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摘要。新媒体时代,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面临着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影像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认清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影像传播中的优势,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讲好泉州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以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
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在新的传媒环境下,需重新审视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积极探寻适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新策略。
一、泉州海丝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目前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阶段、纸质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这个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2]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个案的泉州海丝文化传播,在传播形式上也先后呈现为身口相传、文字印刷、影像传播的形式。早期的泉州海丝文化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为主,由从事海丝贸易的商人、华侨将当地的建筑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人际身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印刷技术带来了报纸的诞生,报纸成为早期大众传播时代重要的媒介平台。报纸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规模复制,人们通过报纸文字就可以了解到泉州的海丝文化,这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身口相传模式下时空的局限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像传播代替,形象、直观的影像得到受众的喜欢,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视频成为受众接收海丝文化影像的主要渠道。“时至今天,视听媒体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出现了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微电影、VR电影、电子游戏等各种影像形态。”[3]千姿百态的影像形态让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主体是利用某种传媒技术和工具传播信息并主动作用于他人的组织和个人。”[4]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影像视频的生产基本上被电视、电影制作机构所垄断,以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电视剧或者电影,受众几乎是通过电视、电影等途径有所了解和认识。电视、电影成为了传播海丝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广播电视制作机构还是影视制作公司,海丝文化的传播者、生产者都是由媒介组织充当,带有明显的职业生产色彩。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开始从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机构,向移动互联网用户转移。“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易用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让人人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充当起信息发布者的角色。”[5]网络与手机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了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之中,“特别是手机网民的持续增加,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6]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不仅可以接收各种媒介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从事影像视频的制作、传播,生产
工具完成了“去专业化”。如今放眼整个传媒环境,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以泉州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专业传媒机构,又可以是非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专业信息机构、民营传媒产品生产商,也可以是身边拥有智能手机的个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海丝影像文化的传播者。
(二)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对象的年轻化。传统影像传播媒介下,海丝文化的受众都趋于老龄化,在笔者进行的《关于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媒介和对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通过传统电视媒介观看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在45-55岁阶段的群体占据67%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在传统的影视传播中年轻受众的缺失和断层。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民结构的变化。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以2019年6月为统计节点,我国网民的总体数量有8.54亿.其中,手机网民人数高达8.47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媒体访问互联网,而在手机网民中年轻受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90”后、“00”后更喜欢选择手机等新媒体观看、评论、转发各种影像视频,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影像传播的主要受众。
(三)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随着影像传播的发展,影像传播的渠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由早期的电视、电影媒介走向了互联网、多媒体、3D影像等新型媒介。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让网民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智能手机、移动平台等成为受众的首选。在这些传播平台上,QQ、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都
为各类影像视频作品搭建了展播平台,成为受众青睐的传播媒介。笔者以“泉州南音”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以“泉州南音”为主要内容的影像视频作品,分布在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个传媒渠道,其中以“泉州南音”为传播内容的微博有数个,既有以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泉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代表的官方微博,又有个人微博账号。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微信中有8个与“泉州南音文化”相关的公众号,有“泉州南音乐团”、“福建南音网”、“南音学习网”等,内容涉及南音文化的展播、南音文化的视频教学等。近年移动短视频的火爆,各类短视频APP的涌现,也出现了专门以“泉州南音”命名的APP,成为南音文化传播的专业平台。
二、新媒体下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
“影像是文化的载体,影像传播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播。”[7]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快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影像传播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一)从传播渠道上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媒介。未尽其用大众传媒时代,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要通过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形式,将泉州的海丝文化形象和元素融入到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纪录片和电影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飞快的速度增长。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媒体全领域用户多达15亿人,其中在线直播5.0亿人,短视频和移动社交用户分别为6亿和7亿人。显然,视频和短视频已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