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访谈提纲·答案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访谈提纲·答案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访谈提纲·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城市品牌项目县区领导访谈提纲

一、未来发展

1、请您简要介绍您所管理的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一下本地区的主要文化旅游资源

洪泽湖,美丽清纯,风光旖旎。洪泽县,因湖设置,借湖得名。洪泽县地处江苏省中部,面积1394平方公里,人口40万。洪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南京1小时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3小时核心辐射圈内,宁连高速穿腹而过,新长铁路、淮安机场毗邻而座。洪泽县物产丰富,生态优美,有名湖、有名堰、有名泉、有名品、有名菜,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美称。洪泽1956年建县,现辖12个镇、125个村(居、社区),总人口38万,水陆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55%。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洪泽始终禀承“举全县之力抓发展、聚全部财力惠民生”的理念,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矢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跨步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均量指标领先苏北。近五年,洪泽主要经济指标均量指标全部跃居苏北23个县(市)前5位左右,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晋升到苏北第3位、在苏中12个县(市)排第10位、在全省48个县(市)排第25位;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3年排苏北第1位,排苏中第4位,排全省第16位,排名5年晋升11位。二是总量指标实现倍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保持较高增幅,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是2007年底的倍、倍、4倍和倍,年均增幅分别达到%、%、%和%。三是跨越指标全市靠前。今年以来,洪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公共财

政预算收入预计分别增长%、%、24%、%,尤其是在全市跨越发展季度指标考核中,洪泽综合得分位居全市前列。最令人振奋的是: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推动了洪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今年上半年洪泽在全市率先通过2003版全面小康省级考核验收,圆了洪泽人民多年的小康梦。

(二)社会发展好。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率先发展。全县科技创新贡献率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院士工作站拥有数占全市的1/3,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市首家突破百件并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尤其是:洪泽挂牌创办了苏北首家科技创新基金——洪泽英飞尼迪(以色列)创业风投基金,省委罗书记多次予以高度赞扬,在去年的苏北工作会议上,罗书记脱稿表扬洪泽“最近,我到洪泽县调研,看到洪泽与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合作成立的科技创新基金,这一做法很好,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代表。”二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资亿元,新建了新县中、高良涧中心小学、洪泽湖实验小学,提升改造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区中学、二中,按省优质园标准新建了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保持千人以上,增幅连续5年全市第一,达线人数占比超过淮安和苏北平均水平。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称号。三是卫生事业优质发展。投资3亿元,建成了12层的县医院病房楼、13层的县中医院和17层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三大县级医疗机构优质资源拥有量全市第一。整合医疗资源,完成县医院与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高良涧镇卫生院的优势互补。村(居、社区)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人均拥有量居全市前列。四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建成县(区)唯一的集3D影院、休闲健身、网吧于一体的影视城和文化娱乐城,建成全省首个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成“全国诗词之乡”,被授予“省文化先进县”称号,“渔文化、水文化、古文化”成为洪泽文化名片。五是社会保障扩面发展。城镇三大保险覆盖面提高至%,新农合、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军人家庭优待金实现“覆盖提标”。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六是老龄事业幸福发展。建成苏北一流的夕阳红大院,

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2011年6月份,李学勇省长来洪调研后在全省计划生育大会上脱稿表扬:“前不久,我去苏北调研,洪泽县采用集中集聚集约的办法,把所有涉老单位建在了一个叫夕阳红大院的地方,我感觉很好!这个大院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问题。”

(三)创新亮点多。突出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均衡化、城乡一体化”。2010年启动实施“农村初中生进城工程”,已撤并6所乡镇初中,有3120名农村初中生进城读书。此举分别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内参形式报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委员参阅,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栏目连续3次进行正面报道,新华社发通稿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栏报道,同时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予以大篇幅报道。二是在苏北率先推行“富民拆迁、和谐拆迁”。我们始终坚持“绝不能在城市化过程中让群众边缘化、绝不能在工业化过程中让群众贫困化”的理念,率先推行富民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近五年累计完成107个地块、10776户、144万平方米的拆迁。在国家新的拆迁政策出台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先后3次派人来洪进行专题调研。三是在苏北首家实施“土地换城保”。早在2008年,在苏北就率先实施“土地换城保”工作,目前已有4987户、6603人参保,覆盖率达到100%。此举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显着高于省、市标准。四是在淮安率先实施“效能大提速、效能大部制”。早在2008年就率先将原县委督查室、目标办、组织部重大项目督查室、软建办和纪委纠风办等5个机构进行整合,成立县效能建设办公室,由县纪委牵头负责,对全县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督查考核。此举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和《新华日报》誉为“效能大部制”改革,先后有天津、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新疆等地的27个省内外党政代表团前来学习考察。五是在淮安率先试点“干部竞选、班子直选”。率先开展6个乡镇镇长公推公选试点、3个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和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一肩挑”试点,2011年还在4个乡镇换届中开展党委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占全县乡镇数的1/3,占全市试点数的50%。洪泽严肃换届纪

律的做法受到省委石泰峰副书记的充分肯定,并被中央和省委换届工作简报刊发推广,还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代表被邀参加中组部座谈会并作经验介绍。六是在淮安率先探索“集中发展、集约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标房集聚”的发展模式,先后创办了三大集中集约发展载体,其中科技创业园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容积率等指标有的已经赶上苏南发展水平;省级软件产业园先后集聚了15个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一室一企、一层一园、一楼一区”的集聚集约效应日益彰显;高新技术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四层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供100家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和100家待孵化企业入驻。七是在洪泽大力推行“企业带创业、创业壮产业”。重点选择和扶持一批产业链条长、链条独立性强的龙头企业,拿出部分产业链条,扶持城乡群众进行拷贝复制,单独设厂,联手发展,培育创业致富群体,做长做粗产业链。目前,机械类的神舟轮毂公司已经带动创办创业企业13户。八是在洪泽全面开展“蹲点招项目、蹲点建项目、蹲点批项目”。树立“项目就是生产力,大项目就是先进生产力,重大项目就是强劲爆发力”的观念,把领导干部推向项目第一线,蹲点招商、蹲点建设、蹲点审批,助推洪泽发展。深入开展“夏季重大项目招商百日竞赛”活动,得到了市委姚书记和市政府曲市长的批示肯定。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规模以上项目563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28个,全部达产达效后,洪泽工业将实现“全县拼全力、总量超千亿”的发展目标。

(四)未来预期高。立足过去的良好基础、未来的高度预期和政法工作的有力保障,洪泽将着力谋求更好更快发展。洪泽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打造魅力湖滨新城,争当淮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洪泽今后三年的总体任务是:实现经济“五个亿”、创建国家“五个城”、建设农村“五个区”、打造洪泽“五张牌”。实现经济“五个亿”:工业经济超千亿、财政收入超五十亿、生产总值增百亿、民生年均投十亿、镇镇税收全过亿;创建国家“五个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农村“五个区”:高效渔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生态乡村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农村现代化示范区;打造洪泽“五张牌”:幸福洪泽、创新洪泽、文化洪泽、平安洪泽、法治洪泽。

有人说:站在高家堰上,极目远眺,水天一色,大湖风光,气象万千;行走在水釜城里,移步换景,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于洪泽版“清明上河图”;泛舟洪泽湖上,烟波浩渺,珍禽聚栖,渔舟帆影,美不胜收。这仅仅是洪泽县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

洪泽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达100多处,是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的理想胜地。一是以“湖、堤、湾、城、园”为代表的洪泽湖水长城生态旅游,二是以“山、道、寺、滩、泉”为代表的洪泽老子山温泉度假旅游。目前,洪泽县正在致力打造环湖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4A级旅游风景区。一个具有“大湖风情、古堰风韵、道教风骨、生态风光”交相辉映的湖滨生态旅游名县已靓丽呈现。走进洪泽,如同走进水的世界;走进洪泽,如同走进湖的天堂。

一湖,指美丽清纯洪泽湖。“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闻名遐迩的洪泽湖烟波浩淼,美丽清纯。这里珍禽聚栖,渔舟帆影,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纵揽湖面,“纵目长湖水,空蒙远接天”;放眼远眺,“不风还激浪,无雨亦生烟”。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赞誉洪泽湖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

一堤,指雄伟壮丽高家堰。“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积淀了1800多年历史风韵的洪泽湖古堰,宛如气势雄伟的水上长城,屹立在烟波浩渺的洪泽湖东岸。扑朔迷离的108弯、精雕细凿的石工墙、历经风霜的碑雕石刻,无不彰显着千年古堰的神奇魅力。如今的“水上长城”是一处不可多觅的“天然氧吧”,两侧树林茂密,品种繁多,宛如游移欲飞的巨龙依水而卧,人行其中,倍觉“神仙遗落在人家的一条绿玉带”。目前,洪泽县正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一湾,指银沙湖岸渔人湾。“沙边宿鹜春犹睡,谷口飞霞晚更妍”。一衣带水的洪泽湖渔人湾厚重、质朴、真实、原美。漫步在湖畔,湖风

古韵碧水蓝;品味在驿站,妙景美食心生叹;舞动在洪韵,人美湖美景更美;启航在码头,扬帆冲浪显神威;湖鲜在渔港,渔家风情意难忘;爱意在银沙,浓情蜜意暖似家。在这里,寓者忘归,游者忘倦。

一城,指湖滨胜景水釜城。走近洪泽湖水釜城风景区,看着亭台楼阁,水榭石舫,小桥流水,幽幽深巷,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般的灵秀和韵致。整个建筑以按照宋朝的建筑手法和园林风格复建而成,整体布局造型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移步换景,美轮美奂,乃洪泽版“清明上河图”。水釜城全面开街后,你可以在此体验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欣赏独具魅力的渔家歌舞,尝遍香浓人间的湖鲜美食。

一园——指狂欢世界游乐园。旋转自由落体机、旋转飞椅、30人大摆锤、40人海盗船、水上嘉年华……惊险刺激、新鲜好玩的洪泽湖游乐园风景区在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林木葱郁、鲜花烂漫的衬映下,勾勒出一幅梦幻般的乐园美景图。脚踏千年古堰,头枕洪泽波涛,聆听渔民耳语,体验狂欢快感,和谐优美的游乐园景区将给你带来别样的感观和享受。

一山,指道教名山老子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子山因老子在此炼丹而名扬天下。老子山虽不高峻,但它三面临水、突兀于洪泽湖南岸,凸显出不凡气势。站在老子山上极目远眺,八百里长淮波澜起伏,洪泽湖万顷碧波尽收眼底,煞是壮观,令人心旷神怡。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青山,从唐至清一直是文人荟萃、僧侣膜拜之胜地。大禹在此沐水枕石,疏河筑堰,换来淮滨安宁;吴承恩在此创作了享誉文坛、蜚声中外的中国古典名着《西游记》。老子山这颗散落在洪泽湖畔的明珠,虽历经战火和世事沧桑,依然光华灿烂。

一道,指哲理诗学道德经。“道法自然”。老子山道学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道教仙境。相传老子因周室衰微,辞官归隐,游

地(含徐州、淮阴一带)传经布道,驻足于淮畔莆山(今老子山),着有《道德经》。道者,规律也。道法自然,就是老子道学的意义所在。“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

的自然,这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一寺,指禅心和悦安淮寺。“佛法无边入水百年还出水,钟声依旧临淮千里更安淮”。安淮寺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含有淮水安澜之意。1994年,安淮寺移址于老子山,内有大雄宝殿,供奉佛祖、观世音等十余尊菩萨,还有缅甸人赠予的大型玉佛和一部《大藏经》。现在的安淮寺,集佛、道、神于一体,一门三教,众神仙共居一山,在友好的气氛中探讨着人生的真谛。在这里,游人不仅可以随心、随愿、随缘,拜佛敬神,祈福求财,还可捷足登上凤凰亭饱览洪泽湖风光。那淮水奔流、机船穿梭、湖鸥盘旋、鱼帆点点、粼波万顷的景象尽收眼帘,宠辱皆忘,禅心和悦。目前,安淮寺已成为洪泽湖区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一滩,指世外桃园淮仁滩。“贵在原始古貌美,美在自然新景幽”。淮仁滩总面积约1300亩,位于老子山镇北侧,洪泽湖南岸,淮河主航道北侧,为淮河入湖之“咽喉”,是淮河入洪泽湖多年所冲刷形成诸滩地之一。淮仁滩自然景观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生活的理想场所。泛舟滩涂湿地,微风徐来,心旷神怡。放眼远眺,可见洪泽湖波光粼粼。荡舟摇曳于芦苇荡中,不时惊起一只只鸥鸟,惊恐地飞向大湖深处,仿佛置身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卷之中,是一处难得的养生休闲、世外桃源之宝地。目前,淮仁滩正在建设秀水湾渔家“慢生活”主题园。

一泉,指泽国热海养生泉。“山水可以寄情,温泉可以怡情”。老子山温泉属原生态及稀世天然资源,水温高达63℃,泉质优良,得天独厚,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品类各异的水疗、鱼疗、花药浴、泥巴浴,不仅具有神奇的理疗保健作用,还兼备排毒养颜、美白肌肤、调理身心等多重功效。老子山享有苏北热海、泽国仙境、华东首席温泉度假区之美誉。在这里,游人可以观湖光山色,听竹木传声,闻农家气息,沐天然温泉,寄情山水,怡情养生,既体验了前所未有的舒爽,又品味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真可谓不羡桃源不慕仙。

近年来,洪泽湖地区正日益成为周边地区及长三角地区游客的

旅游热门地。今年以来,我们将实施旅游开发提速行动,集聚优质资源,做活湖水文章,开发重点乡镇,实施特色项目,串联景点片区,联动整体旅游,彰显现代湖滨生态旅游城市魅力。

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依托“一湖、一堤、一山、一泉”旅游资源,规划布局“一线四点”环湖旅游格局,“一线”即洪泽湖东岸古堰沿线,“四点”即县城、老子山镇、蒋坝镇、西顺河镇4个旅游节点。策应市白马湖保护开发,进一步修编完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空间。

精心打造景区项目。发挥县城景区优势、老子山镇温泉优势、蒋坝镇古镇优势、西顺河镇资源优势,实施游艇俱乐部、盐业博览馆、温泉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水利主题公园、淮仁滩秀水湾“慢生活”主题园、国蟹园、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等特色项目,尽快发挥传播文化、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观光度假、健康养生的作用。其他镇按照“一镇一品”要求,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打造更多乡村旅游示范点。

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理念,打造“洪泽湖旅游”独特品牌。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积极合作,把洪泽湖旅游线路纳入精品推荐线路。引导旅游企业和团队研发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景区解说、餐饮服务、产品设计、形象格调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形成旅游服务的“洪泽标准”。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专业团队,制作高质量的城市形象宣传和特色旅游宣传视讯资料。建设洪泽旅游网,借助高端媒体和新兴传媒,扩大“洪泽湖旅游”影响力,努力使来洪游客人数大量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提升。

对洪泽湖旅游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一是建议淮安旅游走向“大湖时代”。据一位旅游业界人士介绍说:“淮安、宿迁两市因为共拥洪泽湖资源,在旅游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依托各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旅游资源,实施优势互补、政策互推、市场共拓、产业共荣的环洪泽湖旅游合作一体化战略已成为必然和必要之举。”以沿洪泽湖大湖风光百里古堤旅游带为基础,联动环洪泽湖的盱眙、洪泽、泗洪等其他城市,构建环洪泽湖旅游经济圈,全面促进淮安旅游

走向“大湖时代”。

二是建议打造环洪泽湖旅游经济圈。如能将此上升到省级战略,形成“南有太湖,北有洪泽湖”,将树立全面融合的理念、整体推进的理念、文化导向的理念、高端引领的理念、跃位领先的理念,将洪泽湖打造成为“十二五”期间江苏新的旅游增长极。不久的将来,在苏中北地区将崛起一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漂流、运动娱乐、湖鲜美食、温泉养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经济特区。

俗话说,凭借东风好发力。目前,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建立了环湖经济共同体,共同体相关市、县都把环湖经济圈建设作为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洪泽湖作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环洪泽旅游开发势在必行,淮安必须把握“十二五”重大机遇,提前谋划在洪泽湖经济圈中的机遇,做到未雨绸缪,构建环洪泽湖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淮安在其中的领导地位。据相关人士介绍说:“当务之急,必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成立一个权威的、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构来统一行使跨界职能,协调各个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产业集群、产业互补提供政策保证。”据了解,为顺利推进环洪泽湖旅游经济圈,淮安倡导构建环洪泽湖旅游经济圈委员会,设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构,办公地点设于淮安市,实现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的一体化。打破行政界限,摒弃各行政单位划地为治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发展模式上创新,在管理模式上也要创新。

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包括: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拟定环洪泽湖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组织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组织、指导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进行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指导旅游业行业财会工作及旅游统计工作。

联动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负责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及人才培训等方面。

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

者合法权益。

代表环洪泽湖区域各旅游城市签订有关旅游协定,指导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

2、地域化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您认为淮安市的未来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又有何优势、劣势“十二五”时期是淮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学谋划淮安“十二五”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淮安发展的新特征,研究新形势,制订新目标,提出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可持续发展。应该说,“十二五”时期淮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淮安既迎来了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金融危机对欠发达地区影响滞后效应逐步显现,推行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的重大挑战。从国内环境看,中央新一轮财税体制、金融市场、土地管理、城镇化发展等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重构“经济地理”、激活市场主体、触发资源流动。淮安既拥有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日益加快、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的有利条件,也承受着资源、生态、环境等发展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的巨大压力。从区域环境看,上海自贸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加速实施,既为淮安加快借港出海、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了外部空间,也对我们应对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自身情况看,经过多年的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淮安既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突出存在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发展不够平衡等现实矛盾和不足。

“十二五”时期,将是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综合实力大提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淮安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期。按照省委省政府

“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淮安要于2015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战“十二五”、全面达小康是引领淮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这一时期,是淮安综合实力赶超期。目前,淮安已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外向化提升互动并进的发展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好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快的问题,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不断提升我市经济实力,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一时期,是淮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期。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二五”的发展主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弯道加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即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二次产业中占比有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有明显提升、经济开放度和外向度有明显提升。这一时期,是淮安城市发展加速期。“十二五”期间,淮安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着实施经过新一轮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承办2014年省运会两大机遇,我们要高举这两面大旗,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努力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这一时期,是淮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期。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是加快“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人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与自然更加融合,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有序。

二、管理与服务

1、您认为淮安市目前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哪些主要的优点和不足对如何改进有什么样的建议

就淮安而言,城市管理的发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从绩效看,淮安的城市管理经历了从脏乱差到整洁有序、从社会不满意到群众支持、从小城管到大城管的转变;从过程看,淮安的城市管理经历了:“无序的后果管理——规范的成因管理——和谐的长效管理”三个阶段。

第一,无序的后果管理阶段。就是把重点放在城市问题发生之后进

行治理的城市管理思路,主要是在2002年之前。这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制建设不配套,城市管理缺乏统一性、层次性和协作性。突出表现在管理层次混乱,多头执法,主体不明,责职不清。这就造成一些有城市管理职责的执法主体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相互推;而一些部门想管的事又无权去管,待问题成堆、群众反映强烈时,迫使政府出面组织集中突击整治,而过后又无法巩固整治成果,形成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恶性循环,既影响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十分突出。尽管城管部门的历任领导出了很大力气,想了很多办法,但群众还是不满意,领导更不满意。市城管局在全市软环境建设的评比中,连续2年被评为“三差”单位。当时的市城管局局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面对这一情况,他含着眼泪说:“城管人睡得比狗还迟,起得比鸡还早”。尽管他做了很多工作,吃了很多苦,但最后还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规范的成因管理阶段。就是把重点放在针对问题产生根源上的城市管理思路,主要是在2002年初至2007年6月份。针对当时的城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开展社会调查,发现问题的主要根源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执法不规范。存在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无人管理的现象,这类矛盾约占20%。二是方式不当。实行简单、粗暴的强势管理,严管重罚,只堵不疏。当时,市民把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形象地描述为“三步曲”:即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上去就抢。这类矛盾约占40%。三是投入不足。由于人员编制少,机构不健全,从社会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协管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主要靠收费和罚款解决,这类矛盾约占20%。四是机制不顺。各级职责不清,遇到问题,上下推诿,部门扯皮,这类矛盾约占20%。

因此,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推行成因管理。在实施城市管理时,不仅需要突击式地治理即时发生的城市问题,而且需要深入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需要从发展方面控制城市问题发生的机制,而且需要从制度方面铲除城市问题产生的条件。重点抓好下面三个环节:一是理顺体制。确立了市、区、街道和社区的四级工作机制,合理

划分了市、区两级执法、管理的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清扫保洁的范围,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将城市管理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扁平化,将各级的责任网络化。

二是规范执法。在2001年底,淮安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整合市工商、公安、环保、市政、园林、规划、交通等多部门的城管执法职能,成立了城管行政执法局,组建了强有力的城管执法队伍,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城管执法机制。先后出台了市容管理、防违治违、“门前三包”等20多项管理制度,组织编写了近200万字的《城市管理规范》一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集中专项整治活动,经历了艰难的强行入轨过程,取得了显着成效。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自成立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市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在苏北五市中率先跨入全省城管创优优秀行列。

三是整治环境。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围绕城市功能提升,以“四城”同创为主线,对照国家标准,梳理出100余项硬件设施指标,坚持建管并重,逐一实施到位。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管理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和谐的长效管理阶段。主要是在2007年7月份之后。淮安在2007年3月份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之后,面临两大困惑:一是在思想上有松懈情绪,在管理中有反弹现象,如何保持长效管理,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二是城管执法难,城管矛盾多,是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许大家在百度上搜索“城管”或者“城管执法”,就会发现除了各地的城管执法局网站,其他不少都是反映“暴力执法”和“城管打人”的新闻评论。甚至网络上“城管”已经成为““暴力”的代名词,和“小姐”一样被妖魔化。每当提到“城管”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老百姓的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小摊小贩与城管执法者对抗的画面。一些城市相继发生了城管血案,曾震惊中外,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争论。如据媒体报道:一个省会城市在2005年-2007年4月,该市城管执法队伍遭遇暴力抗法400多起,460名队员受到人身伤害。这里还未提到被执法对象的人身伤害情况。如何在中国进入矛盾凸显期的历史阶段,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既

能维护公共利益,又能融入和谐社会理念,让更多的民众适应现代城管的要求,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

对淮安城市管理有五点体会: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但是实践中,我们有时候往往注重建设,而轻视管理,把建设当作硬任务,而把管理当作软任务来对待。城市管理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直接面对群众。做好城管工作,既需要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更需要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尤其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重视。我们每个月的城管点评会,都强调要看到各区主要负责人在一线工作的镜头。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关部门的步调一致和协同配合,才使城市管理实现了由突击型到长效化的转变。

其次,加大投入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保障。淮安是一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范围随之拓展。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很难保障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一方面,投入项目是多样的,大到垃圾处理场建设,小到公共厕所改造,每年初都列入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城建重点项目任务中,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在投入渠道上,每年市财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管理,仅环卫人员工资一项就达到6000多万元。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以人为本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管理与被管理,始终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客观地说,城市管理必须要经历一个强行入轨的阵痛过程。但只有先疏后堵,才能让群众自觉入轨、长久入轨。如果只堵不疏,只能流于“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达不到管理的效果,反而会恶化干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只有解决疏的问题,让弱势群体有了生路,让普通市民有了出路,城市管理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堵的压力。我市在近年来的城市管理中,通过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的双重作用,把广大管理对象变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拥护者,赋予城市管理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狠抓队伍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什么样的队伍管理出什么样的城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全国各地的城管队伍大多有共性特点就是:“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城管的协管人员。同时队伍大都为重新组合,队员的思想不尽统一”。我们通过抓素质提高、争先创优。督查考核和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与城市管理相匹配的管理队伍。

第五,开展创建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抓手。城市管理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要想实现面上工作的快速推进,只能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市自2002年开展“四城”同创以来,始终把创建任务细化为城市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将各个阶段的创建活动转化为城市管理的实际效果,既优化了城市品质,提升了城市形象,又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城市管理经验和模式,也锻炼了城管工作队伍。可以说,整个创建的过程既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全员发动的宣传战,对实现城市综合管理、长效管理、精细管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城市管理是一项永久性、实践性的工作,淮安的城市长效管理也处于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在推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城乡一体化的统筹管理等等,希望能和各位共同探讨解决。

2、关于淮安市的发展,您认为最需要解决的三件事是什么

(1)突出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新转变。坚持“工业强市”首要战略,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创新改造驱动等六大工程,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对全市发展的支撑力。

(2) 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3) 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市功能品位新提升。围绕承办第十八届省运会和创建全国生态市,着力打造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确保全

年完成城建投入560亿元以上。

三、城市文化

1、您认为淮安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历史文化、市民精神、城市风格、时代特征等方面,为淮安市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建设能提供哪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要素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江苏的苏北腹地,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辖4县4区,另有省级淮安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城市化率达%,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1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淮安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淮安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昨天。淮安城市的特点可以用五张“名片”来概括,即“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

“文化名城”:淮安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青莲岗文化”。在秦朝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等,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运河之都”:在运河时代,淮安被称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明清时期是全国漕运中心,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地处秦岭—淮河一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南北过渡特征,建成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伟人故里”: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并在此生活了12年。淮安现存有周恩来故居、童年读书处和周恩来纪念馆等。

“美食之乡”:淮安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新中国开国第一宴就是选用淮扬菜。至今已举办了六届“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有1300多种菜点香飘世界各地。

“生态家园”:淮安有四条名河穿城而过,分别是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和盐河,形成了“四水穿城” 的独特水城风貌。人均公共绿地达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009年被台湾居民评为“中国大陆最想居住的十

大城市之一”。

淮安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历史文化,秉承新时期“淮安精神”,致力“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截至2013年底,淮安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25万。淮安已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2、您认为淮安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源有哪些

我觉得有4个方面:

(1)韩信遗存。淮安这块土地上虽早在秦时就置淮阴县,但从现在能查阅的典籍中,淮阴作为地名第一次载入史册的却是因为有韩信。

(2)吴承恩遗存。吴承恩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联合国组织把他列为世界科幻小说的鼻祖。

(3)洪泽湖古堰。

(4)周恩来遗存。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淮安生活了12年,这12年的遗存开发非常重要,他是淮安旅游业的龙头。

3、您认为淮安市是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在培育价值观及建立城市文化方面有何举措

大运河是淮安的母亲河。它与淮河、洪泽湖等境内诸多河湖一起,为淮安人民的繁衍生息,无私地、源源不断地提供甘甜醇美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淮安儿女。两千多年来,她在淮安的大地上日夜奔流,从未止息,与淮安人民相依相存,休戚与共,为千万亩良田带来灌溉之利,为南北沟通交流提供舟楫之便,为装点淮安锦绣山河捧出生态之美。一句话,她为淮安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条生命之河、经济之河、生态之河。如今,在淮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运河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淮安悠久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信息库。从春秋末期至今,以运河为主轴,在运河两岸的淮安广袤大地上,展开了一幅宏阔的历史画卷。蒙昧与文明、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败、绚丽与平淡、变迁

与发展……众多的历史现象在这里交替发生,众多的历史伟人和英雄人物在这里诞生,使得这幅历史画卷浓墨重彩。运河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她承载了这一切,见证了这一切,与此同时,也记录并储存了淮安两千多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资源。运河也是淮安悠久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两千多年来,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从吴王夫差时代开挖的第一锹土开始,在运河的开拓、延伸、治理、利用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在这些历史遗存中,既有古闸古碑、古塔古寺、古镇古街、古树名木、名人祠庙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民俗民风、民间工艺、传统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浩如烟海、弥足珍贵的典籍遗产。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运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是一条步步皆景、满目是景的历史文化长廊。运河文化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运河两岸世代淮安人,在生存和发展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这些成果的总和,构成了运河文化的基本内核。运河文化所涵盖的层面和所涉及的领域,博大且精深。

运河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挖掘、保护、宣传、利用运河文化,为淮安的大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淮安在挖掘、研究运河文化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点校、出版了大量的典籍资料,参与了运河沿岸城市的研究合作,保护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得到空前重视。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大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开展了运河文化遗存的全面调查,一大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国家、省、市的保护名录。全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大运河、洪泽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有序开展。在运河文化的宣传、利用方面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运河沿岸城市,特别是杭州、苏州、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紧紧抓住大运河申遗的契机,全力打造城市品牌,力度很大。我们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宣传,搞好利用。要广泛利用各种传媒资源,宣传淮安,宣传淮安运河文化,宣传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打造、打响“运河之都”的城市品牌,让全国、全世界更

加了解淮安,借以推动淮安的城市建设、大文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淮安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再创历史的辉煌!

4、您认为淮安人在性格、行为方式或习惯上有哪些特点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淮安人具有求新求精、质朴善和、热情包容、崇文尚义的性格特征。招待朋友热情过度、不醉不休需要改变;部分老年人迷信要加以引导教育。饮食习惯方面喜欢吃腌制品,不利于健康。

5、您希望淮安市在市民、旅游者、投资企业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市民希望淮安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城市美丽,空气洁净环保。旅游者希望淮安山青水秀、天蓝地绿,加大洪泽湖开发力度,加大古文化的挖掘力度,建设更多的旅游景点。投资者希望淮安有优惠的招商服务政策、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

6、在您看来,淮安市的文化及城市形象建设上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一是城市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系统谋划。淮安在城市品牌建设上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各方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品牌定位没有进行通盘考虑。另外,在品牌的识别中还存在仅仅以一句口号、一个标志这样的简单形式识别来代替优质核心识别的现象,忽视了城市品牌识别系统的重要性与综合性。二是城市品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挖掘。这几年,淮安的城市品牌较为注重城市外在物质表现的宣传作用,在市政建设、公共设施、媒体运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却忽略了品牌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的凝练与提升,导致城市品牌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强,城市品牌缺乏特色,与同地缘或同禀赋的城市趋同,欠缺鲜明的个性,自然在品牌识别中让人觉得“千篇一律”,这在城市建设及城市建筑风貌等方面表现就尤为明显。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挖掘和开发还有较大潜力。三是城市品牌与经济产业互动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推动一些特色产业,如机械制造业、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加快发展并做大做

强;如何加强品牌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双方应在具有互补性和发展潜力的领域,如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方面,推进产业链整合,实现双方产业有效对接,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7、您希望在淮安市的城市标识能体现城市的哪些文化资源哪种色调能够较好体现淮安的城市特色为什么

希望淮安的城市标识能体现淮安的水文化、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等资源。蓝色能较好淮安城市特色。因为淮安历史悠久、水域广阔、农业基础厚实。

8、如果要为淮安市设计吉祥物,您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为什么

用6000多年前,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罐上面的“水波纹”图案,加上大闸蟹、龙虾等地方特种水产作为设计元素。

四、其它

1、您对本项目有何建议和期望

淮安城市形象可以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手段来形成人们心理的综合感受,从而创造出可以感知的形象和氛围,而在它的创造中,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都是它的设计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形象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洪泽湖、大运河、淮扬菜等元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