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引言油田开发是指通过钻井、注水、采油等工艺手段,从油田地下储层中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是指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产量、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以判断油田开发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递减规律是指油田的产量会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一、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产量评价方法产量评价是对油田开发产出的石油数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分析油井的产量数据、不同层位储油量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油田的产量情况。

常用的产量评价方法有油井产能分析、物化学分析、地质分析等。

2. 效率评价方法效率评价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计算油井生产能力、注水效果、采收率等指标,来评估油田的开发效率。

常用的方法有生产效率评价、注水效果评价、采收率评价等。

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1.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来判断递减规律的趋势。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对历史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递减规律的数学模型,进而预测未来的递减趋势。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趋势分析、指数趋势分析、多项式趋势分析等。

2. 强度分析法强度分析法是通过对油井密度、注水压力、采油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来判断递减规律的强度。

可以通过计算油井的平均产量、平均注水压力、平均采油率等指标,来评估递减规律的强度程度。

常用的方法有强度指数法、趋势强度法、比例强度法等。

结论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可以对油田开发的效果和规律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为油田开发的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是指对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油田产量递
减规律进行分析,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方法:
1.采用产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法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该方法根据油田产量与时间
的关系,利用趋势线计算出油田发展的趋势与发展速度,判断油田的开发效果是否良好。

2.采用变异系数法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该方法是通过计算油田原油产量的变异系数来
确定油田的开发效果。

变异系数越小,则说明油田的开发效果越好。

3.采用分项分析法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该方法将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分解开来,逐一分析各项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哪些因素对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递减曲线拟合。

该方法利用数据回归分析,通过计算递减曲线
的斜率来判断油田产量递减的速度及递减规律。

2.采用残差分析法。

该方法是通过观察递减曲线的残差(即实际值与递减曲线预测值
之差),以确定递减规律是否符合理论模型。

3.采用复合模型法。

该方法是将多种递减模型进行组合分析,以确定油田产量递减的
速度及递减规律。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
种分析方法来获得科学可靠的结果,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意见。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一)、见水井开井数:指已确定见水的油井中,当月生产出水的井,堵水后生产不出水的井不算在内。

(二)、产水量:表示油田出水的多少。

包括日产水量和累计产水量。

年核实水量为当年各月核实水量之和;核实累积产水量:为历年核实水量之和。

-计量综合误差)(井口产水量核实月产水量1⨯=(三)、综合含水率:表示油田出水或水淹程度。

(四)、水油比:从地下采出一吨油同时要采出多少水。

它同含水率一样,也是表示油田出水程度的一个指标。

(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六)、含水上升速度:每月(或每季、每年)含水率上升的多少,这个数值叫做含水上升的月(或季、年)速度。

当油田中油井见水之后,含水将随油田采出程度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就是表示油田含水上升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注入量:是单位时间内往油层注入的水量。

注入量的多少表示注水的快慢程度。

包括日注入量、月注入量、年注入量和累计注入量。

12(八)注入速度(十)注采比:注入剂所占的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包括月注采比和累计注采比。

注采比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它来衡量地下能量补充程度和地下亏空弥补程度。

注采比、油层压力变化和含水上升速度等指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控制注采比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十一)、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和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能保证油层始维持一定的压力。

(十二)地下亏空:注入剂的体积少于采出剂的地下体积,叫地下亏空。

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十三)累积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十四)注水利用率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

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立方米的水就推出1立方米的油。

注水利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作用。

注水利用率随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时间加长而不断下降。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是指对油田开发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递减规律来提供参考和指导。

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的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产出曲线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产出曲线法是一种用于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递减规律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生产数据的变化,绘制出油井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了解油田开发的效果以及递减规律。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 收集生产数据:包括油井的产量、井口压力、水驱效果等数据。

2. 绘制产量曲线:根据收集的数据,将油井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来,可以得到一个产量曲线。

3. 分析曲线特征:观察产量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找出曲线的特征,比如曲线的陡峭程度、是否存在拐点等。

4. 评价效果:根据曲线特征,评价油田开发的效果,比如是否达到预期产量,是否具有稳定的生产能力等。

5. 分析递减规律:根据产量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递减规律,比如产量的递减速度、递减曲线的变化趋势等。

这可以为后期的油田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假设一油田在开发初期的前5年,油井的产量如下:第1年:1000桶/天第2年:800桶/天第3年:600桶/天第4年:400桶/天第5年:200桶/天通过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产量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年份产量(桶/天)1 10002 8003 6004 4005 200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油田的产量在逐年递减。

通过分析递减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油田的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从第1年到第2年产量就下降了20%。

2. 递减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直线下降趋势,表示油田的递减规律比较稳定。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对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在初期开发阶段,油田的产量可以满足预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开始递减,需要考虑后期的配套措施,以延长油田的产量寿命。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并投入生产。

然而,油田的开采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这就需要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开发策略,提高产量和效益。

一、评价方法1.1生产数据分析法生产数据分析法是目前油田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依据油田生产数据,分析油井渐进开采的产量、成本、效率等指标,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常用的生产数据包括每口井的产量、采出的石油类型和品质、采油率、水油比、井底压力等。

1.2测井资料分析法测井是钻井后必须进行的一项勘探工作,是获取井壁结构、矿物成分、水文地质等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油田评价中,测井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测井资料,可以评价不同井段的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等物理特性,进一步了解油藏性质。

1.3封存地层分析法封存地层是指那些没有开采过的油藏,通常被用来判断油藏的潜力和可采储量。

通过对封存地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油藏的分布和储量,这对评价油田潜力和开发前景非常有帮助。

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2.1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简单直观、易操作的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它主要依据历史生产数据计算递减常数,进而预测油田的产量变化趋势。

经验法的主要限制在于它没有考虑到油田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性等因素,因此预测精度较低。

2.2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一种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油藏生产模型,来分析递减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通常包括盈亏平衡模型、物态方程模型、物理模型等,通过计算模型得出的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油田的产量变化趋势。

2.3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它依据人脑神经元工作的原理,通过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油田的产量变化趋势。

该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但训练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总之,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递减规律是油田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油田资源,提高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的效果评价是指对油田经济效益、油田生产能力、油田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和分析,以确定油田开发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而油田开
发递减规律的分析则是通过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产量递减的规律,探讨油田开发策略和产
能维持的问题。

油田开发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效益评估:对油田开发投资和产出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主要包括资金投入、
成本收入、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分析,以评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油田开发后的实际生产能力和预期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分
析油田开发是否满足产能需求,以及产能扩建和产能利用率等问题。

3. 储量评估:评估油田的储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油田的物质平衡和地质模型等分析,确定油田的储量变化趋势和矿产资源评估。

4. 环境评价:评估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土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油田开发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油田开发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产量递减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包括产量递减的趋势、递减速率和递减周期等。

2. 经验法则分析方法:根据油田开发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法则,如Hubbert递减理论和Arps递减法则,用于预测和分析油田开发递减规律。

3. 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田开发中的产量递减过程,包括产量
预测模型、产量递减模型和产能维持模型等,以预测和分析油田开发的递减规律。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

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

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

2。

1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开发指标较全面地反映油田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各油田单位的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或评比规定等,筛选了有代表性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对各项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2。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及分析递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在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产量指标:包括原油产量、气体产量等。

主要用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潜力和产出能力。

2)开发成本指标:包括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等。

主要用来评价油田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3)环境指标:包括水平面、土壤污染等。

主要用来评价油田的环保效果和社会效益。

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和综合评价法。

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油井开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受样本个数和选择的影响。

2)数学建模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模拟和预测。

该方法能够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3)综合评价法:主要是综合考虑产量指标、开发成本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因素,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能够全面考虑油田开发的各个方面,但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三、油田开发递减规律分析方法1. 递减规律的概念油田资源的开采是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这种逐渐减少的规律称为递减规律。

了解递减规律对于预测油田的开发潜力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产曲线法:通过对油井生产曲线进行分析,找出其递减规律。

该方法简单实用,但只能提供局部信息。

2)产量衰减速率法:通过对产量衰减速率进行分析,推断出油田的递减规律。

该方法能够对油田的产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但需要较多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四、结论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可以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一、引言从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工业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石油资源的开发对于维持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和递减规律的分析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及递减规律的分析方法,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产能评价石油产能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能的评价可以通过对油田的产能预测和实际产能进行对比来进行。

产能预测是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开发技术,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对油田未来的产能进行预测。

产能实际评价是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油田实际产能进行评价。

产能的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油田的开发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提供参考。

2. 政策效果评价政策对于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策效果的评价也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策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对油田开发的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来进行。

政策效果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政策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油田递减规律分析方法1. 递减规律的基本原理油田递减规律是石油工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油田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减的规律。

油田递减规律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田递减规律的基本原理是由地质条件和油藏开发过程决定的。

油田递减规律的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油田产能的变化趋势,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数据分析方法油田递减规律的分析需要大量的生产数据和地质数据作为基础。

在数据分析的方法上,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等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辨识出递减规律的趋势和规律,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3. 模型预测方法在油田递减规律的分析中,模型预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可以对油田未来的递减规律进行预测。

第四讲 油田注水开发2-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第四讲 油田注水开发2-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第四章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是油田开发调整、开发后期综合治理过程中必须开发的一项研究工作,其目的是分析认识油田的开发历史和现状,总结开发成功的经验,包括开发策略、增产措施、提高采收率技术等方面,明确目前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综合治理提供基础。

本章的研究思路是用油藏工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油藏开发现状、开采特征、注水开发效果、含水上升规律、井网密度、开采潜力、综合开发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结合油田实际,确定了不同方式划分开发阶段的方式,给出了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和模式,总结了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适合于注水开发油田。

第一节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阶段划分是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主要是根据某个开发指标来将油田分成不同的阶段,再评价不同阶段内的主要开发指标,以比较和说明不同开发效果的好坏。

划分后的开发阶段应该能全面反映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可以有不同的依据,或产油量的变化、开采方式的转变、含水率的上升等,或是几种指标的组合。

开发阶段的划分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油藏的类型,反映的问题等具体情况去划分油藏的开发阶段。

目前油田常规的是以产量为主要指标划分,分为开发初期、开发稳产期、产量递减期和开发结束期,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有按含水大小划分的、有按油田开发所依靠的能量和驱动方式划分的,也有按油田主要开采措施为基础划分的等。

下面主要总结出以产量指标划分、以含水指标划分、以采出程度指标划分的三种不同的方法。

一、以油田含水率为主要指标划分1.阶段划分的思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含水率是反映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值的大小、变化的快慢都反映油藏的动态,人们常以油田含水的大小来说明油田处于的阶段,如无水采油期、中高含水期、高含水期等。

本节以含水划分的主要思路是以油藏开发过程中含水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平滑拟合处理,计算出含水率的拟合曲线,再从拟合曲线上读取拟合数据点,然后以所读取的数据值大小来判别油藏属于那个阶段。

油田开发中长期规划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课件

油田开发中长期规划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课件

5000
4500 4000
4127 3751
实际数据 拟合计算曲线(乘幂)
老井年平均单井产油(吨/年)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2859 2517
y = 4660.4x-0.4876 R2 = 0.9732
2155
1974
1710
1633
1528
1435
1450
1417
1375
时间 (年)
X中X原油田可采储量投入产出比例图
经济评价指标
对于油田开发中长期规划方案来说,要保证方案的 经济可行,单项目评价的经济效益指标必须达到或高于 行业基准的要求。
如前所述,新区、老区投资的效益指标,如投资回 收期、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指 标必须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
但是作为规划方案的综合经济分析,还需要对规划 期内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油气开采成本的变化趋势做 出宏观分析。分析影响方案经济效益的经济因素。
项目评价原则、类别及指标参数 ●经济评价的类别
一般工业项目的经济评价 石油工业项目经济评价
勘探经济评价
工程项目评价
开发经济评价,主要 指产能建设项目、措 施项目、开发管理、 规划方案等方面。
项目评价原则、类别及指标参数
●参数及指标体系
△基本经济参数类
包括产品销售价格、税率参数、利率参数、 评价期、公积金比例、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基 准收益率等
(1)万米进尺产能 这是反应产能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油田开发中长 期规划的编制要考虑到这一指标的趋势。在油田没有 重大发现或没有形成开发技术新突破的情况下,这一 指标在规划期间应保持相对均衡。
1.6
万米进尺建产能(万吨/万米)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其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对于油田开发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的方法:
1.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是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原油产量、水分比例等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油田生产效果,并及时调整开发策略。

同时,生产数据还可以用于分析油田生命力,评价油田递减规律。

2. 产量预测模型
产量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油田生产水平。

通过建立合理的产量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油田开发效果,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3. 随时间递减趋势分析
随时间递减趋势分析是评估油田递减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油田生产数据进行递减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油田生产递减速率,并制定合理的调整策略,以延缓油田的递减速率。

4. 生产成本分析
生产成本分析是评估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油田的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投资决策。

5. 油藏开采力学模拟
油藏开采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地质和物理参数的数学模型,用于模拟油藏开采过程。

通过模拟油藏开采过程,可以评估油田储量、预测油田递减规律,并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确保油田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对于科学制定开发策略、改进开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递减规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研究递减规律可以帮助预测油田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开发周期和产能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油田开发效果评价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生产效果评价生产效果评价是对油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产量、注,泵量、注水率、采收率等指标的测算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油田的生产潜力、资产价值和经济效益。

2. 系统效果评价系统效果评价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

包括勘探开发投资和成本、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判断油田开发的整体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资源效果评价资源效果评价是对油田的实际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资源量评价,可以了解油田的剩余储量、采收率和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后续的开发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递减规律是指油田生产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研究油田的递减规律可以帮助预测油田未来的生产能力,为油田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递减规律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经验递减规律经验递减规律是基于过去的生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递减模型。

常用的经验递减规律有井微降规律、井干涸规律等。

这些递减规律对于油田管理和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只是经验总结,缺乏理论依据,适用范围有限。

2. 数学递减模型数学递减模型是通过建立油田生产递减的数学模型,拟合实际生产数据,预测未来的生产能力。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指数递减模型、超越递减模型等。

这些模型基于物理原理和生产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适用范围较广。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随着油气勘探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油田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化。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递减规律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成本,还可以为油田后期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案。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物质平衡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原油产量、水量、气量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量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从而检验油田的开发方案是否合理和可行。

物质平衡法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和指标,但是需要相对准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比较适合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油田。

二、生产率指数法:该方法是通过油井的平均日产量、平均日液量、平均日气量等指标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该方法指标较为简单,易于计算,适用于小规模油田或单井评价。

三、水驱指数法:该方法是主要针对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水驱指数和水驱率来评价水驱效果,从而提高油藏的开采程度。

油田递减规律是指油田生产出的原油产量和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规律。

了解油田递减规律有助于制定合适的生产管理策略和降低采油成本。

目前,评价油田递减规律主要有以下方法:一、经验公式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与油田开发年限、水驱因素等相关的经验公式,从而预测油田递减规律。

二、统计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生产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油田的递减规律。

该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生产数据较全面的油田。

三、数学模型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油藏数学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油田递减规律。

该方法需要相对较精确的油藏数据和油藏数学模型,适用于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油田。

综上所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递减规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为油田后期管理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案。

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指标总结

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指标总结

渗流特性
圈 闭
储 集 岩
储 集 空 间
压 力
流 体 性 质
分 布 特 征
天 然 能 量
驱 动 类 型
润 湿 性
相 渗 曲 线
毛 管 压 力
驱 油 效 率
一、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
原油 性质
低粘油 <5
中粘油 <20
高粘油 <50 稠油 >50
凝析油
挥发油
高凝油
圈闭
构造 圈闭
地层 圈闭
水动力 圈闭
复合 圈闭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2.注水指标
计算方法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2.注水指标
计算方法-复合驱吸水指数
➢ 复合驱的化学体系含聚合物,聚合物具有黏弹性且降低渗透率,延长了压力 恢复到平衡的时间,理论上测量静压时关井时间应较水驱延长得更长,这样 计算出真实的静压值,但实际生产上不允许关井太长时间,因而会出现由于 关井时间不够使水井静压偏高而油井静压偏低的情况; 真实的静压近似等于已测得的水井静 压加上测得的油井静压的和的一半;
度度




指 注水井 指


注 水 量
井 数 时 率
压 力
吸 水 指 数




指 生产井 指


产 油 量
采 油 速 度
递 减 率
压 力
生 产 气 油 比
含 水 率
耗 水 指 数
注水-采油 子系统指标
注水-油藏 子系统指标
油藏-采油 子系统指标
注 采 井 数 比
注 采 比

刍议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刍议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刍议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引言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或消除由于复杂地质条件等原因带来的问题,工作人员会根据油田开采区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开发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

而调整后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油田开发效果的改善情况如何评价,就成了贯穿于油田整个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对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判,对于指导油田高效合理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

1.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的发展水驱开发同时发挥着驱替原油和地层能量补充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油田开发方式。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就开始对注水开发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考量研究。

1955年,Guthrie和Gerebnerger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水驱油田的基础数据,获得了可以对水驱油田开发可采储量进行预测的经验公式。

随后,前苏联通过将自己的数据结果与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比对,并在后来实践中运用了多因素相关分析理论,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结论。

1958年Wright等建立的水油比与累积产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和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提出的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并在随后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我國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并在七八十年代建立了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多个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2.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2.1状态对比法状态对比法,是通过比较理论的标准曲线和实际的生产曲线之间的偏离情况来进行评价的一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存水率、含水上升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是比较常用的对比曲线,研究者会根据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对该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王国先等提出的即时含水采出比以及卢俊等提出的注入倍数增长率等;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推导方法改进,如冯其红等人就对计算油藏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存水率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改进。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各个国家追求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对于油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如产量、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

产量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油田开发的初期,由于油田资源未被充分开采,产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但随着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油田的生产能力会逐渐达到极限,产量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需要对开发周期内的产量进行动态分析。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产量油田产能分析法、经济评价法和环境评价法等。

在评价总量方面,通过分析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平均日产量、累计产量、日产量递减率等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在经济效益方面,可以利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进行评价。

而在环境评价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油田开发对水资源、土壤质量、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油田开发中的递减规律分析是研究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过程。

递减规律的分析对于预测油田开发的潜力和合理利用油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油田开发的经验,油田生产通常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期稳定期、快速递减期和缓慢递减期。

初期稳定期是油田开发的早期阶段,其中油井产量基本稳定,在该阶段内,可以较好地计算油田的开采量及产能。

快速递减期是油田开发的中期阶段,油井产量递减速度加快;缓慢递减期是油田开发的晚期阶段,油井的产量递减速度逐渐减缓,直至接近停产。

通过对递减规律的分析,可以合理预测油田的生产能力和剩余资源量,并为油田开发的合理规划提供指导。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是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对于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并根据递减规律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有效利用油田资源的目标。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油田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或其他方法将原油从岩石中提取出来,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可用的石油产品。

油田开发的效果评价是判断油田开发的效果如何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探讨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几种方法。

首先是油田产量的评价。

油田开发的最终目标是提取出更多的原油,并转化为可用的石油产品。

因此,评价油田产量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产量可以通过记录油田产生的原油量,并与预期产量进行比较来评估。

如果实际产量远低于预期产量,可能需要调整开采方法或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其次是油田开发成本的评价。

油田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因此评价油田开发成本是评价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成本可以分为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开发成本包括勘探、钻井、设备购置等费用,而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操作、设备维护等费用。

评价油田开发成本的方法可以是对比不同油田的开发成本,或者将开发成本与产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开发成本是否合理。

第三是油田的可维持生产能力的评价。

评价油田的可维持生产能力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油田开发后,如果油藏的压力下降过快或油井生产受到限制,可能导致油田的可维持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评价油田的可维持生产能力可以通过监测油藏压力、油井生产情况等指标来进行,并与预期生产能力进行比较。

第四是环境影响的评价。

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开发油田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对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评价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来进行。

最后是社会效益的评价。

油田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评价社会效益可以从就业、税收贡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来进行。

油田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多大贡献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可以从产量、成本、可维持生产能力、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以综合评估油田开发的效果。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油田开发效果的递减规律的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油井产量评价、油井开发效率评价、油田整体开发效果评价等内容。

递减规律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分析油井产量的递减规律,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油井产量评价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油井产量的评价,可以判断油田开发的成功程度。

油井产量评价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

静态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井口流量和油井产能的测算,来评价油井的生产能力。

动态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油井日产量、月产量、年产量等进行统计分析,来评价油井的生产效率。

还可以通过与同类油井的对比,来评价油井的开发效果。

油井开发效率评价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油井开发效率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油井的开发周期、开发投入和开发成本等进行分析,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开发周期主要是指油田从勘探、开采到投产的时间周期,评价开发周期的长短可以判断油田的开发效率高低。

开发投入主要是指油田的开发投资,包括勘探、开采设备的投资,评价开发投入的多少可以判断油田的开发效果好坏。

开发成本主要是指油田的开发成本,包括勘探、开采、生产等环节的成本,评价开发成本的高低可以判断油田的开发效果。

油田整体开发效果评价是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指标。

油田整体开发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油田开发的产量、效率、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来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将产量、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来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

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计算,来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

油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油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油井产量的递减规律进行研究,来指导油田的开发和管理。

油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可以采用经验法和数学模型两种方法。

经验法主要是通过对已开发油田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油井产量递减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

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

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

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

2.1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

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开发指标较全面地反映油田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各油田单位的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或评比规定等,筛选了有代表性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对各项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2.1.1天然能量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1、天然能量评价油藏天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其包括油藏在成藏过程中形成的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量、气顶气的膨胀能量、边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量以及重力能量等。

不同的天然能量驱油,开发效果不同。

实践证明,天然水驱开发效果最好,采收率高;溶解气驱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

因此,油藏天然能量的早期评价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天然能量的合理利用和油藏开发方式的选择,为此石油工作者对天然能量的评价方法和计算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了有关天然能量评价标准。

目前评价油藏天然能量大小的常用指标有两个,一是采用无因次弹性产量比;二是采用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

采用两项指标可以对天然能量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反映了天然能量与弹性能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可定性评价天然能量大小,表达式为:p C NB B N N t oi op pr ∆=(2-1)式中:pr N -无因次弹性产量比;pN-与总压降对应的累积产油量,104m 3;N -原始原油地质储量,104m 3;oi B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o B -与总压降对应的原油体积系数;t C -综合压缩系数,MPa -1;p ∆-总压降,MPa 。

若计算值大于1,说明实际产量高于封闭弹性能量,有其它天然能量补给;若比值为1时说明开发初期油藏中只有弹性能,无边底水或气顶气。

比值越大说明天然能量补给越充分,天然能量也大。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此方法时,油藏应已采出2%以上的地质储量,且地层压力发生了明显的降落,否则影响计算结果。

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反映了油藏初期天然能量充足程度,该值越小,油藏的天然能量越充足,边底水越活跃,其表达式:pi p i pr N p p N N N p p D 100)(.100---=-=(2-2)式中:pr D -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MPa ;i p -原始地层压力,MPa ;-p -目前平均地层压力,MPa ;根据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和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可将天然能量评价指标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1):表2-1 天然能量评价指标计算出pr D 和pr N 后,可将实际计算数据点在驱动能量分级图版上,根据实际点所落区域对油藏天然能量大小进行分级,定性评价边底水大小。

2、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油田开发实践表明,油藏地层压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开采是实现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根本保证,地层压力水平高低对产液量和注水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过低,则保证不了足够的生产压差来满足提液的要求,而且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储层中大量溶解气从原油中析出,形成油、气、水三相流,渗流阻力增大,造成地层能量消耗严重。

相反,如果地层压力水平过高,又会导致注水困难。

按照行业标准,根据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和提高排液量的需要,地层能量保持水平分为三类:a 、一类: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的85%以上,能够满足油井不断提高排液量的需要,该压力下不会造成油层脱气;b 、二类:虽未造成油层脱气,但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c 、三类:既造成了油层脱气,也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

地层能量利用程度也对应分为三类: a 、一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增大;b 、二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基本稳定(±10%以内);c 、三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减小。

2.1.2水驱控制程度按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定义,其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表达式为:%100*0H hE w(2-3)其中:w E -水驱控制程度;h -与注水井连通有效厚度,m ; 0H -油井总有效厚度,m 。

按此定义进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计算,统计工作量特别大,并且此定义没有很好地反映地质因素、布井方式、开发井网、注水方式、合理注采强度等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影响。

为了既能较准确地反映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又能方便地进行计算,研究工作者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除了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方法外,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概率法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对任何一个开发单元而言,均包含一定数量面积、位置、储量随机分布的油砂体。

要分析整个开发单元的水驱储量控制动用情况,应从单个砂体入手。

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一较小油砂体,可认为被井钻遇的可能性是随机的。

如果要达到水驱控制,则单个油砂体应被两口以上的井钻遇,根据概率理论,其钻遇概率为:1..)1.()..()1(1-----=A f i i A f i wi ASA S A f A S P (2-4) 其中:wi P -第i 个油砂体的水驱控制概率,小数; i S -第i 个油砂体的面积,km 2; A -油藏含油面积,km 2; f -井网密度,口/ km 2。

对于整个油藏,经储量加权则有:).(1∑==ni iwi w N N P P (2-5)其中:w P -单元水驱控制概率,小数; i N -各油砂体地质储量,×104t ; N -开发单元地质储量,×104t 。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储量的关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研究对象没有达到油砂体级的油藏来说,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根据实际资料,假设面积大于水井控制面积的油砂体被水驱控制,面积小于水井控制面积的油砂体不被水驱控制,则可得到水驱控制程度的公式:))1/(/(+-=λf b w e Z (2-6)其中:w Z -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b -拟合系数; λ-油水井数比。

2、概算法概算法也是一种概率估算方法,但其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得,估算结果也比较准确。

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不同井网密度和注采比以及布井方式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目前被广泛采用,其表达式为:)635.0(2/121D A i ieM ϕε--= (2-7)其中:i M -第i 个油砂体的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ε-采注井数比,小数; i A -各油砂体的面积,km 2;ϕ-单井控制面积与井距平方间的换算系数(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ϕ=0.866,五点法与九点法ϕ=1); D -注采井距,m 。

对于整个油藏,经储量加权则有:).(1∑==ni ii N N M M (2-8)其中:M -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小数;其它符号同前。

3、分油砂体法分油砂体法是一种经验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不同井网密度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

该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容易获得,并且估算结果也比较准确,在实际工作中,也被广泛采用,其表达式为:75.05.0/..470698.01ii i A L D M -= (2-9)).(1∑==ni ii N N M M 正方形井网:SPCD 1=三角形井网:SPCD 1*1547.1= 其中:i L -各油砂体周长,km ;SPC -井网密度,口/ km 2; 其它符号同前。

4、经验公式法对同一个油藏,不同的井网密度将有不同的水驱控制程度。

研究表明,水驱控制程度的高低不但与井网密度的大小有关,还与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有关。

为了系统反映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在前苏联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通过多个油藏或开发单元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根据地层原油流度比,将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细分为5类(见表2-2)。

表2-2 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统计相关关系注:M-水驱控制程度,%;S-井网密度,hm2/井。

2.1.3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定义,其指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与总射开厚度的比值,或生产井总产液厚度与总射开厚度的比值。

在实际生产中,常统计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根据上述定义,进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

此方法统计计算工作量特别大,并且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或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是不断动态变化的,测试时间不同,其结果不同,因此,用此方法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将产生很大的误差。

从实际水驱开发效果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水驱储量的动用程度应定义为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