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方面,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死亡。
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也在随之提高,但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较差,故重视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按摩、减压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周亚部位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
精细化被动训练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主动训练鼓励患者展开床上锻炼,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医护人员或家属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
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
肌电生物反馈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治疗部位显露出来,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并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脂,电膏涂抹在电极表面,将电极固定在治疗部位,即3个电极排成一行,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中间,连接电极导线和治疗仪;接通电源后需合理的对旋钮进行调节,落实肌电基线的测定,当显示肌电数值且有声音信号、灯光即可,指导患者根据医护的指导及信号反馈,合理的展开肌电电压的自我调节,嘱保持放松,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休息约5分钟后在展开下次训练,反复训练4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肌肉收缩75-100次,每天训练2-3次。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急性期康复目标:预防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地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期功能训练做准备。
1.运动疗法(1)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脑卒中急性期的大部分患者肢体呈弛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肢体的痉挛模式。
正确体位的摆放能预防和减轻肌肉弛缓或痉挛带来的特异性病理模式,防止因卧床引起的继发性功能障碍。
1)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服的体位。
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垫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
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垫枕上,既不外旋,也不内旋,避免足内翻。
(见下图,红色为患侧)2)患侧卧位: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腕、指各关节伸展,前臂旋后。
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垫枕上。
患侧卧位时,康复人员应注意患肩、患髋不能压在身体下面。
(见下图,红色为患侧)3)仰卧位:仰卧位不是最佳的体位,因为仰卧位可以加重病人的痉挛模式,如患侧肩胛骨后缩及内收,上肢屈曲、内旋(常常放在胸前),髋关节轻度屈曲及下肢外旋(可引起外踝压疮),足下垂及内翻。
为预防这些异常,患肩应放在体旁的垫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
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垫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持反射加重足下垂。
另外,偏瘫患者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及下肢伸展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见下图,红色为患侧)(2)床上体位变换:任何一种体位若持续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继发性损伤,如关节挛缩、压疮等。
因此,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或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要适时变换体位。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神 经功能、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况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康复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一些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康复治 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中医康复疗法可以预 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后,中医 康复临床实践可以整体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
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观念,即要把患者 看作一个整体,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次是 辨证论治,即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是经络学 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经络,可以促进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早期介入、个性化制定、多学科合作等基本原则。早期介 入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康复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和进一步的功能障 碍。个性化制定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多学科合作是指康复治疗团队中的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等成员共同协作,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特 点
1、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通过在头部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 层,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该方 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但需要 注意的是,该方法不适用于颅内金属异物或起搏器植入患者等。
脑卒中的康复诊疗指南
脑卒中的康复诊疗指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脑卒中的康复诊疗指南一、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无严重影响生命或康复治疗的并发症;5、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常规检查1、血尿便常规。
2、肝肾功、血脂、血糖、离子。
3、心电图检查、胸透或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4、如入院前半月内未复查头颅CT或MRI,入院后检查,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复查。
(二)选择性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选择以下检查:1、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心肌酶谱;2、下肢动静脉彩超;颈动脉、脑血管超声或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4、心脏彩超、心、肺功能检查。
三、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2、II级预防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3、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神经、对症支持治疗等;4、改善语言、认知、心理、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5、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感染的治疗;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神经阻滞治疗、矫形器应用治疗。
3、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4、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5、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估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估,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估,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估。
脑卒中的康复2020
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stroke),也可称为脑血管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个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症。
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个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早期、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康复目的
预防废用性综合症,防治压疮、肩一手综合症、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
康复时机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6个月都是有效期。
康复方法
早期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预防因不训练和错误的训练导致的废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的发生。
我院中医康复科能对中风早期、恢复期的患者施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CATALOGUE目录•概述•急性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期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总结与展望定义与分类脑卒中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全面改善患者功能。
康复治疗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
床边康复急性期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是指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急性期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理反力量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急性期作业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柔韧性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1康复训练计划23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疗法等。
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训练强度和时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训练计划康复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改变训练计划、调整药物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心理评估进行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提供咨询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最新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精品收藏)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南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有明显身体活动障碍、说话不清楚、理解困难、眼睛偏向一侧凝视,甚至瘫痪的人,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突发过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居首位,一般容易在寒冷季节发生,此外,在午休前后发病率也较高,近年该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病人群主要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该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患者身体残疾,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人的幸福度。
早期康复有什么意义?早期康复一般指患者从发病48小时到发病四周的第一阶段的康复,数据显示,早期康复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及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同时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血栓及肺炎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康复知识普及率并不高,多数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的主要是药物治疗加上简单的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多数患者选择回家,家属康复知识也有限,患者往往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指导,最终与最佳康复机会擦肩而过,严重影响日后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
下面将从运动、语言、认知、吞咽及其它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指导意见。
1、身体功能康复训练:(1)体位、关节康复训练:鼓励患者采用侧卧或健侧卧,尽量避免直接仰卧及半卧,坐姿应尽量保持正确,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在患者身体处于安全的条件下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适当进行体位转移,此外,应及时帮助患者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提升关节灵活度,如穿衣、吃饭、写字等,对于患病的肢体应格外小心,避免出现机械性伤害。
(2)站立、行走康复训练:站立、行走是保证每个人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前提,脑卒中一旦发生约 3/5的患者会遗留下肢运动障碍,使患者的站立、行走能力受损,所以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直接关系患者能否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在患病早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双腿的负重训练、站立时帮助患者的身体重心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转换方向移动等,同时髋关节能够活动,进行弯曲、迈步、踏步等,但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及时搀扶,防止患者因站立不稳发生跌倒。
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最新版)
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最新版)在国内来说,中国台湾省的康复⽔平较为突出。
⼩康特意整理了台湾省最近发布了脑卒中康复指南(台湾称复健),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摘要脑中风复健对于促进复原、调节失能、预防再发、乃⾄增进⽣活质量有着莫⼤的贡献。
然⽽随着医疗技术进展,对于脑中风的治疗也跟着⽇新⽉异。
本⽂经由实证回顾,整理脑中风复健治疗指引,以期提供复健医疗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脑中风复健(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治疗指引(treatment guideline)引⾔脑中风曾在中国台湾⼗⼤死因连续三⼗年排名第⼀,2015年统计仍⾼居第三名,是台湾地区中⽼年⼈造成终⽣失能的最主要原因。
台湾复健医学服务脑中风患者超过半世纪,对于治疗脑中风、促进复原、调节失能、预防再发、乃⾄增进⽣活质量有着莫⼤的贡献。
然⽽随着医疗技术进展,对于脑中风的治疗也跟着⽇新⽉异。
有鉴于此,台⼤医院复健部集合多位主治医师,以英国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Excellence)Stroke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1]为蓝本,搜集世界最新⽂献及相关指引,撰写「中国台湾脑中风复健治疗指引」,以期提供复健医疗从业者参考。
本临床指引系为提供临床⼯作者当代具证据⼒之治疗建议(evidence-based advice),不具规范性,更⽆法取代个别病患之治疗处⽅。
临床⼯作者需视个案状况、院所资源、乃⾄保险规则给予个别化之治疗。
脑中风复健治疗的⽬标本指引之治疗对象为具有持续的神经损伤(impairment)、活动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以及参与局限(participationrestriction)之脑中风患者。
脑中风后常见且需介⼊处置之失能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视觉障碍、吞咽障碍、沟通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疼痛、⽇常⽣活功能障碍等,⽽最后⽬标为回归碍、视觉障碍、吞咽障碍、沟通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疼痛、⽇常⽣活功能障碍等,社会。
中 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这个时候,及时、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
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那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才算是早期呢?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 48 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了。
当然,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早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运动功能的康复。
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比如,会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动作,逐渐过渡到行走。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也不能忽视。
有些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感觉减退或异常,比如对温度、疼痛的感知不灵敏。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刺激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
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
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康复治疗师会设计专门的训练课程,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然患病的打击,往往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治疗师会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康复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0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新课件
2020-11-26
9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
①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如上肢功能训练。(Ⅱ级推荐,B级 证据)
②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病人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IV级推荐,D级证据)
2020-11-26
14
• 3、肌力训练 建议遵循如下方法:
①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③功能电刺激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2020-11-26
6
•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 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
评价(较高质量);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2020-11-26
•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 2、康复治疗强度(①②) • 3、肌力训练(①②③) • 4、痉挛的防治(①②③④⑤⑥) • 5、康复训练方法( ①②③④) • 6、强制性运动疗法( ①②) • 7、减重步行训练( ①②) • 8、运动再学习方案
2020年5.邵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课件)
2020-11-25
11
• 2 评定和检查 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II级推
荐,B级证据) ②建议应由来自康复小组的专业临床人员进行正式的评价,评价可能的疗效,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并制订治疗方案。(Ⅲ级推荐,C 级证据) ③建议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Ⅲ
2020-11-25
9
二、卒中团队
组长:神经内科医师或神经康复医师 组员: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
三、工作内容 • 脑卒中抢救治疗 • 肢体功能训练 • 语言训练 • 生活活动训练 • 认知训练 • 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2020-11-25
10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
• 床上良肢位的摆放 • 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 • 行走训练 0-11-25
16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 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意义 • 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 • 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2020-11-25
2020-11-25
13
建议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 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第1篇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卒中(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
二、治疗目标1.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4.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三、治疗方案1. 康复评估(1)初期评估:患者入院后,康复治疗师应立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等方面。
(2)中期评估: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末期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总结性评估,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血压等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2)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康复护理等。
① 运动疗法: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如床上翻身、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② 理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③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作业治疗:针对患者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训练方案,如手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4)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心理疏导,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5)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康复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康复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进展,制定康复周期。
一般情况下,康复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
(1)急性期:发病后1-3个月,重点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
(2)恢复期:发病后3-6个月,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根据脑卒中康复评估和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该指南参考了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采用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等标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患者稳定后的24小时内。
康复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而定,并且应该逐渐增加。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良好的肢体位姿和体位转移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应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避免肌肉僵硬和关节强直。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肌力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肌力训练。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是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肌张力和痉挛。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和营养管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2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 复强度
推荐意见:
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 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 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 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 01 证据)。
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 02 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
推荐意见:
建议请替神换经文内字内科容或卒中 单元加强脑卒中患者 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 (Ⅰ级推荐)
建议加强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和护 理指导,以调动患者本人、家属及 其他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康复信 心,提高脑卒中整体的康复质量 (Ⅰ级推荐请,替A换级文证字内据容)。。
2018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1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推荐意见
02 03
04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 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 荐,A级证据)。
建议在发病/入院24h 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 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12 章 节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
Part
塞的预防和康复
推荐意见:
02 03
04
对所有脑卒中的患者均应评价DVT的风险。重症卒中、卧床、制动、心 力衰竭、感染、脱水、肢体骨折等是脑卒中急性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早期下床、康复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Ⅰ级推荐)。。
对有高度DVT或肺栓塞危险的特定患者,可给予预防剂量的肝 素或低分子肝素,在使用7~10d 后要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Ⅱ 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自 信心和应对能力。
家属心理辅导
对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家属更好地应 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05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注意事项
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
脑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身体状况、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 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与未来发展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
家庭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康复 支持网络。
未来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推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普及 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
03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方法与内容
01
02
03
临床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感 觉系统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了解脑卒 中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对 周围组织的损害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评 估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功 能状态。
制定康复计划的原则和步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述 •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 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 •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的推广与
应用
01
引言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和重新适应生活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卒中康复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早期康复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康复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就医的第一时间,患者应得到专业的急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等。
随后,患者应进入康复治疗的阶段。
1. 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康复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稳定。
2. 运动治疗:早期康复的重点是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恰当的运动方案,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锻炼,以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度和协调性。
3. 情绪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阶段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二、康复阶段脑卒中康复的时间跨度长,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康复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康复性运动等。
通过系统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理解障碍等。
语言治疗师会通过言语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3. 吞咽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这可能会导致进食和喝水困难,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5. 家庭支持和教育: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在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康复治疗师会向家属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并且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恢复独立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
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
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
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
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
2015年Bernhardt等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 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结果将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学证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康复规范化方案的研究'关于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分别于2、5、8 d开始康复治疗,在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应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早期康复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的交流。
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Karges和Smallfied以及Chan 认为,在脑卒中康复开始阶段,卒中患者每天接受至少45 min的相关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训练效果,但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住院康复机构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开展每天3 h、每周5 d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训练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
推荐意见:(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 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 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卒中后制动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亦明显增多;此外,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良肢位摆放是利用各种软性靠垫将患者置于舒适的抗痉挛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注意定时改变体位,一般每2小时体位转换1次。
鼓励患侧卧位,该体位增加了患肢的感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且健手能自由活动;适当健侧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因半坐卧位能引起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增加肢体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痉挛模式;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会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和引发骶尾部、足跟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可仅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
床上体位转移的实施应当由治疗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陪护人员共同参与,主要包括被动体位转移、辅助体位转移和主动体位转移等方式,训练的原则应该按照完全被动、辅助和完全主动的顺序进行。
体位转移的训练内容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动、前后方向移动、被动健侧翻身、患侧翻身起坐训练、辅助和主动翻身起坐训练、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床上到轮椅、轮椅到床上的转移训练等。
床上体位转移技术的实施要注意转移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离床。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时可以完全被动形式进行、以后可以过渡到辅助和完全主动的方式进行。
一般每个关节每天活动2~3次。
开始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围的2/3以内,特别是肩关节,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防止异位骨化。
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仅包括肢体关节,还包括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以患侧为主,长期卧床者要兼顾健侧肢体。
推荐意见:(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Ⅰ级推荐)。
(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Ⅰ级推荐)。
(3)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Ⅰ级推荐)。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证实,长期卧床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神经肌肉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10]。
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离床训练,进行早期的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患者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11]。
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异常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也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脑卒中离床后进行基本的站立步行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复。
偏瘫的步行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颈部、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2)患侧下肢能负重、支撑身体;(3)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左右移动;(4)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迈步。
根据脑卒中患者离床后的功能状态,针对性地按照上述步行基本要素进行早期步行训练,是临床上简单有效的基本步行康复训练方法。
进一步的优化步行康复训练,则需要对偏瘫步态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制订精细化的训练方案。
推荐意见:(1)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且48 h内病情无进展(Ⅰ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脑卒中后肌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肌肉无力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缺失症状,患者的下肢肌力强化与步行速度是相关的,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跖屈肌肉痉挛与肌肉力量是呈负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Morris 等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高强度渐进式抗阻训练,证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患侧和健侧的下肢髋膝力量、提高运动功能,You等和Yamaguchi等证明了早期功能电刺激提高卒中患者上肢功能、ADL和步行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推荐意见:(1)脑卒中早期应重视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交互性屈伸肌肉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功能(Ⅰ级推荐,A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