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数学基础版第二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数学基础版第二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一、说明1.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与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根底;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与促进个人智力开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作用;它内容、思想、方法与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重要组成局部。
随着社会开展,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开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根底。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根本知识与根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事求是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知识储藏与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知识储藏与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终身开展与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打下根底。
2. 教学目标〔1〕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所必须数学根底知识与根底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数学视野。
〔2〕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测、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根本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与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与生活中数学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开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5〕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开展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6〕认识数学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与当前技工学校教学实际,将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为根底数学。
根底数学基于技工学校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突出了数学中在理论上、方法上最根本,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承受根底知识与根本方法。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用素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服务于专业课为目的,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制定适合中职数学教学的新大纲,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二、参考课时104课时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掌握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内容纲要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递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需求为主线,以服务专业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教学安排建议数学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学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
开县巨龙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注重实用性、提高学生基本计算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较差。
数学知识是学好其他各专业知识的工具。
编写此教材,我们力求坚持科学、适度、适用的原则;力求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范;力求满足专业技能教学需要;力求遵循最基本、反复练的方法。
以此促进技能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实现我们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门突出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使之渗透到各专业的实际运用。
四、主要内容和大纲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采用探究或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动机,增强自信。
(2)本课程关键要注重“最基本,反复练",训练和指导等有机结合,教者可适当补充一些紧扣教材内容实际应用题,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补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也使数学知识成为帮助以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数学与各专业、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有机的融合,为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提供保障。
(4)根据各专业需求可选、删部分章节使用。
2、教学评价(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3)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能力目标等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作业占总成绩的30%,阶段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08-12-0317:02:39|分类:默认分类阅读155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学生研究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研究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结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研究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研究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三个层次的认知要求和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生需要了解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理解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学生需要培养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28学时)第1单元集合(10学时)知识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通过集合语言的研究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是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和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数学第二册基础模块
4.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提倡快乐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提倡寓教于乐.教学素材的选取,在保证
科学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全新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神形兼备、直观形象、 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地呈现知识素材.内容的表述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注意科学性与可读性并重,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互动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改进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积 极性.遵循认知规律,关注个性差异,提倡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 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 互动式教学提供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一)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 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编写本教材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又考虑到 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引 导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
3.丰富知识内涵,生动有趣
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也充分体现在学科间知识的 相互渗透,教材的教学内容中联系到语文课中的诗词楹联、英语课中的单词续 写、物理学中的数学应用、经济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生物常 识、美术中的精美画作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数学的应用、数 学的价值、数学的和谐与数学的美.
中职数学(第二册)--教学大纲.doc
《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课课程名称:数学英文名称: Mathematics学分: 3 适用专业:中专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专数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包括函数、解析几何及平面向量等部分知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为依据 ,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适应于中专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中专数学是专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内容为代数和解析几何。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本学期一共有五章 ,主要内容有:数列、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统计。
学习本课程的考生应该具备初中数学及物理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将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数学》主编:马复王巧林江苏教育出版社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该课程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平时分占30% 卷面分70%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1)数列1、教学内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实际应用。
2、教学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会求数列的等差中项。
(3)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会求数列的等比中项。
(4)通过实例 ,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应用 ,并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3版中职数学2基础模块-Unit 2- 教学设计
2023版中职数学2基础模块-Unit 2- 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2023版中职数学2基础模块的Unit 2进行教学规划和设计。
本单元主题为XXX(待补充)。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理解和应用XXX(待补充)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提高数学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XXXX(待补充)2. XXXX(待补充)3. XXXX(待补充)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提出一个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
步骤二:知识传授(15分钟)在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将对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传授。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步骤三:示范和练(20分钟)在本节课的第三部分,我将通过示范解题和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练,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些巩固与拓展的活动,检验学生对于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学评价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 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批改和评价学生的课堂练和作业;- 考察和评定学生在巩固与拓展活动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我将准备以下资源来支持本节课的教学:- 教材:XXX- 课件及投影设备- 黑板和白板笔- 练题和答案- 其他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参考资料- XXXX(待补充)- XXXX(待补充)以上就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希望本设计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祝您的教学圆满成功!。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6-10章共55份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2009年12月第1版)目录第六章数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数列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数列的通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 等比数列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三)师资建议1.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的有经验教师;2.专业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教师;3.有较强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资源利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教科室2019 年7 月目录目录**学校教科室 (1)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任务 (3)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3)(一)学科核心素养 (3)(二)课程目标 (5)三、课程结构 (6)(一)课程模块 (6)(二)学时安排 (6)四、课程内容 (7)(一)基础模块 (7)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7)第二部分函数 (9)第三部分几何与代数 (11)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13)(二)拓展模块一 (13)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4)第二部分函数 (14)第三部分几何与代数 (15)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17)(三)拓展模块二 (19)五、学业质量 (23)(一)学业质量内涵 (23)(二)学业质量水平 (23)六、课程实施 (26)(一)教学要求 (26)(二)学业水平评价 (27)(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9)附录1基础模块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30)附录2拓展模块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2)附录4拓展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36) (34)(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附录附录1 基础模块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5)附录2 拓展模块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7)附录3 基础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38)附录4 拓展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4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高数学第二册教学大纲
§7.5 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用坐标作向量的运算§7.6 平面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关系§7.7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7.8 平移公式7——3向量的内积§7.9 向量内积的定义和基本性质§7.10 用直角坐标计算向量的内积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教学要求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概念,掌握直线的方程,斜率,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能作基本运算。
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其性质,提高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增强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内容8——1平面上直线的方程§8.1 直线的点向式方程§8.2 直线的斜率§8.3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8.4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8——2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8.5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8.6 平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8.7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夹角§8.8 点到直线的距离8——3 圆§8.10 圆的方程§8.11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8——4 椭圆§8.12 椭圆的标准方程§8.13 椭圆的性质8——5 双曲线§8.14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8.15 双曲线的性质8——6 抛物线§8.16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8.17 抛物线的性质第九章立体几何教学要求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和确定平面的方法,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图像和其性质,了解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掌握直线,平面的度量关系,理解公式,能灵活的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9——1 空间的基本要素§9.1 平面的性质与确定9——2 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9.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3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9.4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9.5 空间向量9——3 直线、平面的度量关系§9.6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9.7 直线与平面垂直§9.8 三垂线定理、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9.9 二面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第十章排列与组合教学要求掌握计数的基本原理,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性质,公式,对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给与解决,完善数学思维,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中职数学(第二册)__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课课程名称:数学英文名称: Mathematics学分: 3 适用专业:中专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专数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包括函数、解析几何及平面向量等部分知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应于中专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中专数学是专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内容为代数和解析几何。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本学期一共有五章,主要内容有:数列、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统计。
学习本课程的考生应该具备初中数学及物理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数学》主编:马复王巧林江苏教育出版社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该课程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平时分占30% 卷面分70%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1)数列1、教学内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实际应用。
2、教学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会求数列的等差中项。
(3)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会求数列的等比中项。
(4)通过实例,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应用,并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数学二册课程设置
课程统计表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目录) 其表示 的关系 本运算 条件
次方程
概念 示方法 单调性 奇偶性 图像和性质
指数 函数 其运算 函数 数 数函数的应用
列 数列 数列 比数市xxx职业学校xx专业xx课程统计表
学校名称 专业 课程 课程单元 任务序号 1 2 第一章集 3 合 4 … 第二章方 1 程与不等 2 式 … 1 2 3 数学一册 第三章函 数 4 5 … 1 2 3 第四章指 数函数与 4 对数函数 5 6 … 1 2 第五章数 3 列 4 … 1 第六章空 2 间几何体 … 数学 出版社 课程内容(单元目录) 集合及其表示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充要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实数指数 指数函数 对数及其运算 对数函数 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 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 认识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教科室2019 年7 月目录目录**学校教科室 (1)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任务 (3)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3)(一)学科核心素养 (3)(二)课程目标 (5)三、课程结构 (6)(一)课程模块 (6)(二)学时安排 (6)四、课程内容 (7)(一)基础模块 (7)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7)第二部分函数 (9)第三部分几何与代数 (11)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13)(二)拓展模块一 (13)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4)第二部分函数 (14)第三部分几何与代数 (15)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17)(三)拓展模块二 (19)五、学业质量 (23)(一)学业质量内涵 (23)(二)学业质量水平 (23)六、课程实施 (26)(一)教学要求 (26)(二)学业水平评价 (27)(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9)附录1基础模块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30)附录2拓展模块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2)附录4拓展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36) (34)(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附录附录1 基础模块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5)附录2 拓展模块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建议 (37)附录3 基础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38)附录4 拓展模块学业质量要求 (4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1)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教学内容的确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工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基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突出了数学中在理论上、方法上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第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以服务专业课教学为目标,以学生今后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社的素质培养,舍弃了一些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联系不大的教学内容。
在第二教学阶段,根据技工学校专业开设情况,是指了三种教学方案,课分别满足一般专业,季节、建筑类专业,电工、电子、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
具体安排见后面的学时表。
4.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星期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过程时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
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
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张和应用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结合:①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种数学知识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②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又要勇于单独发表自己的见解;③知于做的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和专业课中的相关问题;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数学概念和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再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教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5. 教学评价绩效数学教学评价以本大纲为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
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
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作业、学习交流、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教学的信心,要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第六章 数系的扩展[单元目标]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数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扩大,本单元在实数的基础上,将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并研究复数的运算以及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进行完整的讨论。
[内容与要求]1.复数的概念(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简史,知道数集扩展的意义,理解复数及有关概念。
(2)建立复平面,用复平面上的点表示复数;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等概念。
2.复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其运算性质,体会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范围内的解理解在复数范围内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流程,会在复数范围内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说明与建议]在数系的发展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数的概念的发展与扩大完全是满足与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的教学中,要加强数与形的结合。
在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在复数范围内求解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流程,从而使学生会判断该方程根的情况并求出方程的根。
[参考案例]例1 如果R b a ∈,,在什么情况下,bi a +是实数?是虚数?是纯虚数?例2 已知:()104-=-+i yi y x ,其中R y x ∈,,求x ,y 的值。
第七章 平面向量与矩阵[单元目标]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向量的有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物理和其它学科的有效工具。
矩阵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数表是研究和处理线性问题的重要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数学模型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
它也是进一步学习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平面向量和矩阵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矩阵以及它们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的意义。
[内容与要求]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
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1)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法、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或平行)的含义。
(3)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3)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或平行)的条件。
4.向量的应用经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矩阵通过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了解矩阵作为一个特殊形式的数表的实际背景,理解矩阵和矩阵相等的含义,体会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是一个21⨯矩阵。
6.矩阵的线性运算(1)通过实例,掌握矩阵的加法、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掌握数与矩阵的乘法,并理解其实际意义。
(3)了解矩阵的线性运算及其实际意义。
[说明与建议]1.向量概念的教学应从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入手,物理背景是力、速度等概念,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
了解这些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对于学生理解向量概念和运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n 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向量推导线段的中点公式等。
2.矩阵的引入要从具体的实例开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矩阵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产生的,并在实际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数学的抽象更有助于人们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参考案例]例1 向量OA==, 135=∠AOB , 90=∠BOC ,135=∠COA ,且0=++⋅OC OB OA λ ()R ∈λ。
(1)作出向量OB 、OC ;(2)求出λ的值。
例2 某厂供应科发放甲、乙、丙、丁四种物料给Ⅰ、Ⅱ、Ⅲ三个部门,2004年上半年与下半年的供应数量(单位:吨)列表如下:2004年上半年(1)试分别用矩阵、表示2004年上半年、下半年各部门的物料供应数量。
(2)试用矩阵表示并计算2004年全年各部门的物料累计供应量。
(3)试用矩阵表示并计算各部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供应的物料数量。
(4)试用矩阵表示并计算2004年全年平均每月各部门的物料供应量。
第八章 立体几何[单元目标]本单元中,学生将从观察基本的柱、锥、球等几何体出发,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
通过学习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的初步知识、空间图形的斜二侧法画法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空间现象能力。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了解有关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作简单应用。
[内容与要求]1.空间几何体利用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学习三视图的初步知识,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