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基础护理学1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的感染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 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基础护理学预防与控制感染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导尿管,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04
免疫调节药物: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05
止痛药物:用于缓解疼痛,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06
止吐药物:用于缓解呕吐,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07
止泻药物:用于缓解腹泻,如洛哌丁胺、蒙脱石散等
08
Hale Waihona Puke 抗过敏药物: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09
营养支持药物:用于补充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04
医疗操作:医疗器械、手术操作等可能导致微生物传播和感染
发病机制
感染源: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
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
感染症状:发热、疼痛、肿胀、红肿、化脓等
治疗方法: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症状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出汗等症状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反应等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5.
4.
3.
2.
1.
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01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02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03
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阿苯达唑、吡喹酮等
处理要点
及时报告:发现疑似感染病例,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处理:对感染病例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治疗方案:根据感染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 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 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 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 ➢ 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一)使用无菌持物钳法 (二)使用无菌容器法 (三)使用无菌包法 (四)无菌区域准备法 (五)倒取无菌溶液法 (六)戴、脱无菌手套法
5.盖瓶塞 倒好后立即塞好瓶塞 6.记录 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并签名 7.处理
(五)倒取无菌溶液法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
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 ➢ 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 ➢ 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余液只作
➢ 取物:将包内物品放在备好的无菌区内 ➢ 处理:将包布折叠放妥
(三)使用无菌包法
使用无菌包法
(三)使用无菌包法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
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 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限24小时内使用 ➢ 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
➢ 使用有序: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 ➢ 储存有效期:根据存放环境和包装材料不同,必须在有效
期内使用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 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 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 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 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基础护理学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 基础护理学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
的应用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03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某大型综合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有效降低了手术室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 率。
某传染病专科医院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和独 立通风系统,显著减少了呼吸道和接触性 感染的发生。
某儿童医院通过推行预防接种计划,有效 控制了儿科病房的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传 播。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对措施
01
02
03
措施一
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 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 调机制。
措施二
加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 快速识别与控制,及时隔 离患者和疑似感染者。
措施三
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 保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角色与责任
01
02
03
04
角色定位
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的主要执行者,需具备高度的
医疗废物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安全、环保的方式处理医疗废物,降低其对环 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环节进行规 范管理。同时,应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基础护理学-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考点总结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医院内感染1.概念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是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
2.分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病人所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所引起的感染。
在病人体内或体表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而不致病;当人体的健康状况不佳、免疫功能受损、正常菌群移位,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时,引起的机体感染。
3.原因:制度与认识不足、环境污染、易感人群增多、抗生素滥用、侵袭性操作增多。
二、清洁、消毒、灭菌1.概念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灰尘、污垢等。
消毒: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不含芽孢。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2.消毒、灭菌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
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禁用于锐器。
搪瓷品内可倒入95%乙醇,中途不能添加。
2)干烤法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
3)煮沸消毒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方法:先清洗、后煮沸。
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沸60分钟才可杀灭)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孢杀灭加入碳酸氢钠,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浸没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他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法应用最广、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5版
一、概述
基本概念
1.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的过程。 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 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 流动水冲洗的过程。 ——(CDC)
油、膜粉的、医膏疗等用首品选必干须热消灭毒菌。;
不耐热但耐潮湿的物品选用化
根据物品污染后学的灭危菌险法;性选择 根据微生物污染的的空动种气态类消净毒化和处处数理理量应方首法选选。用过方滤除法菌
和使用剂量
根据消毒物品的对环性非境致的质病处选性理择微可生采物用轻清度洁污的染器物具湿品式及 严格遵守消毒程清序扫、擦拭、清洗、自然通风净化
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在医院内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 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包括 •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 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 • 入院前已开始 • 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同种同源感染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属于医院感染的有: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 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手消毒方法:
• 快速手消毒剂(美逸柔)揉搓双手15s以上 • 用消毒剂(如0.5%碘伏)浸泡双手
第四节 无菌技术
1.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
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微生物
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最新《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 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基础护理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ppt课件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法: 燃烧、干烤
湿热法
煮沸消毒法 压力蒸汽灭菌 低温蒸汽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
30
(1)干热灭菌法
1)燃烧 适用于: •无需保存的物品:焚烧 •接种环:火焰烧灼 •急用的器械: •金属:火焰烧灼 •搪瓷:酒精燃烧
31
注意事项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 酒精燃烧法中,不可在火焰未熄灭前加酒精,以免引起烧伤或火灾。
外源性感染
5、患者自身正常菌群
内源性感染
18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最常见)
直接接触:如母婴传播 间接接触:有媒介参与
(如医护人员的手、未严格灭菌的医疗仪器设备)
19
(二)传播途径
2、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
以空气为媒介,如流感、肺结核
3、飞沫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 内)
32
2)干烤:
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于:耐高温物品 灭菌温度:从达到灭菌温度时算起,中途不可放入新的物品
33
(2)湿热法
煮沸消毒法 压力蒸气灭菌法 低温蒸气消毒法 流通蒸气消毒法
34
1)煮沸消毒法
简便经济,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
煮沸消毒锅
35
方法:
洗刷干净→加热煮沸 不同物品放置方法与放置时间不同 计时:水沸后开始计时,若加入新物品,则从第二次水沸时重新计时。 煮沸时间:
卧式 39
40
分类:--预真空式
41
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42
压力蒸汽灭菌
4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注意:物品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清洁与消毒是基础护理学中重要的感染控制手段,通过对环境、物品和医疗器 械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治疗室等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 ,对医疗器械和物品也应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确保其无菌状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隔离与防护是基础护理学中用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 措施,通过将感染源与易感人群进行隔离,降低感染传播的 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设 置隔离病房、使用防护服、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医 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 暴露的风险。
医疗废物的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分类、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 ,降低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案例一: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感染事件
80%
事件描述
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爆发感染 事件,多名新生儿出现发热、咳 嗽等症状。经调查发现,病房空 气污染严重,细菌超标。
100%
感染源分析
病房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导 致细菌在室内滋生。新生儿免疫 力低下,易受感染。
80%
防控措施
加强病房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病 房环境,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 识,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卫生监测和报告制度。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挑战与问题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或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 ,使医院感染更难控制。
手卫生执行不力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 险。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不规范,可能造成 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作者:
———————————————————————————————— 日期: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一节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
中效消毒剂
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
新洁尔灭、氯己定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
-擦拭法(rubbing):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
-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
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⑷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3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6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医院内感染的概述 (2)1.1.1医院感染的概念 (2)1.1.2医院感染的形成条件 (6)1.1.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9)1.2清洁、消毒、灭菌 (10)1.2.1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0)1.2.2消毒、灭菌的方法 (11)1.3手卫生 (20)1.3.1WHO手卫生的5个时刻 (20)1.3.2手卫生定义 (20)1.3.3手卫生的场景 (20)1.3.4手卫生方法 (21)1.3.5手卫生注意事项 (21)1.4无菌技术 (21)1.4.1无菌技术的概念 (22)1.4.2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22)1.4.3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 (23)1.5隔离技术 (26)1.5.1隔离的概念 (26)1.5.2隔离病区的管理 (26)1.5.3隔离原则与隔离种类 (27)1.5.4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30)1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目标: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掌握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熟悉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隔离的种类和措施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和管理了解供应室的的工作程序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素质目标:培养消毒隔离的护理职业观念教学重点: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教学难点: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课时:8时教学方法:讲授【导入】医院感染事件1955年春天,美国Cutter实验室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病毒时不够彻底,导致接种该疫苗的12万名儿童中4万名染病,56名儿童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使得这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再幼儿中再次传播,最终导致113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这次事件被称为“卡特事件”,直接导致美国民众对疫苗及政府监管的信心几乎下降到负数,卡特实验室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被开除,时任美国卫生部秘书长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引咎辞职。
2008年9月5日-9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先后有8名新生儿连续死亡,事故发生后,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经卫生部、陕西省卫生厅组成的联合专家组调查表明,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
科室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
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根据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撤销时任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马爱群、副院长吕毅职务。
2014年,成都某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将不小心掉落地上的针灸针捡起准备扎入患者体内,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阻止,该名学生以“不具备基本医院感染风险意识”被实习医院退回学校,延迟毕业。
【启示】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不断变化,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技术、治疗仪器的使用,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化,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新的特点,使医院感染的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及资源浪费,妨碍了社会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对医务人员自身健康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和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刚刚的三个案例中,要么已经发生了医院感染,要么有极高风险可能会发生医院感染,那么究竟什么是医院感染呢?【教学内容】1.1 医院内感染的概述1.1.1医院感染的概念1、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 acquired infection ,HAI)和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广义地说,是指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从这个概念来说,医院感染的发生者可以是住院患者、门诊看病的人、陪护的家属或者医院工作人员,只要是在医院这个范围内发生的,都算医院感染。
但是,由于门急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员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短暂,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医院,因此通常,我们狭义地将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视为住院患者。
我国卫生部200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的诊断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以及其他检查和临床医师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他检查包括X线检查、超声波、CT扫描、内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因此对于哪些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哪些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做了明确规定:(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人院第1天算起到感染发生的时间为止,这个时间超过平均潜伏期,那么这样的感染就视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人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若患者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某部位原来入院时就已经有某种或某几种病原体感染,后来又检查发现了新的病原体,这也视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3、医院感染的排除诊断(1)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也就是没有炎症表现。
(2)由损伤产生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也就是说只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才属于医院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引起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疤疹病毒、弓形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也就是说胎儿的这些感染是母体胎盘带来的,并不是在医院这个环境中才引起的,因此不属于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的危害WHO报告称,发达国家有5%-10%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而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2-10倍。
医院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比如说(1)病情加重,住院日延长一项中国的研究报告,每例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日会延长8-10天。
(2)残疾我国某医院曾出现过,一位白内障手术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导致最终不得不摘除眼球,引起终生残疾。
(3)死亡来自某医院死亡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43.2%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7%患者死亡是直接由于医院感染引起的。
个人家庭负担增加(照顾、经济)5、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1)主观因素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消毒、灭菌不严,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人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
2)控制医院感染的资源、设备不足比如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些医院由于经费、设备的限制,没有创造一个充足的洗手条件,导致医务人员洗手的执行不到位。
3)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当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技能或信念时,即便医院有完善的控制感染的制度,也创造了相应的条件,却仍然无法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客观因素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随着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增加了医疗器械的感染发生。
如内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人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人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带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人机体。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化学治疗)、放疗(放射治疗)后,致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
3)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资料链接】抗生素滥用及其危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检测到的病例报道显示,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总数的50%以上,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医学专家得出结论: 40%的患者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住院患者有75%使用抗生素,门诊患者有20%使用抗生素: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疾病的人数多达30万。
在临床上常用的众多抗生素中,青霉素类不良反应很少,孕妇可用,但其严重的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却不容忽视:红霉素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肝损害,静脉注射可导致静脉炎;林可霉素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症状。
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主要是毒性反应,对第W对脑神经的损害和肾损害,对神经接头处的阻断作用,故本类药物之间禁止合用;四环素类可影响骨骼和牙齿的生长,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此外,还可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过敏反应和肝损害等;氣霉素抑制骨髓,还可引起灰婴综合征、二重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出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看抗生素时代的结束。
人类可能再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目前,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形成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研究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已经变迁;在控制细菌耐药方面国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耐药菌株的形成与细菌基固突变和产生的灭活酶、纯化酶有关,并且与抗生素用量的增加呈平行关系。
例如,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且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由其导致的各类感染临床治疗困难。
过早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当机体受到病菌侵袭时效果就不明显或是无效了。
日前世界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情况首先是耐药菌株产生速度过快;其次,许多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而且人类使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这样就污染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些抗生素可以出现在土壤、水质中,从而杀灭其中的有益菌,严重破坏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