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表2 导线公称截面积及对应最小拉力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电线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下列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本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使用下列标准中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84 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QC/T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17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JJG 4 钢卷尺QC/T 29106-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图纸上的要求优于本规范。

4.2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接插件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线应符合GB 9328的规定。

4.4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4.4.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4.4.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值24.5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4.5.1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导体不应压断。

4.5.2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6 电线束采用绝缘物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指由多根导线以及管道等组成的电气设备的集合体,用于传递和控制汽车各个部件之间的信号和电力。

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整个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线束标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标准及其作用。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包括线束材料要求与选择、线束设计与布局要点以及线束制造工艺技术要求。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汽车线束的测试与认证,包括测试方法与工具、认证流程与标准以及常见测试问题与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已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的概述和解释说明,使读者了解汽车线束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的参考和指导,以促进汽车线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2. 汽车线束标准2.1 什么是汽车线束汽车线束是由电线、连接器、保护套等组成的综合性电气传输系统,用于将电力和信号从发动机、车身控制单元等传输到各个汽车部件和设备上。

它在汽车中起着传导电力和信号的关键作用。

2.2 汽车线束标准的重要性汽车线束标准是为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汽车线束在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方面达到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使用都至关重要。

首先,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汽车具有不同的架构和系统,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各种接口可能无法兼容,导致配件选型困难以及维修、升级等工作变得复杂费时。

其次,通过制定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规范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线束技术要求及检测内容

线束技术要求及检测内容

技术要求一:测量线束的长度:1.主干线的长度,2.支线的长度,3.分支点的长度,4.保护套管与护套的距离(即裸露电源线的长度),以上线束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一规定表一基本尺寸极限偏差mm二:压接处及牢固性检测:1.电线无损伤。

2.采用无特殊要求压接方法时,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一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3.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一所示的b 区中仍可见绝缘层。

30°图一4.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表二 拉力值三: 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三的规定。

表三 电压降值四:接点出要求:1.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2.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表四撕裂力值五: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下图所示的 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六: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七: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八: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九: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十:标志1. 电线束应附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志。

2. 产品标志的内容如下:a ) 产品名称b ) 型号或适用机组或空调成品检验内容1.线束经检验合格后,应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2. 线束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A1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A 1.1 如图A1所示,导体中所有单线的断面应呈不规则多边形,导体与端子相接部位、单线与单线之间应无明显缝隙,端子压接部位应包住全部导体。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旳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业旳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实施之⽇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旳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旳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积规格和与其对应旳拉⼒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旳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旳使⽤环境温度、耐⾼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旳试验⽅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检验增加了“接点防⽔”、“⽆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密封塞压接”项⽬旳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旳抽样⽅法、编组、检验项⽬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孙⽟德、汤曼如、⽅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旳要求、试验⽅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于标称电压低于50V旳各种汽车⽤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范性引⽤⽂件以下⽂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期旳引⽤⽂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

然⽽,⿎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旳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日益增强,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突破。

电动汽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然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其电动系统和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Line束技术要求1. 高压耐压能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工作电压通常在200V以上,因此其电缆和线束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且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2. 耐高温性能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3. 抗干扰能力由于电动汽车的复杂工作环境,其线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线束传输的影响。

4. 轻量化设计考虑到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能耗要求,线束在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轻量化,降低整车的自重,提高整车的能效。

二、连接器技术要求1. 低接触电阻电动汽车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电动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需要具备较低的接触电阻,以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

2. 耐高压能力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压环境,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

3. 防水防尘性能电动汽车工作环境复杂,连接器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以保证连接器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4. 长寿命设计连接器作为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系统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维护次数和成本。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满足新的环保标准和技术需求,需要在材料、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希望相关产业能够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代代表,电动汽车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更是当今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旳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旳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比,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旳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旳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旳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旳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旳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旳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旳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旳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旳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旳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旳逐批检验抽样打算GB11121汽油机油GB17930车用无铅汽油GB/T13527.2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T2196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JB/T6313.1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6313.2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6313.3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JB/T813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JG4钢卷尺QB/T2423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QC/T238汽车零部件旳储存和保管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QC/T414汽车用低压电线旳颜色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旳圆柱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n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纳以下及QC/T417.1中旳定义。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整车线束技术要求意味着制造车辆时对线束的要求。

整车线束是指连接车辆主要电气系统的一组电线、接插件和保护装置。

它起着车辆各种电气部件之间传输电能和信号的作用。

整车线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于车辆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整车线束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

首先,整车线束的设计要符合车辆的功能需求。

设计者需要根据车辆的电气布局和功能要求,确定线束的布线方案、线束的长度、截面面积、导线材料等。

线束布线应该尽量简洁,避免环路和干扰。

同时,线束的长度和截面面积应根据电流负载计算得出,以确保线束能够承受预期的电流负载。

其次,整车线束要求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线束的导线材料应该具有较低的电阻和较高的绝缘性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耗和电路干扰。

线束的接插件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的连接性能,以确保电能和信号能够在各个部件之间有效传输。

同时,整车线束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

线束应能够承受车辆运行中的振动、冲击和温度变化,不会松动、断裂或导致短路。

线束的保护装置应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线束被外部物体划伤或损坏。

此外,整车线束还需要满足可维护性和易于安装的要求。

线束的布线应尽量合理,易于维修和更换。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诊断故障。

线束应具有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以方便安装和拆卸。

最后,整车线束还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整车线束有一系列的安全和性能要求,如欧洲的ECE标准和美国的SAE标准等。

制造商需要确保线束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车辆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整车线束技术要求包括设计合理、电气性能优良、机械性能耐久、易于维护和符合相关法规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保证整车线束在车辆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泛亚汽车设计中心规范

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泛亚汽车设计中心规范

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泛亚汽车设计中心规范汽车电线束是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将各种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车辆的电气传输功能。

为了保证汽车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汽车电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泛亚汽车设计中心对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的规范:
1.材料要求
2.结构设计
汽车电线束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汽车设备的功能要求和布线要求。

电线束内部的电线布线必须合理,避免过多的交叉和叠加,以防止电线之间的干扰和短路。

同时,电线束的外部结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以保护内部电线的安全性。

3.电气性能
4.耐久性能
汽车电线束的耐久性能是指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振动等外力作用下,电线束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和性能。

汽车电线束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湿度、抗振动、抗高压等性能,以保证车辆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可靠使用。

5.安全性能
汽车电线束的安全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包括防火、防爆、防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要求。

电线束必须采用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测试和验证,以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

6.安装易用性
泛亚汽车设计中心对汽车电线束的技术要求,从材料、结构、电气性能、耐久性能、安全性能和安装易用性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范。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汽车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车辆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是指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对低压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低压汽车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和执行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于保障汽车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线束的材料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规定了线束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护套材料等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这些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油、耐磨损等特性,以确保线束在汽车工作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其次,对线束的结构和工艺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的布线、绝缘、接头、固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线束的布线应符合汽车的电气系统设计要求,绝缘应该均匀牢固,接头应该牢固可靠,固定应该符合汽车工作环境的振动和冲击要求。

再次,对线束的电气性能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的绝缘电阻、耐压、耐磨损、耐油等电气性能提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线束在汽车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短路、漏电等故障,从而保障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线束的环保要求。

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对线束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提出了环保要求,要求线束不得含有有害物质,生产过程中不得产生污染物,以符合现代汽车工业的环保要求。

总的来说,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汽车质量、保障汽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耐用的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检测,以确保汽车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也应该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标低压汽车线束标准,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权益。

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一、引言现代卡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电气系统在车辆控制、信息采集和主从设备之间的通讯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在卡车的电气系统中,低压电线束是信息传输和控制的重要载体。

因此,合理设计和优化低压电线束对于确保车辆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

二、卡车低压电线束的定义低压电线束是指在电气系统中,电源电压小于60V的线束。

在卡车中,低压电线主要负责多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讯,以及信息传输、检测和保护。

低压电线束将众多的设备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传递信息和电能、抗干扰、防水防尘等多种特性。

三、卡车低压电线束的设计要求1.国际标准和法律要求:低压电线束的设计符合ISO/TS 16949质量体系标准、RoHS环保要求和特定国家法律法规。

2.安全性能:低压电线束应符合阻燃、抗草酸等相关要求,并具有避免漏电、重复安装和异物进入等多项安全性能。

3.抗干扰和耐久性:低压电线束应抗干扰性强,能有效避免电子干扰和波动。

同时,低压电线束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能适应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的震动和磨损。

4.确保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低压电线束应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能力和极佳的数据保护和加密功能,确保各系统之间的通讯稳定、安全并且顺畅。

四、低压电线束的制造工艺低压电线束的制造过程主要分为特性分析、终端设计、终端生产、线束标识、线束装配、线束测试等几个步骤。

制造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技术评估和需求分析,确定电线材料、行业标准和产品使用环境等要素。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如线束剪切机、线束压接机、打标机等工具,提高制造的产能和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保证制造结果符合要求。

五、卡车低压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车辆的性能和运行效能。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低压电线束,可以提高卡车的安全性能、降低损耗率并且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是指安装在汽车中,用于传输低压电信号和电力的线束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
1. 电线材料:
-电线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耐久的绝缘材料,如聚氯乙烯(PVC)或交联聚乙烯(XLPE)等。

-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磨损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 导体规格:
-导体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质,确保电流传输效率高。

-根据所需电流及负载要求,确定合适的导体截面积和线径。

3. 绝缘层厚度:
-绝缘层的厚度应根据电线的额定电压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防止电线短路或绝缘击穿。

4. 温度等级:
-电线束应符合特定温度等级要求,以保证在不同工
作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温度等级包括80℃、105℃和125℃等。

5. 阻燃性能:
-为确保在汽车发生火灾时电线束不会加剧火势,电线束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低烟无卤(LSZH)材料可用于提高电线束的阻燃性能。

6. 抗振动和耐久性:
-由于汽车运行中存在振动和冲击,电线束应具备良好的抗振动和耐久性,以保持稳定的电信号传输和使用寿命。

7. 标识和色彩:
-电线束上应有清晰易读的标识,包括电线规格、颜色代码和制造商信息等。

-不同功能的电线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代码,便于安装和维护。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条件,实际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可能因所在地区、汽车制造商的
要求和特定应用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以确保电线束的质量和符合使用要求。

汽车线束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汽车线束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PA TAC General SpecificationPES10012PATAC ConfidentialSeptember 2014 Page 1 of 29 汽车电线束技术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称PATAC )开发的低压线束制造工艺过程技术要求。

按线束的生产流程分,该标准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开线、预装和总装。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 8820 保险丝设计规范USCAR 21 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 标准21 USCAR 38 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 标准38 QC/T29106-201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GME 15339 电气功能通用规格标准GMW3172 电子电气部件环境和耐久通用规范GMW3173 ISO 导线截面及汽车通讯用导线物理层要求 GMW3176 ISO 标准的导线规格命名要求 GMW3191 接插件测试验证规范 GMW3248 扎带规格标准GMW3251 通用紧固件规格标准 GMW14124 汽车环境循环测试规范 GMW14650 汽车外饰塑料件性能要求 GMW14744 橡胶件材料规格标准GMW15267 机电式插头、印刷电路板、线圈式继电器通用规范 GMW15608 热缩套管性能要求 GMW15626 单芯ISO 导线规范GMW15841 连接器及端子设计规范 GMW15839 屏蔽及非屏蔽导线规格标准 GMW15925 柔性扁平导线测试规范 GMW15926 波纹管规格标准 GMW16740 胶带规格标准 GMW17136 热缩管设计标准3. 要求3.1. 开线区域 3.1.1. 开线要求3.1.1.1.尺寸和公差导线开线公差要求,见表1表1导线开线长度公差表电线长度mm 公差mm0 – 500 ±3501-1 000 ±51 001-2 500 ±8>2 500 ±103.1.1.2.设计标准1)电线原材料符合标准GMW 15626和GMW 15839;2)同轴电缆、水管、USB导线等特殊电线材料,需满足图纸要求;3)断线符合USCAR 21要求。

JT1-3720-2012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归档版)

JT1-3720-2012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归档版)

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JT1-3720-2012共 27 页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5日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JT1-3720-2012编制易健校核毛国军审定周成勇批准何举刚更改记录JT1-3720-2012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轿车电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电线束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以下简称电线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稀管(电线绝缘用)GB/T 2828.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纺织线JB/T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纺织线QB/T 2423 聚氯乙稀(PVC)电气绝缘压敏粘带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010-1991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013-19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T1-3700-2011汽车低压电线技术条件JT1-3703-2011 汽车用线束波纹管技术条件JT1-3712-2012 汽车线束橡胶件技术条件Q/JD 1920 汽车连接器技术条件Q/JD 1921 汽车继电器技术条件Q/JD 1922 汽车用熔断器技术条件Q/JD 1923 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条件Q/JD 2486 长安汽车零部件标识标注规定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害物质技术限值规范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9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42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技术规范SJ-NW-43挥发性有机物热解析气相色谱仪TD-GC-MSD测试分析技术规范SY-DQ-39《汽车电子电器部件环境条件及试验标准》SY-HB-14《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SY-HB-15《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欧盟)》3 要求3.1 电线束应符合本技术条件和长安汽车《整车电线束总成产品开发技术要求》,并按照经规定批准的产品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汽车线束的国标

汽车线束的国标

汽车线束的国标
汽车线束国标是指对汽车线束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国家标准。

汽车线束是指连接汽车电子设备的一组电线和连接器,它们构成了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定国标,可以统一汽车线束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要求,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线束国标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试验验证和发布实施等。

首先,技术研究阶段需要对汽车线束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线束的结构、材料、接口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制定汽车线束的国家标准,明确线束的设计要求、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确保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安全性,国标还规定了线束的试验验证要求。

这些试验包括线束的电气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防水性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线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线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一旦制定完成,汽车线束国标将被发布和实施。

各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企业在设计、制造和使用线束时必须遵守国标的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还会对线束的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线束的质量和安全性。

汽车线束国标的制定对于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规范线束的设计和制造,还可以促进行业的
技术进步和标准化。

通过遵守国标,可以降低线束故障的风险,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汽车线束国标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确保线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符合要求,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制定国标还可以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汽车产品。

汽车低压线束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线束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线束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线束是指车辆中用于传输低电压信号与电力的线束系统。

其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气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电气性能要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电阻、电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要求。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进行电阻、电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测量,并与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对比。

2. 机械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机械性能要能够满足车辆运行中的振动、温度变化等环境要求。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振动测试、温度变化测试等,以评估线束的机械性能。

3. 绝缘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绝缘性能要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以确保线束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电气短路等问题。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绝缘测试仪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介电强度测试等。

4. 环境适应性要求:低压线束要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潮湿等。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温度箱等设备进行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适应性测试。

5. 可靠性要求:低压线束在车辆使用寿命内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应发生断裂、接触不良等问题。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拉力测试机进行线束的拉力测试,使用接触电阻测试仪进行接触电阻测试等。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确保低压线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保证车辆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标准EQC-115-90-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标准EQC-115-90-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标准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电压低于50V条件下使用的各种汽车电线束(含单根电线束、蓄电池线)。

本标准亦适用于各种汽车零部件总成的电线引出线。

2 引用标准ZBT35001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GB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GB2951.19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EQC-117-90 汽车用插接器技术条件EQC-155-91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GB3131 锡铅焊料FJ534 本色维纶纱线3 技术要求3.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尺寸、颜色3.2.1电线束图纸上所注尺寸,均指在23±5℃条件下不受外力作用自然伸直时的尺寸。

3.2.2电线束干线的总长度尺寸偏差为+20mm,各分叉点距离偏差为±10mm,各分叉处支线长度偏差为+20mm。

3.2.3电线束内部各接点之间、接点与分叉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mm。

3.2.4套在电线与接头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其长度为30±3mm,内径应与连接处的尺寸相适应。

且应能紧套在电线与连接部位上,在5N的拉力下不得松动和滑出。

3.2.5电线束内电线的颜色应符合GB9328;外表所包扎的纺织线应为深色,不得使用红、黄、白等鲜艳颜色,胶带、波纹管、软质塑料管和绝缘橡胶管等均为黑色。

3.3电线束的包扎3.3.1用塑料耐寒胶带缠绕时,采用半叠式缠绕、胶带应平顺地包住电线,电线束表面不应有松散及漏缝现象,且外表美观。

3.3.2用维尼纶线编织时,编织螺距不得大于25mm,编织应紧密、均匀、整洁,表面不得有粗大线头及漏电线现象,包扎物末必须粘紧,不得散开。

3.3.3用塑料波纹管包裹时,波纹管不得在电线束上产生移位。

开裂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的现象。

3.3.4电线束内单根或双根的分支线、允许采用软质黑色塑料管代替编织套,塑料管一端需包紧在电线束干线包扎层内。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电力传输、信号传递和控制功能。

为了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通用技术条件。

一、导线材料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导线材料应采用优质的铜材料,以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导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

二、绝缘材料要求低压电线束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要考虑到工作温度、耐候性和耐磨性等因素。

三、外皮材料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外皮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油性,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物理损坏。

常用的外皮材料有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选择合适的外皮材料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

四、线束结构要求低压电线束应具备良好的线束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和维修。

线束内的导线应按照电气系统的布局进行合理的排列和分组,避免导线之间的交叉干扰和短路现象。

同时,线束的长度和形状也要根据汽车的布置和空间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五、标识要求为了方便安装和维修,低压电线束上应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导线编号、颜色、功能等信息。

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确保用户能够准确识别和操作。

六、测试要求低压电线束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测,以确保质量和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导线的电阻、绝缘电阻、耐压等,同时还要进行可靠性测试,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和负载条件下的使用情况。

七、环境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要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包括高温、低温、潮湿、震动等。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电线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旨在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对导线材料、绝缘材料、外皮材料、线束结构、标识要求、测试要求和环境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提高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和要求。

汽车线束 en 欧洲标准

汽车线束 en 欧洲标准

汽车线束en 欧洲标准这是一篇关于汽车线束和欧洲标准的文章,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与此主题相关的问题。

1. 什么是汽车线束?汽车线束是一种由电线、电缆、连接器和保护套管组成的集成电气系统。

它负责将车辆的各个电气部件连接起来,包括发动机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

汽车线束起到一个“血管”系统的作用,通过传输电力和数据信号,使车辆的各个部件正常工作。

2. 欧洲标准与汽车线束有什么关系?欧洲标准在汽车线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标准不仅规定了线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还包括制造流程、材料标准、连接方式以及测试要求等。

遵循欧洲标准可以保证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其符合欧洲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

3. 欧洲标准对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是什么?欧洲标准对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性能:包括电阻、绝缘电阻、耐压、耐温、电磁兼容等指标。

- 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半径、耐磨、耐振动等指标。

- 环境适应性:包括耐油、耐酸碱、耐高温等指标。

- 安全性能:包括防火性能、电气安全性、阻燃性能等指标。

- 环保性能:包括材料的可回收性、无害性等指标。

4. 欧洲标准对汽车线束的制造流程是什么?欧洲标准对汽车线束的制造流程也有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线束设计:根据车辆的电气架构和功能需求,设计线束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 材料采购:选择符合欧洲标准要求的电线、电缆、连接器以及保护套管等材料。

- 线束组装:将电线、电缆等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并进行必要的绝缘和保护措施。

- 防火处理:对线束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其防火性能。

- 质量控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检验、线束的测试以及最终产品的验证等。

5. 欧洲标准如何保证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欧洲标准通过对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制造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保证了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

遵循欧洲标准可以确保线束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等满足标准要求,并达到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

轿车整车线束试验标准

轿车整车线束试验标准

1电线束尺寸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2、4.3条。

1、线束的外形用通用量具检验。

2、将线束接点及分支处的胶带拆开,用目测和通用量具检查。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2、3.3条,线束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2.1~4.2.4的规定。

1、线束基本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4.2.1、4.2.2、4.2.3、4.2.4条。

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 100mm,并为 10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等;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

钢卷尺(通用量具)2端子与电线连接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4.4、4.5条,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照QC/T 29106-2004中5.4的规定进行。

1、线束的外观质量检查用目视法进行检查。

2、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2所示进行。

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的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JT1-3703-09-68《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中3.5、3.8条,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4.1、4.4.2、4.4.3、4.4.6.1、4.5.1、4.5.2、4.5.3条。

1、接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2、端子与导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2.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人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2.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2.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车电线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下列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本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使用下列标准中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84 车用汽油
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C/T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417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
QCn 29009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
JJG 4 钢卷尺
QC/T 29106-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术语
3.1 干线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分支点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
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技术要求
4.1 电线束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图纸上的要求优于本规范。

4.2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接插件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线应符合GB 9328的规定。

4.4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4.4.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4.4.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值
2
4.5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导体不应压断。

4.5.2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6 电线束采用绝缘物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移位和影响
电线束弯曲现象。

4.7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

4.8电线束中电线及零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应到位,不应滑出。

4.9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4.10电线束使用环境温度为:发动机仓内-40℃~125℃;驾驶仓内-30℃~105℃。

经高、低温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4.11电线束经QC/T413中3.4条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4.12电线束经QC/T413中3.5条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4.9条规定。

4.13电线束经频率为50Hz,加速度为9.8m/s2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4.2、4.
5.2、
4.6、4.7、4.9条规定。

4.14电线束经耐油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4.15车门电线束经机械耐久性试验后,不应有任何可见缺陷及电故障。

5试验方法
5.1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它规定时,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18~28℃;
b.空气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 kPa~106kPa。

5.2电线束尺寸用符合JJG 4规定的钢卷尺检测。

5.3电线束外观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4.4.1、4.5.1、4.6、4.7、4.8条。

5.4电线与端子及接点的拉力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速度为25mm/min~100mm/min。

5.5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检验按QC/T 29106 方法进行。

5.6端子与电线之间电压降试验按QCn 29009中的电压降试验方法进行。

5.7线路导通及短路、错路在专用检验台上进行。

5.8低温和高温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5.8.1将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低温箱内,降温到-30℃±2℃(或-40℃±2℃)时保持2h 后取出,全部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5条电线束最大外径之和),电线束要在从箱内取出2min之内卷绕完毕,然后进行检查。

电线束绝缘材料表面应无裂缝、断裂和其它物理变化。

5.8.2将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高温箱内,升温到105℃±2℃(或125℃±2℃)时保持2h
3
后取出,全部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5条电线束最大外径之和),电线束要在从箱内取出2min之内卷绕完毕,然后进行检查。

电线束绝缘材料表面应无裂缝断裂和其它物理变化。

5.9湿热试验按QC/T413中4.5条规定进行。

5.10盐雾试验按QC/T413中4.6条规定进行。

5.11振动试验是将电线束模拟安装状态在振动试验台上振动8小时,然后进行检查。

电线束中
电线及各零件的装配应正确无误,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也应安装到位,无滑出和松动的现象。

5.12电线束耐油试验,应将有包扎物的电线束绕在金属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6条电线束最
大外径之和),将其分别浸入温度为120℃±5℃的HQB-10(GB 485)的润滑油及温度为20℃
±5℃ 90#汽油(GB484)内各浸泡48h。

浸入油内时,其支线应露出油面。

浸泡后取出,用柔软的布将其擦干,检验绝缘材料表面是否有裂缝及断裂,绝缘外径是否有增大,增大尺寸是否在规定的限度内。

5.13车门电线束耐久性试验在一个代表车辆活动板的工作台上进行。

一个试验周期为:活动盖
板完全打开--活动盖板完全关闭。

试验按表4进行,经过试验后,电线束表面绝缘材料应无裂缝、断裂等变化。

导体应无断裂和导通异常等现象。

表4 电线束耐久性试验
6检验规则
6.1电线束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

6.2电线束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出厂检验按表5规定。

表5 出厂检验
注:表中的拉力检验按GB 2828规定,采用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3,合格质量水平AQL15。

4
6.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一次;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5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共抽6条,先按出厂检项目检验,合格后等分成两组。

每组电线束的检验顺序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

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

如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7用户有权按GB 2828规定进行验收,验收时采用:
a.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b.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Ⅱ
c.合格质量水平:AQL 6.5
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 标志
7.1.1电线束应附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志。

7.1.2 产品标志的内容如下:
a.产品名称;
b.型号和适用车型;
c.造厂名或商标;
d.制造日期。

7.2 包装
7.2.1同一包装箱内应装入同一种类、同一型号的电线束,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包装。

7.2.2包装箱应牢固,每箱总质量一般不超过50kg。

5
7.2.3包装箱内应有出厂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内容如下:
a.产品名称及型号;
b.检查日期;
c.检察员签章;
d.制造厂名称。

7.2.4包装箱表面应有清晰的标志,内容如下:
a.收货单位名称或地址;
b.名称及型号;
c.包装数量;
d.包装箱尺寸;
e.总质量、净质量;
f.制造厂名称及商标;
g.“防潮”“小心轻放”等标志及字样。

7.3运输
电线束在各种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潮湿,抛摔和压伤,应文明装卸,并符合有关运输规定。

7.4贮存
电线束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重压、碰撞,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物质和有机溶剂。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