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学号:1000530234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

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

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充分的水分等要求。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关于遗传病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关于遗传病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慕课是融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到了更到的关于生命,基因,细胞以及转基因和生态及演化等知识,使我对生命科学知识以及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内涵产生了兴趣。

以下就生命的基本知识与新陈代谢谈谈个人的理解。

生命就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细的细胞结构、自生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应激反应等复合现象。

毫无疑问,人类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命群体。

巨大的生活压力压迫我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阻扰我们人体每日正常的新陈代谢,最后的结果就是降低了神经敏感度,扰乱了激素调节机制,降低了免疫抵抗力。

正常的新陈代谢是要建立在正确合理的工作学习上的,也就是作息要有规律。

新陈代谢一旦失调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就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终止和行将解体。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同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它不仅要把吸收的养分转化成为自身的成分和能量储备起来,并且还要不断地分解体内的物质以获取能量,同时把废物废气以及多余能量排向周围环境。

只有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人体内部均衡进行,人体才能求得平衡,人体内部调节机制才能稳定而又富有节奏。

不然,新陈代谢紊乱会带来很多困扰,像我们常常会说的肥胖问题,就是代谢不平衡导致的。

生物体细胞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分子组成的,要想新陈代谢平衡就要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分子上下功夫。

水,水是生命的载体,生命起源于水。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内的一切代谢过程,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

陆生生物体内水分的含量一般会达到体重的60%~70%以上。

水之所以对生命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这样能使水的液态形式比较稳定,给予生物体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这些都对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水表面的张力,也对生命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llll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llll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研究动物细胞融合是从细胞水平来改变动物细胞的遗传性,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特定的生物制品,改良培育动物新品种,缩短动物的育种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已广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虽然细胞杂交属于理论生物学范畴,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研究细胞分化、基因定位、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方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药物定向释放系统、细胞治疗以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个人认为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基因定位和绘制人类基因图谱JP2 杂种细胞中某一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存在与否与细胞的某一性状表达与否相联系,从而可以实现把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或某一区段上。

1967年Weise和Green发现在人和鼠的融合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优先丢失,并证明利用这一特点有可能对人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定位。

1970年Ruddle等开始系统地用融合细胞作为实验系统来绘制人类基因图。

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是医学上一场革命的开始,但这场革命的成功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中国科学家承担了这个工程1%的工作量。

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给即将广泛推行的全新基因医疗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使人类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又迈进一步。

2)用于生产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一般认为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不能诱导强的免疫应答反应,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够有效地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无论是在动物研究还是在人体早期临床试验中都证明这是一种方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并且由于融合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因此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免疫应答,有利于诱发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肿瘤抗原可以肽段或完整蛋白的形式与集散控制技术结合,或者将肿瘤抗原基因转化进集散控制技术中,使其内源性地表达抗原,这两种方法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均有效,但适于免疫的肿瘤抗原及其基因难以鉴定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有实验证明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及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直接融合的异核细胞,融合细胞保持了集散控制技术和肿瘤细胞的特性,并且能高效地将未知的肿瘤抗原提呈给免疫系统,今后肿瘤疫苗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疫苗的纯化上,以期用高度纯化的杂合细胞来激发更为有效和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使得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实际。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有形梦想无限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生命有形,那“形”就体现了世上万千。

然而,生活中所看之花、鸟、虫、鱼固然多姿多彩,但那每个生灵在其有限的生命内,却仅是为生存而终日劳碌,平庸地终其一生。

于是我开始思考,生命,因何立于世?生命有形,但它的根本不在其形,而在其神。

作为植物,若有幸当得孟德尔的豌豆,为遗传学的巨大进展贡献了一份力;或作为动物,成为绵羊里的多莉,作了克隆技术的例证,便可不枉此生。

虽然它们都很普通,其生命的形式不过是蔬果或牲畜,再平凡不过,但因为有了伟大的意义,生命便有了精气神,立于世间,被人永记。

那么人呢?人生命之形,在于“灵长类”、“直立”。

可人生命的神,却在于梦想和对梦想的孜孜以求。

世上各色人等,或匆忙或安逸地,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为它奋斗。

匆忙的人,每天为生计或名利奔波,心在忙碌中迷失,日复一日,梦模糊了、也更遥不可及,而安逸的人,享受着生活慷慨的赐予,生命中什么都不缺,只少了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想到此不禁心中暗喜,我,二十岁,还不愁生计,也没有名利的困扰,前路并不平坦,却又充满令人兴奋的未知,梦一直在天边挂着,明亮如北极星,这一切都可以激励自己去奋斗,去感受,去追逐。

生命,可贵的生命。

每一个人类生命的诞生,总要经历母亲的十月怀胎,然后便以一声尖锐的哭喊向这个世界宣告他的到来,开始他一生的旅程。

生命是如此的神圣,在任何时候,他都是一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

生命是一个旅程,一路上,你总能欣赏到种种异样的风景。

成功的喜悦,收获的满足,抑或是失败的苦闷,错过的遗憾。

换个角度审视生命,生命却不过是无数个细胞体组成的一个细胞集合而已。

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一条鱼,再到一个人,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细胞集合体。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都是大自然的一个个奇迹。

然而在每一个生命诞生前,都已经被大自然赋予了特殊了形。

鸟儿在天上飞,鱼儿生活在水中,猎豹天生就拥有神速,蝙蝠天生就是昼伏夜出,狮子生就注定是万兽之王……他们都是可贵的生命,都被打自然赋予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性,无法改变,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形。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开始追求从饮食中吃出健康,即所谓的食疗。

而食疗,无非就是通过饮食起到治病的效果,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也就是通过中药里的食物,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其实,食物和中药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清楚。

中药大都属于植物和动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恰好又是植物和动物,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所以,人们称这为“药食同源”。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希望通过饮食达到预防疾病甚至是治疗疾病的效果。

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等。

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所以性“中”,离得近些就是偏凉,偏热,离得远些,就是“寒”与“热”了。

“热”了就得用“凉”药,但如果不是“热”得很厉害,就可以用偏“凉”的食物调理达到治疗的效果,比如绿豆等,既美味可口又能调理身体治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亚健康的人群比例已达到70%,这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敲响了警钟。

但西医并没有调理身体的方法,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医,这也造成了中国食疗市场的混杂,各种“专家”误导群众,把食疗的作用无限放大,甚至出现了“食疗包治百病”的谬论。

所以,我们有必要自行了解真正的食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那些中药里的食物。

韭菜最常见的韭菜,又名起阳草,为百合科草本植物韭菜的茎叶,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古书史书《夏小正》中有“正月囿(菜园)有韭”的记述。

韭菜既可调味,又可凉拌、做饺子馅,是茶楼酒家菜谱上的知名佳肴。

而韭菜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而得到青睐,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苷类、纤维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含硫化物和挥发油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含丰富的纤维素,能加快食物在胃肠的蠕动,加速排便,着对于习惯性便秘最有利,也可预防结肠癌、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人类基因技术及其伦理》作者:***学号:**********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141班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

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伦理道德问题正文: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

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

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这两大特点正是遗传和变异的发生基础。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摘要:经过半个学期的对学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掌握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解开人们一直关注、观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现象。

生命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复杂烦琐的学科, 从对生命科学的学科分类就可以见得, 但它学习过程却非常有趣。

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基因工程、克隆、免疫、神经系统、蛋白质、核酸、生态环境、进化论等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进行初步的学习。

其中我对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以及艾滋病方面的相关学习映像最深。

关键词: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艾滋病、伦理、道德、危害正文:一、克隆技术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其次,克隆技术有其相应的发展过程和多方面的发展方向。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

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

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本学期我有幸选上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

该课程从介绍生命和生命科学的知识入门,了解生命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从生物体的结构与作用、遗传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生命系统的通讯联系——信号传递与信息处理以及生物的防卫系统等方面系统认识生命的奥秘,最后介绍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命多样性、生命与环境等宏观生物学内容。

在非生物学专业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对普及学生生物学知识,对树立学生的世界观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和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也知道生命科学是钻研生命景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种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科学。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了生物学知识水平,了解了生命科学前沿,更有利于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人体的元素有60多种。

其中有钙、钠、钾、镁、碳、氢、氧、硫、氮、磷、氯等11种属必需的定量元素,另有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

它们大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传递着生命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我们还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的。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所以我们就要合理的选择食物,安排健康合理的膳食。

对于我们现代人,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饮食多样化,吃些粗杂粮;(2)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多吃些豆类和坚果类食物;(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4)限制含脂肪高的食物摄入;(5)每周最好能吃2,3次鱼或鸡肉;(6)每日最多食用一个鸡蛋;(7)控制食盐和含盐(钠)食物摄入;(8)适当增加奶制品摄入;(9)适度饮酒,控制体重。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之“长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长生不老”总有着无限的追求,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雍正嘉靖,从海外求仙到制丹炼药,不论这些主宰者是否有丰功伟绩,他们对于“长生”的诱惑却没有一丝丝的抵抗力,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劫。

记得在一部虚幻小说《哑舍》中,虽然含有非常多的想象,但我见到了另一种长生。

小说的主人公老板是秦朝天才丞相——甘罗,老板的长生不死是由于他身体细胞的改变,一种类似癌变的变化,不断增殖生长、衰老死亡,没有变异,永远像是新生的细胞,并且,他身上的衣服始终带有一条龙,一条似乎有生命的可以在不同衣服间游走的龙,以他神奇的能力在老板体外阻止细胞的扩散,使细胞不至于不断地产生,让生命消失。

在现实中,与细胞生命活性有关的是一种叫做端粒的DNA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

每当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端粒就会变短,直到端粒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时细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

所以端粒是随着细胞个体的衰老而变短。

控制端粒的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链末端。

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

但每个细胞的端粒长度是天生的,并非一开始就相同,并且之后的缩短速度也各不相同。

端粒损耗的速度是衡量“生物衰老”的一个方法。

大量实验说明端粒、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及永生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一个提供衰老细胞中端粒缩短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观察,当细胞分裂到50代左右时,分裂繁殖就完全停顿,最终死亡,这被称为细胞分裂的海弗利克极限,并且通过对不同年龄供体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及有丝分裂能力的关系观察到随着增龄,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有丝分裂的能力明显渐渐变弱;Hastie 发现结肠端粒限制性片段的长度随供体年龄增加逐渐缩短,平均每年丢失33bp的重复序列;植物中不完整的染色体在受精作用中得以修复,而不能在已经分化的组织中修复,这在较为高等的真核生物中也证实了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抑制;精子的端粒要比体细胞长,体细胞缺失端粒酶活性就会逐渐衰老,而生殖细胞的端粒却可以维持其长度;转化细胞能够通过端粒酶的活性完全复制端粒以得永生。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特意地钻研,还参加了学科竞赛。

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在其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我虽然选择了文科,但是,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科学与自动化》班号:学号:姓名:序号:联系方式: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虽然我的专业课程里没有一门与生物相关的。

但一直以来我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一种迫切的求知欲。

我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在到大学之后一直停留在高中所学的生物阶段,所以我一直都期望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

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明白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

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也经常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关键字】论文生命科学导论阅读报告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

人类身处其中,享受着生命之美,探求着科学奥妙。

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走近了生命科学这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了解到了很多。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科学?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生命奇妙复杂,科学普适严谨。

作为一门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用科学的来阐释生命,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与人类的迷惑不解、不断研究使这门学科在帮助人类了解和欣赏自然世界的同时充满梦幻与神奇。

此外,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十大主题:自然特征,细胞,可遗传信息,结构与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反馈,一致性与多样性,进化,科学需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它为生物技术、医药、生物医学技术,生命系统技术、食品加工、环境、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技术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又是一门很苛刻的学科,除了因为生物系统的庞大复杂,还因为生命科学是交叉学科,要求很多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现象和复杂严谨的生命科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由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它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

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观察与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其科学方法步骤为:观察现象,利用归纳推理建立假说解释现象,进一步观察来测试假说,进而建立更为深入的理论解释现象,利用演绎推理从理论预测现象,然后测试理论。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摘要:本人通过初中以来从课本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外兴趣中阅读的一些生物类书籍,于地球生物进化方面稍有基本知识的储备。

在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的要求下,又大体阅读了《普通生物学》等通论书籍内的有关章节,加深了对进化问题的宏观印象,并参照《生态学精要》等课本了解了一下微观机制,同时泛读了一些进化方面的课本和杂书,时间与能力有限,没有形成更系统的概念,只能简单阐述一下个人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自然选择,进化,地球生物一、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是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早在18世纪,科学家在寻找矿产的生产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面貌最能反映地层系统的新老顺序。

19世纪地质学家基本完成了地层系统(界、系、统)的建立,并提出与地层系统相对应的地质年代表(代、纪、世)。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的建立主要根据古生物进化发展的阶段。

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高级藻类植物为主,以低级脊椎动物无颌类及高等植物罗蕨类出现的阶段,成为早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向陆地侵进(从出现于早古生代的无颌类逐渐演化出鱼类、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以及植物占领陆地(从裸蕨发展到石松类及其他蕨类、种子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的阶段,成为晚古生代;爬行动物的恐龙类盛极一时,裸子植物大发展,鸟类、哺乳类以及被子植物出现的阶段,成为中生代;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阶段,成为新生代。

我们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末期。

二、科学史上博物学家们的讨论与各派学说发展(一)布丰的观点布丰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也是最早阐述生物进化观点的学者。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且变化会遗传给后代。

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但由于教会的强烈指责,他被迫放弃了有悖于教义的观点。

(二)拉马克学说拉马克也是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奠基人之一。

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学哲学》中系统阐释的进化观点可以概括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认为生物体是在向着复杂化发展的欲望中进化的。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本人自己写的结课论文《生命科学导论》姓名:学号:《生命科学导论》这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作为一个理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主要讲述的内容与高中所上的内容极为相似,可以说是我们高中所学习的一个延续,同样的介绍了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成的元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基因工程、遗传与变异、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常识。

如在生物的多样性中,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学习它们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我们学习它可以对我们自身了解进一步加深。

生命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研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紧急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说不是本专业学了就没用,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

任何知识既然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传下来的道理,学习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事业,也可以在我们今后研究我们的产品以原生态为主,将污染降到最小。

合理安排膳食现代人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够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而导致身体健康的缺损,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大的。

通过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第二节课生物化学的组成,我从本质上了解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C、好、O、N是每个都不可少的,是常量元素,约占99.9%,还有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还有必须的八种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也不利。

我们日常食物大体分为粮食类、肉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

常量元素一般都不缺,主要是微量元素的摄入。

本人从网上查了一下科学安排的合理膳食如下安排:(一)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克谷类食物,这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命的进化生命,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

我想说,每个男孩小时候一定都是好奇的,而我把这份好奇保留到了现在,也许这就是我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好奇一切,有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为了捍卫它愿意做出努力,这就是我成功的所在。

从高三起开始对生物感兴趣,并且选择生物这门学科作为我自己的目的与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生物,但是我希望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生物作为我的学习方向。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一个很工科的专业,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硬件的进步,虽然这并不一定绝对,但是至少是我现在安心学习这个专业的理由。

受当时科技风气的影响,我对于生物体的基因更感兴趣,也许这和当时各种新闻报道有关,人们一味的崇拜基因,认为基因就是人类自我的至高神,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基因。

科学家们也祈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上帝的存在,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就这样让我喜欢上了人类基因。

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究竟何者更像一个生物?我们多细胞生物究竟算不算是纯粹的生物?还是仅仅只是什么?意识和肉体究竟是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我,让我狂热的投身其中,也许为来我不会成功,但是我一定不会屈服于命运,我会始终记着我的梦想的。

进化究竟什么才叫进化,是基因的改变?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在高中学到的知识说,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人类基因的保留是因为选择,选择掉一部分,剩下的人中他们的基因的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的理论确实十分可行,但一定是这样的吗?人类有可能自己改变自身的基因吗?这样的改变能被叫做进化吗?或者说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自然的选择已经很难再让我们的人群发生大面积的被淘汰了,那么,我们的进化会不会逐渐减慢到无限趋近于零呢?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现在的社会是不是确实很少能淘汰人,或者说有很多自然选择的淘汰换了一种方式,更平和,更不能让人发现,如经济实力弱的人更难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稳妥的延续下去,这里的稳妥包括数量的多和对子女的保护的好,那么,进化的平衡要继续维持,是不是要有一种用进废退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进化以不那么慢的速度进行下去,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人类自己改变自己的基因的原因,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改变自己的基因吗?还是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不全部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生物,它能够将我们拥有的能力通过改变基因保存下来?那么,我们通过人工的手段是否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呢?二、这也是我所怀疑的,进化就一定有好处吗?什么叫做进化,如果进化一定就是好的话,那么这个宇宙中就一定有绝对的好和坏的差别,超级耐冷、超级耐热可以共存,也就是说进化是一种生存的能力的提高咯?那么是不是在一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技能的意思)一定可以和在另一种环境中的能力共存咯?这些多是对前面一个固定假设“进化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有一种一定好的变化叫进化”的推理,如果说这些推理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上面的假设就是不完全正确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

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

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是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的全球性规则和约定无法有效的遵行,这直接使得生命科学技术在全球引发伦理困境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某一国取得飞速发展。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无论重技术还是重伦理都不能真正解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唯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契合点才能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基因工程又称作 DNA 体外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 DNA 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

基因工程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现在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技术来改造生物的本性,这样就大大的扩大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杂交障碍。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与人体健康这学期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使我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尤其对人体健康方面。

下面我就谈一谈生命科学与我们的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科学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举动,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微生物、遗传、食品和生态环境这四类。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广泛存在着一大群微生物。

他们体积微小,常不为我们肉眼所见,然而正是这些小生命却深远的影响着比他们体积大几亿甚至几十亿倍的人类,影响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让我们人类不得不对它们刮目相看。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拉肚子;穿衣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家里买的蔬菜水果保管不好会烂掉、夏天的饭菜容易馊掉;花生和玉米贮藏不好就会着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

自然,吃了这样的东西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

然而微生物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奶酪、烹饪中用到的酱油、醋、各种酱料味精以及平时喝的酒、酸奶、果奶等都是微生物赐予我们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更不可能有我们对于食物色、香、味、形、器的追求。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

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因此,很多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微生物是有害的,我们人类要想方设法消灭它们这个层次上。

然而,单就细菌而言,在我们已知的几千种细菌中,只有约10%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我们的体表、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是各种组织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或者还有寄生虫等,我们的细胞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感染有病毒(或许是生而有之)……虽然健康的人类组织是无菌的,但是我们的体表栖息有很多微生物,如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以及汗腺等分泌物含有角蛋白、脂类及脂肪酸等,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因此皮肤上可以发现很多的微生物,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虽然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受伤或烧伤等),有些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成为病原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针对“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生活”这一主题进行谈论。

关键字:生命社会生活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学技术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thesocial life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and lif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make the life of people produced the change of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level,life science and our lives are increasingly close, quietly changing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life" this one theme discussed.Keywords: Life Civil life Protein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Cell engineering Biology technology正文: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多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成绩一直很好。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更加细致,不但让我们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记得老师说讲课时过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命科学将要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虽然目前对这些论断还有不同看法,但勿庸置疑,在21世纪生命科学将继续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对自然科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决不亚于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这种技术灵敏度高、取样少、快速简便,为使用它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造福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因此,现代生物学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无疑是一支威力强大的助推剂!蛋白质工程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的一个新兴生物学技术领域。

它一出现就以其在应用上的广阔前景和对分子生物学有关前沿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为世人所瞩目,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

简单地说,蛋白质工程就是按预定的要求在基因水平上改变蛋白质的编码序列以获得新的蛋白质。

它研究通过定位的或有控制的基因修饰,提供改变蛋白质结构与性能的最有效的实用方法和技术途径,使天然蛋白质的改造成为现实可能。

同时,结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和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通过基因合成,蛋白质工程还可以制造结构与功能全新的蛋白质。

以上述为基础,与基因工程有关技术紧密结合,蛋白质工程正在形成以改造现有蛋白质和制造新型蛋白质为中心的第二代遗传工程。

随着这一领域不断的开拓与发展,大量性能优良的新型蛋白质将被生产出来,并且将会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很多方面,这对研制新型药物来抵御疾病、培育高品质农作物、改善生物生存环境等诸多方面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

基因是DNA分子,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因此,基因工程有时也称为遗传工程,也就是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能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途径,又能为高等生物的细胞分化、生长发育和肿瘤发生等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植物基因有两大类目。

第一类目是包括种子蛋白质在内的储存蛋白质基因。

大麦、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蛋白基因已经克隆成功,这大大提高了这些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为采用移植高含量蛋白的基因进入农作物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类目是抗性基因。

例如,从细菌突变体和野生植物中分离出编码突变酶(不受草甘膦抑制)的基因,然后移植到作物就可以使作物避开除草剂草甘膦的伤害。

这样不仅达到了除草的目的,减少了杂草与农作物争夺水分、阳光、肥料,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增产增收,从而推动农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差,那么,在这些农作物中移植苏云金氏杆菌毒蛋白基因,便可以提高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带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烟草,可以合成大量外壳蛋白,通过交叉保护而延缓发病。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农作物,不仅增强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而且减少了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这样就减少了土壤污染,改善了土壤的营养和成分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

由上面所述可见,基因工程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成活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基因工程还能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基因工程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农业的发展,它还可以应用于制药。

以基因工程细菌疫苗为例。

直接利用微生物制备疫苗来治疗疾病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细菌性传染病的存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又加上新病原菌的发现,使得人类健康面临巨大的威胁。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细菌疫苗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将菌苗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害作用降至最低程度。

目前研究的基因工程菌苗包括痢疾菌苗、霍乱菌苗、伤寒菌苗、结核菌苗等。

这些菌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一旦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那么,不仅可以为人类减少疾病带来的疼痛,而且还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减少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医学威胁现象。

在转基因药用植物的研究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分别通过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诱导丹参形成毛状根和冠瘿瘤进而再分化形成植株,他们将其与栽培的丹参作了形态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毛状根再生的植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须根发达等;而冠瘿组织再生的植株株形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丹参酮的含量高于对照,这对丹参的良种繁育,提高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面所讲述的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外,还有一种在遗传与育种方面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的生物学技术——细胞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技术,以及发展这种技术的研究领域,就叫做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已经渗入到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

在农林、园艺和医学等领域中,细胞工程正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粮食与蔬菜生产。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最多的一个方面。

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花药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

其中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锈病、抗白粉病等优良性状。

2.临床医学与药物。

自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首次获得单克隆抗体以来,许多人类无能为力的病毒性疾病遇到了克星。

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出多种病毒中非常细微的株间差异,鉴定细菌的种型和亚种。

这些都是传统血清法或动物免疫法所做不到的,而且诊断异常准确,误诊率大大降低。

3.繁育优良品种。

目前,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

精液和胚胎的液氮超低温(-196摄氏度)保存技术的综合使用,使优良公畜、禽的交配数与交配范围大为扩展,并且突破了动物交配的季节限制。

另外,可以从优良母畜或公畜中分离出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受精,然后再将人工控制的新型受精卵种植到种质较差的母畜子宫内,繁殖优良新个体。

细胞工程最有实践价值的成就之一便是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对单一的抗原决定有专一性,所以,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精确度大等优点,不仅为各种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更是在医药与农业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例如,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针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将治癌药物与癌细胞表面抗原偶联,单克隆抗体就能定向地将药物导运到癌细胞,这就是对付癌症的新武器——生物导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