响沿岸地区气候。
2.4 极端天气事件随着气候变化,加工温室气体增多,对海洋环流也产生了说明性影响,而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地质地形知识:解析地球上的海洋环流

地质地形知识:解析地球上的海洋环流地球上的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海洋环流对气候影响非常重要。
了解海洋环流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理解世界上的海洋生命和优化渔业。
海洋环流主要分为两种:表层海洋环流和深层海洋环流。
表层海洋环流主要受到风、重力和海水密度的影响。
深层海洋环流则受到海水密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
表层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面的水流动。
海洋表面的流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和大气运动。
大气循环对海洋表面水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例如,西风带和赤道上空的热带气旋会产生经纬向和纬向的风。
这些风会推动海洋表面水流形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环流。
深层海洋环流是指海洋深部的水流动。
深层海洋环流是由海水密度不同而产生的;密度高的水沉入海底,密度低的水浮在海面上。
这些水流通过纵向混合和热盐循环等机制形成了深层海洋环流。
深层海洋环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深层海洋环流包括大西洋环流和南方洋流。
大西洋环流是指从北大西洋向南大西洋的海水运动,影响到了全球气候。
南方洋流则是指南大洋中南极洲周围的冰冷海水向北大洋的流动。
南方洋流的形成与极地冰川和冰架融化有关。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可以使得欧洲地区的气温变暖,而南方洋流的影响则达到了整个南极洲地区。
海洋环流也对海洋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洋环流可以将营养物质和能量传递给海洋生物,帮助它们生存。
海洋环流也可以控制海洋的盐度和温度,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命的繁衍。
总之,地球上的海洋环流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
它直接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和自然生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海洋环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理解世界上的海洋生态和保护海洋生物。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海洋环流是指在全球海洋中形成的水流循环系统。
它是地球上水分的分布调节系统,对气候、风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上存在着多个主要的海洋环流系统,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影响各有不同。
一、北大西洋暖流和陆地效应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中一股温暖的洋流,来自墨西哥湾的温暖水流沿着美洲东岸向北,经由美洲东北角流入北大西洋。
这条暖流对于北欧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使得这里的冬季温度相对温和。
同时,北大西洋暖流的暖空气也为北欧地区带来降雨,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还将热量和水分引入北极地区,提供了雪和冰的形成条件。
二、喜马拉雅山脉与季风环流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东南亚重要的地理要素。
这座山脉通过其高大的山峰,影响了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的季风环流。
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印度次大陆上的季风风向改变,从而引起了季风气候的出现。
季风环流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的降水非常重要,为农业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同时,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也因为季风气候而成为了重要的农业和人口聚集区。
三、赤道地区的洋流和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地区的洋流系统在全球气候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赤道附近洋流的主要特征是无规则的和多样性的,它们通过赤道上的热带雨林、河流和降雨的形成融入了大气循环系统。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热水异常增温现象,它会在2到7年周期内出现。
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包括风暴、洪灾、干旱等。
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对渔业、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四、南极洲周围的海洋环流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它周围的海洋环流在南极水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极海洋环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西风漩涡和南极循环。
西风漩涡是南极洋流最大的环流系统,它维持了大洋中的水循环和生物圈的平衡。
西风漩涡携带着水和热量,向北将深层冷水输送到南极洋面。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 引言地球上70%以上的表面被大海或海洋所覆盖。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的水流运动,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的机理和实际影响。
2. 海洋环流与气候海洋环流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驱动力所驱动的,包括风、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因素。
这些驱动力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不断变化和交互作用的海洋水流。
这些水流以大规模的环流系统存在,对地球气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热带海洋环流热带海洋环流是热带地区海洋中最为明显和重要的环流系统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北贸易风、西北贸易风、南纬风带和北纬风带等。
热带地区的强大季风系统,包括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也受到热带海洋环流的显著影响。
4. 利用船只观测海洋环流为了更好地理解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及预测其变化,科学家们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进行观测和收集大量数据。
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是通过船只观测。
通过安装在船只上的各种仪器,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有关水温、盐度、流速等信息,从而对海洋环流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5. 大规模海洋循环系统除了热带地区的海洋环流外,全球还存在着大规模的海洋循环系统,如北大西洋漂移、南大西洋漂移、印度-太平洋涡旋等。
这些循环系统通过搬运热量和盐分,起到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6. 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环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北极冰盖融化导致北大西洋漂移减弱,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此外,南大西洋漂移也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
7. 水域温度与天气现象海洋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天气现象影响因素。
例如,在亚太地区,夏季台风频率和强度与太平洋暖湿空气团有关。
而该空气团受到波斯湾暖水区域和菲律宾冷水区域之间行进的夏季偏西风和秋季峡谷低音波交替控制。
8. 海洋环流修复措施鉴于海洋环流对气候稳定以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保护和修复海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物理海洋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进展

物理海洋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进展物理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其中海洋环流是物理海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体的运动模式和方向分布,对海洋的热传递、盐分输送和生态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物理海洋学中海洋环流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近期的研究进展。
一、基本原理海洋环流的形成与气候系统、地球自转和陆地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大尺度环流和小尺度环流两类。
大尺度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循环运动,包括大洋环流和大陆边界环流;小尺度环流是指局部范围内的小尺度湍流运动,包括涡旋、旋涡和湍流等。
二、研究方法物理海洋学中对海洋环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测和模拟两种。
观测是通过海洋观测平台(如浮标、船只、卫星等)获取海洋环流数据,进而分析海洋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模拟是利用数学和物理模型对海洋环流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和预测海洋环流的演变和变化。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物理海洋学领域对海洋环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1. 大尺度环流研究进展大尺度环流研究的重点是大洋环流和大陆边界环流。
研究发现,大洋环流受到海洋深层运动和表层风力驱动的影响,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形状的约束。
同时,大洋环流还与全球气候系统、地球热量分布和冰川运动等因素相互作用。
大陆边界环流则主要受到陆地形状、海陆边界条件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小尺度环流研究进展小尺度环流研究的重点是局部范围内的涡旋、旋涡和湍流等运动模式。
研究发现,这些小尺度环流对海洋能量传递、物质输送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和模拟方法的进步,对小尺度环流的观测和分析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小尺度环流的机制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气候变化与海洋环流研究进展气候变化是当前物理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赤道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的热带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极活动的力量之一,而其中海洋环流则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流动形式之一。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水体在全球范围内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它不仅对海洋中的生态系统和物理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地球上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1. 热力大循环和大洋环流系统热力大循环是指由太阳辐射导致的热量在地球上空分布产生的高低压系统和气流运动。
而大洋环流系统是指全球范围内海洋中水体密度、盐度和温度差异引起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这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且密切相关的海洋-大气耦合系统。
1.1 热带东北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热力大循环中,热带东北气旋和副热带高压是两个重要元素。
热带东北气旋指的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低压系统,由于受到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副热带高压则位于30°纬度附近,是由向赤道方向运动的质量级空气堆积形成。
1.2 大洋周边环流和全球大洋环流大洋周边环流是指沿近岸海域水平方向上的循环运动,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全球大洋环流又可分为风驱动环流、密度驱动环流和地转偏向驱动环流三种类型。
这些环流通过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使得水体在水平间隔较小、接触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发生混合与交换。
2. 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海洋-大气耦合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2.1 环境条件改变海洋环流可以改变一个特定区域的温度、湿度和盐度等关键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暖流会带来相对较高的水温和湿度,利于海陆风系统形成;寒流则相反,使得水温降低、干燥增加。
这些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而会影响到风向、降水分布以及气象事件发生频率等。
2.2 碳循环调节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能够吸收并贮存大量二氧化碳。
通过海洋表面的生物作用、溶解吸收等过程,碳元素在海洋环流中得以循环传播,达到碳平衡乃至调节。
海洋环流的定义

海洋环流是研究风引起的海流和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密度流、大洋环流中流旋的生成和分布、大洋环流西向强化、海流的弯曲和变异、近赤道地区的流系结构、南极绕极流,大洋热盐环流,深海环流和与主跃层的关系,海水的辐散和辐合运动与升降流及朗缪尔环流等的关系,中尺度涡及其能量转换,冰漂流等特殊的流动现象,海洋对风应力等的反应,以及近岸海区的环流等等;海域间的海流活动受太阳辐射、海水热力学、大气环流、海冰动力、地球旋转以及海洋深度等因素影响。
海洋环流可分为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水平流和垂直流。
海水有独特的物理特征,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水是高热容量物质,因此海洋对温度的突然变化不敏感,海洋也由此能够吸纳、存储和传输大量的太阳热能。
从海洋表面到2米深的海水吸纳的热量几乎等于整个大气层吸纳的热能总量。
海流的定向流动使之有助于在大范围内控制气候模式和季节变化。
例如,从热带大西洋流向美国东部的墨西哥城流(Gulf Stream),可将大约30~140斯维尔德鲁普(Sv=1×104m 3/s)的海水输送到较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其携带的热能(约等于1 000个发电站生产的能量)也随之输送到位于北大西洋的欧洲,墨西哥暖流和盛行的西风对创造欧洲大陆温暖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墨西哥暖流还对幼体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洄游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百慕大群岛生息着珊瑚礁的主要原因。
在南半球,南极绕极流是能量最强的洋流,其平均流量达到1305v.海水富含数亿年来大陆径流携带人海的溶解矿物质,其含量可用千分之一(ppT)盐度定量。
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ppt。
海水密度取决于海水盐度和温度,盐度越高或水温越低,海水密度越高。
海水密度指标是影响海水是否沉降的主要指标。
因此,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全球海流垂直流动的重要因素,由温度和盐度引起的海水垂直补偿流又称热盐流。
热盐流受控于海洋表面的温热高盐海水和底部冷流回流的控制。
通常,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只能照耀在赤道附近到中纬度的区域(20°S-20°N),然后受海洋季风和地球转动的共同影响才能向极地方向输送表面温热的海水。
地球科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

地球科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体自由运动的现象,是海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地球科学而言,研究海洋环流对于探究地球自然环境变化、预测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海洋环流的种类、特点及环流驱动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地球科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
一、海洋环流的种类常见的海洋环流大体分为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两类。
表层环流又分为近岸环流和远洋环流。
1. 近岸环流近岸环流是指沿岸海域中的海流。
这些海流受到陆地地形、潮汐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变得复杂多样。
近岸海流是近海地区重要的水文学现象,展现了许多海岸带能量传输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例子包括Gulf Stream和Kuroshio Current。
2. 远洋环流远洋环流是指在开阔海域内的海流。
这些海流的深度和强度更大,比近岸环流更加稳定。
远洋环流主要由全球环流系统驱动,包括大洋环流、洋流、表层与深层环流等。
比如北极海冰的融化和降水可以影响西风带,从而影响全球海洋环流。
二、海洋环流的特点1. 水圈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流是水圈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过程相对较为缓慢,特别是深层环流。
海洋中气流、水流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
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形成区域和强度多变海洋环流的形成区域和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水盐度、温度、风力、地球自转等。
不同区域和环流强度的变化影响到气温、降雨等气候因素,对全球水汽平衡和云的形成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3. 环流驱动机制复杂海洋环流的驱动机制复杂多样,基本的驱动力包括地转力、浮力、海水密度差、风力等。
此外,洋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海水的混合,影响海洋环流。
三、环流驱动机制和未来展望1. 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海洋环流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自转,海洋在赤道处的速度大于在极地处的速度,使海水产生转向力。
这是海洋中产生环流的基本驱动力。
2. 浮力海水的密度差异很大,沉积物、碎屑物以及生物体在其中也有不同的密度。
基础海洋学5-海洋环流

海流运动方程: 海流运动方程: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体积连续方程:(不可压缩 体积连续方程 不可压缩) 不可压缩
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第三节 地转流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赤道流系: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 赤道流系: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高 高水色,透明度大. 盐,高水色,透明度大. 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2)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 合称为湾流流系. 合称为湾流流系.最大的暖流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黑潮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第二大暖流
世界大洋环流
第五节 大洋环流
2,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南北分量,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作用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作用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体运动的总体规律,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调节气候、影响降水分布等方面,还在全球能量平衡、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机制、作用方式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影响机制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来实现: 1. 调节气候海洋环流通过运输热量和水汽,调节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影响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会使得周围地区气温较高,而极地冷流则会使得极地地区气温较低,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气候带。
2. 影响降水分布海洋环流的运动会影响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和分布,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例如,暖流会使得周围地区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而冷流则会使得降水减少。
海洋环流还会影响季风的形成和强度,进而影响到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
3. 形成气候事件海洋环流还会引发一些重要的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发大气环流异常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引发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二、作用方式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地球能量平衡海洋环流通过运输热量,调节了地球不同地区的能量平衡。
暖流会向极地输送热量,使得极地地区温度升高,而冷流则会向赤道输送冷量,使得赤道地区温度降低,从而维持了地球的能量平衡。
2. 形成气候带海洋环流的运动使得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极地地区的极地气候等。
这些气候带的形成直接影响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量等。
3. 影响季风海洋环流的运动还会影响季风的形成和强度。
例如,东亚季风是由于西太平洋暖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印度季风则是由于印度洋暖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海洋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

海洋学中的海洋环流研究海洋环流是指大洋中水体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的运动。
它是海洋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地球的物理环境、气候变化、水生生物分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内容海洋环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海洋水圈循环研究: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其中包括了深海、洋底和地表的全部海水,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圈系统。
海水的循环对于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海洋大循环研究:海洋环流受到多种各异的驱动力的影响,包括海水密度、地球自转、风力、潮汐、巨大的洋流等。
海洋大循环是研究海洋中流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包括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两种。
其中纬向环流主要由海洋中的西风漂流和极地水体的深层循环所驱动,而经向环流则由海洋中的盛行风、热带热带振荡和赤道海洋振荡等因素所驱动。
3. 海洋环境变化研究:数据表明,海洋环境变化将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在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等方式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的情况下,海水中的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也在逐渐升高,从而导致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洋流位移等海洋环境变化问题的出现,而研究这些问题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可以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二、研究方法海洋环流的研究主要采用实物观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
实物观测手段包括船载和浮标观测、遥感和卫星数据等,是研究海洋环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全球大洋覆盖有数千个漂浮球和碟形浮标,不仅采集了海洋运动、温度、盐度、氧气含量等多种海洋数据,还为深入研究海洋环流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数值模拟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海洋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重现不同地理条件下海洋环流的移动规律。
数值模拟方法不仅能够预测某一地区的海洋环流运动情况,而且可以模拟出全球范围的海流模型,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海洋环流变化。
三、研究意义海洋环流的研究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海洋环流的应用和原理

海洋环流的应用和原理1. 简介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体运动的总和,包括表层、深层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海洋环流起源于多种因素,如风力、地转偏向力、海水密度差异等。
海洋环流的应用和原理对于气候变化、温度分布、海洋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海洋环流的分类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两种。
2.1 表层环流表层环流主要受风力驱动,沿海洋表层运动。
表层环流对于海面温度的分布、季风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表层环流包括:•北大西洋暖流:由墨西哥湾流经北大西洋北部流向北方,影响欧洲气候;•打破大管流:由秘鲁海流带领的富营养水流向表层,支持远洋生态系统;•日本黑潮:由太平洋暖流流经日本流向北方,影响日本气候和渔业。
2.2 深层环流深层环流主要受海水密度差异驱动,沿海底水流动。
深层环流对于海洋环境的循环和海岸线的沉积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深层环流包括:•大洋中层环流:在大洋中层形成闭合环路的水体运动;•深水形成区: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水体下沉形成新的深层水。
3. 海洋环流的应用海洋环流的应用涉及气候研究、城市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3.1 气候研究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海洋环流可以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对于农业、能源等方面的决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3.2 城市规划海洋环流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特别是沿海城市。
了解海洋环流可以预测海洋灾害,如飓风、暴雨等,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障城市的安全。
3.3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流对于海洋资源开发也有着重要影响。
深层环流中的富营养水体可以支持渔业资源的丰富,同时也有利于海洋能源开发,如潮汐能、海流能等。
4. 海洋环流的原理海洋环流的形成主要源于风力和地转偏向力。
风力可以引起海水运动,将海水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同时,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地转偏向力,使流向赤道的洋流在北半球偏转向右,而在南半球偏转向左。
此外,海水的密度也会影响海洋环流。
不同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差异导致了水体密度的差异,从而驱动了深层环流的形成。
第七章-海洋环流及波动现象

7.2 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
1、某些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一、天球 二、 天赤道、黄道与白道 三、春分点、秋分点、升交点及降交点 四、 赤纬、时角和天顶距
天球
7.2 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
1、某些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一、天球 二、 天赤道、黄道与白道 三、春分点、秋分点、升交点及降交点 四、 赤纬、时角和天顶距
第七章 潮汐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 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 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在太平洋盆地模拟旋转潮海拔
第七章 潮汐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 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 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2、平衡潮潮高公式
一、 潮高公式 设在不考虑引潮力的情况下,与海面重叠的那个等重力 势面的位势为C,而考虑月球引潮力后,海面上升的高 度为hm,于是该处的位势为:
7.4 平 衡 潮
2、平衡潮潮高公式 一、 潮高公式
7.4 平 衡 潮
2、平衡潮潮高公式 二、平衡潮潮高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h1与cosT成比例,这表示:在24太阴时内,它变化一个周期,而且于月上中天时出 现最大值,月下中天时出现最小值,所以h1所代表的是日潮,而h1式还可看出日 周期部分随赤纬的增大而增大,赤纬为零时,日周期部分为零;h2与cos 2T成比例, 这表示:在24太阴时内,它变化两个周期,且于月上、下中天时均出现最大值,故 h2所代表的是半日潮,由h2式还可看出半日周期部分随月赤纬的增大而减小,月 赤纬为零时,半日周期部分为最大;h0这一项与T无关,而与δ有关,由于sin2δ的 周期为半个回归月,故h0具有长周期(半月周期)的特性。
第五章 海洋环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的存在, 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东
风
带
极 地 高 压 带
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性、海水 的运动,以及海水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 律。
§5.1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什么叫海流(currents)?
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 形式之一。 流速和流向比较稳定,少变;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流速 一般为0.2 - 1海里;
由于受这种力作用,在北半球海水运动向右偏
离风向,在南向左偏离风向。
主要的两类驱动力
Primary Forces--start the water moving
The primary forces are: 1. Solar Heating
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摩擦力(切应力)作
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也称漂流。风力作用
于海面时,可产生对海面的正压力和摩擦力, 故风作用于海面时,可同时产生波浪运动和 使海水向前运动的洋流。风海流开始运动后,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深海表面海流方向偏
离原风向约45°左右,在北半球偏右,南半
球偏左。
风海流的形成
目前研究洋流使用海流计和人造卫星。但漂流瓶仍在 使用中。 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每年向海洋投放数以万 计的漂流瓶,每年能回收10%。
中国玩具“鸭子舰队”漂流15年抵英国
在这2.9万只塑胶玩具中,有黄色的小鸭 子、蓝色的小乌龟和绿色的青蛙等,其 中黄色的小鸭子居多。
海洋环流要素

海洋环流要素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水体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它是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海洋环流概述(Summary)一、定义及分类(Definition&Type)1.海流(Oceancurrent):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2.分类(Type):按成因分:密度流(densitycurrent),风海流(windcurrent),补偿流(compensationcurrent);按受力分:地转流(geostrophicflow)、惯性流;按发生区域:赤道流(equatorialcurrent),陆架流,东西边界流(eastern/westernboundarycurrent)等;按运动方向:上升流(upwelling),下降流(downwelling);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暖流等二、研究意义(Significance)国防,航运,渔业,气候三、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Causesofcurrent)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科氏力(Coriolisforce),摩擦力(frictionforce)1、重力: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习惯上将单位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称为重力加速度,以g表示。
与纬度和海水深度有关:海面上赤道到极地差为0.052m/平方米,在中纬度,海面与10km深处的差为0.031m/平方米。
因此,在海洋研究中,一般视其为常数9.8m/平方米重力势(potentialofgravity):从一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物体到另一高度所做功。
等势面:位势相等的面叫等势面。
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称水平面。
海平面(sealevel):海洋表面的平均位置。
2、压强梯度力:等压面:压强相等的面。
压强梯度力:水体所受静压力的合力:f=f1-f2=P·A-(P+△P)·AP·A单位质量水体所受的静压力的合力:与等压面垂直,指向压力减小的方向。
即与压强梯度方向相反。
流体静力学方程:正压场: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斜压场:等压面相对等势面发生倾斜时。
海洋内压场:由海洋中密度差异形成的斜压状态。
在海洋上部斜压性很强。
外压场:外部原因(风、降水、江河径流)引起海面倾斜产生的压力场。
3、风应力:切应力,将大气动量输送给海水,目前,只能以经验公式给出4、科氏力:5、摩擦力:体积力,分子粘性力(molecularviscosity)和湍流粘性力(turbulentviscosity)四、海水动力学方程(Dynamicequationofseawater)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速度V是时空的函数,即V=V(x,y,z,t)实质微商:连续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
海流成因(CauseofCurrent)一、风生:风生海流(WindDrivenCurrent)二、温盐变化引起:密度流(DensityCurrent)地转流(GeostrophicFlow)一、均匀海洋中地转流(Geostrophicflowofhomogenizedocean)1、地转流(geostrophicflow)定义: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2、特点(characters):1)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2)沿两面的交线流动,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3)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
4)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
二、二层海洋中地转流(Geostrophicflowoftwo-layered-ocean)1)等压面倾斜与等势面倾斜方向相反,若上层流速小于下层流速,倾斜方向相同。
2)流向沿三面交线流,且面向流去方向右面密度小,左边大。
右边温度高,左边低。
风海流(WindDrivenCurrent)一、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WindDrivenCurrentofDeepSea/Drift)艾克曼(Ekman)于1905年根据南森在北冰洋考察时发现冰的漂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
1、定义:海水摩擦力(friction)和科氏力(Coriolis)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假定:I.均匀;II.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III.风场均匀,只沿x方向吹;IV.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且视为常数;V.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方程:边界条件(boundarycondition):海面(surface)z=0海底(bottom):u=v=0解:其中:2、空间结构:1)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向的右方45度;2)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逐渐右偏;3)至摩擦深度,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可忽略;4)连接各层流速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Ekmanspiral)。
二、浅海风海流(Winddrivencurrentofshallowsea)水深越浅,从上层到下层的流速矢量越是趋近风矢量的方向。
三、风海流体积输运(Bulktransmissionofwinddrivencurrent)无限深海风海流垂直风向输送,北半球在风向的右边,南半球相反。
浅海风海流存在岸、底摩擦,在x,y方向都有输送。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effectsofwinddrivencurrent)升降流(up&downwelling):1)顺岸风(coastwisewind)2)气旋(Cyclone)与反气旋(Anticyclone)3)辐散(Divergence)、聚(Convergence)带等引起惯性流(InertialCurrent)科氏力和加速度达平衡(1)u+(2)v:(1)v-(2)u:流速、流向,水质点运动是等速圆周运动。
水质点运动轨迹对方程式积分:1.轨迹是圆形2.半径为(Radius):与纬度有关。
3.周期(Cycle):4.频率(Frequency):5.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f=0.0001/s,T=17.4hV=0.1m/s,r=1kmV=1.0m/s,r=10km6.中纬度惯性流:周期为17-18h,半径1-10km.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Circulation&StructureofWaterMass)大洋环流的成因(CauseofCirculation)一、风生大洋环流(WindDrivenCirculation)1.西向强化理论(WesternIntensificationTheory):IntheNorthAtlanticandNorthPacificthecurrentsflowingonthewesternsideofeachoceant endtobemuchstrongerandnarrowerincrosssectionthanthecurrentsontheeasternside.科氏参量随纬度变化。
2.Stommel理论:1948,风应力、铅直湍切应力及科氏力等的平衡关系。
将大洋视为等深矩形风应力随纬度变化。
三种科氏参量情况下的解结果:3.Munk理论:1950,考虑均质大洋边界侧向摩擦力作用,将北太平洋为三角形,得到与实测海流相似的结果。
二、热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
相对而言,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大洋主温跃层稳定性:低纬海区有净的热输入,表明深层有冷水上升,有效阻止热量从表面向下扩散。
使跃层深度保持稳定。
黄观点:风生大洋环流(Winddrivencirculation):风应力驱动,密度差异控制建立起的环流。
热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密度差驱动的环流(包括风、热通量、水通量及海洋内部混合等)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DistributionofSeaSurfaceCirculation)1、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Anticyclonecirculation):太平洋(Pacific)、大西洋(Atlantic):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
印度洋(Indianocean)南半球与大西洋(Atlantic)和太平洋(Pacific)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半年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
2、气旋式环流(cyclonalcirculation):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
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CharactersofSeriesofSurfaceCirculation)一、赤道流系(Equatorialcurrent):1.南、北赤道流(South/Northequatorialcurrent)对应信风带(tradewindband),亦称信风流。
南北不对称,夏季北赤道流在10°N到20°N—25°N之间,南3°N—10°S之间。
冬季稍偏南。
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
2.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equatorialcurrent)主要100—300m的上层,平均流速0.25—0.75m/s。
下部有强大的跃层存在,跃层以上温暖高盐的表层水。
溶解氧含量高,营养盐低。
赤道流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3.印度洋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Indianequatorialcurrent)主要受季风(monsoon)控制。
11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5—9月盛行西南季风。
4.赤道逆流(Equatorialcountercurrent)对应赤道无风带,平均位置在3°N—10°N之间。
逆流区有充沛的降水,相对赤道流具有高温、低盐特征。
它与北赤道流之间存在辐散上升运动,水色和透明度也相对降低。
5.赤道潜流(Equatoriallatentcurrent)南赤道流区下方温跃层内,与赤道流相反自西向东的流,成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300km,最大流速达1.5m/s。
流轴常与温跃层一致,向东变浅。
二、西边界流(Westboundarycurrent):1.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
太平洋黑潮(KuroshioCurrent)和东澳流(EastAustraliaCurrent),大西洋湾流(GulfStream)和巴西流(BrazilCurrent),印度洋莫桑比克流。
是反气旋环流一部分,赤道流的延续。
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
北强南弱。
2.湾流(GulfStream):佛罗里达流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起点。
北上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陵兰滩以南,行程25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