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1.15世纪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流通领域。
⑵.要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就必须使本国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即所谓的“民穷国富”。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斯密“富国裕民”主张
⑴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⑵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⑶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⑴.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
①科学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
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⑵.劳动价值论是二元论
①科学性。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②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4.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⑴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
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5.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
⑴基本观点
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③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
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同时,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⑵评析
①科学性。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这有助于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6.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二.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
1.劳动价值论。
⑴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⑵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⑶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⑷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2.李嘉图理论的破产
⑴由于李嘉图把商品生产看成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⑵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体系最终走向了解体。
3.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⑴主要内容
①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②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价
①积极作用: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带来严重危机。
专题二.马克思经济学的伟大理论
(了解)一.马克思与《资本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条件
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⑵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最初动因: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⑶修改、出版阶段。诞生的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理论
⑴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同一物品的使用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它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劳动者相互交换的量了比例,是商品所特有的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