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2管理标准——配网带电作业班管理标准参照模板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2)

4 班组工作职责 (4)

5 班组员工职责 (5)

5.1 班长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5)

5.2 副班长职责 (6)

5.3 技术专(兼)责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6)

5.4 安全员职责(兼) (6)

5.5 其它成员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7)

5.6 工器具保管员的职责(兼) (7)

6 班组基础管理 (7)

6.1 基础资料管理 (7)

6.2 班组应具备的资料 (10)

6.3 工作计划、总结及报表管理 (13)

6.4 定置管理 (14)

6.5 带电作业工器具及库房管理 (15)

6.6 其它工器具及设备物资管理 (16)

6.7 文明生产管理 (16)

7 班组安全管理 (17)

7.1 安全生产目标 (17)

7.2 安全活动 (17)

7.3 工作票管理 (17)

7.4 消防管理 (17)

8 班组技术管理 (17)

8.1 技术指标目标 (17)

8.2 带电作业管理 (17)

8.3 带电作业人员要求 (18)

8.4 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8)

8.5 带电作业技术管理要求 (18)

8.6 设备缺陷管理 (19)

8.7 设备验收管理 (19)

8.8 设备台帐及异动管理 (19)

8.9 图纸规程管理 (19)

9 标准化作业管理 (19)

I

10 事故应急处理 (20)

11 班组培训管理 (20)

12 班组管理考核 (21)

附录A1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登记表 (22)

附录A2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工具使用记录 (23)

附录A3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项目审批记录 (24)

附录A4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新工具技术鉴定书 (25)

附录A5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新项目技术鉴定书 (26)

附录A6 (资料性附录)安全工器具及仪器仪表试验记录 (27)

附录A7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工具电气预防性试验卡 (28)

附录A8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工具机械预防性试验卡 (29)

附录A9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工器具台帐 (30)

附录A10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分项需用工具卡 (31)

附录A11 (资料性附录)带电作业现场查勘记录表 (32)

附录A12 (资料性附录)工作票统计记录 (33)

附录A13 (资料性附录)配网带电作业班工器具配置表 (34)

附录A14 (资料性附录)设备缺陷记录簿 (36)

附录A15 (资料性附录)定置图 (37)

附录B1 (规范性附录)零序目录 (39)

附录B2 (规范性附录)月度工作计划 (40)

附录B3 (规范性附录)月度工作总结 (41)

附录B4 (规范性附录)年度工作计划 (42)

附录B5 (规范性附录)年度工作总结 (43)

附录B6 (规范性附录)政治学习记录 (44)

附录B7 (规范性附录)配网带电作业班管理考核标准 (45)

II

达州电业局企业标准

配网带电作业班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网带电作业班工作职责、员工职责、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培训管理和班组管理考核等内容。

按照管辖的配电网络规模大小,供电企业的配网班组有不同配置。按专业划分,配网班组一般分为配网运行班、配网检修班、事故抢修班、低压维护班、带电作业班、电缆班,对配电网络规模较小的地市级城市供电企业,配网班组可以分为配网运行班和配网检修班;对于县级供电企业,配网班组一般按照配网综合班设置。

本标准适用于达州电业局所属配网带电作业工作班组的管理与考核。

本标准中的“规范性附录”为强制执行附录,“资料性附录”为参照执行附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文或规定,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或规定。当被引用的文件出现修改版或者废弃时,因引用而构成的条文或规定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2005〕51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国家电网人资〔2007〕857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2009〕420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行基础资料管理规范(试行)》

《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人员岗位培训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

《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试行)》

《四川省电力公司工器具标准化配置规定》

川电总〔2007〕16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管理的规定(试行)》

川电生技〔2007〕5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管理及考核办法(试行)》

川电生技〔2009〕35号《四川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办法(试行)》

川电生技〔2008〕53号《四川省电力公司配网运行与检修管理办法》

川电生技〔2009〕8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一线人员现场工作服装管理办法》

川电生技〔2009〕243号《四川省电力公司“两票”管理规定》

川电人资〔2006〕141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培训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川电人资〔2006〕11号《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川电人资〔2006〕7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川电人资〔2008〕82号《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准备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川电人资〔2008〕83 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有关规定》

川电人资〔2004〕27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有关规定》

川电人资〔2005〕45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的实施意见(试行)》

GB/T 18857-2002 《配网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 974-2005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

1

DL/T 877-2004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

DL/T 878-2004 《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

DL/T 854-2004 《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的保养维护及在使用中的试验》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设备缺陷

凡设备在运行或备用中,出现劣化、损坏、技术性能降低而导致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或由于运行技术条件的改变,超过设备承载能力或额定运行参数等,均属设备缺陷。

3.1.1

设备危急缺陷

指电力设备发生了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3.1.2

设备严重缺陷

指对电力设备有严重威胁,暂且坚持短期运行并需尽快处理的缺陷。此类缺陷应在短时间内消除,消除前须加强监视。

3.1.3

设备一般缺陷

指上述设备危急缺陷、设备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对电网安全运行危害不大,可列入季度或年度检修计划中加以消除的设备缺陷。

3.2

事故

电力生产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而导致工作人员人身伤亡、电网停电减供负荷以及电力设备损坏等,事故分为:人身事故、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

3.3

带电作业

在带电的电力装置上作业或工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分、工具、装置、仪器等进入限定区域内的所有作业。

3.4

带电部分

在正常运行中可能被加上电压的导线或导电部分,包括中性线,但按惯例不包括PEN导线或PEM导线以及PEL导线。

3.5

带电作业区域

指带电部分周围的空间,为防止发生触电而依靠适当的方法来保障,即使对熟练的工作人员也应限制其接近,保持合适的空气距离并采用工具进行带电作业。

3.6

间接作业

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用绝缘工具进行的作业。

3.7

直接作业

2

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手套和其它绝缘器材进行电气防护而对带电部分进行直接接触所进行的作业。

3.8

临近带电作业

作业人员在带电体附近,不与带电体直接或间接接触从事的其它作业。临近是指对带电体距离小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表5-1规定距离。临近带电作业应视为带电作业。

3.9

地电位

电位与大地相等的电位。

3.10

安全电压

人体能承受而不造成伤害的最高电压。

3.11

带电测试

在不停电的条件下,作业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的测试。

3.12

绝缘工具

全部或主要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

3.13

最小安全距离

工作人员身体各部位,包括手持导电工具与不同电位任何部件之间所需保持的最小空气距离。

3.14

带电作业工具

指用于带电作业的工具、器械和设备等。它们是经过特殊设计或改制、试验和保管的。

3.15

设备维修

为消除线路缺陷和异常情况以维持线路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工作。

3.16

设备维护

工作人员用眼睛或借助工具、仪器对线路的各部件进行巡视和检测,若发现线路缺陷和异常情况,而进行维修的工作过程。

3.17

绝缘手套作业法

指作业人员借助绝缘斗臂车或其它绝缘设施(人字梯、靠梯、操作平台等)与大地绝缘并直接接近带电体,作业人员穿戴绝缘防护用具,与周边物体保持绝缘隔离,通过绝缘手套对带电体进行检修和维护的作业方式。

3.18

绝缘杆作业法

指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安全距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靴,通过绝缘工具进行作业的方式。

3.19

标准化作业

指供电企业以电网输变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现场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为主要内容,按照

3

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和工艺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20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指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对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起指导作用,并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平时学习和生产培训主要教材。

3.21

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

指对每项作业过程中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作业步骤、主要工艺标准、危险点及控制、工作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确认签字等为主要内容的现场作业卡。标准卡供作业人员和现场工作负责人使用。一项(类)作业一份标准卡。

3.22

带电作业率=全年带电作业次数/线路总长(次数/百公里·年)

3.23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缺陷消缺率=带电作业次数/(线路严重缺陷项数+危急缺陷项数)

3.24

三熟三能

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带电作业原理及工艺质量,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能看懂图纸,能画简单的加工图,能带电检修、测试设备和排除故障。

3.25

三不伤害

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它人,不被它人伤害。

3.26

三公开

指班组内部考勤、考核、分配公开。

3.27

零序目录

是班组所有基础管理资料盒的编码、名称及所在资料柜编码的汇总目录。

班组的资料柜应按顺序编码,柜内的资料盒应分类编码,零序目录存放的资料盒编为“0”号。要求第1号资料柜的第1个资料盒放置零序目录。当资料盒发生变动时,零序目录应同步更新,保持与资料盒一一对应。

3.28

定置管理

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是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运用和补充,通过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科学地利用场所,改善生产现场条件,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和空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3.29

定置管理图

是对现场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后,绘制的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的相互关系的定置管理平面图。

4 班组工作职责

4.1 负责本单位所辖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测试及其它带电作业任务。

4

4.2 负责及时消除线路缺陷、处理故障及进行带电事故抢修工作。

4.3 负责管理班组的施工器具、安全工器具、仪器仪表、备品备件。

4.4 参与上级组织的事故调查工作,负责提供调试、试验数据。

4.5 负责向“SG186”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提供规定信息。

4.6 负责带电作业工具的维护改进,推广应用带电作业新技术。

4.7 负责搞好本班组文明生产工作。

4.8 负责按照川电总〔2007〕16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管理的规定(试行)》,加强班组基础管理。

4.9 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5 班组员工职责

5.1 班长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5.1.1 岗位职责

5.1.1.1 负责班组的安全文明生产、日常工作安排、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技术培训、优质服务及班组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等各项管理工作。

5.1.1.2 负责制定班组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总结。带领全班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

5.1.1.3 负责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

5.1.1.4 负责组织开展班组标准化作业。

5.1.1.5 负责落实带电作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5.1.1.6 负责组织做好所辖设备的缺陷处理和跟踪分析工作。

5.1.1.7 负责推广应用带电作业新工器具、新技术。

5.1.1.8 负责带领班组员工做好班组建设工作,促进班组管理在创建星级班组工作中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5.1.1.9 负责组织班组员工向“SG186”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归档本班组的信息资料。

5.1.1.10 负责提出检修设备的备品备件计划。

5.1.1.11 负责加强班组民主管理工作,落实班组“三公开”。

5.1.1.12 负责班组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

5.1.2 安全职责

5.1.2.1 班长是本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对所管辖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负责组织班组安全活动,对落实“三不伤害”负责。

5.1.2.2 负责制定班组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控制未遂和异常。

5.1.2.3 负责组织制定班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演习。

5.1.2.4 负责贯彻执行相关安全规程规定,坚决制止习惯性违章行为。

5.1.2.5 负责组织岗位安全技术培训,组织对班组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5.1.2.6 负责组织开展和参加定期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活动,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反事故技术措施。

5.1.2.7 负责落实本班组安全工器具、带电作业工器具、登高拉力用具的安全检查和周期预防性试验。

5.1.2.8 负责检查本班组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对本班组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做到及时消除、登记和上报。

5.1.2.9 支持班组安全员履行职责,对本班组发生的异常、未遂、障碍及事故等不安全事件,督促本班组员工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并保护好现场,组织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落实改进措施。

5

5.2 副班长职责

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完成班长指定的工作,班长不在时履行班长职责。

5.3 技术专(兼)责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5.3.1 岗位职责

5.3.1.1 负责班内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工作。

5.3.1.2 负责审核缺陷处理技术方案,提出对策措施并督促执行。

5.3.1.3 负责指导、监督班组成员在施工作业中全面执行质量和工艺标准。

5.3.1.4 协助班长提出设备、材料计划和技术措施。

5.3.1.5 负责制定班组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包括正确使用检修设备、仪器仪表技能)。

5.3.1.6 负责建立健全班组设备技术台帐、图纸和技术资料。

5.3.1.7 负责填写或审核技术报告,完成技术总结并上报。

5.3.1.8 负责审查班组向“SG186”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料。

5.3.1.9 负责参加编写、审查各项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并检查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5.3.1.10 负责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5.3.1.11 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班组培训计划,协助班长完成单位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

5.3.1.12 负责对新员工进行生产知识、安全知识、规程制度的考问和抽测。

5.3.1.13 协助班长做好班组常规培训工作,安排好新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时做好各项培训的登记管理并按期总结,向单位培训专责汇报执行情况。

5.3.1.14 协助班长做好工作计划安排和生产管理工作。

5.3.2 安全职责

5.3.2.1 协助班长搞好班组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

5.3.2.2 协助班长制定班组年度安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3.2.3 施工作业前,协助班长(工作负责人)查明危险点,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5.3.2.4 协助班长搞好检修质量分析。

5.3.2.5 负责参加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协助班长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5.3.2.6 协助班长、安全员对本班组发生的异常、未遂、障碍、事故和其它不安全事件及时开展分析,制定落实改进措施。

5.4 安全员职责(兼)

5.4.1 负责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落实安全综合治理。

5.4.2 负责组织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增强现场急救技能和安全工器具使用技能)。

5.4.3 负责审定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危险点分析,检查、落实危险点控制措施。

5.4.4 负责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有权停止现场违章人员和不听指挥人员的工作,有权向上级安监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5.4.5 负责工作票的检查、登记、评价和统计上报。

5.4.6 负责组织班组安全学习,并做好录音、视频或纸质记录。

5.4.7 负责班组安全工器具的送检、领用、维护及建档工作。

5.4.8 负责班组员工的安全培训考试及安全违章情况建档。

5.4.9 负责班组各项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督促其整改消除。

5.4.10 负责参加安全网例会。

5.4.11 负责班组安全报表的统计上报。

5.4.12 协助班长对本班组发生的异常、未遂、障碍、事故和其它不安全事件及时开展分析,制定落实改进措施。

6

5.5 其它成员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5.5.1 岗位职责

5.5.1.1 服从班长、副班长、技术专(兼)责、安全员、工作负责人的工作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5.1.2 按安全技术规程和标准化要求开展现场作业,做到文明生产。

5.5.1.3 负责班组及个人工器具的保管与维护。

5.5.1.4 参与班组各项基础管理,参加各项技术安全培训,配合班长、副班长、技术专(兼)责、安全员做好各项班组管理资料的记录。

5.5.1.5 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对班内工作执行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5.5.1.6 积极参加各种团队活动。

5.5.1.7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5.5.2 安全职责

5.5.2.1 遵守相关安全规程、规定,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做到不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它人违章作业,对安全措施不符合规定、任务不清和停、带电范围不清的工作项目,以及违章指挥,有权拒绝作业。

5.5.2.2 参加班长召开的班前和班后会,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做到“三不伤害”。

5.5.2.3 发生异常、未遂、事故时,应及时向班长汇报,并保护好现场,不隐瞒真相,配合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5.5.2.4 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和安全培训,掌握触电急救法、人工呼吸法等紧急救护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掌握消防知识,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5.5.2.5 工作前检查安全工器具,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5.6 工器具保管员的职责(兼)

5.6.1 协助班长建立工器具台帐。

5.6.2 负责定期核对、检查工器具,更新工器具台帐。

5.6.3 负责检查工器具试验有否超周期,工器具有否流失现象,工器具的维护、安全状况等。

5.6.4 负责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工器具的采购、使用、保管、维护、损坏等情况。

5.6.5 遵守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和库房管理的相关规定,监护所有进入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的人员。

6 班组基础管理

6.1 基础资料管理

6.1.1 基础资料分类

班组基础资料分为以下六类:

6.1.1.1 设备基础资料

设备基础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台帐;

产品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包括产品相关技术说明书);

设备出厂资料(包括出厂试验数据等);

图纸资料(包括配网电气接线图、低压台区图等图纸)。

6.1.1.2 运行检修资料

运行检修资料包括运行资料和检修资料。检修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缺陷处理记录;

缺陷分析;

带电作业记录;

7

检修报告(总结);

带电测试报告等设备检修试验形成的记录、报告等。

6.1.1.3 技术管理资料

技术管理资料包括现场管理、设备管理、专业管理三类。

6.1.1.3.1 现场管理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现场操作规程;

现场工作票;

作业指导书;

应急预案;

操作手册等。

6.1.1.3.2 设备管理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资料;

带电作业检修计划;

带电检修试验方案;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等。

6.1.1.3.2 设备管理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带电作业记录;

技术监督;

带电作业的月度、季度、年度专业总结报告;

设备家族性缺陷资料;

反事故措施资料等。

6.1.1.4 安全管理资料

安全管理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活动记录;

事故预想;

反事故演习;

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

6.1.1.5 班组建设资料

班组建设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教育培训;

班务活动(含民主管理);

政治学习等记录;

班组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等。

6.1.1.6 标准规程资料

标准规程资料包括: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省电力公司制定的标准、规程、规范或实施细则;

地市供电企业制定的标准、规程、规范或实施细则。

6.1.2 基础资料管理要求

6.1.2.1 班组按照上述基础资料管理分类,应选择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的资料类别,并8

建立起相应体系。

6.1.2.2 基础资料编码管理

6.1.2.2.1 设备基础资料在零序目录(见附录B1)中编码为“A”,“A”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A-01 设备台帐

A-02 产品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

A-03 设备出厂资料

A-04 图纸资料

6.1.2.2.2 运行检修资料在零序目录中编码为“B”,“B”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B-01 运行资料

B-02 检修资料

6.1.2.2.3 技术管理资料在零序目录中编码为“C”,“C”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C-01 现场管理资料

C-02 设备管理资料

C-03 专业管理资料

6.1.2.2.4 安全管理资料在零序目录中统一编码为“D”。“D”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D-01 安全活动记录

D-02 事故预想

D-03 反事故演习

D-04 事故应急预案

6.1.2.2.5 班组建设资料在零序目录中统一编码为“E”。“E”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E-01 培训记录

E-02 班务活动记录

E-03 政治学习记录

E-04 班组管理制度

E-05 文件管理

6.1.2.2.6 标准规程资料在零序目录中统一编码为“F”。“F”类资料分别编码为:

F-01 法律、法规

F-02 标准

F-03 规程

F-04 专业管理制度

例:所辖低压台区图资料共计3盒,其资料盒编码为:A-04-01-01、A-04-01-02、A-04-01-03。

6.1.2.3 班组基础管理资料由班组按要求自行规范编码。在基础资料管理编码中,某一大类和这个大类所包含的小类之间为从属关系,小类是大类的子目录。编码中,大类大写字母为一级编码“A”(B、C……),二级编码为“A-01”(B-01、C-01……),三级编码为“A-01-01”(B-01-01、C-01-01……),以此类推。

6.1.2.4 记录簿的管理

6.1.2.4.1 班组的各种记录必须存放在文件资料盒内。

6.1.2.4.2 建立文件资料盒的要求:

6.1.2.4.2.1 必须建立基础资料零序目录。

6.1.2.4.2.2 采用颜色一致的文件盒,统一字体,推行国家电网VI标识,落实分类集中管理,定置存放。

6.1.2.4.3 班组资料柜按顺序编号01、02……。

9

6.1.2.5 录音、视频、图片记录的管理

6.1.2.5.1 录音、视频记录包括以下三类:

安全活动记录;

班组员工培训记录(含技术问答、技术讲解);

班务活动记录(包括班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所有内容)。

6.1.2.5.2 录音、视频记录的内容和程序如下:

由主持人宣布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要求→对参加人员点名及应答→主持人宣布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人员→对活动内容全过程录音→主持人总结活动情况并宣布结束。

6.1.2.5.3 录音、视频、图片记录的保存

6.1.2.5.3.1 录音、视频、图片记录采用微机或光盘保存。

6.1.2.5.3.2 录音、视频、图片记录应在计算机中建立文件夹分类存放。

6.1.2.5.3.3 录音、视频、图片文件命名格式:××××年××月××日××××活动。例:2007年7月5日安全活动。

6.1.2.5.3.4 录音、视频、图片记录的保存时间为一年。

6.1.2.6 电子公文的管理

班组应把员工必须知晓的文件按以下三种目录在微机中分类建档存放:

电业局及以上单位所发的文件、通报;

车间(供电局、公司)所发的文件、通报。

6.1.2.7 班组基础资料中的电子文档,均应将存放路径的打印件,按“零序目录”的编码要求分类存放在对应的资料盒内。

6.1.2.8 班组按照川电生技﹝2009﹞35号《四川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办法(试行)》及时收集纳入“SG186”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状态检修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及时在“SG186”生产管理系统归档。

6.1.2.9 已纳入“SG186”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资料经各单位生产管理部门行文批准,班组可不再保存纸质记录。

6.2 班组应具备的资料

6.2.1 应具备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5〕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2.2 应具备的规程

GB/T 14286-2002 《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

GB/T 13035-2003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

GB/T 13034-2003 《带电作业用绝缘滑车》

GB/T 2900.55-2002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

GB/T 19185-2003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GB 15632-1995 《带电作业用提线工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037-2000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

GB 17622-1998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GB 50173-1992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8857-2002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 974-2005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

DL/T 877-2004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

10

DL/T 878-2004 《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

DL/T 854-2004 《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的保养维护及在使用中的试验》

DL/T 876-2004 《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

DL/T 880-2004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

DL/T 676-1999 《带电作业绝缘鞋(靴)通用技术条件》

DL/T 778-2001 《带电作业用绝缘袖套》

DL/T 779-2001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类工具》

DL/T 975-2005 《带电作业用防机械刺穿手套》

DL/T 976-2005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972-2005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的质量保证导则》

DL/T 626-2005 《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SD 292-88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生〔2004〕503号《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试行)》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国家电网安监〔2005〕14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四川省电力公司复合绝缘子运行管理规程》

6.2.3 应具备的制度

国家电网总〔2003〕407号《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国家电网总〔2003〕413号《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国家电网安监〔2005〕512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国家电网安监〔2005〕513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职责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安监〔2006〕50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七项重点措施(试行)》

国家电网安监〔2006〕1114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管理办法》

川电生技〔2005〕1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川电生技〔2005〕1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部分)技术监督工作条例》

川电生技〔2009〕8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一线人员现场工作服装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安监〔2005〕51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

川电生技〔2007〕5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管理及考核办法(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

《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工作条例》

《四川省电力公司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

《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试行)》

6.2.4 应建立的制度

班组应建立的制度是指:班组为加强自身建设和强化管理,从自身实际出发或以上级相关管理文件为依据建立起的、所有班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各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效力范围为本班组或本班组直接管理的设备(作业)场所,特点是自己建立,目的是通过措施细化明确对本班组员工的管理要求和考核内容。

班组应建立的规章制度至少包括:

工作票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培训制度

11

标准化作业制度

公用规程管理制度

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工器具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反事故措施管理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

抢修管理制度

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

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制度

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管理制度

班组建设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制度)

——班组民主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微机管理制度

——考勤制度

——定置管理制度

6.2.5 应具备的图表

配网电气接线图

配网单线图

安全工器具及仪器仪表定期试验周期表

带电作业工器具定期试验周期表

工作票签发人名单

调度人员名单

工作负责人名单

常用电话号码表

6.2.6 应具备的技术(资料)或管理台帐

带电作业登记表(见附录A1)

带电作业工具使用记录(见附录A2)

带电作业项目审批记录(见附录A3)

带电作业新工具技术鉴定书(见附录A4)

带电作业新项目技术鉴定书(见附录A5)

带电作业工具电气预防性试验卡(见附录A7)带电作业工具机械预防性试验卡(见附录A8)班组所辖维护设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检修计划

设备台帐

各类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

6.2.7应具备的记录

6.2.

7.1 应具备的纸质记录

带电作业分项需用工具卡(见附录A10)

带电作业现场查勘记录表(见附录A11)

12

工作票统计记录(见附录A12)

设备缺陷记录簿(见附录A14)

“反违章”记录簿

考勤记录

政治学习记录(见附录B6)

零序目录(见附录B1)

6.2.

7.2应具备的电子记录

工作票统计记录(见附录A12)

工作日志记录

带电作业工器具台帐(见附录A9)

安全工器具登记簿

安全工器具及仪器仪表试验记录(见附录A6)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及复审记录

班务活动记录

培训记录

安全活动记录

工作计划及总结

零序目录

6.3 工作计划、总结及报表管理

班组根据各单位的时间和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报表的上报工作。

6.3.1 月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6.3.1.1 班组应认真重视月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

6.3.1.2 月度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培训工作事项;

带电作业工作事项;

安全控制及技术管理事项;

班组建设事项;

“SG186”系统基础信息资料管理事项等。

6.3.1.3 月度工作检查总结

月度工作检查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计划工作项数总完成率;

执行工作票张数;

工作票合格率;

配网带电作业总次数;

设备主要缺陷内容及消除状况;

事故障碍;

员工出勤率;

“SG186”系统信息资料的归档率、及时率、准确率;

状态检修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完成率、提交及时率和准确率;

培训工作完成率;

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事项完成率;

运行工作质量当月自我总体评价(好、中、差);

13

班组建设状况当月自我总体评价(好、中、差);

存在的具体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6.3.1.4 为减轻班组人员工作负担,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按固定模板格式(见附录B2、B3),由班组逐项填写即可。

6.3.2 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6.3.2.1 班组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上年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要求明确全年要完成的主要指标和要做的主要工作项,按人、按进度落实责任分解。

6.3.2.2 年度工作的检查总结

班组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基础上形成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统一规定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年度主要工作项和指标完成情况(凡能量化的均用量化数据表示)。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及运行分析。

安全管理至少要求具备以下内容: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情况;开展反违章、落实反措和开展反事故演习情况;安全及带电工器具管理情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班组安全质量管理年度评价(好、中、差)。

带电作业综合分析要求具备以下内容:配网带电作业率;配网带电作业消缺率;通过开展带电作业配网线路可用系数提高率;通过开展带电作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百分率及减少的停电时·户数;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带电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班组带电作业质量管理年度评价(好、中、差)。

第三部分:班组建设及管理。要求至少具备以下内容:

民主管理“三公开”落实情况;技术练兵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抓规范管理和标准化整治落实情况;创建星级班组情况;班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新年度的工作打算、重点工作安排、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6.3.2.3 为减轻班组人员工作负担,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按固定模板格式(见附录B4、B5),由班组逐项填写即可。

6.4 定置管理

班组应实施定置管理。

6.4.1 定置管理的种类及内容

6.4.1.1 办公室定置包括:

办公桌椅定置;

文件资料柜定置;

办公用品(电脑、打印机类)定置;

卫生及生活用品定置。

6.4.1.2 库房定置包括:

易燃易爆有毒及污染环境、限制贮存物品实行特别定置;

限期贮存物品用特定的信息表示储存期;

帐簿前页应有序号、物品目录及存放点;

物品存放的区域、架号、序号必须和帐卡物目录相符。

6.4.2 定置图的绘制规定

定置管理用定置图标示(见附录A16),各类定置图应本着实现生产、办公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原则,对班组各类物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科学放置,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的目的。

14

6.4.3 定置图的悬挂张贴

办公室定置图悬挂(贴)在办公室的醒目处;

库房定置图悬挂(贴)在库房醒目处;

工具柜(架)定置图悬挂(贴)在工具柜(架)门内。

6.5 带电作业工器具及库房管理

6.5.1 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

6.5.1.1 带电作业工器具是带电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强对带电作业工器具质量和工器具库房的管理,必须定期对工器具进行试验,不合格的工器具要及时清理,并进行补充,保证带电作业工器具齐全、完好。

6.5.1.2 带电作业所需工器具、材料,由班组安全专(兼)责人编制计划,经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后严格按技术要求和计划采购。

6.5.1.3 外购或自制的工器具,均需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部分)规定进行验收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现场使用。

6.5.1.4 带电作业工器具每年必须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和一次检查性试验,预防性试验和检查性试验间隔半年,经试验合格并加贴试验合格标签和出具试验报告后才能继续使用。新购工器具必须经四川省带电作业技术中心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6.5.1.5 带电作业工具应有永久性编号,且带电作业工器具应是唯一编号,在一个车间或供电局范围内,编号不得相同。编号规定:按工具厂家型号(或名称前三个字第一大写字母)+序号。编号应制作成30mm×15mm的标记,粘贴或悬挂在工器具上,以示分类和区别。新进工具连续编号。

6.5.1.6 带电作业工具使用前,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损坏、受潮、变形、失灵,并使用2500V及以上绝缘摇表或绝缘检测仪进行分段绝缘检测(电极宽2cm,极间宽2cm),阻值应不低于700MΩ,否则禁止使用。操作绝缘工具时应戴清洁、干燥的手套。

6.5.1.7 带电作业工具运输、使用等其它方面规定均按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有关带电作业部分规定执行。

6.5.1.8 作业现场的工器具的使用按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规定执行,不得乱扔。

6.5.1.9 对于有明显外观缺陷和试验不合格的工具,及时清理出工具库,并在台帐上注明,在未补充新工具前,其编号空缺处理。

6.5.1.10 其它要求按照DL/T 877-2004《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的规定执行。

6.5.1.11 带电作业工器具绝缘工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按照DL/T 878-2004《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的规定执行。

6.5.1.12 绝缘斗臂车的保养维护试验按照DL/T 854-2004《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的保养维护及在使用中的试验》的规定执行。

6.5.1.13 预防性试验应按周期送具备资质的单位试验,并按DL/T 878-2004《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规定执行。

6.5.1.14 检查性试验应按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规定进行试验。

6.5.1.15 机械性试验应按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规定进行试验。

6.5.1.16 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不合格者,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再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必须报废。

6.5.1.17 新购置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应经试验合格,并贴好标签后方可入库。在使用中标签损坏和

15

遗失,由工器具保管员进行补贴。

6.5.1.18 带电作业工器具必须按电力生产有关规定进行周期试验和维修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

6.5.2 库房管理要求

6.5.2.1 各电业局(公司)必须按照国家(行业)标准(DL974-2005)《带电作业用工器具库房》的规定建立专用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将带电作业专用工具和日常工作工具分别存放,并配备烘干、除湿、通风等设备,以保证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必须保证处于良好的绝缘状态.。

6.5.2.2 带电作业工器具使用后入库前,工器具保管员应进行外观检查和验收,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并试验合格,否则不得入库

6.5.2.3 带电作业库房应由工器具保管员专人管理,每三天巡视一次库房。巡视时,应对温度、干湿度、测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报警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6.5.2.4 工器具保管员必须做好新进工器具、借还工器具和损坏工器具记录,建好工器具台帐和卡片。定期核实帐、卡、物一致。

6.5.2.5 工器具保管员必须熟悉各种工器具的性能、现状和使用要求,遇有损坏情况及时提出并报修,对检查、试验不合格的工具或报废工具必须立即分开存放。

6.5.2.6 库房存放工器具必须定置存放,要求分类、标识醒目、整齐、清洁。各类工器具标识应有名称型号和数量,并制作成铭牌。

6.5.2.7 工器具保管员应做好库房清洁卫生,进出库房必须关门,确保库房内干燥和恒温。

6.6 班组工器具及设备物资管理

6.6.1 班组工器具管理

6.6.1.1 班组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工器具标准化配置规定》及工作需要,对工器具、仪表实行配置(见附录A14)。

6.6.1.2 班组对配置的工器具、仪表实行帐卡保管,定置存放,定期维护送检,落实专人负责。

6.6.1.3 对贵重工器具、仪器要指定专人使用。

6.6.1.4 工器具、仪表借出必须经过专管人员履行借用手续。归还时要详细检查,如有损坏,应查明原因,追究处理。

6.6.1.5 班组根据工器具、仪表配置情况,定期提出购置、修复或报废计划;个人工器具应按年限补充。

6.6.1.6 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按国家电网安监〔2005〕51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6.6.2 备品备件管理

6.6.2.1 备品备件实行分级储备、分级管理。

6.6.2.2 备品备件管理要做到质量保持合格,不受损伤、变质或散失,要注意防火、防冻、防潮、防晒、防霉、防虫蛀、防倒置、防挤压、防冲撞、防高温。

6.6.2.3 备品备件应有专门库房或专门的货架存放,设有标志、建立完善的管理台帐,并做到帐、物相符,注意保管年限,根据其有效期进行补充。

6.6.3 材料管理

6.6.3.1 施工现场材料按要求存放,集中管理,摆放整齐。

6.6.3.2 对工程用料,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理余料和拆下旧料退库。

6.7 文明生产管理

6.7.1 员工上班期间的穿戴必须符合安规要求,员工现场工作应按照川电生技﹝2009﹞88号《四川省电力公司生产一线人员现场工作服装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着装。

6.7.2 员工上班期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16

6.7.3 员工行为、举止文明。

6.7.4 班内物品应摆放有序,图表悬挂规范整齐,柜内物品定置摆放,标志醒目齐全。门窗应完整,设备厂房无漏雨,墙壁、屋顶干净,场地整洁。

6.7.5 施工作业现场符合文明生产要求。

7 班组安全管理

7.1 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人身死亡、人身重伤事故

不发生(人身)轻伤事故

无异常和未遂,无习惯性违章

不发生本班组责任的一类障碍

不发生因检修质量引起的停电和临修事故

不发生检修设备损坏事故

不发生责任火灾事故

不发生同责及以上重大交通事故

工作票合格率:100%

7.2 安全活动

7.2.1 班组的安全活动每月四次,由班长或安全员组织。

7.2.2 安全活动地点、形式不拘,注重实际效果。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安规,传达安全生产文件、通报、指示和会议精神,布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安全形势,开展安全讨论,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学习消防知识,开展消防演习。

7.2.3 安全活动采用录音记录。对于不宜用录音记录的,如:消防演习和反事故演习可采用图片或视频记录。

7.3 工作票管理

班组工作票按照达州电业局生产技术部2010年颁布的新规定执行。

7.4 消防管理

7.4.1 班组应加强消防器材和设施的管理,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7.4.2 班组员工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熟知火警电话及报警方法。

7.4.3 加强对发热设备的管理,做到谁开谁关,下班后禁止使用。下班时应仔细检查,确定所有设备断开电源后离开。

7.4.4 严禁仪器、设备无人值班带电运行,特殊情况,应取得领导的同意,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准使用。

7.4.5 因工作需用的易燃,助燃等物品(如汽油、酒精、化学漆等),必须专人专柜保管,不得乱放,使用时,必须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8 班组技术管理

8.1 技术指标目标

带电作业计划工作任务完成率:100%

8.2 带电作业管理

8.2.1 带电作业项目管理

8.2.1.1 常规带电作业项目指使用常用工器具进行经常性作业的项目,10kV配电线路常规带电作业项目如表1。常规项目必须编制相应的现场操作规程,由各电业局(公司)带电作业专(兼)责人审查,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表1:10kV配电线路常规带电作业项目

17

18 8.2.1.2 新项目带电作业项目指本单位以往未进行过的带电作业项目。

8.2.1.2.1 带电作业新项目必须编制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经现场模拟操作,确认安全可靠,并经本单位带

电作业专(兼)责人审查,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到带电设备上试用。

8.2.1.2.2 新项目要经过四川省带电作业技术中心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

8.2.1.2.3 新项目转为常规项目前,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技术鉴定小组由各电业局(公司)带电作业专(兼)责人、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有关人员和有经验的带电作业人员组成,在总工程师的主持下进行。

8.2.2 带电作业班组应有月度带电作业计划,以保证年度带电作业计划的实施。计划完成后,应由专人及时统计、分析和上报。

8.2.3 配网检修及缺陷处理工作必须遵循“能带不停”的原则。对于10kV及以下配网,无论是检修、消缺、故障处理,还是技术改造和业扩等工作,凡是具备开展带电作业条件的,应首先考虑进行带电作业。

8.3 带电作业人员要求

8.3.1 班组带电作业人员要求做到“三熟三能”。

8.3.2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应分别单独取证后方可开展相应工作。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必须每四年进行一次换证,两年复审一次。

8.3.3 带电作业人员原则上不得从事停电检修作业工作。

8.4 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8.4.1 带电作业班组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安规考试,熟练掌握带电作业安规,熟悉触电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带电作业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由具备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并经电业局(公司)主管生产的领导书面批准。

8.4.2 带电作业实际工作前,应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和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辨识和安全控制措施。

8.4.3 开展带电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部分)》等有关规定。带电作业工作负责人在带电作业开始前,应向设备属地调度机构提出带电作业申请,明确提出是否需停用重合闸、是否需控制负荷、事故跳闸后是否可强送等要求。带电作业设备属地调度机构应根据设备调度管辖权限,向相应调度机构提出带电作业申请和要求。设备管辖调度机构应根据当时电网运行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带电作业。若同意,设备管辖调度机构在落实并完成了带电作业有关要求后,通知带电作业设备属地调度机构。再由设备属地调度机构履行带电作业许可手续。带电作业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及时向设备属地调度机构值班人员汇报,办理带电作业工作完结手续。

8.4.4 带电作业必须在良好天气下进行,当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雪雹、雨雾不得进行带电作业。风力大于5级时,一般不宜进行带电作业。

8.5 带电作业技术管理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