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汉文化

合集下载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其个体,还是整个系统,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地记录了文化系统,即汉字是汉文化的一个载体;二是汉字的字形和构造真实反映了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汉字本身就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

汉文化是以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之一,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专属自己的古文字,但是很大一部分都在战乱或者是朝代更迭中不知所终,这与汉字延绵不绝的生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句话说,汉字的生命实际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

最早的汉字,以象形为主,字体以不可分割的独立为主。

当独体象形字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汉字便采取了以现有的字形为构件,通过固定的组合方式创造新字的方法,其组合方式主要有表义构件与表义构件的组合和表义构件与表音构件组合两种,而就构件本身的形体而言,也经历了描绘事物形体的象形到直接表示词义的固定代号的过程。

汉字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的表义方块文字,而象形文字识别是很容易的。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它像图画。

识读汉字特别是古汉字其实就是看画展。

从汉字的特征来看,汉字是一种“视觉语言”,其记忆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口语这种“听觉语言”。

汉字成方块形,在视觉进行分辨时,眼睛无需对所接收的映像进行方位上的调整。

人在进行视知觉时,视线总是集中在视知觉的某一点上。

呈平面方块的汉字则因为具有较强的聚焦性使得目力集中,从而使视线聚集在最佳点。

汉字培养了中国人良好的视觉语言能力,包括视觉分辨力和视觉记忆力,但同时又构成了中国人在听觉语言能力方面的薄弱。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隶书推荐碑帖: 汉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 碑》、《石门颂》、《华山庙碑》、《史晨 碑》、《礼器碑》、《西狭颂》。 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 清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授、何绍 基等大家作品均可借鉴。

草书
• 草书,是为书写便 捷而产生的一种书 体。 • 《说文解字》中说; "汉兴有草书"。 • 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 概,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赴速急 就,因草创之意, 谓之草书。

。 平 竖 直 没 有 蚕 头 雁 尾
个 字 形 有 规 有 矩 , 横
直 的 笔 划 , 严 谨 的 法 度 , 整
的 , 楷 书 有 着 方 正 的 形 体 平
书 。 楷 书 是 由 隶 书 演 变 而 来
楷什 模么 的叫 意楷 思书 ,, 又楷 名即 真规 书范 、端 正正
楷 书 的 简 介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 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 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 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 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 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 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古 老 的 汉 字
已 有 四 五 千 年
一 、 汉 字 的 起 源 与 历 史 发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如买卖人中对数字的代称有:一(旦底)、二(空工)、三(横川)、四(侧目)、五(缺丑)、六(断大)、七(虎底)、八(分头)、九(未丸)、十(田心),等。又如《后汉书 · 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还有一则较长的字谜是这样的: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它的谜底一共是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现在的纸是用竹质和木皮等制造的,但是当初造字时纸字为什么从系呢?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东汉蔡伦没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质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的。
我们从“斩”字的结构看,可以证明古代有一种车裂的酷刑。《说文》云:“斩从车斤,斩法车裂也。”清人段玉裁注:“此说从车之意。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铁钺,故字亦从车,斤者铁钺之类也。”显然,古代这种“蛮性的遗留”,今人也不必为之讳言的。
在《说文》里有不少从“马”、从“牛”、从“羊”的字,有关于性别的,有关于年龄的,有关于形状的,有关于颜色的,有关于动作品性的,不一而足。如:公马叫“骘”(zhì),红黄色的马叫“骍”(xīng), 长髦牛叫“犛”(máo),被阉过的羊叫“羯”(jié),等等。这些字也只有在畜牧业高度发展后才能出现。同样,随着由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农业为主的社会,上述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并未消失,可代表它们的“字”都逐渐消亡了,有的干脆成了“死字”。张世禄先生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就试图用文字来证明“人类社会之演进,大都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耕稼”的。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与汉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字是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大多是通过汉字记录和传承下来的。

比如,古老的《诗经》《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用汉字书写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如果没有汉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我们也就无法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来路。

汉字反映了汉文化的价值观。

在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以“孝”字为例,上部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部是“子”,形象地表达了子女要支撑、侍奉长辈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再如“信”字,由“人”和“言”组成,意味着人要言而有信,强调了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汉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汉字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汉字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古代的“车”字,形象地描绘了一辆有轮子和车厢的交通工具;而在现代,随着汽车的普及,又出现了“轿”“辆”“轨”等与车相关的新字。

又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网”“线”“码”等与网络有关的汉字。

汉字对于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历史上,汉字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使用,还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形成了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文化圈。

这些国家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汉文化的精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字,通过汉字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汉字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汉文化。

汉字的形态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为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书法艺术就是汉字艺术化的典型代表,书法家们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笔法,将汉字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中的对仗、押韵等手法,也充分利用了汉字的音韵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一、以汉字构形看汉文化的民俗汉字由图画发展到甲骨文,再到今天所能看见的简体汉字,汉字由表意逐渐发展成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汉字自身的结构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我们从研究汉字的构形原理,就可以发现汉字中诸多的文化性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试从尾饰、纹身和食首子这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汉字构形中蕴含的汉民族古老的民俗。

1、尾饰据考古学发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舞蹈纹盆,展示了那个时期先民的一种服饰现象。

这种服饰显著特点是具有尾饰。

有关于尾饰的记载早在汉朝就有,《后汉书》就有这样的记载:;盘古死后,因自相夫妻……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饰。

本文由收集整理;后哀崂山下有一夫一妇……众人皆刻画其身,像龙纹,衣皆著尾。

至于这种尾饰有什么作用和有什么象征意义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是甲骨文中;尾字像一个侧面屈身而屁股好像有尾饰的人形,还有;僕字像身负尾饰、手捧粪箕的奴隶。

这两个甲骨文说明中国古代的确有尾饰这种民俗,它在我国源远流长。

尾饰曾经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并且在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但是由于中原民族敌视少数民族的传统心理和将战俘作为奴隶的风俗,以至于有;僕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甲骨文出现。

2、纹身纹身是人类的一种较早的民俗,它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w纹身所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幻想、理解和崇拜。

比如说匈奴人就以狼作为他们的图腾,并以狼首作为纹身。

在已知道的甲骨文中,;文字正像一个正面而立的人的身体上面有花纹形状。

《史记》有这样的记载;教熊、豹、虎已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1]这里的;熊、豹、虎不能理解为动物,而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并且他们都是以这些动物作为纹身。

;文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在身上、脸上刺花纹或字。

[2]这就说明;文的本义是以丹青饰身体。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

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

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

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著述中有多处记载。

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黄帝的史官仓颇,看见地上的鸟兽脚印斑驳,这些纹理可以区别事物,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这个行动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也感动得投下了大米白面。

汉字与中国文化概述

汉字与中国文化概述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 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汉末以后, 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 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 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 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⑥
楷书 ,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 楷书点画形态丰 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 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 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 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谐音联 缺字联
回文联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八) 孝、弟、忠、信、礼、义、廉 (无耻)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 寺佛大过人
横批:南北
析字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叠字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天下景亭)
回文诗
空花落尽酒倾漾,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辗斗晴窗。
傻瓜
保 至尊无上
寺 正字少一横,莫作止字猜 步
九十九
白 部位相反
陪 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也
镜中人
入 两狗谈天
狱 目字加两点,别做贝字猜 贺
旭日不出 九 一家十一口 吉 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 金
斩草不除根 早 独生子
兀 两点一直,一直两点
正因为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所 以汉字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例:汉字与楹联
楹联以春联为最古。经过发展,逐渐形 成一种应用文体。因为大多左右分悬于楹柱 之上,所以习称楹联。它的特征是上下联相 对,即字数相等、内容相称、平仄相反。楹 联的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 充满生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 与民俗紧密结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 形式之一。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要了解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而我们汉字与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是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

在了解了什么是汉字中的文化后,我们在来看汉字与文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汉字与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汉字就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的图景,通过现代的汉字形体等我们可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形体,而由于我国创字之处都是象形字,故通过这些汉字的古形体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汉字的形体保留并折射出来我国先辈门的生活,而在这些折射出中能看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饮食的习惯,服饰的样子,婚姻状况,宗法制度,甚至是古人们的平时的起居生活,而此文将要谈的是从汉字中看古代的建筑!建筑居住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也在汉字形体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透过一些类化符号及其所组成的汉字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远古先民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建筑物的功用、基本设施或附属设施,并且可以从中寻觅到先民在建筑居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一)穴”字与古人的原始建筑说到他们的建筑我们就首先要从他们最原始的建筑讲起,当人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那时的他们没有农耕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打猎为生的,那时候由于生产资源低下,他们也没有正规的建筑,在黑夜到来的时候,在遇到夏日的酷热,严冬的寒冷的时候,在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野兽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本能的会躲进山洞中去从而寻找到安全舒适的场所。

汉字与汉文化

汉字与汉文化

引言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

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2、另外,我们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

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反映了古代畜牧业的情况,例如会意字
“牧(
)”,就形象地描绘了人拿树
枝牧牛(羊)的情景。而会意字“牢”则是一
幅畜养动物的图画——
2021/3/25
8
动物是关在“牢”(圈栏)中畜养的。成 语“亡羊补牢”的“牢”,指的就是畜 养动物的圈栏。说明牛、羊、马在当时 已经是家畜了。考古工作者在商代遗址 发现了很多地窖,非常像甲骨文的“牢” 字中的圈栏,他们说,这些地窖就是古 代畜养动物的圈栏——牢。
• 四忌涮筷:用筷搅汤,左右捞物。
• 五忌舐筷:放筷于口,吮、吸、舐、舔。
• 六忌剔筷:用筷作签,入嘴剔牙。
• 七忌响筷:用筷敲盆,叮珰作响。
• 八忌插筷:筷如双柱,直插碗中。
• 尤其是“插筷”最受忌讳,因为很多地方,
这种插法只有在祭祀上供时才使用。
2021/3/25
32
•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 于地团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 远古先民通常用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愿 望,特别是通过歌舞来和祖先神灵沟通,希 望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那时候在祭祀或 巫术活动中总是要有歌舞的。
2021/3/25
37
• 广西花山岩壁上画着1900个人共同舞蹈的 场面,气势十分宏大。花山岩画是祭祀山神 和河神的多次巫术活动的记录。在古代,人 们为了风调雨顺,拜龙求雨时也常常要跳舞 的。看来,古代早期的乐舞还不完全是为了 娱乐,劳动生活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 金文 : (竹,筷子) (者,即 “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 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 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目录引言 (1)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2)二、从书法创作看汉文化 (3)三、从汉字形体解读汉字的文化功能 (4)(一)从汉字管窥中国古代礼仪 (4)(二)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内涵 (5)四、汉字对汉文化的历史传播作用 (6)五、弘扬汉字和汉文化势在必行 (7)(一)汉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时代的到来 (8)(二)与时俱进开展汉字推广和汉文化传播 (9)结论 (11)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摘要作为当代人我认为,研究汉字和汉文化是必要的,是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

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依靠汉字承载和传播的,它是汉文化和华夏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先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汉字、汉文化,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努力付诸实践的。

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汉字的文化功能与作用,以及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论证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的必要性,阐明观点:当代人继承与弘扬“汉字和汉文化”的责任义不容辞,与时俱进的科学推广势在必行,倡导人们积极的去参与汉字和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汉字推广汉文化传播汉字和汉文化引言汉字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失传并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也是全世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瞩目和研究的焦点,纵观历史的发展,不能不说这是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历史意义所决定的。

从汉字形成与发展的悠久历史便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的传播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渊源。

正如余志鸿先生所说:汉字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汉字不仅以其平面具象特征给人视觉的享受和体现审美价值,还以其和谐的韵律传播字义文化;汉字不仅具有语素特点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还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超想象性和灵活性。

汉字实际上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化石”。

[1]那么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打个比方,从汉字诞生的那天起,汉字和汉文化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

汉文化

汉文化

汉文化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称。

汉文化一般指称中国古代历代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狭义上也可以理解成汉朝的文化,又称为中华文化、华夏文化。

历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几千年间,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

一,语言文字汉文,完全以汉字书写。

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至今发展成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官话、粤语、吴语、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

中国大陆法律规定,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汉语普通话有4个声调:55(阴平声)、35(阳平声)、214(上声)、51(去声)。

南方江淮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等方言区声调可达5~9个,保留入声,部分地区上声,去声分阴阳。

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是“汉语音韵学”,建立于公元5世纪,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汉语的词汇特点,一是单音成义,即一字一音表达一个意思,构成了一个语素(词素),独立使用。

二是语素的构词能力极强,有包含原意的合成词构成,有不包含原意的联绵词构成。

三是注重词中的字序,字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成语代表了华夏文明的语言集粹。

汉族的语法特点,第一是词序固定,一般按“主语——谓语——宾语”的词序构成句子。

在现代汉语典型句型中,定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状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动词前面。

第二是虚词的应用,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是汉语在习惯上的表达与理解,常常不受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语法理论中形态成份的约束,而受“意合法”原则制约。

关于汉文化主题简介

关于汉文化主题简介

关于汉文化主题简介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传承。

它包括了汉族的语言、文字、思想、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礼仪、风俗等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汉文化的语言和文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的文字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具有艺术性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演变历史悠久,其形态和结构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是独具特色,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汉文化的思想和哲学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是汉文化的核心,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中庸”、“礼治”,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佛教的传入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汉文化的艺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

中国画以“意境”为核心,强调笔墨的“气韵生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雕塑则注重形态的“神似”,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

中国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则强调“和谐”、“韵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汉文化的宗教和信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其中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信仰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文化的礼仪和风俗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尊卑有序”、“礼尚往来”,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中国传统风俗则包括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以及龙舟竞渡、舞狮子、打太极等传统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总之,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汉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长尾巴的鸟称为“鸟”,例如:鸡、鸾、 鹰、鸽、等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刘海微(197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张会伟(1977-),男,吉林省九台市人,九台市其塔木镇中心校一级,本科学历。

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陈亮(1977-),女,吉林省德惠市人,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一级,本科学历。

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并流传后世,这主要归功于汉字。

汉字与汉文化密不可分,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

1、汉字与风俗文化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渐渐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汉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离现在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我们却可以从汉字及用汉字所记载的文献中窥见一斑。

例如“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等词,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方式。

汉民族的风俗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盛大的,贴红联、放鞭炮、吃饺子……习惯上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一次,它又跑出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和爆竹声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的弱点。

每至辞旧迎新之际,就贴红联,放鞭炮,拢柴火,把年吓跑。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习俗。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年”字,最初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之意,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我跟您说,这汉字和汉文化,那关系可深了去了!
咱就说这汉字,一笔一划,方方正正的,就像咱中国人的为人,堂堂正正。

每一个字,那背后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心思。

您瞧“孝”这个字,上边一个“老”字头,下边一个“子”,这不就意味着孩子要照顾老人,这就是咱中华民族的孝道!再瞅瞅“家”,上边一个宝盖头,像不像个房子,里边养着猪,为啥是猪不是别的?因为过去家里养着猪,那日子就算殷实,这就代表着安定、温暖,这就是家的感觉!
汉文化呢,那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哪一样离得开汉字?就说唐诗宋词,那优美的词句,不都是靠汉字组合起来的?李白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几个字,把思乡的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过年的时候,咱写春联,那一个个漂亮的汉字,红红火火地贴在门上,透着喜庆,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就是汉文化的魅力!
我觉得啊,汉字就是汉文化的根,汉文化就是汉字开出来的花,结出来的果。

它们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姓名:赖红娟用户名:laihongjuan所属服务站:浙江省杭州市建德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卜师霞汉字与汉文化【摘要】: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字作为自源文字,它又是汉文化的产物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

汉字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

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关键词】: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历史文化【正文】: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一、汉字形体构成1.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1)从“家”字看家庭文化“家”字上面的“宀”,是房子,古人在造这个字时当然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下面放的却是一只“猪”。

“家”里为什么要放一只“豕”(猪)呢?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猪,也喜欢养猪、吃猪肉。

其实在古人心目中的猪,是聪明又勇敢的。

原来打野猪不只要有“胆色”,还要有“舍命”的准备,原住民如在门口挂上山猪的獠牙,族人路过时都会肃然起敬。

因为山猪不是那么好捕猎的,它很聪明,能识破人类的陷阱。

猎狮子老虎时,如遇猎人射箭,狮子老虎会逃。

但山猪不但不逃,中箭后反而会拚命冲过来,用硬嘴把人或猎狗顶得肚破肠流。

所以古人在“英雄豪杰”的“豪”字里,也要放一只“猪”,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另外,猪一胎可生十二只,四个月可生产一次,百子千孙,正符合中国人“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

“家”字里有“猪”,可见证中国古代社会对“家”的期待,希望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勇猛精進”、“家业兴隆”啦等等。

所以有“猪”的“家”真好!百子千孙,财源滚滚!“家”中有“猪”,表达了农业社会的需求,家庭需要生产力,才会壮大。

(2)从“医”看医学发展我们现在的“医”字,原本写作“醫、毉”,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上古时代,部落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为争夺土地、资源,以致经常争战,那时最平常的武器是“弓箭”,士兵们被箭射伤是常事。

所以只要能够医治箭伤,从皮肉中取出箭头的人,便是医生。

“医”,就是表达了这样一种环境。

中间的“矢”,表示射中皮肉里的“箭”,外面的框是“钩钩”的意思,就是说用“钩钩”把“箭”取出来,这就是“医治”或“医生”。

而其中“酉”这部分,是“酒瓶”、“酒”的意思,就是说开刀时要麻醉,酒或酒精既可消毒又有麻醉的作用。

而“毉”则说明在远古时代巫师即是为人们除灾去病的人,即医者。

所以从“医”演变到“医”就是“中医进化”的历史见证。

知道了这些文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就知道,中医绝对不只是现代人所认为的,吃吃草药而已。

历史上有名的“刮骨疗伤”,讲的就是华陀帮关公治箭毒的事,华陀那时是怎么医治的呢?是割开皮肉刮掉骨头上的箭毒。

2.汉字的形体发展成删繁就简趋势由繁趋简必然要损坏字源,因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对字源的否定过程。

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否定自己的因素,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对字源的否定,是汉字内部的否定因素发展的结果,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

因为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对字源的否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所以,汉字形体的演变与字源的差异必然越来越大。

而只有正确地认识这种差异,才能正确地理解文字的构形和本义。

首先,古文字从形成期、成型期到定型期的演化,使古文字的图画成分减弱,符号成分增强。

虽然提高了书写速度,但是定型期的古文字与字源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致使有些小篆从其构形上已经无法辨认出其本义。

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尽管作者许慎学识渊博,“五经无双”,又博访通人,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然而由于他没有看到形成期的甲骨文或很少看到金文,只能根据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定型期的小篆和部分成型期的籀文来分析字形,难免把一些字的本义解释错了。

归根结蒂,汉字的产生无论古今所造之字都是有理据的,它的理据就是“六书”的法则;但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的删繁就简却多是无理据的,约定俗成的,例如“春、秦、养、兴、权、风、射、要”等等,就是无理据的,约定俗成的。

因此,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也就是对字源否定的过程。

它不再像汉字产生时那样体现“六书”的规律性,而是为追求书写之迅速等实用性而不惜破坏“六书”的规律性,如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而汉字完全变成了一种由基本笔画构成“方块组合”的以形指义标音的文字。

二、汉字的形义关系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

汉字在造字之初,汉字的构形往往是它所记录的词义的形象化、具体化,人们用近似简笔画的方式把词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这些“简笔画”大多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某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建立起字与词之间的联系。

这样,汉字构形便与古代的社会文化具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后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汉字的构形成为可能。

再加上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其跨时代性的特点,更使它具有了较大的文化考古价值,成为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且,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这使得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对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1.汉字的形义联系有规律可循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

虽汉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但可以与造字规则相对应,遵循汉字的“四书”结构规则,采用据形释义,形义联想的方法分析。

象形字是用描绘事物形象、轮廓或局部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只需就古字形联想所像之事物来理解字义,再说明古今字形的联系。

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造出的字。

主要讲的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的字。

例如:采人的手在木头上采东西就是“采”。

会意字是用几个偏旁之义按事理联系形成一个新义的方法造出的字。

教会意字,先说明各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所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例如:“尘”小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看”手挡在眼睛上的样子就是“看”,“休”人靠在木头上休息就是“休”等。

形声字是由一个或几个表意的形旁,和一个表音的声旁相结合的方法造出的字。

教学时,先讲清形旁和形旁表示字的词义类属范围,声旁和声旁的声韵调与字音的对应情况,然后分析形旁所表示的义类中语音形式与字音相同的事物,这个事物就是字。

例如:河:氵,形旁,义类有水等;可声,声旁的声韵调与字音差不多。

联想形旁氵的义类中发(he)音的事物,就是河流。

但是形旁是木,由(you)声的油,字义是液态的脂肪液体。

足见就形旁的义类、声旁与字音联想字义的教法,完全符合汉字自身表意结构规律,而不是任意性的编造。

汉字的内部形义具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内在机制,每个汉字都在这个系统内有自己的位置,一旦位置序列变化失衡,构形系统就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汉字的形体是由有限的基础元素带着某种功能,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有层次、有布局地组合起来的有序网络。

汉字的信息是由形、音、义组成的,三个中间缺少了一个,就不能算做认识这个字,认识一个汉字必需要知道它的形、声、义三个要素。

2.汉字形义发展古今有变从古至今,大多数汉字的形义都发生了变化,汉字产生之初,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汉字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在造字之初,或者说在图画文字阶段,汉字数量尚不多,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应该是很简单的、直观的,这时的字形基本上反映的是字的本义。

可是文字要成功地记录汉语,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上升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象形阶段,而只要离开了图画阶段,字形的表义功能就会受到限制。

早期汉字象形程度较高,表意字多使用形符,这种形义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义。

但是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逐渐降低,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的表意作用被破坏了,人们不再依靠字符的形体而是根据它所表示的字义来判断。

形声字往往直接用义符与音符合成。

义符的意义是固定的,用有限的义符来造出数以万计的形声字,义符肯定不能准确地表示每个形声字的字义。

所以,形声字的形旁多数不能准确表意,它目的就是给同类事物一个共同的特征,将同类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明显的字族,显示此族字的系统性和清晰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显示了先民对事物的认识程度。

虽然某些汉字的书写体势发生了变化,可是形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它们构形理据不变。

有的汉字形义联系在简化过程中丧失。

形义曾经存在联系,后来脱节,发展到某一历史时期形义联系又有回归。

有的开始没有形义联系,后来产生。

部分汉字古今都有形义联系,而且古今有别。

例如“聊”,形体没有变化,但是所记录的意义古今不同,该字本义是“耳鸣”,现代汉语中它的常用义是“闲谈”。

我们当然不能用溯源的方式诠释“聊”字,而应寻求它们在现行汉字层面的形义联系。

3.汉字形义的选择趋向多元化汉字的形义关系,有的依据形体可以分析出部分意义。

如带有“扌”的字都是“手”的动作。

虽然“扌”没有单用的时候,它只做偏旁,但它是“手”字的变体,它的意义通过系联由“扌”构成的一组字得以呈现。

这类意符加音符构成的形声字或意符加记号的字,它们的形义具有部分联系。

有的依据形体可以分析出全部意义。

再如:“休”,人靠在木头上休息的意思。

这类意符加意符组成的字,它们的形义联系密切,据形可以知义。

可还有的依据形体分析不出意义。

对于形义有联系的汉字,如果古今构形理据相同,前人的说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形体与意义。

汉字形义关系复杂,很多简化字的形义关系脱节,如何诠释简化字的构形理据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

当我们使用或教授现行汉字时,我们需要对部分形义有联系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解释。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组成的合体字,它们的形义分析要依据构件在构字过程中的不同功能;在现行汉字层面,构件具有表义、示音、标示、记号等四种功能。

4.汉字字形朝着规范化进程规范汉字,就是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的汉字,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汉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历史上,周朝太史籀编纂的《史籀篇》就是周朝进行文字正形的范本,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等经书,以便于传写、校正经书,这是汉隶的范本,在当时起到了整理汉字、规范字形的作用;唐以后开始出现的《干禄字书等,也都起到了刊正经书、规范字形的作用。

周朝史官史籀可能也是一位杰出的汉字整理者。

其后不久,隶书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汉字。

此后,汉代的许慎、唐代的颜元孙、宋代的郭忠恕和张有等都对字形混乱的局面做了一些拨乱反正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