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2:16:58.2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作者:康玲[导读] 数学知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运用于实践中。在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自主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摘要:数学知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运用于实践中。在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自主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数学活动课开展的主要依据。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动手操作;明确目标;设置问题

活动课作为数学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背景,数学知识为主要探究目标的课程,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活动课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践行素质教育,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得新知。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鼓励动手操作、明确探究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鼓励动手操作,增加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是否有效展开的重要标准,目前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失去参与意识,使数学教学活动课不能顺利展开,因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要想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以“动”促“思”的过程,促进其自主个性的发展,并在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散思维,从而达到活动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厘米与米的认识,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达到认识身边事物长度的目的,首先运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出“量”的价值,提出:“同学们在买票时,知道不到1米20厘米时坐车可以免票吗?”,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回答:“知道”,进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活动情境中,相继介绍了软尺、学生尺、米尺、卷尺等,并开始组织学生探索“量”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学生根据教室中想要测量的物体展开动手操作活动,并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一定时间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反馈,实现教学目的。因此,根据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加参与意识,与此同时,实现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明确探究目标,激发学生灵活思维

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的重要导向,也是学生活跃思维的关键指向。如果没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虽然学生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但一段时间后,教师往往发现学生探究的结果偏离了指向性问题。因此,在活动课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明确探究目标,并对具体实施要有所预见,同时,在活动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索,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

笔者在进行“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明确学生的探究目标,如:首先以“全班同学的姓名、性别、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为主题,制作个人情况调查表,收集数据,然后根据调查的内容,进行数据的统计,制作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观察统计表中的特征,交流得到的信息。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学生在目标的导向下,制作个人情况调查表,每个学生集思广益,以直观的形式设计调查表,以激发学生填写的兴趣;记录统计时,专门有两个同学进行数据的统计;选择统计图时,每个学生发表选择的依据,并从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统计结果;最后由全体学生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总结有效信息。在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的情况下,不仅使每个学生各尽其职,培养合作精神,还能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交流

问题是数学活动课展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交流的主要载体,面对一个问题,有时单靠学生个人的能力解决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应选择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拨开迷雾,获得新知。

笔者在进行“小数乘以整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交流,首先以生活化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出示问题:“一支钢笔10.5元,买三支需花费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得出:“10.5+10.5+10.5=31.5元”的结果,在学生通过加法运算得到结果后,进而提出问题:“类比整数的乘法计算,这一问题如何用小数乘以整数进行计算呢?”,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设互动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交流。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激发思维、拓展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增加参与度,并且在学生进行探究之前,教师应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伴随目标的导向不断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达到数学活动课有效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景顺.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J].学周刊,2011(2):69-69.

[2]何亚芳.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课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