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之闵损
中华德育动漫人物解读001闵损芦衣
中华德育动漫人物解读(一)---闵损芦衣(孝篇)2009年7月7日星期二【情节梗概】闵损幼年时母亲去世,父亲为了照顾闵损,便续娶一妻。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弟弟,渐渐对他不好起来。
父亲常年在外做官,继母便常常虐待闵损。
平常什么苦活脏活都让闵损一个人干。
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
即使这样,闵损都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父亲回家省亲,闵损给父亲驾车同去置办年货,由于天冷衣薄,闵损冻得不小心掉了缰绳惊了马,父亲不解其中情由,便因此而鞭打他。
不料棉衣破了从里面飞出芦花来,父亲这才恍然大悟,得知继母虐待闵损,一怒之下,回家就要休掉继母。
而这时闵损却急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后母在时只有我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若后母走了,受苦的就不只是我了,还有两个弟弟。
闵损的孝言孝行感动了父母,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从此和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人物解读】闵损整部动漫的主题是孝,是对弟子规中的六个字“亲憎我,孝方贤”的具体演绎,闵损给我们表演出了孝顺的方法、态度、心境以及影响力(所得的结果),他的表现很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
我们看闵损,首先最吸引人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的孝顺与恭敬。
母亲去世时,闵损跪了整整一天,足见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闵损口头禅是“是的,母亲。
”不管后母对他如何地苛刻无理他都不会起对抗或怨愤的念头,只是顺从。
对应到《弟子规》里,我们可以发现闵损已经很好地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也是生母对他的教诲,而闵损也一直恪守生母的教诲,并把教诲化为了生活习惯。
也就是说闵损力行功夫是非常好的,这给予了我们修身以很深的警戒和启示。
但从力行这点来说,闵损就是我们的榜样,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家长的榜样。
闵损善于体察父母需要,有责任心,能为整个家的和谐担责任,为父亲的幸福担责任,甚至为虐待他的后母担责任。
后母曾经那样的虐待他,等到父亲要给闵损做主休掉后母时,闵损却放下这所有的酸楚,真心地替后母求情。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闵子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世传闵子八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
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幼小的子骞倍加虐待,但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
有一年临近年关,父亲驱牛车外出访友,命三子随从,子骞赶车,行至萧县城南一村庄,天气骤变,北风怒吼,寒风刺骨,子骞颤栗不已,手指冻僵,将牛缰绳和牛鞭滑落于地,牛车翻倒在路边的沟地里。
其父见状,以为闵子骞真的象继母所说的那样懒惰,非常生气,拾起牛鞭,怒抽子骞,不料鞭落处绽露出芦花,芦英纷飞。
饥寒交迫的子骞也晕倒在了雪地里,其父见此惊奇不已,待撕开二位弟弟的衣服见尽是丝絮套做而成,恍然大悟,急勒车返回家中,举鞭抽打后妻,并当场写下休书立即将后妻赶出家门。
苏醒过来的小闵损却长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不要赶走后母,并诚恳地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听了子骞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放弃了休妻之事,继母听了子骞的话,深受感动,她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成为慈母,家庭和睦。
孔子得知此事后,大加赞扬,曰"孝哉闵子骞!"这就是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芦衣顺母"的故事。
"三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人。
为躲避战乱,闵子自今曲阜迁徙至鱼台,定居于今鱼台县大闵村,樊子定居于鱼台樊庄村,宓子定居于鱼台侯堂村宓家土固堆,三人相距不过五华里,故称"五里三贤"。
其中闵子骞德行卓著,孝行最为突出,被列为古"二十四孝"之一,是中国古代"孝亲成才"的楷模。
(山东鱼台传承孝道孝贤故里绽放孝爱之花“见贤思齐、以史为鉴,弘扬孝文化、关爱老年人。
”近日,记者到济宁市鱼台县采访时发现一个现象让人印象深刻,街头巷尾、村头路旁,以“二十四孝图”、“敬老标语”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宣传栏、广告牌随处可见。
关于中国古代孝顺的人物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孝顺的人物故事关于中国古代孝顺的人物故事导语:从古至今有不少关于孝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4个古代有关孝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1.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随从车马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孝顺的历史典故:闵损芦衣救母
孝顺的历史典故:闵损芦衣救母学生阅读古代名人孝顺的历史典故,有利于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闵损芦衣救母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闵子的简介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
生于鲁国萧邑,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闵损芦衣救母的故事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
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
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导致了马车发生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教训。
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
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
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父亲更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
故事
中华德育故事孝篇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
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闵损说:“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
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
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二、大禹克俭中华德育故事廉篇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的故事自有文明,即有孝道。
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每个人都是由少年而青年再进入中年、老年。
先为人子女而后为人父母。
在为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后,长辈、老人,理应不仅受到全社会的敬重,并且有理由得到优先的照顾。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
以下列举的为中国古代十大孝子孝感动天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些什么。
-NO1: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孝子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孝子中国古代十大孝子NO1: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NO2:啮指痛心——曾参­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中国历史故事-七十二贤之闵损简介 闵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七十二贤之闵损简介闵损是个什么样的人?随着西方文化不断输出中国,以前常用来当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种典故,渐渐的变成了西方的童话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还被迪士尼拍成了动画电影。
对这个故事,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说的是灰姑娘母亲早逝,继母处处苛责,灰姑娘过的比奴仆还不如。
但是她继母生的两个女儿,却能穿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宴会。
好在最后在女巫的帮助下,灰姑娘变出水晶鞋和南瓜马车参加王子的宴会,并最终得王子青睐成为王子妃的故事。
这故事大家初看很新奇,却不知道类似的故事,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漂亮的灰姑娘,而是风度翩翩的“灰公子”。
“灰公子”名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列。
闵损母亲早逝,小的时候过着饥寒孤苦的生活,从未感受到慈母之爱。
后来他的父亲继娶了一位妻子,最开始的时候继母对闵损十分好,闵损因此而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
可是一切的美好在继母怀孕并生下儿子之后,就都变了。
继母一连给闵损生了两个弟弟,此后所有关爱都倾注在了自己亲生儿子身上。
不仅冷落了闵损,而且开始处处看闵损不顺眼,处处苛责呵斥他。
父亲还在家的时候还好,等到父亲做生意出远门了,就丝毫不遮掩了。
闵损不但要受到继母的呵斥,每天还要干许多脏活累活。
虽然年纪尚小,但是闵损却早早的懂事了。
干累活脏活从来不抱怨,就算继母不给他温暖的食物,不给他暖和的衣物也没有怨言。
反而处处顺从母亲,友爱自己的两个弟弟,真正的以德报怨。
有一次他的父亲出远门归家,闵损想给自己的父亲端一碗热水,却因为寒冷而手抖,将碗掉在地上。
继母看准机会,让小儿子重新端了一碗,他父亲于是越发疼爱小儿子,认为闵损不长进。
其实这也不怪闵损,继母给自己的儿子用暖和的棉絮做棉衣,而他却是芦絮。
虽然看着蓬松暖和,实际上一点儿也不保暖。
吃完饭之后,闵损父亲带着他出门进货。
下雪的寒冷天,闵损冷的连缰绳都抓不住掉在地上。
他父亲本来就有些生气,这下更是怒从心起,直接一鞭子就抽了上去。
【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1、孝感动天——舜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刘恒汉文帝刘恒,汉朝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
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
东周时期的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德行与颜渊并称,但他的孝悌更为人所称颂。
闵损早年即丧母,后来,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后母很不喜欢闵损,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
寒冷的冬天来了,后母给两位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不能御寒。
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但他什么也不说。
一天,父亲要外出了,让闵损给他驾驭车马。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闵损哆哆嗦嗦的,连僵绳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
父亲大怒,举起手里的鞭子便抽打他。
哪知闵损的棉衣布料是那样的单薄,父亲只几下便将它抽烂了,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亲便想休了后母,闵损忙跪下来对父亲说:“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两个弟弟也只有单衣穿,这样我们三个都会受冻的。
请求父亲让母亲留下来吧!”后母听说了此事,非常感动,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损如同己出。
七十二贤闵子骞的简介资料
七十二贤闵子骞的简介资料闵子骞简介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
祖籍鲁国,徒居宋国相邑。
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其父闵世恭,以启蒙教书为生,后逢鲁国“三桓弄权〞,国政日非,遂举家迁居宋国相邑之东。
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先贤人物。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表达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
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
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
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曰《鞭打芦花》或《单衣顺母》。
文章大意如下: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给他们穿锦絮做的衣裳。
而嫉妒闵损,给他穿芦花填充的衣物。
父令闵损驾车,手冷握不住缰绳,父亲弄清楚原因后,欲“出其母〞。
闵损劝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后母闻之,悔改。
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曹溪一滴〞是著名的成语,出处与闵子骞有关。
孔子广纳门生,门下弟子三千。
但圣人也要生活,所以要成为其弟子也是要交学费的,这个学费就是“束脩〞,也就是干肉条。
闵子骞家贫,交不起干肉条,就为用曹溪之水孔子准备了一缸精心酿制的美酒。
同窗有人嘲笑说:“曹溪的水,怎么能和束脩相比呢?〞孔夫子是个关心弟子的好老师,他听闻此事,就在上课时成心说道:“闵子骞不愿千里来求学,其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
闵子骞整理
闵子骞1.【关键词】孝悌忠义、德行高尚、好学尊师2.【人物概括】孔子高徒,以“孝”称道,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3.【人物基本信息】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4.【主要经历、典型事迹】主要经历:闵子骞祖籍曲阜,其先祖曾是鲁国的第4代国君鲁闵公,至闵子骞时迁居鲁国武棠邑闵染坊,成为了庶民。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闵子骞诞生。
7岁时,其生母姜氏病故,父亲续娶乐氏,并生了闵需、闵如二弟。
公元前518年,18岁的闵子骞重返曲阜,投师孔门,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从学孔子的生涯。
这期间,除短暂出任费宰外,他一直追随孔子求学、助教。
孔子离鲁出走,他便随师周游列国;孔子病重期间,他四处求卜问医;孔子病逝后,他悲痛至极,与其他同门一起为孔子守墓3年,竭尽师生之情。
战国初年,闵子骞与樊迟、宓子贱定居于宓家铟堆,三人相距不过五里,故有“五里三贤”之称。
他们设坛招募弟子数百人,开馆启蒙,精心施教,传承孔子之道。
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樊迟突然暴病离世。
闵子骞、宓子贱将樊迟葬于棠地。
安排好晚辈继续施教后,闵子骞便去了高原。
公元前447年,闵子骞病卒,享年89岁,葬于历城县城东5里。
典型事迹:a.鞭打芦花闵子骞8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
继母对亲生的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对闵子骞却十分刻簿,平时不是打就是骂,不给饭吃也是常事。
这一切,闵子骞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坐在马车上直喊冷。
脾气粗暴的闵父气愤地说:“你弟弟的棉袄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谁都厚还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心?”说着,举起马鞭就打,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许多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史上十大孝子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史上十大孝子自有文明,即有孝道。
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每个人都是由少年而青年再进入中年、老年。
先为人子女而后为人父母。
在为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后,长辈、老人,理应不仅受到全社会的敬重,并且有理由得到优先的照顾。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
以下列举的为中国古代十大孝子孝感动天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些什么。
­NO1: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闵子骞
闵子骞-中国春秋末期孔子高徒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人物简介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此外,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中华德育故事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对兄弟叫赵孝和赵礼, 他们相亲相爱手足情深。有一年,年成歉收, 天下饥荒,强盗贼人四起。一帮强盗在宜秋 山作乱,把弟弟赵礼捉了去,并且要杀了他 来吃。赵孝心急如焚地赶到强盗窝里,声嘶 力竭地求恳他们放了弟弟,并说:“我弟弟 赵礼身体有病又瘦弱,是不好吃的,而我比 弟弟肥胖多了,我愿意代替弟弟来给你们 吃。”那做弟弟的赵礼听了,却不愿意,对 哥哥说:“我被人捉去,死了那是命中注定, 你要是死了,却有多么无辜!”他们兄弟二 人抱头痛哭,互相争着要代对方去死。这番 情景,竟叫强盗们也感动了,相商了一下, 便放了赵礼,让他们兄弟二人都回家了。这 事后来还被皇上知道了,便下了诏书,让他 们兄弟俩人做了官。 恶至杀人而食的盗贼,而且当盗贼们 饥肠辘辘亟待食人之时,尚可被感化起慈心, 则世间还有不能被感化的人么?《大学》书 中说:“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 正讲的这些吗?
朱云折槛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并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 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一个叫“特进”的衔头(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顾问),朝 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纷纷上书 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胡说八 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 “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 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问道:“谁是奸 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 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 杆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 了。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龙逄是夏朝忠臣,因直谏被夏桀杀害;比干是商朝诤臣,因 直谏被商纣挖心剖腹。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 庆忌(?至西元前十二年)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 江山社稷计。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臣 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 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 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卢照邻《咏史四首》:“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杜甫《秋日 荆南述怀三十一韵》:“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黄庭坚《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 “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元乃贤《投赠赵祭酒二十韵》:“谏垣屡赏朱云节!宣 室重陈贾谊辞。”
中国二十四孝经典民间故事05:闵损芦衣顺母(中英)
World International English 1 Headoffice 管理总部 Min Sun, with the alias of Ziqian, was a man in the State of L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e was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Among all disciples of Confucius, he stood comparison with Yan Yuan in terms of moral conduct.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Confucius ever praised him as follows:"How filial Min Ziqian is!" (Xian Jin, the tenth chapter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Min Sun's mother died very early. Later his father took another wife, who gave birth to two sons.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The stepmother mistreated Min Sun - in winter, while two younger brothers wore winter clothes made of cotton, Min Sun only wore "reed catkins-padded cotton clothes."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One day, he followed his father to go out. When towing the chariot, Min Sun shivered because he felt very cold and the rope dropped onto the ground. Then his father scolded and lashed him.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The reed catkins flew out from the broken seam of the flimsy clothes, and then father knew that Min Sun had been mistreated.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孝】—閔損蘆衣
【孝】—閔損蘆衣简体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中,有一个叫闵损的人,以孝行著称。
闵损,字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闵损的父亲经常外出,家庭的重活几乎全都落在闵损身上,他经常夜以继日地砍柴挑水,对继母恭敬孝顺,对弟弟关心爱护。
但无论闵损如何做,继母就是不喜欢他,对他尖酸刻薄,非常挑剔。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闵损的父亲外出办事,让闵损驾车。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刺骨的寒风中,闵损身体瑟瑟发抖,被冻僵的双手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险些失控。
父亲很生气,下车呵斥闵损,但看到穿着厚厚棉衣的闵损颤颤发抖,似乎冻的再也无法忍受。
父亲感到很奇怪,上前拉开闵损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了起来。
原来闵损的继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用新棉花做的棉衣,而给闵损的衣服却是用芦苇絮做的,虽然看起来很厚实,但是没有一点保暖的作用。
闵损的父亲看到这里火冒三丈,没有想到妻子对自己的孩子竟如此狠毒!当即就决定把妻子赶出家门。
闵损听后,急忙跪在地上,恳求父亲说:“都是因为儿子不孝,才会受到母亲如此对待,您今天赶走了母亲,撇下我和两个弟弟,岂不更可怜!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如果母亲不在了,两个弟弟也要跟着受冻挨饿啊!”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段感人肺腑的言语,至孝至仁,父亲深受感动,看着还未成年的闵损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儿,收回了写给继母的休书。
继母更是感到惭愧不已,后悔万分。
从此之后,对闵损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爱护。
人生万变皆有因。
闵损,用他的纯孝,用他的纯善,用他的宽恕,用他的隐忍,扭转了将要支离破碎的一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际遇,从而过上了和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正體周朝時期,孔子門生中,有一個叫閔損的人,以孝行著稱。
閔損,字子騫,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
父親娶了後母,又生了兩個弟弟。
閔損的父親經常外出,家庭的重活幾乎全都落在閔損身上,他經常夜以繼日地砍柴挑水,對繼母恭敬孝順,對弟弟關心愛護。
作文闵损芦衣
作文闵损芦衣篇一《闵损芦衣》:闵损,字子骞,是春秋未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他在儒家当中以美德和老成、审慎得名,特别他的孝顺闻名天下。
子弯的母亲去世得早,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后妻又生下两个儿子。
继母比较讨厌子骞,冬天的时候给他两个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子弯的,衣服是用芦花絮做的。
继母的偏心,惹来了父亲的愤恨。
父亲很生气,所以要决心休掉继母。
子含泪求父亲能够留下后母,并且说:“母亲有三个儿子,一旦后母走了,三个儿子就孤苦伶仃了。
”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子弯的继母遭到感化,真是一句孝了安全家”。
看完这个故事,我也深深地为子骞的精神所感动,子忍要负重,为了维护家庭,为了不破坏父亲和继母的关系以及他与两个兄弟之间的感情。
他都委曲求全没有说出真相,真是非常懂事与孝顺。
读完《闵损芦衣》,除了孝顺,还有一点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凡是要学会宽容,宽容是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篇二"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没有孝心的人就不懂得感恩,不会关心父母,更不会关爱他人。
古代就有不少人非常具有孝心。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名天下。
虽然贵为帝王,但他侍毒母亲却丝堂不敢懈总,做事亲力亲为。
母亲有病在身,再药做好给母亲服用之前,他总要先亲自尝一口,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喂给母亲。
闵损芦衣顺母的故事也流传于后世。
他的父亲婴了后母,寒冬之时,后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冬衣,而给闵损做的却是用芦花。
一次外出帮父亲拉车,寒风之中他冻得直哆嗦而拉不好车,遭到了父亲的责打。
芦花从衣服裂维中飞了出来。
父亲得知真相后要休了后母,闵损极力劝阻,告诉父亲如果后母在,受冻的只是他一人,而如果把后母休了,受的将是全家人。
父亲听了十分感动。
拥有孝心的不仅仅只有人,自然界的动物也同样拥有孝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心”小羊懂得跪乳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乌鸦懂得反哺来回报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之闵损
【图语: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
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