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虚词辨析

合集下载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技巧一辨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

如:“偶尔”与“偶然”,前者只作副词,充当状语,而后者还可作形容词,充当定语。

如:一次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

二辨构词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相异的语素。

如:“逐步”与“逐渐”,重点区分“步”“渐”,“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

“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

三辨词义侧重点。

有些近义虚词表达的角度和意义有差异,辨析时就要抓住其词义的侧重点来辨析。

如:“未免”与“不免”,前者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

如你这样做,有点太过分了吧。

后者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

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有些紧张。

再如“以致”与“以至”,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如他的腿受了重伤,几个月都不能下床。

后者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他把书念得非常熟,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四辨词语适用对象、范围。

这一般是同义虚词表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辨析时要注意。

如:“一律”与“一概”,都是范围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

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

如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而后者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

如他们的事情,我不清楚。

五辨语气。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前者强烈。

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生病了不成?六辨感情色彩。

有些虚词也带有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上易于辨析。

如:“径自”与“径直”,前者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去。

后者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

常用虚词辨析

常用虚词辨析

常用虚词辨析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

“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辨析:(1)不然: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②表示选择,含有“如果不这样,那就……”之意。(2)否则:同“不然”①。例句:(1)不要在汽车上看书,不然会影响视力。(2)这个会你去参加吧,不然老赵参加也行。(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11.逐步/逐渐辨析:(1)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2)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例句:(1)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2)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12.竟然/居然辨析:(1)竟然:常用于主谓语之间。
辨析:(1)偶尔: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2)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例句:(1)他经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2)在公园里偶然遇见了一个老同学。18.尤其/特别辨析:(1)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语气较重。(2)特别:副词,用途较广。①尤其,但语气较弱;②与众不同,不普通;③格外;④特地。例句:(1)不到半年,他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2)他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郊游。(3)特别的式样。(4)火车跑得特别快。(5)散会时,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20组1.从而/进而辨析:(1)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2)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例句:(1)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2)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2.对/对于/关于辨析:(1)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2)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3)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能用于主语前;“对于……”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例句:(1)她对孩子很严厉。(2)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辨析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潘芝梅邮编:271411 panzhimeimail@1、毕竟:①表示不管怎么样,情况说到底还是这样。

如②强调某种情况最后还是发生了。

③用在前一个分句,强调原因。

④重复“毕竟”前面的词语,表示强调。

如: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在父母面前撒娇。

究竟:①用在问句中表示追究。

②有“毕竟”“终究”的意思,用在陈述句中,表示不管怎样某种事实或结论就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③有名词用法,用在陈述句中指事情的结果和原委,中作宾语。

终究:辨:①词义内容不完全相同。

“毕竟”和“终究”含有“终于”的意思,表示某一行为或情况最后还是发生了,如“乌云毕竟(或终究)遮不住太阳”,而“究竟”没有这一意义。

“究竟”有追究事情真相并加强语气的意义,如“你跑北京究竟花了多少钱”,“毕竟”和“终究”都没有这种意义。

②词性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毕竟”和“终究”都只能用作副词,充当状语,不能用在疑问句里;“究竟”既可作副词充当状语,可以用作名词充当宾语,如“想到门外看个究竟”;用作副词进,一是用于不带“吗”的疑问句,意义与“到底”接近;一是用于陈述句,意同“毕竟”。

③“毕竟”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一行为或情况最后终于发生了,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句话中的“毕竟”就不能换成“究竟”;“究竟”用在问句里,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如此毒手”,便不能换成“毕竟”;“终究”用在能愿动词前面强调某种事态情况最后必将那样发生或出现进,如“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则用“终究”的同义词“毕竟”也不贴切。

2、大概:用于猜测或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侧重于对情况的可能性的推测,也用于对时间、数量的推测。

还有“不精确、不详尽”的形容词用法,和“大致的内容或情况”的名词用法。

大约:侧重于对约数的估计,多用于对数量的推测,也用于对情况的推测。

大致:表示推测语气更侧重于肯定(不是侧重于猜测)。

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

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

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如下:一、近义实词示例1、中止和终止两者都有停止的意思。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终止,指结束。

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

因供货不及时,对方终止了合同。

2、以至和以致两者都有“直到”的意思。

以至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延伸,二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必然结果,侧重于程度加深,不限于不好的结果;以致与以至的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如:一个区,一个县,一个省,以至全国。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3、推托和推脱两者都有不肯承受的意思。

推托,是借故拒绝,后面是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使某事与己无关,常用于不利于己的责任、干系等。

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

推脱责任。

4、形迹和行迹两者都有行动的意思。

形迹,举止和神色,可指各种痕迹、迹象,意义较宽泛;行迹,行动的踪迹。

如: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形迹十分可疑。

这就是那个行迹不定而久未被抓的犯罪嫌疑人。

5、延用和沿用两者都有使用的意思。

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

翻译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

古代造酒的方法沿用至今。

二、近义虚词示例1、不管和尽管不管,表条件,所接内容可以表任指或选择;尽管,表示一种事实,所接内容不能表任指。

如:不管下不下雨,他都要去。

尽管下这么大的雨,他还是要去。

2、不只和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不止,表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如:他不只是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有名的音乐家。

他恐怕不止12岁。

3、从而和进而两者都是连词,都有进一步的意思。

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古文常见虚词辨析

古文常见虚词辨析

常见虚词辨析之代词他(们)、她(们)、它(们),有时也可作第一人称“我”和“我们”。

又数刀毙之《狼》//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令辱之(指代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指代当地长吏)// 又数刀毙之(狼)这、这种、这些。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宋何罪之有?《公输》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吾妻之美我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公将鼓之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为介词表被动,有时和“所”构成“为……所”结构。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译:国家和自己都灭亡了,被天下的人耻笑。

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庄暴见孟子》)译:如今(您)却为了宫殿房屋的美丽这样做。

介绍涉及的对象。

给,替,向,对。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请以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做祝寿的贺礼。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译: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现在别人是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和、也,有时可以不译。

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

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

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虚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词类,它们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词义,却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

而在具体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虚词的用法与区别容易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以一些常见的虚词为例,分析它们的用法与区别,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虚词。

一、的、地、得的、地、得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三个虚词,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经常会引起困惑。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1. 的:用于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属于”、“关于”的意思。

例如:“我的书”、“她的家”。

此外,还可以用于表示修饰或限定关系,如“大的树”、“白的云”。

2. 地:用于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特点或方式。

例如:“高兴地笑”、“慢慢地跑”。

此外,地还可以用于名词前,表示方位或数量关系,如“南地”、“百里之地”。

3. 得: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程度。

例如:“跑得快”、“读得认真”。

此外,得还可以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或者结果,如“高兴得跳起来”、“累得没力气”。

二、了、过了和过都是表示动作完成的虚词,但它们的用法存在一些区别。

1. 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者发生了变化。

例如:“吃完饭了”、“看电影了”。

此外,还可以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或者改变了的状态,如“好了”、“没事了”。

2. 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发生过某个动作或经历过某个事情。

例如:“去过北京”、“尝试过一次”。

此外,过还可以用在动词前,表示经过某个时间或空间,如“过了三个小时”、“过了河”。

三、是、的、地是、的、地都是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它们之间的用法与区别如下:1. 是:用于连系谓语和主语,表示状态、特点或者定义。

例如:“他是医生”、“这是一本书”。

此外,也可以用于回答简单的肯定问句,如“是的”。

2. 的:用于名词或代词后,表示修饰或限定的作用。

例如:“蓝色的衣服”、“我的家”。

此外,还可以用于句子中,表示语气加强或者强调,如“真的吗?”、“我就是的”。

常用文言文虚词辨析

常用文言文虚词辨析

常用文言文虚词辨析常用文言文虚词辨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语言,精练、深邃、优美。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虚词的使用,这些虚词起到了连接、衔接、修辞等作用。

然而,虚词之间的差异却常常令人困惑。

本文将从常见的虚词入手,进行辨析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思维方式。

一、则、乃则和乃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但用法有所不同。

则一般用于连接前后句的主语一致的情况,表示逻辑上的推理和结果。

例如:“人唯性使然,何得逃于此乎,则亦无可奈何也。

”乃则常用于连接前后句的主语不一致的情况,表示结果或推论。

例如:“文始皇帝怒,乃诛儒术之士。

”此外,乃还可以表示强调,表示事情的确实性。

例如:“彼贤者乃至于黄帝,至于禹、汤,皆不以身作勇耳。

”二、乎、焉乎和焉都是疑问助词,用于疑问句中,但语义和用法略有不同。

乎多用于实词之后,表示询问、疑惑、感叹等情绪,常用于疑问句、反问句或感叹句中。

例如:“人乎,吾道一以贯之。

”焉则多用于疑问词之前,表示询问具体的地点、时间、方式等,常用于疑问句和疑问代词中。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美,芳年秋月之景焉!”需要注意的是,焉还可以用于代词后,表示指代或连接关系。

例如:“何谓渊行?所以懈怠焉。

”其中的焉指代前面的渊行。

三、者、也者和也都是表示动作的助词,但用法有所区别。

者多用于名词或句子最后,表示把前述内容指为所陈述的对象。

例如:“夫人之相与者,取与之道也。

”也多用于句中,并且带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表示肯定或加强说话人的立场。

例如:“天地之谓大也,其德至真也。

”四、兮、哉兮和哉一般用于句中或句末,是表示语气、加强语气等的助词。

兮多用于疑问词之后,表示疑问、感叹、思考等情绪,常用于句首或句中。

例如:“人兮,各有一死,或轻于重,或重于轻。

”哉多用于名词、动词前,表示强调或肯定意味,常用于句末。

例如:“大喜临门哉,礼义廉耻之苗乎?”需要注意的是,哉还可以用于句子中,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情绪。

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辨析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到了连接词句、表达语气、修辞等功能。

文言虚词的正确运用对于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文言虚词中的一些常见词汇进行辨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一、兮与矣兮(xī)和矣(yǐ)是文言虚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

兮多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感慨或补充说明,用于修辞加强。

例如:“明月兮,照沟渠。

”矣则常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断定或陈述的语气。

例如:“居民矣,口多。

”二、乎与哉乎(hū)和哉(zāi)也是常用的文言虚词。

乎多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疑问、疑惑或加强语气。

例如:“何乎哉,我之贵乎?”。

哉则多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疑问或加强语气。

例如:“人生何哉?富贵荣华,皆为一梦。

”三、而已与耳而已(ér yǐ)和耳(ěr)都表示“已经到此为止”,意思相近。

而已多用于句末,表示事情的结束或达到的限度,也可以表示“只是”、“不过”。

例如:“吾曰志于道,而已矣。

”耳则多用于句末,含有“就这样”、“已经够了”等语气。

例如:“亦可赏耳。

”四、乃与即乃(nǎi)和即(jí)都表示时间或逻辑上的紧接。

乃多用于句首,表示承接上文,表示因果关系,也可以表示转折。

例如:“明德乃厚”,“是乃求祺。

”即则多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时间上的紧接或就是、就在的含义。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五、所以与以所以和以都是用于引出原因、目的或手段的虚词。

所以多用于句末,表示“因为……所以……”,引导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贞观之治,所以千载一时也。

”以则多用于句中,引导原因、目的或手段,并常与动词连用。

例如:“以治国安邦之道。

”六、庶几与惟庶几(shù jī)和惟(wéi)都表示希望或假设的语气。

庶几多用于句末,表示希望或期望的语气,表示非常希望达到某种结果。

例如:“庶几民得安宁。

”惟则多用于句中,表示假设、设想或思索的语气,表示推测或思考。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第一组】:1.必定必然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

例: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2.毕竟到底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例: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

例: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3.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例: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4.4. 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

例: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

进而:进一步。

例:先提出问题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5.除非除了除非:连词,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例:除非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

除了:介词,表示不计算在内。

例:除了稍小一点以外,这套房间还不错。

6.给予给以给予:给,也作“给与”,例: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

给以:后面只涉及所给的事物,不涉及接受的人。

例:对优胜者,应该给以适当奖励。

7.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指“间或”“有时候”。

例: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写诗。

“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例:在公园里偶然遇见老同学。

8.始终一直(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

例: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9.往往常常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例: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例:请你常常来。

10.固然虽然“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

“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虚词的用法辨析

虚词的用法辨析

虚词的用法辨析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署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

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

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

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

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

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①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

(“当”应改成“在”)3、自从、从、自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

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

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

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

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

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

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

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

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常见虚词辨析举例[整理]

常见虚词辨析举例[整理]

〖虚词辨析〗1.巴不得|恨不得①巴不得所希望的是可能做的事情;恨不得所希望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我巴不得有人来帮忙|我恨不得马上就见到他。

②“巴不得”的宾语可用否定式,“恨不得”不能。

如:我巴不得不去(“我恨不得不去”是错的);③“巴不得”在一定上下文中可用指数量短语作宾语,“恨不得”不能。

如:爸爸说了一声“可以”。

小华就巴不得这一句,扭头就跑(“小华就恨不得这一句”是错的)。

④“巴不得”可以加“的”修饰名词,“恨不得”不能。

如: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

2.不比……|没[有]……两者意思不同。

(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

他没[有]我高=他比我矮)3.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如: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4.不得了|了不得①“了不得”一般有主语(人或物),“不得了”一般没有主语。

②“不得了”通常不作定语,“了不得”可作定语(前面常有“什么”)。

如: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何必那么着急?③“不得了”不作“有(没有)”的宾语,“了不得”可以(前面常有“什么”)。

如:我看这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必大惊小怪。

④“了不得”可以表示“超过寻常、突出”,“不得了”不能。

如:这个人了不得(“不得了”错),只要他看过的东西都能记得。

⑤大多数形容词带“得”后,可带“不得了”或“了不得”,意思没有什么差别。

5.不管| 无论|不论①“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

因此“不管”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字眼,“不论、无论”可以。

②“不管”后面可以用“形+不+形”,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一般要加“还是、跟、与”。

如: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6.不过|但是在表转折时,“不过”比“但是”轻,“不过”多用于口语。

“不过”用法:①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作“只是”讲。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

一)代词: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2、指示代词——之、其3、疑问代词——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则、犹2、时间副词——既、已、且3、语气副词——其、何、遂(三)介词:于、以、为、因(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常用现代现现现辨析虚60例、本原来来1“本”强现理现如此~常“就”现用。

来与“原”表示现现现去不知道或现情有所现现。

来况、逐现逐步2“逐现”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逐步”用于有意现有步现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偶现偶然3“偶现”;也作,“偶而”,着眼于量~次少有现“现常”相现。

写数数跟“偶然”着眼于意外~一般事理或一般现律上看~事情的现生是意外的~是在现律之外~从跟“必现”相现。

、一现一起4“一现“表示同现~现重点是现现。

“一起”主要有用法,其一~现重的是现作行现的方式~而不是现现。

其二~表示同一现所两个个。

、以至以致5“以至”一般表示现现、程度、范现上的现升或现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现展的现果~一般指不好的现果。

、往往常常6“往往”是现到目前现止出现的情的现现~有一定的现律性~不能用于主现愿望。

“常常”现现指现况作的重现~不一定有现律性~可以用于主现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的事情~“往将来往”现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现作有现的情、件、现果~“常常”有现现限制。

与况条没、才再 7“才”表示现作已现现现~强现现现的现。

“再”表示现作未现现~但于某现现现。

并很尚将、又再8在表示现作重现或现现现~“又”用于已现现现的。

“再”用于未现现的。

来、一一律概9现现在用于通知、现定现~括事物~可以通用~括人常用“一律”。

两个概概、已现一现10“已现”表示事情完成或现现现去。

“一现”表示只要现现现了或现现做了~接着就现生相现的现果。

会“已现”和“一现”都是副现。

不现用“一现”的句子~“一现”现成“一旦”现解现得通~用“已现”的句子~“已现”现现不能现成“一旦”。

、竟然居然11都是副现~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现现现现而现现”。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现现而现现”。

“竟然”用于主现后面~现现现现前面。

“竟然”也可以现现成“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虚词辨析1. 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 曾经已经(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经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

----现在不在这里住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

----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 差点儿[副]表示某种情况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是相同。

差点儿(没)闹笑话。

---意为没闹笑话差点儿(没)答错。

----意为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

----意为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否定式。

差点儿没见着。

--意为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

---意为答上来了差点儿没买到。

---意为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

差点儿就见着了。

--- 意为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

---意为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

---意为没买到4. 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a.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方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b.“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c.“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 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大家对我都很热情。

/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我对老张有点意见。

b. “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我们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

/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题很感兴趣。

/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

/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上面例句只有“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和“大家都对这个题很感兴趣。

”不能用“对于“代替。

c.对……来说。

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

6. 跟、同、与a.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b.“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于在书名、标题中。

7. 固然[连]a、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

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

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的。

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固然”插在中间。

这样做,好固然好,可就是太费时间了。

/这种机器,笨重固然笨重,但用处还是很大的。

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不过交通还算方便。

b、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确认另一事实。

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

大米固然好,高粱也不错。

/考上了固然很好,考不上也没关系。

/固然每个画家各有风格,但还是有共同点的。

8.固然虽然a、“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的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

b、“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9.关于[介]表示涉及的事物a、关于+名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

/关于牛郎和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运输问题,我想再说几句。

/他写的小说不少,有关于解放战争的,也有关于农村生活的。

b、关于+动/小句关于兴修水利,乡领导正在全面规划。

/关于学校增加招生名额,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具体措施?C、“关于……的”+名关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关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消息比较:关于对于a、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关于这个为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两种意思都有的,“关于”、“对于”都可用。

关于(对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大家都赞成。

b、“关于……”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

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对于中草药,我很感兴趣。

---- 我对于中草药很感兴趣。

c、“关于……“可用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对于……“加上名词才能关于文风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10. 还又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

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

/洗了一次,还想洗一次。

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洗了一次又洗一次。

11. 即使尽管虽然A、“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

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B、“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后”等呼应,“即使”不能。

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12.尽管不管“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

“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

/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13. 难免[形]不同意避免A、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

粗枝大叶,就难免把事情搞坏。

/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但成绩还是主要的。

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

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

=难免犯一些错误我没有说清楚,难免不被人误会。

=难免被人误会B、可以用在主语前同志之间,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难免大家要批评你=大家难免要批评你C、单独作谓语同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小句或“这、那”。

由于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

/他跟你初次见面,说话不多,这也是难免的,绝不是故意冷淡你。

D、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现象、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

这是难免的事情/这也是难免的现象14、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

“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15、让、被、叫“叫、让”的介词用法基本同“被”。

“让、叫”用于口语,比较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用“被”。

一八四九年,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

一九三二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

16、任凭、不论、不管任凭:a、(动)听凭;b、(连)无论、不管。

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

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达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17、始终一直A、用“始终”的句子都可以换用“一直”;B、“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大雪一直下了三天。

/我一直等到十二点。

/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

C、“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

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18、往往常常A、“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B、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

/我们常常演出。

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

/小刘常常上街。

19、未免[副]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

常跟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

A、未免+形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

/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

这房间未免太小了点。

/你也未免太激动了吧。

B、未免+动这事未免欠考虑。

/同志们未免过分夸奖了。

/老陈未免太不会讲话了,根本没有把问题讲清楚。

C、未免+动+得……;动+得+未免……原料未免用得多了些=用的未免多了些你未免把他说得太好了=说得未免太好了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太过分了=规定得未免太过分了20. 未免、不免、难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难免、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

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

21、一概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过期一概(一律)作废。

/后勤的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

一律凭票入场。

/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

22、以致以至以致:[连]致使。

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以至:a、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例:循环往复~无穷)b、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例:他非常用心得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改错:他读得很熟,以致能全文背诵。

[“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应换成“以至”]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国家政府和我们做生意,以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是可喜的。

[“以至”用的对,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的延伸]23、由于由A、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注意该词不能直接加“反而”;B、“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则不能。

改错: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由于”不能直接与“反而”搭配。

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没有加强原作的思想性”,“不但……反而……”是才是一组搭配]b、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到南天门了。

[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天门]24.只要只有“只要”表示具备了某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的后果;“只有”表示某条件是唯一有效的,其他条件都不行。

只要打两针青霉素,你这病就能好。

(不排除其它药能治好)只有打青霉素,你这病才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