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节选)·.示例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节选)·.示例之一.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简介历史剧《屈原》。

2.剧本的情节结构及矛盾冲突。

3.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扫除阅读障碍,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课前出示小黑板。

生字:殇shāng谲jué鞺táng鞳tà稽qǐ睥pì睨nì痉jìng挛luán飨xiǎng潸shān

词语:诡谲睥睨拜手稽首容恕阴柔潸然抛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亦圣亦狂,即狂即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本情节和剧中人物。为剧本划分层次,在预习本上写出各层次大意。将剧中人物(包括未出场,而在对话中提及的)归类,也写到预习本上。

二、讲课安排。

1.简介历史剧《屈原》。

提问:《屈原》是郭沫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写的历史剧。这部历史剧当年在重庆公演,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赞

扬,引起了强烈反响。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二千三百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楚国。屈原所处的时代是各国间政治军事斗争十分激烈之时。屈 •原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是遭到了以楚怀王为首的,包括上官大夫靳尚,后来的令尹子兰等人的排挤和迫害,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沅、湘一带。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和其它多数作品,大约写在流放期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人民四散逃亡,楚国君臣仓皇出逃。理想毁灭,国家危亡,人民遭难,使屈原极度悲愤,痛不欲生。传说这一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自沉汩罗江殉国。

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体裁,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课文中的《雷电颂》虽不是屈原的诗作,但那里面激荡的烈火般的热情,却确实体现了《离骚》的灵魂。

历史剧《屈原》,源于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了合理想象,进行了艺术创造,把戏剧矛盾集中,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课文节选的是这部五幕话剧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原剧的五幕分别是“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板书五幕标题)

思考:《屈原》完稿于1942年1月11日深夜。从动笔

到完稿前后十天,•累计用时不足四十小时。出于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动力促使郭沫若先生思如潮涌般地写出了这部气势激越雄浑的历史剧呢?请根据课本“预习提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提示:促使郭沫若创作这部历史剧的动力是一股抗日救国的热情,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内专制、对外妥协的一腔义愤,是对光明自由的新中国的热望。剧中楚国的状况象征着1942年国统区的现实,屈原的精神代表着郭沫若以及全中国进步人士的希望与追求。

2.剧本的情节结构及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典型、更强烈、更集中。这一点,大家通过学习《雷雨》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看看剧作者怎样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在一个昏暗阴森的神殿集中表现两千多年前历史上楚国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进而象征五十多年前中国现实中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

学生为剧本划分结构,写出各部分大意。

总结归纳:学生发言。

戏剧冲突是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发展到高潮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这是全剧的高潮。在这高潮中依旧迭起着高潮。先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命名为《雷电颂》的屈原的长篇独白,掀起了第一个高潮。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

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于是有了郑詹尹的劝诱,婵娟的献身和壮丽的火葬,使全剧达到了最高潮。

剧本中的戏剧冲突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不同性格的冲突,•因此主要人物登场退场的变化就成为了剧本情节推进发展的重要标志。据此,我们可以判定靳尚和郑詹尹的退场、屈原的登场是剧情的一个分界点。第一部分表现南后、靳尚等人的狠毒阴险,第二部分展示屈原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诅咒。当屈原的长篇独白结束后郑詹尹再次出场,光明与黑暗展开了正面交锋,其结果以婵娟献身和郑詹尹被杀而结束,这是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中,戏剧冲突仍然体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人物的变化同样标示着情节的推进。郑詹尹的劝诱是这一局部情节的开端。婵娟和卫士甲登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婵娟献身使情节达到高潮。卫士甲由静立殿下到上殿,杀掉郑詹尹,和屈原一起为婵娟举行庄严壮丽的火葬,并提出奔赴汉北的办法,使全剧在高潮中降下帷幕。因此第三部分又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引导:课前我们要求大家在预习本上写出各部分大意。现在根据讨论结果修订自己的预习作业,然后把各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各层次的大意凝缩成简明整齐的短语,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总结板书:

3.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课前要求同学们把剧中人物归类。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下。

同学补充修订,总结板书:

黑暗势力光明力量

(秦国)(楚国)

张仪国王屈原

南后婵娟

靳尚河伯

郑詹尹卫士甲

子兰

宋玉

引导: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只把他们归类为“黑暗”、“光明”还是不够的,只有具体分析他们通过各自的戏剧语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这部历史剧的象征意义。

这一节课我们重点讨论南后、靳尚、郑詹尹、婵娟、卫士甲五个人物。让我们先看左边的三人。先看他们的共同特点,同学发言,要求有理有据。

学生课堂发言。

总结,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邪恶、阴暗、卖国。他们邪恶,残害忠良,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

划者和执行者。他们阴暗,害怕阳光与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面、诡谲地登场”,郑詹尹更是怕“惹出乱子”,战战兢兢。他们卖国,他们痴想商於六百里土地,统统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同学们注意,郭沫若说过,“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南后、靳尚、郑詹尹这帮魑魅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象征。

当然,这帮丑类又是各有特点的,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言行具体分析。

提问:郑詹尹先对害死屈原持有疑问,后来又对屈原表示了很多同情,对这些应当怎么看呢?

总结:南后狠毒,用靳尚的话说:“南后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明天便把你一起处死。”靳尚阴险,他不但催逼郑詹尹毒杀屈原,而且亲自设出劝诱屈原的诡计。郑詹尹伪善。他是这一场中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开始对毒杀屈原有疑问,只是怕”惹出乱子”,怕毁了他的庙宇。他再三劝诱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骂自己的女儿郑袖。他做坏事又胆怯,诱哄屈原又心虚地问“该不会疑心酒里有毒吧”。他最后被卫士甲用正义之剑刺杀正是罪有应得。

课文第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这几个人物的性格。指定两个同学分别读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

提问:靳尚的两段比较长的道白,从中对当年楚国的状况有什么认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