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观光农业现状与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5-0835-0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①

孙艺惠,杨存栋,陈 田,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

摘 要: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文章在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要点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指导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现状;动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民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我国观光农业在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3000多个,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之迅猛。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期望,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以期继往开来;同时,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1 发展较快,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1990年代,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活动内容更加丰富。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2001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遍布全国31个省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3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以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图1)。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东省55个,占15.32%,江苏省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其次是贵州省18个,安徽、四川各17个,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其余均在10个以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但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城市郊区,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

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5

Sep.,2007

①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02E A106003-2)资助。收稿日期:2007-04-27;修回日期:2007-06-28

域,而西部及中部省份的一些特色农业地区和特色民俗文化地区的观光农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1.3 观光农业类型丰富,总量扩张、功能拓展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沉积深厚,在此基础上,观光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目前开发有农

业观光园、主题农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俗文化园等多种形式,其大多与当地的农业资源、乡村环境紧密

结合形成各自特点。

表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类型表T ab.1 Types of China ’s agritourism

名称主要特点

典型案例

农业观光园

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包括观光农园、特色果园、菜园、茶

园、花圃和森林公园等,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同时让游客能够享受田园乐趣。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观光采摘

园、无锡太湖花卉园等。主题农业园

按照主题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提供给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参与生产活动、品尝和购买绿色食品、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青岛崂山茶苑生态旅游区、新疆奎屯百年葡萄庄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

以农业、科技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教育、培训、旅游于一体的“三高农业”园区,实现高科生产、科普教育、旅游娱乐、农业观光等多种功能。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烟台农博园、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生态农业度假村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建成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烟台蓬莱兴瑞庄园。

民俗文化博览园

以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拉萨娘热民俗风

情园。

图1 中国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示意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359agritourism demonstrations

图2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结构示意图

Fig.2 Comprision of agritourism demonstrations 观光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过去观光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观光农业在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和农家乐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以全国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其主题涉及到农业观光、品尝采摘、生态科技、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按表现内容归类,农业观光体验类项目最多,占31.20%;其次分别为农业科技类、农业生态类、古镇新村、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村(山庄)、民俗文化、农家乐(图2)。由此可见,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结构多元化,主题日趋生态化、文化性和科技化[2]。1.4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起步于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环境里,虽然基础薄弱,但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自诞生之初便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增进城乡居民感情,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发展;此外,发

展观光农业,促进了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了乡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总体来看,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坚持了“农游合一”的基本

特征,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起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观光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2 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规划,发展无序

目前多数观光农业项目基本上以村民或企业自主开发为主,缺少科学规划和市场调查,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各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缺乏必要的联系,更不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②个别地区并无良好开发条件,却“一哄而上”盲目开发;③同一区域内观光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功能

638经 济 地 理 27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