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https://img.taocdn.com/s3/m/fa0864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c.png)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中国传统图案指的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团,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宿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的反映。
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贵种族繁衍。
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着奴隶主阶级的权威。
在形式上采用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式,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
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
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的人们追求安定的生活,宣扬修生科院轮回转世的佛道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
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
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
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
怎么样,各朝各代的花纹是不是都各具特色,含有浓浓的中国味,真是好看极了!。
传统图样赏析
![传统图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28f805bb68a98271fefae1.png)
掐丝法郎莲花纹器
青铜莲花纹镜
牡丹纹
指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纹饰。唐代人崇尚牡丹,金银器等常以 牡丹纹为装饰题材。宋代人受其影响,视牡丹为富贵花,瓷 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宋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在瓶罐、盘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采用。表现技法有刻花、 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 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 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皮球花纹瓷器
人物画像纹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有着祖先崇拜的国度,先贤的故 事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体现。人 物画像纹多为讲诉一个故事或是一群人。人物造型 往往飘逸自在。将中国天人合一的精神很好的体现 了出来。
花瓶上的人物画像纹,整体线条流 畅自然,生动
瓷人 器物 画 像 纹 青 花
彩绘人物画像纹瓷器
饕餮纹
青铜兽面纹器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 西周早期。饕餮纹是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 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 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 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 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 仅作兽面。
夔纹 器具
蟠虺纹
蟠虺纹,汉族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又 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 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 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 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 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 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中国民俗吉祥图案.ppt
![中国民俗吉祥图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fac63271fe910ef02df846.png)
同偕到老
富贵耄耋
马上封侯
连年有余
山东高密年画
上海剪纸 山东潍坊年画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功能与意义
(一)传统吉祥图案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至少 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1.心理层面的祈愿功能 2.是生活层面的实用功能 3.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功能
1.心理层面的祈愿功能
传统吉祥图案是民众祈求 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表现, 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 露;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 更换门神、对联、年画,就是 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的期盼。 在家中张贴倒“福”,就是希 望“福到”。中国的老百姓就 是借助吉祥图案这种便利的形 式来表达心愿和对未来生活的 祝福。它是一种熔于血液的情 结。
• 高密扑灰年画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容与解析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容
1.求吉类
其目的是祈求生活的幸福美满,包括人丁兴 旺、生活富裕、健康长寿、子女成才、家庭和睦 等等。代表作品如喜鹊登梅、吉祥(鸡、羊)如 意、龙凤呈祥、吉庆(击磬)有余(鱼)、福 (蝠)自天来、祝(竹)报平(瓶)安、凤栖梧 桐等等。
• 最令人担忧的南朝石刻-萧正立墓石刻:萧正立 是萧宏的第五子,萧正立墓前现存石辟邪两只, 南北相对。(萧正立墓石刻位于江宁区淳化镇刘 家边 )
镇邪神兽——辟邪
镇邪的狮子、老虎
钟馗镇鬼
扫晴娘
• 汪曾琪《我的家》:
雨老不停,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 人贴在墙上,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 拿笤帚,风一吹,就摇晃起来,叫“扫晴 娘”。也真奇怪,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 天多少会放晴。
?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如时下某些美术史所认为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有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传统历史文化图案分析
![传统历史文化图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b999f2910ef12d2af9e74d.png)
【北京王府饭店标志】
• 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 以中国“仿生盘长”吉祥图 案为基本形,经变化成垂直 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 称的正方形,表现出王府饭 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 含义。 • 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意 在描绘“井”字,暗示饭店 位置,同时“井”字寓意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 意。 • 图形中间的“王”既是王府 饭店的第一字,又代表饭店 在同行中的王者地位。
• 图案由鹭、莲花和芦苇组成, 「鹭」与「路」同音,莲」与 「连」同音,芦苇的「芦」与 「路」谐音,因芦苇生长,常 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连 科」。 • 鹭与荷花,芦苇组成的图称 「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连, 仕途顺遂。
传统图案的应用
【中国联通标志】
• 该标志是采用我国古代 流行的货币铜钱的外观 造型并与“中”字有机 结合,这既表现了银行 机构的基本社会功能, 又准确独特地表达了是 中国银行这一特定概念, 造型高度简洁,内涵明 确集中,具有很高的功 能价值。
• 这是秘鲁的纺织图案, 图案以长方形的快面 构成,每一块面上是 对称的人物图案。 • 人物图案是建立在垂 直线,平行线,四十 五度斜线的关系上, 因此显得很整体、协 调。
古典图案
【麒麟献瑞】
• 麒麟是中国民众生活中 永远的吉祥物。它与凤、 龟、龙共称为“四灵”, 井居四灵之首位。 • 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 平、长寿。 • 将其制成各种饰物和摆 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 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龙凤呈祥】
• 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 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赋 予许多神奇的色彩:龙能降雨 祈丰收,又象征皇权,凤凰风 姿绰约高贵,牵涉许多传说, 是吉祥的化身。 • 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 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 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 • 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 喜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发展及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发展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f5f135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9.png)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
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
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
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
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
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
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
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
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
中国传统图案鉴赏
![中国传统图案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da69ae904a1b0717fd5dd67.png)
如意纹
如意纹是指按如意形状作成的如 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 民间常用的吉祥图案: 瓶 + 如意纹 = 平安如意 戟 + 磐 + 如 意 纹 = 吉 庆 如 意 牡 丹 + 如 意 纹 = 富 贵 如 意
如意纹
如意纹的几种形状:
常见如意纹 样式:
如意纹是一种吉祥 寓意纹样,在优美的形 式之下饱含深刻的意义, 代表着吉祥、称心、如 意的美好寓意。
出现在各种器 皿或传统饰品上的 如意纹。
生活中常见的如意纹:
如意纹所采取的象征手法很适合中国人的 个性特点。中国人的性格素以含蓄、内向著称, 不善于直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爱好。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往往是古人最愿采用的表现手法。
That’s all. Thank you!
中国传统图案鉴赏
——如意纹
你认识她吗?
如意如意, 随我心意, 快快显灵。
你还记得她手中的神器吗?
中国传统工艺品——如意
如意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起 源于中国古 代的“爪仗”。 是一种搔痒之具。
中国传工艺品——如意
魏晋南北朝——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 中之物。 乾隆时期——祝寿礼品。 在宫廷则逐渐强调它的吉祥含义,向 纯粹陈设珍玩演化。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e34ac087d0d233d4b14e69e8.png)
中国原始时期经典图形
人首(面)
纹
玉琮 新石器
上节在两条平行的横棱下, 雕刻一个神脸。眼为线刻 重圈,并在两侧各出一条 直线象征眼角,下边以横 凸块作鼻,上刻细密的云 纹和横直线图案。下节雕 刻一兽面。以蛋圆形凸面 作眼,线刻重圈为眼,中 间以桥形凸面和一条横凸 块作鼻,在凸块上也满刻 细密匀称的横直线和云纹
永乐青花瓷器
清 乾隆 金钱地织彩缠枝洋花金宝地锦
视频欣赏: 天下收藏之釉色· 纹饰缠枝花卉纹饰43分钟 htt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091102/n267895562.shtml?
折枝花
纹
青花折枝菊纹执壶
明洪武时期
口沿下饰 回纹 再下为 蕉叶纹 回纹 缠枝纹 灵芝纹 各一周 腹部饰 折枝菊纹 和 牡丹纹
祖形——兽面纹
可能是猪面纹发展而来, 后出现虎与虎牙夸张的虎面纹
商朝 商云雷纹青玉斧 饕餮图形是由一系列云雷纹组成
父戊方鼎
腹饰兽面纹 雷纹 蝉纹
圆形纹 乳钉纹
特点: 对称结构 各种云雷纹组合 眉、眼、嘴、鼻特征鲜明,夸张 具有威仪、凶横、霸道的气质
视频欣赏: 收藏中国-青铜器纹样( 8分钟) /v_show/id_cd00XMjk2MDY3Mjg=.html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 奔腾向前的韵律感 。
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 。
水
纹
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 漩涡纹 外壁为 波浪纹 口沿为三组 菱形网格纹
彩陶钵
马家窑文化
图案线条流畅 ,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
清
黄地云龙纹天华锦
中国纹样史
![中国纹样史](https://img.taocdn.com/s3/m/e5efca9ed0d233d4b14e6994.png)
❖ 叶纹
❖ 有的表现为叶芽,有的表现为五 叶,下有长方形似花盆的座,反 映出生机勃勃的形象。
叶纹
❖ 鸟纹
❖ 多见于牙骨器的雕刻上。
四 、河姆渡文化的纹样
❖ 猪纹、羊纹、狗纹
❖ 河姆渡纹样中的猪纹很有特色;陶羊多作昂首行走姿态,身体粗大;狗 纹一般捏塑成陶器的盖纽,昂首竖耳,表现出俯卧小憩的形象。
❖ 鱼纹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后冈龙虎蚌饰纹
❖ 后冈类型以发现于河南安阳后冈 而得名。后冈彩陶纹样十分清秀, 多在红褐色陶胎上绘简略的平行 线纹,有平行竖线、平行斜线以 及平行三角形线等,有疏有密, 注意节奏效果。在河南濮阳西水 坡发现的相当于后冈类型的龙虎 图形,其龙形的发现可谓“中华 第一龙”,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时 间最早的龙的形象。
五 、屈家岭文化的纹样
❖ 太极形纹 ❖ 我国装饰上所广泛应用的太
极形,最早出现在屈家岭文 化的纺轮上。 ❖ 它的出现,反映出四五千年 以前的原始氏族对生命的把 握和对生活的追求
六 、红山文化的纹样
❖ 红山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 名,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 河北北部等地域,是我国北方的一支原 始文化,大体与中原的仰韶文化相当。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从鱼纹的发展看,早期多 为写实,渐走向程式化、 进而抽象化,以至鱼形解 题而重新构成,如鱼头 组合、鱼身组合、鱼尾组 合,形成横式的直边三角 形的几何组织。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庙底沟鸟纹
❖ 庙底沟型以发现于河南陕县 庙底沟而得名。鸟纹是庙底 沟型彩陶中常见的装饰样, 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从 表现动态看,有的作伫立观 望状、有的展翅欲的则作啄 食状。
❖ 在良渚工艺文化中,黑陶工艺最为突出,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发掘和研究,始发 现玉器数量之多和制作之精美,是同时 代其他文化所少有的,遂引起世界的注 意。玉器有璧、琮、璜、珠、管、坠饰 等。用大量的玉器和玉琮随葬,此种特 殊现象,学界称为“玉敛葬”。
中国传统纹样解析
![中国传统纹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2b42f9102de2bd96058836.png)
清代龙纹吉福
蟒纹
蟒原指大蛇,《尔雅》注中说:“蟒,蛇最大 者, 故曰王蛇。”蟒是仅次于龙的高级 纹样,整体造型与龙几乎一样,两者的区别在 爪部(趾),蟒只用四爪。《万历 野获编》说: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 一爪耳。” 蟒袍的最高品级为“五爪蟒”,按《万历野 获编》的说法,人臣的赐服一直以坐蟒纹样为 最高等级,而“衮龙”二字只能用来称呼皇帝 的龙袍(即衮龙袍)。如果赏赐外国国王或部 落首领(夷王)或亲王的衣服袍料中有五爪龙 纹的,则只称“蟒龙”,不称“衮龙”,以称 谓的不同显示尊卑有别。
汉代砖画像
汉代瓦当拓印纹
雍容华贵的唐代龙纹
唐宋时期是龙纹的成熟期,龙纹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激动的生活气魄。 龙形的塑造更为丰腴壮实,生机勃勃。龙纹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皇权的标 志,从而带上富贵显赫的气息。 此时的龙纹多见于铜镜之上。唐代思想开放,各地文化不断交流,象 鼻龙纹特别流行。龙纹与云纹的组合成为此时的一大特色。
传统吉祥纹样
吉祥纹样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 的装饰纹样。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 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们所要表达的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贵是权 力、功名的象征;富是财产富有的表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 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多子多孙等均有关。吉祥图案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 一。明清丝绸吉祥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 禽走兽、无不入画。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一般有三种构 成方法:一是以花纹表示,二是以
气势恢宏的秦汉时期龙纹
秦汉时期,装饰画蓬勃发展,深沉雄厚,气势磅礴。龙的内涵和变 现手法发生的重大的变化,龙图腾的原始性开始消失。汉朝时龙成为天 子专用主题的过渡。 此时间龙纹多出现画像石,画像砖, 墓室壁画和汉代瓦当中。的龙纹多为飞驰 之势,气韵生动,龙成为神仙世界的一部分。 龙纹被用于“引魂升天”的主题中。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百态及含义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百态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cca3f66294dd88d0d26b39.png)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百态及含义1 图案:狮子、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
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
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
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
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
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
「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
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
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2 图案:象驮宝瓶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
」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
」又指连年丰收。
《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象,哺乳动物。
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
门齿发达。
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
象也喻好景象。
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
」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3 图案:三只羊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
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
「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4 图案: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
或画和合两仙嬉戏蝙蝠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
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
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
「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
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5 图案:爆竹、民间玩具,鱼或儿童抱鲤鱼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
「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
中华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及文化意蕴
![中华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及文化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100cf1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2.png)
中华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及文化意蕴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观,更有着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的四大吉祥图案开始,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及文化意蕴。
一、龙纹图案龙纹图案是中华文化中最为著名的吉祥图案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龙文化时期。
在中国古代,龙是祥瑞和权贵的象征,也是非常受人敬仰的神物。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与帝王、皇帝和天子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它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和权威的生物。
同时,龙也被视为优雅和仁慈的代表,因为它可以带来雨水和丰收。
从汉代开始,龙纹就被广泛用于宫殿、孔庙、寺庙、陶瓷、织锦、珠玉、印章上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麒麟图案麒麟是中华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吉祥图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也是一种代表着财富、快乐和好运的吉祥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强大灵力的生物。
它象征着祥瑞和好运,可以镇压邪恶、保护人民、驱逐疫病和灾难。
麒麟图案可以在各个领域中找到,比如衣服、家具、餐具等等。
在中国的宫殿和寺庙中,麒麟是非常常见的图案之一,经常被用来装饰各种物品。
三、莲花图案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吉祥图案,是一种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花卉。
莲花自古以来被视为贞洁、高雅和纯洁的象征,它开出的花朵并不会被水淹没,因此被称为不畏凌波的“水中仙”。
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被视为具有道德高尚、崇高祥瑞和极深的文化意象。
莲花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服饰、器皿等等领域中,给人们带来美学与文化的双重享受。
四、五福图案五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福、寿、财、康、安。
而五福图案则由五种吉祥符号组合而成,分别是:蝙蝠、鹿、麒麟、龟、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
五福图案象征着五种福祉和安宁,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蕴,例如鹿可以代表长寿和繁荣,鱼可以代表财富和昌盛,蝙蝠可以代表幸福和富有。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0e04a14791711cc79177b.png)
4、2 中国传统图案得历史、范例及分析4、2、1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得图案往往具备实用与图腾得双重特点,在满足了实用功能得前提下,随着社会得发展,图案就是实用性功能逐渐地让位于部落图腾、祭祀或满足人们得装饰审美需求等更高级得精神需求。
在图案得形象与构成形式上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得演变过程。
1、彩陶图案中国得传统图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经出现。
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得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在制作得陶器上绘制大量得装饰纹样,这一类陶器被统称为彩陶。
在彩陶图案所使用得题材上,大多来自人们对于当时渔猎生活得描写及图腾等精神诉求,在创作手法上也主要分写实与抽象两种。
2、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仰韶文化活跃于距今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
人面鱼纹盆就是彩陶中代表作品,盆内壁内用黑色颜料绘制了对称得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额头及嘴部均涂黑,眼睛及鼻梁得线条处理细而长,整个人物面部神态显得非常&&&详。
在人面得耳朵旁边各画了两条小鱼,并作黑白处理。
在人物得嘴两旁有类似鱼&&&&饰,在人物头顶也有类似得装饰物,应就是人物得发髻。
3、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在马家窑彩陶中主要使用得纹饰就是旋纹。
旋纹一般就是以4个旋心为中心,个别得有6个或者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得图案,更增加了视觉得旋转效果。
这种以流畅得线条所描绘出来得线条纹路,就像奔腾得波涛一样,反映了当时人们逐水而居得渔猎生活。
马家窑文化彩陶得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得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得基本形式。
4、玉器图案玉器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得地位,既就是祭祀等宗教场合得重要礼器,又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得饰品。
5、良渚文化玉琮人兽面纹良渚文化就是距今5250~4150年前,活跃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得一直重要古代文明。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0c8a4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d.png)
4、2 中国传统图案得历史、范例及分析4、2、1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得图案往往具备实用与图腾得双重特点,在满足了实用功能得前提下,随着社会得发展,图案就就是实用性功能逐渐地让位于部落图腾、祭祀或满足人们得装饰审美需求等更高级得精神需求。
在图案得形象与构成形式上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得演变过程。
1、彩陶图案中国得传统图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经出现。
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得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在制作得陶器上绘制大量得装饰纹样,这一类陶器被统称为彩陶。
在彩陶图案所使用得题材上,大多来自人们对于当时渔猎生活得描写及图腾等精神诉求,在创作手法上也主要分写实与抽象两种。
2、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仰韶文化活跃于距今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
人面鱼纹盆就就是彩陶中代表作品,盆内壁内用黑色颜料绘制了对称得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额头及嘴部均涂黑,眼睛及鼻梁得线条处理细而长,整个人物面部神态显得非常&&&详。
在人面得耳朵旁边各画了两条小鱼,并作黑白处理。
在人物得嘴两旁有类似鱼&&&&饰,在人物头顶也有类似得装饰物,应就就是人物得发髻。
3、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在马家窑彩陶中主要使用得纹饰就就是旋纹。
旋纹一般就就是以4个旋心为中心,个别得有6个或者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得图案,更增加了视觉得旋转效果。
这种以流畅得线条所描绘出来得线条纹路,就像奔腾得波涛一样,反映了当时人们逐水而居得渔猎生活。
马家窑文化彩陶得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得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得基本形式。
4、玉器图案玉器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得地位,既就就是祭祀等宗教场合得重要礼器,又就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得饰品。
5、良渚文化玉琮人兽面纹良渚文化就就是距今5250~4150年前,活跃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得一直重要古代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4.2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4.2.1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的图案往往具备实用与图腾的双重特点,在满足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随祭祀或满足人们的装饰审美需求着社会的发展,图案是实用性功能逐渐地让位于部落图腾、从简单到复杂的等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在图案的形象与构成形式上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演变过程。
彩陶图案 1.人们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传统图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经出现。
已经开始在制作的陶器上绘制大量的装饰纹样,这一类陶器被统称为彩陶。
在彩陶图案所使用的题材上,大多来自人们对于当时渔猎生活的描写及图腾等精神诉求,在创作手法上也主要分写实与抽象两种。
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 2.年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仰韶文化活跃于距今7000~5000人面呈圆人面鱼纹盆是彩陶中代表作品,盆内壁内用黑色颜料绘制了对称的人面鱼纹。
区。
形,额头及嘴部均涂黑,眼睛及鼻梁的线条处理细而长,整个人物面部神态显得非常&&&详。
在人面的耳朵旁边各画了两条小鱼,并作黑白处理。
在人物的嘴两旁有类似鱼&&&&饰,在人物头顶也有类似的装饰物,应是人物的发髻。
3. 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在马家窑彩陶中主要使用的纹饰是旋纹。
旋纹一般是以4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6个或者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转效果。
这种以流畅的线条所描绘出来的线条纹路,就像奔腾的波涛一样,反映了当时人们逐水而居的渔猎生活。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
4. 玉器图案玉器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是祭祀等宗教场合的重要礼器,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饰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 良渚文化玉琮人兽面纹良渚文化是距今5250~4150年前,活跃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直重要古代文明。
良渚文化的玉器非常发达,有琮、璧、璜、蝉等多种。
其中尤以琮工艺精湛,制作精美,是古代玉器中的珍品。
良渚文化玉琮形状外方内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阴阳思想学说暗合。
在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与兽面复合的图像,共8个,单个图像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神人兽面纹的上部是神人的脸面,头戴羽冠,圆脸、宽鼻、阔嘴;下部是兽面,椭圆形的眼睑、凸额、宽鼻、阔嘴,图案线条清晰,栩栩如生。
人兽结合的图案象征着威严与至高无上的权利。
4.2.2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已进入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这一时期的手工业不但从农业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而且分工细致,生产规模庞大。
商周时期的工艺种类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中以青铜器最为杰出。
青铜器作为当时祭祀和礼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器或礼器,承载了超越实用功能之上的宗教、政治及装饰审美等精神性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通过各种造型与纹饰图案来体现的。
1. 商代青铜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十分贪婪,见什么吃什么,连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头部,所以人看见的饕餮纹大都是一个大大的怪兽头部。
从形象看,饕餮纹以中间的鼻子为中线,左右对称,各有一个睁圆凸起的大眼睛。
头上部还有两个弯曲的角。
早期的饕餮纹比较简单,以有力的粗线条勾勒出平面形体,不加纹饰。
中后期以后的饕餮纹造型更完善,装饰也更加丰富。
饕餮纹以其狰狞的形象作为祭祀用器上被异化或神化了动物牺牲,以此来显示统治阶级的权威和起到驱邪避鬼、戒贪等精神作用。
2. 商代青铜器夔龙纹龙在中国传统图案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形象。
龙的图案也经过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才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形象。
龙的图案在最早出现时更类似于蛇的形象,到商代出现的夔龙纹则已经开始脱离了原始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夔龙纹也是商代青铜器中常见的纹样。
在中国古代书籍《山海经》等很多作品中,都把夔描述成一种形状类似蛇的神兽。
其造型为头型如兽,有着巨大眼睛和张开的大口,头上有角,身躯朝侧面展开,卷曲如蛇的形状,有的有一只足或两只足,有的没有足。
周代青铜器凤鸟纹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凤和龙一样是中国古代人民综合多种鸟类的特征所创作出来的一种神化的飞禽形象,在早期也曾作为氏族的图腾。
凤鸟纹在商代末期已经出现,不过造型比较简单,更像现实的鸟类原型。
而周代的凤鸟纹则变化多端,内容丰富。
周代的凤鸟纹多是侧面形象。
鸟身有羽毛并装饰有云雷纹,鸟头或向前或向后,整个造型呈一个躺着的“S”形,富有生气。
4. 周代青铜器窃取纹窃曲纹是在商代夔龙问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一种纹样。
也叫双头兽纹。
窃曲纹在夔龙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构成横向的躺“S”形造型,有的窃曲纹进一步简化,只保留了相反的曲线构成。
4.2.3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繁荣。
错金、镏金、镶嵌等新工艺的使用,使得春秋时期的图案风格趋向精细和繁杂,以追求豪华和精巧为能事。
1. 蟠螭纹蟠螭纹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的主体纹样。
“蟠”是穿插、纠结的意思,而“螭”是指一种没有角的小龙。
蟠螭纹是由周代的窃曲纹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实际上也叫龙纹的一种,很多龙蛇形象交错缠绕在一起,构成盘绕、复杂的图案组合。
蟠螭纹到了后期更加强调穿插的构成形式,注重华丽烦琐的装饰效果,同时形象更加的复杂和具体化,用来迎合当时上层贵族阶级追求豪华奢侈的审美心理。
2. 人物纹样人物纹样中最有特色的是春秋战国青铜器图案,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题材包括水战、步战、采桑、狩猎、宴饮等。
如在宴乐渔猎攻占纹壶中,共有人物37个,动物50个,植物37棵,建筑6处。
如此丰富的内容被巧妙的组织在一起,将不同的情节内容的图案分层进行装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2.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其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及手工业生产也比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 秦代建筑图案秦代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和瓦。
秦砖主要以模印和刻画的手法来装饰浮雕或阴纹线刻图案。
在纹样上以夔龙纹和夔龙问空心砖为秦砖的精品。
秦砖夔龙纹以阴画刻线的手法画出一条卷曲的夔龙纹样,龙头部与尾部呈S形对称,龙头的刻画比较具体,龙爪和龙鳞都已经出现,与近代的龙纹形象更加接近。
2. 汉代铜镜图案汉代的铜镜形式多样,工艺精湛,主要作为日常使用和陪葬品。
汉代铜镜的基本形制为圆形,薄,带有圆纽,在背面铸有纹饰,纹样大多程式化,并大多铸有铭文。
连弧纹镜是汉代铜镜的样式之一,其特点为以内连弧线作为构成格式,将铜镜连续分割,连弧线既可作内装饰,也可作边饰,与中心的纽纹组成复合纹样。
重圈纹镜是在纽座外围绕一圈或更多圈的凸起圆弧线,将圆形铜镜分割成内外两层或多层装饰区,并在其中填充纹样。
3.汉代瓦当图案瓦当,是建筑檐头前端的的遮挡与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汉代的瓦当形式多样,纹饰精美,所以有“秦砖汉瓦”的美称。
汉代瓦当形制一般为圆形,有宽而整齐的边轮,装饰立体的浮雕花纹。
动物纹瓦当是汉代瓦当图案中题材最为丰富的,其中四神瓦当是汉代瓦当动物图案中典范。
所谓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着方位,四季等,用以表示辟邪、祈福等含义。
四神瓦当的纹样形象,采用的是侧面剪影式的手法,注重形态特征及动态的刻画。
纹样的构图以瓦当的中心点为基准,以圆形为规范,将四神的纹样作适合纹样的组织,使其适合瓦当的造型。
4.2.5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刻,中国经历了将近400年的战乱,国内各民族之间进一步的交流与融合。
这一时期,佛教开始大行其道,中国的四大石窟都是这段时期开凿的。
佛教艺术的传入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及其装饰图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忍冬纹忍冬纹原为希腊、罗马的装饰纹样,是一种写实风格的植物纹样。
忍冬纹一般作为莲花纹样的主题陪衬,多用于次要部位的装饰。
忍冬纹以波浪形作为骨架,将忍冬花叶组织起来构成二方连续的带状装饰,样式写实而简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 飞天、胡人等人物纹飞天、胡人等外来人物图案,主要出现于瓷器装饰上,多为乐舞人物,从人物的形象、服饰到乐器和舞蹈的形式,都有中亚波斯的风格与特点。
4.2.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经济文化异常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完成了民族化的改造,形成以社会道德规范、文化规范和艺术规范为准则的真、善、美的审美风格。
1、联珠纹联珠纹是波斯撒珊王朝的典型纹饰,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成为唐朝时的流行纹样。
联珠纹的基本构成是由大小相同的圆环平行连接而成,圆环上点缀以散点排列的圆点。
在圆环内以内适形装饰动物、人物或植物等主体纹样。
联珠纹多用于唐代的织棉。
2、团窠纹团窠纹是将单独纹样组合成圆形,然后将团窠纹按照规则散点的排列方式组织起来,构成散点排列的四方连续图案。
单独纹样中的宝相花是唐代的代表性纹样,也是佛教的象征性纹样,由莲花纹演变而来。
3、唐草纹唐草纹是以波浪线为构成骨架,在波峰与波谷间适形填充花卉纹样的连续纹样形式。
唐草纹也是在吸收外来纹样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传统纹样所产生的新纹样,富丽饱满的造型,奔放流畅的旋律,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4.2.7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及工艺制品欣欣向荣,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超过了唐代。
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不仅自然生动,更加写实,而且绘画直接进入装饰领域,风格清晰、简洁自然、格调高雅。
1、折枝花式折枝花式是由花头、花叶和花枝组成的单个花卉纹样,用这种方法表现的花卉纹样比较接近花卉自然生长的状态,具有写实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点。
同时由于相对集中的纹样与大片的空白形成了图与底、黑与白等的对比,因而使得图案具有图案分明、纹样突出的装饰效果。
、缠枝花式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缠枝花式是在唐草纹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纹样构成形式,盛行于宋代,并在以后各朝代流行。
缠枝花式的构成形式是将多个牡丹、莲花等图形图案散点分布,以S形的枝茎围绕组织,并彼此相连,构成四方连续的装饰图案。
4.2.8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工艺美术全面繁荣发展,在继承唐宋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和品种,技艺精湛、纯熟,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装饰图案端庄大方,明亮艳丽。
这一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品大量销往欧洲,对欧洲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同时,西方的文化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工艺美术,带来了西方的装饰题材。
1、明代青花瓷图案明代的青花瓷使用进口的青料,色泽鲜丽纯正,浓淡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