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10件历史大事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10件历史大事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10件历史大事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红军长征10件历史大事】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中国长征的时间轴

中国长征的时间轴

中国长征的时间轴
1927年 - 长征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对国民党的镇压下发
起长征,目的是逃离敌人的追捕和寻找革命的发展机会。

1934年 - 遵义会议: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取得了
对党内军事和政治领导权的控制。

这个会议对于长征后的红军发展和
军事战略的决策至关重要。

1935年 - 移动战略:长征进入了移动战略阶段,红军开始进行战术
性的转移,以避开敌人的追捕。

他们徒步穿越了川西、云南、贵州等
地的险峻山区和草地,面临了数次敌人的袭击和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

1936年 - 建阳会议:红军在福建建阳召开会议,会上决定改变长征
目标,不再按照最初计划进攻西北,而是向陕北进军。

此举使得红军
转变了战略方向,并最终找到了与陕甘宁边区建立联系的道路。

1937年 - 陕北抵达:红军终于在1937年10月到达陕北,建立了陕
甘宁边区,结束了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通过坚韧
的意志和智慧,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保留了革命队伍,并在随后
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经
过长征和抗日战争之后,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在1949年
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结:中国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为共产党获得政权的胜
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通过坚持
不懈的奋斗,最终实现了目标。

长征的时间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顺序事件概括

长征顺序事件概括

长征顺序事件概括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红军为了避开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略转移和长时间的耐久战。

这场历时两年,行程约2万5千里的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旷世奇迹。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同时兼有红三、五军团,共26万人参加,其中,红一方面军约10万人。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北延安。

两年间,中途经过不同省份的山山水水,遭遇无数艰难险阻。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当中,发生了很多顺序事件。

在长征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整个长征颇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就是赣南会师。

1934年11月7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井冈山,形成了中央苏区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之后,红军开始向西北方迁移。

在红军行进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道路上的困难。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渡赤水。

这个事件发生在1935年5月,当时红军在走过四川省境内时,被敌军的大批兵力追击,不得不从盘山小道绕开。

由于途中这座赤水河非常宽广,加上附近还有许多敌军,因此,红军无法顺利通过。

最终,红军组织了四次渡河行动,才在流血牺牲中,成功实现了渡河。

当红军考虑继续向西北行进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些内部的分歧。

在这个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长征策略。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把主力转移到西北,以保留力量,同时组建游击队,继续发展革命力量。

这个策略最终获得了通过。

除了上述事件外,长征还发生了一系列的战斗和转折。

这些事件多发生在红军穿过中部贫困落后地区的时候。

在这些地方,敌人多,路途险恶,水草不足,吃水难,疾病流行等等。

但是,红军坚决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爱国、集体主义坚定不移,最终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总体上,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最艰苦、最辛酸和最富有传奇性的战略行动之一。

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和提高,也让红军形成了惊人的战斗力和政治觉悟,对中国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35年大事记

1935年大事记

大事记编辑一月1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成功。

1月3日国联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

1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

1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占领遵义城。

1月8日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摇滚乐巨星猫王)出生。

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5日日本关东军蓄意挑起“察东事件”,要挟国民党达成《大滩条约》。

二月2月5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2月27日汪精卫、蒋介石联名发布严禁排日运动命令。

2月28日中央红军再次攻占遵义城,歼敌20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2月28日国民政府派遣有梅兰芳在内的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苏联。

本月,《渔光曲》参加了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荣誉奖”。

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三月3月 4日中革军委决定特设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8日著名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杀身亡。

20日红军四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河21日红军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江西大庾。

27日蒋介石被授予特级上将军衔。

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中央红军。

四月4月 6日钱塘江大桥正式动工。

4月初陈挺率闽东独立师二纵袭击浙南沙湾民团,缴枪12支。

7日红一方面军佯攻贵阳,进入云南,直逼昆明。

25日,台湾文化名人李敖出生。

五月5月 1日红军强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

5日沈钧儒发起冤狱赔偿运动。

12日毛泽东在会理召开会理会议。

21日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下台。

22日红军通过彝民区,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与红一师会合。

本月 1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编选出版。

本月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唱全国。

本月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成立。

二十世纪福斯六月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受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性的突围。

红军在湘江、乌江等多次渡河战斗中,成功突破重重封锁,展开了艰苦的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贵州的遵义市,在此举行了遵义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共中央主席,决定纠正军队中的错误,确定了今后长征的方向与策略。

3.四渡赤水:1935年5月至6月,红军在四川江口县的赤水河
一带进行了几次渡河战斗,历经艰苦,成功渡过了赤水河,为后续长征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4.会宁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县会师,将红军主力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实力较为雄厚的红一方面军。

5.红军战士的疾病与负伤: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严格的环境
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许多战士因负伤或患病丧命,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这些重大事件都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长征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长征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长征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行动,发生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以下是长征的主要过程和事件:
1. 红军撤离中央苏区: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长征。

2. 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行军: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长时间行军,途经险峻山区和贫瘠草地,打破封锁、绕过阻击,分散行军,走了总长约二万五千里。

3. 井冈山会师:在长征过程中,毛泽东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与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在井冈山会师,形成了红军的新的核心力量。

4. 红一方面军的转折: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福建和广东地区发动游击战,打破敌人的封锁,重新扩大红军势力范围。

5. 贵州会议和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新方针和策略。

6. 渡过大渡河:1935年5月,红军在四川的大渡河上成功渡过,避开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7. 赣江战役:红军在江西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
造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大损失,为红军突围创造了条件。

8. 红军胜利突围:1935年10月,红军在红军胜利突围战斗中
跨越了金沙江,成功突围,向四川方向继续行军。

长征的胜利不仅维护了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1. 闪电攻克铜仁:1934年5月12日,红军主力顺利占领了国
民党军占据的铜仁城,这是红军长征的开端之一。

2. 响水战役:1934年5月31日至6月2日,红军在响水战役
中击败了国民党军,夺取了重要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士气。

3. 泸定桥战役:1935年1月30日至2月4日,红军在泸定桥
战役中与国民党军激战,最终成功突破敌军封锁,实现了红军的战
略转移。

4. 红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会合:1935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一军团在四川会合,为长征的继续提供了更大的力量。

5. 红四方面军在毛娥寨的胜利:1935年11月9日,红四方面
军在毛娥寨战役中成功击败国民党军,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战斗意志。

6. 贵定会议:1935年12月,红军在贵州贵定召开了重要的军
事会议,确定了长征路线和目标,为接下来的行军做好准备。

7.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0日至6月1日,红军在巧渡金沙江战役中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实现了红军的跨越。

8. 康巴红军胜利战役:1935年6月5日至9日,红军在康巴红军胜利战役中与国民党军展开顽强战斗,最终击败敌军,进一步巩固了红军的力量。

9. 贺龙剿匪战役:1936年5月至6月,红军在贺龙剿匪战役中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铲除了土匪势力,保护了红军的安全。

10. 包头会议:1936年7月,红军在包头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讨论了长征后的战略决策,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制定了计划。

橙军长征的十大历史事件见证了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1935年9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继续北上,17日拂晓,夺取天险腊子口。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有以下几个重要事件:
1. 江西苏区基本失守:1934年,中央红军在江西苏区与国民
党军队进行长时间的游击战,但最终苏区基本失守,迫使红军开始长征。

2. 渡过大渡河:1935年,红军穿过四川的大渡河,进行转移。

这是红军转移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决策点,成功渡河标志着红军从江西脱离险境,成功获得新的战略空间。

3.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35年11月,毛泽东领导的第一纵队和朱德领导的第四方面军在井冈山会合。

会师的成功标志着红军转移路线开始形成,奠定了红军在长征中的领导地位。

4. 河西走廊战斗:红军在抵达甘肃河西走廊时,与马家军、张自忠部等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红军在这一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了红军的军事实力。

5. 遵义会议:1935年,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


议对党内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和纠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次伟大历程,
上述事件是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对红军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征历史事件有哪些_长征历史事件介绍

长征历史事件有哪些_长征历史事件介绍

长征历史事件有哪些_长征历史事件介绍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时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尽管红军长征的直接动因是战略性的转移需要,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长征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长征历史事件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其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会议指出军事上领导错误是李德、博古、周恩来3人,而李德、博古负主要责任。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长征历史事件二: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原创版】
目录
1.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长征的历程
3.长征的重要事件
4.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中共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

这次战略转移历时两年多,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途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

一、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长征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由于当时中共领导层的错误判断,红军在战斗中处于劣势,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二、长征的历程
长征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红军经过了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等地,途中遭受了极大的生命和物质损失。

三、长征的重要事件
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红军在这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成功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红军在这次行动中
充分利用了地形和天气的优势,成功突破了金沙江天险。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斗,红军在这场战斗中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历程,红军在这段时间里遭受了极大的生命损失,但也充分体现了红军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也使红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考验。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今天小编在这分享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

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

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

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

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

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

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

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

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摘要:一、长征的背景和起因二、长征的重大事件概述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正文:自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开始长征以来,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五千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部英勇奋斗史。

以下是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概述。

一、长征的背景和起因1934年,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长征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奋战一年余,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率领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重大事件概述1.突破乌江防线:1935年1月,红军主力在遵义会议后,迅速突破乌江防线,顺利进入贵州。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攻克娄山关:1935年5月,红军攻克四川境内的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4.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5.强渡大渡河:1936年5月,红军在大渡河畔展开激战,成功强渡大渡河,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6.大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大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1.长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威望,树立了群众观念,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长征锻炼了红军指战员,培养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人才。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4.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今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之,长征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二万五千里的平平仄仄:红军长征大事记略高擎长征精神火炬英雄史诗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长征顺序事件的概括

长征顺序事件的概括

长征顺序事件的概括一、长征顺序事件的概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围追堵截,于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多次转战与战役,最终于1936年到达陕北的历史事件。

长征期间,中共领导下的红军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顺序事件是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的总称,这些事件对于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人民军队的壮烈出发在长征的起点瑞金,红军先后召开了中央红军政治局的会议和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党的领导集体在这里通过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

这个会议为长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红军出发前夕,在艰难选择和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毛泽东发表了“理论上、政治上二个务必要经过最严格的肃反和整顿三风”。

这使得红军在精神上和组织上得到进一步凝聚,为整个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历尽艰险的转战之路长征期间,红军面临严峻的围剿。

红军先后爆发了四渡赤水、抢救渡湘等战役,最终逼近湖南、贵州等地。

红军领导层凭借智慧和意志的力量,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顽强地战胜了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险和困难。

红军在走过了四川、贵州等省份后,进入云南省。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红军不仅受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还遭遇了当地少数民族部落的围攻。

然而,红军坚持战斗,最终冲破敌人封锁线,取得了胜利。

四、战略性胜利的到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湖北的秭归。

在秭归战役中,红军牺牲了许多战士,但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吓退了敌人,奠定了接下来长征的基础。

长征的最后阶段,红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多个战役和转战,最终抵达了陕北。

1936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北根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宣布了结束长征的决定。

这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顺利到达目的地。

五、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

红军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在阿坝(茂县小金马尔康黑水金川)大事记:1935年4月(茂县),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相继占领剑阁、平武、北川等县,向川北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部分红军进入茂县。

1935年5月(茂县),土门战役打响,红四方面军突破川军的防线,占领了茂县县城。

1935年6月12日(小金),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夹金山南麓,红四方面军接到电示后进入懋功(小金)迎接中央红军。

1935年6月14日(小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

1935年6月24日(马尔康),红一方面军翻越梦笔山向卓克基挺进,发生战斗。

1935年6月26日(小金),中央政治局在懋功两河口关帝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年7月上旬(马尔康),中央进抵卓克基土司官寨休整一周。

1935年7月18日(黑水),中共中央在黑水芦花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1935年7月21日(黑水),中共中央在黑水芦花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5年10月5日(马尔康),张国焘率左路军至阿坝、巴西南下后,在卓木碉主持召开“卓木碉会议”,宣布另立中央。

1935年10月7日(金川),张国焘发布《绥崇丹懋战役计划》,由金川进占丹巴、懋功。

1935年10月22日(小金),红四方面军再次进入小金,绥崇丹懋战役结束。

1935年11月18日(金川),张国焘组织金川省委宣布成立格勒得沙共和国。

1936年7月3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下达《北上抗日政治保障计划》。

10日,撤离马尔康。

17日,撤离小金、金川。

1936年9月,后卫部队撤离茂县。

茂县1935年3月,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相继占领剑阁、平武、北川等县,向川北少数民族地区推进。

1935年5月1日至16日,展开土门战役,突破川军的防线,占领了茂县县城。

1935年9月,红军陆续离开茂县继续长征。

土门战役:位于土门乡三元桥(该桥由横跨于太安、土门、石槽三条河上的三座单孔石拱桥组成。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长征重要节点概括

长征重要节点概括

长征重要节点概括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国民党的追剿而进行的
战略撤退,历时两年多的时间。

长征的重要节点包括:
1.离开江西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根据地,开始长征。

这标志着长征拉开了序幕。

2.鄂豫皖苏区会议:1935年1月,在鄂豫皖苏区召开的会议,确定了
长征的目的地为陕北的延安,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红军总指挥。

3.瑞金会议:1935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会议,对长征的路线和策略
进行了讨论和决定,确定了长征的主要方向为西北方向。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至2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会议,毛泽东在
会上取得领导地位,纠正了红军中错误的左倾军事路线,确立了正确
的政治和军事路线,对红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四渡赤水:1935年5月至6月,红军在赤水河进行了四次渡河战役,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为继续前进创造了条件。

6.井冈山会师:1935年11月,在井冈山附近的黄洪涧,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红1、红4方面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7.遵义到贵定的胜利长征粉碎会战: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在
贵州贵定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红军取得了重要战略胜利,为红军
继续北上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8.懋功堡战斗:1936年10月至11月,红军在四川懋功堡地区与国民
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继续北上。

9.达到陕北延安: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陕北延安,完成了长征的伟大任务。

这些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长征的艰难曲折、伟大牺牲、顽强奋斗和历
史意义。

七律长征中五个事件简要概括

七律长征中五个事件简要概括

七律长征中五个事件简要概括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的战略行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长征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以下是其中五个事件的简要概括:
1. 红军长征开始,长征于1934年10月开始,红军主力在国民
党军队的围剿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艰难的山地、河流和荒漠,展开了长达数千里的艰苦跋涉。

2. 红一军团突围,在长征初期,红一军团在敌军包围中突围,
经历了数百里的腥风血雨,最终与其他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3. 红军长征过五台山,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险象环生的五台
山地区,面临严重的敌人围剿和自然环境的考验,但最终成功突围,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4.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1935年10月,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地区,结束了长征的第一阶段,进入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5.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主力到达陕甘边区会宁县,结束了长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

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

别策划特王雅宁 2966801712@1934年10月17日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

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下旬至12月初 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

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12月12日 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主张转兵向西,到敌军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

决议》,并决定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分局以及对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

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下旬至5月上旬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继续北进。

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

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随后,红军又翻越多座雪山。

张,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三十军南下于10月5日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足木脚)另立党的央”。

在遭受严重损失后,军翌年2月向西康东北部转移。

日,张国焘宣布取消其“中央”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永平镇,胜利结束长征。

随后与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1935年9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继续北上,17日拂晓,夺取天险腊子口。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

11月初,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

1935年9月-1936年2月,张国焘南下行动使红军屡屡失利。

6月,被迫接受了北上方针。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7月2日,红2、红6军团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每每重温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徜徉在平仄长短的字里行间,内心的感觉总能超越惨烈、苍凉和悲壮。

多少年过去了,在《诗人毛泽东》里,作者这样写道:“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70年前的长征,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传奇和历史的记忆,特有的魅力使它像一个完美的神话,一个坚定无畏的图腾。

那一段岁月、那一种精神始终吸引着几代人的视线。

70年弹指一挥间,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方兴未艾,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也一次次地重现在人们眼前。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当一幕幕生动的长征画卷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我们徐徐展开;彝海结盟、翻越雪山、草地行军……当一段段英雄传奇被知晓传扬、一个个历史细节愈加清晰……当那些亲历长征的革命前辈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让我们一站一站地重走长征路,用心灵去感受那份绵绵不息情怀、追寻那些伟岸挺拔的背影……1万里征程自此始红都传奇今人颂“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脍炙人口的《长征组歌》开篇《告别》唱遍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一段经久不衰、历久而弥新的历史……1934年,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

2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年莫食江中鱼“阴云四紧锁潇湘,九万红军奋铁墙。

桥上硝烟桥下血,英魂含笑卧沙场。

”一首《战湘江》尽显湘江战役之惨烈。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

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之态势。

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五昼夜,终于以血肉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险恶也是最惨烈的一仗,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后来伍修权在一首诗中写道:“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在湘江战役之后,当地的老乡多年都不吃湘江里的鱼,甚至连江水都没法饮用。

专家点评——陈虎(《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辑):导致红军在湘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三:一是明知敌人布下了口袋还往里面钻;二是面对危急军情仍缓慢前进;三是坚持分兵抵御的错误战法。

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切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最终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3遵义会议放光辉而今迈步从头越71年前,未过新春,在黔军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二楼,史称遵义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召开。

当初的柏氏公馆,如今已是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据统计,红军在遵义三进三出,为这座黔北重镇上演了精彩的运动战。

几夺娄山关、激战鲁班场,战斗遗迹随处可见。

遵义也由此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名城。

专家点评——徐占权(军事科学院长征史专家):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是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四渡赤水出奇兵主席用兵真如神“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如此唱道。

展开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复杂的一段行军路线是在贵州遵义及其西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

1935年1月28日,中央红军对尾追的川军两个旅发起猛攻。

当川军后续部队增援时,红军立即撤出战斗,于翌日西渡赤水河,向滇东北扎西地区集结。

此时敌人也云集扎西,于是毛泽东毅然决定挥师东进,出敌不意,于2月19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红军重占遵义后,蒋介石从重庆飞到贵阳。

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重进川南,敌人急忙尾追北上。

3月21日至22日,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忽然调头向东,神不知鬼不觉,一夜之间四渡赤水,由川南折向贵州,再次突破乌江,占领息烽,佯攻贵阳。

正当敌人慌慌张张急救贵阳时,红军主力则大踏步进军云南,到达金沙江畔。

继而智夺皎平渡口,利用7天7夜的时间将两万红军主力从容地渡过金沙江,最终跳出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形成的包围圈。

多年以后,来华访问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笔。

而当年参战的国民党军队曾对红军四渡赤水这样评价:“曲线运动,难以捉摸”,“神出鬼没”,“磨盘战术,出奇制胜”,“共军拐个弯,我们跑断腿”。

专家点评——徐焰(国防大学教授):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是四渡赤水的精髓所在。

5彝海结盟写传奇民族团结留佳话海拔2000多米的大凉山上有一片美丽的湖面,那就是神秘的“彝海”。

刘伯承和小叶丹的结盟雕塑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传奇佳话——巧渡金沙江后,红军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

当时彝汉矛盾重重,在国民党对彝族的“赤反”宣传中,红军被描绘成骇人的“苗蛮”:将壮年男人拉夫、小孩杀了喂狗。

然而在71年前的5月22日,当这样的“苗蛮”和“彝民”相遇时,他们却创造了中国民族史上一段佳话,纵横捭阖的一代名帅刘伯承与彝区沽基族头人小叶丹舀起彝海的清水,以此代酒,歃血结盟,随后在小叶丹部落7天7夜的护送下,红军主力平安通过被形容为恐怖地带的彝区。

6寄语南京春梦客红军不是太平军大渡河奔流不息,诉说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悲剧。

石达开同洪秀全分裂后,率部转战各地,最终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当中央红军向大渡河畔进军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1935年5月25日-29日,短短5天时间,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4日夜,顺利通过彝区的红军如天兵天将般突然出现在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并在渡口缴获一条木船。

25日晨,这条木船载着17名勇士强渡成功。

由于当时只有3艘木船,全军如果都从该处渡过需耗时1个月,而国民党部队的后续援军正蜂拥而来。

中央迅速决定兵分两路,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渡河成功后作为右路军沿东岸北进,左路军火速抢夺泸定桥,开辟渡河的第二条通道。

5月29日下午4时许,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正式打响,22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冒着弹雨,脚踏铁索,手攀铁链,与后续部队一起胜利夺取了泸定桥,彻底惊醒了蒋介石妄想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春梦。

今天的大渡河水流湍急依旧,而安顺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匾额高悬。

专家点评——邓寿明(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成功跨越大渡河可谓中央红军的绝地逢生。

而蒋介石关于大渡河的预言破灭,成了战斗和精神上的双重失败者。

7雪山草地死亡途回首苍茫云几重“冰峦若海翻云浪,铁旅如丝上玉龙。

千山一越欢声动,回首苍茫云几重。

漫天瘴气漫天雨,一路泥潭一路霜。

皮带煮来知肉味,草根嚼破觉唇香。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长篇史诗,而雪山草地便是这部史诗当中最为悲壮的篇章。

无数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绝美的雪山草原风景之中。

1935年6月12日,绵延的雪山呈现在红军面前,而首当其冲的夹金山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

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

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但是凭着难以形容的英雄主义精神,红军们翻越了8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虹桥山、鹧鸪山、巴朗山。

征服了雪山并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对红军来说,眼前一片茫茫草地和沼泽,是比雪山更为残酷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