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检验四年制)
理论课教学大纲临床检验仪器学
![理论课教学大纲临床检验仪器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000f0228ea81c759f57859.png)
理论课教学大纲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供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研室(二〇〇八年七月第二次修订)大纲编制说明本大纲根据曾照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临床检验仪器》,结合学校对本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时安排,以及规定的临床检验仪器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修改制定。
供医学检验专业七年制、五年制、四年制、成人本科;预防医学专业的五年制、四年制、成人本科;医学影像学5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5年制本科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使用。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54-126学时,理论课讲授时数为36-72学时,实验教学安排18-5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为1.3:1。
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理论课讲授时数为72学时编制的。
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需求,选讲相应理论课内容和选择为开阔学生视野要求学生自学的相关内容确定具体课时数。
理论课内容通过大课讲授、学生自学、结合临床检验科见习和重点实验室参观讲解等方式进行。
在每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栏目中,规定了掌握、熟悉与了解相关内容的三项要求,又给出了每一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应内容,在“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栏目中,根据掌握、熟悉与了解相关内容的标准,分别标出了“重点讲授”和“一般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和自学时把握好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开拓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言检验医学在国外习惯上称为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 。
涉及到多个专业的交叉。
在现代医学中,检验医学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先单纯辅助临床诊断的认识范围。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的范围日益广泛,检验的项目越来越多。
各种定量的检测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价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c18c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b.png)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检验四年制)
![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检验四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a534b53884254b35effd3421.png)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检验仪器和技术学时与学分:2学分/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4学时)先修课程:物理、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适用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围绕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掌握各种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熟悉临床检验仪器中各种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后继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以常用检验仪器设备为核心,重点介绍检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
实验见习教学主要分为到检验科了解和学习常见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加强学生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进行大课讲授;现代检验仪器的进展用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大型、昂贵的仪器到校科研平台等实验室对照实物进行讲授。
学生应参加理论课及实验学习,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及实验报告,通过相应的考查。
阅读指定教学参考书,了解检验仪器的新进展。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见习课两部分。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熟悉】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仪器的标准。
【了解】《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特色;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2. 常见临床检验仪器的原理分类(1)分离分析检验仪器 : 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等;(2)光谱分析检验仪器 :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3)目视检验仪器 : 普通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4)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 : 血培养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流式细胞仪,基因扩增仪,氨基酸分析仪, DNA 测序仪;(5)现代波谱分析检验仪器 : 质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6)临床检验常规仪器 : 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样品自动处理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7)其它临床检验仪器。
《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c8a2274b35eefdc8d3331e.png)
免疫分析仪器42
临床检验仪器中的计算机技术44
合计522880
总论
基本要求:
掌握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在仪器中的具体意义。
教学内容:
1、临床检验仪器的发展;
2、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重点难点: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仪器评价。
教学内容:
1、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仪器构成、仪器评价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
基本要求:
掌握血液流变学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熟悉仪器的性能评价、仪器的分类、检测项目与方法;了解血液流变学分析仪的仪器的安装、调校、维护及发展和应用展望。
4、影响分光光度法准确性的因素;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性能检查;
7、分光光度计的进展;
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第二章 荧光分析仪器
基本要求:
掌握荧光产生的条件,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应用。
重点难点:
荧光产生的机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仪器中如何产生。检测方向与结果的关系。
二、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内容理论实验
总论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荧光分析仪器22
原子光谱分析仪2
光学显微镜4
电子显微镜2
离心机22
色谱仪器42
电泳仪2
毛细管电泳仪2
流式细胞仪2
PCR基因扩增仪2
血细胞分析仪24
血液凝固分析仪2 2
检验仪器学 大纲
![检验仪器学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869ceb102de2bd960588be.png)
《检验仪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检验仪器学授课专业: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40学时,见习课8学时),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检验仪器学》是一门知识面、技术面密集程度高,更新周期短的一门新兴学科。
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临床检验仪器中的计算机技术,并了解其发展趋势,为他们更好地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近年来,由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和医学研究的诸多需要,医学检验方法的进展十分迅速,血液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任何新理论,新技术以及重大科研成果,凡是能直接用于诊断疾病的,或早或迟都会发展成为一种检验方法,进入临床实验室。
相应的检验仪器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数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向检验医学的广泛渗透,使得临床检验仪器都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精密化和简易化的方向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速度与精度以及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和管理质量。
随着高灵敏度、多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检测仪器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实验室检验,判断结果的依托性的不断增大,对检验工作者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和提高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各层次学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现代化检验仪器,使之在辅助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成为相当急迫,重要的内容。
本学科教学时数共计48时,教学内容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讲课时数分配表内容讲课时数(学时) 概述、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第1、20章) 3显微镜技术及显微镜(第2章)、离心技术及离心机(第3章) 3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第6章) 3电化学分析技术和临床相关仪器(第7章) 3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第15章) 3微生物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第8章) 3生物安全柜(第9章) 2细胞培养技术和培养箱(第10章) 3见习1:第2、3、7、15章 2流式细胞技术与流式细胞仪(第11章) 3血液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第12章) 3尿液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第13章) 3自动血沉分析仪(第14章) 2见习2:第8、9、10、12、13、14章 3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第16章) 3PCR基因扩增仪(第17章)、即时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第19章) 3见习3:第6、11、16、17、19、20章 3讲课和见习共计48学时(理论课40,见习课8)48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概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发展方向。
《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a4a5f3a21614791611287e.png)
《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总学时:36 讲授学时:28 见习学时:8学分:2先修课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检验仪器学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常规仪器的基本构造、原理、功能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临床检验主要仪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临床检验主要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学习临床检验仪器课程的目的1.2 临床检验仪器的特点、分类和常用性能指标1.3 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标准1.4 临床检验仪器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教学要求:1.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特点、分类和常用性能指标。
2.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标准。
3.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2学时)教学内容:2.1光学显微镜2.2光学显微镜的分类及其应用2.3电子显微镜2.4显微镜的维护、常见故障及排除2.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显微摄影术教学要求:1.掌握显微镜的应用。
2.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2学时)教学内容:3.1自动血培养仪3.2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教学要求:1.掌握微自动血培养仪和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应用。
2.了解微自动血培养仪和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生物安全柜(1学时)4.1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和分类4.2 生物安全柜的结构与功能4.3 生物安全柜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的生物安全柜的应用。
2.了解生物安全柜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第五章细胞培养技术和培养箱(1学时)教学内容:5.1细胞培养技术5.2 培养箱的分类、结构和使用教学要求:1.掌握培养箱的应用。
医用检验仪器教学大纲(杨小莹)
![医用检验仪器教学大纲(杨小莹)](https://img.taocdn.com/s3/m/c57ac5996137ee06eff918d1.png)
《医用检验仪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用检验仪器》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操作、临床应用以及典型故障实例的故障分析和检修步骤,使学生们掌握医用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典型故障实例的故障分析和检修步骤,具有较强的常用医疗仪器维修技术能力。
2.使学生熟悉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组成、结构、操作、临床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容和目的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对《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特色有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与后继课程以及工作的紧密关系;2.掌握组成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仪器的标准;3.熟悉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4.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特色、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仪器的标准难点: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容:第一节医学检验概述及医用检验仪器的分类第二节医用检验仪器的维护第三节医用检验仪器维修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四节现代医用检验仪器的展望第二章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性能参数、调试与使用方法,维护及故障的排除。
2. 熟悉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的原理及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区别。
3.了解电子显微镜的进展,数码显微摄影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性能参数、调试与使用方法,维护及故障的排除。
难点: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透镜的相差和色差,光学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教学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光学显微镜第三节电子显微镜第四节其他显微镜第三章离心技术与离心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离心机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及保养。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f5314d0c22590103029d81.png)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供卫生检验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对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进行鉴别和剖析。
仪器分析技术已成为现代检测部门的重要支柱,成为产品质量保证的必不可少环节,成为环境卫生、工业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群防病、治病、诊断、进行生物材料组织检测的重要手段,已在医院、工厂、检测部门广泛使用。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与世界各国更频繁的交流,面对各国所设立的技术壁垒,以及为保卫我国人民的健康和权益,仪器分析检测更有了比以往显著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测定原理、特点和应用,熟悉使用各种分析仪器;树立量与误差的概念,正确处理分析数据和表示分析结果;通过严格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分析化学》(邹学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3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仪器分析教学总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为63学时,实验为45学时。
共17章。
本课程有4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为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从2章到9章,为光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光谱法,此外还有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的一般介绍;第三部分从10章到12章,为电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第四部分从13章到17章,为色谱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色谱分析概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e72aa5cc7931b764ce1557.png)
第一章显微镜技术与应用第一节概述与光学显微镜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知识、掌握显微观察的方式,熟悉显微镜的组成结构。
课程内容一、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光学原理2.象差3.显微镜的技术参数二、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1.物镜种类、符号2.目镜视场3.聚光镜三、显微观察方式1.明场观察BF2.暗场观察DF3.相差观察PH)4.偏光观察PO5.微分干涉观察DIC)6.浮雕相衬观察RC7.荧光观察FL考核知识点一、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二、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三、显微观察方式考核要求一、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熟悉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掌握象差的定义、种类;掌握显微镜各技术参数的含义。
二、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熟悉物镜的种类,了解物镜的符号;了解目镜的结构,熟悉目镜的视场;了解聚光镜的结构。
三、显微观察方式掌握各种观察方式:明场观察、暗场观察、相差观察、偏光观察、微分干涉观察、浮雕相衬观察、荧光观察的原理及其特点、应用。
了解各种荧光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常用荧光染料。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数值孔径二、简答题:1.象差的种类有哪些?2.试述相差显微镜的原理及其特点?第二章临床化学检验仪器和应用第一节自动生化分析仪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
熟悉连续流动式、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计算机系统及光学原理。
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课程内容一、自动生化分析仪概念。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三、各类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流动式自动化分析仪特点、分类、结构、工作原理;离心式自动化分析仪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分立式自动化分析仪特点、结构、工作原理。
四、自动化分析仪的计算机系统。
五、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原理。
六、自动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
考核知识点一、自动生化分析仪概念及种类。
二、连续流动式自动化分析仪特点、分类、结构、工作原理。
三、离心式自动化分析仪特点、结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容
1.电位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2.参比电极和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结构和性能参数。
3.电位分析法和电位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计算。
4.电解质分析仪分类、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5.血气分析仪分类、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教学方式
PP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
(7)其它临床检验仪器。
3.临床检验仪器的使用和管理
4.临床检验仪器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
PP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
第二章 光谱分析仪器与技术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分类,各类光谱的技术特征;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分类、特点和测试条件的选择;电位分析法原理。
【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仪、荧光分析仪和散射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电位分析法的应用和分类。
(4)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血培养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流式细胞仪,基因扩增仪,氨基酸分析仪,DNA测序仪;
(5)现代波谱分析检验仪器:质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
(6)临床检验常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样品自动处理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仪、荧光分析仪和散射光谱分析仪的组成和应用;电解质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教学容
1.光谱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
2.光谱技术的分类。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影响分光光度法准确性的因素。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结构。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及评价。
7.原子吸收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
8.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
9.荧光分析和荧光光谱仪。
10.散射光谱法和散射光谱仪,散射比浊和投射比浊法。
教学方式
PP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
第三章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技术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电位分析法原理,常用参比电极和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
【熟悉】电位分析方法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教学方式
PP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
第五章生物质谱仪器与技术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仪器的主要构成;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熟悉】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分类和特点;常见的离子源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了解】质谱技术的应用,质谱的联用技术,MALDI-TOF-MS的应用。
教学容
1.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名称:临床检验仪器和技术
学时与学分:2学分/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4学时)
先修课程:物理、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围绕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掌握各种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熟悉临床检验仪器中各种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后继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构成和特点;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分类及提高柱效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流程图:流动相供应系统、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隔膜注射进样系统,六通定量进样阀)、液相色谱柱、检测器及附属设备;操作条件的选择。
4.色谱仪的数据处理系统。
5.色谱仪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气相色谱仪、高相液相色谱的应用。
学生应参加理论课及实验学习,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及实验报告,通过相应的考查。阅读指定教学参考书,了解检验仪器的新进展。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见习课两部分。
二、基本教学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熟悉】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维护和选用仪器的标准。
3.电泳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血清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电泳、脑脊液蛋白电泳。
4.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
第四章 色谱分析仪器与技术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色谱分离的基本概念,色谱理论、色谱定性和定量方法。
【熟悉】色谱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色谱法的应用。
【了解】色谱仪结构及临床应用。
教学容
1.色谱的分类;色谱的有关术语:基线,色谱峰,保留参数,峰宽参数,进样峰,峰高等。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和检测系统;常见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围(包括FID,TCD,ECD,FPD,NPD);气相色谱固定相及选择:载体选择,固定液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了解】《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特色;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容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常见临床检验仪器的原理分类
(1)分离分析检验仪器: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等;
(2)光谱分析检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3)目视检验仪器:普通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教学以常用检验仪器设备为核心,重点介绍检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实验见习教学主要分为到检验科了解和学习常见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加强学生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进行大课讲授;现代检验仪器的进展用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型、昂贵的仪器到校科研平台等实验室对照实物进行讲授。
【熟悉】主要电泳技术的原理(琼脂糖电泳、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基本构成;流式细胞仪的基本构成和技术要点。
【了解】各类电泳仪以及流式细胞仪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教学容
1.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影响因素。
2.常见的电泳分析技术: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2.质谱仪的分类和离子源的分类和特点,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3.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分类。
4.质谱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的检测、微生物的鉴定、治疗药物的监测。
教学方式
PP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
第六章电泳仪和流式细胞仪器与技术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影像因素;电泳技术的分类;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