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f886c7d9b6648d7c1c74674.png)
至下颌角下缘的深面向上达颅底
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
颈外动脉
伴行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 主要分支: 1 、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 3 、面动脉 4 、咽升动脉 5 、枕动脉 6 、颞浅动脉 7 、上颌动脉
图A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图B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正常颈总动脉(CCA)血流及频 谱
箭头所示为Ⅱ峰
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3、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
参数测值(本实验室采用) PSV(cm/s)
颈总动脉 91.3±20.7
EDV(cm/s)
27.1±6.4
RI
0.70±0.005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正常值:随年龄而渐增厚
公式IMT=(0.009x年龄)+0.116公 式计算 一般认为IMT<0.9mm IMT的测量:短轴
2、颈动脉正常血流速度:尚无统一标准
CCA:应<100cm/s 自颈动脉分叉处,远心段→近心 段:每cm流速增高9cm/s ICA:应<100cm/s 报道在54-88cm/s ECA:应<115cm/s 代偿性增高:双侧ICA高度狭窄
颈总动脉
左右侧颈总动脉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
位于胸锁关节后方,上行于气管和喉的两旁
终未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高低不 一致
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ppt课件
![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f636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8.png)
42
25
颈外动脉CDFIபைடு நூலகம்
26
颈、内外动脉频谱对照
颈内动脉:频谱低缓
颈外动脉:频谱高尖
27
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收缩期: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 脉
舒张期: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 脉
平均流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 动脉
28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测量狭窄部直径,计算程度
内径减少(%)= (D1-Ds)/D1×100%
37
颈动脉重度狭窄CDFI
血流明显变细,色彩呈“五彩斑斓”
38
颈动脉重度狭窄频谱
频谱高尖,PSV大于200cm/s。
39
颈动脉完全闭塞
颈动脉内充斥强 回声团块。
完全闭塞者彩色 血流中断。远端 亦不能探及血流 信号。
完全闭塞者血流 频谱不能测及。
40
椎动脉超声检查常规
体位同前
41
扫查方法
9
注意点
尽量保持较小的取样容积
取样点放在血流的中央
取样角度不要超过60度
适当的频率
适当壁滤过
适当增益
适当流速范围
彩色窗尽量小
尽量扫查颅外颈动脉的全程,不要遗
漏
10
正常颈动脉二维图像
高分辨力超声仪显 示,颈动脉长轴为 与心动周期同步搏 动的二条平行光带, 光带即管壁,由内 膜、中膜和外膜三 层组成。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3d0b00e77232f60dccca11d.png)
稍高于正常,血流频谱显示清晰, 无频窗充填。 2)中度 狭窄段血流速度相对升 高,狭窄远端血流速度下降不明显, 无典型低搏动血流动力学改变。
a
13
3)重度 狭窄段血流速度明显 增高,狭窄近端流速相对减低 伴血管阻力增加,狭窄以远出 现涡流及湍流混杂血流信号, 颅外段远端血流呈低搏动改变。 4)闭塞 无血流信号,近端血 流速度明显减低,可见折返。
a
19
(附)肾动脉狭窄的诊断
一、检查方法
1.腹主动脉
常规观察腹主动脉管壁和管腔血流情况。 纵切腹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远侧1 cm处测量腹主动脉峰值流速,用于计算肾 动脉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RAR)。
a
20
2.肾动脉肾外段
包括检查主肾动脉和副肾动脉主干及其肾 外初级分支,此为彩色超声检测的重点。 主要扫查切面有腹正中横切、侧腰部冠状 切和前腹肋间或肋缘下横切,常需要两种 或以上扫查切面的联合应用。
频谱高度变大和增大频谱所占整个图像比 例(至少1/2以上)来建立足够大的频谱; ③屏气时尽可能获得至少3个连续同样的频 谱。
a
26
二、诊断标准
(一)肾动脉狭窄(RAS) 有关RAS的超声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
广泛一致的意见,以下为推荐的诊断标准:
a
3
a
4
异常报告测量参数及描述
1.斑块数量,单发(1个)、多发( ≥ 3个),以双侧总数为准。
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1c146565561252d381eb6e08.png)
认可脉冲多普勒分析法是是广泛认可、准确方法
2、评估狭窄程度的重要性 :可以作为预测脑卒中的
指标。
颈动脉狭窄多普勒表现
狭窄前段 当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颈总动脉可出现颈 外动脉频谱形态。对侧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可 增大。
狭窄处
血流速度增大是狭窄处最主要频谱特点 。
狭窄即后段 血流为五彩镶嵌色。频谱为紊乱特征的毛刺状频谱
颈动脉的多普勒 超声检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芦桂林
1.为什么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2.哪些患者适合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3.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哪些内容
4.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健全全 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提 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维护患者的 健康权益,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缺血性 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
6) 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 治疗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7) 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 DSA )的患者,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 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重症脑血管病;
2) 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3) 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颈动脉斑块分类及其危险性
分类
回声特点
危险性 高 高
1 整个斑块为无回声 2 斑块大部分为无回声(>50%)
3 斑块大部分为有回声(>50%)
4 整个斑块呈均质性有回声 5 由于钙化或显示不清未分类者
低
最低 不清楚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953d9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颈动脉超声诊断标准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对颈动脉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成、血流速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因其简便、安全、准确的特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动脉疾病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标准及要点,以便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分析。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1.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和评估。
2.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检测和监测。
3.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4. 颈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诊断和监测。
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常规操作。
1.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以便于检查者操作超声探头。
2. 对颈动脉进行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检查,观察颈动脉管腔内是否有斑块形成以及管腔狭窄情况。
3. 测量颈动脉内膜-介质厚度(IMT)以及颈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血管壁的硬化程度和血流情况。
三、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标准。
1. 颈动脉内膜-介质厚度(IMT),正常值应小于1.0mm,超过1.0mm可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 斑块形成,斑块的形成会导致管腔狭窄,根据斑块的形态、质地和位置进行评估,确定其对血流的影响程度。
3. 血流速度,颈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可提示管腔狭窄或闭塞,根据不同部位的血流速度变化,可以评估狭窄的程度和范围。
四、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注意事项。
1. 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应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干扰,保持检查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2. 检查者应具备丰富的超声操作经验,熟悉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超声图像的解读。
3. 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分析。
五、颈动脉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大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还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颈动脉超声规范化操作
![颈动脉超声规范化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b6dcea8149649b6648d747af.png)
颈内动脉
• 位置
后外侧
• 颈部分支 无
• 管径
大
• 频谱
低阻力
舒张期血流信号较多
颞浅动脉叩击试验 无变化
颈外动脉 前内侧 有 小 高阻力 舒张期血流信号较少 出现锯齿波
三.正常颈部血管的超声表现
• 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显像:血流为层流,流向颅脑, 并充盈于整个管腔,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 颈外动脉起始部可见轻度紊乱的血流信号。管腔 中央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管壁为色彩暗 淡的低速血流。
• 斑块的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肩部(上肩部及下肩部)
斑块的评价内容
• 部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球部、 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
• 大小:长度及厚度(多切面探查)
• 形态:规则及不规则性、溃疡性
• 声波特性:均质回声(等回声、低回声、 高回声)
•
不均质回声(面积>20%)
颈动脉超声的操作规范
郑大一附院超声科 王玲云
检查目的(前循环)
• 评估颈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 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 狭窄、扭曲和受压。
• 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 病变导致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 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 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阻力增加。
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一般分三种情况 • 当动脉轻度狭窄,可无明显湍流。 • 中度或重度狭窄,使血流变细,在狭窄处形成涡流,呈五
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 管腔完全闭塞,则血流信号中断,闭塞上段血流速减低,
而且会产生血液逆流或涡流。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要求规范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e97fd78915f804d2b16c1a3.png)
超声检查规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围的膜厚度)与分叉部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肝脏【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0bfe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d.png)
颈总动脉
▪左右侧颈总动脉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
▪位于胸锁关节后方,上行于气管和喉的两旁
▪终未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高低不 一致
颈动脉窦
该窦是压力感受器 为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 部分,有时仅局限于颈内动脉起始部
同侧颈 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
比值是提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 变较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之一
正常值小于0.8 大于1.5—1.8提示狭窄程度达50% 大于1.8则狭窄程度>60%.
高于正常值2.0以上,再结合病人血流速度的
改变(以增高为主),可提示同侧颈内动脉远 端阻塞性病变
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
箭头所示为Ⅱ峰
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3、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
参数测值(本实验室采用)
PSV(cm/s) EDV(cm/s) RI
颈总动脉 91.3±20.7 颈内动脉 67.7±14.3 颈外动脉 70.4±16.1
27.1±6.4 27.3±6.4 18.1±5.1
公式:(A1-A2)/A1 *100%
A1:血管横截面本身的面积 A2:血管狭窄处剩余管腔面积
4、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ICA/CCA比值
颈部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 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 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
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
![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d7e2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0.png)
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超声波技术,我们可以了解颈动脉血流情况、内膜厚度和斑块等信息,以评估颈动脉的正常与否。
一份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血流情况:颈动脉超声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速度和方向。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血流应该是连续和无异常的。
报告会注明血流速度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回声、乳头状突起等。
2.内膜厚度: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应该是均匀且薄的。
报告会测量内膜厚度,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斑块检测:斑块是指颈动脉内壁上的沉积物,通常由胆固醇和钙等物质组成。
颈动脉超声可以帮助检测和评估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应该没有明显的斑块。
报告会详细描述斑块的位置、数量、大小和性质,以及对血流的影响程度。
4.功能评估:颈动脉超声还可以评估颈动脉的功能,包括颈动脉扩张功能和反射性血管功能等。
通过测量颈动脉的膨胀和收缩情况,可以判断血管的弹性和功能是否正常。
报告会描述颈动脉的功能状态,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根据以上评估结果,若颈动脉超声报告中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则可以判断颈动脉的形态和功能正常。
这意味着颈动脉没有明显的异常,并且血流畅通,没有斑块的存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颈动脉超声报告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颈动脉疾病的风险。
有些病变可能在超声检查中无法显示出来,或者在早期阶段并不明显。
因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或者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群。
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对颈动脉健康状况的初步评估。
如果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指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及早发现并治疗颈动脉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通过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我们可以了解颈动脉的形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e577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e.png)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内膜
厚度、斑块形成、狭窄程度等,对于诊断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介质复合物厚
度应小于1.0mm。
超过1.0mm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2. 斑块形态,颈动脉超声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质地和
稳定性,包括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清晰度等。
不同类型的斑块
对狭窄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狭窄程度,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通常
采用颈动脉内膜-介质最窄处的内径与近端正常血管内径的比值(即
狭窄率)来进行评估。
一般认为,狭窄率大于50%即可诊断为颈动
脉狭窄。
4. 血流速度,超声检查还可以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对于
评估狭窄部位的血流情况和狭窄程度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颈动脉超声狭窄的诊断标准是综合考虑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态、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等因素,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仍需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34adba01aeaad1f347933f6b.png)
超声检查规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 围的膜厚度〕与分叉部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与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膜增厚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假设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假设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与PW于狭窄处与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与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径。
CDFI纵向与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肝脏【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展检查以与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展检查。
〔二〕、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局部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二维实时显像
• 分别测量各血管内径、血管内中膜,观察管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 异常
A
6
二维实时显像
将探头转动90度,沿血管走行作横切面扫查,测量狭窄度(直径法、 面积法)
A
7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
A
8
脉冲多普勒及频谱分析
在二维实时显像显示下,将取样容积置于所要检测血管中心,超声束与血流方 向夹角小于60度,确认清晰显示血流速度时间曲线时,冻结图像并测量有关血 流参数:PSV、EDV、VICA/VCCA等。
32
表2 颈动脉狭窄分级的诊断标准
狭窄程度
内径减少 %
收缩期峰 值
(cm/s)
舒张末流 速
(cm/s)
频窗
与颈总动脉 收缩期峰值 流速之比
轻度狭窄
0-50
<120
/
存在
/
中度狭窄 51-70
>120
<40
消失
<2
重度狭窄 71-90
>170
>40
消失
>2
极重度狭窄 91-99
>200
>100
消失
>4
• 狭窄处血流流速明显上升,波形高尖
A
37
颈动脉重度狭窄CDFI
• 血流明显变细,色彩呈“五彩斑斓”
A
38
颈动脉重度狭窄频谱
• 频谱高尖,PSV大于200cm/s。
A
39
颈动脉完全闭塞
• 颈动脉内充斥强回声团块。 • 完全闭塞者彩色血流中断。远端
亦不能探及血流信号。 • 完全闭塞者血流频谱不能测及。
A
40
椎动脉超声检查常规
体位同前
A
41
扫查方法
• 置探头于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先显示颈总动脉纵切面图像,然后将探头 稍向外侧动,即可显示椎动脉颈段,并沿其长轴向上移动至第六颈椎水平, 椎动脉由此进入横突孔,自下而上分别测量C6-C2各段横突间椎动脉内径, 观察血管走行,管腔内膜变化及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重点观察顺行血流还 是逆行血流
•
或(D2-Ds)/D2×100%
•
Ds:狭窄处残腔内径
•
D1:狭窄近端管腔内径
•
D2:狭窄处原血管内径
A
29
直径法测量狭窄度
A
30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 测量狭窄部直径,计算程度 • 面积狭窄%=(A-a)/A×100 • A:正常管腔面积 • a: 狭窄部残留腔面积
A
31
面积法测量狭窄度
A
A
42
椎动脉二维图像
• 椎动脉纵切口为两条 平行的细线状回声, 管壁整齐,有轻微搏 动,管腔内为无回声 暗区。
• 椎动脉因穿越横突孔 仅在横突间隙呈分节 段显示,内径约3mm 左右。
A
43
椎动脉CDFI
• CDFI:在二维图像显示基础上可显示椎动脉管腔内充满彩色血流呈节段 状。管壁及血流界限分明。
A
11
颈动脉管壁三层结构
• 内膜回声较低,纤细光滑,连续 性好,呈细线状。
• 中层为暗区带。 • 外膜为血管壁最外层,呈明亮光
带。 • 内膜内缘至外膜内缘(IMT)
A
12
颈动脉分叉下方1.5cm
A
13
颈动脉分叉上方1.5cm
A
14
斑块特征
• 回声:强、等、低; • 表面形态:溃疡型、扁平型、不规则型; • 斑块内部回声特征:均质、不均质。
A
9
注意点
• 尽量保持较小的取样容积 • 取样点放在血流的中央 • 取样角度不要超过60度 • 适当的频率 • 适当壁滤过 • 适当增益 • 适当流速范围 • 彩色窗尽量小 • 尽量扫查颅外颈动脉的全程,不要遗漏
A
10
正常颈动脉二维图像
• 高分辨力超声仪显示,颈动脉长 轴为与心动周期同步搏动的二条 平行光带,光带即管壁,由内膜、 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
A
25
颈外动脉CDFI
A
26
颈、内外动脉频谱对照
颈内动脉:频谱低缓
A
颈外动脉:频谱高尖
27
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 收缩期: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 • 舒张期: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 • 平均流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A
28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 测量狭窄部直径,计算程度
• 内径减少(%)= (D1-Ds)/D1×100%
闭塞
100
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而无血流信号,同侧颈总动
脉舒张期五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
A
33
颈动脉轻度狭窄的CDFI
• 轻度狭窄显示血流束变窄。
A
34
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频谱
• 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A
35
颈动脉中度狭窄的CDFI
• 中度狭窄血管腔内显示彩色明亮,为流速明显增高。
A
36
颈动脉中度狭窄的频谱
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
A
1
体位
取平卧位,颈背后垫枕,头后仰 暴露颈部
A
2
探头频率
选5-12MHz线阵探头
A
3
扫查方法
• 二维实时显像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脉冲多普勒及频谱分析
A
4
二维实时显像
先从颈根部探查颈总动脉近心端,然后将探头沿其血管走行方向向头侧移动, 跨过颈动脉分叉处,分别扫查颈内及颈外动脉,尽可能扫查到颈部最高位置
A
20
溃疡形成
• 斑块表面呈现“火山口”的壁龛影。
A
21
颈动脉CDFI
• 彩色多普勒 正常颈动脉血流 为层流,呈红迎蓝离之血流色彩, 管腔中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 靠近管壁处色彩略暗淡。
A
22
正常颈总动脉Doppler频谱
• 正常颈总动脉血流呈三峰,收缩 期有二个峰,第一峰V1大于第二 峰V2,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期持 续低速血流,其流速介于颈内与 颈外动脉之间。
A
44
椎动脉频谱
• 椎动脉血流频谱与颈内动脉相似,但流速比颈内动脉低。
A
45
A
23
正常颈内动脉Doppler频谱
• 正常颈内动脉显示低阻型血流频 谱,收缩期血流速上升缓慢,双 峰间切迹不明显,呈三峰递减型 或二峰型,全舒张期均显示流速 较CCA为高,尤高于ECA。
A
24
正常颈外动脉Doppler频谱
• 正常颈外动脉,显示高阻型血流 频谱,收缩期流速迅速升高,舒 张期下降也快呈尖峰状,舒张期 仅少量低速血流。
A
15
颈动脉粥样斑块类型
• 扁平斑 • 软斑 • 硬斑 • 斑块内出血 • 表面溃疡形成
A
16
扁平斑
• 内膜增厚,呈低回声,多为脂质沉着在动脉壁
A
17
软斑
• 均匀的低中回声,突出于内膜表面
A
18
硬斑
• 呈强回声附着于内膜表面,其后方伴声影,多为斑块,有纤维化,钙化
A
19
斑块内出血
• 斑块内呈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