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智慧人生
人们说庄子是哲学家,可能是非常洒脱、自由的。
读庄子确也让我们感到上天入地、纵横万里的自由和开阔,但这是在他的作品里,作品里的本体自由与现实中的生命个体往往会有着很大的区别。许多浪漫主义作品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非常拘谨,所以,有时并不是文如其人。
但庄子是文如其人的,生活中的庄子倒也很象作品中的他。好象这并不是庄子做出来的,似乎有一种率性的自然,和关于对人间世的独特理解。我们感到庄子对于生死达观,主要是他认为人死后完全归入了平静,归入了天地之大道。并且也有佛家的味道,“一切相皆是虚妄,”承认物质的世界是暂时的运动现象,不相信鬼神,不相信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能改变天地之规律。
有时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转换的时候,我们则可以转换自己的心情。比如说不会武功则少了动武的念头,不会驾车则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没有多少钱也就避免了被打劫的风险。
无用之中有用,有用之中无用。这是庄子的境界,也是一种高级的生存哲学。庄子是智慧的,他的故事也愿意让我们生活在智慧里,过一种智慧的人生。因为智慧的人生总是快乐的。
但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常常哀叹自己的出身和命运,而不去把对立的事物统一,不去找到自己无用之中的有用。
在两千多年前,庄子是聪明的。庄子还是个唯物主义者,起码在生死的问题上。
在对待自己身后之事的态度上,庄子也十分明白。当他感到大限即将来临时,听说他的弟子们要准备把他厚葬,他便非常严肃地制止了他们。
他认为死后以天地为棺,以日月星辰为装饰,以万物为陪葬,这是多么隆重的葬礼啊!怎么还要那么俗世的形式呢
他的弟子们之所以想厚葬他,主要是因为放在野外怕被乌鸦吃掉。
生命,本来就是一种物质现象,既然死后无知那所有的形式和厚葬对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死后还有知,那与未死又有任何区别,活着的人就更没有理由去悲伤了。
在看子看来,一切应该象季节一样自然。
充满残暴、铁律、牢狱、诉讼和礼仪的人世间,如何才能平静下来,反观一下生命的本体。中东的流血、伊拉克的惨剧和人类加紧研制的各种杀人武器,能否也象庄子一样与骷髅对视,能否也让庄子给你托一个醒悟的梦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甚至一个夜晚就可能有一连串的梦汩汩而来。人的一生到底做了多少个梦,恐怕连研究梦的高手弗洛依德也难以知晓。但我们的多少好梦也就随着时光飘散了。
只有庄子的梦留了下来,并且已让人们欣赏了两千多年,未来的人们肯定也会迷恋在他的梦里。
在这样一个梦里,庄子变成了蝴蝶,栩栩然飞了起来,自由自在,大概也因为“空中的花香”使其“沉醉”,因为自由和快乐,又“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何等的逍遥啊!醒来后,庄子浑然不知是梦到了蝴蝶,还是现在的自己是蝴蝶在做梦,庄子在一瞬间将自己与蝴蝶变成了统一。
这个梦也的确令人神往。不仅是因为梦里的蝴蝶自由起舞,关键在于蝴蝶似乎梦见了庄子,使庄子实在搞不清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
庄子到达了物我统一的境界。
梦,完全是一个非自主的状态,可以说与自己无关。至于在梦中变成什么也无法被自己左右,哪怕在梦中变成石头、树、狼或蚂蚁也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在临睡前要准备梦见自己变成预设的对象,或在梦中实现完全的自我构想。但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在梦中的一切体验又是那么真实,起码在当时的心灵感觉方面。
不管是梦中的可怕,还是梦中的美好,一觉醒来,我们都会亲临现实。在关注现实之时,很快会把梦忘掉,好在现实中走坚实的道路。
但庄子的梦是不能忘掉的,这个梦伴随了庄子一生,并随着庄子留给我们的《南华经》一起到了今天,那只梦中的蝴蝶还将飞向遥远的未来。
作为生存着的个体,我们太需要这个梦了,因为生命本身的无奈,和对宇宙的无解。天是无法战胜的,宇宙的规律又是无法改变的。庄子非常清楚这一点,与其徒劳地与天地争斗,倒不如与天地合一,在与蝴蝶的交叉之梦中物化和永恒。
清朝才子纪晓岚一生阅尽沧桑,不愿著述。最后留给了他的子孙们一则家训,就是“知不可解者,以不解解之。”后来他的子孙们又把其发挥成:“知不可求者,以不求求之。”从中,我们可以感到纪晓岚从庄子处悟得的智慧,并且把这种智慧领悟得出神入化,据说,正是循着这样的家训,他的后裔们度过了许多机警的岁月。
表面看来,庄子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包括纪晓岚在内,似乎是一种消极的等待和被动。但省察生命和宇宙的真谛,能将内心物化,能如此平静的,除了庄子外还能有谁做的到呢
庄子在梦中实现了蝴蝶的真快乐,醒来后,又向我们讲述着真实的庄子。何时,我们也有一个翩翩起舞的梦呢绕开语言的迷雾,见到那本质中的霞光。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呈现着自身的矛盾,只是哲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摆脱这样的困境。如何在自身的困境中找到最佳的方寸与空间,实现生命的自由与逍遥,也是每个生命个体的理想和向往。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发现造成生命困境的是我们自身,这一点不妨也听一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在那个遥远年代的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在山中行走,走到一条河边时见有一棵大树,足有百尺之粗,千丈之高,叶繁枝茂,直指云霄。树下停着许多车马在此休息。庄子便上前问一木匠:“为什么没有伐下这棵树盖房子呢怎么让他长了这么大”木匠说:“这样的树一点儿用也没有,用其做船马上沉水,用其盖房,很快虫蛀,正是因为毫无用途,才长了这么大岁数啊!”
庄子听后,深以为然。感叹道,人们都知道有用的好处,但很少发现无用的好处啊!看这棵树,如果有用,还能活到今天吗实际是无用反而对自己有用。
于是,师徒二人继续赶路,天黑后,便留宿在庄子的一个老朋友家。老朋友非常热情地款待庄子,叫其儿子杀雁烹之。其儿子请问其父说:“一只能鸣,另一只不能鸣,杀哪一只呢”其父回答,当然是杀不能鸣者。
第二天,师徒二人离开了朋友的家,他的弟子大惑不解地问庄子:“前天,我们见的树是因为没用而得享天年,而昨天我们遇到的雁也是没有用,怎么命不能保呢到底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呢”
庄子说:“要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一龙一蛇,随时俱化,不可专为。”
后面庄子还围绕用和无用讲了好大一番。其实,故事听到这里就足够了,庄子教给我们的是不可局限于个案,也就是不能太“着相”,通俗的说法是不能太教条,只能灵活掌握,随形而变才能掌握事情的主动。
我们毕竟是社会人,都生活在价值判断的巨网之下,许多时候,由于才能毕现,遭到嫉恨,被人暗算,中国历史也是一部天才被残害的历史。这些方面,韩信、袁崇焕、岳飞、彭德怀等都是因才能而遭天妒的,因为才能而未能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