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ppt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ppt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风 带:南左北右(偏)
南北对称分布
活动:
北极
300N
00
把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转绘到以北极为中 心的半球投影图。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来自90 °极地高压带(干)
60 ° 30 °
极地东风带(干) 副极地低压带 (雨)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与气候
第3课时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偏向力理作想用环,流则.s全wf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三、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是
海陆热力差异
请造思成考的总;结:
1、2、东南亚亚季冬风季的风成 2、是压南南因源风,亚是于是夏季什蒙 来季风么古 源的的?高 于西成
印因度与洋东上亚北相移比 的有东何南异信同风?; 3、3、请季总风结的季主风要环
成流因的是成海因陆有热哪
力些差。异,气压 带风带移动也
是重要原因。
(湿) (干) (干)

赤道低压带
(雨)
小结:
气压带 高压——下沉气流——干燥——降水少 低压——上升气流——湿润——降水多
风带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冷干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暖湿
风从大陆吹来——降水少 风从海洋吹来——降水多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 带的影响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高压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2.2 第1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41张PPT)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2.2  第1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41张PPT)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中纬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 北信 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 风 带
3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S
极地高气压带 90°S
(1)三圈环流中各气压带的位置、成因、性质即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名称
位置
气流
成因
特征
对气候 的影响
极地 高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 °
60 ° 30 ° 0°
30 °
60 ° 90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什么而移动?如何移动的?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 12月22日北移 带季节移动 6月22日南移
北极
300N
00
第二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90°N
极地东风带
活动
1月
7月
低气压


2、甲图中,东亚与南亚的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乙图中,东亚与南亚的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季风的 概念、
分布和 成因?
填表
东亚
南亚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夏 性质 季
成因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 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课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课件
风力对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带来的风力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强风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对作物生长不利,而适度的风力有助于增 加土壤通气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利用气压带风带预测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的重要性
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观测和研究,科 学家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趋势,为农业、渔业、能源等各行业提供参考。
全球气分布和 季移
• 全球气压带风带概述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季节移动规律 • 气压带风带与地理现象 • 案例分析和应用
气压带与风带的定义
气压带
由于地球表面纬度、海陆分布和 地形等因素导致的气压水平分布 带状区域。
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气压差和科氏力 共同作用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大 规模风系统。
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01 02
雨季和旱季的交替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一些地区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例如,南 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夏季气压带北移,南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雨季; 冬季气压带南移,北风带来干旱气候,形成旱季。
热带气旋的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影响热带气旋(如台风、飓风)的生成和活 动路径。例如,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季节与季风槽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导致洋流方向的改变,如季风影响下的洋 流季节性反转。
影响洋流性 质
气压带风带的不同会导致洋流性质的不同,例如赤道低压带影响下的 洋流通常是暖流,而极地高压带影响下的洋流通常是寒流。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决定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
01
赤道低压带常年存在,导致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其特征是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低 纬度地区的信风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在季节变化中 影响着亚洲的季风风向。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地理优质课件)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地理优质课件)
单击此添加副标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汇报人:WPS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全 球 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 形 成 03 全 球 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 特 点 04 全 球 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 影 响 05 全 球 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 移 动 规 律
THANK YOU
汇报人:WPS
分布变化规律
添加标题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大气压力带的形成 和变化
添加标题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包括赤道低气 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添加标题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例如夏 季北移,冬季南移
添加标题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天气和人类活动产生 重要影响,例如台风、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风带的特征
风带的形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大气压力带的移动和变化 风带的类型: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带的影响:对气候、天气、海洋、陆地等产生重要影响 风带的变化: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风带的位置和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气候特点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低气压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季节性移动和长期变化 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对气候、天气、海洋、陆地的影响
04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和移 动影响气候
气压带与风带的强弱影响 气候
气压带与风带的变化影响 气候
气压带与风带的相互作用 影响气候

全球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全球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亚洲极(蒙地古-低-西伯气利亚压)高带压 亚欧大陆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夏威夷 高压
30°N
大西洋 欧亚大陆 太平洋
副热带高 亚速尔 亚洲 夏威夷
7月 气压带
高压
低压
高压
副极地低 冰岛
亚洲
阿留申
1月
气压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 冬季
低气压带 附近
合上升
极地
南北纬90° 终年寒冷, 下沉运动 冷干(寒冷干燥)
高气压带 附近
气流下沉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风带 带高压带之间
陆东部除外)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 西南风 西北风 风带 极地低压带之间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对气候的影响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陆东部除外)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所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否定掉,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大压
• 三个风带分布在什么位置?分别叫什么? • 风向如何确定? • 绘制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并确定风带名称

个 气 压 带 和

个 风 带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39张ppt课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39张ppt课件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副高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特征:
高温多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
探究
7月北移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A
B
1.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 , B 月(1月或7月)。 2.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3.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4.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风 带
气压带
年降水量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极 地 少雨带
赤道多雨带
探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何规律?
说一说: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23.5ºN
23.5ºS

祝您成功!
说一说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高一地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PPT课件

高一地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PPT课件

-
11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7_月。图中A处是低__ (高、低)气压, 名称是_____亚__洲低压 (2)图中B处盛行__东_南___季风,C处盛行__西__南__季风。
-
12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灌云高级中学地理组 苏庆建
-
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 1、物质均一 2、地形平坦 3、太阳直射赤道 4、地球不运动-2ຫໍສະໝຸດ 单圈环流-3
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 1、物质均一 2、地形平坦 3、太阳直射赤道 4、地球自转运动
-
4
三圈环流平面侧视图
说出各带的名称?
如何记忆各带的名称?
-
5
如何记忆?
-
6
-
7
-
8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结论: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随着直身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
9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10
季风环流
两种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事例:东亚季风 为何最典型? 原因:我国处于最大的大洋与大陆之间
2、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事例:南亚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季 风
冬季风—风—向东北风——性暖质干——影气暖响候热枯燥
成因 海陆热力 —— 性质差异
成因
——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第二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4、对大陆东岸影响---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3〕东南亚、南亚季风 5、对内陆地区的影响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日 太阳位置
春秋分
低压带
南极圈
冬至日
高压带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春分日-夏至日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60° 66.5ºN 30°
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在此条件下世界大气环流模式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形成季风
一月
冰岛 低压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夏:陆地升温快-热-低压
亚欧大陆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1、冬季风影响范围大,还是夏季风影响范围大?
冬季风,因为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且多高山高原阻挡,所以夏季风对内陆影响很小。

A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冷干
太平洋
东亚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 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使东亚冬季寒冷干燥。
──单圈环流
北极
北极
赤道
南极
大家看法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 流是否能够维持?
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 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因此 单圈环流 是不存在的。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D
——三圈环流
G 极锋③
G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上空
30°N
小结
2、成因和特点
极地高压——热力→冷 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动力→暖
气流↓ →干
赤道低压——热力→热 低气压带
气流↑ →湿
副极地低压——动力升温→干 西风: 较低纬→较高纬 …降温→湿
所以,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影响各地的降水。因此,判断 各地气候的干湿状况,主要是依据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3.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带 带

带 带

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 对称分布
小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1、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赤道与极地间单圈环流 +
地转偏向力→赤道与极地间三圈环流 2、组成: 低纬、 中纬、高纬环流圈
3、结果: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成因 地表不均,海陆相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大 西

副蒙古极--西地伯利低亚高气压 太压 阿低带留压6申0N
亚欧大陆 平

一月
30°N
2、形成 过程
切断
一月:陆地T低→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七月:陆地T高→热低压 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G
极锋
G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会凝结而成云致雨
你认为:
1、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 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
2、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 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成因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表现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前提 ——地球表面均匀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探究活动
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不存在地转
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不移
赤道
动(直射赤
道),结果在
赤道与极地间
存在怎样的热
力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
无论南北半 球,气压带 和风带都成 带状分布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观察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图,回答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下列问题 1.气压带、风带
随 太阳直射点 季
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赤道 低气压带
2.就北半球来说,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的移动,可判断季节
小结: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七月
亚速洋尔 副 热亚洲带(高印气度)压低带压 洋 夏威夷30°N
高压
高压
3、 分布 规律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 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压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4、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
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开心听故事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 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 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 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 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 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 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 怪的名字—马纬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
乙: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 )
丙: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极地东风)
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盛行西风)
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
(×)
问题回归 “马纬度” 无风的原因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南、 北纬30度附近气流下沉,形成了副 热带高气压带,致使这里缺云少雨, 风也很少出现。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气压带宽10°,风带宽20°
2、成因和特点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气压带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干 干 雨 湿润 干
东风带 西 风 带
90°N 60°N
30°N


信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云致雨;高 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下沉,水汽遇热难以凝结,从而晴朗干燥。
中纬西风,从较低纬→较高纬,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湿润的 风;信风和东风,从较高纬→较低纬,水汽遇热难以凝结,形 成干燥的风。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 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G
D
赤道低气压带

①低纬环流② 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风带形成
② ①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S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S
极地高气压带
有关风带的说法
甲: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和一个低气 压带之间,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