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交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方法研究
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
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
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城乡公交一体化场站布局规划研究r——以高青县城乡公交场站规划为例
城乡公交一体化场站布局规划研究r——以高青县城乡公交场站规划为例阚馨童;刘菲菲;赵新越;孙懿飞;刘亚奇;王晓原【摘要】城乡公共交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交场站作为公共交通系统最主要的保障设施之一,其合理的规划是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吸引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本文在公交场站的规划原则、选址方法和用地标准的基础上,以高青县城乡公交场站规划为例,从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和综合车场的布局规划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公交场站进行了优化,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城乡公交;公交场站;布局规划【作者】阚馨童;刘菲菲;赵新越;孙懿飞;刘亚奇;王晓原【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有效缓解乡镇居民的出行压力,加快城乡融合,迫切需要对城乡之间的客运交通进行统筹协调规划,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场站作为公共交通系统最主要的保障设施之一,其合理的规划建设对于构建良好的城乡公共客运环境,带动乡镇开发,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本文以高青县城乡公交场站规划为例,对现有的公交场站进行了优化,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
1 城乡公交场站设施规划1.1 城乡公交场站规划原则城乡公交场站规划要考虑到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要与所覆盖区域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将来城乡发展趋势相结合,考虑到乘客的转乘、运输方式的衔接等。
城市公交车站布局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公交车站布局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公交车站是乘客进出交通工具的重要枢纽,其布局设计与优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人流分析、设施设置和智能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空间布局城市公交车站的空间布局设计对于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公交车站布局往往单一而规整,但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公交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布局。
在公交线路交叉点或重要交通枢纽,可以设置换乘站,方便乘客的换乘。
另外,还应注意将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火车站等其他交通枢纽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公交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出行的便利性。
二、人流分析在公交车站布局设计中,人流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采集、分析乘客进出站的时间和数量,可以更好地优化公交站点的设计。
例如,根据高峰期的需求,可以增加售票窗口和检票通道,缓解排队压力;同时,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候车设施设置,如增加遮阳设施和座椅等,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三、设施设置公交车站的设施设置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首先,应合理安排候车亭的数量和大小,保证乘客在候车过程中有足够的遮阳和避雨设施。
其次,为了方便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公交,可以在车站设置无障碍通道、斜面出入口等设施。
另外,考虑到乘客的日常需求,可以在公交站点周围设置便利店、自动贩卖机等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四、智能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设也应用于公交车站的布局优化。
通过智能公交站台的建设,可以实时监测车流、人流等信息,及时调整公交线路和站点的配备。
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公交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预测乘客需求,提前安排车辆和站点资源,提高公交运营的效率。
综上所述,城市公交车站布局设计与优化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空间布局、人流分析、设施设置和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基于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地铁综合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沈阳市滂江街地铁综合体为例
基于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地铁综合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沈阳市滂江街地铁综合体为例郭大奇【摘要】借鉴国内外地铁综合体规划建设理论及实践经验,以沈阳地铁建设为契机,针对滂江街地铁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站城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对地铁站点周边双重空间尺度展开研究,提出明确站点类型、确定站点周边地区功能定位、优化站点地区开发模式、构建一体化空间体系、完善一体化交通换乘系统、打造融合型城市景观、创建协同规划与运营保障机制的地铁综合体规划方法.【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8(025)001【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地铁;综合体;站城一体化;规划;设计【作者】郭大奇【作者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上世纪初,大阪、东京、新加坡等国外发达城市以地铁站点建设为契机,建设开发从单纯的商业体逐步演变为多功能复合的城市综合体,通过地下通道增强与周边其他建筑的联系,形成地上地下商业网络,并采用地铁站点区域立体化综合开发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香港、上海等城市地铁上盖及旁盖物业的开发模式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地铁综合体建设迅速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沈阳是我国地铁建设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地铁1、2号线的投入使用与9、10号线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沈阳已进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和土地价值提升的最佳机遇期。
同时,沈阳老城区以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商业地产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一体化开发建设地铁站点与周边综合体、集约高效利用存量土地、引导老城区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1 现状分析1.1 现状概况该项目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老城区内,龙之梦交通枢纽东侧,东西快速干道与滂江街主干道交汇处,紧邻地铁10号线与地铁1号线换乘站。
目前,地铁1号线的滂江街站已开通运营,地铁10号线滂江街站即将建设施工。
地块西北临地铁1号线站厅,周边有大量老旧住宅区,东侧紧邻的美军战俘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面积约3.0hm2(见图1)。
基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公交枢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与策略分析
从 B T( O 建设 运 行 一 让 ) T 转 和 OT( 让 运 行 一 让 ) 咔 H融 资 模式 的 特 征 出 发 , 转 转 2币 项 t
探 讨 了公 交 枢 绷项 目融 资新 模 式 TB 转 让 一 没一 T( 建 转让 ) 资 过 程 , 此 基 础 上 , 干 融 在 进 tr公 交 枢纽 融
资 饺 式 风 险 借 分 析 , 分 别 对 公 交 枢纽 建 设项 日融 资 和 风 险 保 障 策 略 提 出 了一些 见解 。 并 ,
关 键 词 公 交 通 一体 化 ; 交 枢 纽 ;OT; O T T 公 B T T; B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1 U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H顺 利 实 施 的 关 键 。
之获 得平 均 利 润 , 即通 过共 同维持 公 交企 业的市 场化 运作 , 证 外资 和 民间资 本在 这一 领 域 内发 保 挥应有 的作 用 , 轻政府 公共 财政 的负担和 压力 , 减
使政 府 能顺 应 市场 的 需求 提 供 必要 的公 共 服 务 ,
共 同出 资建 设公 交 枢纽 , 府 以通 过部 分投 资 政 , 或提 供补 贴 , 弥补 外资或 民 间资本 的利润损 失 , 使
城 市公 共交 通 基 础设 施 的枢 纽建 设 项 目, 资 金 需求量 大 , 资 回收期长 , 投 对项 目筹资 的能力 要
求 l对 较 高 , 卡 f 1 如何 足额 筹 集所 需 的资 金 就成 为 项
如 途 汽 _ 、 午站 机场 和 火车站等 , 除承担 城 区内部
通 枢纽 等 公共 基础 设 施 的需求 量 越来 越 大 , 要求
也 越来 越 高 , 纯依 靠 国家政 府 财政 拨 款 已很难 单
城市公路客运枢纽选址布局方法研究
宜在 其两 侧安 排会 产 生 或 吸 引大 量 车 流 、 流 的交 货 通性 用地 , 大型工业 、 库和运 输枢 纽 。 如 仓
( )枢 纽 道路 系统 应 完 善 , 通 均 衡 分 布 。枢 3 交 纽道 路 系统规 划与 所在 的城 市 用 地规 划 相 结 合 , 做 到 布局合 理 , 免 不 必 要 的 往 返 运 输 和迂 回运 输 。 避
1 公 路 客 运枢 纽 的选 址 布 局 模 式
公 路 客 运 枢 纽 一 般 是 依 托 城 市 或城 市群 而 成
立 。在 城市郊 区与对 外 公 路 或 区域 连 接 地 带 , 路 公 运 输 网络较 为发达 , 客 运 站 和货 运站 发 挥 其 功能 是 的最佳 场所 。公路 线路 是公路 运输 枢纽 的重要 组成
公 路客 运枢 纽 是衔 接 各 种 交通 方 式 、 实现 交 通 方 式转 换 的场所 , 主要 功 能 是 实 现公 路 交 通 与 市 其
内交通 方式 的换 乘 、 路交 通 和 其 他市 际交 通 方 式 公
法 存在 很 大的局 限性 。 以上 文献 对公 路客运 枢纽选 址 布局 仅参 考城 市客 流 量 , 有 具 体分 析节 点 交通 没 流量特 点 , 城市 公 路 客运 枢 纽 选 址 布 局规 模 和数 对 量 没有 作进 一步 的分析 研究 。该 文在参 考城 市客运 枢 纽 布局原 则 的基础上 , 取交通 量相关 数 据 , 采 运用 交 通 流分 配方法 将交 通 流 分 配 在城 市 路 网 中, 取 选 城 市道 路交 汇点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城市 道路 网交汇 对 点 进行 聚类 分析 , 以聚类 分 析 结 果 作 为 客运 枢 纽选 址 布局 及数 量规模 的参 考依 据 。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法分析
第44卷第18期 山 西建筑Vol.44 No. 182 0 18 年 6 月SHANXI ARCHITECTURE Jun.2018 • 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18-0007-02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法分析赵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各项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重 点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旨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优化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结构。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 常往返于航空,高铁,轨道交通,公交等公共交通之间,如何在此 种环境当中,分析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法,提升城 市道路交通应用水平及交通枢纽的快速集散功能是相关领域工 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原则1.1 协调性原则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枢纽规划和布局需要综合考量内部多 种不同的要素,即交通枢纽内部整合的交通种类数量。
将满足城 市发展,完成基本交换功能作为公共交通枢纽规划和发展的目 标,严格遵循城市发展的各项原则,提升公共交通枢纽内部各交 通方式之间及同外部各项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性。
作为城市总线,以线串面,丰富旅游线路,梳理散布的历史遗存点、原生村落、景观节点,展示“三山三略”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将村落融人为 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西山生态人文旅游区。
4) 完善设施,满足宜居标准。
村庄落后的生活环境,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
因此,探索适合山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方案,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满 足村民和游客的舒适需求。
政府组织在镇区实施解决村民安置, 妥善解决子女人学,保证村民回村参与村庄发展无后顾之忧。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研究
city,sums up the problems of the urban public traffic hub in China and then bring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Then,the paper ameliorates the account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研究
摘要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 的关键节点,做好公共交通枢纽布局选址规划,可以衔接各种交通方式,提高 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
论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概念、组成及特点,研究了国内外发 展现状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现状,并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进行了分类和 分级,总结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在深入考虑我国自行车数量巨大、小汽车数量迅速上升的基础上,引入更多参 数,提出了基于多参数的公共交通枢纽选址优化模型,并就自行车、小汽车优化 参数采取问卷调查、分析计算的方式,给出其参数取值,另外分析了各类公共交 通枢纽应分别采用的选址模型。最后,调查研究了合肥市市公共交通的具体实 践,对合肥市包河区东南部某区域的公共交通枢纽布局选址进行了实例研究。
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宋裔迄
签字日期:加7年/月9 Et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婶占月夕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 通讯地址:无锡市
公交枢纽站与建筑方案一体化设计探索
公交枢纽站与建筑方案一体化设计探索本文以中山市新中医院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的用地与交通条件、项目的产品定位、公交枢纽站功能定位,根据设计要点,对公交枢纽与建筑方案进行结合设计,提出多个比选方案并明确比选方案,可为类似项目的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公交枢纽站;设计;一体化1 引言目前,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规划建设已进入以土地二次开发为特征的转型时期。
在此背景下,既有独立占地的公交场站建设模式缺乏动力,用地落实难,已难以适应城市转型时期的发展要求,亟需对公交场站的建设模式进行调整,探索一条符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公交场站规划建设道路。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如深圳、哈尔滨等,已探索实施大型建筑的公交场站设施配建制度,推进大型公共建筑、活动中心、商业办公建筑、大型居住区的公交场站同步配套建设,一方面可解决公交场站用地落实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集约用地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融合公交枢纽站与建筑方案的一体化设计,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命题。
2 设计原则(1)公交枢纽站的设计应根据规划要求,做到远近结合、留有余地,既能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又能兼顾长远发展。
(2)公交枢纽站应与主体建筑整体设计相协调,降低对主体建筑的负面影响,促进场站与建筑的有效融合。
公交枢纽站宜设置在建筑的地面一层,在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可设置在地下一层,但须满足相关设计规范。
(3)公交枢纽站在地块中的位置,应满足乘客和公交车辆方便到达和离开的原则,宜近邻现状或具有近期建设条件的规划道路,不应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4)公交枢纽站的平面布局应满足机非分流的原则,避免人车冲突,满足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分明、通行简捷的要求。
(5)公交枢纽站的形式根据上盖建筑类型、地块形状、交通组织、场站设施等灵活确定。
对于偏向狭长形的地块,可考虑设置港湾式或通道式的公交枢纽站;对于偏向方块形的地块,可考虑设环绕式的公交枢纽站。
3 方案设计3.1 用地与交通条件分析地块周边范围内初步形成“两横三纵”的路网结构,两横为翠沙路、翠虹路,三纵为彩虹大道-中山一路、翠景道、康欣路。
公共汽车换乘站设计与布局模型研究
公共汽车换乘站设计与布局模型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汽车换乘站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公共汽车换乘站的设计和布局模型展开研究。
一、换乘站位置的确定与分析换乘站的位置决定了其对交通整体的影响力。
在确定换乘站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道路交通状况、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等因素。
例如,如果换乘站位于人口密集区域,不仅可以方便乘客换乘,还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如果换乘站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相连,可以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减少汽车拥堵等问题。
二、换乘站内部设计换乘站内部的设计应该遵循人性化原则,既要保证乘客的便利性,又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
首先,应提供舒适的候车区域和座椅,以供乘客休息和等候。
其次,换乘站应设置明确的指示牌和标示,指引乘客到达目的地。
同时,换乘站内需要有清晰的出入口,并设立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三、车辆流动性模型车辆流动性模型是对换乘站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车辆流动性模型,可以减少车辆拥堵现象,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一种常见的车辆流动性模型是循环线布局。
这种布局模式将不同线路的公共汽车设置在一个循环线路上,乘客只需要在循环线路上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布局模式可以减少乘客换乘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四、乘客行为模型乘客行为模型对公共汽车换乘站的设计和布局有着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乘客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可以有效确定换乘站的大小、设施和服务设置等。
例如,如果乘客的换乘行为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那么换乘站在这些时段应设置更多的候车区域和设施,以满足人流量的需求。
另外,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的需求,也需要在换乘站的设计中予以考虑。
五、环境影响模型公共汽车换乘站的设计和布局不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还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因素。
例如,换乘站的位置应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空气污染等不良影响。
城市公交枢纽站设计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交枢纽站设计与规划研究城市公交枢纽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节点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良好的枢纽站设计与规划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一、枢纽站的定位与布局城市公交枢纽站的定位与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交通需求。
首先,需要确定枢纽站的位置,选择在城市的交通要道上,尽可能使得枢纽站能够连接各个区域的主要交通线路,以方便乘客的换乘。
其次,在确定位置之后,需要进行准确的站址规划。
枢纽站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使得乘客在等候和上下车的过程中能够感到宽敞舒适。
此外,枢纽站内的设施布局也需要合理安排,如售票处、候车亭、便利店等,以方便乘客的出行和购买日常用品。
二、枢纽站的功能与服务城市公交枢纽站的功能与服务应该从乘客出行的角度出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首先,应该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服务,包括线路齐全、信息传达及时、换乘过程流畅等。
其次,枢纽站应该设置合理的设施,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为老人、残疾人士提供无障碍通道,为儿童和孕妇提供安全座椅等。
同时,枢纽站还可以考虑引入商业、文化等元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娱乐服务。
三、枢纽站的绿色环保设计城市公交枢纽站的设计和规划应该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选择环保材料和能源节约措施,降低建筑的能耗和排放。
其次,可以在枢纽站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树木和花草植物,提高空气质量和美化城市环境。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枢纽站附近建设自行车停车场,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四、枢纽站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公交枢纽站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首先,可以引入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其次,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应用或扫码系统,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票务购买和导航服务。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枢纽站内安装充电桩,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发展和推广。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设计和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良好的公共交通枢纽设计能够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1. 前期调研和规划首先,设计师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
这包括对城市的当前交通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交通流量、出行模式、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数据收集。
同时,设计师还需与相关部门、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明确公共交通枢纽的定位和功能要求。
2. 功能布局与设计公共交通枢纽的功能布局是设计方案中的关键一环。
首先,需要确定交通枢纽的类型,如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等,并根据相应的功能规划站点内的设施设置。
其次,需考虑站点的布局和出入口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通行效率和便利性。
另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站点内的人流组织、出行引导和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设计。
3. 设备设施与创新技术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设计中,设备设施和创新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可利用智能化系统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人流组织,与乘客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等。
此外,应考虑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电动车充电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环境友好与景观设计好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应注重环境友好和景观塑造。
例如,可以在站点周围增加绿化带和景观广场,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为乘客创造舒适和愉悦的环境。
同时,应加强与城市其他建筑和交通设施的协调,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5. 安全保障与应急措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安全保障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布置,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此外,还需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灾害防范和处理能力。
总结起来,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应该注重前期调研和规划、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与设计、设备设施与创新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与景观塑造、安全保障与应急措施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我们可以打造出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交车站布局优化研究
公交车站布局优化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交车站的布局优化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公交车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公交车站的布局进行优化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一、交通流量分析公交车站布局优化研究的第一步是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公交需求情况和客流量分布。
这有助于确定哪些区域需要更多的公交车站以应对高峰时段的客流需求。
二、站点布局设计在确定了各个区域的交通需求后,下一步是进行公交车站的布局设计。
站点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区域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
对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应该合理增加公交车站的数量,以方便民众出行。
而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也应该增加更多的公交车站,以缓解客流压力。
在进行站点布局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应预留一些空间,以便在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增加时,能够方便地增加新的公交车站。
这样可以减少后期改建时的成本和工期。
三、站点设施和服务不仅仅要考虑公交车站的布局,还需要关注站点的设施和服务。
好的公交车站应该满足人们等车和候车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这包括有遮阳棚、座椅、垃圾桶等基本设施,以及充电站、自动售票机等先进设备。
此外,还可以提供跨站步行通道、自行车停车区域等,方便乘客的衔接换乘。
另外,公交车站的服务也至关重要。
应该有工作人员负责站点的管理和维护,及时解答乘客的疑问和处理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发布系统,向乘客提供最新的公交线路、班次、到站时间等信息,方便乘客规划行程。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优化公交车站布局不仅要满足交通需求,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公交车站的位置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车站周边设置绿化带、自行车道等,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
一体化交通系统下的城市交通枢纽及站场布局与结构研究
T E C HN o L o G Y A N D MA R K E T
一
体 化 交通 系统 下 的城 市 交通 枢 纽及 站 场 布 局 与 结 构 研 究
秦 渝
( 1 .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 0 0 0 7 4 ; 2 . 重庆市公共 交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 重庆 4 0 0 0 2 0 )
是和车位数量成正 比的, 车位越 多车辆 自燃概率 越高 , 车辆 数 越多遇到火灾水灾时的难度越大 , 损失也越大。尤其是地下 立 体停 车场 , 遇到大火大水 时绝 大多 数都逃不 出来 。其 三 , 刑 事 案件发生率 的大小 。立体停车场如果设计得不 合理 , 容 易产 生 程 难 以协 调 。 刑事案件 盲区。 城市交通枢纽作为锚 固城 市交通 网络 体系 的基 础 以及各 4 公交车停车港设计 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纽带 , 对于城市交通具有 重要 的影响。实践 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基础公交设施 , 几乎分布在城市任何 证 明, 合理的客运换乘枢纽设 计 , 既能满 足大运量 客流集 散与 条有公 交车辆运行 的道路上 。它 虽然 只占有城市道 路很 短 换乘 的要求 , 又有利于道路 客流 的均衡分 布 , 同时还可 以促进 的一段 , 也只是公交线路上 的一个点 , 却不但 影响着公 交车 辆 的规划与设计 。我国城市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与设计的特点有 : 大型综合换乘枢纽功能明确 , 运输方 式多样 ; 综合 换乘枢 纽结 构 多样 , 注重人性化设计 ; 管理体 制问题 导致规划设 计建 设过
楼 的经 营 。
2 ) 立体停车场的空间 占用 问题 。地上空 间在建筑施 工成 本上 比较省钱 , 但受相邻建 筑的 限制 可能较 多 ; 占用地 下空 间
我国大城市公交站点布局设计优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我国大城市公交站点布局设计优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庞 博 宋 岩 陈 鸥【摘要】目前,随着公交优先原则在我国的提出及逐步深入实施,公共汽车已成为各大城市最主要的居民出行方式。
由于大城市公交线路复杂,站点繁多,这就为城市公交站点的布局设计带来了挑战。
论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对城市中心区范围内所有公交站点现状的详细调查,选取重复三站(含)以上站点作为代表(计290个),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并针对所提出实际问题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城市公交站点的布局设计方法,并针对哈尔滨作为寒地城市在公交站点布局设计问题上的特殊性作了探讨。
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因而论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对协调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指导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有着借鉴作用,同时试图为实施公交优先原则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有益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交站点;公交优先;站点布局;站点设计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尤其是私人汽车数量迅猛增长,导致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
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城市环境和用地并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建立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实施公交优先原则,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鉴于我国地少人多且经济不够发达的现状,及城市公共汽车在运送能力、运输成本及所需道路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公共汽车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我国大城市均拥有几十至几百条公交线路,按每条线路平均20个站点,重复系数2.5计算,每个城市也至少有上千个公交站点。
由此可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条件之一及城市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交站点,其布局的合理性及设计的可印象性对建设城市整体可印象性及和谐性具有极重要的影响。
重庆市城市公交站场多元化类型划分方法研究
重庆市城市公交站场多元化类型划分方法研究何川I王克成2张弛%吴成余4(1.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1;2.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1;3.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4.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17)摘要:为解决城市公交站场缺少类型划分方法的问题,文章遵循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公交-轨道换乘能力和综合开发潜力两个维度建立公交站场类型划分模型,把公交站场分为基本型、换乘型、商业型、综合型4类。
将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南坪公交站场,结果表明:南坪公交站场公交-轨道换乘能力评价得分为64.4分,综合开发潜力评价得分为70.9分,类型划分为综合型公交站场。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交站场;多元化;类型划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行者逐渐由单纯生理出行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出行。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场是公共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的主因之一。
合理的公交站场定位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出行需要和不充分、不协调的公交供给间矛盾的关键。
现有公交站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选址、布局、规模等方面,缺少分析公交站场功能定位的定量方法。
Alonso 等⑴通过双层规划模型对公交站场选址进行了研究。
魏明等冈应用两阶段启发式算法计算公交站场应配置的公交车位数量。
许奇等冈构建了系统延误模型,分析不同公交站场布局形式对站场内部交通流的影响。
Yao等旳基于仿真分析了在正常和拥堵两种情况下公交站场对外部交通流的影响。
本文以促进重庆市主城区公交站场品质提升为根本目标,结合重庆市主城区现有公交站场的瞬、布局及功能等实际情况,从公交-WI换乘能力和综合开发潜力两个维度提出适应于新时期的城市公交站场类型划分方法。
1城市公交站场发展趋势方便指挥人员指挥调用。
当城市运营集团下属各设施响应结束后,可以根据时间对环境监测、险情等信息追溯,对此次预警与响应工作进行后评估。
基于公交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方法研究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 方法, 将交通运输系统 中的交通 发生点 和 吸引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 围内的物体系统 , 各点 的交 通 发生、 吸引量分别看 成该点 的重量 , 物体 系统 的中心就是枢 纽 站 场 设置 的最 佳 点 , 求 几 何 重 心 的 方 法 来 确 定 客 运 枢 纽 站 用 的最佳位置 。其数学模型如下 : 设 规 划 区 域 内有 n个 交 通 发 生 点 和 吸 引 点 , 点 的发 生 量 各 和 吸 引量 wi , 坐标 为 (i i( 12 … ,) 设 需 设 置枢 纽站 的坐 xY j ,, n 。 ,) =
引 言
体化 公共交通系统 是对 以交通枢 纽为主 的城市交通 系 统资源 的整体优化 , 按其 技术经济特 点组成分工协作 、 有机 结
一
x CWj C = jx / j
J= 1 J= 1
二
合 、 接 贯 通 、 局 合 理 的综 合 交 通 体 系 , 到对 这 些 资源 统 一 连 布 达 规 划 、 一 组 织 、 一 调 配 、 一 管 理 的 目的 。人性 化 、 运 化 、 统 统 统 捷 信 息 化 和 生 态 化 是 一 体化 交 通 最 基 本 的 特 征 。客 运换 乘 系 统 的
规划 布 局 的初 步 参考 。 () 2 成本分析法
1 布局规 划原则
城市公交枢纽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 多方面 的因素 。 因此 , 在进行规划 时为保证规划 的有效性和合 理性 , 以整个 应 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的经济 效益 为 目标 , 在确定规划 目标 的前 提下遵从一定 的规划原则, 具体如下: () 1 功能性原则 。明确综合换乘枢纽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及 换乘功 能, 换乘枢 纽设计应 当体现“以人为本 , 以流 为主 ” 的核 心要求。 () 2 系统性原则。将综合换乘枢 纽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 充 分 考 虑 各 种 交 通 方 式 之 间 的衔 接 , 既考 虑 到 车 流 的组 织 也考 虑到人流 的组织 ; 既考虑 到快速 交通 的规划 , 也完善慢行系统 ; 既考虑枢纽疏解 的便捷也考虑旅 客集 中的高效 。 C) 济性 原则 。经 济性关注节 约用地 、 3经 合理 选择建 设标 准, 强调投资效益、 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 , 体现绿色生态交通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单位吨公里运费相同,设为 F,其余交通运输条件相同,各
交通运输发生点到站场的距离矩阵
D= Σdij
Σ m×n
Σ i=1,2,3,…,m
Σ
Σ j=1,2,3,…,m Σ ,则每个备选站点的总费用为:
n
Σ Ci =Ri + dij Wj F Σ i=1,2,3,…,m Σ j=1
计算出每个站场的总费用后,从中选择总运输成本最小的
(1)建立更加完善的换乘枢纽布局方法,使其更具经济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便市民换乘。
(2)结合重庆市特殊地理特点,考虑更多的换乘客流量的 影响因素,建立更加精确的优化模型。
(3)虽对城市内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模式进行了系 统的分析,但是如何对枢纽换乘模式进行规划,使衔接布局最 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点作为最佳的场站选址。
优缺点:成本分析法求解过程较为简单。实际上只是一个
简单的站场布局规划成本比较法,在求解过程中均以静态的总
费用最小为选优目标,运输费率为固定值,既没有考虑实际的
路网结构,也没有考虑客流在线路上的相互交织混杂对交通流
在路网上分配结果的影响。
(3)运输规划模型
假 定 在 公 交 枢 纽 的 服 务 范 围 内 有 m 个 发 生 点 Ai =(i = 1,2,3,…,m),各点的发生量为 ai;有 n 个吸引点 Bj=(j=1,2, …,m),各点的需求量为 bj;有 q 个可能设置公交枢纽的备选站 场地址 Dk=(k=1,2,…,q)。发生点发生的交通量可以从设置的 站场中中转,也可以直接到达吸引点,假定各备选地址设置枢
1 布局规划原则
城市公交枢纽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进行规划时为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以整个 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确定规划目标的前 提下遵从一定的规划原则,具体如下:
(1)功能性原则。明确综合换乘枢纽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及 换乘功能,换乘枢纽设计应当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核 心要求。
(1)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交通发生点 和吸引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 通发生、吸引量分别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的中心就是枢 纽站场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客运枢纽站 的最佳位置。其数学模型如下: 设规划区域内有 n 个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各点的发生量 和吸引量 Wj,坐标为(xj,y)j (j=1,2,…,n)。设需设置枢纽站的坐 标(x,y),公交枢纽系统的运输费用为 Cj。根据平面物体求中心 的方法,站场最佳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3)建设规模适当超前,前瞻性考虑今后发展需求。 换乘枢纽的建设规模必须以今后的发展需求为基本依据, 有效综合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乘客的换 乘需求,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对各换乘枢纽承担的客流量及 客流结构分析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
4 城市公交枢纽站场未来展望
随着重庆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新建,重庆市即将进入以轨 道这一大运量交通方式为主导的公交时代,并且与地面公交共 同承担城市主要交通客流。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交通方式不可 避免的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 那么各种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将成为实现公交一体化、发挥公 共交通高效性的有力保障。故此,还应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加 深对公交换乘枢纽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换乘枢纽的布局与结 构。
约束条件为:
q
n
q
m
Σ Σ Σ Σ X ik + Z ij =a i Σ i=1,2,3,…,m Σ Y kj + Z ij =b j
k=1
j=1
k=1
i=1
Σ j=1,2,3,…,n Σ
148 广东科技 2012.7. 第 13 期
m
n
Σ Σ Xik +Xk =dk Σ k=1,2,…,q Σ Ykj +Xk =dk Σ k=1,2,…,q Σ
149 广东科技 2012.7. 第 13 期
i=1
j=1
Xik,Ykj,Zij≥0
式中:Xik—— —从发生点 i 到备选枢纽站场 k 的运输量;
Ykj— ——从备选枢纽站场 k 到吸引点 j 的运输量;
Zij—— —直接从发生点 i 到吸引点 j 的运输量;
Cik— ——从备选枢纽站场 k 到吸引点 j 的单位运输费
用;
Cij—— —直接从发生点 i 到吸引点 j 的单位运输费用; Ck—— —备选枢纽网点 k 中单位运输量的中转费用; Xk—— —备选枢纽网点 k 的闲置能力。 求解此线性规划模型,可得到决策变量 Xik,Ykj 的值。 优缺点:该方法事先需要确定备选站点集合的数量及位
交通建设
基于公交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方法研究
马虎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对各种类型的枢纽站场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枢纽站场的选址布局进行分析:①采用流量决定法进行定量分析;②通过分 析选址布局所遵循的一些原则、要求及规划方法,从而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公共交通;枢纽站;站场;布局规划
引言
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是对以交通枢纽为主的城市交通系 统资源的整体优化,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 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达到对这些资源统一 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目的。人性化、捷运化、 信息化和生态化是一体化交通最基本的特征。客运换乘系统的 有效衔接是实现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2)系统性原则。将综合换乘枢纽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既考虑到车流的组织也考 虑到人流的组织;既考虑到快速交通的规划,也完善慢行系统; 既考虑枢纽疏解的便捷也考虑旅客集中的高效。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关注节约用地、合理选择建设标 准,强调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体现绿色生态交通概 念。
在已经具有一个枢纽站场位置的选择集的前提下,以枢纽
系统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财务计算,比较选择最佳站场
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假设有 n 个交通运输发生点,分别具有发
生量(W1,W2,…,Wn),而且用一定准则已经得到 m 个备选位置
(P1,P2,…,Pm),每个站场的建设、运营成本为(R1,R2,…,Rm)。
(4)先进性原则。先进性体现空间资源共享,实现智能化立 体换乘枢纽的布局和交通组织管理系统。
(5)文化性原则。文化性在满足交通功能为第一要务的同 时,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使综合换乘枢纽具有鲜明的地方 文化特色。
2 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2.1 新建城区公交枢纽布局规划模型
公交枢纽场站规划布局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模型与方法主 要有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重心法、微分法、成本分析法、多 元枢纽场站布局的混合整数规划法、运输规划模型、CFLP 法等 等。
(2)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体现“无缝接驳”的人性化 理念。
当前,各大城市交通换乘枢纽的发展方向为:以轨道站为 核心,其它多种地面交通方式相结合,通过轨道交通和城市其 它交通方式的换乘,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干线交通方 式的作用,有效利用公共交通资源。同时,公交枢纽交通组织贯 彻“以人为本”、快捷、安全的原则,实行人车分流、管道化交通 与无缝接驳的立体换乘体系,营造服务便利、环境舒适的换乘 空间,将多元交通方式有序组织,减少其矛盾所在和复杂性,将 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集中在枢纽内部进行,通过枢纽内部的交 通换乘组织,最大限度提高换乘舒适度,减小换乘距离,体现 “无缝接驳”的换乘理念。为实现“无缝衔接”需优化目前的交通 建设管理体制,从根源上保证出行者换乘行为的顺畅有序。
(2)微观诊断 公交枢纽微观诊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系统结构诊断。系统结构分析主要是从公交枢纽是否具 有层次性,各层次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各交通方式场站是否 匹配等角度进行诊断。 ②总体布局诊断。总体布局分析根据各城市发展形态不同 有多种分析方法,以重庆为例,可以有以下两种分析方法: a.圈层分析法,即分析公交枢纽场站在各圈层范围的分布 情况。以重庆公交枢纽站场为例,其在圈层空间布局中,突出为 公交系统内部客流换乘服务的枢纽站、首末站设施应集中布置 在内环内部,为公交系统与城市对外客运系统换乘客流服务的 大型枢纽站、首末站以及为车辆服务的大型停车场、维修保养 场而应以内环与二环之间为主进行布置,即交通圈的缓冲圈之 内(见图 2)。 b.象限分析法,即公交枢纽站场在各象限的分布情况。以重 庆主城区为例,根据重庆主要客流产生地的布局特点,北、东、 西三个方向客流较大,南向客流较小,因此,相对应枢纽内公路 客运站布局在北、东、西三个方向基本均衡,而南向相xj/ CjWj
j=1
j=1
m
m
Σ Σ y= CjWjyj/ CjWj
j=1
j=1
优缺点:重心法不限于特定的备选地点进行选择,灵活性
较大,但它将纵向和横向坐标标识为独立变量,与实际交通运
输系统的情况相差甚远,求出的解通常不精确,只能作为站场
规划布局的初步参考。
(2)成本分析法
置,以及节点之间的运输价格。由于不同区域、不同交通运输方
式的运输价格差异较大,使得运输价格的确定具有相当的难
度,通常取一个宏观的统计值来统一表征运输价格。这样做的
缺点是无法对运输价格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反应,同时也无法衡
量枢纽所处交通运输网络变化对枢纽规划布局的影响。
2.2 基于现状诊断的建成区公交枢纽总图布局规划
纽站场的基建投资、中转费用和运输费率均为已知,以总成本
最低为目标确定枢纽布局规划的最佳方案。
公交枢纽布局选址计算的数学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mq
qn
mn
ΣΣ ΣΣ ΣΣ minF=
ΣCik +Ck ΣXik +
Ckj Ykj +
Ckj Z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