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渔舟唱晚word教案
渔舟唱晚 教案
![渔舟唱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8d8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c.png)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正确朗读课文。
3. 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关键词语。
4. 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渔舟唱晚》一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渔舟唱晚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渔舟唱晚的课文背景。
2. 预测课文内容: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讨论。
3. 首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渔舟唱晚》一课,并大声朗读。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句子。
5. 配对练习:将生词与词义进行匹配,帮助学生牢记生词。
6.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表演课文内容。
7. 朗读课文:学生按照小组分配的角色,进行朗读,并互相矫正发音和语调。
8. 课文填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检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程度。
9. 创作诗歌:要求学生根据渔舟唱晚的内容,创作一首诗歌,并与同学们分享。
10.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渔舟唱晚》一课,培养学生的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示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创作能力,也增强了对课文的情感共鸣。
此外,通过朗读和课文背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顺利,唯一的不足是一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引导。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bc8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渔舟唱晚曲目,了解其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习演奏渔舟唱晚曲目的基本技巧和乐器演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渔舟唱晚音乐录音或视频。
2. 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
3. 音乐教材和乐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渔舟唱晚音乐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向学生介绍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抒情深沉等。
乐器演奏:1. 向学生介绍二胡、琵琶、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并解释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分别向学生演示每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弦的拉拨、指法等。
3. 分组让学生互相尝试演奏不同的乐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音乐欣赏:1. 播放渔舟唱晚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乐器演奏技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渔舟唱晚的片段,展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渔舟唱晚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活动。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或者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渔舟唱晚的理解和情感。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对文化的传承作用。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52b822a300a6c30c229f7c.png)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说课稿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筝演奏课《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癣》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终之滨句中。
在本课中,着辙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弹奏中来蕴,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鞭识,增进对音乐艺术的感情淆。
教学目标:1、认知悍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墓,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演唱眨、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节乐曲各段的理解。
2、能力杀目标:引导学生听、唱、讨丁论、联想、感受、演奏等方扰面来了1 / 6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抗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业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沙造人的目的。
3、附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脏赏,了解中国优秀音乐文化苗的悠久传统,培养学生对民旱族音乐的爱好和弹奏古筝的泻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近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叶乐曲表达的情景和意境。
绍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这羽首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勘二、说学法:学生是学习遮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择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吞要的。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饥看,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取英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赵其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也得瑚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
因逐此,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倡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寓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菌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岗中。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bc32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c.png)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渔舟唱晚》这首古典名曲。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
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激发学生对名曲的兴趣。
第二步: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三步: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资源《渔舟唱晚》乐谱和录音资料。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音乐欣赏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评价学生对《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和反思。
五、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渔舟唱晚》的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渔舟唱晚》的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古典名曲,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渔舟唱晚》的乐谱和录音资料,确保其质量和可获取性。
检查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教学过程中能顺利展示和播放音乐。
准备音乐欣赏笔记本和笔,以便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2 精神准备自己要先熟悉《渔舟唱晚》的背景、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以便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教学难点7.1 音乐理论知识《渔舟唱晚》的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ee74cf01dc281e53af060.png)
《渔舟唱晚》教案《渔务唱魄》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音乐中表现湖光山色的优美意境.2,能够积极参与,聆听,探究和表现音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分析,联想感受音乐.2,综合诗,乐,画等艺术形式,加深对音乐的感悟.(三)知识技能1,分辨乐曲引子,三个乐段和尾声的音乐结构.2,能记住乐曲第二乐段主题,并;隹确的填词演唱歌曲.3,了解歌唱性的旋律,流动性的旋律等音乐术语.【教学重,难点】分辨三个乐段的情绪及联想并记忆第二乐段主题;感受音乐悠远的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的背景音乐吗?(教师播放《天气预报》音乐)生:是天气预报的音乐.师:这是我国传统古曲《渔舟唱晚》的主题l988年被用作”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你们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教师播放筝独奏《渔舟唱晚》主题)生:古筝.师:古筝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音色清脆.它的”刮奏”演奏法特别适合表现流水的形象.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它的音色.(教师出示乐器图或实物示范)(二)初听教师:这是一首着名的古曲,还被改编成钢琴独奏,管豳薮TuEWOSLDOFMUSIC北京市西城区魏巍弦乐合奏,小提琴独奏等其他的演奏形式.现在来听一种改编版,听一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想象一下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教师播放乐队演奏)生:小提琴.师:这是由小提琴演奏家黎国荃改编的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是由乐队和小提琴合奏的.(三)分段欣赏1,引子一首由引子,三个乐段和尾声组成的多乐段乐曲.在长笛的前奏后,小提琴奏出了引子的旋律.你们听听它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是什么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情景?(教师演奏引子,学生选择术语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联想流动,跳跃自由,舒展中速舒畅流水2,第一乐段师:引子之后是乐曲的第一乐段.你们听听它的旋律,节奏速度是什么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情景?(教师演奏第一乐段)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联想高低回旋起伏舒缓中速稍快优美波浪生:旋律由高向低旋转.师:旋律由高向低回旋起伏,好像湖面波光粼粼,微波荡漾的景色.我们来唱一唱这段旋律.(教师画旋律线及简笔画图)生:演唱.3,第二乐段师:第二乐段是乐曲的中心乐段,其旋律优美.也是用作”天气预报”的那段旋律(教师演奏第二主题)师:哪位同学能看着乐谱唱一唱.生:视唱主题.百吾夭砸豳TH~WOaLDOFMUSIC,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联想歌唱性舒缓中速优美渔歌师:这个主题出现了三遍,每遍的力度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再听一次.(教师播放乐队演奏)生:回答.师:第一遍中强的力度,歌唱性的旋律好像一首优美的渔歌.第二遍乐队的加入,力度渐强使人心情更加激动.第三遍力度渐弱,音色清脆,好像渔歌声在向远方飘荡.这是小提琴特有的一种演奏方法,叫泛音奏法(教师演奏)生:聆听.师:虽然这个主题反复了三遍,但每遍既相同又有不同,你们发现这三遍旋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生:回答.4,第三乐段师:第三乐段和第二乐段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和速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和表现也相应发生变化,你能听出是什么变化吗?(出示乐谱,教师演奏第三乐段)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联想跳跃紧凑中速稍快欢快渔船前进生:回答.教师: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正确.速度快,节奏紧凑,情绪更加激动,好像是渔船乘风破浪的前进.5,尾声师:你们听听音乐到这儿可以结束了吗?生:可以.师:音乐到这儿可以结束了.最后一个音也结束在”1”上,已经有了终止感.但音乐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尾声,这是这首乐曲最有魅力的地方.你们听它重复了哪一段的旋律,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教师演奏尾声)生:重复了第二乐段的旋律.师:准确的说是再现了第二乐段中第3遍的旋律,速度渐慢,力度渐弱,好像渔船渐渐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四)结合诗,画,深化感受师:我发现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之中了.这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之一:不论是古曲,古诗和绘画都表现出一种平稳清淡,空旷悠远的”意境”,“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声音消失了,但留给人们的感受却是非常深刻的.这首乐曲《渔舟唱晚》取名就很有诗意,让人浮想联翩.它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诗句:”渔舟唱晚, )0c一响穹彭蠡之滨”.我们从一些古诗和绘画中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意境.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哪些古诗与《渔舟唱晚》的意境是相似的?生:回答.师:同学们选读古诗的意境与音乐的意境都很相似.特别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你可以想象那朦胧的远山,一叶扁舟渐渐远去,最后,只留下天边那一望无际的湖水的悠远意境.师:有没有绘画呢?生:(可能回答不出来)师:同学们对绘画可能知道的不多,我来给同学们介绍一幅明代樊晖的《溪山远眺图>.(教师出示图画)你们看,遥远的水尽头隐约看见座座远山,空空的水面上几艘小船像落叶一样在江面上飘荡,表现了一种山高水远,空旷悠远的“意境”.同《渔舟唱晚>尾声表现的那种悠远的意境如出一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退想.这首乐曲是由引子,三个乐段和尾声组成的.如果我把引子起名叫”微波荡漾”,尾声叫”湖边夜色”,结合诗,画的意境你能为其他三个乐段音乐起个名字吗?请大家想一想.(教师分别演奏三乐段片段,学生分段命名.)生:湖景,渔歌,欢腾.师:老师也想了几个名字你们看怎么样?(出示课件)引子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尾声微波荡漾湖光山影渔歌晚唱踏浪归舟湖边夜色乐曲表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泛起一片金光.远处依稀可见朦胧的远山和点点白帆,随风飘来阵阵渔歌声.渐渐的歌声越来越近,似乎还听到了摇橹声,船桨拍打水面声,渔船乘风破浪溅起的浪花声,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曲.渔夫们满怀着丰收的喜悦, 驾着一叶扁舟,渐渐的飘远了.当最后的一朵涟漪也消失的时候,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教师再次演奏尾声) (五)完整欣赏师:下面我们就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结合对诗,画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渔舟唱晚>带给我们的优美意境.(教师出示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安静欣赏音乐.)生:欣赏.师:大家一起再来唱一唱.注意结尾时要渐慢,渐弱,表现出渔船远去,湖边一片寂静的意境.生:演唱.(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注意结尾渐慢,渐弱的表现.)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真是曲尽意犹在.让《渔舟唱晚》那优美的旋律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第一单元《渔舟唱晚》教案
![第一单元《渔舟唱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b88a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1.png)
3.分析歌曲结构,了解其创作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4.进行小组合作,分声部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强弱等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唱《渔舟唱晚》,使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民族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审美情趣。
第一单元《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渔舟唱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渔舟唱晚》歌曲学唱;2.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3.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强弱等音乐元素;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欣赏《渔舟唱晚》,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宁静氛围;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渔舟唱晚》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注意到在讲解歌曲的基本概念和旋律时,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这说明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愿意接受挑战。但在实际操作中,如装饰音的掌握和节奏的准确性,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提升文化自信:了解《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音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需掌握歌曲的主旋律,熟练演唱,并在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旋律:强调歌曲中的上下行旋律线条,以及装饰音的运用;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cdbf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b.png)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一:渔舟唱晚音乐教案4、渔舟唱晚备课日期:XX、8、27上课日期:XX、9、49、5备课人:高燕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复习歌曲《晚风》1、聆听歌曲《晚风》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5、根据歌曲表演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二:《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姓名:冯蕊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教具: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二、欣赏《渔舟唱晚》: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渔舟唱晚》教学反思《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三:《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渔舟唱晚》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二)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2.对乐段的分析A.第一乐段谱例1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
人音版音乐八下《渔舟唱晚》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下《渔舟唱晚》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14b77284ac850ac024219.png)
人音版音乐八下《渔舟唱晚》word教案主讲者:陈日红一、简单介绍古筝同学们好!专门快乐和大伙儿共同来学习音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民族器乐观赏,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乐器,因此,我国的乐器的种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依照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族乐器大约有近五百多种。
我想要在这短短的时刻内要把这么多的乐器讲清晰,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因此,今天我选了其中的一种比较经典的乐器介绍给大伙儿。
大伙儿差不多看到了我面前摆放的乐器——古筝。
师:是的,我想大伙儿对古筝专门熟悉,但不一定对它专门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古筝。
师:早在春秋战国的秦国,筝就差不多广为流传,因此也称为秦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同时筝也是以音响命名的乐器,弹奏起来铮铮作响,因此称为筝,而在前面加一个“古”字呢,鉴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因此被称为古筝。
二、了解古筝师:古筝的构造专门专门,它的音色也专门美,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学习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天啊,我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古筝高手——陆安迪同学,为大伙儿做示范,大伙儿欢迎!(边看边介绍)师:古筝演奏者大都采纳的姿势——坐姿,认真看她的手——用假甲演奏(因为假甲音量大,使用方便,不易损坏)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古筝的音色。
(示范)师:古筝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朗,中低音区具有柔和委婉纯朴的韵味。
三、筝的派别筝在我国流传的面积专门广,因此它的音乐融合了各地的民歌、说唱及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韵特点及演奏技巧,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五个派别比较闻名,他们是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洲筝派以及客家筝派。
1、河南筝派三国时的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奋逸响”,符合河南人的性格,指的是他们的语言具有高亢粗犷、明朗谐趣的风格。
河南筝演奏的特点和他们语言风格是专门相似的。
河南筝的曲目直截了当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渔舟唱晚》教案-人音版
![《渔舟唱晚》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2a70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2.png)
-鼓励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2.教学难点
(1)音乐感知:学生对古筝音色的辨识和乐曲情感的理解。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需通过反复聆听、对比来提高辨识能力。
-对于乐曲情感的理解,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音乐知识进行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奏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意境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这首曲子不仅体现了古筝的音色特点,还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渔舟唱晚》的片段,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我们了解它是如何通过音乐来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的。
其次,演奏技巧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教学环节,我发现学生在演奏古筝时存在指法不熟练、音准不准确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和示范,让学生多加练习。同时,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以提高演奏技巧。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他们围绕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是对话题不够感兴趣。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参与讨论,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渔舟唱晚(教案)-人音版
![渔舟唱晚(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c622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c.png)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使其能够辨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进而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意境;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渔舟唱晚》的美学价值,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3.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渔舟唱晚》,使其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提高个人及团队的音乐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深入了解《渔舟唱晚》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舟唱晚》的基本旋律、音乐特点和它在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古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美。最后,如果对今天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型的准确表现)
(3)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用音乐表现力传达出来。
(举例:通过分析歌词、曲调,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进而运用到演唱中)
(4)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可能对《渔舟唱晚》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
(举例:歌曲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诗词寓意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的流畅性和节奏的稳定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和节奏的复杂性,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渔舟唱晚》中的一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渔舟唱晚》的旋律,感受其音乐魅力。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b3b9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3.png)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古筝。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的《渔舟唱晚》,设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2、认识古筝:师生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诵,营造了学习意境。
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3、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
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情绪。
(2)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
5、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渔舟唱晚》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bb05b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4.png)
《渔舟唱晚》说课稿《渔舟唱晚》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舟唱晚》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渔舟唱晚》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渔舟唱晚》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一首欣赏课,此曲由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乐曲的结构分为三部曲式。
乐曲以典型的民族调式,经过主题的展现、对比,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的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新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得增强,在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古曲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通过聆听、观看、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渔舟唱晚》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民族文化各类艺术的宝库,激发学生学习并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聆听、欣赏、感受、模仿等方式,学生《渔舟唱晚》所表达的画面,提升综合音乐欣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记《渔舟唱晚》的三个主题,并能说出演奏顺序和描述音乐表达的画面。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记《渔舟唱晚个》三个主题,说出主题的演奏顺序。
2、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音乐表达的唯美画面。
五、说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六、说教学用具:多媒体,视频、古筝七、说教学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的环节我会运用音乐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播放《功夫》片段,同时提问电影当中的两位高人演奏的是哪首曲子?他们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当同学们认真的聆听的时候也在积极的思考,影片中夸张的演奏方式和精美绝伦的武打动作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能会了解演奏的乐器是古筝,但是谁也联想不到这竟然是一首描写晚霞中渔夫悠然自得垂钓的画面的乐曲,当我出示课题的时候同时会解释,影片用一首古筝曲来表达自身的音影片思想,可谓是将音乐本身主题与情节做出了夸张的对比,但是这首乐曲本事描写了一幅十分唯美的画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欣赏一下这首旷世名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347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1.png)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渔舟唱晚》,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唱和合奏的形式,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学会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3. 歌曲的歌词和乐谱。
4.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渔舟唱晚》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欣赏:1. 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歌曲:1. 分发歌曲的歌词和乐谱给学生,让他们跟着录音或视频一起唱歌。
2. 强调歌曲的发音准确性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音准。
合唱和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练习不同的声部或乐器。
2. 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或乐器,鼓励他们合作演奏。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评估与总结:1. 对学生的合唱和合奏表演进行评估,给予肯定和建议。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才华。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延伸:1. 将《渔舟唱晚》与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教案撰写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ffb5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5.png)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渔舟唱晚》范文篇1一、教学内容:欣赏《渔舟唱晚》二、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1a91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4.png)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渔舟唱晚》的背景知识,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渔舟唱晚》。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分析《渔舟唱晚》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营造氛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通过展示《渔舟唱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版本,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性。
2.2 背景介绍讲解《渔舟唱晚》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2.3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渔舟唱晚》,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看法。
三、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答、讨论和背诵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评价内容学生对《渔舟唱晚》的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分析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程度。
4.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相关音乐、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延伸5.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培养其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举办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5.2 学习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诗词网站、论坛等,进行进一步学习和交流。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0e1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是一首动人的诗歌。
它描绘了渔民在傍晚时分驾着小船出海捕鱼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这幅画面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渔舟唱晚这一主题,设计一堂富有启发性的教案。
首先,我们可以以渔舟唱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或者播放一段自然音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渔舟唱晚这一画面中所蕴含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大自然的美丽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渔舟唱晚这一画面所代表的勤劳和坚持。
渔民们在傍晚时分驾着小船出海捕鱼,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而不是坐等成功降临。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或者分享一些励志的名言警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渔舟唱晚这一画面中所蕴含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渔舟上的渔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渔舟唱晚这一画面中所蕴含的平静与安宁。
傍晚时分的海面上,渔舟缓缓行驶,渔民们轻声唱着渔歌,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平静与安宁对于心灵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进行冥想或放松训练,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保持内心的平静。
通过以上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渔舟唱晚这一主题,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勤劳和坚持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以及培养他们的平静与安宁。
这样的教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器乐欣赏——古筝
主讲者:陈日红
一、简单介绍古筝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来学习音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民族器乐欣赏,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乐器,因此,我国的乐器的种类是十分丰富
多彩的,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族乐器大约有近五百多种。
我想
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把这么多的乐器讲清楚,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的,所以,今天我选了其中的一种比较经典的乐器介绍给大家。
大家
已经看到了我面前摆放的乐器——古筝。
师:是的,我想大家对古筝很熟悉,但不一定对它很了解,那么今天
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古筝。
师:早在春秋战国的秦国,筝就已经广为流传,因此也称为秦筝,距
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同时筝也
是以音响命名的乐器,弹奏起来铮铮作响,因此称为筝,而在前面加
一个“古”字呢,鉴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因此被称为古筝。
二、了解古筝
师:古筝的构造很独特,它的音色也很美,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近
年来学习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天啊,我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古筝高
手——陆安迪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大家欢迎!(边看边介绍)
师:古筝演奏者大都采用的姿势——坐姿,仔细看她的手——用假甲演奏(因为假甲音量大,使用方便,不易损坏)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古筝的音色。
(示范)
师:古筝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朗,中低音区具有柔和委婉质朴的韵味。
三、筝的派别
筝在我国流传的面积非常广,因此它的音乐融合了各地的民歌、说唱及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韵特点及演奏技巧,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五个派别比较著名,他们是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洲筝派以及客家筝派。
1、河南筝派
三国时的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奋逸响”,符合河南人的性格,指的是他们的语言具有高亢粗犷、明朗谐趣的风格。
河南筝演奏
的特点和他们语言风格是很相似的。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代表曲目有:《陈杏元和番》、《打雁》、《闹元宵》等。
示范《闹元宵》片断。
2、山东筝派
又叫“鲁筝”,风格刚柔并济,音乐的抒情性很强,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
示范《清风弄竹》片断。
3、潮州筝派
潮州筝是家喻户晓的乐器,其风格清晰流畅,变化多端,细腻而委婉。
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示范《寒鸦戏水》片断。
4、客家筝派
客家筝音乐细腻,有韵味。
代表曲目有:《崖山哀》、《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示范《出水莲》片断。
5、浙江筝派
接下来,我要着重地讲一讲浙江筝。
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的浙江筝,又称“杭筝”、“武林筝。
是我国各大筝艺流派中的后起之秀,浙江筝有一个特点,就是“摇指”的运用,摇指在其他筝派中是没有的。
示范摇指片断(随意)浙江筝曲主要以江南丝竹乐套曲、民间小调以及民歌为内容。
它的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
示范演奏《浏阳河》片断。
古筝的表现力非常强。
她能够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
人的悲喜、忧伤等各种情绪,如《秦桑曲》片断、《阳关三叠》片断、《渔舟唱晚》片断。
还能表达自然界种种情景,如《战台风》中风的各种形态,示范片断。
《高山流水》的水声等。
另外,许多民歌也被改编成古筝曲,如《浏阳河》,示范片断。
四、介绍作品《渔舟唱晚》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让大家完整的欣赏一首乐曲呢,经典的古筝曲要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了,它是我国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于一九三六年根据古曲《归去来》改编而成的,它的题目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的诗句。
因此,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乐曲描写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鱼虾荡舟晚归,悠然歌唱的喜悦心情。
乐曲前一部分曲调优美,节奏舒缓富于歌唱性。
描绘出一幅夕阳照万顷碧波、渔舟缓进的画面,后一部分速度渐快,将乐曲推向高潮,表现渔民们怀着喜悦心情载鱼虾百舸竞归景象,结尾处旋律恢复平静,表现了夜幕低垂,充满了诗情画意。
(播放音乐)
师:我用这样的三幅图来表达我对乐曲的理解。
第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的水上美景。
第二幅: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画面。
第三幅: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渔夫们怀着喜悦心情满载鱼虾、百舸竞归。
师:如果你是一位编导,你会怎么制作《渔舟唱晚》的MTV;如果你愿意可以为这几幅画编首诗歌,来一段配乐诗朗诵;还可以画一幅《渔舟唱晚》的水墨画,表达出自己的心境。
五、拓展——欣赏古筝版《江南》
小结:今天我们对古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欣赏了我国民族传统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今后多留意我国民族音乐,它会带给你不同的艺术享受。
为了让大家更加喜爱这件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我再送给大家一首别具风格的乐曲来结束这堂课。
(放媒体《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