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3_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学会进行试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机制,既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又使学生学习和体会合作的愉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2. 教学重点/难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细胞内部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立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这些都是细胞器。
我们知道这些细胞器内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且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那为什么细胞能够如此精确而有序的进行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呢?一个工厂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厂长的正确领导和控制,可以说厂长是一个灵魂人物,是整个工厂的核心,那么在细胞这个工厂中,它的灵魂,控制中心是什么呢?答:细胞核那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细胞这个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我们来研究一下细胞核到底是如何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控制的。
屏幕演示制作的"资料分析"中的四个实验的动画。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动画、讨论、回答、填表二、细胞核的结构请同学们看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问:细胞核由那几部分构成?(看图回答)生:有核膜.核仁.核孔.染色质。
问:核膜与细胞膜有何不同?(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比较进行比较学习)生:主要的不同:(1)核膜是双层单位膜,而细胞膜是单层的;(2)核膜上有核孔而细胞膜上没有核孔。
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回答以下问题。
1、从课文的段落看,第一段描述了染色质,那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1.从课文的段落看,第一段描述了染色质的主要成分、特性以及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它们各是什么?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赵县第六中学---王玲玲一、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有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简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初步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③领悟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尝试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②通过制作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②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在理解教材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学情分析:此次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基础知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
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敏锐,反应迅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
在课堂上好表现,不喜欢教师的空洞说教,拒绝教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三、教学方法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遵循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氛围,使学生减少理解抽象问题的困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优质教案(1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优质教案(13页)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林雪琪永州市第四中学一、学习内容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属于理解水平。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主要讲述了有关细胞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用系统的视角由外而内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三个层面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其中本节内容是全章的教学难点,它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关于核酸和蛋白质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增殖”中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和必修二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细胞核的知识的深化,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但是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用图示更清晰、直观的展示资料中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理解相关实验,使学生体会细胞核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体验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都是在本节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但学生的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细胞和控制生物的遗传与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同时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通过教材中四个经典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同,同时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能力。
若结合初中学过的有关多利羊产生过程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中央深颜色的核仁是细胞核)幻灯片展示电镜照片,凸显细胞核的结构。
讨论:发挥想象,把细胞核比喻成什么才既形象又贴切?(如军队中的司令部,注:比喻成工厂厂长是不太恰当的,因为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而功能上是“上下级”的关系,因此比喻成司令部会更为贴切。
细胞核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第一课时(40分钟)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理解水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教学难点仍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教学目标仍主要围绕此要求。
本节内容由细胞核的功能和细胞核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细胞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总结得出的结论。
而细胞核的结构则主要讲解细胞核具体分为哪几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以及每部分结构的功能。
2.举例说出细胞核的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运用比较和归纳法总结知识点。
2.尝试制作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通过有关细胞核实验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1.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分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导入播放克隆猴的视频,通过视频讲解克隆猴的过程,并由此引入细胞核,并指出其重要性。
细胞核引发学生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学习兴趣传授新课:1.资料分析细胞核到底具有怎样的功能呢?请同学们看到教材52—53页资料分析的四则资料并思考PPT上的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
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都是黑色。
由此可以得出细胞核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呢?资料二: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
结果,有核的一半能继续分裂,无核的一半停止分裂。
当有核的一半分裂将细胞核挤到无核一半时,另一半能继续分裂。
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根底,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根底,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局部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屏幕展示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蚕的丝腺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图片,提示学生观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请学生指出他们的细胞核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6页)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桑植四中---- 罗金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3)初步学会探究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二、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教学理念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对话,创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六、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染色质、染色体教具,[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认同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与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
PPT幻灯片、红色包装带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56的练习题
2、预习本节课剩余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遗传
2、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代谢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逻辑思维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机制。
(2)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构建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提出问题:在细胞这个微小而又复杂的世界里,哪个结构起着控制中心的作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1)展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讲解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
(2)让学生对照模式图,描述细胞核各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核膜、核孔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以及核仁与核糖体形成的关系。
3、细胞核的功能(1)资料分析:提供多个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实验资料,如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细胞核控制细胞遗传和代谢的结论。
(2)模型构建:让学生用简单的材料构建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模型,如用卡片代表不同的物质,模拟细胞核对物质进出和反应的控制。
4、染色质与染色体(1)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在细胞不同时期的相互转化。
(2)通过动画演示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转化的意义。
5、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总结细胞核作为系统控制中心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细胞没有细胞核,会对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目标:1、能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会画出细胞核平面结构图,熟练掌握细胞核结构特点;2、强化对细胞核结构特点的理解;3、结合细胞核结构特点,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4、感受细胞核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基本技能(会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会画细胞核的平面结构);3、基本思想(由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和资料探究分析,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和探究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4、基本活动经验(经历学习探究过程,归纳、感悟;体验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
渗透:1、独立思考习惯;2、合作意识培养;3、实践能力培养;4、表达能力培养;5、问题分析能力培养;6、感受生物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对细胞的分类有了较好的理解,掌握了真核和原核细胞分类依据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对真核细胞结构有了较好的认识,能辨识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会画细胞结构平面简图。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绘制细胞核平面结构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通过启发和互动性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落实学生对细胞核结构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现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上节后登录优教平台,发布预习任务。
课题引入:通过观看视频提出“细胞核移植婴儿的原理是什么?”,引入新课。
然后回忆已学知识,思考细胞的分类依据,并通过提问导出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分布特点。
【功能】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生物高科技技术的震撼,激发学习欲望,引出课题。
2、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并检测学生预习内容。
【媒体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带着思考进入课题,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渗透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一(说一说):各小组结合课本根据本组制作的细胞核结构模型认识细胞核结构特点,并上台展示说明。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功能及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热情;(2)认识细胞核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概念;(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3)细胞核的功能。
2. 教学难点:(1)细胞核各结构的功能;(2)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细胞核的结构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细胞核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核的概念;(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如核膜、核仁、染色质等;(2)阐述细胞核的功能,如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细胞代谢的控制等。
4. 案例分析:(1)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加深对细胞核功能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结构名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如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和小论文,评估学生对细胞核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细胞核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4: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第1必修模块第3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
细胞核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四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材一反传统教材研究细胞结构的“结构→功能→应→结构→应用”的新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的编排模式,代之以“实例→功能←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1.2 教学目标1.2.1 认知目标(1)探究并归纳细胞核的功能;(2)阐明细胞的结构,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1.2.2 能力目标(1)阅读、理解、识图、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3)参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型制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逐步树立辨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1.3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1.4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课前准备2.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2.2 学生准备分小组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重点预习课本中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四个探究性实验材料。
3.教学过程3.1 模型展评导入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前学生分小组制作动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高一生物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

高一生物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预习目标】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概述及模型构建【新知自主探究】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分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是;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__________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_____细胞等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是由、和、组成的,核膜是___层膜,把与分开,核膜上有大分子通道,核孔的作用是实现之间频繁的和。
染色质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因容易被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核仁的作用是与__________的合成以及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是细胞和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的概述及模型建构细胞的概述:细胞作为基本的,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地进行。
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细胞既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模型构建: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___________的描述。
其形式很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例如,挂图、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属于________模型。
座标曲线、公式Nt=N0•λt)都是模型。
注意:照片不属于模型。
【自我检测】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细胞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B.同一细胞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C.不同细胞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D.不同细胞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核酸D.染色体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B.细胞保持完整性c.细胞膜的流动性D.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A .细胞质基质B .细胞器c .细胞核D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学会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细胞核的功能阅读课文P52,资料分析,思考下列问题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控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细胞核功能及其各部分结构的学习,认同生物界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2、通过PPT展示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变化,理解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科学思维)3、通过对细胞核功能的四则资料的分析,加强实验设计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核的结构特点与功能2、难点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相互转化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课本六、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展示多莉羊的新闻,分析多莉的形成过程,通过问题串的提出,引出细胞核的地位(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设疑:为什么细胞核可以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呢?它具体的功能有哪些呢?2、新知讲授(1)细胞核的功能学生阅读课本52页的资料分析,并思考讨论中的问题。
a.美西螈胚胎细胞的核移植实验结论1: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由细胞核控制。
b.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学生活动:谈论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否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
结论2: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对结论1和结论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细胞核控制生物体的遗传。
c.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结论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d.变形虫的切割实验结论4:变形虫的摄食、应激性以及生长分裂等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通过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还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结论3和结论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细胞核控制生物体的代谢。
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核酸(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补充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相关章节。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细胞核模型、染色体模型、DNA模型、基因模型等教具。
4.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核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3. 知识讲解:讲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物实例,让学生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理解。
6.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细胞核,观察染色体、DNA和基因在细胞中的分布。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DNA和基因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思考细胞核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功能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功能,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屏幕展示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蚕的丝腺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图片,提示学生观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请学生指出他们的细胞核有什么不同。
提示:①形状差异:有圆形、瓣形(如人的白细胞)、分枝形(如蚕的丝腺细胞);②数量差异: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核,有二个核的(如肝细胞),还有多个核的(如骨骼肌细胞),极少数细胞无核(如人的成熟红细胞、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虽然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形状有差异,数量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结构是大致相同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细胞核的功能
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细胞中
横缢螈受精卵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将变形虫切成
两半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一半有核,一
半无核
伞藻嫁接与核
移植
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
移植
2.完成以上表格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细胞核的结构
(一)核膜:1、结构:(1)双层膜,内膜与染色质丝相连,外膜与内质网相连通。
外膜的外表面上有核糖体附着。
(2)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相连,形成核孔。
2、功能:使核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化学反应的场所。
在核膜上有多种大量的酶,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核膜在细胞周期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孔道。
大分子物质如mRNA可通过核孔,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核膜。
实际上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核仁:1、结构: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因为它的折光性较强,
与细胞的其他结构很容易区分。
它通常是单一的或者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
2、功能:是某
些RNA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
(三)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在间期中由DNA 和蛋白质以及少量RNA 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1、DNA 、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比较
3、功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探究三:模型建构:
1模型: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
二描述特点:定性的、也可以是
定量
的、具体实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通过抽
象的形式等。
3类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探究四: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1从结构上看: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1、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连通;2、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等相互连接成完整的生物膜系统;3、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
2从功能上看:细胞的不同结构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合作的,如蛋白质类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是由核糖体、内质网、高尔
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等结构协调完成的。
3从调控上看: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细胞
核内的DNA 通过控制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
4从与外界的关系上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
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
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5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看:(1)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
(2)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的,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寿命较短,含细胞质少的精子寿命也很短。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整体性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思考感悟】既然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那么核膜还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染色质 染色体
同一 物质
成分相同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特征相同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两种形态
细长的丝状 杆状或柱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十、教学反思
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所以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这些极细微的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量的细胞结构名词,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并通过列表对比等方法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这部分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加强系统的教学观,即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功能引出对应的结构,把握两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