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
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研究
[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3 个维度探究泉州民众的“ 海丝” 文化认同现状ꎬ并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 分析“海丝”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ꎮ 研究表明:(1)“海丝”文化认同现状方面ꎮ 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ꎬ 具体到各维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ꎮ (2)“海丝” 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方面ꎮ 女性认同度高于男 性ꎬ中老年认同度高于青少年ꎻ“ 海丝” 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维度和整体认同上ꎬ在认知维度和 行为维 度上 不存在群体差异ꎮ 据此ꎬ提出拓宽信息渠道以丰富泉州民众的“ 海丝” 文化认知、结合个体差异来引导泉州民众的“ 海丝” 文化解读等对策ꎬ以有效增进泉州民众的“ 海丝” 文化认同ꎮ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ꎻ文化认同ꎻ泉州民众 [ 中图分类号] G12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8)05-0083-07 [ DOI] 10.13322 / j.cnki.fjsk.2018.05.014
3.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ꎬ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Beijing 100101ꎬ Chinaꎻ 4.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ꎬ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Beijing 100049ꎬ China)
海丝文化对泉州的影响
海丝文化对泉州的影响
海丝文化是指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
泉州作为海丝文化的重要节点和起点之一,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海丝文化对泉州的主要影响:
1. 经济繁荣:海丝贸易使得泉州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船只来往于泉州。
这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财富和繁荣。
2. 文化交流:海丝文化的形成使得泉州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泉州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海外。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泉州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3. 建筑风格:海丝文化的影响使得泉州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泉州的古建筑多采用了南洋风格和伊斯兰风格的元素,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4. 宗教传播:海丝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宗教的传播。
泉州成为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各种宗教建筑和寺庙在泉州得到了发展。
5. 文化遗产保护:海丝文化的影响使得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泉州的古城区、古建筑、文物等都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体而言,海丝文化对泉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经济、文化、建筑到宗教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这种影响不仅让泉州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也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内涵,塑造了泉州独特的历史风貌。
作为文化线路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产保护研究
护” 问题尤为突出, 令人痛心的事件屡有发生 : 悠久 泉州古城大 片物证几近消失优势顿减 ; 享 有“ 天下 无桥 长此桥 ” 美誉 的五里桥周边污染严 重 ; 南宋古 桥顺济桥连受台风袭击轰然倒塌 ; 锡 兰王子陵园因 被非法转租沦为养殖场 ; 水下文物遭到了不法分子
先, 它的本质是与一定历史时间相联系的人类交往 和迁移 的路线 , 包括一切构成该路线的内容 : 城镇 、 村庄 、 建筑 、 闸门 、 码头 、 驿站、 桥梁等文化元素 , 还 有山脉 、 陆地 、 河流 、 植被等和路线紧密联系的 自然 元素 。其次 , 作为一种线形文化景观, 它的尺度是多 种多样 的: 可以是 国际的, 也可 以是 国内的 , 可 以是 地 区间的 , 也 可以是地 区内部的 ; 可以是一个文化 区域 内部的 , 也可以是不 同文化区域间的。第三 , 它 的价 值构成是 多元 的 、 多层次的 : 既有作 为线路整 体的文化价值 , 又有承载该线路 的 自然地本身作 为
2 0 1 3 年第 6 期 ( 总第 9 9期 )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URNA OF F U J I AN I NS T I TU T E OF S OC I AL I S M
No . 6 2 0 1 3
s e r i a l No . 9 9
作 为文化 线 路 的“ 海上丝 绸之 路 : 泉州史 迹" 遗产保护研 究
这个 定 义 概括 了文 化线 路 的如下 几 个 特征 : 首
《 世界遗产 名录》 , 与此同时 , 一种全新 的遗产保护
概 念— — “文 化 线 路 ”( c u l t u r a l r o u t e s o r c u l t u r a l
泉州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以“海丝文化”为例
”的
%
不同文化间的互 ,形成
中外、独
的艺术形态,诸如“
化”的
、“中
国古乐活化”的 、“海明珠”的
(1),以及
、石雕、木雕、檀香、乌龙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是文化交流
的缩% 还被称作“世界
宗教博物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圣墓、摩尼教草
庵、佛教开元寺、道教元妙观等不同宗教遗迹散发着
多文化气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能够和谐
共处,证实了泉州“海丝文化”具备“开放包容、和谐
有序”的性格。历史上,来来 的外国客商、传教士、
使臣、僧人等将异俗风情、语言文字、文化产品带入
;同时,国际人士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精
深,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作为意见领袖向母国诠释
中国文化的内涵。
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碰撞、渗透融合,最终走向稳定,形成
响 的大 型
, 传播
、
、
与国际 流
存在较大的差 距$
(二)缺乏系统性
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丝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
中 国 品 之都 系
是 国人 泉州 的
,证实了泉州在国际上的
$
,这些
在的 品并
地发和利,成了文
化资源的 , 影响 了
放 $化 、
、
、
地方特色文化
, 但 成为 离 的 体 ,
了
泉州
跨文化传播 ,并 成泉州所辖
的共通
语义空间%
“海丝文化”坚守根系和文化主体系,用文化相
对主义互鉴和包容异质文化的传播,为 城市形象
的对外信息传播,建构了一座“通 ”。它
了本地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度,也加深了海上丝之
路沿线国家 西方社会 中国文化的理
海丝非遗技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对策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
海丝非遗技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对策研究——以福建泉
州为例
陈琤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24(23)5
【摘要】海丝非遗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青年大学生工匠精神、民族情怀、创新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完善教科研协同机制等路径来打造“海丝”育人共同体,推动海丝非遗技艺融入课程教学、实训实践、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育人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产业、文化、人才和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4页(P143-146)
【作者】陈琤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以福建非遗文化为例
2.5W传播理论视觉下的海丝文化进高校研究——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为例
3.基于泉
州海丝申遗的跨文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4.将海
丝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5.传统技艺类非遗融入高校美育教学方法探——以“书画装裱技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汲取海丝文化营养,助推活态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
我园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晋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海丝文化,深受海丝文化浸润。
为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地域特色,我园开展了如何将海丝文化元素运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甄选适宜内容、创新活动材料、助推创意表达、延展相关活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较好地助推了海丝文化在幼儿园的活态传承。
一、甄选适宜内容,助力文化认同海丝文化有着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蕴含着建筑、民俗、宗教、民间艺术、方言等文化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浩瀚的海丝文化当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呢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们总结了适宜性(适合幼儿表达表现)、创造性(有创意表达的可能性)、趣味性(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及价值性(具有审美价值)等四个海丝文化资源筛选原则,确定了海丝文化资源筛选的标准,构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海丝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库。
有了这个美术课程资源库,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从中选取资源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如美术活动“永春纸织画”的开展,就经历了有趣的推进过程。
我园教师因到永春送教,从而知道纸织画是永春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它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梁平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并于2011年6月14日收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春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泾渭分明,远观缥缈,犹如“隔帘赏月、雾里看花”。
在参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时,教师被纸织画的素雅美和朦胧美惊艳到了,因此有了把纸织画收录到我园美术课程资源库中和将其运用到我园美术活动中的想法。
为了让更多教师及幼儿有直观的感知,课题组的教师带着幼儿来到了永春,近距离地感受了纸织画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现场了解了纸织画的制作流程。
非遗传承人林碧双还给我园的师生演示了绘画、裁割、编织、裱褙等制作工艺,幼儿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互动,对永春纸织画的材料、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经验储备。
古典园林视野下的泉州海丝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古典园林视野下的泉州海丝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曾李帼;冯莹;方妍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2)018
【摘要】文章对如何保护和改造具有"海丝"历史风貌的名胜古迹和街区建筑,如何建设展现具有"海丝"气魄的城市新景观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去剖析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内涵,取其意蕴和精神而非外在形式,使之能够对泉州海丝城市景观营建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让传统海丝文化在现代建设设计中得到发展与延续.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曾李帼;冯莹;方妍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海丝源头”视角下的泉州旅游发展研究 [J], 侯瑞萍;冯晓兵
2.文化自信语境下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多维审视 [J], 林乙
3.基于景德镇学视野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为例 [J],
邢鹏; 涂彦珣; 余雅洁
4."海丝"文化品牌下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定位研究——以泉州"金苍绣"为例 [J], 郑黎
5.泉州申遗背景下“海丝故事”译介新思路 [J], 陈恒汉;廖纳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范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泉州海丝文化征文范文泉州,它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它让外国人流露出赞叹的眼神。
下面是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保留时间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使古城永葆‘海丝文化’魅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交馆、开元寺、清源山、南少林,营员们的足迹遍布了泉州古城的名胜古迹;赏南音、南戏、提线木偶,他们领略古韵悠长的泉州文化。
千年历史底蕴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风华,令营员们惊叹不已。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他们不仅欣赏到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还兴致勃勃地动手制陶、上色。
在惠安雕刻展示馆观看石雕作品的现场制作时,大家被精细雕工折服,感慨“一件件石雕作品仿佛具有魔力”。
北京汇佳中学的张宸语最喜欢掌中木偶,虽然听不懂闽南话旁白,但丝毫不减古老绝技的艺术魅力。
台上的提线木偶表演,让台下的营员们都跃跃欲试,山西曲沃中学的同学在师傅的教导下成功让手中的“小沙弥”走起路来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泉州,那就是海纳百川。
古朴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兼容并蓄,这座城市有海洋一样的胸怀。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牛美春同学感慨道。
泉州给成都七中的张毅沐雪同学的印象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已经融入生活中,从红砖大厝、风味小吃等各个细节中,我都能体会到泉州不一样的个性和风格”。
凭栏远眺,只能看见那繁华都市的一角,但这已足矣。
在这小小的一角中,我已看尽世间的繁华:那车与车之间的和谐相处,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飒爽的大船都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寻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么?“它”便是那海丝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纵观海丝之路,一路蜿蜒向前,虽受到阻挠,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飞腾,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一声汽笛把我的丝路从九霄云外给拽了回来,只见一艘轮船从港湾缓驶离,投向大海热情的拥抱,此情此景又将我引入沉思中……而后,我走下楼,因此楼适与海近,故我飞身扑向大海亦很快,我抚摸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从它们身上找到一些海丝的记忆,但前几艘船显然已经忘记了或是阅历太浅,直至我走到最后一艘船前,它缓缓开口说道:“海丝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但是有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后面才得到保护。
5W传播理论视觉下的海丝文化进高校研究
5W传播理论视觉下的海丝文化进高校研究姚素月【摘要】从\"海丝文化\"的内涵切入,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为例,探讨\"古泉州(刺桐)史迹\"进高校的意义,基于\"5w\"传播模式视角,通过对\"古泉州(刺桐)史迹\"传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的分析,对古泉州(刺桐)史迹进高校提出发展路径和对策,推动海丝文化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促进海丝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期刊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2)003【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5W传播理论;海丝文化;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高校【作者】姚素月【作者单位】泉州经贸学院团委,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一、海丝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一)海丝文化“海丝文化”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在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各种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1],其拥有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发展和传承。
海丝文化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车轮中,不同的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相辉映、擦出火花,积淀并形成了世人皆知并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与时俱进、创新革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二)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泉州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古称“刺桐”。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古泉州(刺桐)史迹是海丝文化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泉州宋元时期(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历史背景下,是与海洋商贸文化息息相关的史迹和遗址。
“古泉州(刺桐)史迹”体现了古泉州重要历史地位和富有时代烙印的社会文化特征[2]。
泉州共有16处史迹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价值产物,是多元文明、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共生共存的文化成果,如图1所示:图1 泉州16处“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是海丝文化之路的突出组成部分,本文中阐述的“海丝文化”主要指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的历史文化。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海丝文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载体。
而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惠安县,有着独特的海丝文化,其中包括了惠安女的服饰文化。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正是对海丝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对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惠安女服饰的传承1.历史渊源惠安县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在海丝文化的影响下,惠安女的服饰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据史料记载,惠安女最早的服饰是“淡色为主,不加装饰”的简朴服饰,这与海丝文化中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理念是一致的。
2.传统工艺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传统工艺方面。
惠安女服饰以手工编织的蚶江云雾纱为主要面料,这种纱线柔软细腻,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夏季穿着。
而且惠安女服饰注重绣花工艺,以精湛的刺绣技艺表现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图案,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美感。
3.服饰特色惠安女服饰的传承还体现在服饰特色方面。
惠安女喜欢穿戴金银首饰,如银镯、银链等,这些首饰既可以点缀服饰,又可以展现身份地位和审美情趣。
惠安女传统服饰还有“北衲裙”、“直裰”等特色款式,这些服饰不仅适合日常穿着,也体现了惠安女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
1.文化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惠安女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在海丝文化的影响下,惠安女服饰开始融合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如南洋风情、印度彩绣等,使得传统的惠安女服饰更加多元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2.材料更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惠安女服饰也在材料上进行不断更新。
除了传统的蚶江云雾纱外,惠安女服饰还加入了天然纤维、高科技合成纤维等新型材料,使得服饰更加舒适、耐穿,并且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美感。
3.设计创新惠安女服饰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现代的惠安女服饰设计师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款式中,采用更加流畅的线条、更加鲜艳的色彩,使得传统的惠安女服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海丝文化背景下泉州城市营销中蟳埔女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海丝文化背景下泉州城市营销中蟳埔女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许文君
【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4)2
【摘要】泉州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著称,其中蟳埔女习俗,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章认为应该通过节庆或其他文化活动来突出展示、强调蟳埔女形象及其对泉州的贡献,具体分析蟳埔女形象在泉州城市营销中的传播与应用,探讨蟳埔女形象的变化与社会对蟳埔女形象的认知演变,借助其独特的遗产和传统打造泉州城市品牌。
这种渐进和包容的城市营销方法,在塑造泉州城市发展中的社会观念和期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8页(P89-96)
【作者】许文君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海丝文化的阐释与表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2.泉州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以“海丝文化”为例
3.海丝视野下蟳埔女题材绘画创作的精神构建
4.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的影响研究——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
5.“做一日蟳埔女”:短视频打卡如何建构集体想象——对一个网红话题的田野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3篇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3篇泉州市“海丝”文化游学基地正式成立,目的是加强泉州青少年同世界各地青少年的交流,进而传播“海丝”文化。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
“海丝”影响下泉州古城格局演化及其“规画”探析
“海丝”影响下泉州古城格局演化及其“规画”探析
刘淑虎;康振;黄静馨;黄龙英;张兵华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24()2
【摘要】发掘和弘扬地方人居智慧对传递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以泉州参与“海丝”的空间演化历程为主线,围绕“港-城”关系、城市形制、功能格局、精神场所演化等显性特征,解析“海丝”影响下泉州古城的格局演化轨迹与规律,并依托“规画”六法解析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营城智慧。
研究表明,在“海丝”影响下,古代泉州历经从“港城临近”到“港城分设”,形制从规则到不规则,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以及精神空间从“本土信仰”到“内外兼收”的显性转变;从“规画”视野上可发掘其具有“依江立城”“顺势立形”和“纾害归利”的营城经验。
当代城市建设应从古代泉州的文化包容、革化调适、顺势立形等营城理念中汲取当代意义,弘扬传统营城的优秀经验。
【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刘淑虎;康振;黄静馨;黄龙英;张兵华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海峡西岸正春风泉州海丝再郁葱第五届泉州"海丝"文化节再展时代风采
2.情系海丝遗存再创海丝辉煌——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3.弘扬泉州“海丝”文化展示中国魅力城市——泉州举办第四届“海丝”文化节(闽台文化汇展)暨第八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盛会
4.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发展海丝文化探析——以泉州地区为例
5.江、河、海交融影响下的扬州古城格局演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摘要。
新媒体时代,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面临着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影像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要认清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影像传播中的优势,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讲好泉州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以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
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
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
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
”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滨海史迹的研究与保护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滨海史迹的研究与保护
陈志宏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泉州作为宋元时期重要的海港贸易城市,其传统港区空间与滨海史迹的研究与保护,对当前传统港湾城市复兴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临海的航标塔与码头是泉州传统滨海独特的空间格局,在保护规划中采取了整体保护、重点整治及动态更新的方法,并使保护性规划融入区域的发展规划中,使传统滨海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系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陈志宏
【作者单位】362021,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开元寺保护规划 [J], 施寄尘
2.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划 [J], 王敏
3.为海丝史迹护航——《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出台侧记 [J], 蔡紫旻;陈林森
4.作为文化线路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产保护研究 [J], 骆文伟
5.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的研究与保护申遗刍议 [J], 李欣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1000字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泉州海丝文化征文1000字【征文信息】近日,“弘扬石文化·共筑海丝梦”全国征文、摄影大赛在南安市水头镇正式启动。
此次大赛由中国石材协会、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南安市委宣传部、南安市政协文史委、水头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反映当下中国石材企业最前沿、最新颖发展思路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全面提升石材文化,打响水头“世界石都”品牌。
大赛将借助文学和摄影工作者、爱好者之手,通过纪实文学、诗歌、散文、摄影等形式,集中创作一批体现中国石材文化的作品,共同为弘扬石文化助力。
据悉,大赛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2015年9月30日,作品要求反映中国石材发展历史上特别是福建南安水头镇较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展现“中国·水头”石材文化,也包括全国各地石材产业相关的纪实文学、诗歌、散文和摄影作品。
同一投稿人可选投多种类别,但同一件作品不得重复投送不同类别。
每位投稿人不论投送几个类别,文学作品总数不得超过2篇,摄影作品不得超过10幅(组照4—8幅)。
同时,大赛还特邀了50多位包括中国作协等各级作协作家,40多位来自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各县市区的摄影家,与南安本土作家、摄影家一起创作,旨在全面挖掘、展现水头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海丝文化和水头精神”,聚集当下中国石材企业最前沿、最新颖的发展思路。
此外,还将发动全国各地作家摄影家进行创作。
本次大赛将评出纪实文学、诗歌、散文、摄影(设相机摄影和手机摄影)奖项一等奖各1名,奖金各1万元;二等奖各3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各10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若干名。
作品评选结果将公示于“中国·南安”政府门户网站。
获奖作品将结集成册、出版发行,并在第十六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文艺晚会上进行颁奖,摄影作品将在第十六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期间集中展示。
【例文范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摘要。
新媒体时代,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面临着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影像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要认清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影像传播中的优势,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讲好泉州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以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
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
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
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
”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
在新的传媒环境下,需重新审视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积极探寻适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新策略。
一、泉州海丝文化传播现状分析目前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阶段、纸质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
这个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2]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个案的泉州海丝文化传播,在传播形式上也先后呈现为身口相传、文字印刷、影像传播的形式。
早期的泉州海丝文化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为主,由从事海丝贸易的商人、华侨将当地的建筑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人际身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印刷技术带来了报纸的诞生,报纸成为早期大众传播时代重要的媒介平台。
报纸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规模复制,人们通过报纸文字就可以了解到泉州的海丝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身口相传模式下时空的局限性。
“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像传播代替,形象、直观的影像得到受众的喜欢,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视频成为受众接收海丝文化影像的主要渠道。
“时至今天,视听媒体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出现了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微电影、VR电影、电子游戏等各种影像形态。
”[3]千姿百态的影像形态让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传播主体是利用某种传媒技术和工具传播信息并主动作用于他人的组织和个人。
”[4]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影像视频的生产基本上被电视、电影制作机构所垄断,以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电视剧或者电影,受众几乎是通过电视、电影等途径有所了解和认识。
电视、电影成为了传播海丝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广播电视制作机构还是影视制作公司,海丝文化的传播者、生产者都是由媒介组织充当,带有明显的职业生产色彩。
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开始从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机构,向移动互联网用户转移。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易用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让人人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充当起信息发布者的角色。
”[5]网络与手机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了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之中,“特别是手机网民的持续增加,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
”[6]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不仅可以接收各种媒介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从事影像视频的制作、传播,生产工具完成了“去专业化”。
如今放眼整个传媒环境,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以泉州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专业传媒机构,又可以是非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专业信息机构、民营传媒产品生产商,也可以是身边拥有智能手机的个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海丝影像文化的传播者。
(二)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对象的年轻化。
传统影像传播媒介下,海丝文化的受众都趋于老龄化,在笔者进行的《关于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媒介和对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通过传统电视媒介观看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在45-55岁阶段的群体占据67%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在传统的影视传播中年轻受众的缺失和断层。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民结构的变化。
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以2019年6月为统计节点,我国网民的总体数量有8.54亿.其中,手机网民人数高达8.47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
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媒体访问互联网,而在手机网民中年轻受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90”后、“00”后更喜欢选择手机等新媒体观看、评论、转发各种影像视频,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影像传播的主要受众。
(三)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随着影像传播的发展,影像传播的渠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由早期的电视、电影媒介走向了互联网、多媒体、3D影像等新型媒介。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让网民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智能手机、移动平台等成为受众的首选。
在这些传播平台上,QQ、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都为各类影像视频作品搭建了展播平台,成为受众青睐的传播媒介。
笔者以“泉州南音”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以“泉州南音”为主要内容的影像视频作品,分布在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个传媒渠道,其中以“泉州南音”为传播内容的微博有数个,既有以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泉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代表的官方微博,又有个人微博账号。
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微信中有8个与“泉州南音文化”相关的公众号,有“泉州南音乐团”、“福建南音网”、“南音学习网”等,内容涉及南音文化的展播、南音文化的视频教学等。
近年移动短视频的火爆,各类短视频APP的涌现,也出现了专门以“泉州南音”命名的APP,成为南音文化传播的专业平台。
二、新媒体下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影像是文化的载体,影像传播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播。
”[7]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快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影像传播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一)从传播渠道上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媒介。
未尽其用大众传媒时代,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要通过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形式,将泉州的海丝文化形象和元素融入到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纪录片和电影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媒体全领域用户多达15亿人,其中在线直播5.0亿人,短视频和移动社交用户分别为6亿和7亿人。
显然,视频和短视频已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形式,这既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带来了机遇,又对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当下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各类媒介制作机构依然以电视剧、纪录片和电影作为重心,专门面向新媒体制作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相对较少,各类大都是将海丝文化相关的影像视频切割成短片,搬到各类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将新媒体作为作品展示的平台,很少专门针对新媒体创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没有将新媒体的优势价值发挥出来。
(二)从传播内容上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质量鱼龙混杂。
新媒体环境下,泉州海丝文化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既有专业的传媒公司,又有普通受众参与到海丝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普通大众作为影像传播者成,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专业的电视、电影媒体相比,他们拍摄制作的影像作品大都质量不高,存着着山寨模仿、泛娱乐化等问题,这些影像作品都是打着海丝文化的外壳,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一味地追求流量和利润为主,因此现阶段受众看到的大部分有关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新媒体作品质量上参差不齐。
(三)从传播效果来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品牌效应不明显。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着丰富的海丝文化,包括了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
众多的海丝文化元素相对分散,缺少对各类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包装,尚未形成泉州独有的海丝文化品牌。
因此在影像传播过程中,将抽象的文化元素转变为具象的影像内容后,大众只能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窥探到海丝文化的蛛丝马迹,无法形成比较明确的视觉形象标识。
通过对有关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作品进行梳理,笔者发现众多影视作品几乎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对其进行呈现。
由于泉州海丝品牌尚不明确,导致了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影视作品影响力弱,缺少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作品,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三、提升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策略建议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是影像传播探究的关键。
新媒体的快速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为泉州海丝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添了力量。
结合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当下的传媒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提升影像传播主体的素养。
新媒体语境下,从政府部门到媒介组织、高校学生、普通受众都成为了影像传播的主体。
面对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媒介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
“真正的素养通常是双向的交换,接收信息的能力通常是构成素养的首要部分,这对大众来说必不可少,然后才是表达信息的能力。
”[8]因此无论信息的接收,还是信息的传播都需要提高传播主体的素养。
首先政府要在海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履行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和提升传播主体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从宏观上加强对海丝文化发展传播问题的思考,为海丝文化的传播创建优良的环境。
其次媒介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自觉地应用新媒体创作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
最后海丝文化的传播传承也离不开广大年轻观众,作为普通受众的学生,本身又是海丝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发挥自我知识优势,积极传播高质量的海丝影像视频。
近年泉州本地多所高校的学生,在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作品创作上小有收获,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的影像作品,自觉地担负起了海丝文化传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