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答:核心基础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包括标识与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等),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包括主机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等),应用安全技术(包括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技术、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技术、内容安全技术等),支援安全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框架、信息安全测评与管理技术)。

2.简述深度防御策略的三要素及建议采用的信息保障原则。

答:深度防御策略的三要素:人员、技术和操作。

五个保障原则如下:在多个位置进行保护、进行多层防御、明确安全健壮性要求、部署密钥管理基础设施或公钥基础设施、部署入侵检测系统。

3.简述信息保障的4个框架域和信息安全工程(ISSE)的5个阶段。

答:信息保障的四个框架域:保护网络与基础设施、保护区域边界和外部连接、保护计算机环境和支持性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工程(ISSE)的5个阶段:发掘信息保护需求、定义信息保护系统、设计信息保护系统、实施信息保护系统、评估信息保护的有效性。

4.简述并分析三向认证协议。

答:通信双方A和B通过离线服务器或直接交换认证等方式,得到彼此的公钥证书。

具体认证过程如下:(1)发送方A向接受方B发送{ID A, S A(t AB, n AB, ID B,[E B(K AB)])},即发送A和B的身份,A对发送消息的签名{ID A, S A(t AB, n AB, ID B,[E B(K AB)])},并用B的公钥对会话秘钥{ID A, S A(t AB, n AB, ID B,[E B(K AB)])}加密。

B收到后,验证A的签名,检查时间戳,得到应答所需的n AB。

(2)B向A发送S BA(t BA, n BA, ID A, n AB,[E A(K BA)])。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

填空题(20分)判断题(10分)单选题(20分)名词解释(12分)实验题(18分)简答题(20分)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的静态定义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动态定义从本质上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先天不足(网络环境、软件缺陷、协议缺陷)天灾(自然环境)人祸(操作失误、恶意破坏)网络安全的目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否认性、可控性网络系统的安全涉及的领域物理安全、运行安全、管理和策略(三个层次)P2DR模型的组成部分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信息安全系统模型多级安全模型(BLP保密性模型、BIBA完整性模型、Clark-Wilson完整性模型)多边安全模型(Lattice安全模型、Chinese Wall模型)第二章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消息认证(Authentication)又称为鉴别、确认,它是验证所收到的消息确实是来自真正的发送方且未被修改的消息,它也可验证消息的顺序和及时性。

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通信双方在网上交换信息用公钥密码防止伪造和欺骗的一种身份认证。

网络攻击的两种手段:被动攻击通过侦听和截取手段获取数据主动攻击通过伪造、重放、篡改、乱序等手段改变数据报文鉴别的方式:报文加密函数加密整个报文,以报文的密文作为鉴别报文鉴别码依赖公开的函数对报文处理,生成定长的鉴别标签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报文变换为定长的报文摘要,并加以鉴别报文鉴别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鉴别方法-作业:源、目标、时间、内容报文宿的鉴别对称密钥发方A在报文中加入收方B的识别码IDB公钥密码发方A用收方B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报文时间性的鉴别初始向量法时间参数法随机数法报文内容的鉴别报文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也叫消息认证码。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述1.五类安全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

2.六类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二、密码学基本概念1.密码系统:由密码算法、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和密钥组成。

2.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

3.非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

4.分组密码:将明文分成很多块,每次加密一个块。

5.流密码:一次加密明文中的一个位。

6.混淆:为了保证密文中不反映出明文线索,防止密码分析者从密文中找到规律或模式从而推导出相应的明文。

7.扩散:为了增加明文的冗余度。

8.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流程:1)利用置换函数IP对64比特明文块进行初始置换;2)将初始置换的输出分为两半L0和R0;3)进行16次迭代运算,L i = R i,R i = L i-1^f(R i-1,K i),迭代包含5步(密钥变换、扩展置换、S盒替换、P盒替换、异或和交换);4)逆置换IP-1。

9.DES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算法相同,只是子密钥使用顺序相反。

10.RSA算法原理:1)通信实体Bob选择两个大素数p,q;2)计算n=pq,Ф(n)=(p-1)(q-1);3)选择e使得e远小于Ф(n),并且e和Ф(n)互素;4)求d,使得e*d%Ф(n) = 1;5)公钥为(n,e),私钥为d。

6)通信实体从权威机构获得Bob的公钥(n,e);7)将明文比特串分组,使得每个分组十进制数小于n;8)对每个明文分组m作加密运算,c≡m e % n,c即为密文;9)通过网络将密文发给Bob;10)明文m=c d%m。

11.ECC点加:k = ( Y Q- Y P)/( X Q–X p),P+Q=(X R,-Y R)=(k2-Xp-X Q,-Y P+k(X P-X R))12.ECC倍点:k=(3X P2+a)/2Y P,2P=(k2-2X p,-Y P+k(X P-X R))三、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1.数字签名: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名签名人认可其中的内容的数据。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保密性B. 完整性C. 可用性D. 可追溯性2. 下列哪个攻击方法是通过利用程序的输入验证漏洞来实现的?A. SQL注入B. DDoS攻击C. 社会工程学D. 电子邮件钓鱼3. 以下哪种加密算法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A. RSAB. ECCC. AESD. DH4. 在网络安全中,防火墙的作用是什么?A. 阻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B. 加速网络数据传输C. 提供网络存储服务D. 管理网络流量5. 以下哪一项是密码学中的基础概念?A. 散列函数B. 网络协议C. 数据库管理系统D. 操作系统6. 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什么?A. 技术防护B. 人员培训C. 政策法规D. 风险评估7. 以下哪种攻击是针对无线网络的?A. ARP欺骗B. 拒绝服务攻击C. 蓝牙欺骗D. 跨站脚本攻击8. 以下哪项是有效的电子邮件安全措施?A. 使用强密码B. 定期更换密码C. 不打开未知来源的附件D. 所有选项都是9. 网络钓鱼攻击通常利用哪种方式来欺骗用户?A. 假冒官方网站B. 提供异常优惠C. 发送大量垃圾邮件D. 所有选项都是10. 在网络安全中,VPN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网络虚拟化B. 加密网络通信C. 提高网络速度D. 管理网络设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信息安全的核心目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在网络通信中,______协议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

3. 为了防止网络攻击,个人用户应该定期______和______自己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4. ______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用户来获取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

5. 在网络安全中,______是指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被攻击者控制,进而对其他节点发起攻击。

6. 为了保护电子邮件安全,应该避免点击______链接和下载不明来源的______。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要点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需求
2.对网络信息系统攻击的种类
3.加密功能的实施方式
4.密码分析的方法
5.传统密码的加密/解密方法
6.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原理和B-M算法
7.DES算法的原理
8.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9.RSA算法的原理
10.对称密钥的中心式和分布式分配方案
11.公钥解密体制的密钥分配方案
12.基于鉴别码的报文鉴别方式、基于散列函数的报文鉴别方式
13.散列函数的性质
14.MD5散列算法的原理
15.SHA-1散列算法的原理
16.数字签名的设计目标
17.直接数字签名的原理
18.相互鉴别与单向鉴别的原理
19.DSS签名算法的原理
20.Kerberos身份认证系统的原理
21.防火墙的基本功能和类型
22.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
23.虚拟专用网的工作流程
1.已知明文为M=Tomorrow is Sunday,请使用Vigenere密码加密这段明文,其中密钥为K=student。

2.已知某流密码加密器使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密钥流,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参数为:C1C2C3C4C5=10101、a0a1a2a3a4=10001。

(1)求出该加密器产生的密钥流的前20位;
(2)已知明文为M=110110 011011,求加密后的密文。

(3)使用B-M算法,求出能够产生与该LFSR相同密钥流的最小LFSR。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1 信息安全的理解1.2 信息安全威胁1.3 互联网的安全性1.4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第2章密码学基础2.1 密码学基础知识2.2 古典替换密码2.3 对称密钥密码2.4 公开密钥密码2.5 消息认证第3章物理安全3.1 概述3.2 设备安全防护3.3 防信息泄露3.4 物理隔离3.5 容错与容灾第4章身份认证4.1 概述4.2 认证协议4.3 公钥基础设施PKI第5章访问控制5.1概述5.2 访问控制模型5.3 Windows系统的安全管理第6章网络威胁6.1概述6.2 计算机病毒6.3 网络入侵6.4 诱骗类攻击第7章网络防御7.1 概述7.2 防火墙7.3 入侵检测系统7.4 网络防御的新技术第8章内容安全8.1 概述8.2 版权保护8.2 内容监管第9章信息安全管理9.1 概述9.2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9.3 信息安全标准9.4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客观部分:(一)、选择部分1、(D)A.通信安全B.信息安全C.信息保障D.物理安全★考核知识点: 信息安全的发展阶段,参见讲稿章节:1-1(教材P2)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目前,信息安全领域流行的观点是:信息安全的发展大致分为通信安全、信息安全和保息保障三个阶段,即保密、保护和保障发展阶段。

2、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这种信息安全威胁称为(B)A.窃听B.业务流分析C.重放D.业务欺骗★考核知识点: 信息安全威胁,参见讲稿章节:1-2(教材P4)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窃听是指在信息传输中,利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手段窃取信息资源。

业务流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doc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doc

1、常用的网络命令冇哪些??答:常用的命令有,ping命令、ipconfig命令、netstat命令、arp命令、net命令、at命令、tracert 命令、route命令以及nbstat命令。

2、什么是电子邮件服务??答:电子邮件服务(Emnil服务)是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互联网服务。

通过电了邮件,可以与Internet上的任何人交换信息。

3、说明ping命令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ping命令的作用是用于检测网络是否畅通以及网络连接速度。

常用的适用方法:ping IP、ping URL、ping IP-t^ ping IP-1 3000> ping IP-n count01、网络攻击的分类有?(以下五选一即可)答:(1)按照威胁的来源分类:1外来人员攻击、2内部人员攻击。

(2)按照安全属性分类:1阻断攻击、2截取攻击、3篡改攻击、4伪造攻击。

(3)按照攻击方式分类:1被动攻击、2主动攻击。

(4)按照攻击者的口的分类:1拒绝服务攻击、2利用性攻击、3信息收集性攻击、4假消息攻击。

(5)按照入侵者使用的技术手段分类:1网络信息收集技术、2目标网络权限提升技术、3 目标网络渗透技术、4目标网络摧毁技术。

2、什么是网络踩点?答:网络踩点,也就是信息收集。

通过信息收集,攻击者可获得冃标系统的外围资料,攻击者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示,就能初步了解一个机构网络的安全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拟定出一个攻击方案。

3、什么是网络扫描?答:扫描时进行信息收集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完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为使用者收集与系统相关的信息。

对于黑客来讲,扫描时供给系统时的有力助手:而对于管理员,扫描同样具备检杏漏洞,提高安全性的重要作用。

4、什么是安全漏洞及存在原因?答:(1)概念:这里所说的安全漏洞不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而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的某种可能被入侵者恶意利川的属性,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安全漏洞通常又称作脆弱性。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及答案(2024年继续教育)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及答案(2024年继续教育)

信息安全概论一、单选题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A)。

A.数据篡改及破坏B.数据窃听C.数据流分析D.非法访问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C)。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B)。

A.DESB.RSA算法C.IDEAD.三重DES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B)。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B.对称算法的密钥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D.CA中心的公钥5.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D)。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D.可以防范数据泄密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B)。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7."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B)。

A.56位B.64位C.112位D.128位8.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A)。

A.IP欺骗B.解密C.窃取口令D.发送病毒9.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A)。

A.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B.进行数据加密C.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D.采用防火墙10.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B)。

A.数据包过滤技术B.应用网关技术C.代理服务技术D.三种技术的结合11.SSL指的是:(B)。

A.加密认证协议B.安全套接层协议C.授权认证协议D.安全通道协议12.CA指的是:(A)Certificate AuthorityA.证书授权B.加密认证C.虚拟专用网D.安全套接层13.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C)。

信息论复习要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信息论复习要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自信息量:Harta p Nat a p bit a p a I i i e i i )(log )(log )(log )(102-=-=-=联合信息量:)(log )(2j i j i b a p b a I -=条件信息量:)/(log )/(2j i j ib a p b a I -=互信息量:)](/)/([log );(2i j i j i a p b a p b a I =信息的熵:∑=-=ni i i a p a p X H 12)(log )()(条件熵:∑∑==-=m j ni i j j i a b p b a p X YH 112)/(log )()/(联合熵:∑∑==-=m j ni j i j i b a p b a p XY H 112)(log )()(平均互信息量:)](/)/([log )();(112j mj ni i j j i b p a b p b a p X Y I ∑∑===马尔可夫信源问题: 1.n 元m 阶马尔科夫信源共有n m个稳定状态。

2. 用∑==mni i j i j s s p s p s p 1)/()()(和1)(1=∑=mni i s p 求各状态)(i s p ;3.极限熵:)/(log )/()(11i j ni nj i j i s s p s s p s p Hmm∑∑==∞-=4. 冗余度:0/1H H ∞-=ξ (H0表示等概分布信源的熵,2进制时为1)变长编码定理:m X H K m X H 22log /)(log /)(1≥>+信道容量问题:n 表示输入符号数,m 表示输出符号数。

bit/sign 无噪信道1(一一对应)信道容量:n C 2log =无噪信道2(一对多)信道容量:n C 2log =无噪信道3(多对一)信道容量:m C 2log = 对称信道(行列均可排列)信道容量:)..(log 212m q q q H m C-=当输入X 等概分布时,输出Y 也等概分布,此时达到信道容量。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以防止偶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漏修改和破坏,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可靠或无法处理等问题,使得我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而不招致损失或使损失最小。

2.人们常常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合称为“三论”,或统称为“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

3.信息是事务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4.信息的特征: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媒体之中,相对独立地存在②信息来源于精神世界③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传输信息或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有信息来引导④信息是具体的并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被传递、存储、变换、处理、显示、检索、复制和共享。

5.信息的性质:①普遍性②无限性③相对性④传递性⑤变换性⑥有序性⑦动态性⑧转化性。

6.信息功能:①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②信息是知识的来源③信息是决策的依据④信息是控制的灵魂⑤信息是思维的材料⑥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一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保证⑦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7.信息的分类:①从信息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②从信息的过程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③从信息源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④从信息的载体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电子信息光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等⑤从携带信息的信号的形式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8.描述信息的一般原则是:要抓住“事务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换的方式”这两个基本的环节来描述。

9.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10.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Control(控制)。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缺少图,大家可在文档留白处补全。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第1章概述1.信息: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总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和信息相关的概念: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

也可以说:消息是信息的笼统概念,信息则是消息的精确概念。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种一类信息,可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不能说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传递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转化性、共享性、层次性、相对性、可伪性4.从信息的性质出发可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5.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技术特征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7.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至少包含3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相应的政策法律。

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1.替代:又称代换,明文中的每个元素被映射为另一个元素。

置换:明文中的元素被重新排列,不丢失信息。

2.单表代换密码的著名移位密码:凯撒密码(*P24例题)3.对称密码体制: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虽然不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另一个,即密钥是双方共享的,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即非对称密码体制,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其中一个称为公钥用于加密,是公开的,另一个称为私钥用于解密,是保密的。

4.RSA公钥密码算法(1)公钥(2)私钥(3)加密交换(4)解密交换5.电子信封技术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比较困难非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问题易于解决第三章1.认证的目的: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合法的,而不是冒充的,即实体认证,包括信源、信宿的认证和识别;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缺少图,大家可在文档留白处补全。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第一章概述1.信息: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总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和信息相关的概念: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

也可以说:消息是信息的笼统概念,信息则是消息的精确概念。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种一类信息,可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不能说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传递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转化性、共享性、层次性、相对性、可伪性4.从信息的性质出发可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5.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技术特征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7.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至少包含3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相应的政策法律。

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1.替代:又称代换,明文中的每个元素被映射为另一个元素。

置换:明文中的元素被重新排列,不丢失信息。

2.单表代换密码的著名移位密码:凯撒密码(*P24例题)3.对称密码体制: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虽然不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另一个,即密钥是双方共享的,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即非对称密码体制,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其中一个称为公钥用于加密,是公开的,另一个称为私钥用于解密,是保密的。

4.RSA公钥密码算法(1)公钥(2)私钥(3)加密交换(4)解密交换5.电子信封技术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比较困难非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问题易于解决第三章1.认证的目的: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合法的,而不是冒充的,即实体认证,包括信源、信宿的认证和识别;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信息安全系统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系统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1、信息安全的六个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真实性、可控性(前三者为经典CIA模型)机密性:能够确保敏感或机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不遭受未授权的浏览,甚至可以做到不暴露保密通信的事实。

完整性:能够保障被传输、接受或存储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未被篡改的,在被篡改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篡改的事实或者篡改的设置。

可用性:即在突发事件下,依然能够保障数据和服务的正常使用。

非否认性: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的操作者或信息的处理者不能否认其行为或者处理结果,这可以防止参与某次操作或通信的一方事后否认该事件曾发生过。

真实性:真实性也称可认证性,能够确保实体身份或信息、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可控性:能够保证掌握和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可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实施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认定、传播源追踪和监管等控制。

2、从多个角度看待信息安全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公害事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效率保障、不正当竞争军队、军工、涉密单位:失泄密、安全保密的技术强化运营商:网络运行质量、网络带宽占用(P2P流量控制)、大规模安全事件(DDOS、大规模木马病毒传播)、新商业模式冲击(非法VOIP、带宽私接)地方政府机关:敏感信息泄露、失泄密、网站篡改、与地方相关的网络舆情职能机关:案件侦破、网上反恐、情报收集、社会化管理国家层面: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网上舆情监控与引导、失泄密问题、巩固政权、军事对抗、外交对抗、国际斗争3、威胁、脆弱点和控制(1)信息安全威胁(threat):指某人、物、事件、方法或概念等因素对某信息资源或系统的安全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

包括信息泄露、篡改、重放、假冒、否认、非授权使用、网络与系统攻击、恶意代码、灾害故障与人为破坏。

其他分类:暴露、欺骗、打扰、占用;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截取、中断、篡改、伪造。

(2)脆弱点(Vulnerability),即缺陷。

(3)控制(control),一些动作、装置、程序或技术,消除或减少脆弱点。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题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题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章:概述1、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3C,那么3C是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2、信息安全属性中信息安全三原则(或三要素):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3、从整个网络信息处理角度来看,信息涉及哪几部分环节:信息处理的系统、通过网络线路(有线、无线)进行信息传输的路径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

2、早期密码学被称为古典密码/传统密码。

3、现代密码学里常用的有分组密码、公钥密码、流密码。

4、密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对)5、密码学的发展依次分为:古典、私钥、公钥三个阶段。

6、密码体制的基本要素有:密码算法、密钥两个。

7、密码算法分为两种: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8、如果X表示明文,K表示对称加密密钥,Y表示加密后的密文,那么加密公示可以写为:Y=Ek(X)。

如果密文为EK(X),那么得到的明文的解密公式为:X=Dk(Ek(X))。

说明:E代表加密,D代表解密。

9、密码学其他术语有:密码员、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发送者、接收者、加解密密钥、截收者、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被动攻击、主动攻击。

10、分组密码的特点是:用固定长度的密钥对分组为等长长度的明文段进行加密。

11、现代密码学中,最早最著名的分组加密算法简称是:DESDES算法入口参数,除了密钥、明文之外,还有模式\mode参数,用于区分加密还是解密。

DES算法入口参数的初始密钥的位数是64位。

DES算法需要把明文分组,每个分组64位。

DES算法实际有效密钥位数为56位。

DES算法对每个明文分组的第一步处理要经过按换位表进行初始换位/初始换位的处理。

DES算法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轮数是16轮。

DES算法每轮参与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字密钥是48位。

12、根据密钥特点对密码体制进行分类为:对称/单钥/私钥、非对称/双钥/公钥两种密钥体制。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材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材料

第一章:1、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通常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得机密信息,通过加密交换阻止非授权用户获知信息内容。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认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一般通过访问控制阻止篡改行为,同时通过信息摘要算法来检测信息是否被篡改。

3、抗否认性:抗否认性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今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受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平安要求。

一般通过数字签名来提供抗否认效劳。

4、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效劳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可用性是信息资源效劳功能和性能可靠性的度量,设计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应用和用户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对信息网络总体可靠性的要求。

可靠性的要求。

5、身份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一致的过程。

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是口令认证。

6、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区别:授权侧重于强调用户拥有什么样的访问权限,这种权限是系统预先设定的,并不关心用户是否发出访问请求;而访问控制是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它将用户的访问行为控制在授权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也可以说,访问控制是在用户发起访问请求是才起作用的。

7、物理平安:物理平安是指保障信息网络物理设备不受物理损坏,或是损坏时能及时修复和替换。

8、经典信息平安: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替代和置换来保护信息。

9、现代密码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是DES算法和RSA算法。

第二章:1、密码学:研究如何实现秘密通信的科学,包括两个分支,即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2、加密和加密算法:对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称为加密,编码的规那么称为加密算法。

3、密码系统从原理上分为两大类,即单密钥系统和双密钥系统。

单密钥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系统或秘密密钥密码系统,单密钥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实质上等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五类安全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

2.六类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二、密码学基本概念1.密码系统:由密码算法、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和密钥组成。

2.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

3.非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

4.分组密码:将明文分成很多块,每次加密一个块。

5.流密码:一次加密明文中的一个位。

6.混淆:为了保证密文中不反映出明文线索,防止密码分析者从密文中找到规律或模式从而推导出相应的明文。

7.扩散:为了增加明文的冗余度。

8.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流程:1)利用置换函数IP对64比特明文块进行初始宣换;2)将初始怪换的输出分为两半S和Ro:3)进行16次迭代运算,Li = Ri. RbL/fRiK),迭代包含5步(密钥变换、扩展宣换、S盒替换、P盒替换、异或和交换):4)逆置换IP%9.DES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算法相同,只是子密钥使用顺序相反。

10.RSA算法原理:1)通信实体Bob选择两个人索数p,q:2)计算n=pq, O (n) = (p~l) (qT);3)选择e使得e远小于①(n),并且e和①(n)互素:勺求d,使得e*d%<T> (n) - 1;5)公钥为(n,e),私钥为d°6)通信实体从权威机构获得Bob的公钥(n,e):7)将明文比特串分组,使得每个分组十进制数小于n;8)对每个明文分组m作加密运算,c三口。

%口c即为密文;9)通过网络将密文发给Bob:10)明文m=c d%mo11.ECC 点加:k=(Y Q-Y P)/(XQ-X p), P+Q=(X R, -Y R)=(k2-Xp-X Q, -Y P+k(X P-X R))12.ECC 倍点:k=(3X P2+a)/2Yp, 2P=(k2-2X P, -Y P+k(Xp-X R))三、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1.数字签名: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名签名人认可其中的内容的数据。

2.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

3.完整性:信息不能被未授权的第三方修改。

4.不可抵赖性:所冇参与者•都不町能否认或抵赖曾今完成的操作或承诺。

5.消息认证:对收到的消息进行检验,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内容、有效生存时间。

四、PKI技术1.PKI:公共密钥基础设施,通过自动管理密钥和证书,为用户建立个安全、町信的网络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地使用数据加密、数据签名等技术,在互联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保证了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町否认性。

2.PKI包扌舌:1)认证中心CA:2)证书库;3)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4)证书撤销处理系统:5)PKI应用接I丨系统°3.CA包拆:1)注册服务器;2)证书申请受理和审核机构;3)认证中心服务器。

五、防火墙1.防火墙: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施,会依据特定的规则,允许或者禁止传输的数据通过。

2•特性:1)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Z间的所有网络数据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2)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经过防火墙;3)防火墙自身应该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

3.功能: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2)防火墙町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3)防火墙可以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4)防火墙可以防范内部信息的泄需。

4.缺陷:1)传统的防火墙不能防范來自内部网络的攻击:2)防火墙不能防范不通过防火墙的攻击;3)防火墙不能防范恶意代码的传输;4)防火墙不能防范利用标准协议中的缺陷进行的攻击:5)防火墙不能防范利用服务器系统漏洞进行的攻击:6)防火墙不能防范未知的网络安全问题;7)防火墙对已有的网络服务有一定的限制。

5.性能指标:1)传输层性能指标:TCP并发连接数、最人TCP连接建立速率:2)网络层性能指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幕背缓冲:3)W用层性能指标:HTTP传输速率、最人HTTP爭务处理速率。

6.功能指标:1)服务平台支持;2) LAN I」支持;3)协议支持;4) VPN支持:5)加密支持;6)认证支持;7)访问控制;8) NAT支持;9)管理支持;10)口志支持:11)其他支持。

7.包过滤技术和应用网关技术的区别:1)包过滤技术工作在网络层,应用网关工作在应用层;2)包过滤技术容易实现,速度快效率高,应用网关技术配置不方便,每项服务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代理服务器,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安全性,能够执行应用级的过滤: &堡垒主机:一种被强化的町以防御攻击的计算机,作为进入内部网络的一个检査点,把整个网络的安全问题集中在某个主机上解决。

9.非军事区:位于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个特定的网络区域,用于放豐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

10.防火墙体系结构:1)筛选路由器体系结构;2)单宿主堡垒主机体系结构:3)双宿主堡垒主机体系结构:4)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六、入侵检测IDS1.入侵检测:通过对行为、安全口志、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出的行为进行检测的技术。

2.入侵检测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其他网络卜•可以获得的信息以及计算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足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现彖的系统。

3.优点: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

4.局限性:5.分类:1)按入侵检测的数据来源分类: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HIDS、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NIDS、混合分布式入侵检测HDIDS;2)按使用的入侵检测分析方法分类:误用检测、异常检测、混合检测:3)按系统体系结构分类:集中式IDS、分布式IDS、分层式IDS。

6.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架构:1)事件产生器:收集事件;2)事件分析器:分析事件;3)事件数据库:存储隶件;4)响应单元:处理那件、采取措施。

七、虚拟专用网1.VPN:一种依靠互联网提供商和其他网络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

2.两层含义:1)虚拟的网,没有固定的物理连接,需要时才建立:2)利用公共网络设施构成的专业网。

3.优点:1)安全性高;2)成本低;3)覆孟性好;4)可扩展性强:5)管理方式简单;6)己有广泛支持。

4.隧道技术:将一种协议X封装在另一种协议Y中传输,从而实现协议X对公共网络的透明性。

5.IPSec工作模式:1)隧道模式:封装整个IP数据包;2)传输模式:只封装IP数据包中上层协议信息。

6.IPSec两种工作模式的区别:1)传输模式在IPSec处理前后IP头部保持不变,主要用于End-to-End场景;2)隧道模式在IPSec处理后再封装了一个外网IP头,主要用于Site-to-Site场景。

8.IPSec两种报头:1)认证报头AH:为整个数据包提供身份验证、完整性和防止重发,还包含整个数据包的签名:2)封装安全负载ESP:除了身份验证、完整性、防止更发外,还提供机密性。

八、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攻击一般流程:1)信息收集;2)系统安全缺陷探测;3)实施攻击:4)巩固攻击成果。

2.分类:1)主动攻击:攻击者访问他所需信息必须实施在其主观上的故意行为。

2)被动攻击:主要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

3.常见网络欺骗类型:IP源地址欺骗、DNS欺骗、源路由选择欺骗。

4.拒绝服务攻击DoS: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采用耗尽目标主机的通信、存储或计算资源的方式来迫使目标主机暂停服务共至导致系统崩溃。

5.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借助于客户/服务器技术,将多台主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DoS攻击,从而成倍地提高拒绝服务攻击的威力。

6.计算机病壽的特征:寄生性、可执行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

7.计算机病塞检测方法:1)外观检测法:2)系统或文件对比法;3)特征代码法;4)校验和法;5)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6)其他方法:虚拟机技术、沙箱技术等。

九、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1.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

2.TCSEC:美国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估标准,TCSEC提供7个等级的町信系统评价标准,每个等级有确定的安全特性利保障需求,高等级的需求建立在低等级的需求的基础之上。

十.计算机软件安全性1•软件安全防护:1)软件自身安全:防止软件丢失、被破坏、被篡改、被伪造;2)软件存储安全:町靠存储、保密存储、圧缩存储、备份存储;3)软件通信安全:安全传输、加密传输、网络安全下载、完整卜墩:4)软件使用安全:合法用户与非法用户、授权访问、防止软件滥用、防止软件窃取、防止软件的非法复制;5)软件运行安全:确保软件正常运行、功能正常。

2.软件的保护机制:1)软件防复制:存储访问技术:2)软件防执行:运行控制技术:3)软件防暴露:加解密与限制技术;4)软件防篡改:完整町用技术。

十一、数据及数据库系统安全1.爭务的概念:作为单个逻辑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2.事务的性质:1)原子性: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2)—致性:保持所以数据的完整性:3)隔离性:由爭务所做的修改必须与任何英他并发爭务所做的修改隔离;4)持久性:事务完成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3.数据库故障分类:1)事务故障(影响数据库运行):2)系统故障(影响数据库运行):3)介质故障(破坏数据库):4)计算机病毒(破坏数据库)。

4.数据库的恢复技术:1)数据转储;2)口志文件5.数据库镜像:把整个数据库镜像或其中的关键数拯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

6.数据库镜像用途:快速恢复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